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病的危害及預防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病已成為當前影響我國部分勞動者健康并導致他們過早失去勞動力的最主要原因。防治職業病的關鍵在于預防,控制危害產生的源頭。
【關鍵詞】危害因素預防措施健康檢查健康監護檔案
一、 危害因素
1. 化學因素
(1)生產性毒物,如鉛、汞、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 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聲、振動等危害。
(4)各種輻射,如:X射線、電磁波輻射、激光、紫外線等。
3. 生物因素
(1)如畜牧業、毛皮加工業中可能存在的炭疽桿菌。
(2)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傳染性病菌等。
二、 預防措施
1. 一級預防
(1)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充分利用防護設施和勞保用品。
(2)如用于防塵、防煙霧以及防刺激性氣體的防護眼鏡;用于防強熱輻射、紫外線等的防護面罩;用于防止皮膚污染和損害的防護藥膏等,都要堅持佩戴和使用。
2. 良好的習慣
(1) 在有塵、毒危害環境中作業應養成不吸煙、不吃零食和自覺使用防護品的習慣;
(2)長期工作在高噪聲環境中,須佩戴護耳器、防噪聲帽盔。
(3)在從事高空作業及復雜精細工作時應養成不飲酒和保證充足睡眠的行為習慣等。
(4)接觸鉛塵、鉛煙作業人員,平時應多食含磷和維生素E豐富的食品;
(5)接觸磷作業人員應多食含鈣、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多的奶類、豆類食品及水果;
(6)接觸苯類作業人員應多食瘦肉、魚、蛋等富含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等,以減少對毒物的吸收或蓄積。
三、 職業性健康檢查
1. 目的是早期發現與職業危害接觸有關的健康損害、職業病或職業禁忌癥,以便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2. 職業健康體檢爭對性強,根據所從事工種接觸的有害物質來定需要檢查的項目。
(1) 如苯主要對血液系統有損害,要查血常規;
(2) 粉塵作業者,主要對呼吸系統有損傷,做胸部X線檢查和肺功能檢查;
(3)噪聲接觸者需檢查聽力情況等。
3. 職業健康體檢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1)上崗前體檢:可以預先發現職業禁忌癥。根據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是否適合從事該工種作業,為勞動者的崗位安排提供依據。
(2)在崗期間體檢:可早期發現職業病病人和可疑職業病病人,從而及時調離工作崗位,防止勞動者身體遭受更大的損害。
(3)離崗體檢:了解勞動者離崗時的健康情況,根據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健康變化是否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有關。
四、 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是勞動者健康變化與職業病危害因素關系的客觀記錄,是職業病診斷鑒定的重要依據。
2.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職業健康監護:是通過各種檢查和分析,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對接觸者健康影響及其程度,掌握職工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健康損害征象,以便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病的發生發展。職業健康監護是衛生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健康,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的管理是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的重要措施,也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性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1 基本情況
2011年在省衛生廳的統一部署下,我市開展了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狀況的調查統計工作。我市現有兩區四縣,常住人口321.59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4.4112萬人,農村人口207.1814萬人,常住勞動力人口120.9528萬人,流動勞動力人口140.5214萬人。2區4縣共有職業衛生工作人員66人,其中職業衛生專業人員42人,兼職職業衛生人員24人。通過調查顯示,我市現監管的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有437家,其中大型企業4家,中型企業45家,小型企業388家。職工總數為46912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人數34405人。有毒有害生產企業以化工、農藥、水泥建材、機械加工、冶金兒家具制造為主,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各種粉塵、毒物(如一氧化碳、汽油、苯、甲苯、氯氣、氰化物等)、噪聲等。根據調查結果統計,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職工有34405人,2008年參加健康檢查的有2343人,檢出有職業禁忌的35人,調離原工作崗位,檢出有健康相關疾病的146人,健康檢查率為6.8%,檢出率為7.7%。2009年參加健康檢查的有2473人,檢出有職業禁忌的有29人,調離原工作崗位,檢出有健康相關疾病169人,健康檢查率為7.2%,檢出率為8%。2010年參加健康檢查的有1650人,檢出有職業禁忌的有34人,調離原工作崗位,檢出有健康相關疾病的195人,健康檢查率為4.8%,檢出率為13.8%,通過近3年的數字表明健康監護率不超過10%。而相關疾病檢出率呈上升趨勢。而目前在我國近十年,職業病發病情況呈明顯的凹型反彈,發病人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彈趨勢。
