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 風險因素;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65-01

手術室作為一個為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及搶救的場所,其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不僅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影響,還會對醫護人員自身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我院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予以有針對的防范措施,結果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 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

1.1患者的風險因素

1.1.1術中低體溫

手術室內溫度低、麻醉用藥,術中冷液的輸入及大量液體沖洗均會讓降低患者的體溫,患者低體溫會引起呼吸變慢、變深或停止,引起嚴重心律失常,增加手術失血量,延長傷口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及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率。

1.1.2手術切口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是醫院常見的一種感染,占醫院感染的10%。手術間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不規范及無菌物品的不合格均會增加手術切口的感染率。

1.1.3手術的損傷

神經損傷和皮膚損傷是手術損傷的兩大類型。神經損傷因受損神經的不同使得臨床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肢體感染障礙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傷肢無力、疼痛、麻木及部分肌肉功能喪失或減弱。麻醉后臂叢神經損傷則多為牽拉傷。皮膚損傷則多因局部皮膚長期受壓、束縛帶過緊等因素而導致壓瘡的發生。

1.1.4異物留于患者體內

異物留于患者體內雖然在臨床的發生率較小,但近年來仍有發生。醫務人員因責任心不強及清點制度沒充分落實等原因,使得異物易留于患者體內。尤其是在較小的肢體或體腔內手術,因清點為部分清點或選擇性清點,使得異物易留于患者體內。

1.1.5患者灼傷、燒傷

電刀出現質量問題,皮膚消毒脫碘酒精未完全干燥,負極板未正確使用及患者氣道支氣管中存在大量氧氣、腸道內存在大量氨氣均會造成患者灼傷、燒傷。

1.1.6其他

醫護人員因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使得患者用錯藥或輸錯血,接錯患者或做錯手術部位。醫護人員因術中對取下的標本未予以妥善保管,使得標本弄混或丟失。

1.2醫護人員的風險因素

1.2.1心理因素

手術室護士因工作量大、需高度緊張、飲食不規律等因素,使得其易出現軀體疲乏及疼痛等不適及易出現緊張、易怒、焦慮、心情低落等心理情緒,從而使得護士在身心方面都承受著較大的壓力。

1.2.2身體操作受損

物理因素如X線透視、激光手術、電離輻射及銳利器械損傷,化學因素如消毒劑、化療藥物、電刀產生的廢氣及麻醉劑,生物因素如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羊水等均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為傳染源,上述因素均會造成護士人員出現不同的身體損傷。

1.3手術室意外事件的風險因素

手術室醫護人員需做好爆炸和火災等危險因素的控制。酒精和以酒精為溶媒的消毒劑當碰到火源后就會燃燒爆炸。電刀使用時的局部高溫遇酒精或高濃度氧就會引發火災。患者持續吸氧時若面罩不嚴遇到可燃物也會引發火災。

2 防范護理風險措施

2.1給患者保暖

通過增加手術室溫度,給患者使用加熱毯,減少患者暴露面積和暴露時間,對術中液體可在溫箱中加熱后在使用等措施來給患者保暖。

2.2合理擺放

合理擺放,在保證手術需求的同時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手術間幾種特殊需注意以下幾點:全麻者時需避免頭部過度偏向一側或過度懸垂。上肢外展需在60°內避免臂叢神經受損。麻醉狀態側臥時,需注意上臂托手架不宜過高,下臂腋下需墊長型軟枕,下臂不能過度外展外旋。下方小腿排骨小頭需置松軟墊子。擺截石位需在骶尾部置軟枕,在托腿架前外側胭窩處置厚棉墊,讓兩腿外展45°,膝部需用約束帶輕輕固定在托腿架上。對于手術時間超過4h者,需對受壓肢體進行適當活動或調整,切勿讓患者肢體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在使用約束帶時切勿直接接觸患者皮膚,約束帶應捆綁在關節處,松緊度需適中。

