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玉米生產技術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查看更多《吉林蔬菜》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吉林蔬菜》編輯部
致富經典
(1)地膜覆蓋糯玉米復種大白菜栽培技術 韓延海
(3)優質干制辣椒高產栽培技術 羅剛
(5)綠菜花優質高產種植模式 于淑賢
(6)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張相波
(7)黃瓜連作障害的解決方法 無
(8)春大棚水果黃瓜無公害生產技術 王遲 張亮
(9)日光溫室銀條王菜豆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宋衛麗
(10)日光溫室冬春茬甜椒生產栽培技術 邢吉民
(12)日光溫室苦瓜早熟高效栽培 孫曉梅
(13)吉林省菜豆周年生產方式及大棚早熟高產栽培技術 徐麗鳴 辛焱
(14)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 無
(15)無公害甜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叢淑艷
(16)春早熟黃瓜——秋延遲番茄高效栽培模式 左愛華
(17)西瓜長季節設施栽培模式 郭雷 鄒志國
(18)大棚草莓、春番茄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王恒坤
(19)春季日光溫室蔬菜管理 無
(20)胡蘿卜春季拱棚栽培技術 無
(21)溫室蔬菜生產間作套種栽培模式 張作鵬 杜寶芝
(22)棚菜嫁接育苗強勢抗病優質豐產 馮國明
(23)櫻桃番茄春季無公害生產 王冬梅 王影玲
(24)大蔥高產高效種植及其營養價值 單成偉
(26)塑料拱棚綠蘆筍早熟栽培技術 鄭恩鐵
(27)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蘆筍 無
(28)氣候條件對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影響及措施 李艷明
(28)如何防治黃瓜缺鎂癥 無
(29)大棚春茬黃瓜、夏番茄套種蕓豆生產技術 杜春影
(30)保健時蔬:黃秋葵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張秀玲
(31)刺嫩芽莖段溫室反季節生產技術 無
(32)食用百合無公害栽培技術 無
(34)早春大棚番茄多層覆蓋高產栽培 無
植物醫院
(35)胡蘿卜生產中常見病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張宏遠 張秀玲 曹友文
(36)蔬菜主要病蟲害春季綜合防治要點提示 趙寶貴
(38)大棚草莓常見病害發生與防治措施 王宇航
貯藏加工
(39)黃瓜的貯藏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無
食用菌栽培
(40)鳳城地區香菇生產技術 高芳
專家論壇
(42)丹東地區藍莓發展現
、存在問題及對策 呂春波 劉娥 郭軍 武翠 孫羽
(44)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防止蔬菜污染的基本對策 李智勇 趙桂萍 蘇國生 劉永明 姜雅娟 劉淑哲
(46)43%好立克懸浮劑防治馬鈴薯早疫病田間藥效試驗 張新玉 馬倩 劉欣玲
自然與生活
(47)適合十二星座辦公室開運植物 無
(48)藍百合種植及鮮切花技術 曲哲
(49)城市行道樹的整形修剪技巧 李紅花 王敬穎
(50)種植奇花可致富 無
(51)花木品種的退化與防止技術措施 李強國 樸勇建
(52)花卉調節辦公場所的“加濕器” 無
新農村建設
(53)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李丹
(55)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創新 劉悅
無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摘要:為實現中國糧食增產500 億kg,玉米作為中國糧食增產的主力軍,選育并應用優良玉米新品種是提高玉米單產保證總產持續增加的主要途徑。通過利用玉米優異資源為基礎,集成“高大嚴”、IPT、DH等多種育種方法,進行選育優良自交系和雜交種研究。以自育優良自交系‘京MC01’為母本,‘京2416’為父本雜交選育成玉米新品種‘京農科728’。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耐密植,抗倒伏,綜合抗性好,產量高,增產潛力大,穩產性好,脫水快,早熟,適宜機械化收獲。該品種于2012 年通過國家審定(國審玉2012003),2014 年通過北京市審定(京審玉2014006),適宜在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滄州中北部夏玉米種植區種植。該品種的種子生產技術簡便,產量高,降低生產成本。在生產中結合科學管理,提高單產,帶動總產增加,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基礎。