2 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自律行動差,在我市大多數企業,生產技術落后,設備簡陋,作業環境條件差,普遍存在防護設施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許多作業場所未進行危害因素監測,勞動者未進行健康檢查,企業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時,不告知職工所從事的崗位對身體有害,不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各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
2.2 我市大部分企業為股份制和私有制,企業管理者對《職業病防治法》認識上存在差距,職業病防治意識較弱,只重效益,不顧健康,企業法人片面認為職業病防護設施成本太高,投入資金多,無經濟效益產生,對職業衛生相關的投入更是能省則省,對職業健康體檢工作持觀望態度,能逃避則逃避,不能實事求是地對接觸職業危害的職工進行檢查,導致實際體檢人數與應進行職業體檢的人數相差甚遠。
2.3 我市還有一部分企業,經濟效益欠佳,企業生產存在困難,企業很難做到全年連續性生產,因此隨時開工,隨時招工,工人的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很難開展,企業又不依法進行職工健康管理,導致有害作業崗位的職工上崗前體檢率、定期健康體檢率的明顯下降。
2.4 我市職業衛生監督力度不夠,監督人員少,對全市接觸有毒有害的企業無法進行多頻次的有效監管,同時對用人單位瞞報實際接觸有害因素人員數,無法查實。
3 建議
3.1 繼續加大對《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力度,普及職業衛生知識,通過多渠道加大宣傳,使職業病防治法家喻戶曉,尤其是接觸有害作業的工人更應該了解,加強勞動者的自我防范意識,能夠知道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3.2 加強社會監督,依法嚴肅處理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危害工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切實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職業病防治法》的處罰條款非常有力度,我們職業衛生工作應該尋求政府的支持,對違法企業依法處罰,這樣可以促進守法企業愈加遵章守法,推動職業衛生走上法制化軌道。
為了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提高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技術知識和管理水平,增強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素質,有效預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特制訂四月份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杜絕死亡、重傷事故;
2、杜絕火災事故;
3、杜絕爆炸事故;
4、杜絕交通事故;
5、杜絕食物中毒和重大傳染病事故;
6、人員輕傷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不超過2‰;
7、安全隱患整改率達100%;
二、具體措施
安全工作重在防范,要把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中,就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警鐘長鳴。
1、加強宣傳,讓安全意識深入到廣大干部職工的心中。
1、組織領導員工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培訓,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術知識和自我防護知識,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做好員工安全培訓記錄。
2、對換崗、轉崗、復工人員,單位要進行安全技能和崗位操作方法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并且建立相應的安全培訓記錄。
3、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對特種作業人員按國家規定開展專業安全技術培訓工作,定期進行復審,做到持證上崗。
4、使員工能夠熟練掌握小型工傷的緊急處理措施,將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5、使員工能夠熟練的使用勞動衛生防護用品,降低職業病危害,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6、使員工能在突發事故中正確熟練地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7、通過各種形式(警示牌、宣傳欄、標語等),使員工明確自己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明確在危害發生時的救護措施。
2、認真學習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及時將有關安全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基層,傳達到每一位員工,增強公司員工安全生產意識及法律觀念。
