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斑眼病的最佳治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眼底病;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 R77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6-97-02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eing of Fundus Oculi Diseases:A Study of 38 Cases
XIAO Zhong1 LI Jiuke2
1.The Affiliated Guangxing Hospital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07, China;2.The Affiliated Sir Run Shaw Hospital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n fundus oculi diseas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All of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undus oculi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8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laser therapy,based on the observer groups,38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took the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for 2 mont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2 month. Results After 2 months, the basic cure patients,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numbers of visual acu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s(P<0.05),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a good clinical results in treatment of fundus oculi disease, fewer side effects and high secur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Fundus oculi disease;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眼底病是一種病因復雜、病種繁多并且病情多變的眼科疾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影響視覺能力,嚴重者會致盲。主要包括視網膜、眼底血管、視神經、視神經纖維、視網膜上的黃斑部以及視網膜后的脈絡膜等部位的病變[1],早期癥狀常常會被患者忽視,當能感覺到視力下降時,病情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如視神經、黃斑區等發生病變后,即可影響視力;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等急癥發生時若搶救不及時即可致盲。目前眼底病有很多種治療方法和途徑,但均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2],至今尚未特效的治療方法。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診的38例眼底病患者,均給予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以同期采用單獨西醫治療的38例眼底病患者作為對照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具體的治療情況報道如下,以期為今后臨床上眼底病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提高治愈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眼科收診的76例眼底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3例,女43例,年齡 38~67歲,平均 (61.38±10.21)歲;患者均為單眼病變,左眼病變31例,右眼病變45例;眼底病患者的病種類型見表1。
1.2 治療分組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76例眼底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治療組患者中男16例,女 22例,年齡38~65歲,平均 (60.97±10.0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 21例,年齡41~67歲,平均 (61.93±10.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以及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行激光治療前均進行常規的視力、裂隙燈及眼底鏡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檢查項目。
1.3 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0.05提示有顯著性差異。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眼底病患者接受激光治療,具體過程如下:激光治療前充足睡眠,保證眼睛的最佳治療狀態,術前1h滴美多麗(日本參天制藥株式會社,H20020245)使瞳孔散至最大,患者坐在激光儀前,點地卡因對眼睛進行表面麻醉,借助全視網膜鏡對病變部位進行觀察,使光點準確瞄準病變部位發射激光進行治療。調整激光參數,使其產生有效的光凝固反應,根據患者眼底病的病種、位置以及病變程度發射激光治療,一般擊射12~500點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治療組的患者在接受西醫激光治療(治療方法同對照組)的基礎上均加服中藥湯劑,藥方組成:荊芥30g、連翹30g、太子參30g、生地20g、桔梗20g、柴胡15g、天花粉15g、麥冬15g、川芎15g、葛根15g、防風15g、白芷15g、白芍15g、當歸15g、炙甘草15g。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味的加減,每日1劑,水煎2次,合并兩次水煎液,分早晚2次飯后服用。10日為1個療程。2個月之后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3 結果
3.1 療效標準
基本治愈:病變出血、水腫等基本吸收,視網膜血管阻塞現象解除,視力基本達到1.0及以上;明顯有效:病變出血、水腫等大部分吸收,視網膜血管阻塞現象好轉,視力提高明顯;無效:病變程度以及視力等臨床癥狀基本無改善。
3.2 結果
3.2.1 總體療效結果 經過2個月治療之后,所有患者均進行眼底病的常規檢查,具體結果見表2。
3.2.2 視力變化結果 經過2個月治療后,所有患者的視力變化結果見表3。
4 討論
眼底病是眼科比較常見的疑難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視覺能力,此外,還可并發其他眼部疾病,如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暫時性屈光改變出現調節性麻痹、球結膜微血管瘤形成、白內障以及眼外肌麻痹等[3],導致病情更加復雜,治療困難。
隨著激光技能運用到眼底病的治療中,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常用的激光療法包括激光光凝、光動力療法(PDT)以及經瞳溫熱療法(TTT)等[4]。激光的波長一致、方向性好,故可以應用不同波長的激光,目標準確地針對眼底的不同病變進行治療。本文中的治療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熱效應,使之有熱凝作用于視網膜的異常組織,產生瘢痕達到治療目的,是一種較好的調養方法。但是眼底病病情復雜,容易復發,并且與許多全身疾病有關,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激光治療之后,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不但可以改善癥狀,加快疾病的恢復[5,6],還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中所用藥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通經絡、補肝明目之效,與激光治療相結合,明顯提高了患者的基本痊愈人數和總有效率,療效確切,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于強. 眼底病臨床的新進展[J]. 廣東醫學院學報,2004,25(5):481-483.
[2] 劉兆霞. 穴位濕敷加低頻脈沖治療眼底病[J]. 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0):65.
[3] 劉瑞芝. 眼底病激光光凝226例圍術期護理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2044-2045.
[4] 王景昭. 眼底病臨床研究的發展趨勢[J]. 眼科,2003,12(4):196-198.