關鍵詞 :玉米;高產;早熟;密植;抗倒伏;機械化收獲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666
0 引言
玉米已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2013 年總產達到2.1775 億t,實現了2004 年以來的十連增,是中國糧食增產的主力軍,貢獻率超過50%[1]。根據國務院《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2020 年》所制定的《全國新增1000 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玉米承擔53%的增產份額[2]。鑒于土地資源有限,通過提高單產來保持玉米持續增產是唯一途徑。自20世紀70 年代以來,中國玉米已經經歷了四至五輪的品種更替,選用良種對單產提高的貢獻率近50%[3]。中國玉米種植區域廣闊,生態類型復雜,需求優良品種多樣化。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優化試驗區域布局、完善試驗管理,篩選優良品種和示范新品種。新世紀以來,‘鄭單958’、‘浚單20’、‘先玉335’等優良品種的成功選育與大面積推廣,對促進全國玉米生產整體水平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4]。
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組試驗主要為東華北春玉米種植區界限南緣和黃淮海夏玉米種植區界限北緣的廣大區域選拔合適的夏播玉米品種。此區域夏玉米種植面積超過66.67 萬hm2,夏播玉米生育期約95 天(有效積溫約2400~2500℃)[5]。20 世紀90 年代,‘唐抗5 號’作為該區的主要品種得到大面積種植。新世紀以來,‘京單28’、‘京科25’等新品種在該區域得到大面積種植[6]。隨著“一增四改”技術的推廣[7],生產上急切需求耐密性好,抗倒伏性強,脫水快,早熟性好,適宜機械化的玉米新品種。選育株型理想,節間拉開,耐密植,不空稈,抗倒伏,抗、耐多種主要病蟲害,中早熟,產量高,穩產性好,綜合抗性好的玉米新品種成為主要目標。為此,筆者利用雜交種X1132 新種質(具有高產穩產、農藝性狀特點鮮明、綜合抗性優良、籽粒商品性好、出籽率高以及脫水速度快等優點)[8],采用“高大嚴”選系方法[9(] 即高密度、大群體、嚴選擇并變換不同地點)、DH(雙單倍體)技術[10]等方法,開展優良自交系選育,組配雜交組合,結合多點鑒定技術,以期選育到具有本土雜優模式的優良雜交種,并對雜交種制種技術和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研究,更好的為生產服務提供理論指導。
1 品種選育
‘京農科728’是北京農科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京MC01’為母本,‘京241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高產早熟耐密植且適宜機械化收獲的玉米新品種,先后參加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組試驗(區試代號ZY728)[11]和北京市夏播早熟玉米組試驗(區試代號‘京科早728’)。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綜合表現優良,適宜在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滄州中北部夏玉米種植區種植。2012 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玉2012003),2014 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編號:京審玉2014006),2013 年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申請號為CNA010431E)。
1.1 親本選育
母本‘京MC01’以雜交種X1132 為選系基礎材料,按照“高大嚴”選系方法(即高密度、大群體、嚴選擇并變換多個不同地點),同時經配合力測定等程序,在S4代優良穗行中選擇優良植株利用DH育種技術進行誘導,獲得單倍體籽粒,種植后將自然加倍植株自交獲得結實果穗(DH系),再經擴繁和多點鑒定及嚴格篩選,獲得了優良的DH純系‘京MC01’?!㎝C01’具有一般配合力高和綜合抗性好的特點。株型緊湊,花藥深紫色,花絲淡紅色。北京地區夏播生育期100 天,春播110 天。株高198 cm,穗位65 cm,穗長18 cm,穗行數14 行,穗粗4.5 cm,長筒型果穗,軸紅色。籽粒半硬粒型,黃粒??勾?、小斑病、莖腐病、矮花葉病毒病和穗粒腐病。
父本‘京2416’來源于‘京24’與5237 雜交組成的基礎材料的選系,按照“高大嚴”選系技術并變換不同生態區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416’具有較高的一般配合力。株型緊湊,幼苗葉鞘紫紅色,淡紫色花藥,綠色花絲。北京地區春播生育期100 天,夏播95 天。株高160 cm,雄穗分支3~5 個,花粉量大,穗位75 cm,穗長16 cm,穗粗4.8 cm,穗行數12 行,錐型穗,白軸,硬粒型,黃粒。該自交系抗玉米大、小斑病、花葉病毒病等。
