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循環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田灌溉自動化系統可以實現精細、適時灌溉,不僅能提高水利資源的利用率,還能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發達國家發展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灌溉管理的自動化,對灌區內水情、墑情實時監測預報、并根據作物的生長情況制定相應灌溉規劃。我國農田灌溉自動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測量和控制, 數據收集和處理難,不利于用水的精確管理和合理化灌溉。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田灌溉自動化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現實意義
為了解決我國農業用水存在的水資源緊缺與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的突出矛盾以及節水灌溉管理體系有待加強完善的問題,應該更新觀念,以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為中心,不斷向節水灌溉、高效用水模型和綠色環保的研究領域擴展、加強作物需水規律和灌溉制度的研究、加強農田水利應用基礎研究等措施,解決農業水資源短缺,保證農業、水利可持續發展。
三、研究目的
實現水稻用水灌溉的最優控制,為農田灌溉排水工程設計和運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對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起到引領和示范帶動的作用。
四、系統功能
把田間多余灌溉用水排進蓄水池進行保存,最大限度地節約水資源。由于循環水中含有化肥、農藥、養料,使之循環利用,做到不污染環境,節約農藥、化肥、節約生產成本,綠色環保。水稻田間鋪設灌水、排水管道,田間裝設電動進水閥門和電動排水閥門、電磁流量計、水位計、水質檢測等儀表,按照寒地水稻的全生育期的灌溉需水規程要求,做到灌溉水的自動循環利用,減輕勞動強度,降低人工成本。
五、系統理論基礎
智能化循環節水灌溉項目以水稻葉齡診斷技術為理論基礎,根據水稻不同葉齡時期的需水規律,分別制定出水稻各葉齡生育時期的灌溉控制策略。秧苗三葉一心開始插秧,田間保持花達水狀態;4葉返青期,上護苗水3-5cm;分蘗期保持3-5cm水層,分蘗盛期即7葉期晾田控蘗5天左右;拔節期和孕穗期實行間歇灌溉,水層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可根據水稻長勢適當晾田;抽穗、開花至蠟熟期繼續實行間歇灌溉;水稻成熟前30天停止灌溉,等待收獲。
六、系統工作過程
安裝在灌水渠和排水渠上的智能灌溉控制裝置接到系統決策指令后,通過控制灌水和排水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將蓄水池中的水流入格田或將格田內多余的灌溉水回收到蓄水池進行儲存,供下次灌溉使用,從而實現自動化的循環灌溉。
由于天氣高溫、蒸發量大或其他原因造成格田內的水層深度低于水稻該葉齡期的水位臨界值時,系統對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診斷后,自動發出灌水指令,蓄水池中的水泵接到指令后立即啟動,蓄水池中儲存的灌溉水流向灌水渠,同時灌水渠的電磁閥自動打開,灌溉水進入到格田內。當格田內的水層深度達到系統預設值時,系統發出停止指令,蓄水池的水泵停止工作,灌水渠電磁閥自動關閉,停止灌溉。
由于栽培技術要求需要排水,或者是遇到較強的降雨造成格田內的水層深度高于水稻該葉齡期的水位臨界值時,系統診斷后立即發出排水指令,排水渠電磁閥自動打開,田間多余的水通過排水渠流向蓄水池并儲存起來。當格田內的水層深度降到系統預設值時,系統發出停止排水指令,排水渠電磁閥關閉,停止排水。
七、應用效果分析
1、 用水量監測
對系統灌溉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智能化循環節水灌溉用水量107m3/畝,其中排水量45m3/畝,需地下水62m3/畝,常規灌溉需地下水128m3/畝,全年省水66m3/畝。節約了水資源,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 節約肥料成本分析
分別在水稻插秧排水、分蘗、曬田排水和齊穗4個時期,采集水樣。養分化驗結果見下表1。
蓄水池全氮含量1.2mg/L,曬水池全氮含量0.34mg/L,差值為0.86mg/L,循環水二次利用水量45m3/畝,增加全氮養分含量38.7g/畝,可節約尿素0.09kg/畝;磷肥比較穩定,養分流失量很小,可忽略不計,速效鉀流失量最高,按上述方法計算,可節約50%硫酸鉀0.6kg/畝,通過智能化循環節水灌溉技術畝節約尿素0.09kg,50%硫酸鉀0.6kg,節約肥料成本3.1元/畝。
2、 節約人工成本分析
應用該項技術實現灌溉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控制,節約水稻生產灌溉田間管理人工費15元/畝。
八、技術應用結論與討論
播放視頻《地球上的水》
師:剛才這段視頻為同學們提供了很多水的信息,水是生命之源,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地球上的水。
【新知學習】
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板書)
【課標要求】
1.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2.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師:下面,我們就帶著這樣一個目的,進入今天的學習。
設問:同學們都聽過“井水不犯河水”這句話,對這句話,你們怎么看?覺得它有道理嗎?
