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未來計劃與目標

未來計劃與目標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未來計劃與目標

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未來取向;未來時間洞察力;時間取向

分類號 B84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這些格言都體現了人類思維和行為指向未來這一重要特征,當個體的思想和行為逐漸發展成對于未來這一時間框架的偏好時,個體就成為了一個未來取向者。對于未來取向者,未來并不是虛無飄渺的,他們總是未雨綢繆,為將來做好規劃,這些特點都會對思維、情感和行為產生影響,并由此決定著個人事業,甚至決定著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對未來取向進行研究意義重大,本文從概念界定、結構、測量工具、功能、影響因素等幾個方面對未來取向進行闡釋和探討。

1 什么是未來取向

英文中的future orientation或future timeorientation被學者譯為未來取向或未來定向,本文譯為未來取向。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早在1949年就提出人類是具有“未來取向”天性的,他在討論心理成熟時指出個體的行為是從被即時的沖動支配到以目標為指向而轉變的,這種以目標為指向的行為就表現出了人類“未來取向”的天性。自此,阿德勒和以后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家進一步闡釋了個體未來取向的程度和質量是測查心理健康卓越性的一種方法。Giesme(1983)把未來取向定義為卷入未來的程度,包括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Nuttin(Ⅱ985)認為時間取向是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偏好的方向,主要指向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客體和事件,這也暗示了未來取向的涵義,隨后,在認知心理學和動機心理學影響下,芬蘭心理學家Nurmi(1991)在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未來取向是指個體對于未來的設想和規劃,是一個由復雜的,多階段組成的過程,Zimbardo和Boyd(1999)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會形成一種行為傾向,當傾向發展成對于3種時間框架的某一種的日常關注時,這被稱為認知時間的偏向,即過去、現在和未來取向,綜合以上各家觀點,未來取向是指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偏好未來的方向,同時也是個體對于未來的思考和規劃過程。

未來時間洞察力和未來取向都是描述人類思維和行為指向未來的心理結構,有必要對表征未來心理時間的兩個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區分。事實上,未來取向和未來時間洞察力都是針對未來這一時間框架而進行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區別。未來時間洞察力是個體對于未來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傾向的一種人格特質(黃希庭,2004)。它研究個體對于未來的知、情、意、行等所有問題,其研究范圍寬而廣,而未來取向是從另外一種單一的角度去研究,它著重探討個體對于未來的偏好程度,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個體對于未來的思考和規劃,其研究范圍小而具體。從這一角度來講,未來時間洞察力包含著未來取向的研究內容。

2 未來取向的結構

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未來取向的結構進行了研究,未來取向是一種單一結構還是一種多維結構,是一種認知過程還是一種動機、情感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要素觀、過程觀和動機一認知一行為觀。

2.1 要素觀

許多學者認為未來取向是一種靜態的、多維的心理結構。如Gjesme(1979)在對自編的未來時間取向問卷進行因素分析時發現,未來取向包括卷入(個體考慮未來的程度)、期望(個體所預期的未來的長度)、占據(思考未來占據個體思維的程度)和速度(覺察未來的速度)4個因素。Trommsdorff,Lamm和Schmidt(1979)把未來取向劃分為4個維度,即廣度,密度、情感(消極和積極)以及歸因元素(內控和外控)。Helaire(2006)對以往研究進行了匯總,確定了未來取向的6個主要維度。(1)具體性,它主要是以個體對未來所期望的積極事件或預期的消極事件的數量為指標,(2)廣度,它以個體預期自己要多久才能完成計劃或實現目標為指標。(3)突出性,以個體對個人未來思考的頻繁程度為指標,(4)計劃,它以個體做出計劃以實現目標的程度為指標。(5)樂觀性,它是情感的基調,以個體對積極事件發生的期盼程度為指標。(6)控制信念,即內部控制一外部控制,它以個體對自己多大程度上能決定個人未來發展結果的信念為指標,Helaire所綜述的6個維度包含了大部分學者對于未來取向維度的劃分。

要素觀從靜態角度把握未來取向的內容,這種內容取向雖然揭示了未來取向的基本結構,但卻沒有揭示出未來取向的動態性和豐富性,不能很好地揭示未來取向這一心理特征的實質。在此背景下,許多研究者從另一角度對未來取向進行了研究,強調未來取向是一種動態的心理過程,是由不同的心理過程組合而成。由此,未來取向的過程觀逐漸顯現。

2.2 過程觀

20世紀80年代芬蘭心理學家Nurmi(1987,1991)從認知一動機的角度提出了未來取向的過程模型,他把未來取向劃分為動機、計劃和評價3個先后過程。如圖所示(見圖1),首先,人們根據自己的動機、需要,以及對自己畢生發展的預期等因素來確立目標(動機過程);其次,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必須對如何實現目標進行完善的計劃(計劃過程);最后,我們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評價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及計劃的可行性(評價過程)。

