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碳中和的主要路徑

碳中和的主要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碳中和的主要路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碳中和的主要路徑

碳中和的主要路徑范文第1篇

【關鍵詞】低碳飯店;路徑;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13)05-0085-05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旅游發展研究中心2012年資助項目“低碳飯店發展路徑選擇——基于產業鏈視角”(批準號:LYMl2-29)

隨著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低碳經濟的理念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低碳經濟是一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來獲得更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它成為全球倡導的發展模式,將深刻影響著所有產業的發展趨勢。對于旅游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飯店業來說,高能耗、高浪費的行業生產模式將不可持續,應該轉變生產方式,推進低碳轉型,創建低碳飯店。低碳飯店是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堅持清潔生產、倡導低碳綠色消費、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多贏”的飯店。創建低碳飯店,不僅能夠凸顯飯店的社會責任,更能從全新視角審視飯店生產流程,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構建競爭優勢。目前,飯店的低碳化建設已經受到了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在學術界,關于飯店低碳化研究成果頗多,現有研究通常關注于飯店低碳化建設的某一方面,如低碳采購、環境成本、低碳建筑、低碳技術等,對于飯店低碳化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然而,這些研究由于未從整體上把握飯店低碳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業界,多數飯店受低碳經濟理念的引導,大多采取了較為單一化的低碳措施打造低碳飯店,但由于低碳飯店建設涉及的范圍廣泛,僅依靠飯店自身力量或單一的低碳措施難以實現低碳轉型。因此,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業界,均急需要采用系統的觀念和方法推進低碳飯店的建設與發展。產業鏈是用于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群結構,在產業鏈上,存在著大量的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從產業鏈視角探尋低碳飯店節能途徑,有助于甄別飯店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價值增值環節,有助于發現低碳飯店建設的問題和重點。從整個產業鏈來看,低碳飯店發展模式是通過諸多環節全方位的調整來推進飯店低碳化轉型,是對整個產業鏈的再造,不再僅僅是某些具體的減排辦法,而是系統的低碳建設。

一、低碳飯店內涵與構成要素

(一)低碳飯店的內涵

在低碳經濟主導全球產業發展方向的背景下,2009年國家旅游局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規定了5年內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將降低20%,這是從國家層面提出了飯店產業低碳化建設的規定和要求。從《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這一文件中顯示出低碳飯店應是以保護環境為宗旨,堅持清潔生產、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生態環境,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飯店。作為一種資源節約型、注重可持續發展的飯店形式,低碳飯店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其重心在于環境保護。它是一種不同于綠色飯店的形式。綠色飯店是運用環保、健康、安全理念,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的飯店,其核心是為顧客提供舒適、安全、有利于人體健康要求的綠色客房和綠色餐飲,并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可見,綠色飯店的基本特征是綠色消費、產品安全、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其重心在于綠色消費。

(二)低碳飯店的構成要素

低碳飯店的建設過程實質是人采取一定的低碳技術、憑借低碳設施設備控制飯店碳排放的過程。從人對物的作用機制來看,低碳飯店包括節能建筑設計、環保設施和用品、低碳能源與原料、低碳生產(減排方案)、低碳營銷與低碳消費等物的要素,還包括人的要素。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人力資源是一項重要資源,高素質人才是飯店企業培養競爭力的關鍵,是飯店實現低碳化有力的執行者。因此,低碳飯店建設要素還包括具有低碳知識與技能的員工。低碳飯店的構成要素見圖1。

節能建筑設計是以先進的低碳理念規劃設計飯店建筑、將低碳技術應用于飯店的工程建筑中,也代表了人類建筑科技的進步。低碳能源與原料是相對于傳統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一種既節能又減排的能源,可再生的持續利用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這種能源可以滿足飯店在規模生產的同時不增加碳排放。環保設施和用品主要指飯店的污水處理設備、清洗清潔設備、除塵集塵設備、空氣凈化設備、消音降噪設備和水處理化學品、水處理濾料、空氣處理化學品和客人使用的一次性環保用品等。低碳生產是一種與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相反的,實現資源節約型、污染最低型、質量效益型、科技先導型的生產方式,即在生產飯店實物產品或提供服務過程中傳達著綠色、低碳的理念,體現出飯店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思想,彰顯飯店高度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低碳營銷方式是一種傳播低碳飯店產品、倡導低碳消費理念,且通過低碳營銷手段招攬顧客的營銷方式,如綠色廣告、綠色公關、綠色推廣等。低碳消費方式是一種旨在減少飯店顧客個人碳足跡的文明科學現代的消費方式,如顧客在飯店消費中碳足跡的“碳中和”、“碳抵消”行為。具有低碳知識與技能的員工是指通過增強飯店員工的低碳知識和培養低碳意識,使其能在服務中提供低碳服務方式與技能,尤其是培養飯店職業經理人的低碳意識,否則飯店難以實現低碳轉型。