生:思考,回答。
過渡:自然界中,水的類型很多,其中就包括剛才提到的井水(地下水)和河水,那這些不同水體之間有沒有聯系呢?如果有,它們又是怎樣聯系的呢?
一、相互聯系的水體(板書)
用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為例,提問并配合板圖:
1.這瓶水在進入瓶子之前,是來自哪里?(千島湖)
2.千島湖水又是哪里來的呢?(降水、地下水、積雪融水等)
3.降水又是哪里來的呢?(大氣水)
4.千島湖的水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呢?(主要流到海洋)
5.老師現在將這瓶水喝掉,它又變成什么水了?(生物水)
師:地理上,通常將某種水的來源稱為它的補給,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種水體之間是有補給關系的,例如,千島湖水可以補給錢塘江。所以,井水是可以犯河水的。
提問:剛才講的這些水體,如果按照空間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三類,應該怎么分?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
過渡:為幫助同學們理解這三類水體的補給關系,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模擬水循環:
1.在一個平底大燒杯中加少量的水,蓋滿底部即可,把一個裝有沙子的小燒杯放入水中。
2.用一塊透明玻璃蓋住大燒杯,并將大燒杯放在支架上準備加熱。
3.點燃酒精燈,給大燒杯加熱,觀察燒杯內和玻璃片上的變化。
師:如果大、小燒杯分別表示海洋和陸地,請同學思考,如何用箭頭來表示自然界中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的相互補給?
學生思考并請一名學生上黑板畫圖,其他同學補充。
師:(板圖)
■
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海洋、陸地、大氣之間是可以循環往復運動的,我們將之稱為水循環。
二、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板書)
1.定義(板書)
師:板書補充水循環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提問:所謂循環,就是有去有回,請同學們觀察圖中哪些過程可以構成一個循環?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并板書:
2.分類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提問:1.淮河水參與哪種循環?
2.塔里木河水參與哪種循環?
3.海上暴風雨屬于哪種循環?
過渡:剛才這個圖是一個簡化了的水循環示意圖,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完整的水循環過程演示。
師:動畫演示水循環并提問。
1.海陸間循環有地球哪些外部圈層參與?(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2.陸地內循環有地球哪些外部圈層參與?(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3.海上內循環有地球哪些外部圈層參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過渡:正是由于水循環能聯系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層,所以水循環產生后,會對自然環境乃至人類活動產生深刻影響。
三、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板書)
師:蒸發從能量的角度看,是一個吸熱的過程,通過水汽輸送以后,到其他的地區產生降水,這又是一個放熱的過程。通過全球的大氣環流,水循環會將熱量從一地帶到另一地。
1.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板書)
師:演示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和黃河三角洲圖片,說明水循環的影響。
2.促進物質遷移,塑造地表(板書)
師:淮南工農業發展需要不斷從淮河取水,淮河的水會用完嗎?為什么?
