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細胞的培養

生物細胞的培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細胞的培養

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第1篇

【摘要】 為進一步提高臍血造血細胞的擴增倍數并達到臨床規模,本研究中利用自主開發的有溶氧和pH控制的攪拌式生物反應器進行了臍血造血細胞的換液培養。結果表明,培養中總細胞、CD34+細胞、各系集落形成細胞(CFU-GM,BFU-E,CFU-Mix,CFU-Mk)的擴增倍數均高于方瓶培養,而且由于控制了較低的溶氧,所培養細胞中干/祖細胞含量顯著高于方瓶培養。該反應器中培養的臍血造血細胞達到了臨床應用的規模。結論:反應器中培養環境更有利于干/祖細胞的維持和擴增,而且可達到成人造血干細胞移植所需細胞量。

【關鍵詞】 臍血

Ex vivo Cultur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Hematopoietic Cells in Stirred Tank Bioreactor with feeding protocol

Abstract To increase the expansion multiple of cord blood (CB) hematopoietic cells and to reach a sca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mononuclear cells from CB were cultured in a autonomously developed stirred tank bioreactor with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pH controllin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xpansion multiple of total cells,CD34+ cells,and progenitors cells (CFU-GM,BFU-E,CFU-Mix,and CFU-Mk) in bioreactor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T-flasks. The rate of progenitors to total cells in bioreactor culture wa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in T-flasks. The good results in bioreactor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ontrolled,optimized DO. Clinical-scale culture was realized from one sample of CB in this bioreacto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in bioreactor with optimal DO and pH controlling is more favorable for stem/progenitor cell maintenance and expansion,and the expanded cells from one sample of CB is enough to transplant for an adult patient.

Key words cord blood;hematopoietic cell;bioreactor;stirred culture

臍血細胞中富含造血干細胞,從而成為除骨髓和外周血之外一個重要造血干細胞來源,在臨床上有著廣泛應用,但臍血中造血干細胞的絕對數量少,無法滿足成人的移植要求,而通過體外培養和擴增有望克服這一矛盾。體外擴增骨髓細胞、外周血細胞、臍血細胞的臨床實驗都已有所報道[1,2],證明了體外擴增后細胞用于臨床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目前開發的體外擴增造血干細胞的培養系統主要有平板灌注腔反應器、固定床和流化床反應器、攪拌式反應器等[3]。其中攪拌式生物反應器能提供均一的培養環境,而且取樣和數據采集簡單,易于實現自動控制,因此,在造血細胞臨床規模培養中有較好的應用前景[3,4]。本研究應用自主開發的攪拌式生物反應器系統,進行臍血造血細胞的換液培養研究。

材料和方法

臍血(CB)和單個核細胞(MNC)的分離

臍血由上海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提供。供者要求是身體健康、發育良好的非高齡產婦。臍血經淋巴細胞分離液(Ficoll)密度梯度離心后,收集單個核細胞,并以IMDM培養液洗滌2次。

培養基和細胞因子

體外培養液用IMDM(Gibco公司),使用時添加20%胎牛血清(FBS),以及SCF(50 ng/ml)、IL-3(5 ng/ml)、IL-6(20 ng/ml)、G-CSF(2.0 ng/ml)和GM-CSF(2.0 ng/ml),其中SCF、IL-6購于北京寶賽生物技術公司,IL-3購于Pepro-Tech公司,G-CSF購于上海三維制藥廠,GM-CSF購于上海海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造血細胞的反應器換液培養

將分離得到的臍血單個核細胞以2×106 cells/ml的密度在 T-175方瓶中培養4天后,再接種到反應器中或T-25型方瓶(Nunc公司)中進行培養,進行的2次實驗中接種密度均為0.8×106 cells/ml。反應器為自主開發產品,其中反應器中所用材料經過造血細胞的生物相容性檢驗,反應器工作體積為300-500 ml,攪拌系統為磁力攪拌,轉速控制為30 r/min。反應器的溫度控制為37℃,溶氧和pH通過調節空氣、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流量來控制,通氣方式為表面通氣。pH控制在7.15,溶氧控制為飽和溶解空氣的25%。細胞接種到反應器后,待細胞密度生長至2.0×106 cells/ml后進行換液,即取出50%的細胞液,并加入相同體積含有相同細胞因子的新鮮培養液。實驗中以T-25方瓶作對照,每瓶裝液7 ml,置于37℃、5% CO2、飽和濕度的培養箱中進行細胞培養,方瓶與反應器中換液比例和頻率相同。

細胞計數及活性分析

臺盼藍染色后利用血球計數器進行活細胞和總細胞的計數,由于實驗中很少能見到被染成藍色的細胞(死細胞),因此,未進一步計算細胞活性。

造血細胞的集落檢測

集落的檢測體系為IMDM培養液,添加20%胎牛血清(FBS),4 mmol/ml谷氨酰胺(Sigma),含0.9%甲基纖維素(4 000cp,Sigma),以及人重組造血生長因子SCF、IL-3、IL-6、GM-CSF、G-CSF、 EPO,其濃度分別為50、20、20、20、20 ng/ml和2 U/ml,并添加1%牛血清白蛋白(BSA)。取(1-3)×104培養或沒培養的單個核細胞加入0.5 ml集落培養液中,置于37℃、5% CO2、飽和濕度的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培養12天后,進行CFU-GM、BFU-E、CFU-Mix計數,其中CFU-Mix為至少含有粒細胞和紅細胞的集落。

CFU-Mk的檢測采用血漿塊法,細胞以1×105 cells/ml的接種密度接種于24孔板中,每孔加50 μl臍血漿,50 μl 3.4 g/L的CaCl2溶液,另加入含有TPO (20 ng/ml)、IL-3(10 ng/ml)、IL-6(10 ng/ml)的α培養基(Gibco公司),混勻后靜置凝固。培養10-12天后,用1∶3的甲醇/丙酮溶液原位脫水,并固定30分鐘,然后按次序加入1% BSA、鼠抗人CD41抗體、生物素標記的羊抗鼠IgG抗體、抗生物素蛋白-堿性磷酸酯酶復合物(加入后都要作用一定時間,然后用0.05 mol/L Mtris/NaCl緩沖液淋洗3遍,再加入其它試劑),染色后在40×目鏡下觀測呈紅色的集落。