二、產業鏈視角下建設低碳飯店的優勢

產業鏈是描述產業關聯的一個概念,即各產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結合產業鏈的概念,認為飯店產業鏈是為了獲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飯店產業內部的不同企業承擔不同的價值創造職能,向顧客提品或服務時形成的分工合作關系。飯店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風險分析一規劃設計一原料采購一產品生產一飯店營銷一產品消費。風險分析指在投資飯店前,作好詳細的風險分析,研究經濟可行性、位置適合性和精確的市場分析;規劃設計關注顧客的體驗和舒適度,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追求文化品位、時尚新潮和地域特色等;原料采購是為了保證飯店正常運營,向供應商采購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能源和原料;產品生產包括生產有形的產品和提供無形的服務,且以無形服務為主,飯店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服務過程環環相扣,需要井然有序地進行;飯店營銷指通過研究顧客的需求,在提供與市場對接產品的基礎上促進飯店客源的增長,開發飯店的市場潛力,增進飯店收益;產業鏈的最后一個環節即產品消費,產品消費的類型及數量取決于客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

可以看出,從產業鏈視角進行低碳飯店建設,不僅是飯店內部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等環節,還聯合前端的規劃設計、投資分析,后端的銷售渠道與產品消費一起探索低碳飯店建設,從而有針對性地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低碳化措施。具體來說,從產業鏈視角進行低碳飯店建設具有以下優勢:

(一)有效控制飯店的碳排放

飯店提供的舒適、便利、奢華的服務產品與巨大的能源消耗是分不開的。據測算,中國1.4萬余家星級飯店全年用電高達174億度,占全社會全年用電的O。47%;全年用水9.2億噸,占全社會全年用水的0.16%。按照到2015年前新增1萬家星級飯店的預計,中國2.4萬余家星級飯店全年用電將達到298億度,全年用水達到15.8億噸。通常,飯店的節能潛力可達到20%-40%,部分飯店的節能潛力可達到或超過50%以上。可見,飯店行業蘊藏著巨大的綠色、低碳、節能改造潛力,但僅靠飯店企業自身難以實現低碳化,需要聯合產業鏈的上下游各環節共同探索節能途徑,因為僅從產業鏈的某個環節進行碳排放控制,容易造成碳泄漏,難以控制飯店的碳排放量。可見,從產業鏈視角探索低碳飯店發展是一種有效途徑。

(二)有利于傳播低碳理念

低碳飯店的發展僅需要飯店的低碳理念還不夠,需要飯店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進步,需要將低碳理念植入飯店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通過整合各個環節,不僅降低飯店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降低飯店在設計過程和消費過程的碳排放。從飯店產業鏈的規劃設計、采購、生產、營銷和消費等上下游環節探尋低碳飯店的節能途徑,有利于產業鏈的上下游各環節加強交流與溝通,從而能夠很好地傳播低碳理念,與上游企業共同研制低碳原料、低碳產品及開發低碳技術,并引導下游的顧客進行低碳消費。

(三)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飯店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搭建無障礙的交流平臺,實現飯店與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順暢的溝通,從而確保飯店能將對低碳技術的需求信息及時地反饋給上游的供應商,促進供應商及時引進并提高低碳技術,上游的供應商也通過這個平臺將先進的低碳技術信息迅速地傳遞給飯店企業,從而實現飯店對低碳技術的需求與供應商供給之間信息的良好對接,最終聯合上游企業共同研發并引進低碳技術。

三、低碳飯店發展的困境

目前低碳飯店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影響并制約著低碳飯店的發展:

(一)尚未出臺低碳飯店相關的政策法規

目前,《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4308-2010)規定了星級旅游飯店應達到的綠色環保標準,要進入星級旅游飯店行列,就必須達到標準要求,從而使星級飯店在低碳環保方面有制度保障。這一標準為星級飯店應達到的低碳環保提供了依據,有利于星級旅游飯店節能減排。然而,目前還缺乏低碳飯店評定的行業執行標準,未將一些未評星級的飯店如經濟型飯店及其他的社會旅館等納入評定范疇,由于低碳化依據的缺失使這些飯店難以實現低碳轉型,同時也未出臺低碳飯店的等級劃分標準,使飯店的低碳轉型缺乏一定的動力和激勵。在低碳飯店建設與發展的政策方面,國家尚未出臺一些鼓勵低碳飯店建設的政策,這些因素限制了低碳飯店的發展。

(二)產業規模小,難以形成示范效應

低碳飯店在我國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一定的經驗借鑒。為了推動低碳飯店建設,增強低碳飯店之間的經驗交流,社會上舉辦評選最佳低碳飯店一系列活動,評選出在低碳建設方面做出貢獻的飯店,旨在樹立行業標桿,引導低碳飯店發展。然而,由于產業規模還很小,難以形成示范效應。

(三)未采取系統的減排措施,容易造成碳泄露

低碳飯店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范圍廣。目前大多數飯店受一些固有觀念的影響、加上資金的短缺,僅采取較為單一方法或節能措施打造低碳飯店,容易導致在飯店產業鏈上游或下游環節的碳排放增加,即造成碳泄露,難以真正實現飯店的低碳轉型。

(四)缺乏低碳理念,低碳意識淡薄

低碳飯店的發展需要人們樹立低碳理念,具有建設并發展低碳飯店的意識。然而,目前人們的低碳意識仍不夠,對發展低碳飯店的意義還認識不足,體現在政府的低碳意識不夠強,尚未及時制定并出臺低碳飯店的評定標準和發展低碳飯店的一系列鼓勵政策;飯店職業經理人的低碳意識淡薄,較少考慮到飯店的低碳化建設能給飯店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飯店的基層員工缺乏低碳理念,在飯店的服務輸出中難以提供低碳服務。

四、產業鏈視角下低碳飯店發展的路徑

基于產業鏈視角進行低碳飯店建設,首先,需要制定低碳飯店行業標準;其次,核心企業率先創建低碳飯店;最后,從產業鏈的各環節推進低碳飯店建設。低碳飯店的發展路徑見圖2:

(一)制定低碳飯店行業標準

低碳飯店的建設與發展,首先要制定低碳飯店的行業標準。政府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到低碳飯店建設的積極意義,將創建低碳飯店作為飯店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及時出臺低碳飯店的行業標準,并積極引導和加強飯店對碳排放標準的執行、監督和核查。在制定標準時,可依據《綠色飯店標準》、《酒店低碳運營100條》等相關規定和文件,使低碳飯店建設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制定低碳飯店行業標準應堅持動態性原則。隨著低碳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低碳飯店行業標準也應做到及時更新。

(二)核心飯店企業率先創建低碳飯店

創建低碳飯店應有一批星級高、品牌好、綜合實力強的核心飯店企業做出行業表率,從而很好地帶動低碳飯店的發展。目前,低碳飯店業在我國剛起步,缺少能在低碳飯店產業鏈中擔任龍頭作用的核心企業,故應培養一批在行業中有影響力、商業信譽好,具有較強的市場研發能力、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的高星級飯店或連鎖型飯店,使其從傳統飯店向低碳飯店進行全面轉型,樹立行業標桿,從而引導整個飯店行業的低碳化。

(三)從產業鏈各環節推進低碳飯店建設

從產業鏈各環節推進低碳飯店建設,需要具有低碳知識與技能的員工的合理決策與執行。根據權利的大小,飯店員工包括高層員工、中層員工和基層員工,低碳飯店建設需要高層員工的合理決策、中層員工的有力執行、基層員工的低碳輸出。為了有效推進低碳飯店的實施,首先,應加強各層員工的低碳意識并普及低碳知識,使員工既具有環保的責任感,又有很好的低碳知識和能力;其次,根據需要,設立專職的部門或人員負責飯店產品的低碳、節能、環保工作,從而確保在技術上、設計上、原材料上進行針對性地應對。