2、健全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人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負責人要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貫徹“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員工在自己崗位上要認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3、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總結安全生產工作,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整改與預防措施,交流安全工作經驗,傳達安全生產方面的文件,布置有關安全工作,通報安全檢查情況。
3、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文明經營,定期進行安全自查,落實隱患整改責任及措施。
1、建立健全經營設備臺帳、特種設備臺帳、安全設施臺帳,定期檢修保養,定期檢測,確保相關證件齊全。
2、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場所及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崗位張貼警示標志或告知牌。
3、煙花爆竹產品合理存放,并設立醒目的分級存放標志,預防火災、化學事故。
4、車輛及防護設施要及時保養維護,做好保養維護記錄。
5、各種安全消防設施配備齊全、合格有效,操作人員按規定穿戴勞防用品。
4、按規定做好各項工作的安全預評估及審批工作,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并增加預案演練次數,完善預案實戰要求,訂做各種警示標志牌,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5、“五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日前開展安全大檢查,加強安全值班、確保節日安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37例鉛作業工人均來自南通市某鋼絲廠參與課題《XRCC1基因多態性與鉛中度易感性關系的研究》的研究對象,其中61例經血鉛尿鉛檢查確診為鉛中毒,男36例,女25例,平均42.6±8.4歲;76例未發生鉛中毒,男66例,女10例,平均41.9±9.2歲。從事鉛作業時間最短為1年,最長12年。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加強衛生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訓制度,加強工作場所的監測與整治,改善工作條件;加強宣傳,贈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衛生安全標準、知識讀本;在廠內張貼普及鉛危害防護知識的宣傳畫,分發宣傳小冊子《鉛毒防護》并填寫《鉛防護知識調查表》,營造防治鉛中毒的氛圍,定期舉辦鉛防護知識講座,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衛生知識的培訓教育,使職工掌握相應的職業危害、安全衛生操作規程、職業衛生防護知識等,改進職工的不良衛生,促進其健康行為的形成。
1.2.2評價方法
隨機抽查50名研究對象,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讓職工自行填寫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對鉛危害防護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防護行為的改善程度。
2結果
2.1防治鉛危害基本知識掌握程度
《鉛防護知識調查表》結果顯示工人接受健康教育前知曉程度很低,接受健康教育后有了較大的提高(見表1)。
2.2行為改善情
通過檢查發現,接受健康教育后職工普遍能嚴格遵守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如操作時穿工作服,戴濾過式防塵 防煙口罩,不在車間吸煙、進食,飯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堅持車間內濕式清掃等。
3內容
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的橋梁,而且對臨床治療及護理有增效作用。
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規范安全衛生操作規程,督促單位建立教育和培訓制度。建立職工健康檔案,定期進行預防性職業病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加強工作場所的監測與整治,改革生產工藝,改善工作條件。
利用圖書、海報、講座等形式對鉛作業工人進行宣傳教育,改變工人的不健康衛生習慣,如工作時西眼吸煙、不洗手進餐,下班不更衣等,促進其健康行為的形成。
了解鉛作業工人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對緊張、焦慮者,進行有關知識宣傳,講明鉛中毒是可以預防的;已確診為鉛中毒的工人情緒緊張、憂慮、恐懼,我們要耐心細致的做好心理指導工作,講明通過正規排鉛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疏解其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對營養和膳食加以調整,如多食一些富含硫氨基酸優質蛋白的食物,補充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蔬菜,適當限制脂肪攝入,多食用谷類、豆類和含蛋白質較多的酸性食物,克服飲食中的不良習慣。
過度工作、疲勞、缺鈣、飲酒、焦慮可誘發或加重鉛中毒癥狀。因此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介煙酒,保持心態平靜。