2.3嚴格查對制度

術前做好對病例與患者的核對,對手術通知單與病例的核對,對患者的姓名、性別、診斷、床號、科室、住院號、麻醉方式、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及抗生素過敏情況等信息進行核查。對患者予以輸血、給藥時同時做好上述核對工作,避免輸錯血或用錯藥的情況發生。

2.4認真落實清點制度

手術室醫護人員需嚴格執行清點制度,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及上臺醫生需在術前、關閉體腔和深部創口前、手術結束后及使用新醫療器械時做好共同清點工作。

2.5正確使用電刀

注意電刀的正確使用方法,尤其是電極板的正確使用。術中若暫停使用,需將電刀遠離手術野。使用時切勿對電刀的大小進行調節,調節時需從小到大的調節,避免輸出量的突然增加使得組織受損。

2.6護士狀態的調節

合理安排工作節奏,保持健康心理,勞逸結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從而利于手術室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術前做好手術時長及難易度的評估,讓醫護人員在術前有個心理及生理的準備,如術前可少飲水,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保證充足睡眠。術中在拿取器械或傳遞器械時做好自身的防護。術后多參見娛樂活動,加強鍛煉,增加自身免疫力,同時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

2.7手術室意外風險的預防

加強手術室醫護人員的消防安全認識,若發生火災可利用滅火器進行快速滅火。改善手術室的通風設備,完善手術室的管理,定期對手術室進行檢查,降低手術室火災的風險因素。

總之,手術室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利于手術的安全進行,降低手術室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潘星.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6-67.

[2]朱巧梅,楊會萍.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9,7(2):69-70.

[3]王偉,韓麗,齊飛等.手術室護理風險探析及防范管理[C].//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0:91-94.

[4]陳莉莉.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北方藥學 ,2013,(8):151-151.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港口環境;風險評估;DEMATEL方法

1 港口環境風險管理技術思路

2015.8?12天津港發生爆炸事故,再次引起了環境污染,同時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了重大損失。這次事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環境風險防范和管理的警鐘。港口環境風險的主要特點是危害性和不確定性[1]。中國目前的港口環境風險管理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環境風險識別、環境風險預測與評估、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以及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措施的制定[2]。

其中,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是從整體出發,分析各種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港口環境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是指通過對風險因素的評估結果以及綜合分析結論,利用可行的工程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過程[2-4]。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方法是一種運用圖論與矩陣工具進行系統因素分析的方法,通過計算每個因素的原因度與中心度,來確定每個因素在系統中的地位和因素間的因果關系。該方法對于處理較復雜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系統中的要素關系不夠明確的問題更為有效[5]。故文章采用該方法在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階段進行量化的分析,為制定風險防范和管理措施提供建議。

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天津港環境風險因素分析

環境風險因素識別是環境風險評價的基礎, 通過對天津港現狀調研與歷史風險事故統計分析[6],主要的環境風險因素識別見表1。

(1)首先分析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關系,如因素Ai對因素Aj

有直接影響,則影響程度定義為:“無影響”為0、“影響較弱”為1、“影響弱”為2、“影響強”為3、“影響很強”為5,然后構建各因素之間的直接影響矩陣X,見表2。

(2)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X,得矩陣Y。具體做法為:對X矩陣的各行求和,得出最大值,設為m,令Y=X/m。

(3)計算被影響度A、影響度B、中心度C和原因度R。

每個影響因素的被影響度A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這個影響因素下的列和,表示該元素受其它所有因素的綜合影響值。每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度B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這個影響因素下的行和,表示該元素對其他所有元素的綜合影響值。每個影響因素的中心度C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關于這個影響因素的行和與列和之和,表示該因素在系統中的重要性程度。每個影響因素的原因度R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關于這個影響因素的行和與列和之差,表示該因素與其他因素的因果邏輯關系程度。若R為正,表示該因素對其他因素的影響大,稱為原因因素;若R為負,則表示該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大,稱為結果因素。