1.吸引投資者投資低碳飯店。創建低碳飯店應首先吸引投資者投資低碳飯店,由于低碳飯店初期的建設費用高,回收慢,很多投資者往往望而卻步,但投資低碳飯店具有以下優勢:順應了低碳經濟時代飯店業發展的趨勢,早期投資能夠滿足顧客的低碳需求,獲得市場的主動權;降低飯店的運營成本,獲取更大的盈利空間;樹立飯店良好的社會形象,故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投資者轉變觀念,并為投資者提供方便的融資渠道以及優惠的財稅政策。

2.設計節能飯店建筑。首先,應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在設計上體現低碳理念,節約資源;其次,在建筑裝修上,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設備,如供熱、空調、照明、電器使用和水資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術,充分利用太陽能、生物能、有機能等清潔能源,指導和保障飯店的低碳化;再次,采取信息技術推動飯店建筑的智能化,有利于控制建筑自身的運營成本、減少建筑自身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能提高飯店的經營管理效率等。

3.倡導低碳采購管理。低碳飯店的建設要求倡導低碳采購管理,要求飯店在采購設備、物資、食品等商品時,首先,選擇產品質量有保證的供應商,并與供應商共同研究低碳商品的開發;其次,關注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在生產、運輸、使用、貯存、加工、消費、降解等過程中的碳排放,在綜合比較權衡中作出既有益于飯店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又有益于環境保護的選擇,從而實現采購環節的低碳化。供應商是飯店原料和能源的提供者,故飯店應聯合供應商共同研究低碳原材料或商品開發,從源頭上對飯店的碳排放量加以控制。在選擇供應商時,增加考察環保和社會責任指標。

4.優化低碳生產流程。飯店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首先,應全方位調整和改進生產中的每個環節,優化服務流程,降低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的碳排放,使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數據化管理,有計劃地進行碳足跡評價,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節能減排措施。其次,協調各生產過程和服務流程,遵循“減少使用(reduce)、再利用(reuse)、替代(replace)和再循環(recycle)”的“4R”原則,盡可能采用可回收重復循環使用的資源,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飯店的環境成本,促使飯店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方向發展。

5.推進低碳營銷方式。低碳營銷方式包括生產低碳產品、制定低碳產品價格、選擇低碳營銷渠道及設計低碳促銷策略。低碳飯店建設需要低碳理念指導飯店生產低碳產品。制定低碳飯店產品價格主要體現在低碳飯店建設初期,由于產品環保成本的計入導致了低碳飯店較傳統飯店產品的價格高;在建設后期,伴隨著低碳技術的成熟,產品環保成本的逐步下降而使低碳飯店價格趨向穩定。低碳營銷渠道包括啟發和引導中間商的低碳意識,與中間商建立和諧、穩定的關系;注重營銷渠道有關環節的碳排放,如低碳交通工具、低碳倉庫、低碳裝卸、運輸、貯存、管理等。低碳促銷策略包括低碳廣告、低碳推廣和低碳公關等內容。

6.促進消費方式的低碳化。飯店的低碳化建設需要顧客的積極配合,因此應促進顧客消費方式的低碳化。顧客消費方式低碳化的實現途徑有:政府對社會公眾進行低碳消費理念的培育、飯店的引導和鼓勵及客人的自覺履行。政府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或舉辦低碳文化活動等方式培育社會公眾的低碳消費理念,營造低碳消費文化氛圍,并促使低碳消費制度建設,使顧客在意識形態上了解具備低碳消費的理念。飯店作為產品的直接提供者,在顧客消費飯店產品時與顧客有許多的互動環節,故在互動環節中應積極引導顧客轉變慣常消費習慣,如鼓勵顧客重復使用同一套一次性用品等,獎勵對環保活動有貢獻的客人。顧客在政府低碳政策和飯店低碳消費的引導和激勵下,應逐漸樹立低碳消費理念,養成良好的低碳消費習慣,為改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低碳飯店發展的戰略舉措