動機過程主要是指目標的確立,人類的許多動機、興趣都是未來取向的。例如,中學生希望畢業時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而大學生則希望自己能在畢業之時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等等,這些動機給人類提供了可以期望的未來的事件和客體,人們會根據自身的動機和需要設立許多未來可以實現的目標;計劃過程是指定向于未來事物的個體是如何計劃來實現他們的目標的。首先,人們必須構建目標和目標實現的未來情景的表征。其次,個體必須制定計劃和策略來完成預定的目標。計劃的最后一個階段是計劃和策略的完成,個體運用策略實現目標的過程主要包括探索和投入兩個過程。探索是個體考慮多個選擇,搜集多方面的信息,確立適合自己的目標。投入則是指個體承諾并堅持實現自己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個體會為實現目標而不斷付出時間和精力,這一階段通常是我們所謂的行動階段:評價

過程是指個體在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評價實現目標和完成計劃的可能性。評價過程在未來取向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個體是否會堅持實現自己先前確定的目標。未來取向的3個心理過程是一個完整不可分割的系統,他們相互影響。

未來取向的過程觀從動態角度去考察未來取向的結構,著重未來取向所蘊含的心理過程,闡釋了未來取向這一心理特質的心理發生過程,但是它卻對未來取向這一心理特質所包含的認知過程缺乏重視。在此背景下,Seginer在過程觀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取向的動機-認知-行為觀。

2.3 動機-認知-行為觀

在Atkinson的期望價值理論和Nurmi的未來取向過程觀的影響下,Seginer(2000)提出了未來取向的動機-認知-行為觀。她認為未來取向包括動機、認知表征和行為3個變量,首先,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基礎,它刻畫了個體對于未來的需要,愿望和興趣;其次,動機誘導個體形成對于未來的認知表征;最后,動機促使個體通過探索和投入(行為)來實現那些關于未來的認知表征,

Seginer和Lilach(2004)具體闡述了未來取向的3個變量,她把動機分為價值、期望和內部控制感3個變量。價值是指個體對于未來生活領域的價值判斷,即未來生活領域對于個體來說是否是有用的和重要的。期望是指個體認為未來特定生活領域(例如工作、家庭)的希望、愿望和計劃等實現的主觀可能性的大小。個體認為未來的希望、愿望等實現的可能性越大,個體所抱有的期望越高。內部控制感則是指個體對于具體目標和計劃的內部控制程度,包括能力和努力兩種成分。不同的個體所持有的內部控制感不同,有的人認為自己不能控制未來目標的實現和計劃的完成,而有些人則認為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計劃的完成。認知表征則是根據對未來的想象和看法所作出的描述,具體而言是指個體對未來生活歷程定生活領域的希望和恐懼。Seginer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的基礎上把行為分為探索和投入兩個變量。探索包括尋求建議,搜集信息、探索適用性等一系列活動。投入則是追求具體的目標。未來取向行為變量中的探索和投入與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投入在抽象程度上是不同的,未來取向中的探索和投入能使希望、愿望,計劃具體化,而同一性理論中的探索和投入主要針對于自我。

3 未來取向的測量工具

對于未來取向的測量主要采用問卷法。主題統覺測驗、圓環測驗、講故事技術以及完成故事技術也是測量未來取向的重要方法。

3.1 問卷法

3.1.1 未來時間取向量表

未來時間取向量表(Puture time orientationscale)起源于GJesme(1979)制定的未來時間取向量表,后又從Heimberg的未來時間洞察力問卷中抽取了幾個條目,最終形成了一個包括14個題項的量表。該量表有卷入、期望、速度和占據4個維度,被試可以對題項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進行4級評定。它主要測查對于未來的關注程度,卷入未來的程度以及覺察未來的速度等特點,例如題項“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對我來說,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很漫長”反映了個體覺察未來的速度,而題項“生活當中我考慮最多的是現在的感受”,“我僅僅在很小的程度內思考未來”等題項則反映了個體卷入未來的程度。Elizabeth和Deyling(2004)對此問卷進行了信度檢驗,該量表克隆巴赫信度系數為0.62,達到了測量學的基本要求。

3.1.2 未來取向問卷

未來取向問卷(Thc future orientationquestionnaire)為開放式問卷,用來評估對于未來的希望和焦慮(TrommsdorR,Lamm,&Schmidt,1979)。此問卷經過Seginer(1998,2000,2004)的使用和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此問卷首先要求被試考慮對于未來的希望和焦慮,并寫下進入他們腦海中的每一件事情。問卷對于希望和焦慮的描述是分開的,每一部分都有相應的10條橫線,但對于被試所列舉的希望和焦慮的數量不做要求,其次,讓被試對每一種描述進行時間標定,即寫出他所希望和焦慮的事情成為現實的時間。然后對被試所列舉的希望和恐懼進行編碼,把它們劃分到具體的未來生活領域中(職業、婚姻與家庭等),如“我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醫生”這一描述將被劃分到職業領域中。最后通過分析被試對于未來特定領域生活(例如婚姻,職業等)的希望和焦慮的時間跨度和數量多少等指標考察個體未來取向在特定領域的廣度和密度等因素。

