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衛生與醫療廢物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2009年12月對某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存在組織管理不力;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認識不足;基礎實施落后;消毒劑應用不合理;紫外線消毒燈管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購進管理不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混亂;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差等問題,提示應重視醫院感染工作。
【關鍵詞】醫院感染;管理;問題;對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4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248-02
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現代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2009年12月筆者奉上級委派對某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進行督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督查對象:某縣級一所人民醫院。
1.2督查方法:按《山西省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評價標準》進行現場調查。內容涉及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機構建設情況,醫院感染的各種監測,重點科室的醫院感染控制,一次性醫療用品醫療廢物的管理等。
2.存在問題
2.1組織管理不力,領導不重視。該醫院核定床位200張,有獨立的院內感染管理科,但專職人員配備不合理,僅有兩名護理專職人員,其中一人無執業資格。醫院感染委員會形同虛設,未按要求定期召開會議及開展相應工作,有的委員離退,但仍在冊掛名。醫院管理相關制度照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與實際脫節;未建立“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絡組織;未開展感染病例的調查,總結,分析及反饋工作。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管理力量很薄弱。
2.2監測數據可信度差。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未經過嚴格,系統的培訓,管理及業務知識欠缺,導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監測消毒滅菌效果和環境衛生學監測不實際操作,填報數據可信度差。僅進行回顧性調查監測到的醫院感染發病率,漏報率過低,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2.3醫務人員認識不足,相關知識欠缺。醫務人員未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其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職業暴露防護意識淡薄,“標準預防”的概念和目的模糊不清;“醫院感染”、“醫院感染流行及暴發”的概念僅有5%的醫務人員能基本回答完全且知曉報告程序。
2.4基礎實施落后,安全隱患重重。醫院領導認為醫院感染工作只投入無效益,所以不予重視。供應室建筑破舊,布局不合理,墻壁,天花板不光滑,有裂隙,地面不光滑;預熱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B-D試驗未達到每天滅菌前進行;滅菌包內無生物指示卡;包布不清潔,甚至破爛,器械清洗不徹底血跡斑斑;使用普通飯盒消毒物品;貯槽關閉不嚴;敷料滅菌以大包裝為主。手術室布局不合理:物流,工作人員,病人一通道;涮手衣均由手術醫生各自保管;空氣仍用甲醛消毒。檢驗科細菌培養室不用轉,微生物監測只停留于填報數據,無法得知醫院感染情況。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不能滿足需要,易發生職業暴露危害。不能高溫高壓滅菌的器械,管道,仍用甲醛熏箱所謂的“滅菌”。產房隔離待產室,手術室無隔離手術間。
2.5消毒劑應用不合理甚至濫用。未按要求使用消毒劑及滅菌劑。對消毒劑的穩定性,影響消毒劑的因素不了解,配制方法不正確。如“84”消毒劑的配制不現配先用,且放置時間過長,經現場測試全醫院“84”消毒液濃度均不合格。使用中的戊二醛濃度不監測,用于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每日或使用前不進行監測且滅菌時間達不到10h。眼科手術器械用酒精浸泡,達不到高水平消毒。這種盲目濫用的做法令人不安。
2.6紫外線消毒燈管使用及監測不規范。紫外線燈管未做到及時清洗。燈管安裝過高,物體表面的消毒作用未按標準安裝在桌面上方1m處[1]。紫外線燈管空氣消毒,燈管支數的使用不按標準配備。監測記錄也不規范,未掌握化學指示卡照射強度及劑量的監測方法,所以不能按監測的結果指導日常工作,監測與日常工作完全脫鉤。
2.7一次性醫療用品購進管理不規范。一次性醫療用品購進不經醫院感染管理科審核,采購人員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需的證件了解不全面,出現索證不全,不能保證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質量;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存放雜亂,未達到放置在距地面20-25cm、距離墻壁5cm、距離天花板50cm的柜內或貯物架上的標準[2],且按“先進先出”的原則,合理安排供應的要求。
