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第1篇

將心理護理應用于臨床護理中的調查結果

(1)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掌握與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情況明顯好于中專學歷的護士,具有顯著性差異。除與學歷相關外,不同級別醫院的護士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情況也具有差異性。其中市級醫院與縣級醫院的護士在對“了解患者需要”的調查中沒有差異性(P>0.05),其余各項市級醫院明顯高于縣級醫院,具有差異性(P<0.05)。另外,應用心理護理知識的情況也與護士的護齡相關,5~15年護齡的護士明顯高于1~5年的護士及20年以上的護士,具有差異性(P<0.05)。

(2)在臨床護理中應用了哪些心理護理措施的調查情況:這些心理護理措施中,縣級醫院與市級醫院的護士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護理宣教”兩項沒有差異性(P>0.05),其余均有差異性(P<0.05)。另外,應用心理護理措施也與護理人員的學歷相關。在調查后進行統計學分析,只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選項中的中專學歷與大專、本科畢業的護士沒有差異性(P>0.05),其余各項大專、本科學歷的護士明顯做得比中專護士好一些,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另外,在應用心理護理措施中,護齡10年以上的護士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爭取親友的配合”、“護理宣教”、“總結實施效果”的項目中做得比護齡10年以下的護士要好一些,具有差異性(P<0.05)。在“心理測驗、心理療法”的項目中,具有5~15年護齡,大專、本科畢業的護士明顯要好于護齡5年以下、15年以上的中專護士,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討論與對策

討論從總的結果來看護士對心理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大多數護士不能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臨床中,僅有58%的護士了解患者的需要。在應用心理護理措施中,僅有4%的護士對患者進行過心理測驗,有10%的護士適當應用過一些心理療法。這表明在臨床中,各級醫院、不同學歷層次的護士能正確處理護患關系以及進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這與當前一再強調“服務質量”也有一定的關系[3]。在現實的臨床實踐中,開展心理護理的現況不樂觀,這也是臨床護理中的薄弱環節。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護理組長;護患溝通;優質護理服務;作用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4(a)-0133-02

護患溝通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過程[1],溝通的效果不僅影響護患關系、護理質量,而且涉及護理糾紛的產生和激化。如何處理好護患關系,減少護理糾紛,是廣大護理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所在[2]。為了更好的實現優質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本院自2009年開始在護患溝通方面實施了加強措施,本研究將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將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將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護理人員:年齡19~41歲,平均(28.15±10.08)歲;其中大專畢業生為36例,占比例最多(48.6%),其余為本科畢業18例(24.3%),中專畢業20例(27.1%)。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20~42歲,平均(29.48±12.13)歲;其中大專畢業生為34例,占比例最多(45.9%),其余為本科畢業22例(29.7%),中專畢業18例(24.4%)。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患溝通加強措施,具體如下:

1.2.1 提高自身素質 在護患溝通中,掌握專業理論及操作技術水平是首要的。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刻苦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塑造更好的護士形象,贏得患者的信任,為良好的護患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1.2.2 營造溝通的氛圍 一般患者初到醫院都會感到陌生,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與他主動溝通,了解醫院情況。護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面帶微笑以真誠、熱情的態度,以簡短寒暄與問候開始,然后進行入院介紹,緩解患者的陌生與緊張感。

1.2.3 鼓勵患者表達 護士要學會傾聽與沉默,伴隨患者述說的語言、聲調、表情等,加以點頭和眼神的關注,使患者感覺到護士不僅是在聽,而且已經體會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于溝通中期,主要是給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間,尤其悲傷時護士沉默片刻,患者會感到對方在認真聽他講述,他的講述已感動了對方,而且達到情感的交融,并給他繼續講述的信心,同時也增加對護士的信賴感。