(4)繪制因素的原因-結果圖,見圖1。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

(1)天津港港口環境風險的原因因素(即原因度大于零),按原因度大小排列的前四位是:雷擊、天氣原因、誤操作、設施老化。它們對其他風險因素的發生的影響很大,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計劃和管理措施。其中,對于不可控的雷擊和天氣原因,我們要做好預警和防范措施;而誤操作和設施老化是可控的,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控制。

(2)天津港港口環境風險的結果因素(原因度小于零),按大小排序前三位為:船舶故障、管道接口泄漏、罐體破裂。它們極易受到其它風險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必須加以重視。

(3)按中心度大小排序前兩位分別是:火災和船舶故障,說明這兩個因素對環境安全的影響很大,需要重點管理。

3 結束語

港口項目占地面積大,處于水陸交界處,內容復雜,環境影響因素繁多,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如何識別港口環境風險中的關鍵影響因素,加以重點防范與管理是風險管理的前提。文章運用DEMATEL方法對港口環境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定量分析,理清各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找出主要影響因素,為港口項目生產運營的環境風險防范和管理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胡二邦,姚仁太,等.環境風險評價淺論[J].輻射防護通訊,2004(1).

[2]張利鳴,李樹兵,等.環境風險分析在港口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航海,2006(2).

[3]王靖,田慶林.港口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模式初探[J].交通環保,2003(3).

[4]宋世偉.化工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探討[J].遼寧化工,2006(2).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脆弱性,地鐵運營,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U231+.2

項目: 201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2JGB022)北京地鐵脆弱性及應急管理研究

1. 引言:

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快、城市規模發展極為迅速,居民出行難成為城市首要解決的難題之一,地鐵以其運量大、速度快、噪音低、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有效緩解了城市地面的交通壓力,帶動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繁榮。城市地鐵在不斷擴大和發展的同時,其承擔災害的風險也在加大,地鐵運營系統抵御災害與事故的脆弱性不斷地暴露出來。城市地鐵由于運營期間事故的頻繁發生已經影響到公眾對地鐵安全保障的信任,也威脅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城市交通規劃的發展等[1]。地鐵運輸安全除有一般技術系統安全的普遍性問題外,其運輸特點也決定了地鐵人員集中、空間封閉狹小、事故具有點-線-網傳播的特殊性。

目前,針對地鐵等交通運輸或者城市基礎設施的脆弱性研究還不甚完善。本論文將脆弱性研究引入到地鐵運營系統中,對地鐵運營系統脆弱性進行界定。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與專家意見,參考相關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建立全面科學有效的脆弱性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希望可以在進一步的脆弱性評價體系實例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為車站提供有效的建議與改善措施,有利于推動加強地鐵抗災害能力,彌補運營應急管理能力的缺陷。

2. 脆弱性相關研究

2.1. 脆弱性研究發展

在當今社會環境與發展的諸多問題中,對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研究已成為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脆弱性的研究最早集中于自然科學領域,如地下水、水資源、災害學、生態系統等領域的探討。由于不同應用領域間研究對象和學科視角的不同,不同學科領域對“脆弱性”這一概念的界定方式、角度、理解和內涵也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關于“脆弱性”的不同定義,自然學家往往從環境變化和生態系統角度出發去定義脆弱性,研究的對象往往是自然的生態系統,而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則關注從造成脆弱性的社會關系、經濟、文化、政治和其他權力結構等方面來研究脆弱性,研究的對象往往是人文系統。

隨著脆弱性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Timmerman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脆弱性在地學領域中的概念,認為脆弱性是一種度,是災害發生時對系統產生的不利影響的程度,而不利響應的質和量受控于系統的彈性,彈性標志著系統承受災害事件并從中恢復的能力[2]。我國學者李鶴等(2008)對個學術領域的脆弱性概念進行了歸納與總結,他們界定脆弱性是指由于系統(子系統、系統的組分)對系統內外部擾動的敏感性以及缺乏應對能力從而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容易發生改變的一種屬性[3]。詹承豫(2009)認為脆弱性是個概念的集合,包含了“敏感性”、“易損性”、“不穩定性”、“適應性”、“應對力”、“恢復力”等一系列相關概念,既考慮了系統內部條件對系統脆弱性的影響,也包含系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2.2. 地鐵運營脆弱性定義

