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工廠管理辦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堅持循環經濟理念,實現節能減排
對環境保護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總是說:“環保工作的好壞,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是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嚴格組織環保設施方案審查,要求按環保“三同時”配套建設環保設施。
在廢氣治理方面。一直強調:“廢氣是鋼鐵廠最主要的污染源,必須全面治理。”在原料場周邊建設20米高防風抑塵網,減少粉塵無組織排放;各工序建設111臺除塵器,布袋除塵器排放濃度小于20mg/m3,電除塵器排放濃度小于30mg/m3;所有除塵灰均采用密封罐車運輸,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自備電站采用海水脫硫、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法)煙氣脫硝工藝,出口S02濃度≤60mg/m3,脫硝出口NOx濃度≤100mg/m3。
廢水處理方面。建設焦化酚氰污水處理系統、煉鋼連鑄廢水處理系統、熱軋、冷軋廢水處理、綜合污水處理等g套廢水處理設施。通過采取節水與廢水回用結合,生產廢水采用清濁分流、一水多用、串級使用和循環利用相結合,使生產廢水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別是在的組織推動下,建設了焦化生化廢水深度處理項目,實現了焦化廢水的高水平回用。
固廢綜合利用方面。一直強調:“固體廢物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要充分利用”。組織完成焦爐型煤項目,有效利用焦油渣、酸焦油等固體廢物;建設240萬噸高爐水渣細磨生產線,將高爐水渣轉變為高品質的建筑原料;建設鋼渣處理生產線,處理后的渣鋼作為燒結、煉鋼的副原料;建設25萬噸/年煉鋼一次除塵灰造球項目,作為煉鋼造渣冷卻劑加以利用;將煉鐵、燒結、原料等工序產生的除塵灰及軋鋼氧化鐵皮等返回燒結配料加以利用,建設30萬噸粉煤灰細磨生產線,提高產品附加值等。
建立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實現環境一流
關鍵詞:PM2.5 顆粒污染物 現狀 監測 防控對策
2011年11月1日,國家環境保護部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并首度對PM2.5測定方法進行規范。2011年11月1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值。其中細粒子PM2.5被認為是造成灰霾天氣的主要“元兇”之一。
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分為大粒徑顆粒物(粒徑在11~100微米)和可吸入顆粒物(粒徑≤10微米,即PM10)。 PM10又分為粗顆粒物(粒徑在2.5~10微米)和細顆粒物(粒徑≤2.5微米,即PM2.5)。氣象和醫學專家認為,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外面;粒徑在2.5~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排出體外,或被鼻腔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頭發絲粗細的1/10,不易被阻擋,被人吸入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哮喘和心血管病等疾病。
加強PM2.5檢測有利于監測和預報灰霾天氣,建立霾天氣預測預報系統與動態控制排污系統并同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決策系統結合起來,以有效地對付灰霾天氣并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另外在城市規劃中,要注意研究城區上升氣流到郊區下沉的距離,將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布局在下沉距離之外,避免這些工廠排出的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城區;應將衛星城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一、PM2.5 污染防控對策
1. 加大監測網布控密度
與風速、溫度、濕度等氣象監測網結合,加大 PM2.5 監控網布置密度,在廣場、小區、天橋以及高層建筑區架設噴霧設備,采用噴霧系統治理 PM2.5 污染源。
2.嚴控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
實行機動車環保檢測合格標志管理制度,加大達限機動車淘汰力度,嚴禁黃標車轉入上牌;提高車用燃油品與機動車排放標準;廣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開展世界無車日宣傳活動,鼓勵乘用公共交通工具 ,推行機動車輛限行舉措 ;出臺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實施管理辦法;加大依法依規處罰力度,提升獎勵幅度,發動群眾舉報。
3.走綠色經濟、低碳發展之路
