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垃圾滲濾液主要來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衛生填埋;滲濾液處理;沼氣處理
1.背景及設計參數
齊齊哈爾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土地總面積為42289平方公里.人口561.1萬,其中市區人口143.9萬[1]。
設計參數:以主市區人口20萬人為例,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2.0kg。處理規模為400t/d,總服務年限20年,垃圾經過小型垃圾壓縮中轉站壓縮后運至填埋場,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后的出水水質要求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2.生活垃圾的處理原則
生活垃圾應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有機結合的原則處理, 同時, 還應考慮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 對于中小城鎮還應考慮盡量減少基建投資費用以及運行費用。減量化的基本任務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和減小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垃圾處理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盡管各種處理方法的用地指標不同, 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容效果。無害化的基本任務是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無害化是垃圾處理的基本要求。無論何種處理方法, 均應有消毒滅菌等防止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設施。資源化的基本任務是采取工藝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垃圾中分選出的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垃圾處理中的余熱、沼氣的回收利用, 堆肥產生的肥料, 堆肥中止后復墾造地等, 都是垃圾資源化的內容。
3.工程概況
垃圾填埋場依所在場址自然地形條件的不同, 大致可分為山谷型填埋場、平原型填埋場和坡地型填埋場三種類型。山谷型填埋場一般填埋區庫容量大, 單位用地處理垃圾量最多, 考慮齊齊哈爾的自然地形因素,選則平原型填埋場。主要設計和建設內容由進場區、填埋區、滲濾液處理區、沼氣導排區四大部分組成。主體工程包括填埋庫場地平整和構建、截洪溝、防滲系統、滲濾液集排系統和調節池、滲濾液處理系統、沼氣收集及處理系統、以及配套的道路系統等
4.填埋工藝
生活垃圾的填埋有厭氧性填埋和好氧性填埋兩大類,普通厭氧性填埋和厭氧衛生填埋由于未設置或只設置簡單的排滲導氣系統,不符合我國現行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的有關標準,目前已不采用[2]。改良型厭氧衛生填埋通過設置完善的排滲導氣系統可有效防止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和有害氣體污染周圍環境,其衛生標準高,填埋作業簡便,但這種填埋類型也存在產生的滲濾液濃度,滲濾液處理效果難以達到高標準要求的缺點。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機械向填埋垃圾中鼓風,從而使垃圾快速腐熟,達到早期穩定有機物的效果,由于通氣管路多,作業繁雜,投資費用高,目前也較少用。半好氧性填埋主要是利用滲濾液收集管和填埋氣體導氣石籠向垃圾中排入自然風,使填埋場部分區域處于有氧狀態,從而加速有機物分解,降低滲濾液濃度,其填埋作業方式與改良型厭氧衛生填埋類似,但所產生的滲濾液水質的穩定性和可生化性卻有較大的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滲濾液的處理難度。考慮到本設計中的填埋場對處理后的滲濾液的出水水質要求較高,故采用了準好氧性填埋形式。在設計中為實現準好氧性填埋,還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滿足滲濾液導排要求的情況下適當加大滲濾液導排管管徑使其處于非滿流狀態;適當抬高場底標高,將加入調節池得到排管管底標高控制在調節池最高水位以上,在垃圾體中設置導氣盲溝;適當加大導氣石籠直徑,提早設置沼氣收集設施。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空氣可由滲濾液導氣管、導氣石籠,導氣盲溝進入庫區填埋堆層,并隨著垃圾體的不斷堆高和沼氣逐漸被收集,使垃圾堆體內部形成一定的負壓,空氣不斷進入填埋體內,達到準好氧填埋的目的。
5.填埋場滲濾液控制及防滲處理