(一)公共政策支持低碳飯店建設

公共政策是低碳飯店發展的重要力量,政策必須給予飯店企業一定的鼓勵,調動低碳飯店建設的積極性。在低碳飯店建設方面,政府部門應出臺的鼓勵性政策包括:投入必要資金補貼,鼓勵飯店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引進先進的高效減排技術;給予低碳飯店投資者一定的獎勵和補償;通過媒體、論壇等形式引導全民低碳消費理念;低碳原料標準政策;低碳飯店稅收減免政策,同時也應制定建設低碳飯店的保障性政策,包括盡快出臺低碳飯店評定標準,使低碳飯店的建設具有依據和可操作性;對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飯店按其資源、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的破壞程度征收排污費、碳稅、污染產品稅等環境資源稅,通過征稅和強化對飯店的低碳考核,推進飯店進入低碳經濟的步伐。

碳中和的主要路徑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 低碳產業 發展策略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模式:低碳經濟

(一)低碳經濟的特征

低碳經濟具有綜合性、戰略性與全局性的特征。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路徑,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雙贏選擇,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降低發達國家向中國進行污染轉移和轉嫁的風險(陳翥,2010),因而發展低碳經濟具有綜合性、戰略性與全局性特征。低碳經濟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或經濟問題,而是涉及到技術、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

低碳產業將成為一個新興產業。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及低碳技術的創新會帶來產業結構的調整,低碳領域的開拓會帶來新興產業的發展。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重化工業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支撐,而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產業發展又不可避免地帶來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因而,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低碳領域是我國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在未來建立我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需要。

低碳經濟是一場新國際趨勢。《聯合國》將國家疆土用國際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任何國家都不得以武力掠奪他國領土及其之上的各種資源,而《關貿總協定》則允許各國以國際貿易的形式,利用他國領土上的資源,包括貨幣資源、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李俊峰、馬玲娟,2008)。而氣候變化后制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則是規制世界上國家、民族、企業和個人利用這種資源的權利的原則和法律。莊貴陽(2008)認為,英國提出低碳經濟概念,是為了打破國際氣候談判中的僵局,著眼于國際氣候制度建設,希望以此建立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互理解的橋梁。

(二)低碳經濟發展對轉變發展方式的意義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與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即高資源生產率,但低碳經濟更強調低能源強度和低碳排放強度,這同樣也是全球范圍內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中國在面對氣候變化的形勢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家整體國際競爭力。

通過技術進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產業的低碳化發展,通過技術進步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和高效利用,通過國際合作,集成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低碳技術國際合作緊密,發達國家并承諾要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作為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中國,應抓住時機,積極引進先進技術,促進自主創新。

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國民經濟發生重構,低碳產業蓬勃發展,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同時,消費者要轉變觀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促進生產領域低碳技術和工藝的開發與應用,帶動低碳產品和服務的發展。

低碳經濟是建立在高資源生產率基礎上的經濟與環境雙贏,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獲得更大的產出。當然,這里的“產出”不僅僅是產值或GDP,還應包括發展機會。茅于軾、李來來(2007)認為,“低碳經濟”比單純追求GDP能創造出更多的體面就業、不錯的收入、更少的廢棄物或零廢棄物以及良好的生活空間,那么“低碳”相對高GDP而言,就可能使人更多一些快樂。

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低碳產業

在任何時代,任何經濟發展模式,產業的發展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競爭能力提升的巨大推動力,低碳的興起和發展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和科技進步的結果,也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低碳產業也理應成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柱。林善浪、吳肇光(2003)指出,國家核心競爭力就是產業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為各個國家的產業之間在國際市場上的實力較量,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低碳產業必將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低碳經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這樣就必然帶來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科學技術等領域的一系列變化。

低碳經濟的發展源于具有競爭優勢的低碳產業及產業集群。對碳基能源的低消耗,對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獲技術的密集使用,以及對新興清潔綠色循環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意味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產業基礎應該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興產業或產業簇群(王海霞,2010)。因為具有競爭力的低碳產業會吸引經濟資源、生產要素等流入該領域或相關產業,同時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關聯的企業、供應商、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聚集于某一區域,最終必定推動具有競爭力的低碳產業集群的形成。低碳產業集群在國際市場上會獲得競爭力,給一國帶來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低碳新興產業體現技術的創新性和先導性,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及服務保障。低碳產業發展中技術創新是核心,技術的先導性是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劉暢等(2008)對29個工業行業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科技經費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業能源效率的提高,其中工業部門的技術改進是影響能源消耗強度的主導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提高產業項目環保準入門檻,特別重要的是要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產品,引導節能技術和清潔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低碳技術創新置于低碳產業組織環境。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我國低碳領域布局策略