3.1.3 青少年未來取向問卷

該問卷的結構和內容以Nurmi提出的未來取向過程觀為理論依據,主要用于考察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展。未來取向問卷(Puture-orientationQuestionnaire)由張玲玲(2005)翻譯并修訂。共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分別在8條橫線上盡可能多地寫出自己的目標、愿望和擔憂的事情,同時寫出相應目標實現的年齡和擔憂的事情成為現實的年齡,這一部分主要測查未來取向的動機成分。第二部分是結構性項目,用于考察青少年在未來主要領域(教育、職業、婚姻\家庭)的未來取向的發展(張玲玲,2006)。該問卷通過探索和投入兩個方面來考察個體的計劃過程。各個題項除了關鍵詞即哪個領域外,其他表述均相同。探索的題目,如未來婚姻和家庭領域――“你經常思考或計劃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嗎?投入的題目,如未來受教育領域――“初中(高中或大學)畢業后,你要實現自己今后的受教育計劃的決心有多大?考察三大領域的計劃過程的題項共20個,并且都是5點計分。問卷還通過對目標或愿望實現的內外部歸因和相應的情感體驗的評定作為對評價過程的考察,Nurmi的未來取向問卷由于其有理論依據,且系統化、結構化等特點得到廣泛的應用。

3.1.4 未來結果考慮量表

未來結果考慮量表(Consideration of futureconsequences scale)用來測量個體在當下行為時考慮遠的未來結果的程度,此量表讓被試對12個題項進行5級評定(從極不符合自己到極符合自己),每一題項都體現了個體對未來結果和即時結果的偏好(strathman,Gleicher,Boninger,&Edwards,1994),例如:“我愿意為了獲得將來的成就而犧牲現在的幸福和快樂”,“我考慮事情未來的樣子,并試圖通過自己日常的行為來影響那些事情”等題項體現了個體對于未來結果的偏好。而題項“我的行為僅僅受到自己行為即時結果的影響”,“我的日常工作有具體的結果,因此它比那些較遠結果的行為更重要”體現了個體對于即時結果的偏好。Strathrnan等人(1994)在編制此量

表時發現該量表只有一個因素并報告了較好的信效度,而Joireman,Balliet,Sprott,Spangenberg和Schultz(2008)卻發現未來結果考慮量表包含兩個因素,即考慮即時因素和考慮未來因素。Petrocelli(2003)進一步發展了未來考慮結果量表的簡化版,他把原有的12個題項簡化為8個題項。

3.1.5 時間洞察力量表中的未來分量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形成一種行為傾向,當傾向發展成對于3種時間框架的某一種的日常的關注時,這被稱為認知時間的偏向,即過去,未來和現在取向。正是基于以上分析,Zimbardo等人(1999)編制了56個項目的時間洞察力量表,此量表包括5個因素,即現在宿命、現在享樂、未來取向、過去消極,過去積極。但Worrell和Mello(2007)在對Zimbardo的時間洞察力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時卻發現此量表除以上因素外還包括對未來消極情感這一因素,未來取向分量表讓被試對題項進行5級評定(從不符合自己到符合自己),每一題項都體現了個體對于未來的傾向性,例如:“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早晨計劃好一天的事情”,“當我想完成一些事情時,我會設定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賦予具體的涵義”,“我會通過制定步驟而準時完成任務”等題項都反映了個體的未來取向特點,Zimbardo等人(1999)的研究指出時間洞察力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數為0.77,未來取向分量表的重測信度0.80。

研究者還針對人們對未來的觀念編制了大量的問卷和量表,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問卷和量表外,與未來取向相關的問卷和量表還有Zaleski的未來焦慮量表、Zurkerman的感覺尋求量表、Oner的未來時間取向量表和Shipp,Edwards和Lambe~(2009)的未來聚焦量表等等。問卷法具有操作簡單,計分容易、客觀等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人們對未來取向的建構不同,他們所編制的測量工具也有所不同,因此測量工具所測的結果沒有可比性。而且,大部分測量未來取向的問卷只能測量某一個維度,無法提供全面的評估。

3.2 其他方法

3.2.1 圓環測驗

圓環測驗(circle test)這種方法讓被試選擇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圓環來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并把這些環以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以表達時間段關系的意義(黃希庭,鄭涌,2000)。具體做法是先向被試呈現一張空白方框紙,主試向被試呈現指導語:對于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你感受如何?請在下面的方框內自由地畫出3個圓。注意:不要有多余的圖案,要把你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感受真切地融入3個的大小及排列組合方式之中;畫完后,請對相應的圓用文字注明“過去”、“現在”與“未來”(鄭涌,2004),為了增加圓環測驗的效度,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向被試詢問一些附帶問題。最后針對被試所畫3個圓的大小以及相互位置關系來確定分類指標,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被試的時間取向以及時間關聯性等指標,例如,在時間取向這一指標上,如果過去

3.2.2 講故事技術和完成故事技術

講故事技術(tcn me a story)通常是讓被試按照自己的想象講一個故事,不給被試提供任何時間線索和故事線索,然后對被試的故事內容進行分析,以獲取時間取向的范圍等信息。完成故事技術(story completion technique)與講故事技術類似,只是完成故事技術要給被試提供故事的線索。該方法使用幾個提示句敘述一個假設的人物或事件,然后讓被試按照自己的想象講下去(呂厚超,黃希庭,2005)。比如,…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兩個男孩正沿著城鎮邊上的一條街道行走……”。研究者對被試的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對故事行為所跨越時間階段的分析來獲取時間取向的范圍,也可以獲取時間取向的動力、內部控制點以及樂觀性等指標。