1.2 雜交組合配制與篩選
依據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理論,將親緣關系較遠的自交系進行組配易選育到強優勢雜交組合[11]。
2007 年冬在海南初配京MC01×京2416 雜交組合,2008 年在本單位測比試驗中,平均小區產量折12829.5 kg/hm2,比對照‘ 京單28 號’增產12.9%,在2009 年本單位品比試驗中,該雜交種的平均小區產量折12061.5 kg/hm2,比對照‘京單28 號’增產14.2%。2年試驗均表現突出。該組合產量潛力高,抗病抗倒,早熟,籽粒品質好,后期脫水速度快。2009 年參加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組預備試驗,2010—2011 年參加國家玉米區域試驗。2012—2013 參加北京市夏播早熟玉米組試驗。
2 品種特征特性
在京津唐夏播區出苗—成熟98 天,比對照‘京單28 號’早熟1 天;北京地區夏播出苗至成熟98 天,比對照‘京玉7 號’晚1 天;需有效積溫2500℃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淡紫色,花藥淡紫色,穎殼淡紫色;株型緊湊,株高276 cm,穗位高95 cm,成株葉片數19 片,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7.7 cm,穗行數14~16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8.3 g。平均倒伏(倒折)率0.45%[11]。
3 產量表現
‘京農科728’于2009 年參加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組預備試驗(區試代號ZY728),在7 個試驗點全部比相臨對照‘京玉7 號’增產,按臨標比增產列參試品種第3 位,進入2010—2011 參加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區域試驗,2011 年參加國家京津唐玉米生產試驗。試驗表明,該品種豐產性、穩產性、抗性和生育期均達標。2012年通過國家審定。
2012—2013 年參加北京市夏播早熟玉米組試驗(區試代號‘京科早728’),2013 年參加同組的生產試驗。試驗表明,該品種比對照顯著增產,符合審定,2014年通過北京市審定。
‘京農科728’列為北京市2013 年玉米更新換代品種,在北京市密云縣河南寨鎮兩河村種植晚春播(5 月29 日播種)2 hm2進行示范。生產表明,‘京農科728’株型緊湊,穗位低,早熟,綜合性狀優良;田間病害極輕,遇大風強降雨(7 月31 日)未發生倒伏,綜合抗性好。田間實地測產穗數66690 穗/hm2、穗粒數561 粒、千粒重408 g,產量達12990 kg/hm2,建議在北京晚春播和夏播地區作為主栽品種推廣應用[13]。
4 抗性
4.1 抗病蟲性
4.1.1 接種鑒定結果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0、2011 年接種鑒定,中抗—高抗大斑病、小斑?。ㄗ兎?~5 級),中抗—抗莖腐病(變幅5.4%~15.4%),感—中抗彎孢葉斑?。ㄗ兎?~7 級),感—高感玉米螟(變幅8.0%~9.0%)。2012、2013 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接種結果見表2。
4.1.2 田間表現抗病性表現為:2012 年北京區試田間,1 個試點出現絲黑穗病為1%。2013 年區試田間1個試點出現大斑病為3 級;1 個試點出現彎孢葉斑病為3 級;1 個試點出現青枯病為3%;2 個試點出現粗縮病分別為1.1%、0.4%。
4.2 抗倒性
2010—2011 國家京津唐玉米區域試驗,平均倒伏(倒折)率0.45%。
2012 年北京市玉米區域試驗,田間各試點均無倒伏、倒折。2013 年北京市玉米區試田間1 個試點發生倒伏,比例為0.4%;1 個點發生倒折,比例為0.8%。區試兩年平均倒伏率0%、平均倒折率0.1%。
5 品質
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京農科728’的籽粒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3.33%,賴氨酸含量0.31%,容重757 g/l。
6 種子生產制種技術
‘京農科728’的制種區域隔離條件為250~300 m,種植密度67500 株/hm2,最高密度不超過75000 株/hm2。在甘肅適于4 月上旬播種,父本和母本同期播種,行比為5:1。母本自交系節間拉開較長,植株較高,抽雄時帶3~4片葉,可以降低株高,便于父本授粉。
施用肥料要求純氮150~225 kg/hm2,可全部播前深翻底施,或1/2 底施和1/2 在小喇叭口期追施,磷鉀肥配合。苗期噴施阿維菌素藥劑防治飛虱、薊馬,大喇叭口期利用辛硫磷拌沙灌心,防治玉米螟。
成熟果穗脫粒加工時注意清選機器,嚴防機械混雜。
7 適宜種植區域與栽培技術要點