[5] 魏紅玲. 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眼底出血38例報道[J]. 甘肅中醫,2004,10,(7):18.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代謝性疾病,往往引起全身許多組織、器官的廣泛損害。眼部并發癥尤其多,常見的有白內障、青光眼、結膜微血管瘤、視神經病變、眼肌麻痹、視網膜病變等,其中視網膜病變最為多見,并且危害最大,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經濟發達國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成為主要的致盲眼病。據統計,歐美國家糖尿病發病約占人口的1.5%~2%,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4000萬。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國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均發生了變化,伴隨著高血脂、高血壓發病率的增高,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來也有增高趨勢。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約10%的人在發病后5~9年內會發生視網膜病變,有80%~90%的人25年后會出現視網膜病變。
在6月6日全國愛眼日來臨之際,本刊推出有關糖尿病患者愛眼話題,與您共同關注視網膜病變問題,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
愛眼日前夕,記者就糖尿病患者普遍關心的視網膜病變問題,采訪了武警總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陶海教授。
一 什么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糖尿病病人中,幾乎有一半的人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特別是糖尿病時間較長的人。”陶教授告訴記者,正常人的視網膜在眼睛的后部,對于外界光線刺激能有效的接收并將訊號處理后,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枕葉形成映象。若以相機來比喻人的眼睛,眼角膜代表鏡頭,視網膜則代表底片,要獲得清晰的影像,缺一不可。視網膜病變對于視力的影響非常大。
那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如何發生的呢?陶教授指出,它發生的原因是由于體內糖代謝的異常,造成全身各組織器官微血管發生病變。反映在眼底,則會出現一系列眼底的改變。比如:視網膜滲出、出血、新生血管增生,黃斑出現水腫,玻璃體出血,最后視網膜因為增殖膜牽引而脫離。若出現大量的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脫離將嚴重影響視力。
糖尿病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如冠心病、中風、白內障、失明等,會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這些并發癥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陶教授介紹,多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在病變初期,除有糖尿病多飲、多尿、多食和疲乏、消瘦等癥狀之外,眼部一般無自覺癥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若黃斑區受累,可有視野中央暗影,中心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等癥狀。視網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體,患者本人也可自覺眼前有黑影飄動。當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體腔,視力可嚴重喪失,僅存光感。黃斑區以外的視網膜血管閉塞,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導致視網膜脫離,則視野出現相應部位較大面積的缺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認為視力沒有下降,視網膜就沒有病變,卻不知道在病變沒有侵犯到黃斑時視力可能正常,當眼睛出現視力下降等自覺癥狀時,視網膜病變往往已比較嚴重,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一旦耽誤治療導致失明一般無法醫治。
陶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去醫院檢查眼底,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情況,及時治療。一般認為,半年到一年應檢查一次,平時若有變化,則應及時就醫。
二 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不要太緊張,要積極地檢查并治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1.嚴格控制好血糖。維持血糖的穩定、正常,這是治療的根本。因為病變的嚴重程度與血糖的穩定程度有直接的相關性。目前,臨床常用的降糖藥有達美康、糖適平、拜唐蘋、文迪雅、胰島素等。還有太羅,這是一種新的降糖藥,降糖機理是通過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內分泌科的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開具處方。
2.激光光凝治療。要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必要時進行眼底熒光造影,發現有增生期病變或黃斑水腫等表現時可考慮激光光凝治療。
3.手術治療。對于出現玻璃體積血長時間不吸收或有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的癥狀,應進行玻璃體切割手術。
4.藥物治療。目前用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西藥主要有導升明片、安多明片。還有一些活血化淤及改善微循環的中藥,如復方丹參片、銀杏葉片等。
近年來,激光在眼科領域廣泛應用,使很多眼病患者受益。陶教授指出,治療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是控制飲食和降血糖,但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發生,全身治療只能延緩其發展,而一旦進展為增殖性病變,全身治療則難以改善,至今仍無特效藥物。激光凝固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
激光治療眼病的原理是什么呢?陶教授介紹,治療眼底疾病主要是利用激光熱效應,作用于視網膜病變部位,使之受熱凝破壞,產生瘢痕,而達到治療目的。一部分人治療后視力會有所提高,大部分人治療后視力無變化,少數人視力有所下降。為了控制病情發展,采取丟車保帥的辦法,犧牲部分視力及視野是完全值得的。有的患者認為不做激光治療大不了眼睛失明,卻不知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續發展還會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縮等嚴重并發癥,這對健康相當不利。
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何預防?