關鍵詞:木制家具制造企業;職業衛生;健康;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勞動者的作業環境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由于部分行業和地區,過度重視經濟的發展,部分企業對工人的保護和職業危害因素的控制明顯滯后,職業病中毒事件接連發生,勞動者的職業性危害已經成為了我國政府關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和公共安全問題。作為全球最大的木制家具制造供應的國家,我國年家具出口總量位居全球第一,與家具制造企業快速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木制家具制造行業作業環境和勞動者職業健康總體形勢不甚樂觀。作為一個傳統產業,木制家具制造業存在著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我國多數木制家具企業生產工藝、設備簡陋,多以人工操作為主,企業規模小,受害人數多,職業病危害防控形勢嚴峻。
1木制家具企業職業危害及防護調查分析
1.1木制家具制造
企業主要生產工藝流程木制家具制造企業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基本相同,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基本工藝為木材的切、打孔、刨、開榫、組裝等。油漆飾面工藝大都是烘干、噴漆等,部分企業有縫紉、噴膠等工藝,設計金屬部件的企業存在鈑金、電焊等工藝。使用到的主要生產設備有板材鋸、下料鋸、開槽機、雕刻機、刨床、打孔機、打磨設備等,作業方式為機械自動化作業與人工操作作業相結合的方式,主要原輔材料有板材、木材以及不同種類的膠、稀釋劑、油漆等。
1.2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木制家具企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較多,主要有:木料加工打磨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振動、粉塵;噴膠工序中使用到膠,會釋放甲醛等有害氣體;噴漆、調漆過程中使用的稀釋劑及油漆,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正己烷、環己烷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焊接維修過程中存在電焊弧光、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因素。
1.3職業病防護設施
多數木制家具企業在木工崗位僅設置了局部排風除塵設施,打磨場所一般是使用排風扇或者軸流風機進行通風除塵,打磨、木工崗位的防護設施大都不能滿足實際除塵的需要;一些企業車間地面、機器上的積塵沒及時清掃,易導致二次揚塵的發生。噴漆房的防護設施參差不齊,大都不能完全具備水幕、上進風下出風和正負壓結合的通風排毒設施。絕大多數企業存在未給稀釋劑、油漆桶加蓋封閉的問題,開封過的稀釋劑和油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
1.4個人防護用品
作為勞動者健康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個人防護用品是預防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重要措施。多數勞動者和企業對油漆、稀釋劑等化學物品的危害較為重視,對噪聲和粉塵的危害重視不夠,使得防塵口罩和防噪耳塞配備率高于油漆工人防毒口罩的配備率。但企業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型號、性能千差萬別,也使得防護效果變得參差不齊,有的防護用品并不能起到防噪、防塵、防毒的作用,不能有效保護勞動者健康。
1.5應急救援設施
木制家具制造企業大都要進行噴漆作業,設置有噴漆房、油漆及稀釋劑儲存室,由于油漆、稀釋劑是有機溶劑,含有揮發性氣體,屬于易燃易爆物質,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質,易造成急性中毒,但部分企業并未在噴漆房、油漆及稀釋劑儲存室等室內作業場所設置事故通風裝置及與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泄露報警裝置,一旦遇到突發急性情況,容易導致勞動者急性中毒事件的發生。
2木制家具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調查分析
2.1管理制度計劃欠缺
很多木制家具企業對職業衛生管理不夠重視,沒有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與實施方案,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制定有關制度與計劃,但大都未能有效落實。
2.2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程度對職業健康促進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具備一定的職業衛生知識,才能在工作過程中按照操作規程合理操作,并能有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防護設施。由于多數木制家具行業規模小,勞動者知識文化水平偏低,對職業衛生知識了解不多。而且企業沒有組織勞動者定期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使得勞動者不能及時學習職業衛生有關知識。
2.3職業健康檢查
職業健康檢查,多數企業未開展上崗前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開展的企業較多,但體檢率較低,接害較重的勞動者進行了體檢,部分勞動者未能進行體檢,體檢的項目內容不全,未能完全覆蓋工人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2.4職業衛生認識不到位
一些企業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不夠,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及職業衛生“三同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主動接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意識不強,由于擔心檢測結果不符合要求等,可能招致監管部門的處罰,不能積極協調配合職業衛生檢測與調查工作,資料提供不全,停開部分生產設施,使評價檢測的結果不能有效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職業危害狀況。