‘京農科728’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穩產性高,抗病性強,生育期較短,品質優良,適宜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滄州中北部等有效積溫2500℃左右地區種植,生產上進行逐步試驗示范,以得到大面積推廣。
為保證品種的潛力得到發揮,要制定配套的栽培措施,包括種子、田間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
7.1 適時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在京津唐等區域夏播,適宜播種期為6 月中旬—下旬。精選種子,使用包衣種子,進行播前晾曬,可較好防治苗期地下害蟲,促進萌發,起到促根壯苗作用。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足墑播種,保證播種質量,達到苗齊、苗全、苗壯。
7.2 適當密植,平衡施肥
‘京農科728’株型緊湊,適宜密度60000 株/hm2,高肥水地塊種植密度可增加到67500 株/hm2。在其他地區種植參照當地種植方式進行。
綜合考慮土壤肥力、產量水平和品種需肥特點來計劃肥料數量、肥料元素,進行平衡施肥。施足底肥可保證玉米前期早生快發,后期不缺肥,利于形成大穗,籽粒飽滿。可使用腐熟農家肥15000 kg/hm2以上,精制有機肥6000 kg/hm2 以上,于播前均勻撒入田間,隨著耕作翻入耕層。純氮210~240 kg/hm2,可全部播前深翻底施,或1/2 底施和1/2 在小喇叭口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作種肥150 kg/hm2。拔節后追尿素225 kg/hm2和硫酸鉀600 kg/hm2,促莖稈健壯;大喇叭口期澆水以攻穗增粒;開花期結合澆水追尿素75~120 kg/hm2,以養根保葉,提高光合生產力,增加粒重。
7.3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收獲
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苗全苗壯。3 葉期間苗,5 葉期定苗。病苗、蟲咬苗及發育不良的幼苗在晴天下午較易萎蔫,便于識別。徹底剔除苗矮葉密、下粗上細、彎曲、葉色黑綠的絲黑穗浸染苗。
肥水管理應該以促為主,重施穗肥,酌施粒肥。拔節期追施氮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
防治病蟲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苗期噴施阿維菌素藥劑防治飛虱、薊馬;防治二代粘蟲,可用2.5%功夫乳油或20% 速滅殺丁乳油300 mL/hm2 兌水450 kg/hm2進行噴霧防治。大喇叭口期利用辛硫磷拌沙灌心或BT乳劑(200~300倍液)防治玉米螟。
控制雜草。使用38% 莠去津懸浮劑2250~3000 mL 或50%乙草胺乳油1500~2250 mL/hm2,兌水不少于600 kg/hm2,使用常規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玉米成熟后適時收獲。玉米籽粒乳腺消失出現“黑層”后,才真正進入完熟期。盡量晚收,可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增加籽粒產量,減少霉變機率,提高品質。京農科‘728’脫水快,早熟性好,抗倒性強,適宜機械化收獲。
8 結論與討論
針對玉米生產上亟需優良新品種并加以配套技術來獲得高產的現實要求,利用優異新種質X1132 為基礎材料,通過集成“高大嚴”選系方法、DH技術等方法選育優良自交系,以‘京MC01’為母本,‘京2416’為父本雜交育成玉米雜交種‘京農科728’,具有高產、穩產、早熟、耐密、抗倒、籽粒脫水速度快等特點,適合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父母本分屬于不同種質類群,遺傳差異較大,雜種優勢較強,符合雜交種選育原則和雜種優勢模式理論[14]。雜交種種子生產技術簡便,母本‘京MC01’具有良好農藝性狀,綜合抗性好,父本‘京2416’散粉性好,制種產量高,風險和生產成本低。該品種由北京龍耘種業獨家開發[15],2013 年列為北京市玉米更新換代品種,列入2014年北京市主推品種[16]。
在生產上,結合具體耕作條件,采取配套栽培技術措施,通過科學管理,合理使用肥水[17-18],發揮品種潛力,容易獲得高產。‘京農科728’將對京津冀玉米區實現全程機械化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對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共同支撐與引領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糧食持續增產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久然,王榮煥.中國玉米生產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3):1-6.