積極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是糖尿病患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陶教授指出,糖尿病病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注意飲食和營養,戒煙酒,適當運動,保持樂觀平靜的心態。
2.新診斷的糖尿病人應盡快由眼科醫生進行散瞳后的全面眼科檢查。
3.糖尿病患者應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并由在診斷與處理糖尿病視網膜病方面有豐富經驗的眼科醫生進行。在視網膜病發展時,還需要多次檢查。
4.已患糖尿病的婦女如果計劃妊娠應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一旦妊娠,應在妊娠的前3個月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且妊娠期密切隨訪。
5.若已出現糖尿病性黃斑水腫、嚴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增殖性病變,則需要眼科醫生及時治療。
【摘要】 目的 回顧性分析貴州省黔西南地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發病特點及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時機及療效。 方法 對我科住院及門診DR患者346例(470只眼),男148例(184眼),女198例(286眼),術前常規行視力、眼壓、裂隙燈、眼底、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并根據造影結果分為:(1) 輕中度非增生期(NPDR) 72例(94眼占20.00﹪)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增生期(PDR)193例(273眼58.09﹪);(3)高危PDR,81例(103眼21.91﹪)。采用法國光太532 nm眼底激光機行相應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隨訪過程中采用與治療前相同的設備和方法復查視力、眼底、必要時行FFA。新生血管未消退和無灌注區殘留及時補充激光光凝治療。術后隨訪2~24個月,以最后一次隨訪時的觀察指標進行療效評價,評價視力變化及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是否有效。結果 (1) 輕中度NPDR(94眼):視力提高35眼(37.23%);視力穩定47眼(50.00%);視力下降12眼(12.77%)。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273眼):視力提高46眼(16.85%);視力穩定170眼(62.27%);視力下降57眼(20.88%)。(3)高危PDR(103眼):視力提高14眼(13.59%);視力穩定53眼(51.46%);視力下降36眼(34.95%)。輕中度NPDR組與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組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PDR組與輕中度NPDR組、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組激光光凝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地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病以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患者為主,高危PDR患者也占相當大的比例。輕、中度NPDR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效果較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患者療效好,高危PDR患者治療效果較差。故早期激光干預治療,是顯著降低了致盲率,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 激光凝固術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我國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高達44%~51.3%[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DR日趨年輕化,已成為首要致盲眼病之一[2]。DR給予眼底激光光凝術是治療延緩該病變發展的最為有效手段,能有效地預防和阻止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發生和發展,改善DR患者的視力預后。
我院對346例(470眼)DR患者進行常規FFA檢查,并行532nm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療效滿意,術后隨訪2~24個月。現將其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回顧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對住院及門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346例(470只眼),男148例(184眼),女196例(288眼),年齡22~78歲,平均51歲,發現糖尿病病程2~30年。部分患者平素血糖控制不佳,不規則使用降糖藥,不定期檢測血糖。術前常規行視力、眼壓、裂隙燈、眼底、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檢查。按DR新的國際臨床分級標準(2002年)[3],分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我科對346例(470眼)根據FFA結果及激光治療方案,我科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三類:(1) 輕中度NPDR 72例(94眼占20.00﹪)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193例(273眼58.09﹪);(3)高危PDR,81例(103眼21.91﹪)。
1.2 治療方法:
(1)輕中度NPDR,需密切隨訪或在FFA指導下行局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不需做全視網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但如果出現黃斑囊樣水腫,需進行黃斑局部光凝。(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必須做PRP,如有黃斑囊樣水腫,需同時對黃斑部進行局部光凝。(3) 高危PDR,盡快做超PRP,同時行黃斑部光凝。如果有玻璃體積血、玻璃體增殖牽拉患者行玻璃體切割后再行PRP[4]。具體激光治療如下:
視網膜局部激光光凝:根據FFA檢查,針對局部無灌注區及微血管瘤治療。激光參數選擇:光斑大小100~300μm,曝光時間0.10~0.2s,能量100~500mw,光斑以產生Ⅱ級光斑反應為度;每個光斑間隔一個光斑直徑。少量有效激光斑為準。根據需要隔一周可再進行光凝治療。
PRP光凝范圍為視盤上、下和鼻側緣外各1DD,黃斑區顳側1~2DD以外至赤道部,光斑間隔1~2DD[3],激光參數選擇:光斑大小100~300μm,曝光時間0.15~0.2s,能量150~600mw,光斑以產生Ⅱ~Ⅲ級光斑反應為度;每個光斑間隔一個光斑直徑,每周進行1次光凝治療,共3~6次。
黃斑部局部光凝和格子樣光凝,激光參數:光斑直徑100~200μm,曝光時間0.08~0.10s,能量150~250mw,光斑以產生Ⅰ級光斑反應為度;每個光斑間隔一個光斑直徑,約100~150個光斑,光凝距中心凹500μm以外。光斑大小50~250μm,能量100~260mw,曝光時間0.1~0.15s。
1.3 療效判斷:光凝后隨訪時間為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術后3~6個月復查FFA,以觀察病變吸收情況及無灌注區和活動性新生血管的出現,指導補充光凝。1年以后每6月復查1次。以最后一次隨訪時的觀察指標進行療效評價,評價視力變化及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是否有效。
1.3.1 視力判定標準:激光術后視力增進≥2行為視力提高,視力減退≥2行為視力下降,否則為無變化。術前視力
1.3.2 視網膜病變的療效標準:顯效 原有視網膜水腫消退,出血滲出吸收,微動脈瘤消失或減少,原有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無灌注區消失,無新的新生血管或無灌注區出現。有效 視網膜病變減輕,原新生血管減退或無灌注區縮小。無效 出現新的新生血管或無灌注區,或發生玻璃體積血或新生血管膜增生,視網膜及黃斑水腫加重。
2 結果
2.1 激光光凝治療后各組視力變化:
(1) 輕中度NPDR(94眼):視力提高35眼(37.23%);視力穩定47眼(50.00%);視力下降12眼(12.77%)。 (2)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273眼):視力提高46眼(16.85%);視力穩定170眼(62.27%);視力下降57眼(20.88%)。(3)高危PDR(103眼):視力提高14眼(13.59%);視力穩定53眼(51.46%);視力下降36眼(34.95%)。
2.2 激光光凝治療后各組視網膜病變改善情況:
輕中度NPDR組與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組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PDR組與輕中度NPDR組、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組激光光凝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并發癥:
術后隨訪期內無一例發生眼壓升高和視野進行性損害,無角膜損害、晶狀體混濁加重等并發癥。
3 討 論
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療效較為滿意的治療DR的藥物,而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DR療效肯定,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顯著降低了致盲率[5]。光凝治療主要針對DR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早期的患者,主要目的是使較大面積的視網膜被激光破壞,耗氧高的視錐、視桿細胞被耗氧低的瘢痕組織代替,減少組織的耗氧,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產生;光凝后的視網膜變薄,有利于來自脈絡膜血循環的氧供應視網膜,從而改善缺血缺氧狀態;有利于黃斑水腫的吸收,從而保護和提高視力。在激光治療過程中,既要保證高比例的有效光斑,以促進出血、滲出吸收,微血管瘤消失,無灌注區縮小或消失,新生血管萎縮,改善缺氧環境,延緩向增生性病變進展,又要避免過多過度光凝造成脈絡膜視網膜水腫、黃斑水腫、玻璃體出血等并發癥引起視力下降。合理靈活地應用光斑大小、曝光時間、能量三個激光參數是確保高比例有效光斑的重要條件。本組結果顯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一旦發生,有針對性地根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結果,進行部分或全部視網膜光凝,以預防糖尿病眼病發展,讓患者擁有可用的視力,從而保證其生活質量。
視網膜中周部比后極部更容易、更常發生毛細血管無灌注區(NP),且中周部是NP最易,最常發生的部位[6]。及早發現NP,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減少新生血管形成,避免新生血管破裂、玻璃體積血而導致突然失明。
我州人數大約368萬,糖尿病的發病率為3%,全州就有11萬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發病5年可以發生DR,根據文獻報道發病15-18年可達DR 發病率60-75%。我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診患者中, 重度NPDR及非高危PDR,193例(273眼58.09﹪);高危PDR,81例(103眼21.91﹪)。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不重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較多患者經常是因為雙眼視力下降,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才想到到眼科檢查。就診晚是病情重的主要原因。
還有我州經濟落后,一部分糖尿病發現晚,常常是因為視力不好,眼科檢查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才會對糖尿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更有一部分患者。就是診斷了糖尿病,也不按時降血糖及檢測血糖,不規范治療糖尿病。導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快。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將病情控制在增生期前治療。有文獻提示,非增生期能及時發現可治療的DR[7]。 本組結果顯示,我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現時間晚,患者治療不夠及時。導致部分患者視力下降明顯,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導致不可逆轉的失明。因此,我們眼科醫師與內分泌科醫師要進一步加大DR的宣教工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一旦發生,有針對性地根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結果,進行部分或全部視網膜光凝,以預防糖尿病眼病發展,讓患者擁有可用的視力,從而保證其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 葛堅,趙家良.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304 305,446 448
[2] 徐亮.數字化眼科在電子健康領域發展的優勢.眼科2005;14(5):287288
[3] 葛堅,趙家良.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05-206
[4] Feman SS. Ocular problems in diabetes mellitus. Boston: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1:151
[5] 譚湘蓮,張少沖.玻璃體切割聯合激光治療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05;23(12):13111313。
孔醫生:青光眼的英文名稱為“glaucoma”,來源于希臘語“glaukos”,意思為“淡藍、藍灰”。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青盲眼病的記載,但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病在內,直到元、明時期才將“青盲”肯定地區分開來,稱“綠風內障”。現代醫學根據其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現將“glaucoma”譯為“青光眼”。大家知道白內障的病人眼睛中間瞳孔的地方是發白的。在很早的時候,人們發現患青光眼的人,由于眼睛水腫,看上去有點綠,所以起初叫綠內障,現在日語里面還是沿用綠內障這個名稱。
《科學生活》:青光眼的發病率高嗎?會致盲嗎?它有哪些危害?
孔醫生: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而且發病率也很高。在所有的致盲眼病里面,白內障排在第一位,但是白內障的致盲可以通過手術復明。而青光眼的致盲是不可逆的,一旦視神經受到損害,就無法恢復,只能逐漸惡化。我們希望在整個病情的早期就能把青光眼診斷出來,并開始治療,讓病情穩定下來。
青光眼需要早發現、早治療,但在臨床上對青光眼的早期診斷是個難點。因為青光眼早期幾乎沒什么癥狀,等病人看不見了或者眼睛痛了來就診時,大多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期。現在來門診做青光眼排查的人大多是之前做了體檢的。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現在的體檢項目也從過去僅有的視力檢查增加了眼底、眼壓的檢查,其中眼底、眼壓的檢查就是針對青光眼的。一般來說,在體檢中發現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數都是比較早期的。如果是沒有參加定期體檢的人群,我們建議每兩年去眼科做一下檢查。
《科學生活》:常見的眼科檢查有哪些項目?
孔醫生:一般來說,常見的眼科檢查有幾種,最常見的是裂隙燈檢查,一般我們去眼科看病,醫生都會給患者做裂隙燈檢查。它是一個專門用于檢查眼睛的儀器,可以檢測角膜、前房、眼底的一些情況,眼底檢查著重看視神經。視神經有很多表現,包括有沒有出血、有沒有神經纖維層缺損等等,這些都是青光眼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做這類檢查是很方便的,對機體也沒有損傷,就是大家要有定期做眼睛檢查的意識。
還要查眼壓,眼壓和青光眼的關系非常密切,大部分青光眼都伴有眼壓增高,如果眼壓超過正常值,也提示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測量眼壓的儀器也有很多種,以前用的是手持式的比較小的儀器,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是非接觸眼壓計,不需要接觸眼球,機器會噴出一股氣流,通過氣流將角膜短暫地壓平,然后檢測角膜反彈的弧度來測眼壓。
《科學生活》:聽說可以通過手按眼球的方式判斷眼壓,這種方法可行嗎?