科學規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總體思路,積極探索以綠色社區、綠色工廠、綠色生產、綠色學校、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的循環經濟、低碳發展模式建設生態城市,確立生態環境循環發展的科學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廣泛使用環保高新技術。
二、PM2.5的危害
1.PM2.5對天氣的影響
PM2.5是形成灰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空氣濕度的判斷,大于 90%的為霧,低于 80%的為霾,兩者之間的叫輕霧。PM2.5中有不少可溶性的粒子,如硫酸鹽、硝酸鹽、銨鹽以及有機酸鹽等,這些粒子的吸水性很強,比如硫酸銨,如果空氣相對濕度從 90%提高到 91%,它的體積可以膨脹 8 倍以上。因此這些可溶性粒子極容易吸附水氣,而形成灰霾天氣。
2.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PM2.5并不是在灰霾天氣時才存在,正常天氣時也存在,并且它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人類在呼吸的過程中,直徑為5 μm 以上的顆粒可以到氣管支氣管,但是 5 μm 以下,特別是 1-3 μm 的顆粒,就會進入肺泡里,肺泡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同時,這些顆粒被巨噬細胞吞噬,而永遠停留在肺泡里,或者溶解在血液,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此外它還可以作為細菌病毒的載體,對人體造成危害。空氣中的 PM2.5不僅對呼吸系統危害驚人,對心血管、神經系統等也有極壞影響。
三、對 PM2.5的防治措施
1.減少廢氣排放
機動車的低位置排放,對人危害直接,且其排放氣體成分復雜,致癌物質多,如柴油車尾氣超過 92%為 2.5 μm 以下顆粒,是 PM2.5的主要來源。因此機動車防治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我們可以利用新型能源,采取措施嚴控燃油汽車;鼓勵車主用電動汽車替換燃油汽車;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年久汽車的使用率。工業廢氣排放對空氣污染影響也極為嚴重。煤炭、石油化石燃料燃燒、水泥 、鋼鐵、有色冶金、建筑工地揚塵都能增加空氣中PM2.5的濃度。政府應加強對工廠排放廢氣的監管制度,提高燃料利用率,開發新設備,利用新能源,降低工業廢氣的排放。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生物方法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如利用微生物對某些顆粒物質的降解能力制成菌膜過濾器,安置在氣體排放源頭,減少 PM2.5有害物質的傳播。SO2,NOx都是尾氣中常見的污染物,它們均屬于該元素的中間態,即可被氧化,又可被還原。
2.增加植被
植物除了具有很強的綠化觀賞性外,對空氣的凈化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對于人類的健康有重要影響。它們能夠吸收有毒氣體如:氮氧化物、甲烷、甲醛、苯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過氧化氯等,因此,植物是減少 PM2.5含量有效途徑之一。這樣的植物
種類有很多,像月季、玫瑰、紫薇、玉蘭、桂花、丁香、蘆薈、仙人掌、虎尾蘭、龍舌蘭、仙人球、令箭荷花、曇花、寶石花、紫花景天、常青藤、鐵樹、、石榴花、白芷花等不但觀賞性強,而且都具有很強的凈化空氣的能力。
根據季節變化,PM2.5含量有所不同,而植物在不同季節內吸收能力亦不同。我們可以在室內室外種植自己喜愛的凈化植物。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著重考慮將更多對空氣凈化有益的植物添加到我們生活的環境,提高我們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
3.靜電除塵隨著工業發展,電力應用越來越多,電廠成為產生PM2.5重要產地之一,尤其是煤的大量燃燒。為了減少 PM2.5的排放,工業脫除 PM2.5的技術繼續迫切的發展。目前將靜電同其他方式結合起來進行除塵的方式成工業除塵發展的重要方向。這種混合除塵系統包括靜電+旋風除塵器系統、靜電+顆粒層除塵器、COH-PAC、AHPC等方式,這種方式的除塵為凈化環境,吸收 PM2.5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實驗源頭上的誤區:這包括實驗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安排及教學計劃等等不合理,其本身就有導致污染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做實驗,就會帶來污染。雖然中學教材改編更新較快,但一些職校專業用書還是10年前老版本教材,知識陳舊,實驗設計不合理,必然導致污染。目前,化學教科書和實驗要求上只要求學生懂得實驗目的、步驟、結果,對于化學試劑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有的教科書上幾乎只字未提,缺乏人文關懷和環保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實驗過程中的誤區:這包括實驗儀器陳舊,實驗藥品種類和量的設計不合理以及操作中的不規范、不科學等。