5.1 滲濾液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場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滲濾液中含有大量的各種有機、無機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并且COD、BOD 濃度較高,如果任其排放,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及破壞程度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垃圾滲濾液產量,它是衛生垃圾填埋場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影響滲濾液的主要因素:滲濾液主要來源于垃圾填埋場范圍內的降水滲透、地下水侵入、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及其堆放過程中產生的腐熟液。影響滲濾液產量的因素十分復雜,主要有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成分、垃圾填埋過程中地表水的徑流情況及水分蒸發等。垃圾填埋場一般不會建造在承壓地下水有可能侵入的地方,因此,“地下水的侵入”是指地表的潛水,這部分潛水的量與降水密切相關,在北方地區除夏季的瓜果等垃圾富含水分外,其余季節富含水分垃圾較少,所以降水是滲濾液的主要來源。滲濾液調節池的功能, 是蓄水和調節滲濾液處理站進水水質、水量。調節池的容積主要取決于降雨量,其優點是:(1) 最大限度地減少雨季時垃圾滲濾水向下游污染的可能性;(2) 利于滲濾水的自凈功能, 減少污水處理的進水負荷;(3) 利于滲濾水的反灌噴淋措施的實現。所設計的垃圾處理場日處理量為400 t , 考慮各方面因數, 調節池容積為1800 m3 。
5.2 垃圾滲濾的防滲處理
考慮到垃圾滲濾液的特點和受城市污水廠處理總量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衛生填埋場現場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物化處理、生物處理等[3]。 滲濾液的生物處理① 好氧處理法. 好氧處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氣氧化塘、好氧穩定塘、生物轉盤和滴濾池. 好氧處理不僅可以有效去除BOD5 、COD 和氨氮,還可以去除一部分錳、鐵等金屬元素. 例如:廣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場采用的“活性污泥—氧化塘”相結合的處理工藝,處理效果良好; ② 厭氧處理法. 厭氧處理法包括:厭氧污泥床、厭氧式生物濾池、厭氧接觸池、混合反應池、分段厭氧硝化、厭氧穩定塘等方法. 大量實驗表明,厭氧生物處理特點是能耗低,剩余污泥產生量少,所需的營養物質也較少,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效果良好,但單獨采用厭氧法進行處理的較少,一般再用好氧生物處理進一步確保其出水水質.③ 好氧、厭氧、物理化學結合處理法. 根據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的試驗表明,采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經濟合理、效果較好,對COD 和BOD5 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6 %和97 %。
6.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技術的發展, 生活垃圾的處理已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由于中小城鎮經濟實力較差, 生活垃圾成分中無機物含量高, 熱值低, 可燃成分少, 衛生填埋將是主要的處理方式。在衛生填埋中, 又以半好氧型衛生填埋法處理比較適合。但衛生填埋場的總體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相關的影響因素很多。由于經濟能力的原因,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制定出 “完美”的衛生填埋場。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充分考慮了填埋場的各項影響因素和有針對性地加強填埋場的安全設計了這樣一個填埋場。希望 既能處理好生活垃圾, 又能投資省、見效快。
參考文獻
[1]沈耀良,楊銓大,王寶貞,王學華,張建平;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溶出負荷的估算及實例分析[J];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關鍵詞:重金屬;微波消解;垃圾滲濾液;ICP-MS
前言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垃圾自身所含水份或垃圾發酵和雨水的淋浴、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濾出來的污水,其形成的特殊性導致了水質的復雜性[1],也成為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重要來源[2,3]。重金屬是垃圾滲濾液的主要污染成分之一[4],重金屬在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具有長期的累積效應,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深遠。對垃圾滲濾液中重金屬成分進行分析非常必要。
1 實驗
1.1 主要儀器與試劑
NexIONTM 300Q型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DEENA 60全自動石墨消解儀,美國Thomas Cain公司;PURELAB Option S7型超純水機,英國GLGA公司。
質譜調諧液(Be、Ce、Fe、In、Li、Mg、Pb、U1μg/L),美國Perkin Elmer公司;硝酸、鹽酸、過氧化氫、高氯酸均為優級純;氬氣(99.999%)。
1.2 樣品前處理
1.3 樣品測定
將ICP-MS開機,待抽真空達到要求后;用質譜調諧液調節儀器指標,達到測定要求后,調諧P/A因子,編輯方法,依序測定標準系列、全程序空白和樣品溶液。根據標準曲線線性回歸方程計算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