孔醫生:通過手摸的方法測量眼壓需要非常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做。普通人很難準確地通過這個方法來測量眼壓,即使是眼科醫生,用手摸的方式也未必準確,所以,不建議大家自己檢測。
裂隙燈和眼壓這兩種檢測方法是診斷青光眼最常用的篩查方法,如果通過這兩項檢測懷疑是青光眼的話,還可以進一步做一些相關的檢查。比如說,懷疑是閉角型青光眼的可以做UBM(超聲生物顯微鏡)來看看房角的形態。
《科學生活》: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原因何在?
孔醫生:青光眼本質上是一種視神經的病變,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視神經的特征性的損害,這也是導致不可逆性致盲的原因。我們知道,視神經受到損害以后就沒辦法修復了,它屬于中樞神經,而中樞神經是不能再生、也不能移植的。像周圍神經,我們聽說過斷指再植,它屬于周圍神經,還是有辦法恢復的。
視神經位于眼球后方,像一根尾巴一樣拖出來連到腦子里去,它是由很多神經纖維組成的,大概有120萬根神經纖維。視神經損害的程度決定了青光眼的嚴重程度。如果是早期的青光眼,視神經損害得會輕一點,等到晚期,大部分神經纖維就都丟失了,所以視功能也相應地受損。做個形象的比喻,眼球相當于燈泡,視神經相當于電線,視神經連接大腦,就像電線連著電源。如果視神經受損,就好比電線壞掉一樣,燈泡是不可能亮的。
《科學生活》:您前面提到的“閉角型青光眼”,這是一種常見的青光眼類型嗎?
孔醫生:青光眼分成三大類。第一類,原發性青光眼,所謂原發就是病因不明,我們知道原發性高血壓就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壓,原發性青光眼也一樣,就是找不到病因,這對治療是很不利的。第二類,繼發性青光眼,比如外傷、炎癥、手術、腫瘤等。第三類,發育性青光眼,因為眼睛在發育的過程中某些結構沒有進化好,所以,它的發病年齡比較早,患發育性青光眼的人群一般都是青少年甚至剛出生的嬰兒也可能患有青光眼。
在這三大類青光眼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原發性青光眼。在原發性青光眼里面,再根據房角的開放程度又分為開角型青光眼和閉角型青光眼。
《科學生活》:房角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構,它的作用是什么?
孔醫生:房角這個結構相當于下水道,我們的眼睛之所以是透明的,是因為里面充滿了水,叫房水,這個房水是不斷地產生又不斷地排出去,通過這種不斷地代謝來營養眼球,同時也充當著一種光學介質。排出房水的結構就叫做房角,在黑眼珠邊上的一圈、里面對應的部位就是房角,所以房角其實是一圈的結構,就像很多個下水道,由很多個洞眼組成。
如果這個房角形態是開放的就稱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如果房角形態是關閉的就稱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雖然房角的形態有開有閉,但本質上兩者都是堵住了,只是堵塞的部位不同,雖然房角是開放的,但里面小梁網的部位結構發生變化,影響了引流的功能,所以,即使房角是開放的,但水是出不去的。閉角型的比較好理解,房角從前面就粘連了,水根本就進不了下水道。
《科學生活》:如果懷疑是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檢查?
孔醫生:這兩大類型占據了青光眼的絕大多數,臨床上的治療也是針對這兩大類青光眼展開的。針對這兩種類型的青光眼,檢查的方法也各有側重。如果醫生用裂隙燈檢查,發現前房淺,就會考慮是否有閉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然后建議病人去做房角鏡和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這些可以非常仔細地檢查房角的形態:開放還是關閉,是否有其他的影響因素等,以提示后續的治療方法。如果懷疑是開角型青光眼,就會做一些視神經方面的檢查。兩者的檢查項目還是有差別的。
因為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的疾病,所以,對視神經的檢查是很重要的,視神經的檢查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結構的檢查;一類是功能的檢查。現在比較常用的是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可以檢查視神經的形態、神經纖維層的數量。我們前面提到視神經是由很多神經纖維組成的,神經纖維一個個排列著鋪滿了視網膜。通過測量神經纖維的厚度就可以大概推算出神經纖維的數量。我們知道發生青光眼以后,視神經纖維變少了,厚度自然也變薄了,通過檢測視網膜的厚度,可以幫助早期診斷青光眼。這種檢查得到的是量化的數據,更客觀、更準確。
《科學生活》:患了青光眼,視野會變小,這個視野的概念和我們熟知的視力是一回事嗎?
孔醫生:視神經功能的檢查,目前主要是檢測視野,這在青光眼的檢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熟知的視力其實只是視功能的一個部分,而視野也是視功能里的一項很重要的指標。視力這個詞語以前叫做視敏度,就是你能看見的最清楚的地方,反應的是你的中心視力。而視野是當你的眼睛盯著前面看,余光所能看到的邊上的范圍。視力和視野都反映了視功能的好壞。
青光眼的視野損害有其特點,早期時可以在視野范圍內出現暗點,但是這種暗點往往是一只眼睛先出現,如果另一只眼睛還是好的話,好眼睛可以起到代償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發現。比如說,面對一幅很熟悉的畫,你可以分別遮住一個眼睛來觀察,如果當你用一只眼睛觀察時發現這個畫里面缺了一塊兒,這就說明有問題。大家可以通過這些簡單的方法進行自我檢測。隨著病情的發展,視野缺失的范圍會越來越大,慢慢地會缺1/4,再大點會缺失一半,最后,會形成管狀視野或者顳側小視島。這種視野就非常小了,比如原來的視野可以看到與正前方呈90?范圍內的事物,到后來的管狀視野就只能看到正前方,旁邊都看不到,就像從竹筒中看到的景象。所以,這樣的人外出、過馬路都是很危險的。這也是青光眼的危害所在。
晚期青光眼的視野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中央視力很好,甚至可以看到1.0或0.8,但是因為視野很小,視功能還是很差的;另一種情況就更差了,叫做顳側視島,他們也能看到物體,但是物體是在視網膜上成像的,而不是像正常人是在黃斑上成像的,看東西就不那么清楚,再加上看到的范圍又小,所以視功能就更差了。
《科學生活》:為什么黃斑這個部位看物體會比其他地方清晰?
