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信用管理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風險;信用;管理
一、企業信用管理概念
企業信用管理是指針對信用銷售(賒銷)的管理。具體講是指企業通過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導和協調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收集和評估客戶信息,對信用額度的授予。控制信用風險,債權保障,回收應收帳款等各交易環節的管理活動,是對企業防范信用交易風險的全過程管理。其目的是企業在擴大信用銷售的同時,保障應收賬款安全和及時收回。
二、企業信用管理的意義
(二)信用管理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在西方發達國家90%的商業貿易主要采用的是信用結算方式。而剩余的10%的貿易使用的是現匯結算,商品交易的主流形態就是信用結算。目前在我國。由于企業信用的不完備和落后。有將近80%的交易還是使用現匯方式。而只有少量的20%的交易采用信用交易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結算方式明顯的脫節,無法與外國企業競爭,阻礙了貿易的擴大和企業的發展。因此在提高賒銷比例的基礎上,大力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升我國企業的綜合實力加入世界貿易的競爭洪流中。
(二)有效提升客戶的質量,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
信用管理規范的企業對資信狀況良好的企業給予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信用額度和信用期。而對于資信狀況較差的客戶。制定較為嚴格的信用標準。信用較差的客戶看到資信狀況較好的客戶能得到更優惠的信用環境,會不斷改變自身的資信狀況,最終企業會擁有一個穩定守信的客戶群。
三、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企業設立專職的信用部門或信用專職人員
在我國的傳統的觀念里,一直把財務部門當成一個集會計、統計、信用管理的一個工作角色,這種做法早已不能勝任企業信用管理的工作責任。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不是單一的簡單的工作,要由專業人員從事這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通常在西方,企業往往會形成“三足鼎立”的模式,即成立信用管理部門。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這三個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相互協作,相互制約。有助于客觀的良好發展。
1.信用管理機構的主要工作內容。
(1)制定信用策略,分析客戶的資信狀況。制定適當的信用政策和收款政策:定期的跟蹤和完善。企業的信用政策包括:第一、制定信用期限。是企業給予用戶的付款時間。即用戶從購貨到必須付款的時間間隔;第二、制定信用標準。是企業接受用戶賒銷條件時,用戶必須具備的最低財務能力;第三、制定現金折扣。是企業為鼓勵用戶提前付款而給予的債務扣除:第四、制定收帳政策。是當企業的信用條件被違反時,企業應采取的收帳策略。
企業可以采用“5C”分析法來制定不同客戶的信用標準。5C分析法包括:道德品質(Character)、還款能力(Capacity)、資本實力(Capital)、擔保(Collateral)和經營環境條件(Con-clifton)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別付款意愿和付款能力。對于5個方面的品質狀況好的客戶,可以采用寬松的信用政策,反之,可以采用較為嚴格的信用政策,甚至不采用信用政策。
(2)制定企業的工作程序。制定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相應的管理報告體系,發揮監督貨物和收款動態的作用:
(3)與外部信用機構保持合作和溝通,及時掌握信息。如與專業信用機構、法律機構、其他中介機構進行溝通協作;
(4)不可缺少的分析工作,包括客戶信用數據的分析,信用等級的綜合評估,信用狀況的變化監控,例外情況、危急狀態下的應對處理等問題:
(5)協調與各個部門工作中的問題,包括協調不同部門不同角度的觀點和沖突。
2.與業務部門(包括生產部門)和財務部門定期溝通交流,對工作中反映的問題加以解決。
(1)與銷售人員溝通,主要解決客戶信息動態變化,催收款項等;
(2)與財務人員溝通,主要解決客戶財務信息分析,監控應收賬款收款情況等。
(二)引用全程信用模式。全面防范風險
一些企業在實踐中沒有一套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導致出現問題后眉毛胡子一把抓,雖然不斷修改應收賬款的管理規定,效果還是不理想,回款率提升的并不是期望的效果,導致制度與實際不符合,實用性不強。企業要徹底改善現狀,必須建立全面的信用管理制度流程。如下:
1.接觸客戶——選擇客戶——聯系溝通、實地考察、信用風險評估
2.談判——確定信用條件——信用形式、信用期限、信用額度
3.簽約——履約保障——擔保、保險、理賠
4.發貨——跟蹤管理——電話溝通、信函提示、實地走訪
5.收款——早期催收——分析拖欠征兆、保持壓力、合適的催收方式
6.收款失敗——履約保障——債務分析、確定追討方式、實施追討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控制,企業信用管理更加細化。
第一,在事前工作中,主要指簽約前,包括對客戶的資信狀況的調查了解、收集客戶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比較。最后篩選出優良差不同等級的客戶、形成企業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客戶既為企業帶來最大的財富,也為企業制造了很大的風險。企業從加強信用管理人手,做好深入的客戶的資信管理工作。把工作進行在交易之前,在規范的管理制度下客觀的有效的調查與收集客戶信用信息,進行科學完整的風險評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在事中工作中,主要指簽約時。包括科學客觀地對客戶的信用風險加以深入分析,形成完整的評估資料以便進行準確的判斷和信用方式的決策、建立起企業系統的賒銷業務的管理制度。銷售人員不在是與客戶聯系的唯一途徑,企業將建立與客戶直接關系的模式,客戶的信息資料系統地保存在企業中,無論銷售人員如何變化,都不會影響到客戶的流失。因此,企業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信用政策,制定何種科學的信用政策,以及規定多大的信用限額,出現銷售風險該如何控制和相應的措施,這些都是內部授信制度所要規定和細化的。
第三,在事后工作中,主要是指簽約后,涉及到應收賬款的具體管理、欠款的追收工作、回款的監控制度。首先將銷售發票入賬,然后收到款項沖銷掛賬,之后定期形成應收賬款明細表,結合客戶信息進行分析,形成三大系統即客戶信用管理系統、帳齡分析系統、風險預警系統。在管理過程中把握住應收賬款的總量和帳齡,運用好銷售分類管理。保證企業的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