3.實驗處理的誤區:這主要指對實驗中生成物及反應物的不當處理,如隨意傾倒,亂拋亂棄,或對污染物的不合理、不科學處理,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與實驗室管理以及實驗室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的原因。有些實驗室缺乏科學的管理,在藥品的管理,學生實驗過程管理上有很大漏洞,有部分實驗員的環境意識還十分薄弱,甚至認為實驗室產生的這點污染對環境來說算不了什么,而學生在實驗中也沒有相關的意識,操作中違規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亂倒廢液,亂丟雜物,用流水沖洗試管等,隨其流入下水道,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5.工業發展相對落后,對于化學試劑廢液的處理,雖然在前幾年出臺的《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中有明文規定,但基本上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并最終給污水處理廠、河湖等承受者帶來了污染。而且,我國環保工業發展的滯后,也是造成化學廢液隨意排放的一個原因,因為建專門的處理工廠需要巨大投資,再加上處理的費用也很高,想處理也找不著廠家的情況也不少。
二、解決污染的對策
1.實行儀器的微型化,藥品的微量化。許多教材都提到適當減少藥品用量應是減少污染的一個最佳途徑各中學應推廣微型化學實驗和小量化學實驗。微型化學實驗操作簡單、快捷,環境污染小,實驗安全可靠,現象明顯,節約試劑,實驗費用低,同時微型儀器又有便于攜帶等特點,近年來在國內外日益發展,被廣泛應用。教育專家指出,微型化學實驗已經成為引人矚目的化學領域重大變革之一。
2.化學實驗實行綠色試驗不再使用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謂綠色,是指一種保護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雖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綠色化學的概念,但要實施見效,任重而道遠。
3.教師要言傳身教,規范操作過程把環境教育和化學實驗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觀念,減少實驗污染。
4.實行垃圾分類化學教育是消滅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學校是培養未來接班人的搖籃,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學校首當其沖。學校應大力提倡學生分類收集拋棄垃圾,減少使用一次性制品,在學校應設置分類垃圾收集的宣傳品,將廢塑料、廢紙張、廢玻璃、廢金屬、廢電池等加以分類回收。另外,還應規定設立使用回收標志,標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裝上。在中學實驗室,設立廢電池回收,這些扔棄的廢電池將集中起來,最后由有關單位取走。
5.推廣連續合成實驗和回收再利用這種方式在技術上并不難,但需要人力、財力和場所等方面的較大支持。開展系列化,開放性的實驗。實驗后廢棄物的處理,是一個讓實驗員頭痛的事情,而建立系列化實驗,可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系列化即上一實驗的生成物是下一實驗的反應物。這樣做有可能節能、節省藥品,減少污染。譬如,實驗室制氫氣后的溶液可回收做其它實驗,若直接排放,既造成浪費,又造成環境污染。目前,水污染日益嚴重,本實驗可為實驗室廢液的回收利用提供一個可行辦法,這種方法既可以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又可以節約開支,減少浪費,同時還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養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
6.運用多媒體教學我們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儀器,高污染及較大危害的實驗制成課件給實驗者觀看,同樣具直觀形象特點。例如氫氣的爆炸實驗,硝酸的性質實驗。
7.建立低規格化學品的無償流通機制,學生實驗產品、回收溶劑和陳置試劑都是具有相當純度的化學品,如建立某種流通機制,使需要者可無償拿去使用,兩全其美。
8.化學試劑廢液全部回收處理加強回收處理,實行重復利用;制定實驗室廢液管理辦法;自主處理自行監測,建立系統的環保體系。
由于將各種化學試劑的廢液隨意排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實驗結束后,將當天產生的廢液按類別重新回收(廢液分為酸性廢液,堿性廢液,重金屬廢液,含氯有機廢液含氯有機廢液及其它等六類,廢液用聚乙烯容器儲存),等達到一定數量后,統一交有關部門處理。實驗室廢液應儲存。
9.進一步進行化學教材改革。這一問題新教材已體現出來了。新編教材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反映化學的發展和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把有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環境保護;能源消耗
為了更好的進行能源管控以及環境保護,我國大力推進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等政策的落實,積極建設節約型社會,確保經濟、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執行,大幅增強人們的能源節約意識及環境保護意識。