細胞表型分析

流式細胞儀分析中所用抗體為PharMingen公司產品。取1.0×106未擴增或擴增后的細胞加入1.5 ml離心管中,用PBS洗2遍,離心后倒掉上清液,加PE偶聯的小鼠抗人CD34單克隆抗體和FITC偶聯的小鼠抗人CD45單克隆抗體各10 μl,4℃孵育30分鐘。PBS洗2遍,離心后,每管加1 ml FACS保存液;標記抗體后的細胞用流式細胞儀(Becton Dickinson公司)分析,結果用Lysis II軟件處理。

總細胞的擴增

由圖1可見,換液培養時,總細胞在18天的培養中一直維持擴增,在開始的14天中反應器和方瓶中總細胞擴增倍數相差不大,14天后開始有所差別,說明培養到后期方瓶中細胞增殖潛力不如反應器。擴增到18天時,兩批實驗反應器中總細胞分別擴增37.2倍和26.3倍,方瓶低于反應器中擴增倍數。

干/祖細胞的擴增

CFU-Mix由于具有多向分化潛能,代表了較原始的干/祖細胞,換液培養中CFU-Mix擴增情況如圖2所示,兩次實驗反應器中CFU-Mix的擴增分別在第10天和第9天達到最大,擴增倍數分別為7.7和8.9,方瓶中第7-8天達到最大,而后逐漸下降,其擴增倍數明顯低于反應器中。反應器中培養至14天仍可檢測到CFU-Mix,而方瓶中10天后僅能檢測到很少的CFU-Mix。

CFU-GM的擴增在14天左右達到最大,而后維持數天,或有所下降,而方瓶中擴增倍數在第10天達到最大,而后開始較快下降,而反應器中CFU-GM擴增倍數一直高于方瓶,最大擴增倍數分別為27.4和23.6,顯著高于方瓶(圖2)。

BFU-E達到最大擴增倍數的時間較早,在7天左右,由于本實驗中沒有添加EPO,所以BFU-E的擴增倍數不高,由圖2可以看出,反應器中擴增倍數一直高于方瓶。

反應器中CFU-Mk的擴增倍數在10天時達到最大,而后逐漸下降,14天后基本檢測不到CFU-Mk,而方瓶中第7-9天達到最大后就開始較快地下降。擴增最大時,兩次實驗反應器中分別擴增10.3倍和14.4倍(圖2)。

培養中CD34+細胞的擴增如圖3所示,反應器擴增倍數一直上升,至14天時達到最大,方瓶培養到第7天時與反應器相差不大,第10天開始有較大差異,第14天的擴增倍數比第10天時提高不大。由圖看見最終反應器中CD34+細胞的擴增倍數高于方瓶培養。

反應器培養的規模

附表顯示了2次實驗中反應器培養的規模,由附表可見,如果不取出細胞而采用流加方式培養細胞,則培養到12天時,第1次實驗中可得到2.44×109總細胞、4.88×106 CFU-Mix、11.9×106 CFU-GM和59.5×106 CD34+細胞,第2次實驗可得到2.03×109總細胞、3.53×106 CFU-Mix、9.0×106 CFU-GM、和36.7×106 CD34+細胞。

造血干細胞移植中細胞需要達到的理想量是總細胞3.7×107 cells/kg,和CFU-GM 2.0×105 cells/kg,CD34+細胞2.5×106 cells/kg。按此計算,對于1個50公斤體重的病人總細胞、CFU-GM、CD34+細胞必須分別達到1.85×109、 10×106、和125×106 個。我們的檢測中是作同一集落分析而分別計數CFU-GM 和CFU-Mix,而CFU-Mix是比CFU-GM更原始的細胞,因此,這兩個數字應該相加再與文獻中所述的CFU-GM量相比才是科學的,從總細胞和集落形成細胞數來說,反應器培養所得細胞可達到理想量的要求。CD34+細胞數雖然小于理想量,但也可滿足最低量25×106細胞的要求。因此,如果利用該反應器一直補料培養,可以從一份臍血培養得到足夠用于臨床的細胞量。

討 論

造血干/祖細胞移植目前在臨床中主要用于造血干/祖細胞缺陷性血液病、先天性免疫病、各類自身免疫病、及實體瘤的治療,是一種重要的細胞治療手段。臍血造血干/祖細胞作為一種造血干/祖細胞來源,

由于數量較少,在臨床上只能用于兒童患者,要應用于成人患者則必須通過體外擴增增加其數量,其中培養環境中的溶氧、pH、細胞因子、培養方式等對擴增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要實現造血干細胞體外擴增技術在臨床上應用,需要開發出足夠大規模、標準化的培養系統以及相應的擴增工藝。本研究采用攪拌式生物反應器在臨床規模擴增了臍血單個核細胞,擴增得到的細胞中代表造血干/祖細胞的CD34+細胞、CFU-GM、CFU-Mk等細胞的含量均較常規的靜態培養高,更適于臨床應用。而且,其培養規模達到了臨床應用中所需移植細胞量的要求。

溶氧是造血細胞發育的重要調控因子,很多報道都表明,低氧分壓(1%-5%)比正常氧分壓(20%)有利于造血干/祖細胞的維持和擴增[6],因此,我們在生物反應器中控制的溶氧為飽和空氣的25%,這與5%氧分壓相當。實驗表明,反應器培養中不但細胞擴增倍數高,所得細胞中CFU-GM、CFU-Mix、CFU-Mk,CD34+細胞的含量都高于方瓶培養的結果,而且維持時間比方瓶中長,這應該與反應器中所維持的低溶氧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系統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造血干/祖細胞的分化速度,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培養過程中造血干/祖細胞的分化問題。另外,本實驗中所檢測的各類集落形成細胞及CD34+細胞都僅能代表造血祖細胞,因此其擴增情況只能代表祖細胞的擴增,如果要確定造血干細胞是否真正實現了擴增,則需要進行SCID小鼠體內造血重建實驗才能夠確定。