2.8廢物管理混亂。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混裝,感染性廢物與損傷性廢物混裝;病區、門診走廊可見使用后的標簽,帶血紗布;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集中處理管理不嚴,致使有的保潔員作為生活垃圾賣給商販,造成有醫源性疾病傳播的可能。
2.9手衛生意識差。在引起醫院感染的諸多原因中,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和最有效的環節[3]。醫院手衛生實施簡陋,有的科室無流動水洗手實施;醫院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從性差,考查的8名醫務人員僅有2人知曉正確的方法及洗手,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概念。
3.對策
3.1強化醫院感染意識,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醫院領導應重視醫院感染的管理,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中;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院內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使醫院感染管理相關人員認真履行好職責;加大醫院感染管理投資力度;改善醫院感染管理的實施、設備;確保醫務人員防護用品充足。
3.2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按照《山西省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評價標準》要求,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開展分層次,分崗位培訓,如派專(兼)職人員參加省級以上醫院感染管理專業知識培訓,持證上崗;鼓勵個人撰寫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方面的科研及論文;調入和進修人員的崗前培訓、臨床醫生與護士培訓、衛生員的培訓等。感染科專(兼)職人員應根據醫院各類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水平,職能性質,靈活地應用各種形式和機會在全院普及醫院感染知識,組織系統學習,使大家掌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從思想上引起重視,以利于更好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為全方位防范醫院感染奠定的基礎。
3.3從實際出發,嚴格管理。
3.3.1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醫院感染科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購進需進行審核把關,嚴格查證制度,索證齊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使用要求,杜絕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在臨床使用,給醫療安全埋下隱患。
3.3.2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正確處理醫療廢物;切不可泄漏,流失造成對社會的危害。
3.3.3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專職人員經常深入科室,對消毒、滅菌工作進行督導,避免不合格的消毒,滅菌物品投入臨床使用,對醫院感染監測督查應全方位進行,監測資料做到日匯總,季分析,年總結,嚴防因消毒滅菌效果監測不力而引發醫院感染糾紛,造成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胡必杰,郭燕紅,劉榮輝.中國醫院感染規范化管理:SIFIC常見問題釋疑[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21.
【關鍵詞】消毒 隔離 控制措施 醫院內感染 滅菌
醫院內感染無論對社會及個人均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毋庸置疑,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內容。
1 加強醫院消毒隔離基礎設施
基本設施應設置專用消毒間、洗衣房等;而病區要設有更衣室、辦公室、治療室、庫房、值班室等,每個區域間要有間距?;颊叩臉吮静杉飸獙iT設有區域放置,送檢時分類,用密封容器進行送檢。
2 加強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2.1 貫徹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醫務人員要樹立無菌技術操作觀念,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2.2 切斷院內感染途徑 醫務人員需重視并了解空氣、物體表面與工作人員手的含菌量與感染的關系。認真做好空氣物體表面的消毒,使空氣含菌量及工作人員手的含菌量達到要求。醫護人員應介紹有關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識及防止措施,加強宣傳工作。
3 加強消毒隔離效果監測
醫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護士長、感染控制監督員成立感染領導小組層層管理,負責感染控制制度與知識考核落實情況,并監控每一項工作環節的工作質量,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標準化,積極參加院內感控例會,全面進行消毒、滅菌、隔離,每周每月上報報表。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消毒隔離措施及管理制度并進行考試考核,從根本上認識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對科室醫護人員的手進行衛生學監測,定期進行紫外線、輻射強度的檢測,及時更換紫外線燈管;每月對監護室、治療室、換藥室進行空氣、物表細菌培養一次,必須天天對消毒液的濃度進行合理檢測,定期核對隔離效果進行評價,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4 防止院內感染的主要措施