[2]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 年)[EB/OL]. politics.people.com.cn/GB/8338354.html,2014- 03-05.
[3] 慈曉科,張世煌,謝振江,等.1970—2000 年代玉米單交種的遺傳產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較[J].作物學報,2010,36(12):2185-2190.
[4] 孫世賢.我國雜交玉米品種推廣與成效[J].作物雜志,2010(3):121-124.
[5] 楊國航,孫世賢,張春原,等.國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組品種區域試驗現狀與展望[J].作物雜志,2008(2):102-105.
[6] 段民孝,王元東,趙久然,等.中熟高產高淀粉玉米新品種京科528的選育[J].作物雜志,2009(4):116-118.
[7] 趙久然,王榮煥,陳傳永.玉米生產技術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8-32,96-104.
[8] 王元東,段民孝,邢錦豐,等.X 系新種質利用的技術途徑與策略探討[J].作物雜志,2008(1):1-3.
[9] 邢錦豐,張如養,段民孝,等.單倍體技術在玉米育種中的應用及其問題探討[J].作物雜志,2012(2):15-17.
[10] 趙久然.優良玉米自交系選育新方法[J].玉米科學,2005,13(2):31-32.
[11]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編.中國玉米新品種動態——2011 年國家級玉米品種區試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15.
[12] 劉紀麟主編.玉米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報社,2002:155-182.
[13] 裴志超,郎書文.京農科728 晚春播獲高產[EB/OL]. bjnjtg.com.cn/Read/benshinongjituiguang/120500,2013-09-15.
[14] 戴景瑞,鄂立柱.我國玉米育種科技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J].玉米科學,2010,18(1):1-5.
[15] 馮建軍,田海英,孫建菊,等.夏玉米京農科728 基本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14(4):54.
[16] 北京市農業局.2014 年北京市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意見[EB/OL].bjny.gov.cn/nyj/232120/233008/233012/5467433/index.html,2014-03-09.
關鍵詞:大豆;標準化;農業
農業標準化是在簡化、擇優、統一、協調原則下,將技術有機配置,精心組裝,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軌道的一種技術規程,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迫切需要。
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可以改變原來農民粗放的生產方式,利用生產標準,使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投入更趨于合理,也便于農民使用新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是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及綠色食品重要途徑,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手段。
大豆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是栽培技術措施,使大豆品種的潛力得到了發揮,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標準化栽培技術,是種植業在技術領域里的又一重大技術進步,正像工業生產需要“標準化”一樣,現代農業生產也離不開標準化流程。因此,各級政府非常重視,要求人人知道“標準化”,戶均一個明白人,從春季開始,印發了大量的宣傳資料,把標準化生產技術要點編成口訣,便于記憶,以發放傳單和張貼上墻等形式進行宣傳,使農民隨處可了解掌握標準化生產知識,進一步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科技人員通過講課,放錄像等多種形式搞好培訓工作。