Collins等[3]也用400 ml的有pH和溶氧控制的反應器進行了臍血造血細胞的培養,其2次實驗中總細胞分別擴增了約35倍和200倍,而CFU-GM分別擴增了約23倍和30倍,我們的結果與之相比相差不大。Kim等[7]在不控制pH和溶氧的轉瓶中進行了骨髓造血細胞的培養,培養中只添加細胞因子組合IL-3、SCF、GM-CSF和EPO,結果總細胞和CFU-GM只擴增了8倍和5倍。在此基礎上添加基質細胞條件培養基顯著提高了總細胞的擴增,CFU-GM擴增也提高到了17倍,CFU-GM含量大大增加。我們的實驗中所添加的細胞因子為IL-3、IL-6、SCF、GM-CSF和G-CSF,其中促分化的IL-3、GM-CSF和G-CSF添加量都較小,分別為5 ng/ml、2 ng/ml、2 ng/ml,這對防止細胞過早分化有一定作用。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培養基,如添加基質細胞條件培養基或FL和TPO等能促進干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等,有望進一步提高造血干/祖細胞的增殖。

除造血干/祖細胞外,為縮短粒細胞和血小板的恢復期,以及為放療和化療提供輔助治療,臨床中對粒細胞、巨核細胞、紅細胞等成熟細胞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培養成熟細胞也是造血細胞體外擴增的重要內容之一。Neildez-Nguyen等[8]在體外培養紅細胞前體細胞的實驗中所培養的總細胞數達1010個,這些前體細胞在輸入小鼠體內后可分化為成熟的紅細胞,對于如此大規模的成熟細胞培養,應用攪拌式生物反應器將更有優勢。

【參考文獻】

1Jaroscak J,Goltry K,Smith A,et al. Augme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transplantation with ex vivo-expanded UCB cells: results of a phase I trial using the AastromReplicell System. Blood,2003;101: 5061-5067

2McNience I,Briddell R. Ex vivo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and mature cells. Exp Hematol,2001;29: 3-11

3Cabral J M S. Ex vivo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bioreactors (review).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1;23: 741-751

4Collins PC,Miller WM,Papoutsakis ET. Stirred culture of peripheral and cord blood heatopoietic cells offer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static system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applications. Biotechnol Bioeng,1998;59: 534-543

5Collins PC,Nielsen LK,Patel S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 expansion,oxygen uptake,and glycolysis in a controlled,stirred-tank bioreactor system. Biotechnol Prog,1998;14: 466-472

6Hevehan DL,Papoutsakis ET,Miller WM. Physiolog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pH and oxygen tension on granulopoiesis. Exp Hematol,2000;28: 267-275

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123-02

近年來,人類在醫學細胞生物學取得的成就對現代醫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它為人們從細胞和分子水平認識人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重要的技術手段。醫學細胞生物學同時作為生理學、免疫學、組織胚胎學、藥理學等重要基礎理論課程的基礎,醫學細胞生物學又與臨床醫學的其他各個學科緊密相連,為醫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醫學課程奠定基礎[1]。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是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的教學水平對于提高整體的醫學教育水平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十分重要的任務。為此筆者根據我院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的教學實際情況,就在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以供探討。

一、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將結合,正確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實驗欲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在高中就接觸過一些生物學實驗,但是比較簡單,而且動手的機會并不多。大多數學生直接動手做實驗的興趣很強,但是此時學生的實驗興趣都停留在對實驗本身的好奇心上,對于“為什么會這樣設計實驗”和“這樣設計實驗會出現幾種結果”等問題缺乏深層次的思考。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認真加以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理性思考支配下的求知欲。細胞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都是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經過一系列縝密的推理論證得到的,每一個重要的原理和規律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經典的實驗去證明它。比如:在理論課講授細胞分化的本質特征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時候,我們重點講解如何證明這一結論的實驗——通過采用Northern和Southern的方法來檢測三種組織來源不同的細胞(紅細胞、胰島細胞、輸卵管上皮細胞)中三種特異表達基因的DNA和mRNA的情況。通過對實驗背景、實驗方法以及實驗過程的詳細講解,引導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進行實驗”,進而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是怎么針對研究目標設計實驗的,在學生進行“頭腦實驗”的同時又是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思想上的“對話”,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最后,讓同學們思考,為了揭示細胞分化的本質,我們自己能否設計出新的實驗來闡明這一科學問題。我們通過在理論課上講授一些經典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越大,成功的欲望也就越大,創新思維也就越活躍。

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作為培養學生實驗創新能力的主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學生通過自己親自操作進行創新能力的鍛煉與培養[2]。在理論課上,通過教師對實驗的正確引導,學生除了對實驗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對實驗的積極性還大大增強,在渴望實驗成功的欲望驅使下,每個學生都想在實驗中“一展身手”。根據已有經驗,我們認為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下幾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①培養嚴謹的實驗態度,嚴格規范實驗操作。嚴謹的實驗態度是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規范嚴格的實驗操作是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如果學生缺乏嚴謹的態度,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規范的實驗操作,更談不上學生的實驗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3]。②培養觀察能力,認真做好實驗記錄。為了避免學生只重視實驗結果,我們要求學生認真記錄下整個實驗過程,讓學生明白每一步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的,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省略此步驟,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比如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觀察,我們要向學生提出為什么要在細胞染色之后都要經過一步清洗,清洗的目的是什么,讓同學多做一組省略清洗步奏的裝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清洗步驟的作用,這樣學生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分析思維的空間也得到了相應的拓展。③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嘗試,啟發學生的思維。比如我們在洋蔥細胞核觀察的實驗過程中,實驗步驟要求采集洋蔥內表皮細胞進行染色觀察,我們鼓勵學生,讓學生同時采集洋蔥外表皮的細胞進行觀察,看看能否觀察到細胞核,細胞核的形態有沒有變化,從而啟發學生對細胞核的功能進行深入思考,開闊了思路,激發創新意識。

此外,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有學生實驗失敗,很容易產生挫敗感。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個“良機”,學生實驗的失敗是激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重要時機。告訴學生,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失敗得來的,愛迪生每失敗一千次實驗才能成功一次。接下來,根據實驗記錄,和學生一起尋找失敗的原因,但這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失敗的原因,而是通過一步步的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到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學生自己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邀請專家講座,拓展學生知識面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醫學細胞生物學屬于實驗性學科,細胞生物學知識的獲得均是通過千百次的實驗獲得的知識的總結和升華,細胞生物學實驗過程本身需要豐富的創新性。因此我們定期邀請工作在細胞生物學科研第一線的相關專家進行做報告,通過專家們通俗易懂的報告,向同學介紹他們是怎么設計實驗的,他們采用此種方式設計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同學通過了解專家們的思維活動,進而激發他們的思維,激勵他們在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中主動進行創新,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定期舉辦學術沙龍