1.2.4 采用不同溝通方式 患者來自四面八方,由于年齡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需要每名護士在護患溝通中要充分了解患者,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文化層次較低的或老年人溝通要尊重他們,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時可重復。在回答患者提問題時,應以事實求是的態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閱有關資料后再回答。與同齡患者溝通應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與患兒溝通應愛護、關心、撫摸。總之,護士依據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溝通,使患者予以接納,達到溝通目的。對不同國籍、不同民族患者要尊重他們的風土人情和習慣。對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溝通,才能達到有成效的溝通。

1.2.5 把握良好的語言技巧 當患者詢問病情時,由淺入深地讓患者了解病情,對特殊病如癌癥患者,應遵循保護性的醫療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辭如把“癌”字說成“潰瘍”或“腫塊”等,避免患者產生恐懼心理。進行語言流溝通時,語調要柔和,聲音要和諧,使人聽后感到溫馨、悅耳,應聲情并茂,音量適中,也可根據不同場合、談話內容來確定講話的音量,如進行心理護理時,音量宜小,以使談話顯得親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1.2.6 非語言溝通 護士與患者除了依靠語言性溝通外,還要善于用敏銳的觀察和非語言進行溝通。主要是指行為舉止的的溝通,包括面部表情、目光、身體姿勢等方面。目光接觸是行為舉止中最重要的一種信息渠道。面部的表情和眼睛的運動,可以表達出喜怒哀樂。目光是眼睛的語言、心靈的窗戶,為患者送去親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適、輕松,雙眼應平視患者的兩眼到嘴之間,對視時間約占時間的50%~70%,這樣患者可覺得被重視;表情是情感的語言,面帶微笑是護患交流時最常用的表情,它雖無聲但可體現尊重、友好的情感,使患者感到親切、安全。

1.3 效果評價

給每組患者均發放開放式不記名方式調查問卷,調查表主要內容為:(1)護士對患者的語氣是否平易近人;(2)護士對患者的態度是否熱情;(3)護士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解答是否到位。評價標準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配對資料的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護士對患者的語氣觀察組滿意53例(71.6%)、對照組滿意36例(48.6%);護士對患者的態度觀察組滿意56例(75.7%)、對照組滿意35例(47.3%);護士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的解答觀察組滿意61例(82.4%)、對照組滿意41例(55.4%);兩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 < 0.05)。見表1。

3 討論

在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實踐中,護患溝通發揮著關鍵作用[3-5]。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是護患之間各種觀念、思想和情感信息交流的媒介,是心理護理的主干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護患糾紛越來越多,護理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更需要護理人員走近患者,走進他們的生活,因此溝通就顯得更加重要。與患者的溝通,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將對患者的關心表現在行動上,這更容易感染患者,拉近護患關系[6]。

為了更好的實現優質護理服務,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本院自2009年開始在護患溝通方面實施了加強措施,本研究結果發現,加強護患溝通后患者對護士語氣、態度、解答的滿意率顯著提高。

總之,臨床上大多數的護理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的。只有加強護患溝通,關心患者,給患者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才能將“優質服務示范活動”落實到位,杜絕各種護理糾紛的發生,真正意義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亞君,馮金娥. 人文護理和護士關愛行為[J]. 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58-59.

[2] 廖銘燕. 重癥科護患溝通效果的探討[J]. 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5):5189-5189.

[3] 陳海燕,林娟. 把握關鍵時段護患溝通技巧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1):1867-1868.

[4] 黃紅英,黃然,羅蓮英. 護患溝通障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22-23.

[5] 何月霞. 人文關懷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6):89-90.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本科護生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385-01

健康教育能力是護士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護理本科生是未來護理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護理本科生的能力培養是適應醫學科學發展及護理模式轉變的關鍵。腹、會陰聯合根治術(Miles術)是低位直腸癌外科治療中最常見、最有效的手術方法,術后患者需終身攜帶腸造口。雖然造口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造口的存在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又使患者陷入煩惱之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提高護生對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是改善護生與造口患者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生信任度的關鍵。我科在2008-2009年對20名護理本科畢業實習生進行整體護理實習教學的過程中,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應用于造口患者個案實習討論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2]。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以下簡稱PBL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自主攝取知識,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基礎科學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通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和訓練,使醫學生樹立整體的醫學觀,掌握系統整體性的方法和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3]。