4.1 隔離預防是防止感染因子從病人或帶菌者傳播給其他人的一種措施。包括嚴格隔離、呼吸道隔離、腸道隔離等。
4.2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切斷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預防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與傳播。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發熱原因不明者、若無明顯感染的征象者不用,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嚴格控制抗生素的預防使用。
4.4 中心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與院內感染有密切關系,完善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無菌物品質量管理制度,規范各項操作流程,提高無菌物品的質量,使質量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確保醫療護理安全,維護病人的生命,降低醫院感染。
4.5 紫外線燈管的管制 每天要進行換藥室、治療室的紫外線空氣消毒兩次并記錄消毒時間,病房每周一次消毒,照射強度越高其滅菌效果越好,紫外線燈管要合理安裝,合適的反光裝置、消毒時間的長短,及時更換新的燈管并做好相關記錄。
4.6 科室內的感染廢棄物用含氯消毒劑消毒6小時后倒入黃色垃圾袋內或倒入下水道,按無害化處理原則處理;非一次性用品如吸痰器、手術單等用含氯消毒劑浸泡2-6小時清潔干燥備用,手術單、被褥、衣物等送洗衣房。
5 重視醫療廢物管理,控制醫院感染
為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院職工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危害的認識。生活垃圾要與醫療廢物分開歸類。醫療廢物按感染性、損傷性、化學性、病理性和藥物性五類分別進行處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區域內。損傷性廢物應放在防刺破、防滲漏的黃色專用銳器盒內;感染性廢物放在有醫療廢物專用標識的黃色包裝袋內,嚴密封口,注明科室、時間、廢物種類等;化學性廢物應交由專門的專業機構處理;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藥品依照有關國家規定標準執行。醫院醫療垃圾收集、焚化,醫院污廢水匯集處理應予以高度的重視。
6 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責任心
醫務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職業素質和責任心,應自覺的履行醫療原則和行為規范,嚴格遵守消毒滅菌隔離技術,加強消毒隔離的管理和預防措施,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杜絕醫院內感染。加強對醫務人員感染知識的培訓,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7 及時治療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由于院內感染多發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此除應針對病原選擇殺菌作用強、療效高的抗菌藥物外,還應改善病人的體質,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對病人的原發病應積極治療,也有助于院內感染的控制。
8 傳染病疫情管理
為防止傳染病的蔓延,醫院要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傳染病的科學管理,避免傳染病疫情造成院內播散,并做好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9 結論
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院內感染在醫院管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保障病人安全以及維護醫務人員健康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刂聘腥?,從我們做起。
參 考 文 獻
科爾沁區第一人民醫院輸血科,內蒙古通遼 028000
[摘要] 輸血科是臨床科室中一個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輸血科常年承擔著醫院的血液供應工作,由于血液中攜帶大量的病毒作用于正常人身上會立即感染關乎著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醫院方面應該對輸血科感染重視起來。本文通過探討輸血科存在的醫院感染隱患,建立了相關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
關鍵詞 ] 輸血科;醫院感染;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b)-0075-02
[作者簡介] 王敏杰(1971-),女,內蒙古扎魯特旗,專科,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輸血工作。