目前,雖然不同研究領域對脆弱性這一概念的認識日趨統一,但是關于脆弱性的本質以及構成要素的問題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Adger(2006)認為脆弱性的關鍵是系統所承受的壓力、敏感性和其適應能力[4]。Smit和Wandel(2006)則認為脆弱性是敏感程度、暴露狀況和適應能力等各個組成部分在不同空間尺度下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并且脆弱性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動態的,這種關系隨著時間、地點、干擾類型以及系統特性而不斷變化[5]。Gallopín(2006)則認為脆弱性主要包括敏感性和響應能力,暴露不是脆弱性的組成成分,而是應當把其看作是系統與外力干擾之間聯系的一種特征。

本文認為,地鐵運營的脆弱性應當包括地鐵運營系統的暴露性、敏感性和適應性三個方面。承載體必須暴露于致災因子中才有風險的存在。暴露性是致災因子與承載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表現為承載體暴露于致災因素中的時間、頻率和程度等;敏感性則描述了地鐵運營過程中,對干擾因素的感知程度和承受壓力的能力;適應性可以表達地鐵運營期間對實際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自我調整、適應和恢復能力[6]。所以在本次的脆弱性評價體系中應充分考慮脆弱性上述三個方面的貢獻度,針對每個評價指標進行脆弱性三個性質的專家打分。在脆弱性計算上,采取三個性質貢獻度的方法。由于適應性的增強削弱脆弱性,固為負貢獻。即: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適應性)

3. 地鐵運營脆弱性因素分析

為科學建立地鐵脆弱性評價體系,在脆弱性因素分析和體系指標篩選時采用客觀與主管相結合的方式。基于地鐵運營的現狀,查閱大量地鐵運營歷史資料,根據較大運營事故和頻發事故進行統計,同時查明事故原因。另設計相關的調查問卷,針對地鐵運營相關管理人員與專家進行脆弱性相關調查。根據問卷統計結果篩選評價體系指標。

由于地鐵運營系統是多專業、多任務的復雜系統,所以地鐵事故的風險因素眾多。對近20年國內外65起地鐵典型事故的統計,其中32%事故為設備故障或設備故障導致的列車相撞、脫軌等;24%事故為火災引起,17%由停電,自然災害和自殺等原因引發;恐怖襲擊引起的事故占16%,但影響十分重大;擁擠踩踏導致事故發生占11%,多為運營組織中出現問題。根據地鐵事故類型統計,對比國內外地鐵發展歷史與現狀。分析得到國外事故主要由火災、恐怖襲擊與設備老化導致的列車脫軌相撞事故為主。而我國地鐵由于發展較晚,運營時間較短,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經驗欠缺,同時面臨客流量較大的情況,在管理與系統設備協調性上存在問題,導致主要的事故類型集中在擁擠踩踏、信號故障、機械設備故障等。

另外,在2013年底進行的一份地鐵相關調查中,參加答題打分的地鐵管理人員與專家共40人,其中收回有效問卷38份。該問卷設計為包括風險因素識別和運營狀況的調查。經過統計顯示管理人員和專家認為導致地鐵脆弱性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可能性較大并造成相對嚴重后果的有火災、自然災害、觸電、設備故障與運營組織。這與國內外地鐵事故的統計結果基本吻合。

事故頻發讓地鐵呈現出多方面的脆弱性。從統計的事故類型來看,我國地鐵運營脆弱性主要因素集中在相關運營設備上,其中包括通訊、機電、行車和監控系統。其次的脆弱性因素可以歸結為安全防護、運營組織與抵抗自然災害和應急設備系統上。

