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信息化心得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反復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2012年11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在南山舉辦的第21期“中華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交流會。通過幾天來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收獲頗多。所見所聞所感歸納有三:感動、感嘆、感恩。
首先,我想說的是:四十多年來參加的會議不可計數,經過的培訓也不勝枚舉,大多是這樣一種景象:滿眼看去會場里睡覺的、打電話的、看小說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考慮再三歸納如下:講座不夠精彩,服務不夠到位,組織者與參會人員極其陌生。
而這次的學習班組織形式是空前的,服務態度是空前的,義工們身體力行的影響力是空前的,講座老師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動-----來自于義工們的微笑服務與忙碌的身影。
記得第一天來到南山銀都度假村的情景。車門打開,走下車的那一瞬間感動便撲面而來。我的皮箱在我還沒跨下車的時候被一位記不起模樣的義工接過去拎到了餐廳接待處。從沒遇到的熱情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覺,我遇到熱心人了,我只這么想……
在第七組報到處我見到了儀態端莊的李姝儀老師,登記完之后又是另一位義工帶我來到了后來幾天成為我“家”的賓館。房間一塵不染,與穿著印有“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字樣衣服的義工們開始平凡接觸:門打不開、沒帶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寶寶……我驚詫于他們的彬彬有禮,驚詫于他們的體貼入微,驚詫于他們竟然不只是對我好的熱心人而是真正把我當成了自家人,當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個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就像會議議程表中寫到的那樣------23日,迎親人。
我感動,感動教室里給我們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動為我們掀起門簾兒的白發蒼蒼卻慈祥可親的老阿姨。感動廚房里為我們精心準備營養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邊為我們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動于衛生間內為我們準備的貼心小護墊。
在這之前不管出門到哪里,隨身攜帶的衛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總嫌賓館床上、衛生間、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腸乙肝小腸艾滋病。這次一樣,床單、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帶齊了。該鋪的鋪,該不用的絕對不碰。(學習心得 )可就從第二天中午起,我就開始為我所做的一切由臉紅到自責到感覺自己的內心好骯臟——褻瀆了義工們無私的愛與親親的關懷。被子鋪的整整齊齊,睡衣疊得棱角分明,馬桶蓋上多了兩包我急需的東西,洗手池的臺面上滴水不沾,洗漱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那種溫馨、干凈、整潔絕非是賓館服務員所做的表面工作,只有家人才可以為你做到。干凈的讓你那么放心舒心開心。我真幸運,在這個天寒心凍的季節來到了這個空氣清新,純凈美麗的沒有雜質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天堂的人享受的禮遇。我和我的同伴們被深深感動了。我想,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魅力吧。
感嘆-----來自于所有隔屏授課的老師們。
孝悌,謹信,愛眾,親仁。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接觸中華傳統文化;第一次端身正坐地學習《弟子規》;第一次一天聽10個小時的課卻身體快樂,心里快樂。短短五天,我懂得了:“人生天地間,百善孝為先”。“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義。授課的老師們言談中無不滲透著幸福快樂,而他們的快樂幸福感又無不因為泛愛、親仁而得來的。分享著他們的喜悅,分享著他們的淚水,也分享著他們的收獲。這些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帶給人快樂的快樂生活,真不虛為“幸福人生”交流會之名哪。是啊,該到讓物欲橫流,唯利是圖見情見愛見真純的時候了。該到了讓我們的下一代認祖歸宗的時候了。我感嘆于我們的至圣先師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
感恩-----來源于這幾天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感恩自然,感恩祖國,感恩身邊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感恩父母。
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沒嫌我們臟過,吃我們剩下的飯菜,洗我們拉在褲子里的屎尿。 當我們長大以后無論我們美與丑,富貴與貧窮,在他們心里我們依然是他們的牽掛與最愛。如今他們老了,我們為他們做了些什么?在我們因某個節日或紀念日渴望得到鮮花、禮物的時候,在每每感嘆人生時告訴自己“女人,要對自己好點的時候”,在周末或無由頭的與朋友與愛人相聚餐廳酒吧舉杯碰撞著祝福的時候……
感恩,不該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該是轉瞬即忘的;感恩,更不該是“等以后再說”的借口或理由。
《弟子規》----"入則孝"中云: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我們不曾對照檢查過。
我感恩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誨,感恩義工們無言的示范,感恩身邊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在這個學期里,我有幸參加了由樂山師院組織,資中縣語文教研室具體承辦的“國培計劃(2017)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第一輪培訓活動。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中,李享彬老師強調再三,希望我們從文本入手去理解課文,去揣摩課文的內涵。望我們能自己先去領悟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同時揣摩編者這樣編輯教材的目的。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能考得起試,答得了題!