1 選擇優良品種,做好種子處理
根據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按省品種推廣區域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選擇優質高產,熟期適宜、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或專用品種。實行二年更新一次。高蛋白品種,蛋白質含量45 %以上;高脂肪品種,脂肪含量22 %以上;兼用品種蛋脂總量63 %以上。
種子播前進行精選,種子純度和凈度不低于98 %,發芽率不低于90 %,含水量不高于13 %,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種子進行包衣,未包衣處理的種子藥劑拌種,陰干后待用。
2 選好茬口,做到伏秋整地
實行科學輪作,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不重茬,不迎茬。
實行伏、秋翻起壟或秋深松起壟。有深松基礎的玉米茬可原垅種,整地質量,耕層土壤細碎、疏松、地面平整,10 m寬幅內高低不超過3 cm,平方米耕層內直徑5 cm的土塊不超過5個,達到適宜播種狀態。
3 適期早播,一次播種保全苗
地溫穩定通過7 ℃~8 ℃時開始播種,我省中南部地區4月25日至5月10日,北部和東部地區5月5日至5月15日。在保證播種質量前提下,適期早播。機械標準化播種,做到用種精量,下籽均勻,深淺一致,覆土嚴密,播后鎮壓,播種時間上和質量上達到標準,做到了一次播種保全苗。
4 科學施肥,加強中耕管理
根據大豆的生理特點和需肥規律,確定施肥原則為: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磷肥為主,配合氮、鉀肥,以機肥為主,適當追肥。根據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每公頃施有機肥15~20 t,結合整地一次施入。
用化肥做種肥,根據土壤診斷結果確定化肥用量,限量最高值。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00~150 kg,硫酸鉀40~60 kg,提倡分層深施肥,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根據苗情長勢對大豆長勢差的地塊可在苗期每公頃追施尿素45~60 kg,大豆前期長勢較差時,在大豆初花期,葉面追肥。公頃施尿素10 kg,加磷酸二氫鉀1.5 kg,溶于500 kg水中噴施。
從田間管理看,播后鏟前壟溝深松或趟一犁,鏟趟進行三次,人工拿一次大草。第一次趟深15 cm;第二次不晚于分枝期,趟深10~12 cm;第三次在封壟前進行,培土達到第一復葉節。
在蚜蟲易發地塊,結莢期,結合防病、蚜蟲,可進行葉面追肥,用鉬酸銨或磷酸二氫鉀0.2 %~0.3 %進行葉面噴施,能促進豆粒的形成,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
5 病蟲草害,做到預防為主
播后苗前可選用90 %乙草胺(禾耐斯)乳油加75 %寶收干懸浮劑,每公頃用72 %都爾乳油1500~2500 mL。
苗后除草劑禾本科雜草可選用12.5 %拿撲凈乳油,每公頃用1000~1500 mL;15 %精穩殺得乳油,每公頃用750~1000 mL。闊葉雜草可選用25 %氟磺胺草醚水劑,每公頃用1000~1500 mL;或24 %雜草焚水劑,每公頃用1000~1500 mL。
在大豆重迎茬地塊主要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及根腐病,同時防治大豆灰斑病。用種子量2 %的大豆根保菌劑拌時,可兼防大豆孢囊線蟲病及根腐病,大豆根腐病也可用種子量0.5 %的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 %的多菌靈拌種。大豆灰斑病,選用50 %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 %拌種,同時可在大豆花莢期每公頃用40 %多菌靈膠懸劑1.5 kg,兌水450 hm2人工噴霧。
關鍵詞:青貯玉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8-0109-1
1 選擇適宜品種
品種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產量、品質、抗性等因素。產量: 臘熟期收刈,全株干物質產量15000kg/hm2以上。品質:青貯玉米要葉片寬大,莖葉夾角較小,適合密植栽種。在干物質中粗蛋白含量7-8.5%以上,粗纖維含量20-35%??剐裕嚎共∠x害,抗倒伏,適合種植的環境。