4. 脆弱性評價體系建立

地鐵運營系統脆弱性在涵義上與工程系統脆弱性相似,是系統的風險程度、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標的綜合表征。根據對運營歷史資料和專家問卷統計,可以總結地鐵運營脆弱性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隱藏性。脆弱性是地鐵運營系統的一種固有屬性,是由系統自身的結構和功能所決定的,地鐵運營系統正常工作狀態是沒有明顯征兆的,隱藏在系統中。(2)動態性。脆弱性是隨著地鐵運營系統的運營階段、內外部環境等因素時刻變化的,各階段脆弱性的表現也不相同。 (3)多樣性。由于地鐵運營系統本身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導致系統脆弱性的形成原因、表現形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4)擴散性。由于地鐵線網運營的特性,使得脆弱性的后果將按“點一線一網”的形式迅速連鎖擴散,甚至導致整個地鐵系統的癱瘓。

脆弱性評價方法基本分為:指標體系評價法、圖層疊置法、模糊物元評價法、函數模型評價法、危險度分析等方法。在脆弱性形成機制還沒有研究清楚的情況下,指標體系是目前脆弱性評估最常用的方法。脆弱性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結合地鐵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綜合地鐵管理人員與專家的意見建議。從人-機-環三個方面均衡全面系統的建立評價體系。脆弱性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地鐵運營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和風險評價存在一定聯系但也有明顯區別。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包括了預評價、驗收和生產評價的各環節,并且從人-機-環-管四個維度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性評價,但是評價指標多側重于管理工作,多為針對人機環管四個方面的管理措施的考量。風險評價則在風險識別和風險估測的基礎上,對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全面考慮,評估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以衡量風險的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的過程。主要側重于對于風險本身的評價并不存在脆弱性當中涉及的適應性。

結合地鐵運營脆弱性的特點,在找出地鐵運營脆弱性因素的基礎上,以對參與到運營的人-機-環做出客觀綜合的脆弱性評價為目的,分為三個維度建立脆弱性的評價體系。根據地鐵運營事故統計、《安全運營管理辦法》以及針對專家的問卷統計結果,建立如下的脆弱性評價體系。見圖2

5. 結語

(1) 結合脆弱性發展與地鐵運營特點,進行地鐵運營脆弱性的概念界定與內涵分析,給出脆弱性評價中暴露性、敏感性和適應性的關系與計算方法。

(2) 通過客觀史料與專家主管打分問卷統計相結合的方式來確定脆弱性因素,從而建立合理完善的脆弱性評價體系。

(3) 建立人-機-環三維度評價體系,避免了管理方面與其他方面各項指標的耦合關系。

(4) 在后續的研究中講根據脆弱性評價體系進行實例分析,并采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或多級可拓等評價方法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地鐵運營在管理上的改進。

參考文獻:

[1]宋守信. 城市運行中的自反性危機與反身性思考[J]. 現代職業安全,2012,01:38-39.

[2] Timmerman P.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the Collapse of Society: A Review of Modelsand Possible Climatic Applications [A]. Environmental Monograph [C]. Toronto: Institute forEnvironmental Studies, Canada, 1981

[3]李鶴,張平宇,程葉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評價方法[J]. 地理科學進展. 2008,27(2):18-25

[4] Adger WN.Vulnerabilit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 (16)3:268-281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危險因素辨識與分析 控制措施

一、裝置概況

本裝置屬于甲類生產裝置,主要危險介質為甲類(催化干氣)可燃氣體。裝置西面為硫磺裝置,東面為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北面為乙苯儲運罐區,南面35米處為廠區圍墻。裝置南北長為147米,東西寬為71米,本裝置占地面積10437m2。

1.物料危險特性

干氣制乙苯利用干氣中的乙烯和苯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進行氣相烴化、液相反烴化反應制取乙苯。工藝中有高溫、低溫、高壓、伴隨生產過程的干氣和苯屬甲類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并伴有有毒有害特性。