一、節約型社會與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概述
(一)節約型社會
節約型社會屬于目前社會發展的側重方向之一,具體內容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社會所有生產活動及其他活動中,將現有資源充分、合理運用,避免資源無效浪費,以確保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解決型社會的主旨是廢物重復利用與資源高效利用。在節約型社會中,實施起來有兩個方向,首先是杜絕浪費問題,后是確保經濟增長不受影響,盡可能的重復利用某資源,減少資源消耗,降低能源開采力度。
(二)綠色財政稅收
綠色財政稅收是當前形勢下,我國政府加強能源管控及環保力度出臺的政策,該政策是通過加強相關領域的稅收,對企業或個人的能源消耗進行控制,以更好的落實節能減排相關政策。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包括這些要素。政策主題:政府頒布的相關政策,因此在實施中占有主導地位,而企業與個人是落實方,同時是政策落實的主要力量。政策客體: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能夠確保綠色財政理念與計劃得以落實。政策內容:節省資源消耗、保護環境、使社會環境、經濟趨于可持續性。財政的政策包含有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方面。政策目標:確保社會經濟持續拔高,人民對于環境對于資源的需求得到滿足。在實際的政策落實中,人們最直觀的就是生活、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有所保障,長久生活不會受到影響。政策機制:包含有兩個方面,一是影響經濟、能源以及生存環境等,二是確保經濟與生存環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三)節能型社會視野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意義
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落實,首先帶來的改變是人們的生活環境比之以前有較大改善。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資源等都是人們必不可缺的自然資源,若是空氣中充斥著污漫,水源中漂浮著各種垃圾與油污等,那么人們如何生存便成為了難題。綠色財政稅收利用經濟管理手段約束工業工廠或化工工廠等的污染排放,來實現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的管控工作,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量。另外環境遭到破壞,農業與畜牧業也會受到波及,食物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加速了人們生活環境的惡化。其次綠色財政的落實推動經濟發展。財政稅收政策可以從線性生產技術、外溢效應、人力資本三個方面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思想進行發展,那么經濟的增長應有創新力與自主發展力,這也是我國綠色財政實行的根本。通過綠色財政稅收來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借助其經濟杠桿能力,使相關企業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方向轉變,在集約模式及節能鍵盤技術的約束與“幫助”下使自身經濟可持續、良性發展。
二、綠色財政實收政策推行的現狀
現階段實行的財政稅收政策主要有政府環境補償性政策、生態稅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三大政策體系。政府環境補償性政策應用于征收排污費。我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年加強環境保護力度,規定了企業排污標準,對于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密切關注,共設有113項標準。為解決征收稅費太低無法起到約束作用,在2003年修訂的《排污費用征收標準管理辦法》增加了大量需征收稅費的類型與數量,并且將這部分的稅收全部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并接入政府財政預算系統。此政策一經,我國企業污染排放量急劇下降,各地的生態環境開始回溫。生態稅政策有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等,這些征收的稅費意在強調相關企業科學利用資源,促使工廠企業格局優化,對于現有資源能夠最大化合理利用。其中的資源稅是節約型社會中最為關鍵的稅種,它強調企業提高能源利用率,調節能源極差收入。優惠政策有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增值優惠包括該稅的即退、免稅與折扣等優惠政策。免稅政策一般用于煤炭等行業原材料的企業,折扣政策大多用于資源回收的相關企業。消費稅則是對不可再生或者稀有資源特立的一個稅種,另外某種能源在消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環境產生污染因素的,也可以適用于此稅種。增加資源、能源使用的成本,限制資源的消耗量,迫使企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征稅企業包含有煙花爆竹、工業油等。企業所得稅是我國政府為了鼓勵集約型企業發展,對其免征企業所得稅的一項政策。《資源綜合利用目錄》規定對講廢水、廢渣等廢物進行回收利用的企業課免征或減征五年企業所得稅。