1.2 我們對2008-2009年在我院胃腸外科整體護理實習階段的本科護生20人采用PBL教學模式進行。環境要求:學生可圍坐、便于面對面討論的場地,方便書寫、可供全體學生看清楚的黑板;帶教老師要求:確定案例并將案例分為3個由淺入深的討論階段,且在討論過程中控制討論現場;學生要求:每討論小組人數4-6人,實習時間均為四周,教學的基本過程分為理論回顧、確定案例并提出綱領性問題、討論和歸納講評四個步驟。

1.2.1 理論回顧:指定的自學內容都是與預期解決的模擬臨床案例有關的知識。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和電腦資料檢索系統廣泛搜集造口相關理論知識,并為學生提供有關參考文獻。此過程限時三天。

1.2.2 確定案例并提出綱領性問題:帶教老師組織討論,并給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領學生提出代表性的護理問題。確定護理問題后指導學生搜集解決問題的相關資料,并于此次討論中確定書記員、記錄員、組織員三名。并向學生講解具體的教學過程與方法。限時三天完成。

1.2.3 討論:先由組織員作導入性發言。討論該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和診斷、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等幾方面,重點是如何正確及時地觀察病情變化以及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或糾正,不同觀點可以爭論,這樣能增強探究氣氛,引發多角度思維,使正確的理解得到鞏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暴露得更加充分,記錄員負責記錄于黑板上,以利于對學生發言的引導及整個過程的可控制性。每次討論將引申的問題留做下次討論的主題。此過程共八天。

1.2.4 歸納講評:幫助學生抓住重點和進行總結;講授遺漏之處,使所寫的護理案例分析更完整確切。輔導老師可根據討論情況進行評述,完整準確地歸納概括知識要點。

2 結果

2.1 學生方面。20名學生中,93%以上的學生反映PBL案例教學法新穎靈活,印象深刻,使原本模糊不清的造口相關問題掌握的全面、透徹。做到了與患者溝通時有內容可教,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學生感到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使所學理論與護理實踐得到更加緊密地結合,表示贊成此教學模式。

2.2 老師方面。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受到科室帶教老師的一致好評。

2.3 患者方面。護生的患者滿意度調查滿意率達到95%-99%。

3 討論

3.1 理論基礎:一種教學理論只有構建起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才能普及推廣,轉化為教學實踐。現代教學理論特別強調“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享用的行為習慣”。[4]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21世紀的“以病人為中心”進而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能夠處理衛生保健問題的護士。為此所培養的護士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護生必須具備在特定的健康、疾病問題情境中進行嚴密求實的質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PBL案例教學法正是把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啟發了學生積極的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了科學的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3.2 教學效果

3.2.1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心理學認為,好奇心和欲望是產生興趣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心理需要學生才萌發學習動機產生學習活動,注意力和興趣被長時間地吸引到尋找答案的學習活動上。PBL案例教學法設立典型病例,要求護生提出護理問題,采取適當護理措施并進行評價,促使她們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運用所具備的圖書館、電子期刊室等工具的能力。

3.2.2 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在各項相關理論考核中無該疾病基本理論知識的錯誤;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在平時對護生的理論提問及考核中平均成績比未應用該教學方法的學生為高。同時,由于該方法把講解、討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護生提供一種綜合性的學習訓練,使學生對該疾病有了系統的認識,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為患者解決問題,即培養了真正適用于臨床的人才。

3.2.3 提高了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受到患者的好評:經過此教學方法后,護生的專科知識得到豐富。同時,由于人人上臺發言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護生與患者溝通時,不但能夠做到內容豐富、知識全面,亦能夠將所具備的知識淺顯的表達出來,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

3.2.4 存在的問題:護生文獻檢索能力缺乏;教學效果評價不夠科學,缺乏有效的評估手段。因此,我們還應該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郁寶銘.腸造口并發癥防治的現狀.浙江腫瘤,2000,6:35