2 地塊選擇及整地
2.1 地塊選擇選擇肥力中等、排灌方便、pH5.3-7.8、坡地坡度25度以下的地塊,同時也要兼顧交通方便。
2.2 整地首先清除雜草、石塊、鐵屑等雜物。 其次,進行翻耕,耕翻深度為15-25cm,耕后耙,要求土塊細碎、地面平整。在一些土壤水肥條件較好、土質較為松軟的田地上,前茬收獲后,對地面的殘茬處理完后,可進行免耕播種。
施用基肥:在耕作前應施基肥。基肥多為人畜糞尿,量根據土壤肥力狀況而定。施氮肥不能過多,以免造成徒長。
3 種子處理
曬種:在播種前選擇晴天,將種子攤在干燥向陽的曬壩上,連續曝曬2-3天,并注意翻動,使種子曬均勻。可提高出苗率13-28%。浸種:在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2小時或溫水(水溫55-57℃)浸種4小時-6小時,可縮短玉米吸脹時間,提早出苗;溫水浸種還可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種子包衣:有條件的地方,在播種前選用安全的玉米專用包衣劑,按包衣劑和種子比1:50進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蟲害。
4 播種
4.1 時間常規播種當地溫穩定在8-10℃后可以播種。還可以采用地膜覆蓋、育苗移栽。四川盆地內與多花黑麥草輪作種植飼用玉米,在5月上旬播種或移栽,可延長多花黑麥草的利用時間,提高產草量。
4.2 種肥一般每公頃種肥施用量為氮肥45-60kg、磷肥60 -75kg、鉀肥60-75kg,采取條施或穴施,最好與種子隔離,以防燒種缺苗。以復合肥作種肥時,可酌情增減。
4.3 播種方式窩播或行播。
4.4 播種密度蠟熟期刈割,其行距80cm,株距15cm,或行距60cm,株距40cm,或根據收割成熟程度,保苗75000-150000株/hm2。
5 田間管理
5.1 間苗與定苗間苗:當玉米葉片達到3-4片葉時應該及時間苗。 定苗:在達到4-6片可見葉時,應該及時定苗,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壯、去小留齊,去病留健,去雜留純。苗不足的要及時補苗。
5.2 中耕在6-7片葉時結合追肥,中耕除草和培土。一般定苗后進行2-3次中耕除雜。
5.3 追肥苗肥:一般用人畜糞尿15000-25000kg/hm2、尿素75-90kg/hm2混合施用。應做到小苗淺施,距苗5-6cm;大苗深施,距苗約17-20cm處。拔節肥:6片全展葉后開始拔節,用人畜糞尿15000kg/ha-25000kg/hm2,尿素200-300kg/hm2,距植株10-17cm處挖窩深施,同時淺中耕培土蓋窩。穗肥:在玉米雄穗抽出前,用人畜糞尿15000-25000kg/hm2、尿素300kg/hm2混合施用。
5.4 灌溉較干旱地區視墑情適時灌溉。
5.5 授粉玉米是異花授粉植物,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消滅禿尖和缺粒,提高籽實產量。在8-11時授粉,用授粉筒從健壯的異株上采集花粉,向雌穗絲上撒落。
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監測。一旦發生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具體的病蟲害防治辦法參見有關玉米栽培病蟲害防治手冊或請求當地有關技術部門解決。
7 刈割
7.1 刈割時期適宜刈割時期確定為蠟熟期。乳熟期也可青貯,乳熟期刈割的青貯玉米種植密度稍高些。
7.2 刈割方式全株刈割,即將玉米的稈、玉米苞(籽粒)等地上部分齊地面整株刈割,全株進行切碎青貯。刈割時注意留茬高度,不能將地面泥土帶到飼料中。
青刈玉米再生力差,要一次底茬刈割。早期刈割的,還能再復種一茬別的青刈作物。套種和復種的青刈玉米,在霜前全部割完。生產量較大的,要在刈割同時青貯或調制干草。玉米干草粉碎可以喂豬。青刈玉米含水量大,不容易干枯,調制干草時要捆成大碗粗的小捆,在向陽通風處架起來晾曬,曬干再上垛。
參考文獻
[1] 王元東,趙久然,郭景倫,段民孝,邢錦豐,王繼東.青貯玉米育種的研究現狀及展望[A].21世紀作物科技與生產發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
[2] 李仁.北京地區青貯玉米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3] 劉希鋒,曾慶輝,余濤.青貯玉米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7,(01).
[4] 王婷,李永剛.青貯玉米高產栽培與適期收獲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05,(02).