在聆聽12位老師同課異構的教學中,我更是感慨良多。他們不僅教學能力突出,學習能力更是一流。頭一天李老師與同仁們指出了問題,他們第二天絕不再犯。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能達到教學相長。
在培訓中,我也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經過“國培”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歷練,讓我增添了許多理論和實踐上的收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素養得到了提升。
總之,這次國培,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給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定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01-02
現如今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來臨憑借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經遍布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去了。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媒體實效性、虛擬性、整合性和互動性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接受,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面對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大學思想和行為出現的新問題,只有認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媒體時代下的挑戰和難題,并且積極利用社會化媒體的優勢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才能夠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下順利進行。
1 社會化媒體的內涵及其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點
1.1 社會化媒體的內涵
社會化媒體最早是安托尼?梅菲爾德在其電子書《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一書中闡述出來的。安托尼?梅菲爾德將其闡述為是能夠給予大眾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同時也將其定義為是一種擁有極大參與性、公開性、雙線性、連通性的社區化新媒體。社會化媒體最先是流行于歐美發達國家,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遍布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日益發展成熟起來。隨著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也逐漸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1.2 社會化媒體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點
(1)社會化媒體進入我國以來,迅速憑借其龐雜多樣的新媒體新形勢形成了社會化媒體時代。其不僅廣泛流行于人民大眾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也融入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對大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了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特點。
(2)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由于新媒體中的網絡媒體對于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作用,通過鏈接、復制等媒體技術方法將其他媒體平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到了網絡中。因此,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最突出特點就是教育資源信息量大,而且傳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非常快捷。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海量教育信息資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素材,為大學生思想變化帶來了一系列作用和影響。
(3)提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
隨著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到來,原有的傳統媒體影響力日趨下降,為了適應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形式,利用社會化新媒體中的新興媒體創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可以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地域,擴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和范圍。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達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信息的作用力隨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也隨之提高,進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4)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在我國高校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過新興媒體的應用保證了教育信息傳輸和表達朝著形象化和立體化發展。展現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為直觀和豐富,間接激發了大學的學習興趣,隨之增強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5)形成師生之間交流的平等地位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下,師生之間在新媒體構建的虛擬空間下進行交流,淡化了身份,形成了師生之間交流的平等地位,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這種環境下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2 社會化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的必要性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困難,作為答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應該積極分析社會化媒體時代對于學生的影響,積極創新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徑。
2.1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弊端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下,大量新興媒體的滲透讓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了變化,大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模糊,社會化媒體時代對于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當下大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視理論灌輸忽視實踐,廣泛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開始反映工作質量不好。與此同時,社會化新媒體時代下缺乏對于校園媒體信息的過濾和控制,大學生的交流互動等出現一定的問題,大學生的各種觀念受到來自各個媒體的影響。因此,社會化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路徑是必須進行的。
2.2 社會化媒體時代帶來了創新契機