[2] Donner RS,Bickley H.Problem baded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an overview[J].Bull Med Libr Assoc,1993,81(3):294~298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護理碩士研究生 工作狀況 質性研究

隨著我國護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護理研究生教育作為高層次護理教育體系,是為護理隊伍輸送高級護理管理、教學、科研、臨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護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及其畢業后工作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隊伍的穩定,也是我國護理綜合實力的體現,隨著每年畢業的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數量的不斷增加,這些畢業生畢業后工作狀況如何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探討了護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自身的感受,為改進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引導護理碩士研究生正確就業擇業,以及用人單位合理使用高學歷人才、發揮高層次護理人才優勢、避免人才資源浪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了四川省和重慶市醫學院校已畢業參加工作的護理碩士研究生為抽樣樣本,納入標準為:①為國家統一招生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排除定向委培和在職研究生。②自愿參與本研究,語言表達清晰,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③畢業后從事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工作。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資料達到飽和,資料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為標準[1]。共訪談了14名碩士研究生,訪談時間從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均為女性,年齡27~38歲,碩士畢業后工作年限為2~5年。

2.方法: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與研究者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面對面訪談,不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本次共電話訪談5名,面對面訪談9名。在正式進行訪談之前征得被訪談者的同意,向被訪談者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內容,并承諾保護被訪談者隱私,采用匿名的形式,用編碼替代姓名,先擬好訪談提綱,預約好正式訪談的時間和地點。訪談提綱包括4個問題:(1)當初選擇讀研的原因是什么?(2)畢業后在哪工作?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3)談一談工作后的感受?(4)對將來有什么樣的職業規劃。訪談時間30~60min。訪談時,面對面訪談在征得被訪談者同意的前提下訪談錄音,電話訪談采取通話錄音的方式,并妥善保存錄音記錄,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鼓勵被訪談者自然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注意觀察其面部表情、手勢、語調等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適當澄清和追問,避免個人意見或看法干擾被訪談者或采用誘導式的提問。

4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對照錄音文件進行逐字逐句的轉錄,形成文字文件,按照L1―L14依次編碼每個訪談記錄,研究者通過反復聆聽錄音及閱讀訪談記錄,從被訪者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資料,對訪談內容進行客觀細致的分析,找出主要問題。

二、結果

通過對19名護理碩士研究生進行訪談得知,5名目前在高校工作,9名進入三甲醫院工作,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在高校還是在醫院工作,她們或多或少的都承受一定的壓力,工作后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惑。經過歸納總結,共發現以下幾個問題,現分述如下:

1 就業現實與與擇業理想的差距。

本組受訪對象選擇讀研的原因主要有:①為了更好的就業②逃避進入臨床工作③想進一步深造④為獲得更好的工作環境或晉升機會。L1:本科畢業的時候我們很好找工作,我的同學絕大部分都能留在三甲醫院當護士,但我不想在臨床干,我想繼續讀研以后留在學校教書。L9:我以前在一家三甲醫院工作,有正式編制,待遇也不錯,但是工作強度太大,嚴重透支健康,所以我毅然辭職考研,希望畢業后能夠到學校工作,哪怕收入少點都沒關系。L14:我從事護理工作已經20多年了,讀研前已是某科室的護士長,我覺得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及教學能力提升有待提升,于是我辭職讀了研究生。當然也有私心想的是如果我畢業后再回原單位的話至少能進入護理部。

然而現實是:L8:碩士畢業時找工作發現,我當年本科畢業就能進的單位現在都要求是碩士學歷以上了,本科院校甚至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學歷或者副高職稱了。L2:大城市基本是不可能了,要想當老師的話只能到三四線城市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在大城市的醫院工作。L14:畢業后又回到了原單位,護士長的位置已經被人占了,最后只能在護理部當了一名沒有實權的干事。L9:現在大醫院的編制越來越緊張、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需求還沒有本科生多,而一般的醫院又不甘心去,很矛盾。