定期舉辦學術沙龍,通過學生間的自由討論,激發學生思想的火花。我們醫學院每年培養五十名左右的研究生,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每學期舉辦三次學術沙龍,每次時間大概兩個小時左右,邀請細胞生物學方向的研究生與本科生一起參加,教研室的教師充當引導作用的角色,讓本科生與研究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為了提高學術沙龍的效率,我們每次沙龍活動設定幾個議題,讓學生圍繞設定的議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另外,我們還專門留出時間,讓每個學生自由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之后師生共同解決。學術沙龍我們已經舉辦過六期了,學生的反響和評價都很好。

五、改革考核評價機制,檢驗創新成果

以往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的考核方式以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教師打分的形式進行。學生只注重完成實驗報告,看不到他們的實際操作情況,學生只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實驗報告的上來,此外,這種考核形式造成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的現象存在,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針對此類現實情況,我們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試內容包括設計的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報告,通過三方面結合來考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果。設計實驗的能力運用已經學習的實驗原理、技術和方法設計實驗,來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通過實驗能力的測試,提高自身對已有實驗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通過實驗操作能反映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全面養成學生良好的科研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實驗報告側重對學生操作步驟、數據處理、結果分析能力進行考察,能夠反映學生的科學思維及邏輯推理能力。盡管我們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的實驗教學改革剛剛起步,但是通過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為指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學校進行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中,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實驗研究受到了學院的好評。同時與未進行實驗改革的前幾屆學生相比,學生們的基本操作、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元河,潘喬丹,馮治,等.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2):231-232.

[2]何志穎,朱海英,陳元曉,等.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49-52.

[3]殷祥超.改革專業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31-33.

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第3篇

[關鍵詞]細胞微環境;無血清培養體系;再生醫學領域

中圖分類號:R3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308-01

1 無血清培養體系簡介

無血清培養體系是在合成培養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是尋找替代血清的各種可能性,使無血清培養既能進行細胞培養,又可以避免血清帶來的不利影響。與含血清培養相比,具有很多的優點,無血清培養技術的發展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其中基于生產安全性的重組藥物而開發的無血清培養基,不用動物做為蛋白來源,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報批的速度,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培養基的組成成分全部為化學已知物,更易進行目標蛋白的分離純化,要求培養的細胞要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一般無血清培養體系由基礎培養和替代血清補充因子兩部分組成,其中基礎培養是零添加血清的合成培養基,按照細胞的生長要求將各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進行合成為基礎培養基。補充因子是代替血清的各種因子,包括激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等,在所有的補充因子中,胰島素、轉鐵蛋白、亞硒酸鈉是細胞在無血清培養基中生長所必須的,是必須具備的補充因子。

2 無血清培養體系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

2.1 無血清培養基研制配方的應用

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在無血清合成輸卵管液培養基中加入胰島素、轉鐵蛋白和硒,可以提高動物胚胎的發育質量,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后,可以促進囊胚的發展,可以促進細胞的增殖實驗。CHO、Vero等工程細胞是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藥物的表達載體,在對無血清培養基的研制時,要滿足增殖的需要,同時也要表達目的產物。例如CS-NS0細胞是抗-CD25單克隆抗體的表達體,無血清低蛋白培養基可以滿足大規模培養和抗體表達的要求,批培養最大活細胞密度和最大抗體濃度都達到很高。基于人胚腎細胞培養的無蛋白培養基,可以用于對抗聚乙烯介導轉染慢病毒,具有較高的滴度,成本也較低。針對Vero細胞源乙型腦炎疫苗而研制的無血清培養基,沒有任何動物源性成分,疫苗只要添加穩定劑,就可以在常溫下保存。

2.2 無血清培養體系在細胞增殖方面的應用

雌二醇是無血清培養基中經常添加的激素,如果其濃度較高,會抑制毛囊的生長;PDGF、TGF-β、FGF是三種信號通路,可以促進間質干細胞的生長分化,如果其中之一受到抑制作用會影響間質干細胞的生長,如果三種信號通路結合好,則會使間質干細胞在培養基中傳到五代。如果無血清培養基鈣濃度較低,下調Smad蛋白介導會維持角膜基質細胞的表型,角膜的上皮細胞也可以長期進行傳代培養。中草藥是我國的傳統醫學代表,細胞無血清培養技術也影響到中草藥的作用機制,研究顯示黃芪可以增加人皮膚表皮干細胞將粒酶轉化為錄酶,并增強其活性。

2.3 無血清培養基在細胞和組織移植中的應用

無血清培養體系安全性較高,所以廣泛應用于基于生物細胞培養的細胞或組織移植治療中。在無血清培養基中培養骨髓基質干細胞,可以獲得與含血清培養基相同的增殖效果,如果患者屬于特殊貧血類型并且體重較輕,可以誘導人體成骨,并可以抑制異位骨,這方面比含血清培養更具有優勢。采用脂質體轉染法轉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在無血清培養的條件下抑制細胞的凋亡,使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存活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療中。

如果某些細胞和組織具移植的可能性,如果研制的培養基可以長久的維持細胞特性,這將會促進移植的成功率。新鮮剛分離的肝細胞具有特有的分化屬性,此屬性如果存在于含血清培養基中就會喪失掉,如果在無血清培養基中添加地塞米松、表皮生長因子、垂體提取物等,肝細胞就會保持3-4周的分化屬性,這對于需要肝部移植的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對由幼年牛軟骨外植體組成的無血清培養基進行觀察后發現,外植體的力學性能和生物含量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其性能一直比較穩定,細胞充滿活力。含血清基外植體的力學則有所下降,并且損失了一定的聚糖并發。這充分說明了無血清培養基可以延長成熟細胞的特性,在組織互作無血清培養體系中,需要添加特定的材料來介導才能促進上皮間質的互作。