3.促進水體更新(板書)
師: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拓展延伸:
設問:水循環有著自身的規律,但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也在不斷影響著水循環,你們覺得人類最可能影響水循環的哪些環節?(地表徑流、蒸騰、下滲、降水)
師: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如果是合理的,那會造福人類。
案例展示:都江堰水利工程對成都平原的影響(配圖片)
師:如果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不合理,也會危害人類。
案例展示:2011年鄱陽湖的干涸(配圖片)
學生分組討論:
1.鄱陽湖干涸與哪些自然因素有關?
2.鄱陽湖干涸與哪些人為因素有關?
3.人類可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過渡:水循環的異常已經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包括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
案例:南京、北京的內澇(配圖片)
分析說明:南京、北京的內澇,除了降水異常外,人類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導致下滲減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師:淮南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政府提出要把淮南建設成山水園林城市,所以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家鄉淮南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我們的校園也因為花草樹木變得更漂亮了。
教師總結:看來,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類一定要遵守自然本身的規律,否則就會危害人類自身的安全。
關鍵詞:水務工程;實驗教學;高校
伴隨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水問題愈發突出,其涉及城市水循環過程中的水災害、水環境及水資源等問題。據聯合國人口署預測,2030年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率都將超過50%,2050年將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不同地區城市化發展進程不同,主要的水問題表現在不同方面,但其相互交織,造成了城市化地區水問題的復雜性。與水務工程專業相關的各專業實驗教學已形成比較完善的體系,如水文與水資源[2]、水利工程[3]、給水排水工程[4-5]、環境工程[6]。而水務工程實驗教學體系仍然只是以基礎課和專業課為支撐的實驗內容,不能體現水務工程實驗多學科多專業交叉及綜合性的特點。水務工程是從城市水問題的全局著眼、順應從多龍管水向水務管理一體化轉換的需求,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各類水問題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水務工程必然具有以城市水循環為基礎同時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知識的特點。水務工程實驗同樣具有數量大、涉及知識面廣的特點,但并不能是各相關專業實驗的簡單拼湊。只有從各學科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其核心實驗綜合運用并進行水務工程實驗的設計,才能體現水務工程實驗的專業性、綜合性,并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本文在對水務工程專業十多年的實驗教學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探討了水務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模式,以滿足進行科研及生產實踐的需要。
一、水務工程專業實驗的特點
河海大學水務工程專業以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為依托,是力求解決城市水循環中涉及的各類水問題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需求而設立的。水務工程實驗必然具有以下學科特點。
(一)多元化
水務的含義是城市化地區涉水的一切事務。水務工程實驗是以水利學科為基礎,水務特色的水文、水利、土木、給水排水和環境等方向的綜合體系,是著重解決洪澇、水資源、水環境、供水和排水等與水有關問題的實驗理論及方法。而上述問題在相關各學科的建設發展中即在城市水循環問題的各個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水問題越來越表現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水務工程實驗自然就具有這樣涉及各學科的多元化特點。
(二)融合性
從城市水循環的整體性要求出發,制定具有現代水務工程特色的實驗教材體系已迫不及待。該體系在城市水循環基礎上,將水務工程實驗所涉及的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環境工程等各專業較完善的實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水務特色的綜合性的實驗教學內容,強化水務工程實驗內容的基礎性與綜合性以及各學科的相互融合。
(三)創造性
目前,水務工程實驗依托于各門課程的實驗體系,在實驗內容安排及實驗的設計上,對提高學生解決城市水問題能力的培養上仍然不夠。在完善各學科的基礎性實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水務工程專業特色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從城市水循環整體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解決城市水問題的能力與素質,將是水務工程實驗應具備的必要特點。
二、水務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措施
(一)改革目標
水務工程實驗涉及多專業的實驗基礎知識,具有多元化、融合性及創造性的特點。水務工程傳統實驗基本是依托各門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進行,主要內容是對基礎原理的驗證并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與能力,而對各課程實驗的交叉融合體現不足。因此,本文所述水務工程實驗改革體現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水務工程綜合實驗使學生能以全局的視角加強對城市水循環規律的認識;另一方面夯實學生進行綜合實驗的理論基礎,提高實驗設計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措施