孔醫生:眼球的內面一層都是視網膜,在視網膜最中間的一點叫做視,就是與視神經相連的地方,在視的旁邊,有一個很重要的結構叫做黃斑,實際上黃斑是視網膜的一部分。之所以稱之為黃斑,是由于最初做尸體解剖時,發現視網膜上這個地方發黃,因為這個地方的葉黃素含量很高,所以,就稱之為黃斑。黃斑是個很小的斑點,只有一二毫米。我們在門診時經常遇到一些老年病人會對黃斑產生誤解,會過來問醫生“我怎么有黃斑了”,他們誤以為黃斑是一種病,實際上黃斑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結構。
視網膜是分層的,它有10層結構,就相當于膠卷的底片一樣,眼睛的前面相當于鏡頭。我們知道,照相時首先光線進入鏡頭,成像在底片上,然后顯影。視網膜也一樣,它是在接受到外面的光信號后再轉換為電信號,起到一個轉化的功能。轉化好了以后再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簡單地說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在視網膜的10層結構中,靠里面的第二層結構是視神經纖維層,這就和前面提到的視神經聯系起來了。整個視網膜上都有神經細胞,神經細胞是彌漫分布的,并逐漸往中間匯聚,最后,形成了視神經,然后傳導到大腦。所以黃斑的疾病主要影響的是視力,而青光眼主要影響的是視野,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
《科學生活》:引發青光眼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孔醫生: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這兩類常見的青光眼,有其不同的好發人群。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多見于以下一些情況。
一個是近視眼的人群。近視是青光眼的一個危險因素,這已經是有明確定論的了。但不能說近視是導致青光眼的原因,因為不是所有近視眼的人都會發生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而且和近視的程度有關系,近視的度數越高,危險性越高。如果是一二百度的近視影響不大,主要是中度、高度的近視人群。至于原因,可能和近視的人眼軸增長、眼底的改變有關系。因為原發性青光眼的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從統計學方面積累的數據來推斷一些危險因素。
一個就是有家族史,特別是直系親屬,比如父輩、祖父輩有這個疾病,特別是一級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了這個疾病,那么,你患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8倍左右。所以這類人群要定期檢查。
問:卵巢“巧克力囊腫”用藥后痛經改善,但囊腫始終不消失,為什么?
潘凌亞:巧克力囊腫(巧囊)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異癥)的一種。目前治療內異癥的藥物,在服藥期間患者一般月經停止來潮,痛經的癥狀可以得到緩解。藥物也可以抑制異位子宮內膜的生長。但“巧囊”,顧名思義其囊內液是一種類似巧克力的、十分稠厚的液體,其吸收過程是極其緩慢的,臨床上常見絕經多年的患者“巧囊”仍持續存在。因此,藥物治療可能會使“巧囊”的體積有所縮小,但消除“巧囊”比較困難。如果“巧囊”大,有破裂的危險,可以考慮經過腹腔鏡手術剔除。
問:我32歲,患內異癥5年,一停藥就復發,請問是繼續藥物治療好,還是開刀能徹底解決問題?
潘凌亞:現有的藥物治療對內異癥引起的疼痛均有較好療效,但停藥以后的癥狀復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據統計,停藥后復發的時間平均為6個月。因此,內異癥的治療除緩解疼痛外,還應努力延緩癥狀的復發。治療方法應由簡到繁,統籌考慮治療效果、周期、以及費用等各方面的問題。近年的內異癥疼痛階梯治療概念,其基本程序為:一線用藥,口服避孕藥+非甾體類消炎藥;二線用藥,孕激素;三線用藥,GnRH-a與雌激素反向添加治療;四線治療,腹腔鏡等手術后,加用一、二、三線的藥物治療。你要做好長期抗病的思想準備,要認識到只要卵巢的功能在,任何治療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問:我兩個月前做了內異癥囊腫腹腔鏡切除術,請問怎樣預防復發?
潘凌亞:內異癥做為一種生育期的疾病,其生物學特性決定了癥狀的遷延性和反復性,任何治療都不能杜絕復發,只能延緩復發的時間。內異癥術后的復發率約在50%以上。復發的可能性主要取決于年齡、疾病程度、癥狀等多方面因素。內異癥囊腫就是“巧囊”,年輕、病變程度重、疼痛等癥狀明顯的患者,術后可接受6個月的藥物治療,以延緩癥狀復發。而無癥狀、病變輕、年齡已超過40歲的患者,術后密切隨診即可。即使小的巧囊復發,如無癥狀,仍可觀察。這種良性疾病的復發,其意義與惡性疾病不可同日而語,患者不必過于緊張。
問:我因內異癥嚴重痛經需要切除子宮,請問是做腹腔鏡好還是開腹手術好?