2.工藝流程簡介

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原料預處理部分

采用水洗工藝將脫硫干氣含有MDEA脫除,將MDEA濃度降至1ppm以下,防止烴化催化劑中毒,降低反應活性。

4.反應部分

在一定溫度及催化劑作用下,催化裂化干氣中的乙烯迅速與苯發生烷基化反應,生成乙苯。

5.吸收部分

將反應產物其中重組分吸收下來。尾氣從吸收塔塔頂排出,一部分作裝置內燃料,剩余進管網,吸收塔塔底物料作為反烴化料進反烴化反應器。

6.精餾部分

將含有多組分的液相物料進行分離,一部分做為產品經換熱冷卻后送入乙苯產品罐;另一部分做為副產品(丙苯、高沸物)間歇送出裝置。

7.再生部分

利用氮氣與凈化風按比例經氮壓機加壓,經與煙氣換熱后,再經爐子升溫,從反應器頂部進入反應器床層,自上而下燒焦,使催化劑活化、再生。

二、乙苯裝置主要危險因素的辨識與分析

1.工藝、設備設施的火災爆炸危險因素

干氣制乙苯裝置在連續性生產過程中,干氣、苯、烴化液等均為易燃易爆介質。物料的反應、分離、升壓、升溫,輸送以及儲運等工藝狀態以及設備設施的狀況構成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基礎條件。

2.電氣、儀表的火災爆炸危險因素

2.1電氣、儀表火花

電氣設備接地設施失效,線路絕緣損壞,短路,接點接觸不良,設備和線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等原因引起電打火;電動儀表可能因能量積聚產生并泄放火花。

2.2自動儀表及聯鎖保護失效

調節儀表出現故障或表信號出現錯誤顯示或產生誤動作;DCS自控系統及自動聯鎖保護系統功能出現故障,可造成工藝參數指示失真,可能導致超壓、超溫、操作失控、物料溢出等后果,進而引發火災爆炸。

2.3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失靈

裝置及儲運罐區各部位的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失靈,可能導致泄漏的可燃介質聚集,不易發現,延誤可燃、有毒介質泄漏事故的處理時機,導致火災爆炸和人員中毒事故。

3.現場管理及其他因素

3.1現場作業管理

3.1.1以下違章作業行為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人員中毒事故:

人員違規操作,倒錯流程;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區私用明火,使用非防爆工具。

3.1.2檢修作業不執行檢修規程,安全措施不力,系統吹掃不凈。

3.2靜電

系統管路、設備中物料流速過大,尤其在易燃易爆介質泄漏時,可產生高速氣流,導致產生物流靜電;進裝置人員因著裝不符合防靜電要求可產生人體靜電,靜電集聚產生放電火花,構成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點燃源。

3.3硫化亞鐵自燃

在長期生產過程中,裝置的容器內壁可能形成硫化亞鐵垢層,當在裝置開停工過程中,使用蒸汽吹掃或其他原因造成升溫條件時,有可能發生硫化亞鐵自燃火災。

4.機械傷害

乙苯裝置大型設備具有轉速較高、結構較復雜等特點,轉動設備調試、檢修有一定難度,易發生機械故障,存在著發生機械傷人,設備損壞、停工停產事故的危險。

5.高處墜落

裝置各構架平臺及塔器高度在10m以上,其中苯塔塔、乙苯塔高70m,人員在操作、巡檢、檢修作業中,有發生滑跌、墜落的危險。

6.灼燙及凍傷

高溫灼燙

裝置加熱爐、反應器、塔底泵、再生氣換熱器等設備的操作溫度在220~500℃,在設備及附屬管道出現損壞,保溫層破損以及操作不當時,人員有高溫介質噴出燙傷和高溫接觸灼傷的危險。

7.其他危害

7.1防雷、防靜電接地

裝置設備和建(構)筑物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設備的設置和配備不合格,致使發生雷擊和靜電放電,可能導致設備設施損壞和火災爆炸事故。