1.強化基礎性。
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與解決水問題有關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及新方法等在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教學中涉及很少或沒有安排,不能使課堂上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得到拓展和補充且與實踐有不同程度的脫節。水務工程不同于其他相關專業,水務工程實驗自然也不能直接照搬相關專業的實驗。而是結合水務工程實驗多元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對各相關學科課程實驗進行改革和融合,對實驗內容、方法及設備進行全面分析,精選其核心實驗內容、基本原理和技能實驗,增加新工藝新方法的實驗內容,加強基礎性實驗教學。
2.注重創新性。
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學生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方案、步驟及內容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和進行數據分析,很難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創新性更待加強。水務工程實驗的多元性決定其實驗過程中必然涉及多學科交叉問題,實驗方案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在實驗的設計上,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方案的設計中,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并在實驗中增加研究和探索性的內容,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自然規律的習慣。
3.突出綜合性。
水務工程實驗的融合性特點,使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而城市水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各專業的配合來共同完成,這正是水務工程專業所需要的解決水問題的思路。在各相關專業課實驗的基礎上,開設綜合性實驗,突出水務工程實驗的綜合性。探索城市水循環過程中與防洪除澇、水資源及水環境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
4.加強實踐性。
水務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內容需要與科研相結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考慮實驗的應用性及與實踐聯系的緊密性,注重培養學生在城市防洪減災、水利工程、水環境及生態保護、城市水資源及節水、城市水務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三、加強實驗平臺建設
(一)完善城市水循環系統實驗平臺
水務工程作為一門與實際聯系緊密的新興專業,自成立以來,學院一直非常重視水務工程實驗平臺的建設。城市水循環系統包括自然循環、人工循環、經濟循環和社會循環。各循環系統之間通過水量及水質產生聯系,并相互影響制約。城市水循環系統實驗平臺建設涵蓋了城市河網、水利工程、降雨模擬系統、模擬下墊面、給水排水工程及水環境、水生態工程等。通過綜合實驗理解城市水循環的自然規律。城市水循環系統實驗包括城市水文與水災害、水環境、水資源等三個方向,擬在不同的實驗教學階段分別為學生分配指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和研究型實驗三種實驗。第一階段指導型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基礎性實驗。第二階段提高型實驗,結合當前新理論方法進行實驗設計,對實驗教材中未要求的新工藝技術進行補充。第三階段研究型實驗,結合學生的專業興趣,主要針對城市水循環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熱點問題進行探索性研究。
(二)構建開放性實驗平臺
開放性實驗平臺建設依托于城市水務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自由、寬松的實驗條件。開放性實驗是從問題的提出、資料查閱、實驗方案的制定、實驗數據處理、問題總結等均由學生自己完成,實驗室提供開放的實驗資源,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啟發和引導。開放性實驗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主動思考問題、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開放性實驗具體表現在實驗室的開放時間及選題的靈活性上。實驗室的開放時間為除正常實驗教學時間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展自行安排實驗時間。對開放性實驗的選題:首先,實驗室由相關專業教師根據科研及生產實際不定期提供實驗課題供學生選擇,作為教學計劃外的包括城市水災害、水環境、水資源等開放性實驗項目;其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條件自擬實驗項目,在經過實驗審批后進行實驗;再次,學生可以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擬定實驗;最后,由學生結合學校開展的創新訓練計劃進行選題。
(三)編寫實驗指導用書
水務工程實驗并無系統的實驗指導用書,實驗在各門基礎課間的相互關聯性和綜合性文獻仍顯不夠,與生產實踐聯系有待加強。筆者擬編寫水務工程實驗指導用書。結合學科的多元性、融合性、創造性等特點,強化科研及生產實踐的需要,實驗指導用書內容從綜合指導型實驗、專題實驗、研究型實驗,最后到開放性實驗的主要框架進行編寫。水務工程是一門涉及水文、水利、給水排水和環境工程的綜合的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實驗同樣具有多元性、融合性及創造性的特點。水務工程實驗內容需要在涉及的各學科專業課實驗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水務工程特點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平臺和實驗指導用書。通過實驗教學體系的完善,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2]張利平,夏軍,許建民等.水文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1,(4).