2.4 無血清培養基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應用

無血清培養基具有許多優點,包括可以使細胞生存所需的營養物質得到保證,除掉了血清中的促分化劑,對于腫瘤的發現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無血清培養可以增加SP2/0細胞中的瘤細胞,這些瘤細胞都具有干細胞特性,可以將SP2/0中的腫瘤干細胞進行富集。細胞外基質可以影響腫瘤細胞的存活、增殖和遷移,無血清培養基中加入纖維連接蛋白后來培養人乳腺癌細胞,可以上調基質 金屬蛋白酶的活性。單克隆抗體可以阻斷整合素,可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化反應。在進行腫瘤治療時,對體外誘導擴增CIK細胞及抗腫瘤活性進行研究,分別采用無血清培養和含血清培養基,結果顯示無血清培養基可以代替含血清培養基,某些方面還有含血清培養沒有的優勢。研究人員研究了適合于B16黑色毒瘤細胞培養的無血清培養基,對樹突狀細胞進行預防。這說明無血清培養的免疫活性細胞可以用于腫瘤的生物免疫治療。

2.5 無血清培養基在外周血淋巴細胞抑制中的應用

抑制外周血淋巴細胞的無血清培養基是一種生物制劑,主要成分是凝集素、基礎培養基和血清替代物,其血清替代物包括牛血清白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檸檬酸鐵和氨基酸母液,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基不用動物或者人的血清,不僅降低了培養基成本,還可以降低疾病的傳播,此淋巴細胞培養基可以增強淋巴細胞的轉換率,促進淋巴細胞的分裂,抑制效果顯著,可以廣泛用于染色體核型的臨床診斷,是康復率低的淋巴疾病的福音。

3 小結

無血清培養體系具有含血清培養體系無法達到的優勢,但需要在培養通用性、生產高效性以及成本和安全方面進行改進,未來隨著對細胞營養、細胞代謝 、細胞凋亡以及外源蛋白表達等的不斷研究,采用更多的科學實驗方法,可以使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更加快捷,使模擬細胞微環境的無血清培養體系可以廣泛應用于生物科學領域,特別是再生醫學領域,為更多的疑難雜癥以及再生性疾病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書偉,馮秀亮等. 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細胞無血清培養基的篩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36(4):27-31.

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第4篇

[關鍵詞]涉外警務專業學生 出入境管理工作 情報信息應用能力 培養

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 世界范圍內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各種高新技術正向各個領域全方位滲透,警務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情報主導警務模式便成為當前警務工作方式的主流。面對新型警務模式的建立,出入境管理部門必須主動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客觀要求,牢固樹立情報信息主導警務的觀念,切實增強出入境情報信息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預見性,推動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涉外警務專業學生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是為從事出入境管理工作墊定基礎。

(一)情報信息的應用是出入境管理工作中的中端業務。

出入境管理部門作為一個涉外的、公開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 主要是代表國家行使出入境管理職能, 不僅其自身業務的發展和提高離不開情報信息工作, 而且出入境管理部門還必須通過開展和加強情報信息工作,為建設公安信息化隊伍的整體工作服務。

(二)當前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存在的問題。

1.出入境管理部門中公安民警的情報素質相對較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公安民警對出入境情報信息收集工作的認識不夠, 在思想上還停留在單純以上報數量或獲取名次來衡量工作成績的傾向。(2)公安民警發現情報信息的敏感性不足,缺乏一名合格情報人員對情報信息所應具有的職業敏感性。(3)公安民警收集情報信息的方法不得當,對于情報信息的收集僅僅停留在直接獲取的層次,而對于間接收集情報信息的方法沒有做深入研究。

2.情報信息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沒有得到全面發揮。由于出入境管理部門中公安民警的情報素質相對較低,對于公安情報信息系統的使用也不夠熟悉,一些建立得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大多還停留在資料庫、數據庫的利用上,只發揮出有限的查詢功能,系統更高級的功能沒有得到發揮。這是致使情報信息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沒有得到全面發揮的主要原因。

3.出入境管理部門的公安民警在情報信息應用方面的培訓與實戰脫軌。出入境管理部門十分重視情報信息在其工作的重要作用,也經常給內部民警做業務培訓。問題的關鍵是培訓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只是圍繞公安系統的大框架介紹情報信息的應用,而沒有針對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的應用展開分析。導致公安民警所學知識與實戰脫軌,無法適應實戰。

(三)加強涉外警務專業學生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當前,出入境管理部門情報信息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求公安院校必須加強涉外警務專業學生情報信息工作能力的培養。作為涉外警務專業學生,我們肩負著維護祖國出入境管理秩序,保衛祖國邊防安寧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努力提升自己,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出入境管理工作對出入境人才的需求。

二、涉外警務專業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一)培養學生學習情報信息的積極興趣。

1.大力給學生貫徹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情報信息應用能力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義。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情報信息是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生命線,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及時、準確、適用的情報信息是出入境管理部門克敵制勝的法寶。當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時,他們學習情報信息的興趣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激發出了學生學習情報信息的興趣,就能將他們培養出他們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能力。

2.促成學生研究情報信息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形成主動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應用情報信息的潛意識。學習情報信息知識的特點在于易學難精,所以對學生而言,只有學習情報信息知識的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研究情報信息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在情報信息知識的領域內鉆研,領會情報信息知識的精華所在,自如的將情報信息應用到出入境管理中去,形成一種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應用情報信息的潛意識,提升自身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判斷能力。

1.提醒學生多留意出入境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資源,讓學生養成積極捕捉情報信息的好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情報信息工作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在這期間需要大量的情報信息的積累。因此教師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要提醒學生多留意出入境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資源,讓學生養成積極捕捉情報信息的好習慣?!笆朗露疵鹘閷W問,人情練達介文章”,通過大量信息情報的積累,學生的思維無意識就會向情報信息方面靠攏。當這種思維過程已經成為習慣性模式嵌入意識深處,變為一種自覺心理傾向,情報意識也就形成了。