輸血科每天都要承擔著大量的血液輸送工作,輸血科工作人員與血液的接觸也很密切,而且每天都需要做好患者血液的檢驗和供血以及交叉配血的工作,血液使用安全是關乎于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的工作,雖然血液在進入醫院之前都會經過嚴格的篩查,但是患者的血液標本屬于生物危險品,血液中會攜帶很多病原菌,包括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因為這些病毒都有一段時間的窗口期,所以輸血科工作人員在臨床輸血相容性監測和輸血的過程中存在著醫源的感染性,屬于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輸血科就成為醫院重點監控的科室[1]。應該以保證醫護人員安全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證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文章探討了關于輸血科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
1 輸血科存在的醫院感染隱患
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輸血科工作人員因為長期需要解除血液,開始的時候對安全防護意識還比較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全防護意識就會減弱,而且有的人認為只有解除患者才會感染,導致自我防護意識較差,從而引起操作失誤,導致皮膚直接和患者血液接觸或者被針頭感染,導致醫護人員感染到傳染性疾病,這種情況在醫療界并不是罕見的個例[2]。對于感染的情況雖然有相關規定,但是并沒有引起醫務人員的重視,而且存在僥幸心理,在一些細節方面不注意,從而導致意外感染。
②輸血科設施不合理。輸血科原來屬于檢驗科,經過醫院的發展逐漸從原來的檢驗科分離出來,但是對于輸血科來說人員分配還是不夠,尤其是一些經費比較少的醫院輸血科的人員更少,這樣就導致分配房間面積較小,很多防護措施無法按要求做出來,有的房間甚至沒有生物安全柜,導致醫務人員作業流程出現問題,沒有按照規定規定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等。這樣很容易導致醫源性感染出現。
③工作人員不按照流程操作,在進行交叉配血的時候,血袋直接放在交叉配血臺面上,這樣容易導致病人有醫院源性感染。
④輸血科不配備標準的紫外線燈或者三氧消毒機,或者有的配有設備但是并不是沒一次操作都按照規定使用,應付了事。
⑤對于儲血的冰箱沒有嚴格的按照規定定期消毒,因為輸血科人配備較少加上血站工作比較忙導致定期消毒的事情沒有人按照規定進行,長期不消毒會引起院內感染的發生。
2 建立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嚴格執行制度有效監督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1)制定輸血科醫院感染風險評估,醫院應該重視輸血科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和素質培訓[6],對于人員的錄用應該有一定標準,工作人員上崗必須配有上崗證書。通過培訓加強病人對輸血科危險因素的重視,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關于輸血科的消毒隔離制度和相應的風險評估,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就能夠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展開,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體檢,接種疫苗等。
(2)改善輸血科環境,對于輸血科的設備應該配備齊全,輸血科的占地面積應該在標準以上,員工用房要合理安排,房間內要嚴格區分好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血液在儲藏室中要保證有干凈的環境,發血室應該設置在半污染區,血型檢查和交叉配血室應該在污染區,房間內要注意通風,安排好消毒設備,洗眼器,噴淋設備以及感應水龍頭,工作臺面應該隨時保持整潔,地面鋪防滲漏地板。
(3)工作按照規程操作。在進行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程執行,向醫護人員強調消毒隔離制度[7]。①工作的時候穿工作服,口罩手套一定要帶,工作前后應該進行洗手池消毒。②每間房間都應該采用紫外線燈進行照射最少30 min,每天工作臺面地面應該使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進行擦洗,注意擦洗器具,抹布以及拖把不得混用。③配血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樣血如果有漏出的情況應該使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劑進行噴灑處理30 min后再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劑擦洗漏血區域進行徹底消毒。④輸血科專用的血庫冰箱也需要定期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每個月進行細菌監測,冰箱把手也要注意消毒擦拭處理。⑤融漿機定期進行消毒,融化血漿之前應該注意檢查融漿機的密閉性,如果有漏血的情況應該立即停止使用,配血完成之后應該注意血樣標本和實驗材料進行分類消毒,統一做好處理并且進行登記。⑥如果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手套破裂或者其他與皮膚直接進行接觸的傷害時,應該立即進行清水沖洗并且使用活力碘消毒,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應該立即注射乙型肝炎的疫苗。