社會化媒體時代帶來了多種多樣極具開放性和互動性的新媒體,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開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當下大多數大學生已經和手機、網絡等媒體不可分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起新興媒體貼近大學生這一特點進行多樣化、有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和互動,有效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與新興媒體之間的創新契機。
3 社會化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創新路徑探析
(1)打造新興媒體平臺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項長久的工作,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必須將社會化媒體時代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作為一種工具,致力于打造新興媒體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確社會化媒體對于當今社會的意義,將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各種新興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工具,積極學習各項新興媒體,依據社會化媒體的變化定期進行培訓。
充分利用各項新興媒體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與交流,積極弱化自身在新媒體交流平臺上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積極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
加大各項新媒體教育資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聯手高校積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網站。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輿論引導。
(2)防范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當今我國高校中大學生具有易發生、易傳播、傳播快且廣的特點,其對于大學生的危害程度相當大。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需要積極防范發生,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立健全應對的長效機制。
(3)引導大學生合理應用新興媒體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社會化媒體時代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發展趨勢,是信息化發展和全球化發展的最高表現。當今大學生對于社會化媒體時代下的各種新興媒體使用相當廣泛,對于其給自身帶來的影響尚不明確,而且自身又不自覺,常常出現了不良后果卻又后悔。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著眼于新興媒體應用的后期影響,充分了解各種新興媒體特性,不斷引導大學合理應用新興媒體,讓大學生在應用新興媒體的過程中樹立起良好的防范思想,預防不良影響的侵害。
4 社會化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4.1 創新大學生政治教育載體,以媒體思想教育為平臺
由于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屬于一項系統工程,所以應將社會化媒體看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種工具。應當從多種角度著手:(1)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須要意識到社會化媒體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將社會化媒體技能看做是輔導員專業化的素質,不斷開展工作培訓。(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利用現代網絡,如博客、聊天工具以及電子郵箱等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心聲。(3)相關部門以及教育部門應當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突出網站的特色與個性,使其能夠盡可能貼近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同時安排專人對校園網絡進行輿論引導。
4.2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進行創新
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諸多特點,因此不能忽視。大學校園應當建立應對群體突發事件的長效機制。具體步驟包括:首先,建立預警機制,利用社會化媒體及時反映出大學生思想變化特點,輔導員對相關信息進行搜索,將普遍性問題通過社會化媒體向學工系統進行通報,制定應急預案。其次,建立心理干預機制,大學生思想工作者應當運用社會化媒體對學生進行輿論引導,用中立、客觀的態度對問題進行分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學儉,劉強.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做中學”理念順應了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順應了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探究方式,體驗科學探究與實踐的過程,形成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驗實踐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當前的初中教育信息化較少考慮初中生發展的規律與特征,沒有支撐初中“做中學”教育理念的轉變。教育信息化應用與教育改革方向不明,是信息技術在支持教學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明確初中階段以“做中學”作為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是基于對初中生發展階段和認知規律的分析得來的。有數據表明,評價初中生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主要有思維認知能力、數字化學習能力、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
初中生在認知能力方面,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有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在數字化學習能力方面,初中階段的學生可以參與較為復雜的信息化學習活動,但信息環境下的自控能力較弱,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很必要;在閱讀素養方面,處于“閱讀新知期”的第二階段,閱讀能力不斷增長;在數學素養方面,能體會模型的思想與運用演繹推理證明教學結論,能獨立思考并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在科學素養方面,能學習并理解科學核心概念,具備應用科學知識,描述、解釋和探究周圍世界的能力,初步形成社會責任意識。
教育信息化促進初中“做中學”的途徑
教育信息化促進初中“做中學”的途徑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在學習方式上,倡導探究協作和研究性的學習方式,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在學習空間上,設計具有多樣化交互功能的物理學習空間,可建設具有學科特色和可變化的教室;在多媒體學習環境與網絡學習空間方面,注重建設高互動、高體驗的多媒體學習系統,強調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師主導下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構建有效的家校互動渠道;在資源建設上,可提供具有交互功能的電子教材、在線學習資源;在課程開發上,除基礎課程外,按類別增開課程,如創意藝術類、科學類、綜合人文學科類、天文類等,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還可利用翻轉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