潘凌亞:內異癥手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微創手術,用于輕微內異癥伴發不孕者,手術可操作病變很少。②保守性手術,切除肉眼可見病變。③半保守性手術,切除子宮,保留卵巢。④根治性手術,切除全子宮、雙側附件,可以治愈內異癥。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性有明顯優勢,但基于內異癥的病變特點,手術并發癥也不容忽視。國外有報告,腸管損傷的發生率為6%,輸尿管損傷為0.5%。一般來說,保守性手術可以通過腹腔鏡的途徑完成。需要切除子宮的患者,通常癥狀明顯,盆腔粘連重,以開腹手術比較安全。
問:我有痛經,最近B超發現右側卵巢有一個囊腫,醫生說是內異癥。可一個多月后再查,囊腫卻沒有了,這是怎么回事?
潘凌亞:卵巢囊性腫物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或非贅生性和贅生性囊腫。所謂生理性囊腫或非贅生性囊腫,是指生育期婦女的卵巢發生周期性改變,伴隨卵泡的生長、成熟,有時在B超下會發現卵巢有囊性改變,一般在排卵后會自行消失。因此,生育期婦女如果發現卵巢囊腫,應該首先除外生理性囊腫,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月經后復查B超。如果復查時囊腫消失,或有縮小,那么以生理性囊腫的可能性大,可繼續觀察。如果囊腫持續存在,則可能為病理性的。要確診是否為內異癥,其金標準是病理學或腹腔鏡檢查。
問:聽說超聲引導下卵巢囊腫穿刺術比腹腔鏡創傷更小,我左側卵巢有一6厘米的巧克力囊腫,請問適合此療法嗎?
潘凌亞:這種技術的創傷確實比腹腔鏡小。操作時,在B超引導下將穿刺針刺入囊內,抽凈囊內液后,再向囊內注入適量的95%酒精,固定5分鐘后抽出。與腹腔鏡相比,主要缺點有兩個:一是不能拿到組織學的證據,因此不能從病理學上診斷“巧囊”;二是腹腔鏡手術可以將“巧囊”的囊內壁完整剔除,而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僅能固定囊內壁,因此后者的術后復發率較高。至于你適于哪種治療方法,應與醫生充分討論后決定。值得提醒的是,對病理性質不明的卵巢囊腫,不建議直接采用超聲引導下的穿刺,以免可能的惡性腫瘤得不到診斷,并且由于操作不當造成腫瘤分期的升級。
白內障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盧奕主任醫師、教授
問:我65歲,最近覺得眼睛看不清東西,會不會得了白內障?
盧奕:老年性白內障是引起老年人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視力障礙都是白內障引起。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50%的視力障礙與白內障有關,也就是說還有一半的可能是得了其他眼病,常見的有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眼病等。所以,你最好去醫院檢查一次,以明確診斷。
問:我用過很多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還認真口服中成藥,為什么癥狀一點沒改善?
盧奕:可以肯定地說,老年性白內障的藥物治療沒有明確的效果,不會提高因白內障導致的視力障礙情況,最多也就是用些藥物后,可以獲得眼部比較舒適的感覺,或者有一些延緩白內障發展的作用。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治療白內障的藥物,有些廣告做得很大,但據我們觀察,很多內容都是缺乏科學性的,老年朋友們要謹慎選擇。
問:目前,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盧奕:如果是早期白內障,可以試配眼鏡。如果戴了眼鏡后還有看不清東西,那就只有手術治療了。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最有效的方法。
問:我發現現在對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宣傳很多,這是不是現在最好的手術方式?
盧奕:應該說,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也有缺點,比如手術費用昂貴、操作技術有一定難度,患者要謹慎擇醫。而現在囊外摘除白內障摘除術或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也是很好的方法,且價格低廉,同樣也可達到良好的效果。
問:我有糖尿病,可不可以做白內障手術?
盧奕:合并糖尿病的白內障患者,也可以接受手術治療。但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血糖要控制在8.0毫摩/升以下;②如果有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等眼底疾病,手術效果較差;③術后傷口愈合會較慢,如引起角膜上皮反復遷延不愈,可能影響視力恢復;④眼內葡萄膜炎病情較重或持續時間較長,也會影響視力恢復。
問:我患白內障,近視1200度,做白內障手術后效果會好嗎?
盧奕:合并高度近視接受白內障手術后的效果,與眼部具體情況以及醫生的技術經驗有很大關系。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其他眼病合并白內障的,手術情況也同樣如此。一般地說,如果原有疾病很嚴重,已經引起嚴重的視神經萎縮或眼底變性,白內障手術后可能不能提高視力,或者只能輕微地改善視力。所以,你要與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慎重討論,詳細檢查,權衡利弊后再做決定。
問:我已經做了白內障摘除手術,醫生說過段時間還要植入人工晶體,這是為什么?
盧奕:正常情況下,白內障摘除后眼內部缺乏晶狀體,就像照相機缺了一個鏡頭,會很大地影響視力。植入人工晶體后,就可以很大地增進白內障摘除術的效果。過去,在人工晶體還沒有發明前,白內障摘除后必須使用很厚的眼鏡來矯正視力,非常不便,而且效果也差。目前,人工晶體有很多類型,較常用的是折疊式人工晶體,可以折疊后通過很小的眼內切口植入,視力恢復快。但這種人工晶體的缺點是不能調節,患者仍需戴一副眼鏡,以滿足調節遠近、完全看清物體的要求。
問:我做白內障手術兩年了,初期效果很好,近半年來視力卻有下降,這是為什么?