三、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實施遇到的問題
(一)政策存在缺陷
部分地區的政府為了加快現代化建設,著力于提升當地經濟,對于能源開采、消耗不管不顧,對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也同樣置之不理,大搞粗放型經濟,在此情況能源大量消耗、環境趨于惡劣。例如制定稅種及相關條例時,未與能源相聯系,政策的制定無法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立,工業企業、化工企業等綜合節約意識低,資源利用得不到重視,這些依然在政府提倡解決資源的環境下,依然在排放大量的污染源,導致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無法起到效果,并且資源消耗持續亮紅,節約型社會發展緩慢,甚至進入困境。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為了經濟發展,走后門情況依然存在,給能源高耗企業一路綠燈通行,同時節能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并不能給當地政府帶來實質性收益,在缺乏引導與強有力的堅持情況下,節能技術未能獲得發展契機,這種一心為業績,卻對能源污染排放缺乏管理的思想,成為了節約型社會建設道路上的絆腳石。
(二)政策標準存在疑問
截止目前,我國已存在較多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很好的推動了節約型社會的建立,但是在這些政策執行標準方面存在疑問,它們之間的執行標準有不統一、不具體、收費難、落實程度低等問題。我國現階段還未有統一的資源經濟指標,節能減排工作與發展連接不緊密,地區的節能減排實際工作雖然在明面顯而易見,但是無法量化。另還有部分地區政府積極地相應上級政策要求,制定了許多地方相關規章制度,以幫助節約型社會建立,但是在配套法律方面卻施工無法跟進,政策沒有法律的扶持,在一些層面的落實效率便無法得到保障,逃稅漏稅等情況頻繁發生。除此之外,很多的工業企業、化工企業等沒有制定具體的節約減排方案,能源消耗問題得不到管控,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正是政策在很多方面缺乏統一和全面的執行標準,一再阻礙了節約型社會的建立與發展。
(三)宣傳不到位
節約型社會理念有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實施、推行辦法等詳細構思,但是政府采用時間較短,并且宣傳力度較小,知識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不被大眾人們所知曉,只有一些相關的高耗企業與個人了解還有綠色稅收政策的存在。例如一些資源回收企業對減免征稅方面缺乏了解,甚至不知道還有這類政策的存在,也就無法參與其中,無法向節能型企業轉變。究其原因,沒有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進行大力的宣傳,沒有進行相關的教育,同時也未出臺相關的政策促進當地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與更新換代。這些問題還使一些節能型企業出現財政危機,最終不得不停止營業,當地政府未及時提供支持,使粗放型經濟依然活躍于當地市場上,而節約型社會的集約型經濟沒有發展契機,經濟體制改革受到較大阻力,節約型社會的建立無從下手。
四、節約型社會視域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行策略
(一)加強宣傳
如何構建健全的綠色財政水稅收政策,首先應針對政策進行著重宣傳,增加宣傳范圍、宣傳力度。目前我國出臺的綠色稅收有財政支持與稅收優惠這兩種政策,由于缺陷宣傳、宣傳不到位的情況,使政策的作用無法展現,很多企業人或者機構對此政策沒有認知、不清楚、甚至還未聽說過該政策,使得綠色財政的引導與激勵作用被埋沒。故而目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應加強宣傳力度,利用當地政府的影響力,帶動當地眾多媒體的社交平臺諸如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共同宣傳,從有效提高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被關注度,促使更多的企業參與進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中,使其能夠得到政策的“照料”,同時也會有眾多的高耗或者高污染企業積極進行運營模式的轉變,降低自身對社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二)環保收費應進行優化
環保收費應進行優化。自1979年開始,我國通過稅種來實現對環境保護與管理。積極構建生態的“有償”使用體制,面向對空氣、水源、土壤產生污染的企業企業征收對應的“污染處罰費”。只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經濟利潤與之前相比有較大提升,但是稅收標準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過低的稅收使企業產生輕視,環保問題不再被擺在桌臺上,使政策的落實成為空談,因此應跟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稅收的標準,并且工業、工廠、先關企業的發展一些新式、新方面的材料投入使用,稅種范圍也應進行擴大,例如固體垃圾堆,也可納入排污費征收項目中。地方政府對于排污費的稅收資金管理應給予重視,專款專用使其能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投入在水土污染治理工程、或者綠化建設上。除此之外,可將污染管理納入市場中,交給專業的污染處理企業來進行管理,并且將排污費收取的一部分資金按比例分成給該管理企業,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管理積極性。