[3]匡翠萍,劉曙光,鐘桂輝等.水利工程開放式實驗教學探索———以同濟大學土木學院水利工程系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0,(22).
[4]馬偉芳,孫德智,倫曉秀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及考核方法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2).
[5]汪愛河,張純,張偉.水質工程學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廣州化工,2011,(24).
關鍵詞 發射機 水循環冷卻 原理 故障 技術改進
中圖分類號:TN948.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17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SW100F Transmitter High
End Cooling Systems Typical Failure
ZHANG Qing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QILIUYI Station, Yong'an, Fujian 366000)
Abstract SW100F PSM shortwave radio transmitter uses a high-end level F616C tubes, because they belong to high-power launch tube, its screen level is the use of water cooling. Because these high-power tubes work fine, expensive, tube screen pole is cooled by water circulation, water quality, temperature, pressure has very high demands at work. Therefore, SW100F transmitter water cooling systems have been maintenance problems workers concern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W100F transmitter water cooling system works, in summary transmitter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water system typical faults an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transmitter; water cooling; principle; failure; technical improvement
0 引言
SW-100FPSM大功率短波廣播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電子管F616C屏級是靠水循環冷卻的,介于此類大功率發射管對循環冷卻水的水流量、水溫、水壓和水質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確保高末發射管冷卻安全始終是維護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此,筆者就維護的SW100系列短波廣播發射機高末極功放水循環系統典型故障進行分析,并對冷卻水循環系統存在影響安全傳輸發射的隱患進行的改進進行論述。
1 SW100F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水冷卻循環原理
SW100F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的水冷卻循環是由水泵將水送到T網絡線圈的下入水口,T網絡線圈的上出水口接電子管蒸發鍋的入水口,電子管蒸發鍋的出水口接風水熱交換器,熱水經過散熱后回到水泵循環冷卻。由于水泵和T網絡前設有過濾器、水流量計、水溫、水壓和水質監測裝置, 回水路上設有膨脹水箱,利用波紋膨脹節為水路系統體積變化時提供補償的裝置。水從常溫被加熱到80℃時,它的體積大約要膨脹3%,另外,當水泵停止運行時系統水位下降,為了不使高末級電子管的陽極出水面,膨脹水箱,靠自身壓力回彈,提高系統水位,以免電子管受損。水路中硬性管與軟性管之間裝有自封快速管接頭,這給設備維護帶來很大方便,即管接頭卸開時管內水不外瀉,插上時管路自動接通。如水冷循環系統原理圖1所示。