儀器主要工作參數:RF功率1300W;霧化器氬氣流速0.94L/min;等離子體氬氣流速16.0L/min;載氣流量1.20L/min;采集模式為Scanning;重復次數3次;積分時間2S。
2 結果
七寨垃圾填埋場位于河源市紫金縣臨江鎮境內,為生活垃圾填埋場,于2009年底建成竣工,目前正在使用中。
3 討論
由表2的分析結果可知,七寨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中鐵、錳、鎂、鋁、鋅、鉻、汞的含量相對較高,尤其是鎂、鐵、錳、鋁的含量較為突出,其他金屬成分含量較低。在所檢測出來的數據中,有10種屬優先污染物[5],分別為銅、鉛、鋅、鎘、鎳、鉻、銻、砷、硒、鉈。由此可見,七寨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中存在大量重金屬污染物,如不妥善處理,將對水體、土壤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趙由才,龍燕,張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 Mikac N,Djikiya A N.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municipal waste landfill.Wat.Sci Tech.,1998,37(8):37 -44
[3] Hallbourg R R,Delfino J J,Larnar M anic priority pollutants in ground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t three landfill in north central florida.Water A i r Soil Pollut.,1992,65(3/ 4):307 - 322
[4] 龍騰銳,易浩,林于廉等.垃圾滲濾液處理難點及其對策研究[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9,31(1)114
關鍵詞:厭氧折流反應器;垃圾滲濾液;自養脫氮膜生物反應器;納濾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06
1 背景
垃圾滲濾液主要來源于垃圾填埋場表面覆土滲透雨水和垃圾本身分解出的內含成分水,是所有垃圾填埋場伴生的二次污染物,垃圾滲濾液的指標和性質并不穩定,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波動;并且液體在流動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到滲濾液的性質,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滲濾液的性質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處于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變動。垃圾滲濾液具有高COD、高鹽分、成分復雜、含重金屬、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如果這些垃圾滲濾液得不到恰當處置,其產生的后果非常嚴重,不但影響地表水的質量,還會危及地下水的安全;目前,正在市場應用的處理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采用“預處理+生化+物化”工藝技術處理滲濾液,由于垃圾滲濾液生化性較差,尾水中依然有較多的污染物。
(2)直接采用“預處理+高壓膜分離”工藝技術處理滲濾液,膜分離處理過程可以有效地分離水與污染物,但由于膜分離處理不能降解、消除污染物,相應地會產生大量更難處理、處置的濃縮污水,是污染物的轉移,而并沒有得到有效分解,且運行管理難度大。
(3)綜合采用“生化+物化+膜分離”工藝技術處理滲濾液,生化處理過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膜分離處理過程可以有效地分離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殘余污染物,但也會產生濃縮水,但濃縮液量較少,相對來說處理難度降低,且運行穩定可靠。
2 工藝流程介紹
如圖1所示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具體流程為:
(1)垃圾滲濾液首先經過復合厭氧折流反應器,通過厭氧水解、酸化和甲烷化作用有效處理垃圾滲濾液中的可生化有機物,并回收利用其產出的沼氣資源。該反應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有機負荷率高,處理效率高,并且由于設置填料能夠防止厭氧污泥流失。
(2)復合厭氧折流反應器處理后的水,再進入本工藝的核心單級自養脫氮膜生物反應器,該反應器尤其適合處理C/N比較低的高氨氮廢水。垃圾滲濾液經厭氧處理后,氨氮濃度已經非常高,進一步處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其中的氨氮。在單級自養中,通過限氧和序批式運行模式,通過控制溶解氧、pH、堿度等措施,創造利于部分硝化過程的條件,完成脫氮去除氨氮過程。采用單級自養脫氮工藝,脫氮效率高,處理能耗和成本最低。相對于其它自養脫氮工藝,采用單級自養脫氮工藝,對于菌種富集、工藝啟動運行和出水質量具有明顯的優勢。
(3)單級自養脫氮膜生物反應器裝置出的水,最后經納濾處理后,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直接達標出水。
3 研究結論