(三)提高節能減排項目資金注入
現階段我國政府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各方面都進行了完善與補充,但是對于節能減排資金投入方面一直存在問題,很多節能減排工作因后續資金無法跟上,這需要政府逐步加大節能投資預算。同時政府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來對企業的耗能行為進行引導,比如投資抵免、稅收折扣等,這些方式都可以從側面幫助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并且能夠使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夠自覺節能環保,共同建立節約型社會。
(四)通過補貼彌補企業損失
因節約型企業從事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全過程都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投入資金來源于企業的備用資金或者流動資金,全程的高投入,使的資金回流較為緩慢,會給企業的運營帶來風險。因此政府應通過各項財政補貼對企業提供援助,財政補貼具有針對性與靈活性等優點,當地政府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虧損補貼、實物補貼等。實物補貼多是設備援助,一些環保設備、節能減排設備等。而虧損補貼主要是企業在研發中投入過多資金產生的連鎖反應使企業本身經濟發展受到了沖擊,帶來的經濟虧損。
(五)做好配套措施建設
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分配制度。綠色財政稅收是由中央整理好統籌規劃后,向下各級籌備實行,一直到各地區的直接管理政府部門,統歸國稅部門進行管理,將各地的實施概況進行記錄,同時把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財政稅收中,可有效提高當地政府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的落實稅收政策,為節約型社會的建立添磚加瓦。協調其他財政政策的執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應和其他相類似的財政進行協調,在不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要協調好使用的比例,在使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順利落實的情況下,不應成為其他政策落實的阻礙。進一步提高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及加強建立節約型社會的思想。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任重而道遠,非短時間內某個勢力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及時宣傳綠色癌癥稅收政策動態,讓人們能夠了解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加深節約環保意識,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逐漸的提高自身的節約環保意識,最終共同促進節約型社會對建立。
五、結束語
新疆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2月經自治區體改委[1992]58號文批準,由烏魯木齊市自來水公司等六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烏魯木齊市首家公用事業類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750萬元。近20年來,在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下,經過員工努力奮斗,不斷發展壯大。公司股票于2003年12月3日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股票名稱“新疆城建”,股票代碼“600545”,公司截至目前注冊資本為67578.5778萬元,國有股占股本總額26.56%,資產總額達53億元。
公司主營業務為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城市公用類事業投入、新型基礎材料生產與銷售等多項運營業務。
公司具有國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壹級;房地產開發壹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等十余項行業資質。取得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新疆地區首家獲得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管理體系國內(BCC)和國際(NQA)認證證書的企業。2006年公司順利完成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的融合。