2 發射機高末級水循環冷卻系統典型故障分析
2.1 快速接頭堵塞故障
故障現象:發射機運行一段時間,出現發射機水溫開始緩慢上升,水溫差高于正常20℃左右。查看所屬同類型幾部發射機,水溫也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循環管道的回水銅管處,偶爾會發出一兩聲“吱”“吱”聲,嚴重時發展到發射機加高壓幾十秒鐘后,就響起“吱”“吱”聲,且持續時間很長。發射機水循環冷卻系統的兩個快速接頭與高末發射管及T網絡線圈之間采用的是軟管連接,其余部分均使用銅管。
故障分析:對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和水冷卻循環系統進行排查處理。更換新的高末管,更換發射機內循環蒸餾水,檢查循環水過濾器,調整發射機工作狀態,對高頻機箱內分布參數進行調整,均無明顯效果,發射機仍然正常運行。經過慎密觀察,發現發射機水溫差升到了30℃,回水管里“吱、吱”聲也較頻繁并且比先前更大聲,這現象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再仔細觀察,判斷“吱、吱”聲是由于循環管道氣流產生,像是抽真空的聲音。
故障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末發射管水循環管道的銅接頭,在長期使用中,被銅氧化物腐蝕囤積,逐漸地越集越多,致使循環冷卻水流經快速接頭十字架時無法通過,造成了水泵運轉時,在堵塞物后部產生一個真空區,水流經堵塞處時產生“吱、吱”聲。由此,蒸餾水循環量逐漸減少, 使發射管的冷卻水循環嚴重不足,水溫必然上升。
故障處理:打開快速接頭檢查,在快速接頭內的十字支架中發現有異物堵塞管道,在T網絡線圈軟管到機箱的銅管直通接頭處囤積了腐蝕物使管道管徑變小。清除腐蝕物、堵塞物后“吱、吱”聲消除,水溫差恢復正常。舉一反三檢查其它發射機,在同一位置均發現不同程度的堵塞,清除后,各發射機水溫差均恢復正常。
2.2 減壓閥堵塞故障
故障現象:發射機水壓表正常為0.3~0.34MPa。播音中發射機突然顯示水壓過高保護,水壓表壓力顯示0.4MPa,適當放水后,水壓減小,有時會自己回到正常位置。
故障原因:發射機冷卻循環水的水壓調節是通過減壓閥來進行的,只有減壓閥關小才會使水壓升高。工作中水壓是調節在一個標值內,一般不會輕易變動。上述情況主要是減壓閥堵塞,播音中將減壓閥開大讓堵塞物通過后,減壓閥調整到正常位置,故障即可消失。
故障分析:發射機長時間播出產生的銅氧化物流至過濾器,過濾器是垂直安放,停機后銅氧化物因比重關系下沉至水泵出水管同一平面,至使每次檢查過濾器時均很干凈,發現不到有臟東西堵塞在過濾網上;隨銅氧化物的增加,停機后個別氧化物顆粒堆積至回水管附近,開機后進入回水管,當有新的氧化物顆粒脫離銅接頭,管道內的銅氧化物就會順著循環水流至減壓閥,逐漸造成堵塞致使水壓升高。
分析處理:在更換蒸發鍋時將水泵出水閥至過濾器之間的連接銅管卸開,并打開補水閥沖洗回水管路,經過如此處理后,機內的銅氧化物顆粒基本可以沖洗干凈。水壓突然升高的現象成為個例。
2.3 水冷卻循環系統其它故障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
故障原因分析:發射機運行中循環冷卻水溫顯示逐漸變高的原因還有:冷熱水交換器散熱片長期未清洗,造成散熱片散熱效率下降;高末發射管老化,致使發射機運行參數的變化,造成了水溫差變化升高;發射管出水軟管與機箱連接銅直通出口處因高壓差原因,銅接頭會逐漸腐蝕,使接頭直徑變小,水流量變小,水溫升高等等都將影響發射管的安全。
防范措施:綜述以上發射機冷卻水循環系統故障實例。無論是水壓變化、水溫變化、發射機因冷卻水保護,快速接頭堵塞,以及播音中各種各樣水溫升高造成的故障分析,主要是不能忽視對發射機附屬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在發射機冷卻水循環系統中,平時把發射管蒸發鍋換水作為周期檢修項目定期更換,同樣循環水管道的沖洗,管道連接處的檢查,也應列為同一周期檢修項目,做到定期檢修沖洗。
3 發射機水循環冷卻系統優缺點
3.1 優點
SW100F短波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的水冷卻循環系統,選用的器件及設計理念是在減壓閥堵塞時,水路壓強上升至0.4MPa時發射機水路,只要不漏水就仍然可以正常播出;在回水水路接有安全閥,當系統水壓達到一定的高壓時自動放水以保護系統正常運行(安全閥壓力可以人工調整);水溫,水壓保護可以自由調節,緊急時可以調節保護值維持播音。