3.2.3 主題統覺測驗

主題統覺測驗(TAT)自1936年產生以來,一直是被經常使用的投射類測驗之一。該方法用繪制場景的圖片來引發故事并對此加以解釋,以此來反映被試的人格特點。該方法用來研究未來取向時并沒有借鑒它所有的圖片。而是從20張圖片系統中選擇幾張來進行施測,Judith(1967)用第1、2、20、16四張圖片來對被試進行施測,以獲取被試的未來取向特點,具體方法是給被試呈現圖片(該圖片是從主題統覺測驗的圖片中選擇出來的),被試對圖片里所進行的故事和為什么進行一點也不知道,但要求他根據每一張圖片編一個故事出來,可以任由被試自由想象和發揮,此種方法可以獲取時間的取向特點。

主題統覺測驗是一種投射技術,而圓環測驗和講故事技術以及完成故事技術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投射測驗,但也借鑒了投射技術。投射技術是測量未來取向的一種間接方法,它能夠提供有關被試動機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內容和間接信息,但是投射技術操作難度大、計分困難,且具有主觀性,實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4 未來取向的影響因素

未來取向作為個體認知時間的一種偏向。在其發展過程中必定會受到個體自身的影響以及個體外部環境的影響。其中,年齡、性別、人格和情緒等因素是影響未來取向的主要因素。

4.1 年齡

許多研究者在研究未來取向時都發現年齡是影響未來取向的一個重要因素。Nurmi(1987)通過對3組不同年齡(10-11,14~15,17-19歲)青少年的調查發現,青少年對于未來的知識水平、計劃以及考慮目標的現實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未來取向的廣度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未來取向的廣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已經得到共識,并且得到了社會情緒選擇理論的支持。Nurmi(1991)對青少年的未來取向進行綜述時發現,許多研究結果都支持個體的計劃水平,實現計劃的能力,關于未來的認知結構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許多研究結果還表明青少年往往把對于未來的思考拓展到生命的第20年的末尾或者是第30年的開始,Steinberg,Graham和O'Brien(2009)采用延遲貼現任務和自我報告法對935名10-30歲的個體的未來取向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較小的青少年比年齡較長(16歲)的青少年的未來取向弱,未來取向的各個方面在16歲達到成熟。具體表現在年齡小的被試傾向于選擇在較近的范圍內得到較小的獎賞而非選擇較遠的較大的獎賞。張文新、徐天真、張玲玲、王妹瓊、于鳳杰和高婷(2009)采用Nurmi的青少年未來取向問卷對723名中國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大一新生處于對未來主要發展領域進行規劃的過渡階段,隨著對大學生活的適應,高年級大學生對未來各領域的探索水平逐漸提高,

為將來的發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4.2 性別

在未來取向的認知表征方面,Greene和Debacker(2004)發現女性在表征她們的未來時包含豐富的內容,而男性則有較少的未來目標,并且這些目標較為均衡的分布在個體的未來生活領域中,Lamm,Schmidt和了rommsdorff(1976)曾研究了性別和社會階層對于未來取向的影響,他對100名14-16歲的男孩和女孩進行了調查,該研究發現:在職業領域中,男性青少年未來取向的密度要大于女性青少年;在家庭領域,女性青少年未來取向的密度要大于男性青少年。他們同時還發現年輕女性報告了較多的私人領域(婚姻和家庭領域等)的希望和恐懼,Nurmi(1991)對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研究進行了匯總時發現許多研究都表明男孩更傾向于生活的物質方面,而女孩更傾向于生活和家庭方面。Seginer“988)曾用希望和焦慮量表對112名以色列猶太人和116名阿拉伯青少年的未來取向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以色列男性青少年更多的關注軍事服役、工作、職業,而女性青少年則更關注婚姻、家庭和他人;阿拉伯女性青少年更多的關注高等教育,自我和他人福利,而男性青少年則更關注集體事物,例如政治和經濟。

4.3 人格

黃希庭和鄭涌(2000)用圓環測驗和完成句子測驗對大學生的時間洞察力的特點做了探討,結果發現所有的過去取向者都在低自我認同組,而高自我認同組中未來取向者占大部分,揭示了自我同一性狀態對時間洞察力結構的整合作用,即高自我認同組個體有著更大的現在廣度,更積極而遠景開闊的未來取向以及更強的時間整合,低自我認同組則是過去廣度更大,過去取向更多。個人的一些特點(如拖延)也會影響未來取向的發展。Elizabeth等人(2004)采用Giesme的未來時間取向量表研究未來取向的影響因素時發現未來取向與拖延成顯著負相關,即拖延成績高的個體其未來取向程度低,而拖延成績低的個體,其未來取向程度高。Ferrari和Diaz-Morales(2007)對未來取向與拖延的關系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采用拖延量表和Zimbardo的時間洞察力量表對275名被試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拖延的兩種形式(避免拖延和喚醒拖延)與不同時間取向有不同的聯系,喚醒拖延高的個體,其未來取向程度低,而避免拖延對于個體未來取向的影響不顯著。