(1)本項目采用復合厭氧折流反應器-單級自養脫氮膜生物反應器-納濾工藝進行垃圾滲濾液處理,相比于現有的處理技術,處理效率高,處理成本低,能源和資源消耗少,是一種可持續性污水處理工藝,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
(2)采用復合厭氧折流反應器,能夠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可生化組分,同時,可以將難降解有機物水解酸化,提高滲濾液可生化性。該反應器具有處理效率高,有效防止污泥流失,抗沖擊能力強的優點。
(3)單級自養脫氮技術與傳統的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相比,具有明顯優勢:系統耗氧量可減少60%以上,供氧能耗大幅下降,節省動力費用;不需要外加有機物作電子供體,既節省費用,又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工藝產泥量小,可節約將近80%的污泥處理能耗;反應器中的污泥活性高,并且反應器效率均遠高于傳統一般污泥法中的硝化-反硝化過程,可以大幅度減小反應器的容積。
[關鍵詞] 垃圾滲濾液;陜北地區;DTRO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來源于降水、生物降解水和垃圾本身的內含水,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垃圾滲濾液的成分與垃圾種類、填埋方式、填埋時間、氣候等諸多因素有關,不僅水量變化大,而且變化無規律[1-2]。由于垃圾滲濾液水質、水量的時間和地域變化性,不僅采用單一的處理方法不能滿足其處理要求,需要通過不同方法的優化組合與靈活應用才能進行有效地處理,而且適用于某一填埋場或某一地區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藝方法往往不是普遍適用的技術,需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藝[3]。
1 垃圾滲濾液水質特征[3-5]
1.1 水質復雜,危害性大
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含量較多的為烴類及其衍生物、酸酯類、酮醛類、醇酚類和酰胺類等。張蘭英等人采用GC-MS-DS聯用技術鑒定出垃圾滲濾液中有93種有機化合物,其中22種被列入我國和美國EPA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單中。此外,垃圾滲濾液中還含有10多種金屬和植物營養素(氨氮等),水質成分十分復雜。
1.2 CODcr和BOD5濃度高
通常情況下,垃圾滲濾液中CODcr最高濃度達到90000mg/L,BOD5最高濃度達到38000mg/L,和城市污水相比濃度高。一般規律是,垃圾填埋初期滲濾液中BOD5/CODcr可達0.5以上,表現出良好的可生化性,隨著填埋時間的推移,BOD5/CODcr也隨之降低,可生化性變弱。
1.3 氨氮含量高
高濃度NH3-N是垃圾滲濾液重要水質特征之一,且隨著填埋場年數的增加NH3-N濃度也隨之增加,到最后封場時濃度可高達10000mg/L,C/N的比值失調且磷元素缺乏,嚴重影響到微生物活性,給生化處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1.4 重金屬含量高
垃圾滲濾液中含有10多種重金屬離子,主要包括Fe、Zn、Pb、Cd、Cr、Hg、Mn、Ni等。其中鐵的濃度可高達2050mg/L,鉛的濃度可高達12.3mg/L,鋅的濃度可高達130mg/L。重金屬含量與當地工業廢棄物摻入比例緊密相關。在微酸環境下,滲濾液中重金屬溶出率偏高,一般在0.5%~5.0%。
2 垃圾滲濾液常用處理技術
2.1 土地處理[2-3, 6]
土地處理技術包括氧化塘、人工濕地及回灌。
⑴ 氧化塘技術是利用水塘天然自凈能力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通常垃圾滲濾液中污染物較高,且土地資源有限,很難滿足氧化塘需要的大面積、低負荷的要求。
⑵ 人工濕地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滲濾液土地處理技術,是人為創造一個適宜水生生物和濕生植物生長的環境,經預處理后的滲濾進入人工濕地系統處理。但該技術缺乏設計經驗參數和規范,且處理負荷低,僅能起到輔助改善水質的作用。
⑶ 回灌技術是目前垃圾填埋場最常用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原理是通過土壤顆粒的過濾、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淀作用去除滲濾液中的懸浮固體顆粒和溶解成分,同時將填埋場垃圾層作為一個填料的厭氧生物反應器,利用其中的微生物達到降解有機物的目的。但受氣候條件限制,一般只應用于干旱地區。
2.2 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技術多種多樣,具有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等優點,是目前垃圾滲濾液處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主要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好氧聯合處理三種類型。尤其是厭氧-好氧聯合處理工藝,可有效去除COD、BOD、氨氮等高濃度有機污染物。
例如北京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采用"厭氧+氧化溝"的方法處理垃圾滲濾液[7],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采用"缺氧+好氧兩段活性污泥法"進行垃圾滲濾液的處理[8]。但根據調查,已建成的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普遍存在運行效果差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滲濾液廢水復雜多變的特性使得微生物不能適應,滲濾液營養比例失調、重金屬含量過高都將抑制微生物活性,導致污泥培養不起來或培養好的污泥難以維持。早期滲濾液可生化性高,可以依靠一系列的生物處理方法處理,但到了后期還得采用必要的化學-物理的處理方法來處理[3]。