3.2 缺點
發射機循環系統的水流量是監測發射機運行的重要指標,在發射機中只安裝了一個靶式流量計用以監測水流量,靶式流量計在調機時已調節在一比較敏感的位置,只要有很小的水流就給出水流量正常的信號,當循環水流量(下轉第37頁)(上接第35頁)因逐漸堵塞,水流變小時無法監測出水流量的變化。發射機水泵、馬達均選用較高質量的器件,但也不能保證在播出中不會損壞,因此加裝了備份系統,但需要停機才能切換到備用系統,不能保證播出的連續性,造成的停播時間較長。發射機在入水處加裝過濾器以保證沒有雜質流入機器,但機器內因高電壓差在銅接頭處會產生銅氧化物,當個別顆粒脫離本體進入回水路,會造成以上故障中的堵塞,影響播出。
4 發射機水循環冷卻系統的改進
針對SW-100F短波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的水冷卻循環系統存在的缺點,進行了如下技術改進:其一,在水冷卻循環系統管道中安裝有顯示水流量的水流量計,在回路水流量變小時,可以直觀觀測到因為水回路堵塞,水流量減小造成水溫升高,當水溫差升高而水流量不變時則可判斷為循環水回路堵塞外的其它方面故障,如:水循環銅接頭受腐蝕問題、銅接頭尺寸問題、工藝問題等等。其次,在馬達電源處加裝缺相、過流報警等實現對電機的保護,因為三項電機發生缺相、過流很容易燒毀,有報警聲后可以迅速查找故障;其三,在發射機回水壓力表處加裝過濾器,以保證發射機產生的銅氧化物不進入循環回路,以減少減壓閥堵塞的概率。
5 結語
發射機高末功放管處于大電流高功率狀態。如何保證冷卻循環系統正常,是確保安全播出的前提,也是保障電子管安全的必備條件。本文就SW100F短波發射機射頻末極功率放大管的水冷卻循環系統故障進行分析,對存在缺陷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進,旨在與同行交流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勇.DF100A型短波發射機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科技傳播,2015.1.
[2] 楊玉萍.發射機冷卻系統的維護.2012.12.
關鍵詞:熱電廠;處理工藝;結垢;腐蝕;改進
中圖分類號:TM61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熱電廠循環水處理工藝的現狀
我國熱電廠的主要任務是在冬季為居民提供供暖,所以裝機容量一般采用2.5MW或者5MW的機組。目前我國大多數發電廠都采用的是敞開式循環冷卻的方法,循環水的補充水源一般都是當地的地下水,處理工藝上采用的是添加水質穩定劑的處理方式。近年來,我國的地下水的水源質量在逐年的惡化,地下水的水層深度也在逐年下降,這樣,熱電廠的用水遭到了限制。比如,有時水量不夠,不能及時供給。或者有的循環水系統中的金屬管道長期使用造成了污垢。還有,有的冷凝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的侵蝕。
由于我國主要的供暖區域分布在北方,所以水源也來自北方。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我國北方的水大部分都是高濃度的鹽堿水,這種水在金屬管內久留后很容易形成污垢,掛在金屬管的內壁上。長時間留存在輸水管道中容易造成污垢的產生。而且有的金屬管在流動堿水的長期侵蝕下很容易就遭到腐蝕,造成金屬管發生破損,發生事故。因此必須要注重循環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水質穩定劑和緩蝕劑是阻止金屬管壁形成污垢或者造成破損的最佳選擇。在熱電廠的日常運作中,我們一定要做好輸水管道及設備的防腐防垢工作,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止循環水造成腐蝕造垢的問題。
2 熱電廠循環水處理的工藝
由于我國的水質是高堿性的,所以熱電廠循環水處理的工藝要特別考慮防腐防垢的問題。而且,循環水濃縮倍率越高水中的含鹽量就越高,這樣,循環水水質的腐蝕很可能不斷增加,因此,在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率的情況下一定要考慮凝汽器的器材抗腐這一方面。目前,我國熱電廠主要采用的處理方法有:石灰處理,弱酸處理,膜技術處理和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具體的熱電廠循環水處理的工藝如下:
(1)石灰處理
石灰可以有效地減少水質的硬度,降低水質的酸堿度。所以,有的熱電廠在水源中添加石灰,以此來減少金屬管在流動堿水的腐蝕和造垢。但是,石灰處理的系統龐大,這樣對石灰的質量要求很高,而大量的熱電廠并沒有嚴格選擇石灰,而且石灰的用量和使用條件更無從進行嚴格的要求。所以,相比之下,目前的石灰處理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熱電廠的需求。
(2)弱酸處理
酸性的物質本來就能除去水管壁上的污垢,此時采用弱酸是因為熱電廠循環水處理的人員認為弱酸能減少對金屬管的侵蝕。經試驗證明,如果是100%的弱酸也會對輸水管道造成腐蝕,只要不是100%的弱酸才可以采用。 但是不完全的弱酸在實際的操作中太難控制,而且給100%的弱酸進行不完全處理也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造價和運行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這種處理方式也不建議目前的熱電廠采用。
(3)膜技術處理
膜技術處理就是使水中鹽脫去一部分,達到凈化水源的目的。近年來,膜技術在工業上的運用得到很大的發展,而且一些熱電廠也正在投入使用。但是,膜技術的造價和運行成本太高,相比之下,這種處理方式不利于熱電廠的長期發展。
(4)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
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是國內最新的工業應用技術,這種技術也逐漸的在熱電廠水循環處理的工藝中脫穎而出。因為熱電廠的水源的堿度很高,所以,在熱電廠的日常運作中,我們一定要做好輸水管道及設備的防腐防垢工作,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止循環水造成腐蝕造垢的問題。加酸能夠防止輸水管道壁形成污垢,而且對于已經形成的污垢進行除污。加水質穩定劑能減少水循環處理的難度,提高水質的穩定性。但是,采用此方法要引入一些設備,比如酸度調節系統。
雖然,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需要經過長期的實驗驗證,但它的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只要機器的參數運用得當和檢測到位,除腐除垢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綜合以上分析,相比之下,我認為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是最好的水循環處理方式。
3 現場動態模擬實驗分析
為了證明以上分析的有效性,結合我國某家熱電廠的循環水系統的工藝系統進行分析,
通過現場模擬得出結論,以此作為今后論證的實踐依據。本次試驗采用的穩定劑主要由磺酸鹽共聚物、磷羧酸、丙烯酸聚合物、不銹鋼緩蝕劑復合配制。實驗準備了工藝條件和試驗用水及器材。對藥劑的使用量和操作方法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實驗的結果表明在某熱電廠的除垢除腐的效果相比之下,現場模擬的試驗比較成功。年污垢熱阻值和不銹鋼腐蝕率均小于國家標準。
隨著水資源的緊張和水質的下降,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勢在必行。我國的此項技術尚不完善,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通過實驗,此項工藝在現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我國今后熱電廠的水循環處理積累了經驗。
總結
我國大多數發電廠都采用的是敞開式循環冷卻的方法,循環水的補充水源一般都是當地的地下水,處理工藝上采用的是添加水質穩定劑的處理方式。但是,隨著水資源的緊張和水質的下降,熱電廠的用水不得不受到限制。本文通過理論上的分析和試驗上研究,得出加酸加水質穩定劑處理是一項很好的水循環處理方法。本文針對我國目前大多數熱電廠循環水處理的方法出現的問題,從熱電廠的水質和腐蝕兩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對循環水處理工藝改進的可行性分析,并經過實驗驗證,總結出在水中添加酸性溶劑和穩定劑是最好的處理措施。希望能為同類系統提供有效地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