2 .用人單位要求與自身能力現實的差距

護理碩士研究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面對著單位的高期望高要求,感覺自身能力欠缺,有很強的受挫感,這種感覺尤其體現在之前沒有過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身上。L10:我所在的醫院是一所教學醫院,作為該院招聘的第一個護理研究生,領導們對我非常的重視,一去就讓我給本科實習生帶教、給我各種培訓機會,一段時間后還讓我擔任科室的副護士長,可是我除了學歷比其他人高,工作經驗和處事能力都不如經驗豐富的同事,要管理科室里那些資歷都比我高的人,沒有底氣。L3:我的研究方向是護理教育,我想我以后肯定不去醫院當護士,所以不需要太多臨床經驗,當真正走上講臺之后才發現,護理是一門綜合應用型學科,你得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最新的臨床知識,才能上好課,沒有臨床知識的武裝,講起課來很費勁。所以不管是當老師還是上臨床,臨床經驗都是非常的重要。

3.自我定位與外界看法的差距

護理碩士研究生在本專業領域內屬于高學歷人才,然后卻被其他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其他醫療人員。L4:我上學、上班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很驚訝地問我,當護士也需要研究生嗎?打針輸液這種簡單的事情還需要研究啊?這種疑問聽多了心里有點酸酸的,還有點自卑,總覺得這個研究生讀得名不符實。L1:我們科室主任認為護士的活誰都能干,什么學歷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形象好,會交際。L12:本來以為自己是研究生,即使是去當護士工作內容應該會不一樣。事實是我在臨床上干著跟中專生、大專生一樣的活,拿著跟他們差不多甚至比他們還少的薪酬,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4.缺乏職業規劃

受訪者大都缺乏職業規劃。L7:畢竟學了這么多年,而且我們學的東西專業性太強,想改行太難了,只能過一天算一天了,至少現在的工作還穩定,日子也還過得去。L4:我還是想去學校當老師,一邊在臨床干著,一邊找機會跳槽去學校唄,如果實在不行,我就再去讀博,到時候應該總能進學校了吧。L6:對未來也沒有太多的規劃,先把職稱評上去吧,另外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晉升的機會努力去爭取一把。

三、討論

1護理碩士研究生需調整自身定位、端正工作態度、提升自我

從本次訪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選擇就讀碩士研究生基于“功利主義”,為了就業、逃避工作或晉升。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 曾經畢業生數量少, 就業市場供不應求[2] ,于是很多人把研究生學歷當成通向自己理想工作、職位的跳板,隨著高校研究生擴招,護理碩士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搶手貨”,導致護理碩士研究生自覺就業不甚理想,再加上“重醫輕護”大環境的影響,護理研究生到單位后不受重視,致使護理碩士研究生沒有發展空間,使得他們缺乏對職業的熱愛,產生失落感、落差感,甚至有離職或轉行的念頭。高澤宇,馬玉萍[3]調查發現,65.3%護理研究生是應屆畢業直接讀研,導致其對職業發展的認識不足,再加上社會經驗缺乏,讀研期間不進行職業規劃,擇業時將會困惑與迷茫。 護理碩士研究生需要調整自身定位,需認識到“碩士研究生”只是學歷的象征而不是能力的象征,在工作中是否得到重用、工作是否取得成就是跟自身工作能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學歷成正比,學歷只能給護理碩士研究生提供更廣更大的就業平臺和空間,個人發展則取決于自身能給用人單位提供的貢獻和價值。因此護理碩士研究生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應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改變自己重理論輕實踐及眼高手低的心態,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能讓人看到護理碩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與其他人的差別,能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改變外界對“護理研究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環境的不公,總而言之,只有使自己變成“金子”,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發光。