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已形成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城市公用類事業投入、新型基礎材料生產與銷售等四個大城建概念的板塊業務。隨著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的召開,公司將迎來新一輪難得的發展機遇,筆者開展了以下調研活動,對籌建企業技術中心提出相關建議。
二、設立技術中心的必要性
1、集團自身發展的需求
集團工程施工、房地產開發、新型基礎材料生產各業務板塊的進一步拓展,要符合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做到資源及環境可持續發展,需要得到強有力的技術及研發支撐。第一,打造城建房產綠色建筑、百年建筑品牌,在規劃及設計上的需求;第二,新型基礎材料板塊新產品研發、節能保溫砌塊項目應用技術研究的需求。
集團新建的節能保溫砌塊項目的應用及推廣,涉及集團“大城建”產業鏈的全過程,即工廠要生產出合格的各類制品;房產板塊圍繞產品應用在建筑與結構方面的規劃及設計需開展工作;工程施工板塊需確立合適的施工方法,此項工作無法由任何單一的業務板塊獨立完成。
2、集團資質升級的需求
集團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將現有的市政公用工程或房建工程的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擇優申報一項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根據建設部升特級資質的具體要求,必須要設立省部級及以上的企業技術中心,由此中心統一管理集團科技經費支出、工法、專利、科研課題的申報等工作,使之符合升特對企業科技進步水平的上述要求。
此外,集團在鋼結構工程及壓力管道安裝工程等領域拓展業務,開展資質升級和申報“壓力管道安裝許可證”工作,需要相關的技術支撐。初步計劃與“新疆焊接學會”、“新疆大學焊接專業祁文軍博士”共同組建“新疆焊接學會新疆城建焊接工藝實驗室”(此實驗室為申報壓力管道安裝許可證必須具備的硬件條件之一),祁文軍博士負責主持該實驗室工作,集團負責提供實驗室所需的所有硬件環境,實驗室開展的課題及科研成果雙方共享。
3、集團公用事業投入板塊(如:水廠、垃圾處理廠)及探索節能環保領域所涉及到的技術支撐的需求
開展如:水廠自用水回收、垃圾堆肥技術、垃圾襂濾液凈化處理等方面的研究。
綜上所述,設立企業技術中心對集團今后長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支撐及技術儲備等瓶頸的解決,意義重大。
三、調研情況
筆者于2012年上半年,先后走訪了新疆地區4家有代表性性的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為:新疆特變電工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疆金風科技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疆北新路橋技術中心(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烏魯木齊科發公司技術中心(正在申報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
通過與以上四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工作交流,了解到他們成功開展此項工作有一個基礎共性—都是在各自企業原有的技術平臺(企業中心實驗室或企業下設的技術檢測機構)基礎上,開展技術中心的申報及后期科技管理工作。
此種模式的優勢為:第一,可有效滿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對中心必須具備的限定性指標最低標準的要求:一是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每年不低于150萬元;二是企業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不低于25人;三是企業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不低于300萬元;四是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第二,有利于后期的復評及考核(成功申報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后,自治區經貿委每兩年復評一次,評價不合格將撤銷中心資格)。第三,依托此平臺,可使集團科技管理、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及資質升級工作落在實處。
四、調研建議
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三種方案,解決技術中心平臺建設瓶頸。
1、方案一:重新控股——新疆城建試驗檢測公司
優勢:依托此公司可直接滿足“自治區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對中心必須具備的限定性指標最低標準的要求,北新路橋申報自治區級技術中心,就是依托全資控股子公司—北新四方檢測公司為平臺,一次申報成功。
劣勢:鑒于該公司目前的控股方——維泰集團正在積極準備上市,且自身也有“申特”需求,可能存在較多操作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