4.4 情緒

在情緒方面,Dickstein等人早在1966年就發現死亡焦慮和未來取向成負相關,高度的死亡焦慮會導致未來取向的消失。而Elizabeth等人(2004)的研究發現死亡焦慮對改變個體的時間取向的作用是不顯著的。Seginer等人(2004)研究了孤獨對青少年未來取向的影響,通過對以色列11年級青少年的數據進行重復測量分析發現,孤獨的青少年的未來取向的得分要比被社會包圍的青少年的未來取向的得分低,其中未來生活領域的主題起到調節作用,即孤獨對于未來取向的影響只適用于關系領域(社會關系,婚姻家庭)而不適用于工具領域(高等教育,工作和職業)。并且孤獨只影響未來取向的動機因素(期望、價值),但并不影響未來取向的認知表征和行為傾向。

除以上因素外,個體的氣質、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控制信念以及個體所處的社會階層、父母教養方式,父母工作環境(D50mebekk&qjesme,2009;Neblett&Cortina,2006;Nyhus&Webley,2007;Webley&Nyhus,2006)等也會影響到個體未來取向的發展,

5 未來取向的功能

未來取向是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偏好未來的方向,同時也是個體對于未來的思考和規劃過程。它與目標設定、對未來的積極期望以及個體的計劃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對于個體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今研究主要集中于未來取向對個體的健康行為、物質濫用以及學業成績等方面的影響作用。

5.1 未來取向與健康行為

未來取向的人對未來充滿積極期望以及對未來有完善的計劃,這些特點都表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采取健康行為,Adams和Nettle(2009)對時間洞察力、人格和吸煙、肥胖以及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們采用5種方式來測量個體思維和行為指向未來的心理結構。未來結果考慮量表、Zimbardo時間洞察力量表中的未來分量表以及時間貼現率是主要測量方式,通過對423名個體的調查發現,在控制了人口學變量和大五人格變量以后,未來結果考慮量表和吸煙及肥胖有顯著負相關,即未來結果考慮量表得分高的人將會有更健康的行為模式,未來取向的個體更傾向于減少現在成為吸煙者的傾向。DauRhcrty和Brase(2009)研究了個體的心理時間對于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者采用未來結果考慮量表、Zimbardo時間洞察力量表中的未來分量表測查個體的思維和行為指向未來這一心理特征。研究者所采用的健康行為包括運動、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帶頭盔,開車記安全帶,外出搽防曬霜等12種日常行為,通過對467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所有的12種健康行為和至少一種時間量表相關,并且所有的時間量表和至少一半的健康行為存在相關,其中,Zimbardo的未來分量表和11種健康行為顯著的相關。研究表明未來取向的個體更傾向于采用健康的行為方式來維護自身的身體健康。

5.2 未來取向與物質濫用

Zimbardo和Boyd(1999)使用時間洞察力量表對個體的過去取向、現在取向和未來取向以及喝酒、吸煙、藥物使用等物質濫用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未來取向與自我報告的物質濫用呈負相關,那些未來取向程度較高的個體與未來取向程度較低的個體相比報告了較少的物質濫用。雖然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相對較低,但是卻達到了顯著性水平。Wills和Sandy(2001)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他們通過對454名初級學校的學生調查發現,未來取向與早期的物質濫用成負相關,但結構方程模型顯示未來取向對物質濫用的影響是間接的,是通過應對行為等中介因素起作用的,Apostolidis,Fieulaine和Soule(2006)~過對276名法國青少年的調查發現未來取向是大麻吸食的顯著性預測因素,但回歸分析表明對大麻的感知是未來取向與吸食大麻之間關系的中介因素,這也表明未來取向對物質濫用的間接保護作用。

5.3 未來取向與學業成績

未來取向對于個體的學業成績有積極的預測作用,Nuttin早在1985年就對指向未來的心理結構和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個體未來的廣度和對未來的積極態度與學生的成就動機和學業成績呈正相關,個體未來的拓

展范圍越廣,對未來的態度越積極,成就動機越強,學習成績越好。Bowles(2008)對228名青少年的調查也發現,未來取向與個體的學業成績有著積極的聯系,Barber,Munz,Bagsby和Grawitch(2009)采用Zimabrdo時間洞察力量表中的未來分量表和現在享樂分量表對318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也表明未來取向對個體的學業成績有著積極的作用,未來取向高的個體更有可能獲得較高的學業成績,但這種關系僅僅存在于自我控制較低的個體中,這表明自我控制是未來取向和學業成績之間關系的中介因素。

除了以上功能外,未來取向還對學業投入、環境保護行為、計劃水平、預測(Horstmanshof&Zimit,2008;Corral-Verdugo,Fraijo-Sing,&Pinheiro,2006;Mgj8like&Schanz,2009;Pezzo&Litman。2006)等因素起著積極的作用。

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第2篇

一、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資源整合和戰略管理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1.全面預算管理能促進企業加強基礎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預算是一種系統的方法,用來分配企業的財務、實物及人力等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通過預算來監控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有助于控制開支,并預測企業的現金流量與利潤。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發現管理中的漏洞,從而有利于不斷改進各項消耗標準、現金安排等基礎工作。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是發達國家成功企業多年積累的經驗之一,對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實施戰略管理提供了基礎條件。在當今社會,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如同一屢清風吹來,它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種公司整體規劃和動態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對公司整體經營活動的一系列量化的計劃安排。全面預算的有效推行將為公司各下屬單位確定了具體可行的努力目標,同時也建立了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全面預算是執行戰略過程中進行管理的基準和參照;也是企業業績評價的基礎和比較對象;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就是企業目標分解、實施、控制和實現的過程。企業實行的計劃管理、生產管理、管理、技術管理等都是子系統管理、部門單位管理,不能從戰略高度 整合資源和聚合力量。我們要保持企業的長足發展和強勁的競爭勢頭,必須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企業的戰略目標就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的最大價值來自于可圈可點的經濟效益。而全面預算管理就是保證經濟效益增長的有效手段。因此,只有全面預算管理才能更好地協調價值鏈、供應鏈、作業鏈之間的關系,保證戰略方針的貫徹執行和預定經營目標的實現。