2.增強學生對出入境情報信息的職業敏感性,讓學生形成敏銳的情報判斷能力。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做為一項特殊行業的工作,欲將其做好,必須增強對情報信息的職業敏感性,形成敏銳的情報判斷能力。對于情報判斷能力的提高需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對相關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研判, 防止大量信息垃圾的污染, 提高情報的收集效率。二是對情報進行系統的分析, 各方面信息綜合考慮, 相互比對、印證, 這樣能夠保證情報分析研判工作的準確性, 實現情報的優勢。

(三)培養學生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的創造性。

1.豐富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方面的思維得到擴展。情報信息方面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更新的,其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知識。教師應著力豐富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出入境情報信息知識需求意識,提高他們的檢索技能,通過大量的出入境情報信息知識的積累,使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方面的思維得到擴展。

2.肯定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領域內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應用之中添加自己的創新之處。出入境情報領域是一個沒有邊界的領域,在沒有邊界的學科研究中就不能否認學生獨到的見解之處。就出入境情報信息應用而言,學生往往會想出很多新的方法將情報信息更好的銜接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之中。此時,作為教師就應該肯定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領域的想象力,讓其在以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創造力。

三、涉外警務專業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加強涉外警務系教師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激發學生學習情報信息的興趣。

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學生欲想了解其中的技巧性,僅僅通過聆聽缺乏實戰經驗的教師講述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公安院校必須邀請長期從事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的民警來學校給教師和學生授課、作講座,介紹出入境管理中情報信息工作的經驗與做法。同時選派涉外警務系的教師到出入境管理部門掛職鍛煉,增強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實踐經驗,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授課水平。教師要積極關注國內外有關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的最新動態,了解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的最新方法,及時傳遞給學生,活躍學生思維,激發他們學習情報信息的興趣,培養他們出入境情報信息應用意識,提高他們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的能力。

(二)加強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實際應用能力,讓其在實踐工作之中提升自身情報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判斷能力。

出入境信息工作極具實踐性的特性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實際應用能力。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是提高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根本方法,因此校方應該加強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實際應用能力,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到出入境管理部門進行實習工作,更多的接觸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方面的知識。學生要積極利用見習和實習的機會,把在學校所學的有關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出入境管理工作中,在實踐工作中提升自身情報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拓寬學生在出入境情報信息領域之中的知識面,努力開發其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應用之中的創新潛能。

出入境情報信息領域所涉及的知識十分廣闊,并且知識的更新周期也日漸縮短。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多收集國內外有關情報信息的書籍,開拓情報信息工作的思路。同時應該通過講座、培訓的形式給學生講授與出入境情報信息有關聯的學科的基礎知識,特別要重點講授手工檢索、國際聯機檢索等知識,使學生盡早掌握常用的中外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接觸到出入境情報信息領域內的更多更新的知識。學生通過研究出入境情報信息方面的知識,得出自己在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上的獨到見解,努力開發自身在出入境情報信息應用中的創新潛能。

四、結語

總而言之, 在情報主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體系下公安教育也應與時俱進, 注重涉外警務專業學生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情報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適應情報主導出入境管理體系下的工作要求,推進出入境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郭媛珠.論加強公安院校學生情報信息工作能力的培養[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

[2]王剛.出入境情報信息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

[3]靳慧云.大情報信息體系下公安院校學生信息應用意識與能力及培養[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0.

生物細胞的培養范文第5篇

關鍵詞:半夏;懸浮細胞;生物堿;茉莉酸甲酯;水楊酸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21

中圖分類號:R2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1-0087-04

Effects of Abiotic Elicitors MeJA and SA on Alkaloids Accumulation and Related Enzymes Metabolism in Pinellia ternata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DUAN Yong-bo, LU Fang, CUI Ting-ting, ZHAO Feng-lan, TENG Jing-tong, SHENG Wei, ZHANG Ai-min, XUE Jian-ping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Plant Biology of Anhui Provin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biotic elicitors methyl jasmonate (MeJA) and salicylic acid (SA) on the alkaloids accumulation and related enzymes metabolism in Pinellia ternata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Methods Using the leaf petioles-derived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culture duration, concentrations of MeJA and SA were determined to get the optimal alkaloids accumula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metabolic enzymes IMP dehydrogenase and sAMP synthase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A 9-fold of dried biomass and a 3-fold of alkaloids accumulation were observed in P. ternata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after culture for 21 d. Both MeJA and SA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alkaloids in P. ternata suspension cells. 150 ?mol/L MeJA enhanced alkaloids content (4.7 mg/g DW) by 3.6 folds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whereas 50 ?mol/L SA showed a 2.5-fold increase. Meanwhile, 100 ?mol/L MeJA and 50 ?mol/L SA promoted the increase in IMP dehydrogenase activity by 3.0 and 3.7 fold respectively, and 150 ?mol/L MeJA and 100 ?mol/L SA showed the increase by 2.6 and 4.4 fol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roper adding exogenous MeJA and SA can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alkaloids in Pinellia ternata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a; suspension cell cultures; alkaloids; methyl jasmonate; salicylic acid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為天南星科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01368、81573518);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408085MC58、1608085MC52);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KJ2016B016、KJ2015ZD35)

通訊作者:薛建平,E-mail:

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藥用功效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半夏以塊莖入藥,具有燥濕化痰、止咳鎮痛的作用,已成為我國最常用的十大中藥之一[1]。半夏富含生物堿、β-谷甾醇、多糖、揮發性油等,其中生物堿被視為其主要活性成分[2]。在半夏生物堿中,胡蘆巴堿含量常被作為半夏質量控制指示,肌苷則用作半夏的鑒別性成分[3-4]。

作為大宗中藥材,半夏年需求量達500~600萬kg,而野生和人工栽培產量僅能滿足1/3,市場缺口很大[5]。自然狀態下,半夏極少進行有性生殖,主要通過珠芽或塊莖進行營養繁殖,繁殖系數低[6]。長期過度采伐導致野生半夏資源瀕于枯竭,而人工栽培依然面臨高溫、干旱、病蟲害以及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難以滿足半夏藥材的市場需求。

懸浮細胞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實現活成分的生產,為解決藥用植物資源不足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新途徑[7]。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楊酸(SA)為重要的信號分子[8],常被用于植物次生代謝途徑研究。本研究以半夏懸浮細胞系為研究對象,考察外源MeJA和SA對生物堿合成和相關代謝酶活性的影響,以期為利用半夏懸浮細胞系生產生物堿提供依據。