7.2防凍防凝

裝置生產系統伴熱冬季因氣溫低,易造成設備或管路凍堵凍裂,可能造成設備設施損壞、停工停產,若處理不當,甚至可能引發火災爆炸、窒息中毒等其它事故。

7.3公用工程

裝置因供配系統發生意外停電、停水、停氣、停風等,會導致停工停產,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設備、設施及部件損壞,甚至引發火災爆炸、窒息中毒等其他事故。

三、危險因素控制

通過危險因素分析,可以針對所找出的各種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1.工藝防范措施

1.1裝置采用先進可靠的工藝技術和合理的工藝流程,生產過程具有高度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使危險物料在操作條件下處于密閉的設備和管道中,不易泄漏;

1.2裝置可能引起超壓的設備和系統均設置安全閥和連鎖自保系統,超壓時,密閉排放至火炬系統,以保證事故狀態下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1.3裝置大型機動設備都選用安全防暴型,其他機泵選用隔爆型;

1.4根據裝置工藝和加工方案,確定出優化的工藝參數;

1.5制定出滿負荷處理量和低負荷處理量的運行工藝安全管理措施;

1.6加強對高溫高壓、有反應發生的工藝部位參數的監控,保證安全生產;

1.7定期校驗安全附件和試驗安全連鎖裝置的靈敏度。

2.強化設備管理

加大設備安全運行檢查的工作力度,重點檢查設備完好運行和檢修情況,以及大機組,關鍵設備的監護、特護情況,確保設備的運行、使用,必須安全可靠。

3.加強安全監督檢查

車間管理人員每天進行一次現場安全檢查;每周組織一次安全大檢查;分廠每月一次安全聯合大檢查;對查出的隱患和問題及時整改,并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查找隱患,以消除不安全因素。

4.規范安全管理制度

嚴格執行集團公司“六大禁令”和“作業和操作要受控”安全規定;認真推行集團公司的16項管理規定。認真執行工藝操作規程,遵守工藝紀律,做到平穩生產。

5.加強安全教育

定期的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和各項安全演練活動。組織員工學習各類事故發生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使廣大員工通過安全活動的學習能夠更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是一切事物的前提,督促全體員工認真學習各項安全知識,提高全員的安全防護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6.正確勞保著裝

進入化工設備內部作業時,在易燃、易爆的設備內或生產區,應穿防靜電工作服,防止起靜電火花或有腐蝕性物質接觸皮膚。勞保鞋要采用抗靜電和防砸專用鞋。

7.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調聯系工作

加強與周圍臨近裝置的協調、聯系,對周圍裝置,特別是催化裝置所作的可能影響到本裝置的調整及早了解,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保證裝置平穩,避免作緊急處理時對安全、設備及平穩生產造成危害。

參考文獻

火災風險因素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脆弱性;威脅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系統依賴程度日益增強,采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去識別安全風險,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得到了廣泛的認識和應用。信息系統主要分析信息化業務和信息系統所面臨的人為和自然的威脅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評估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針對性的抵御威脅的防護對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風險。

二、網絡信息安全的內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網絡信息的安全”從狹義的字面上來講就是網絡上各種信息的安全,而從廣義的角度考慮,還包括整個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數據以及數據處理、存儲、傳輸等使用過程的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具有如下5個特征:

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的個人或實體。

2、完整性:即信息未經授權不能被修改、破壞。

3、可用性:即能保證合法的用戶正常訪問相關的信息。

4、可控性:即信息的內容及傳播過程能夠被有效地合法控制。

5、可審查性:即信息的使用過程都有相關的記錄可供事后查詢核對。

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研究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實現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復雜性。而通過有效的網絡信息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就能夠為此復雜問題的解決找到一個考慮問題的立足點,能夠將復雜的問題量化,同時,也為能通過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網絡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依據和基礎,網絡信息安全的風險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類:

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災、風災、水災、雷電等;

2、社會因素,主要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如暴力、戰爭、盜竊等;

3、網絡硬件的因素,如機房包括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受電力、溫度、濕度、灰塵、電磁干擾等影響;