3.全面預算管理的推行有利于企業流程再造。全面預算反映的是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期間(一般不超過一年或一個經營周期)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計劃,它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企業一定期間內利潤的預計額,是企業奮斗的目標解決困擾經營者的分權管理與集權控制的矛盾,有利于企業經營預警機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實企業的利潤、資金、費用、業務量等目標責任,有利于挖掘企業資源潛力而實現協同效益,也有利于企業實施精細生產、流程再造。

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 建立新型財務管理體系

1.做好預算基礎工作。預算的基礎工作包括預算組織工作、預算實施方案的制定以及各項技術指標的開發和利用。預算管理能使所有預算主體都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應如何去完成預算,預算完成與否如何與自身利益掛鉤等,從而起到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的作用。在全面預算啟動之前,預算管理委員會應當制定詳細的全面預算工作計劃,包括預算責任單位的劃分、預算工作程序、時間表、預算工作制度等相關文件,向公司全體員工傳達清楚。實施全面預算的企業應當成立由董事長或其他最高領導掛帥的預算管理委員會,或者預算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董事長或最高領導負責。由預算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預算的組織、審批、協調等各項工作。委員會的成員要吸收那些熟悉公司戰略規劃、公司業務以及懂預算、懂財務的專業人士參與。

2.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必須切實抓好同深化目標成本管理相結合。預算管理就是將整個企業的成本控制指標分解為無數個成本責任中心,把指標落實到具體的環節和具體的人身上。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夠幫助管理者進行計劃、協調、控制和業績考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企業日常運營的重要工具,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是發達國家成功企業多年積累的經驗之一。全面預算管理直接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中心目標,利潤,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目標成本管理,從實際情況出發,找準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問題。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虧增效的規劃、目標和措施,從全面加強成本管理和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兩方面著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費用支出,確保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

3.正確認識預算與計劃的關系,保持預算與公司各項計劃相統一。全面預算就是企業在科學地對內部、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用價值和實物等多種形式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生產經營及財務成果的一系列目標與規劃。包括預算編制、預算的控制與預警、預算執行分析等功能。計劃管理與全面預算管理統一并存、互不矛盾。全面預算管理源于計劃管理,是對計劃管理的量 化,是計劃管理在財務管理中運用的具體化。只是全面預算管理較之計劃管理更注重過程控制和全員參與,它能更好地運用核算手段實現經濟業務中參與人員責、 權、利的有機結合,使業務管理更好地實現制度化和標準化,使得計劃管理和財務管理形成合力。預算管理只不過是戰略成本管理的一小部分內容,全面預算管理是降低實際成本,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而預算管理的內容又囊括在戰略成本管理概念之中。在成本管理的領域中,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被加以運用,并且在很多企業開始推行。

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第3篇

市場營銷計劃更注重產品與市場的關系,是指導和協調市場營銷努力的主要工具、房地產公司要想提高市場營銷效能,必須學會如何制訂和執行正確的市場營銷計劃。

房地產營銷計劃的內容

在房地產市場營銷中,制訂出一份優秀的營銷計劃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市場營銷計劃包括:

1、計劃概要:對擬議的計劃給予扼要的綜述,以便管理部分快速瀏覽。

2、市場營銷現狀:提供有關市場,產品、競爭、配銷渠道和宏觀環境等方面的背景資料。

3、機會與問題分析:綜合主要的機會與挑戰、優劣勢、以及計劃必須涉及的產品所面臨的問題。

4、目標:確定計劃在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和盈利等領域所完成的目標。

5、市場營銷策略:提供用于完成計劃目標的主要市場營銷方法。

6、行動方案:本方案回答將要做什么?誰去做?什么時候做?費用多少?

7、預計盈虧報表:綜述計劃預計的開支。

8、控制:講述計劃將如何監控。

一、計劃概要

計劃書一開頭便應對本計劃的主要目標和建議作一扼要的概述,計劃概要可讓高級主管很快掌握計劃的核心內容,內容目錄應附在計劃概要之后。

二、市場營銷現狀

計劃的這個部分負責提供與市場、產品、競爭、配銷和宏觀環境有關的背景資料。

1、市場情勢

應提供關于所服務的市場的資料,市場的規模與增長取決于過去幾年的總額,并按市場細分與地區細分來分別列出,而且還應列出有關顧客需求、觀念和購買行為的趨勢。

2、產品情勢

應列出過去幾年來產品線中各主要產品的銷售量、價格、差益額和純利潤等的資料。

3、競爭情勢

主要應辨明主要的競爭者并就他們的規模、目標、市場占有率、產品質量、市場營銷策略以及任何有助于了解其意圖和行為的其他特征等方面加以闡述。

4、宏觀環境情勢

應闡明影響房地產未來的重要的宏觀環境趨勢,即人口的、經濟的、技術的、政治法律的、社會文化的趨向。

三、機會與問題分析

應以描述市場營銷現狀資料為基礎,找出主要的機會與挑戰、優勢與劣勢和整個營銷期間內公司在此方案中面臨的問題等。

1、機會與挑戰分析

經理應找出公司所面臨的主要機會與挑戰指的是外部可能左右企業未來的因素。寫出這些因素是為了要建議一些可采取的行動,應把機會和挑戰分出輕重急緩,以便使其中之重要者能受到特別的關注。