1 儀器與試藥

YXQ-LS-50A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博迅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HJH-C2112C超凈工作臺,上海智城分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QHZ-98B全溫度光照震蕩培養箱,太倉市華美生化儀器廠;BSA224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7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GZX-9240MBE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KQ-500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溶液(pH 5.4)、氯仿及溴麝草酚藍標準溶液,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芐氨基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糠氨基嘌呤(KT)、茉莉酸甲酯(MeJA)、水楊酸(SA)及鹽酸麻黃堿等試劑均為Sigma-Aldrich產品。試驗所用半夏植株采自淮北市龍脊山自然風景區(E-116°23′,N-34°14′),經薛建平教授鑒定為宿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2 方法與結果

2.1 半夏懸浮細胞體系構建

半夏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為MS+3%蔗糖+2.0 mg/L 6-BA+2.0 mg/L 2,4-D+2.0 mg/L KT+0.65%瓊脂,pH 5.8;細胞懸浮培養基為MS+3%蔗糖+0.5 mg/L 6-BA+1.0 mg/L 2,4-D,pH 5.8[9]。愈傷組織誘導培養條件為25 ℃黑暗培養;懸浮細胞培養條件為(23±1)℃,光照周期為14 h/10 h光暗交替,光照強度為3000 lx。

取半夏葉柄置于0.1%氯化汞浸泡6 min,無菌水潤洗5次后剪成約1.0 cm長段,接種至愈傷誘導培養基,于25 ℃黑暗培養。3周后獲得愈傷組織,將所獲愈傷組織繼代培養3~5次。選取質地松脆的顆粒狀愈傷接種至液體培養基進行懸浮培養(100 r/min),每15 d更換新培養基,直至獲得穩定細胞系。將所獲細胞系在8 ℃低溫處理24 h,然后于25 ℃恢復培養36 h使細胞周期同步。之后在23 ℃培養9 d使同步化細胞進入對數生長期,獲得半夏懸浮細胞系。

2.2 鹽酸麻黃堿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稱取10 mg鹽酸麻黃堿對照品溶解于氯仿中,定容至50 mL,搖勻,得0.20 mg/mL鹽酸麻黃堿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0、1、2、3、4、5 mL至分液漏斗內,添加蒸餾水補至5 mL,分別精密加入5 mL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溶液(pH 5.4)、10 mL氯仿及1 mL溴麝草酚藍標準溶液,充分振搖后靜置1 h,分取氯仿層,水層再用氯仿重復萃取2次,每次10 mL。合并氯仿層,60 ℃水浴回收至干,用氯仿溶解,定容至10 mL[10]。于414 nm波長處分別測定其吸光度。以鹽酸麻黃堿濃度(C)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求得標準曲線為A=0.062C-0.076 8,r2=0.996 0(n=5)。

2.3 生物堿含量測定

整個培養周期持續28 d,每隔7 d取樣,所獲樣品立即保存于-70 ℃冰箱供測試分析。將所收集懸浮細胞樣品于50 ℃干燥后研磨成粉。準確稱取0.1 g樣品粉末置于25 mL具塞試管中,加濃氨水0.5 mL潤濕,加氯仿10 mL后于4 ℃冷浸3 h;冰浴超聲提取1 h后過濾,殘渣以10 mL氯仿分3次(4、3、3 mL)洗滌;將濾液與洗液合并,回收氯仿至干,加入10 mL氯仿使其溶解并轉移至50 mL分液漏斗中,精密加入5 mL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pH 5.4)和1 mL溴麝香草酚藍標準溶液,充分振搖后,靜置1 h。分取氯仿層,水層再用氯仿同法萃取2次,每次10 mL。合并氯仿層,回收至干,殘留物用氯仿溶解,置于10 mL容量瓶中,并用氯仿定容、搖勻,即得處理組溶液[11]。取待測溶液2.0 mL,用DU730 Beckman Coulter核酸蛋白分析儀測其吸光度,代入鹽酸麻黃堿標準曲線中,計算生物堿的含量。

2.4 培養時間對懸浮細胞系生物量和生物堿含量的影響

以半夏葉柄為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進行液體懸浮培養,獲得半夏懸浮細胞系。隨著培養時間延長,懸浮細胞干重總體呈現增長趨勢,在21 d時細胞干重為培養前9倍,之后有所下降(見圖1);生物堿含量在培養7 d內含量較低,到14 d時顯著增加,21 d時最高,達到1.56 mg/g DW,之后生物堿含量開始降低(見圖2)。當培養時間超過28 d后,懸浮細胞會逐漸變為褐色,開始壞死。根據細胞生物量和生物堿含量測定結果,選擇21 d作為懸浮細胞培養時間。

2.5 茉莉酸甲酯和水楊酸對生物堿含量的影響

試驗用MeJA和SA濃度均為0、50、100、150、200 ?mol/L。MeJA處理對半夏懸浮細胞系生物堿含量有顯著影響。除50 ?mol/L處理外,所試其他MeJA濃度均顯著促進半夏生物堿合成。以150 ?mol/L MeJA處理組最高,達到4.7 mg/g DW。150 ?mol/L MeJA處理組的生物堿含量為對照組的3.6倍。在SA處理中,50和100 ?mol/L可顯著提高半夏懸浮細胞系中生物堿的合成,更高濃度的SA則能促進生物堿的累積。50 ?mol/L SA處理組生物堿含量最高,為對照組的2.5倍。結果見圖3。

2.6 茉莉酸甲酯和水楊酸對IMP脫氫酶和sAMP合成酶活性的影響

在添加不同濃度MeJA或SA培養21 d后,測定半夏懸浮細胞中IMP脫氫酶和sAMP合成酶活性。取不同濃度外源激素的半夏懸浮培養細胞各1.0 g置于預冷的研缽中,加提取介質在冰浴中研磨勻漿,4 ℃、1000 r/min離心15 min,上清液為酶粗提取液。將上述酶提取液加入相應的酶反應液,每隔30 s讀取吸光度值。酶活性以比活力表示,定義為1 min內1 mg蛋白所能引起的吸光度值變化的1000倍[5]。