2.3 物化處理
目前,滲濾液處理采用的物化法主要有混凝沉淀、化學氧化、吸附、吹脫及膜分離等方法。
⑴ 混凝沉淀:是通過投加化學混凝劑與廢水中可溶性物質反應發生沉淀或混凝吸附細微懸浮物、膠體下沉,主要用于滲濾液中懸浮物、高分子有機物、重金屬的去除。
⑵ 化學氧化:是通過添加強氧化劑使廢水中的無機物及有機物氧化分解,從而降低了廢水的COD和BOD,以達到凈化目的。該法處理中老年垃圾滲濾液的去除效果良好,但成本較高。
⑶ 吸附法:主要用作除臭、去色、重金屬以及難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尤其對直徑在10-8~10-5cm或分子量在400以下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機物的吸附性較好。吸附法易受pH值、水溫及接觸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⑷ 吹脫法:用于吹脫水中溶解氣體和某些揮發性物質,針對中老年填埋場的滲濾液中營養比例失調,為調整C/N可對其進行氨吹脫預處理。目前氨吹脫主要形式有曝氣池和吹脫塔,去除滲濾液中的氨氮效果明顯,但處理產生的廢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處理費用明顯較高[9]。
⑸ 膜分離法:是指在一定壓力差作用下,使高分子溶質流過膜表面時被截留,與溶劑分離,從而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近幾年膜處理技術在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方面發展較快,通常采用的膜技術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其中以反滲透(RO)分離技術應用最為廣泛。膜技術對滲濾液的水質處理效果明顯,且不受滲濾液水質變化和氣候因素的影響,系統運行靈活,自動化程度高[10]。
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單獨采用一種技術不可能做到達標排放,因此在使用時往往采取組合工藝對滲濾液進行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推薦采用"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組合工藝,以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3 滲濾液處理工藝實例
針對陜北地區干燥、少雨的氣候條件,選擇榆林市神木縣、府谷縣和榆陽區3個生活垃圾填埋場為例,同時選擇與陜北地區氣候相近的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生活垃圾填埋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生活垃圾填埋場作為參考對象。
3.1 填埋場實際運行情況
各垃圾填埋場基本情況見表1。
3.2 滲濾液處理工藝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的主流工藝為預過濾(砂濾/芯濾)+反滲透(DTRO),具體工藝流程示意見圖1。
垃圾滲濾液首先匯集在調節池,經水量、水質調節后再泵入原水罐,通過加酸調節pH以防止無機鹽類結垢,經加壓后再進入砂式過濾器和芯式過濾器過濾降低SS濃度。根據實際情況,在進入芯式過濾器前加入適量阻垢劑防止結垢現象的發生,芯式過濾器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護屏障。預處理后的滲濾液進入第一級DTRO系統,在膜組件中進行反滲透,產生的透過液進入第二級DTRO系統,第一級DTRO濃縮液排入濃縮液儲罐用于回灌填埋區;第二級DTRO系統透過液進入清水儲罐,濃縮液則回流進入第一級DTRO的進水端進一步處理。膜組件的清洗由系統根據壓差自動執行,只需要在兩個清洗劑儲罐中分別置入酸性清洗劑和堿性清洗劑即可[11]。
3.3 運行效果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經二級DTRO工藝處理前后水質情況見表2。
根據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進、出口水質監測報告分析,對于不同填埋階段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水質,二級DTRO系統對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的去除均能達到理想效果,對CODcr的去除率為97.5%~99.8%,對BOD5的去除率為99.2%~99.6%,對NH3-N的去除率為97.6%~99.9%,出水水質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的要求。
3.4 工藝參數對比
DTRO反滲透處理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率主要取決于膜的截留率,而與膜的截留率有關的系統運行參數主要有:進水電導率、懸浮物濃度、溫度、pH、膜通量以及水回收率等[12-13]。通過對比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DTRO反滲透系統的運行參數,便可找出影響滲濾液處理效果的原因所在,見表3。