2、優勢與劣勢分析

應找出公司的優劣勢,與機會和挑戰相反,優勢和劣勢是內在因素,前者為外在因素,公司的優勢是指公司可以成功利用的某些策略,公司的劣勢則是公司要改正的東西。

3、問題分析

在這里,公司用機會與挑戰和優勢與劣勢分析的研究結果來確定在計劃中必須強調的主要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決策將會導致隨后的目標,策略與戰術的確立。

四、目標

此時,公司已知道了問題所在,并要作為與目標有關的基本決策,這些目標將指導隨后的策略與行動方案的擬定。

有兩類目標-----財務目標和市場營銷目標需要確立。

1。財務目標

每個公司都會追求一定的財務目標,企業所有者將尋求一個穩定的長期投資的蓋率,并想知道當年可取得的利潤。

2。市場營銷目標

財務目標必須要轉化為市場營銷目標。例如,如果公司想得180萬元利潤,且其目標利潤率為銷售額的10%,那么,必須確定一個銷售收益為1800萬元的目標,如果公司確定每單元售價20萬元,則其必須售出90套房屋。

目標的確立應符合一定的標準:

·各個目標應以明確且可測度的形式來陳述,并有一定的完成期限。

·各個目標應保持內在的一致性。

·如果可能的話,目標應分層次地加以說明,應說明較低的目標是如何從較高的目標中引申出來。

五、市場營銷策略

應在此列出主要的市場營銷策略綱要,或者稱之為”精心策劃的行動”。在制定營銷策略時往往會面對多種可能的選擇,每一目標可用若干種方法來實現。例如,增加10%的銷售收益的目標可以通過提高全部的房屋平均售價來取得,也可以通過增大房屋銷售量來實現。同樣,這些目標的每一目標同樣也可用多種方法取得。如促進房屋銷售可通過擴大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來獲得。對這些目標進行深入探討后,便可找出房屋營銷的主要策略。

策略陳述書可以如下所示:

目標市場:高收入家庭,特別注重于男性消費者及各公司,注重于外企。

產品定位:質量高檔的外銷房。有商用、住家兩種。

價格:價格稍高于競爭廠家。

配銷渠道:主要通過各大著名房地產公司銷售。

服務:提供全面的物業管理。

廣告:針對市場定位策略的定位的目標市場,開展一個新的廣告活動,著重宣傳高價位、高舒適的特點,廣告預算增加30%。

研究與開發:增加25%的費用以根據顧客預購情況作及時的調整。使顧客能夠得到最大的滿足。

市場營銷研究:增加10%的費用來提高對消費者選擇過程的了解,并監視競爭者的舉動。

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第4篇

【關鍵詞】績效管理 績效考核

中圖分類號:C935

一、績效管理的含義

績效管理是我們熟悉的詞匯,在不同組織中,都在進行著績效管理。有時它似乎并不重要,人們對他敷衍了事;有時它又變得與企業命運攸關,晉升、獎金等都與它聯系在一起;有時它還會成為激化矛盾的導火索。無論從組織角度,還是從管理角度或員工角度,績效管理都可以解決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同時隨著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在企業的地位日益重要,做好績效管理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和經理人搞好經營管理的法寶。

績效管理能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業務單元,進而分解到每個人,從而對每個員工的績效進行管理、改進和提高,也就提高的整個企業的績效。簡單地說,績效管理就是對員工行為和產出的管理。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即讓員工參與績效考核的過程,在完成組織目標的基礎上,重視員工的發展,制定員工的職業生涯計劃以實現員工的個人價值。績效管理比單純進行的績效考核更注重未來,比目標管理等涵蓋的內容豐富。

二、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區別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雖然講的是“績效管理”,但實際操作的卻往往是“績效考核”。這兩個概念的混淆,已經成為如今企業進行績效管理的一大誤區。

有效地績效管理從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開始,結合員工個人的發展計劃及公司的總體戰略目標確定個人的工作計劃和目標,績效管理是管理者與員工就工作目標如何達成工作目標進行協調并達成共識的過程。績效管理的程序包括:計劃、輔導、考核、反饋。這四個步驟往復循環,最終實現組織和員工的績效改進。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的一個點。績效考核是針對企業中每個員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對員工行為的實際效果及對企業的的貢獻、價值進行考核和評價。

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的一個環節,是進行績效管理的一種手段。績效考核實際上反映的是過去的績效,而不是未來的績效。而績效管理更注重的是對未來的績效的提升,著眼未來的發展戰略。

三、績效管理是企業戰略落實的載體

績效管理通過每個員工制定有效的績效目標,可以將公司戰略、組織與人合為一體。績效目標的制定應當是自上而下的,即使公司的戰略通過績效目標的制定層層下傳。績效管理就像一根線,將每位職工像珍珠一樣穿在一起,將戰略任務賦予每個職位。