4、軟件的因素,包括機房設備的管理軟件、機房服務器與用戶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各種服務器的數據庫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種應用軟件如殺毒軟件、防火墻、工具軟件等;

5、人為的因素,主要包括網絡信息使用者和參與者的各種行為帶來的影響因素,如操作失誤、數據泄露、惡意代碼、拒絕服務、騙取口令、木馬攻擊等;

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因素、有關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立法因素、教育部門對相關知識的培訓因素、宣傳部門對相關安全內容的宣傳因素等。這些因素對于網絡信息安全均會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

三、目前網絡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信息系統涉及社會經濟方方面面,在政務和商務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安全問題不單是一個局部性和技術性問題,而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性安全問題。據統計,某省會城市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有10%的單位出現過信息系統不穩定運行情況;有30%的單位出現過來自網絡、非法入侵等方面的攻擊;出現過信息安全問題的單位比例高達86%!缺少信息安全建設專項資金,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缺乏,應急響應體系和信息安全測評機構尚未組建,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重應用、輕安全”的現象,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各部門對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的重視程度與其信息化水平呈現正比,即信息化水平越高,對風險評估越重視。然而,由于地區差異和行業發展不平衡,各部門重視風險評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安全事件驅動”,即“不出事不重視”,真正做到“未雨綢繆”的少之又少。目前我國信息安全體系還未健全和完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尚待成熟。有的部門對信息系統風險評估還停留在傳達一下文件、出具一個報告、安排一場測試,由于評估單位在評估資質、評估標準、評估方法等方面還不夠規范和統一,甚至出現對同一個信息系統,不同評估單位得出不同評估結論的案例。

四、信息系統風險評估解決措施

1、確診風險,對癥下藥

信息系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可以被感知和認識從而進行科學管理的。信息系統面臨的風險是什么、有多大,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減少、化解和規避風險?就像人的軀體有健康和疾病,設備狀況有正常和故障,糧食質量有營養和變質,如何確認信息系統的狀態和發現信息系統存在的風險和面臨的威脅,就需要進行風險評估。

2、夯實安全根基,鞏固信息大廈

信息系統建設之初就存在安全問題,好比高樓大廈建在流沙之上,地基不固,樓建的越高倒塌的風險就越大。風險評估是信息系統這座高樓大廈的安全根基,它可以幫助信息系統管理者了解潛在威脅,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規劃建設,讓信息系統安全“贏在起跑線上”。風險評估還可以為信息系統建設者節省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投資,達到“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效果。

3、尋求適度安全和建設成本的最佳平衡點

安全是相對的,成本是有限的。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系統建設要達到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不能脫離實際地追求“零風險”和絕對安全。風險評估為管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讓我們認清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和風險,在此基礎上決定哪些風險必須規避,哪些風險可以容忍,以便在潛在風險損失與建設管理成本之間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力求達到預期效益的最大化。

4、既要借鑒先進經驗,又要重視預警防范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風險評估是信息化發達國家的重要經驗。目前我們的信息化在某些關鍵技術、關鍵設備上還受制于人。“他山之石”可為我所用,亦須知其鋒芒與瑕疵,加強預警防范與借鑒先進技術同樣重要。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進行了分析和探究,在今天高速的信息化環境中,信息的安全性越發顯示出其重要性,風險評估可以明確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況和主要安全風險基礎,通過風險評估及早發現安全隱患并采取相應的加固方案。所以要加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信息安全技術一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2007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福建省| 偏关县| 徐汇区| 定陶县| 兖州市| 繁峙县| 普兰店市| 固始县| 民勤县| 聂荣县| 丹东市| 钟祥市| 昆明市| 五家渠市| 青冈县| 永兴县| 莫力| 安徽省| 阳新县| 台山市| 罗甸县| 崇信县| 廉江市| 黄平县| 镇安县| 应用必备| 牙克石市| 南平市| 泌阳县| 包头市| 突泉县| 涿州市| 文安县| 宽城| 聂荣县| 东山县| 秀山| 昭苏县| 永仁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