添加MeJA或SA均對IMP脫氫酶活性有顯著影響。50~150 ?mol/L MeJA為對照組IMP脫氫酶活性2.6~3.1倍,當MeJA濃度增加至200 ?mol/L時,酶活性有所下降;50 ?mol/L SA處理對IMP脫氫酶活性影響最大,酶活性為對照組3.7倍,隨濃度增加酶活性逐漸下降。結果見圖4。

對于sAMP合成酶,50 ?mol/L MeJA對酶活性無顯著影響(P>0.05),而較高濃度的MeJA顯著提高酶活性(P

3 討論

生物堿為重要的次生代謝物,是許多藥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多種藥用植物細胞內生物堿合成及代謝規律逐步得以揭示,對于研究這些植物的藥用成分意義重大[12]。在諸多研究模式中,懸浮細胞系的應用極為廣泛[13-14],因其可為藥用成分的生產提供另一途徑,有助于解決藥用植物產量的缺口,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同時保護野生資源。

本研究以葉柄來源的愈傷組織建立半夏懸浮細胞系,考察不同培養時間、MeJA和SA濃度對細胞中生物堿含量的影響,并分析生物堿合成相關酶活性。

在懸浮培養21 d時,半夏懸浮細胞干重增加了9倍,懸浮細胞中生物堿總量為培養0 d時的3倍,與Zhao J等[15]報道長春花懸浮細胞培養增殖結果接近。生物堿作為一種重要的次生代謝產物,其合成通常在細胞培養后期進行。添加較低濃度MeJA或SA不會影響半夏懸浮細胞的增殖,這在麻花艽懸浮細胞培養中同樣得到驗證[16]。同時,培養3周左右通常需要更換新鮮培養基,以補充營養成分并減少壞死細胞對培養的影響。因此,確定懸浮細胞系培養時間為21 d用于不同誘導子對生物堿累積影響的研究。

MeJA或SA作為重要的誘導子已用于萜類化合物等生物堿的代謝研究[17]。本研究表明,MeJA或SA處理均能顯著促進生物堿在半夏懸浮細胞中累積。培養21 d后,150 ?mol/L MeJA處理組生物堿含量為對照組3.6倍,50 ?mol/L SA處理組懸浮細胞生物堿含量達到對照組的2.5倍。同時測定了生物堿中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IMP脫氫酶和sAMP合成酶活性的變化情況。添加MeJA或SA均能顯著提高二者的酶活性。100 ?mol/L MeJA、50 ?mol/L SA處理使IMP脫氫酶活性分別為對照組3.0、3.7倍,150 ?mol/L MeJA、100 ?mol/L SA處理使sAMP合成酶活性分別為對照組2.6、4.4倍。比較生物堿累積量及所測代謝酶活性變化情況發現,生物堿累積與所測代謝酶活性變化趨勢較一致,說明IMP脫氫酶及sAMP合成酶在半夏生物堿代謝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琴,陶詩順.半夏研究和開發最新進展及其思考[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1):63-68.

[2] HAN M H, YANG X W, ZHANG M, et al. Phyt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rhizome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enylpropanoids in commercial Pinellia rhizome by RP-LC[J]. Chromatographia,2006,64(11/12):647-653.

[3] 吳皓,李偉,張科衛,等.半夏藥材鑒別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03,28(9):836-839.

[4] 劉永紅.半夏塊莖與細胞培養體系的建立及主要生物堿的代謝調控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5] 張瑾,談獻和.半夏資源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 17(5):104-106.

[6] 黃和平,聶久勝,黃鵬,等.中國半夏屬藥用資源研究概況[J].中國現代中藥,2014,16(3):258-261.

[7] COSTE A, VLASE L, HALMAGYI A, et al.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elicitors on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shoot cultures of Hypericum hirsutum and Hypericum maculatum[J].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2011,106:279-288.

[8] HUSSAIN B, WAR A R, SHARMA H C. Jasmonic and salicylic acid-induced resistance in sorghum against the stem borer Chilo partellus[J]. Phytoparasitica,2014,42:99-108.

[9] 毛春娜,張愛民,薛建平,等.低溫處理對半夏懸浮培養細胞同步化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8):959-962.

[10] 李西文,馬小軍,宋經元,等.半夏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總生物堿含量動態變化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8):687-688.

[11] 鄔浩杰.半夏總生物堿的含量測定[J].海峽藥學,2010,22(3):69-70,27.

[12] SCH?FER H, WINK M. Medicinally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recombinant microorganisms or plants:progress in alkaloid biosynthesis[J]. Biotechnol J,2009,4(12):1684-1703.

[13] ZHAO J L, ZHOU L G, WU J Y. Effects of biotic and abiotic elicitors on cell growth and tanshinone accumula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cell cultures[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 87(1):137-144.

[14] San Miguel-Chavez R, Soto-Hernandez M, Ramos-Valdivia A C. Alkaloid production in elicited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Erythrina americana Miller[J]. Phytochemistry Rev,2007,6(1):167-173.

[15] ZHAO J, ZHU W H, HU Q. Improvement of indole alkaloid production in Catharanthus roseus cell cultures by osmotic shock[J]. Biotechnol Lett,2000,22:1227-1231.

[16] ZHAO Z J, SONG Y G, LIU Y L, et al. The effect of elicitors on oleanolic acid accumu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iterpenoid synthesis genes in Gentiana straminea[J]. Biol Plantarum,2013, 57(1):139-143.

[17] KANG S M, MIN J Y, KIM Y D, et al. Effects of methyl jasmonate and salicylic acid on the production of bilobalide and ginkgolides in cell cultures of Ginkgo biloba[J]. In vitro Cell Dev Plant, 2006,42:44-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商河县| 文成县| 南靖县| 凌云县| 莱州市| 始兴县| 千阳县| 射阳县| 宁化县| 郴州市| 揭东县| 罗江县| 囊谦县| 淄博市| 江阴市| 新巴尔虎右旗| 柏乡县| 海兴县| 孝义市| 黄骅市| 西贡区| 苗栗市| 大姚县| 当阳市| 余姚市| 泾源县| 天镇县| 德令哈市| 瑞丽市| 英德市| 安顺市| 武城县| 肃宁县| 浦北县| 牡丹江市| 嘉定区| 于田县| 咸宁市| 黑山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