從工藝參數對比分析,DTRO反滲透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進水水質懸浮物濃度超出設計要求的7.3倍,電導率和pH值也超出最佳運行工況范圍,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水回收率大幅降低,并且出現了膜阻塞、頻繁更換膜組件等問題。
電導率是間接衡量滲濾液含鹽量的指標,主要反映滲濾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進水水質電導率和懸浮物濃度偏高,導致第一級DTRO反滲透膜的運行負荷增大,直接影響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對于在實際運行操作中,針對高電導率的滲濾液,可以通過優化膜配置,調整第一級DTRO系統的膜通量、水回收率及膜柱數等參數以滿足處理要求。
pH值的高低對膜系統性能也有很大影響,垃圾滲濾液在進入DTRO之前需將pH值調為酸性,一方面可防止難溶無機鹽結垢,另一方面可使滲濾液中游離氨與酸形成二價銨鹽,而DTRO對類似多價離子的截留率很高,可以提高氨的去除率。透過液的流量與pH值成反比,pH值越高,透過液流量越小,最終導致水回收率的下降。
3.5 DTRO處理工藝的可行性
陜北地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采用二級DTRO工藝進行處理,出水水質良好,各項指標均能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規定的排放限值要求,不受滲濾液可生化性、碳氮比變化的影響,在處理老齡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北方寒冷干燥地區的滲濾液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同時,DTRO反滲透系統具備運行靈活,可連續或間歇運行,安裝及維修簡單等優點[14-15]。
陜北地區氣候干燥,蒸發量遠大于降雨量,適宜采用回灌的方式處理垃圾滲濾液濃縮液,DTRO反滲透系統產生的濃縮液回灌填埋場,利用垃圾層作為生物反應器可以實現有機物的消解,是滲濾液處理過程中一個經濟可靠的環節。
4 結論
陜北地區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采用二級DTRO工藝進行處理,出水效果良好,各項指標均可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規定的排放限值要求。結合滲濾液濃縮液回灌,可以解決陜北地區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問題。
DTRO系統運行過程中,在預處理達不到設計效果或運行管理不規范的情況下,反滲透膜容易受到污染,導致設備故障率較高,處理能力下降,滲濾液處理效果與設備的運行管理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楊秀敏,張桂梅.城市垃圾滲濾液對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對策[J].山西水利科技,2008 (1):39-40,54.
[2] 劉睿倩,高志永,王琪,等.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12,8.
[3] 陳長太,曾揚.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水質特性及其處理[J].工程與技術,2001,9:19-21.
[4] 胡蝶,陳文清,張奎,等.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實例分析[J].水處理技術,2011,3:132-135.
[5] 韓靜.應用反滲透技術處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52-54.
[6] 馬超,郝桂媛.東北寒冷地區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9.6-8.
[7] 金永麒.阿蘇衛垃圾填埋場滲瀝液處理中活性污泥的馴化與調試[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1,94(2):35-36.
[8] 胡勤海,金明亮,等.吹脫-SBR-吸附混凝法處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0,22(3):21-23.
[9] 王文斌,董有,劉士庭.吹脫法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研究[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4,6:51-53.
[10] 何紅根.UF+DTRO膜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學位論文,2007.
[11] 劉飛.DTRO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研究[J].環境科技,2015,4:25-29.
[12] 蔣寶軍,謝杰,王劍寒.碟管式反滲透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運行效能及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7,6:34-36.
[13] 邱端陽,張輝,柴曉利.兩級管網式反滲透工藝處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J].中國給水排水,2013,6:15-17,21.
[14] 程峻峰,鄭啟萍,徐得潛.二級DTRO工藝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4,8:63-65.