2 高校需提高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水平,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訪談中部分受訪者表示,面對工作單位的高要求高標準,感到自身能力和臨床工作經驗的欠缺,工作壓力大。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雖然目前在蓬勃發展的階段,但是對于培養模式尚在探索和實驗階段,沒有統一的培養目標和模式。且護理師資力量薄弱, 缺乏護理專業特色, 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課程體系與臨床醫學生相似, 嚴重地影響了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3]。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籠統地要求護理碩士研究生掌握護理教育、管理、科研和臨床護理方面的能力,對所培養的研究生應具備的能力沒有具體描述和明確要求,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缺乏指導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4]。與護理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國護理研究生培養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強調護理倫理、預防保健、專業角色、護理理論和科學研究。碩士學位以培養具有各專科臨床護理實踐專長的高級實踐護士及護士指導者為目標。畢業后可政委護理專家、擔任臨床護理指導或護理學教師等[5]。護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型的學科,高學歷人才的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護理學科的發展和壯大,我們在追求數量的同時更加要注重質量的提高。國內教育者應吸收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不斷改善人才培養模式,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力求在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研究生的同時側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養,并與用人單位形成很好的對接,這樣才能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提高畢業生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加強其就業信心,提升成就感。同時高校需加強對護理研究生的專業思想、人文素質教育及就業指導,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怠學混文憑以及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護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幫助她們理性認識自我,科學擇業,也避免在工作中缺乏職業規劃或者盲目跟風、為了逃避當前工作環境而選擇跳槽或又期望通過進一步求學來改變工作現狀,從而維持護理人才隊伍的穩定。

3 用人單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

用人單位出于對人才的需要和重視,迫切期望能夠通過引起人才引進帶動護理工作的開展,提高護理水平或帶動護理學科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護理碩士研究生一來就成了“萬金油”,科研任務、教學任務、臨床管理等等任務接踵而來,哪里有需要就把他們往哪里搬,缺乏系統的培訓,忽略了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事實,有“揠苗助長”之嫌。另一方面,護理碩士研究生到了臨床之后,由于傳統的護理工作模式難以根據個人的能力、知識、學歷層次的高低來解決各級護士的分層使用[6],護理碩士研究生干著跟中專大專生一樣的活,難免覺得屈才,這也是許多護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更愿意去學校的原因。而去了學校又覺得自己缺乏臨床實踐經驗而受挫,由此形成不管從事臨床或是教學對工作狀況都不太滿意的現狀。劉秀娜[7]等對護理博士臨床使用困境的質性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目前臨床對護理學博士使用中存在護理學博士自身定位過高、臨床能夠提供給護理學博士的發展空間較小、護理管理部門權力有限等困境。因此,用人單位應該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要認識到人才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促進人才成長、穩定人才隊伍才是單位不斷發展和壯大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明.護理質性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9-59.

[2]張岳. 吉林省護理研究生擇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 D] . 吉林: 吉林大學, 2009.

[3] 高澤宇,馬玉萍. 護理碩士研究生擇業觀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2,9(6):266-268.

[4] 譚靜,曾兢. 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對策 [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2):5-7.

[5]劉蕾, 鐘玉杰, 遲琳琳.中美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力的比較分析[J].吉林醫學,2009,30(8):762-764.

護士本科畢業總結范文第5篇

1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雙人單獨錄入計算機,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科研狀況518名護士對護理科研步驟、護理科研種類及護理科研選題知曉率分別為33.7%、38.9%、28.9%;參加培訓率僅為41.9%;對護理科研知識需求強烈,愿意參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護齡護士科研培訓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識比較見表1。

2.3不同職稱、學歷護士護理科研情況見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衛生局三所醫院醫療、護理立項情況。