(一)加強領導且強化低碳產業發展規劃的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責和工作任務。建立發展低碳產業聯席會議制度,注重解決低碳產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盡快建立健全低碳產業體系的統計指標、監測和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產業安全預警應急機制和政策實施反饋機制,優化低碳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做好專項規劃、年度計劃與總體規劃的銜接,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科學制定年度計劃,分年度落實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對規劃中提出的政策性內容,相關責任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落實,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建立規劃實施監督考核機制,由人大、政府督查部門和政協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考核組,分年度和中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建立和完善規劃評估修訂機制,做好規劃中期評估工作,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及重大項目等內容。

(二)加強低碳技術創新以構建產業自主創新體系

當今世界,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新的一輪世界低碳經濟角逐已拉開帷幕。因此我們必須做到:貫徹落實相關關于加強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若干規定,做好國家、自治區技術創新、高技術產業化等項目儲備工作;組織多方力量聯合開展低碳經濟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優先開發新型高效的低碳技術;發揮資源優勢,選擇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車等眾多產業作為重點支持的產業,及產業相關的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和產業化;利用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承接企業的新產品和先進技術引進,充分利用國內外、區內外的科技人才、技術資源和市場,多渠道實現低碳技術引進。

(三)設立低碳產業導向資金以打造融資平臺

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低碳產業發展導向資金。在整合重大戰略低碳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基礎上,重點支持關系低碳產業全局的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低碳產業的領頭項目以及欠發達地區低碳產業發展;用好節能減排、“雙轉移”以及現有支持自主創新和低碳產業發展的各項專項資金。廣辟社會籌資渠道,引導和帶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現代低碳產業體系建設,設立高新技術低碳產業投資基金,爭取國家支持募集建立若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和優勢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穩步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建立低碳產業投資基金,逐漸完善低碳產業投資公司內部運營機制,確保投融資工作加快推進;鼓勵發展私募股權融資基金、風險創業投資基金,探索發行用于基礎建設的項目收益債券,開展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試點。

(四)培育和發展骨干龍頭企業以提高本地企業核心競爭力

做好骨干龍頭企業的選擇、認定,培育、引進一批工業、農業、服務業骨干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加工主導型和流通主導型龍頭企業,選擇培育發展一批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支持在市區的骨干龍頭企業的搬遷改造,到開發區、工業園區繼續擴大規模,利用原有土地建設研發中心和發展都市型工業,鼓勵現有龍頭企業在開發區、工業園區投資開發新的項目或建立特色產業園區,鼓勵園區內中小企業向專、精、新、特方向發展,為骨干龍頭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從而提高產業集聚度,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努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自主創新行動計劃,健全行業、區域自主創新服務平臺,實施自主創新重大科技專項。加大骨干龍頭企業研究開發投入,提高骨干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研究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

(五)轉變政策導向以提高工業園區質量

根據國際慣例建設和發展工業園區,從單純的稅收優惠變為創造整體的有利于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環境,從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動變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以技術引進為主變為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為主,逐漸過渡到以技術創新為主;通過與跨國公司結成多層次、多方位的戰略聯盟,造就一批高科技的產業集團,融入世界經濟的良性循環,選擇和支持具有與跨國公司結成戰略聯盟條件的大企業和高級科研機構,或者科研與產業一體化的企業集團;加強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把提高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意識、能力和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將技術創新成果列入考核指標,瞄準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緊密的技術合作,加大集結國內一流技術成果和人才的力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加強知識產權制度研究,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

相關期刊更多

土壤通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土壤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硬質合金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紫金县| 崇义县| 武邑县| 息烽县| 平凉市| 察哈| 吉隆县| 苍溪县| 乌拉特后旗| 呼图壁县| 招远市| 得荣县| 勃利县| 岳池县| 鸡泽县| 杭州市| 华阴市| 丹东市| 仁化县| 台江县| 乌拉特后旗| 若羌县| 临西县| 微博| 万年县| 定州市| 灵宝市| 隆安县| 筠连县| 云龙县| 肃南| 车致| 宁夏| 伊宁市| 龙陵县| 凯里市| 益阳市| 星子县| 义乌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