1.1底部與邊坡防滲系統庫區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地層和第四系上更新統坡積地層,根據時代成因、巖性分析,該地層可分為素土層、卵石土層、濕陷性粉土混卵石層、卵石土層、混合土層。滲透系數約為10-4cm/s。庫區地下水為潛水,埋藏較深,埋深>80m。根據庫區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尾渣的特點,庫區底部防滲結構采用雙人工襯層,其結構由下到上依次為:基礎層、壓實黏土層、1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膜上保護層、滲濾液檢測層、2mm厚HDPE膜、膜上保護層、滲濾液集排水層、土工布。考慮到庫區所在地降水量較少,且邊坡不易集水,因此邊坡防滲采用復合防滲結構,同時為防止土工膜長期暴曬受損,保證防滲效果,邊坡防滲結構由下到上依次為:基礎層、壓實土壤層、HDPE膜、膜上保護層、壓實黏土層。其防滲結構見圖1。1)庫區基礎層。庫區底部基礎層應平整、無裂縫,表面無較大石塊、樹根、尖銳雜物等;場地平整后使底部形成自東北向西南坡向的≥2%的整體坡度,同時對基礎層進行壓實,壓實系數≥93%;清除庫區邊坡所有雜物,并使邊坡形成整體邊坡,部分低洼處采用原土回填夯實,壓實系數≥90%。2)庫底壓實黏土防滲層。基礎層之上采用壓實黏土層作為膜下保護層,同時起到防滲的作用,對黏土進行壓實,壓實系數為93%,壓實后的厚度不小于0.5m,且滲透系數≤10-7cm/s。3)土工膜。廢渣庫采用HDPE膜防滲,庫底采用雙層人工襯層,上層膜厚為2mm,下層膜厚為1mm;邊坡防滲采用復合防滲結構,即由一層2mm厚的HDPE膜和300mm厚的壓實黏土層構成。土工膜選用寬幅≥8m的HDPE膜,庫底選用光面土工膜,邊坡采用單糙面土工膜。4)膜上保護層。一般采用具備較高抗穿刺能力的土工布作膜上保護層,該廢渣庫采用600g/m2的長纖土工布作為HDPE膜的保護層。5)滲濾液導排層。滲濾液導排層包括上下2層,其中:上層為滲濾液的主要集水和排水層,亦稱之為滲濾液集排水層,由粒徑為30~60mm的碎石組成,厚300mm;下層導排層也稱滲濾液檢測層,主要用于檢測初級防滲層是否發生泄漏,由300mm厚的粗砂組成。6)土工織物層。防止滲濾液發生淤堵,在滲濾液集排水層上鋪設一層土工織物作過濾層,同時對土工膜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選用300g/m2的長纖土工布。7)邊坡膜上防滲保護層。為防止土工膜長期暴曬,邊坡土工膜保護層采用300mm厚的壓實黏土層,壓實系數≥90%,既有利于保護土工膜,又可以有效阻止廢水的下滲。
1.2封場覆蓋中的防滲系統伴生放射性廢渣填埋結束后,需對廢渣庫進行封場處置。封場覆蓋層由下到上依次為防滲層、導排水層、生物阻擋層、植被層。其中防滲層和導排層主要是為防止雨水入滲庫區而設置的。封場覆蓋防滲結構見圖2。1)防滲層。廢渣庫防滲層采用土工膜和壓實黏土組成的復合防滲層。其中,土工膜采用一布一膜的形式,防滲膜采用1mm厚的HDPE土工膜,滲透系數<1×10-12cm/s;在防滲膜上方鋪設一層土工布,土工布的單位面積質量為300g/m2;壓實黏土層厚度設計為300mm,滲透系數<1×10-7cm/s。2)導排水層。排水層采用200mm厚的粗砂層,滲透系數>1×10-2m/s。3)生物阻擋層。為防止動物打洞以及植物根系生長破壞防滲層,在導水層上方設置300mm厚的生物阻擋層,由碎石或卵石構成。4)植被層。植被層由植物覆蓋支持土層和營養植被層構成,總厚度達400mm,其中營養植被層厚度不小于150mm,以達到阻止風與水的侵蝕、減少地表水滲透到廢物層,保持廢渣庫頂部美觀及持續生態系統的作用。5)土工網護坡。由于西北地區氣候干燥多風,為防止覆蓋土層受到侵蝕,植被層表面鋪設土工網護坡。
2滲濾液收集、導排、檢測系統