3討論

3.1基層醫院護理人員科研知識缺乏,目前醫院護理工作的重點大部份放在質量管理上,缺乏對護理人員科研能力的培訓和撰寫論文的指導,護士只是應對臨床工作而忽視了論文撰寫[2],而早在1996年就有專家提出,護理部工作量的5%~10%應該用于科學研究[3],從調查中發現,參加過科研培訓者217人(41.9%),知道護理科研步驟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種類、科研選題者分別是202人(39.0%),和176人(34.0%),護理科研知識知曉率在不同護齡、職稱、學歷之間有統計學差異,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層醫院臨床工作的護士大多是中專畢業303人(58.9%),通過業余時間獲得了護理大學專科或本科學歷215人(41.9%),第一學歷為本科畢業者被調查的三所醫院均沒有,護士基礎理論的知識水平較低,而且在職教育主要是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科研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培養不被重視。基層醫院在職稱評審時只有副高級,正高級職稱才要求科研立項。但盡管如此,表中顯示職稱學歷高者仍是護理科研的主角。由此,護理管理部門要重視護理科研的發展,市衛生局、醫院護理管理委員會在為護士提升學歷的同時,應加強護理科研的培訓,培訓內容有護理科研的基本知識(概念、步驟)及技能(文獻查閱、科研設計、資料分析、護理論文的撰寫、注意事項等),同時加強在職教育,外請專家講學,選送護理骨干外出培訓、鼓勵自學成才等育人措施,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來提升科研能力。

3.2護士有撰寫論文的愿望,期望在質量高的護理期刊上來提升自己的職業成就感,但困難大,實際行動者少,愿意主動撰寫論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無所謂者98人(18.9%),動機均為晉升職稱者多,其次是迫于醫院下達的科室論文完成的任務。護士平時在單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擔起相夫教子的任務,留給自己學習提高的時間可想而知,造成護理科研知識及撰寫論文的能力嚴重缺乏,再者是經費缺乏,投稿困難等,本院2010年13篇,均為主管護師以上職稱。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認識到護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員、時間、經費、設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給予足夠的條件和支持,才能營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環境,同時護理管理者要加強培養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在臨床科研工作中做好傳、幫、帶,充分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4]。提高科研知識的儲備,為其進行護理科研奠定基礎,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3.3改變護理觀念,提高護士自身素質,護理工作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門專業,臨床護士要徹底打破護士只是醫生助手的觀念,不能只機械的注射、給藥、執行醫囑,要善于觀察,勤于用腦,依靠平時的點滴記錄,評判性思維把臨床中經驗上升為理論,在制訂護理措施和處理護理問題時尋找科學依據[5],那么,就需要護士通過繼續教育和學習等方式增強自我的專業知識、科研知識、上網閱讀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人健康。

3.4醫院要成立護理科研小組,小組成員要有創新性思維和超前意識,主動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堅方向,協調科室護理人員進行查新,確定立項課題,以指導護理人員更好地從事科研活動,保證人人參與,護士在實際科研工作中缺少相應的幫助也是制約護士開展科研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員會,護理部有護理科研小組,但近5年只進行過二次科研知識的培訓。

3.5基層醫院護理科研與醫療科研有很大差距,從表4可看出,2010年、2011年三所醫院護理科研立項5項(醫療24項,為護理的4.8倍),其中市科技局立項4項,市衛生局立項1項,2011年三所醫院護理立項0項,可見護理科研開展數量少,與醫療科研的開展存在很大差距,這與護士學識、學歷、科研能力的不足及對護理科研內涵的認識偏差,上級護理主管部門對護理科研缺乏指導有關,與譚成群等的調查相符[6]。應引起市、醫院護理管理部門的重視,給予及時的指導,加強醫護合作,以醫帶護,全面提高護理科研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海兴县| 绍兴市| 汾西县| 天长市| 南漳县| 石家庄市| 合作市| 余江县| 清流县| 射阳县| 新晃| 夏河县| 宁陕县| 日土县| 潞西市| 谷城县| 河间市| 亳州市| 甘孜| 盐山县| 左贡县| 集安市| 三门县| 武陟县| 双柏县| 信宜市| 眉山市| 抚宁县| 南江县| 普宁市| 泗阳县| 巴南区| 延川县| 临澧县| 灵璧县| 丰顺县| 安多县| 中牟县| 上饶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