3對策及建議
3.1加強職業病防護和應急救援措施
(1)盡量優先選用低毒或無毒的油漆、稀釋劑、膠黏劑等化學用品,避免使用含有甲醛、苯等高毒物質的以及非正規廠商生產的產品。
(2)在總體布局上,應將可能接觸的化學毒物的作業與可能接觸的粉塵、噪聲作業分開布置,盡量避免塵毒交叉接觸。
(3)粉塵較大的打磨作業應單獨隔離布置,并設置局部通風除塵設施;對有可能產生粉塵的作業崗位設置中央除塵系統。
(4)使用油漆、膠黏劑、稀釋劑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場所,如噴漆房、擦色修色場所,應單獨密閉設置,盡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的工藝,避免人工直接操作;在噴漆房等場所設置側吸罩或者上送風下排風裝置,并采用正負壓相結合的通風方式,確保新鮮空氣通暢;使用水簾機進一步對油霧、漆霧等進行吸附,確保噴漆房毒物能及時有效排出;安裝沖淋洗設施,對地面和墻壁的油漆污垢進行定期清理。
(5)油漆、稀釋劑、膠粘劑等化學毒物應儲存在專門的庫房中,儲存量、儲存方式、儲存條件等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作業場所盛放的稀釋劑、油漆等容器應密閉,在使用后應加蓋密封或者存放到通風柜中。
(6)在噴漆房、油漆儲存室等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質或易燃易爆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學物質的室內作業場所,應設置事故通風裝置及與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泄漏報警裝置。
(7)盡量選用噪聲較低的設備,并對打磨、刨面、切割等高噪聲設備采取相應的吸聲、消聲、隔聲等措施。將設備合理布局,并對高噪聲設備集中布置,盡量避免噪聲的疊加。
(8)加強個體防護,進行鋸、銑、刨、鉆等作業時,勞動者應佩戴防噪耳塞、防塵口罩、防護眼鏡、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噴漆、噴膠、擦色作業時,勞動者應佩戴防毒面具、液態化學品防護服、護發帽、防滲透手套等。
3.2職業病危害防治關鍵崗位
木制家具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機械加工、開料、打磨工序會產生噪聲和木粉塵,可能引起的法定職業病為職業性噪聲和木工塵肺病;噴漆、晾漆、拼板等工序會存在酯類、苯、甲苯、二甲苯、異氰酸酯、醇類、甲醛等多種化學有毒物質,可能引起的法定職業病包括二甲苯中毒、甲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及、苯中毒、甲醛中毒等。因此,上述崗位為木制家具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防治的關鍵崗位。
3.3深入宣傳職業病防治工作,提高職業衛生認識
勞動者的職業衛生知識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管理者職業衛生知識水平。要利用多種形式比如講座、畫報、專題培訓、電視短片等深入宣傳《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職業衛生的知識、行為和意識。
3.4加強過程管理,落實職業病防治措施
由于木制家具企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較多,而且危害情況較重,易對勞動者健康造成損害,因此作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的企業,應有效落實職業病防護措施,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各項制度的過程管理并確保實施,切實有效的保障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3.5定期開展職業衛生檢測評價工作
企業應定期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工作,及時了解自身的職業衛生狀況,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公布崗位的檢測數據,告知勞動者。
3.6定期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定期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監護,對上崗前和離崗時的勞動者也須按照規定進行職業病體檢,將檢查結果以書面的形式告知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勞動者個人監護檔案,對勞動者職業健康狀況進行動態監管。
4結束語
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為原則,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加強安全防護能力,確保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勇毅,王希,姜亢.家具制造企業塵、毒及噪聲控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1,37(6):6-10.
[2]陳薇,周雪薇.中小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現狀的調查分析[J].安全,2013,(1):42-46.
[3]劉筱婕,王靜宇.論我國職業安全監管體制的變革、現狀問題與完善[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4):33-36.
[4]宣志強,趙海英.木制家具企業作業場所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濃度檢測結果[J].浙江預防醫學,2010,(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