[5] 張勁柏,李仁昆,高飛,潘金豹.青貯玉米的發展現狀及潛力[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S1).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玉米種植;影響
1農業機械化簡介
農業機械化起始于農耕末期資本主義入侵,首先發生于歐美國家,將農業生產發展到機械化一般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十九世紀中后期,歐美各國農業生產開始大量使用牲畜牽引等簡單機械進行農業勞作,這是機械化的開端,半機械化階段;到了20世紀初期,農業生產活動使用了拖拉機等農用機械,這是基本機械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美國家在農林牧漁等各行各業,各個生產階段,大范圍的使用了農業機械,并且這些農業機械都經過不同程度的更新換代,激增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至此進入農業高度機械化階段。20世紀80年代開始,計算機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逐漸應用到農業機械中,使農業機械化逐漸發展為農業自動化。而其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在“二戰”后才逐漸開始使用或開始普及農業機械化。
2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我國農業生產開始使用農業機械實在建國初期,試行了農業合作社,農業生產活動從人畜合力逐漸向機械化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了迅速發展期,并根據以下要點:以高效率高經濟效益為前提,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生產產量和農民收入;根據國情、國力確定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速度,與工業、能源、科技、資金和勞力安排等方面的狀況相適應;在機械化初期,由于我國國情和發展限制,農業生產活動多以人畜機電相結合的生產方式,處于半機械化階段;農業機械化為實現農業全面發展和農工商綜合經營服務,其范圍既包括種植業,也包括林、牧、副、漁各業,以及各業的產前(如種子加工、飼料調制)、產后(如農產品加工、冷藏、裝倉、包裝、運輸)諸環節,還包括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等方面;農業機械化作業范圍不求全面,但求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減輕農業生產活動的勞作強度,在地區上不強求一律,支持條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農業機械化要與其他農業技術的政策相結合,既要為推廣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又要與繼承優良傳統技術相適應,從而創立中國自己的農業機器體系;農機產品以小型為主,大中小型相結合,以價廉、質優、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為原則;重視農業電氣化,特別重視農村小水電站的發展;妥善安排機械化過程中節約出來的勞動力的出路;農業機械的所有制與經營形式多樣化,以適應實行聯產承包制后農村經濟的新形勢。逐漸發展出一條特有的適應我國國情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色彩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3農業機械化對玉米種植的影響
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深入到玉米作物生產中,其對玉米作物種植的影響是巨大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提高了玉米農田土壤的蓄水能力。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分,玉米作物對農田土壤的水分要求是比較高的,玉米農田的蓄水能力是玉米作物生長的重要參數。所以促進農業機械化在玉米種植方面的發展,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產量,保證玉米作物健康成長。并且農業機械化對玉米作物農田的土壤傷害非常小,還對土壤的性質和結構有一定的優化改善,保存土壤中的養分,更加適用于種植農作物。玉米種植的機械采用深松整地技術對玉米農田進行整治,改善了農田的蓄水能力,滿足了玉米對農田的水分需要,保證了玉米的正常生長。農業機械化提升了玉米作物播種的質量和效率,玉米作物高質量的播種是保證玉米高產的先決條件,唯有提高玉米作物的播種質量才能通過其他方面努力增加玉米作物的產量。農業機械化的機械精量播種技術對玉米作物提高播種質量、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效果,這種先進的播種技術可以將玉米挖坑、播種、施肥、澆水、填土、鋪平一系列播種階段集于一處操作,一氣呵成。并且能夠保證玉米作物播種各個環節的質量,提升了玉米作物播種的整體質量和效率,節約了人力物力,更提高了玉米作物的產量。農業機械化可以高效率的清除玉米作物農田的雜草,除草免耕技術對玉米作物農田除草作業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在機械化作業過程中,噴頭緊靠地面,避免了除草藥劑無端浪費,針對不同的天氣情況,選用合適流量的噴霧頭,適當調整作業速度,可以讓除草作業效率更高,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
4結語
玉米作物種植的機械化推進是必然的趨勢,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對玉米作物的種植產生巨大的效應,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種植效率和生產產量,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產生的最終效果無法估量。但是不斷改進農業生產技術仍然需要我們的重視,堅持樹立先進的種植理念,加快農業機械引進進程,努力研發新技術,發散思維新技術,對玉米作物生產的其他環節作出積極效應。在玉米作物的種植作業上,農業機械化技術還有些不足,作業過程中仍然需要人力操作,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所以接觸研發創新玉米種植技術,解放勞動力,促進玉米生產機械化仍然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課題。更重要的是在土壤保護方面,擴大農業機械化對農作物農田土壤保護的優勢,增強土壤活性,維持農田系統的生態平衡,使農業機械化對人類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永梅.春旱對玉米的危害與預防[J].新農村,2017,(6):24-25.
[2]唐紅艷,王躍武.玉米品種精細化布局氣象服務技術[J].內蒙古氣象,2012,(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