(4)輸血前應該做好檢查,為了避免減少因為血液接觸造成的醫源性感染發生,輸血科的醫療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輸血制度,包括輸血前的檢查,病人的身體情況了解,這樣初步的了解不僅可以能夠有效的避免問題血液出現而且對采血的醫護人員也是一種保護,初步了解之后對每一位采血的人員都應該進行血液檢查,醫院輸血科對入庫血應該進行ALT/HBV/HCV/HIV和梅毒等多種項目的復查,各種檢測試劑應該持有我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國家藥品在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合格證書,同時還要注意每批檢測試劑的合格證,對于整個血液的實驗操作過程質量要求應該全程控制,確保檢測前中后期都能夠得到準確的檢查結果。竭盡全力杜絕不合格的不安全的血源進入醫療市場。這樣對以后的舉證避免醫療糾紛有很大的幫助。
(5)對醫療廢物管理應該加強,無論是實驗室醫療廢物還是輸血后的醫療廢物都是嚴重的污染源,每一部分都存在大量的細菌,病毒或者是毒性,對于醫療廢物應該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做好各項消毒,配血完成之后對使用過的物品都要進行銷毀,如果是反復使用的器具則應該做到高壓滅菌[3]。
(6)注重操作環境消毒,每天應該對儲血室,配發室進行紫外線消毒,對于使用器具進行消毒,工作服如果受到污染應該立即進行處理[4]。實驗室環境必須配備消毒燈以及安全柜,科室工作人員每次工作之后都應該對雙手進行消毒,即使是帶著手套也要消毒。工作人員在實驗室中不得抽煙,飲食,接聽手機或者穿污染的工作服在清潔區休息,而且禁止在工作期間與其他科室辦事與互串。洗手應該按照“六步洗手法”[5-8]嚴格執行.工作完畢之后還應該進行身體消毒。
(7)建立輸血科工作人員健康檔案,對于輸血科的工作人員要注意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為工作人員進行疫苗的接種,普及疫苗接種,定期檢查乙肝型病毒抗體水平。
3 結語
輸血科是臨床科室中一個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輸血科常年承擔著醫院的血液供應工作,由于血液中攜帶大量的病毒作用于正常人身上會立即感染關乎著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醫院方面應該對輸血科感染重視起來,科室工作人員應該對感染加強認識,主動在工作中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醫院感染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醫院感染工作能夠做到經?;?、制度化、督查化,才能夠從根本上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消除一切安全隱患。雖然近幾年來關于醫院輸血科的人員配備和資金投入都有了一定的重視,但是由于中國的醫院比較多,偏遠山區的醫院對于輸血科的感染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缺陷,未來還是有待加強的。
[
參考文獻]
[1]張評,高國靜,邱艷,等.全面加強血站質量管理預防醫源性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2):169-170.
[2]徐榮佳.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和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717-718.
[3]盧麗,范亦明,馬靜,等,醫療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9):1134.
[4]魏權利.輸血科預防醫院感染消毒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022.
[5]范文,黃娥,段六生,等.醫務人員手衛生與洗手依從性現狀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9):1845-1846.
[6]劉翠銀,葉衛紅.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的隱患與預防控制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426-1427.
[7]黃海東,郭建軍,李婉紅,等,輸血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548.
[8]孔雙紅.基層醫院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現狀及管理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677-1678.
[9]齊喆,劉鳳華,蘇適,等.輸血科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臨[J].床輸血與檢驗,2013,1(1):66-68.
【關鍵詞】 腫瘤; 護理人員; 職業暴露; 危害; 防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90
護理行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其獨特的工作環境及服務對象決定了護理人員經常暴露于各種各樣的危險中。腫瘤醫院的護理人員除了具有綜合性醫院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外,其主要的暴露危險因素是化療藥物,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直接或間接接觸此類藥物,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形成潛在的身體損害?,F分析腫瘤醫院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危害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目前青島市腫瘤醫院開設放療科、中西醫結合科、康復科等十個病區,目前有生物安全柜10臺。醫院開設床位490張,共有護理人員182人,均為女性,年齡(30.2±4.6)歲,護齡(8.5±5.7)年,接觸抗腫瘤化療藥物年限為(12.5±3.9)年。
1.2 調查方法 采取自行設計問卷,無記名方式調查。由調查人員將問卷直接發給被調查者,并當場回收。調查內容包括學歷層次、對職業暴露的危害認識、化療藥物的規范性操作、防護用具的使用及工作中各種防護措施落實等知識的掌握情況。