四、績效管理是構建并強化企業文化的工具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一個企業的價值標準,績效管理在企業價值觀的傳遞過程中發揮了強化和構建的作用。

強化作用:如果一個企業強調團隊合作,那么在設計績效考核指標時,就要考慮到各崗位間的合作指標以及部門總體績效對員工個人的績效影響。

構建作用:企業在自身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出新的價值觀以更新自身的企業文化。而那些新的價值觀是員工不熟悉的,甚至是抵觸的。因而新價值觀的構建就要通過在績效指標中設計符合新價值觀的內容來實現。

五、績效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績效管理能提高企業計劃的有效性。許多企業要么沒有計劃,要么計劃過于死板,導致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有效性較差,這種狀況只是整個企業的經營處于不可控制的狀態,而績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由于績效管理這一制度性的要求,使得企業必須認真分析制定工作目標的有效性,并對目標完成結果進行評估,進而可以修正計劃。

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第5篇

近日,國內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了名為“13計劃”的2008年~2012年中期事業計劃。

根據東風有限的設想,未來5年內,東風有限力圖實現15款以上的新車型、實現年銷售汽車100萬輛和年銷售收入1000億人民幣的企業發展目標。

“這是一項經過認真研究而制定出來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業計劃。”東風有限董事長徐平毫不避諱這一計劃對東風有限未來的戰略影響。

“13計劃”浮出

事實上,未來的5年,也正是東風有限向縱深拓展的發軔階段。

“13計劃”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三個“1”為代表的核心目標:即通過進一步的業務擴張,實現年銷售100萬臺、年收入1000億元,以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繼續堅持優化運營,在產品制造質量、銷售和服務質量及成本競爭力方面,繼續保持一流的水準,確保產品的競爭力;在雙方學習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基礎上創建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成長為一個備受信賴的公司。

不難看出,與此前的“23計劃”相比,此次東風有限推出的“13計劃”除了繼續強化新產品推出、銷售服務質量、網絡擴建、本土化采購等方面的內容外,該計劃還著重強調了在生產能力擴充、出口拉動、研發本土化等方面的內容。顯而易見,東風有限的未來發展戰略不僅僅體現在簡單的發展規模上,更凸現了從企業改造層面向市場創造層面蛻變的全新戰略思想。

據了解,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未來5年內,東風有限將會陸續推出10款以上的新乘用車車型和包含東風、日產品牌在內的超過5款的輕型商用車型。其中商用車將進一步豐富天龍高端重卡和天錦中卡新品系列,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通過這些舉措,實現其商用車國內第一、乘用車進入第一陣營和鞏固輕型商用車國內市場份額第二的目標。

同一天,東風有限還宣布將在河南鄭州建立新的輕型商用車工廠,預計2010年投產。東風有限及其旗下上市公司“東風汽車”和日產中國投資公司將共同投資10億元人民幣,預計產能將達到12萬臺以上。

對于備受業界關注的東風和沃爾沃合作事宜,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平透露:東風和沃爾沃有關合作正在進行商談,就協同效應方面的問題正在商談過程當中。

雙線發軔

按照東風有限的發展規劃,實現2012年強勢增長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是不斷加強海外業務拓展。到2012年,東風重、中、輕型商用車出口增長將從2007年的5%提升到10%以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不論是車型的種類、還是出口目的地的數量都會有所增加。

“未來不排除在外面建海外工廠的可能,這也是我們最近研究的一個課題。”針對海外市場的戰略,東風有限高層的態度十分鮮明。

同時,東風有限副總裁、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表示,在未來的5年中,東風日產也將導入7款以上的新車,將逐漸建立在Cross-over、SUV和MPV等細分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根據中期事業計劃,2010年,東風日產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將進入行業前5名;到2012年時,年銷售量將超過50萬輛。

除了在產能規模上有所放大,在銷售網絡建設方面,為支持強勢增長的需要,東風有限還計劃將擴大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在全國的銷售網絡。為此,東風日產銷售網絡計劃到2010年,經銷商數量從2007年的413家(含113二級店)增加到620家(含200家二級店);到2012年,輕型商用車經銷商數量也將從420家增加到630家;其中中重型商用車經銷商也從251家增加到未來的380家。

實際上,如何在量變的基礎上完成質的蛻變才是這一計劃實施的真正戰略核心。據了解,為了加強成本方面的競爭力,東風有限還將進一步提高乘用車變速箱、發動機和其他零配件的國產化率,從2007年的70%預計提升到2012年的90%。其中東風日產的乘用車技術中心除了當前的測試和零部件本地化功能之外,還將承擔更多的設計職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南涧| 兴仁县| 静宁县| 浮山县| 文登市| 呼和浩特市| 黄浦区| 斗六市| 阜平县| 五台县| 饶平县| 宾川县| 乌拉特后旗| 田阳县| 墨玉县| 深水埗区| 麟游县| 光泽县| 沭阳县| 东方市| 裕民县| 客服| 通化市| 讷河市| 鄂托克前旗| 武宁县| 海安县| 普兰店市| 闸北区| 东海县| 手机| 策勒县| 庆安县| 宽城| 宜兰市| 普格县| 千阳县| 册亨县| 尉氏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