為了減少庫區內雨水下滲對庫區地下水的污染風險,將填埋區內的滲濾液及時導出填埋場外,在填埋區的底部設置滲濾液導排、收集、檢測系統,該系統包括滲濾液導排層、導排盲溝、滲濾液提升井以及滲濾液檢測層等。
2.1滲濾液來源與產生量滲濾液來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徑流水以及尾渣含水。該廢渣庫庫區周邊設置了地表截排水系統,因此無地表徑流水;尾渣含水率在30%以下,由于當地氣候干燥,蒸發量較大,尾渣含水在短時間內蒸發殆盡,因此滲濾液的主要來源為自然降水。在廢渣庫填埋作業期間,頂部開放,自然降水會透過尾渣形成滲濾液。本工程參照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計算公式[1],同時考慮尾渣填埋的實際特點。式中:qV為滲濾液產生量,m3/d;I為多年平均降雨量,mm/d,該地區平均月最大降雨量為90.8mm,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為60mm;C1為廢渣庫未填埋區浸出系數,取0.8;C2為填埋場已填埋區浸出系數,考慮尾渣較密實,填埋過程進行碾壓,取0.3;A1為廢渣庫操作區面積,m2,按照庫區面積的一般考慮,為11250m2;A2為廢渣庫封閉區面積,m2,按照庫區面積的一般考慮,為11250m2。通過計算,該伴生放射性廢渣庫滲濾液最大月平均產生量為36.2m3/d,多年平均最大日產生量為742.5m3/d,根據計算結果,選擇滲濾液潛水泵型號為40WQ15-30-2.2。
2.2滲濾液導排系統稀土廢渣不同于生活垃圾,本身不產生滲濾液,庫區底部滲濾液導排系統主要用于降雨情況下庫坑內雨水的導排,導排系統鋪設在庫底水平防滲隔離層之上。在填埋區底部以2%的坡度自東北向西南鋪設滲濾液導排系統(含2層),其中滲濾液集排水層材料選用當地粒徑為30~60mm的碎石,滲濾液中的碳酸鈣質量分數不大于10%,滲透系數>10-3m/s;在集排水層內布設主盲溝,由卵石鋪設而成,在主盲溝內鋪設300的HDPE穿孔管,滲濾液匯入主盲溝,經HDPE穿孔管進入滲濾液收集系統。滲濾液集排水層下為滲濾液檢測層,由300mm厚的粗砂組成,沿集排水層主盲溝布設檢測層主盲溝,內鋪設200的HDPE穿孔管,滲濾液導排盲溝結構及尺寸見圖3。
2.3滲濾液收集系統為了將庫坑內的集水排出庫區,減少填埋層內滲濾液的積聚,從而減少對防滲設施的水壓,在渣庫初期攔渣壩上游邊坡內側設置滲濾液提升井,提升井底部為鋼筋混凝土底座,主體結構為HDPE管,井內放置潛水泵,集排水層穿孔管內的滲濾液經非穿孔的HDPE管匯入滲濾液提升井,由潛水泵提升到地面進行處理。
2.4滲濾液檢測系統為了檢測滲濾液是否透過主防滲膜下滲,在滲濾液集排水層下的主防滲膜下設置滲濾液檢測層,同時在攔渣壩上游邊坡內側與滲濾液提升井并排布置滲濾液檢測井,內設潛水泵,一旦第一層防滲系統失效,下滲的液體通過檢測系統導排、收集,可以及時檢測到泄漏現象。
3地表水截流系統
在伴生放射性廢渣庫周圍設置截排水溝,截流坡面徑流。根據GB50520—2009,截排洪溝設計洪水重現期為20a。多年平均洪水洪峰流量可由下式[2]求得。式中:q′V為洪峰體積流量,m3/s;C為區域系數,取2.49;s為流域面積,取0.01km2;n為流域系數,取0.55。計算得q′V=0.1978m3/s。該廢渣庫坡面排水溝采用0.5m×0.6m(寬×深)的矩形排水溝。
4地下水監測系統
為及時追蹤庫區底部地下水質是否受到污染,在庫區下游應設置地下水監測井。根據地下水流向,在庫區外設置2處監測井,用于地下水的監測,監測項目包括地下水位、Th天然、U天然、226Ra、總α、總β等。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3]:廢物庫周圍地下水中各監測項目均在建庫前本底范圍之內,說明當地周圍地下水未受到放射性污染。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