2 結果
對全體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調查表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52份,調查人員中本科學歷95人,大專學歷42人,中專學歷15人。問卷有效率為89.41%。
對化療藥物潛在危害性認識的調查情況,因長期接觸癌癥患者,導致心理疲勞127人,占被調查人員的83.6%;能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21人,僅占13.8%,從未檢查過16人,占10.5%;從事臨床工作5年以上的護理人員經常出現疲憊乏力、抵抗力下降等情況58人,占38.2%;發現自己有脫發現象15人,占9.9%;孕期職業接觸化療藥物造成流產4人,占2.6%;接觸化療藥物時每次都戴手套和口罩141人,占92.8%;出現過在領取、擺放、保管及操作時化療藥物不慎破碎、藥液溢出21人,占13.8%;配化療藥時注射器與針頭銜接不緊導致化療藥外濺23人,占15.1%;因患者較多、工作量大等因素,不愿使用防護設施15人,占9.9%;有未充分利用層流生物安全柜現象5人,占3.3%;對“化療廢棄物管理知識”問題回答中,掌握較好55人,占36.2%。
3 討論
3.1 做好職業防護管理 醫院管理者應充分重視??漆t院的防護教育,加強防護管理,提高防護意識,創建安全的工作環境。作為??漆t院,從購買防護設備開始到制訂具體的防護措施,科室主任、護士長應首先掌握加強腫瘤??撇》柯殬I防護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做好職業防護管理[1]。
3.2 提高基礎防護措施
3.2.1 提高護理人員健康防護意識是減少職業損傷的關鍵[2]。要加強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科內學習、工休座談會及健康教育宣傳欄,普及防護知識。護理人員日常要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調動自身免疫機制,提高機體自身抵御能力。
3.2.2 加強腫瘤醫院護理人員的職業保護,定期為接觸化療藥護理人員進行體檢,合理安排休假。完善健康查體制度,建立健康檔案。定期檢查血常規、肝功能等,發現問題及時申請調離和治療[3],護理人員懷孕和哺乳期可考慮暫時脫離接觸化療藥物的環境[4],避免致畸及自發性流產。
3.2.3 提高防護知識學習意識。學習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防護知識,了解腫瘤患者應用抗化療藥物情況。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的從業教育和培訓,崗前培訓中增設化療的防護課程,使新護士及時掌握有效的防護措施[5]。嚴格執行防護任務,盡量減少與化療藥物不必要的接觸,盡量避免化療藥物污染環境[6]。
3.3 規范防護操作
3.3.1 護理人員配藥時應戴雙層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穿防護衣褲,戴護目鏡;手套每隔30 min更換一次;打開化療粉劑安瓿時,用無菌紗布包裹,防止粉劑濺出;使用針腔較大的針頭抽取藥液,防止藥液外溢;溶液注入速度緩慢,瓶內壓力不可過大;治療盤內鋪一次性防護墊,用后按污物處理;操作時應保證注射器與輸液器頭皮針處銜接緊密,避免藥液外溢污染;操作完畢脫手套之后要按六部洗手法認真洗手。
3.3.2 如化療藥液不慎濺入眼內或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如果發生不良后果應及時上報;如藥液不慎溢到桌面或地上,及時用紗布吸附并用清水沖洗;配藥環境要開窗,通風換氣。
3.3.3 廢棄物的處理 凡接觸化療藥物的所有用物,如一次性輸液器、針管、針頭等必須放置在防滲漏、帶蓋、有標記的“化療專用垃圾桶”中,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分類、收集統一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護理人員處理化療患者的尿液、糞便、嘔吐物或分泌物等須戴手套。
隨著對護士職業衛生與健康研究的深入,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危害的防護已引起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有研究顯示,對腫瘤科職業接觸化療藥物護士進行防護干預可增強護士防護意識,轉變不良操作行為[7]。只要有健全的防護措施,對腫瘤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加強科學、規范化管理,完善基礎防護措施,遵循職業防護的基本原則,并在接觸化療藥物及各項操作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將危險性降到最低,化療藥物對護士身體的損傷是可以避免的。
參考文獻
[1] 毛秀英,李莉,王曉英,等.骨髓移植層流病房的化療防護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醫院,2002,6(7):3942.
[2] 杜淑美,花雷,張育.護理人員的職業損傷因素及健康維護[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10):623-625.
[3] 馮光敏.腫瘤化療病房護士職業防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7,20(2):63.
[4] 吳玲麗,孫迎芳.化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自身防護問題探討[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5,17(4):175.
[5] 楊方英,劉麗華,周慧娟.SICU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45.
[6] 楊磊.化療藥物的職業防護措施[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