盧奕:應該說,成功的白內障手術后,大多數人的視力是可以穩定的。不過,也有少數患者可能發生術后視力下降。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①后發性白內障的形成,類似與白內障再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通過激光切開白內障。激光手術方法簡單,效果可靠,切開后視力可馬上恢復。②其他眼底疾病所致,可以是原有眼底疾病加重,也可以是發生了新的眼底疾病。這種情況比較復雜,一般與白內障手術無關,需視具體情況決定治療方案。③屈光度改變。隨著白內障手術切口愈合,也會引起屈光度的變化,這種情況可通過戴近視鏡來解決。
耳科疾病
王開仕
問:自幼雙耳間斷性流膿已二十余年,聽力較差,有根治的希望嗎?
答: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復發作,不排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可能。目前,對該病已有較好的根治辦法――行鼓室成形術。此術既可徹底清除病灶,修復鼓膜,還可使部分病人聽骨鏈重建,達到根除流膿、提高聽力的效果,同時可防止面癱、顱內感染等并發癥。手術時機的選擇無特別要求,流膿期也可手術,有耳脹痛、眩暈、面癱、膿腫形成的病人應及早手術,各年齡段均可手術。
問:最近發現孩子看電視時音量開得很大,對喊叫反應較差,不知是怎么回事?
答:若孩子既往聽力正常,能排除耳道耵聹堵塞的情況,則有可能是患上了滲出性中耳炎的緣故。當兒童有感冒、鼻炎等情況時易發生本病,除聽力下降外,還可有耳痛癥狀,年齡稍大的兒童可能還有耳悶脹、堵塞感,個別兒童繼續發展會出現耳道溢膿。此病需及時治療,以防永久性聽力下降、繼發化膿性中耳炎的可能。一般藥物治療多能較快緩解,少數治療1~2月無好轉或反復出現類似情況者,可考慮鼓膜置管,待病情穩定后于適當時機拔管。
問:孩子出生三月,聽力篩查不合格,很焦急,該怎么辦?
答:孩子出生后不久,有條件的地方多行耳聲發射(OAE)來篩查嬰兒的聽力情況,可對聽力進行初步的評估。由于該項檢查尚不能替代多頻腦干誘發電位(ASSR)檢查對聽力進行精確的評估,所以即使篩查聽力不合格也并不等于嬰兒的聽力一定異常。你孩子可在一周歲左右進行腦干電位精確測試,平時你需密切觀注嬰兒對聲音的反應。如果一周歲后確定嬰兒聽力異常,也來得及進行干預,可根據聽力殘余情況來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蝸來加強語言培訓。當然,有耳道溢膿等情況時應及早就診治療。
問:孩子2周歲了,多次腦干電位檢查提示雙耳重聾,醫生建議植入人工電子耳蝸,想問植入后效果怎樣?
答:這種情況若不進行干預,以后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語言發育障礙。若CT檢查結果提示內耳發育的情況適合電子耳蝸的植入,植入人工耳蝸就是很不錯的選擇。兒童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在2~6周歲,在此期間植入是最佳時期。植入人工耳蝸后,仍需進行專業語言培訓,一般1~2年后能基本達到正常語言交流的程度,以后可參加正常兒童的學習教育。當然,植入前需排除有無其他功能障礙,如智障、發育遲緩、腦癱、自閉癥等。
問:幾天前右耳突然出現明顯聽力下降,耳鳴很響,有頭暈,醫院檢查說是突發性耳聾,能治好嗎?
答:若聽力檢查結果確定為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結合上述突發癥狀可確定為突發性耳聾,病因不明。中青年的發病可能與工作、精神壓力過度、休眠不足不規律有關,中老年患者則與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關系密切。年輕患者、發病后1~2周內甚至幾天內及時治療者,療效理想。高壓氧配合靜脈綜合治療,最佳選擇,一般需治療20天左右。發病超過1~2月后再治療,聽力改善效果會大大下降。多數患者及時治療后聽力能部分恢復或完全恢復,但耳鳴持續時間會較長。
問:因工傷出現鼓膜穿孔、聽力下降,醫生說需要手術,但要等一段時間,這是為什么?
答:若外傷引起了鼓膜穿孔,但沒有面癱、顱內并發癥的出現,一般主張2~3月后再手術比較好。因為相當一部分中小型鼓膜穿孔能自愈,前提是一定要防止中耳炎的發生。如外傷后立即手術,則失去了自愈的機會,當然手術效果是基本一樣的。若鼓膜穿孔較大,可請醫生來決定手術時機。鼓膜中小型穿孔初始,可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禁用滴耳藥水(已發炎化膿者除外),保持耳道干燥,防水。3個月后,就能基本確定鼓膜穿孔是否能愈合,若無自愈趨向再考慮手術。
問:我七十多歲了,近五六年聽力下降,交流吃力,還有耳鳴,醫生說可配助聽器,請問戴助聽器效果怎樣,耳鳴能消失嗎?
答:根據你的癥狀,考慮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可能性較大,也即老年性聾。對這種,聽力減退,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辦法,可適當配一些營養神經、擴血管的藥物如彌可保、ATP、都可喜等,可能對延緩聽力下降有一定的幫助。談話時,可讓對方盡量放緩語速,吐字清晰。選配助聽器可改善聽力。目前數字式的助聽器已普遍應用,效果確切,但需專家指導選配,否則效果不理想,還可能出現嘯叫,刺耳不舒服。如果根據電測聽圖譜,并結合耳道形狀選擇恰當的助聽器和耳模,不會加重聽力下降,耳鳴也會減輕。
胃炎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中醫科
張存均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中醫科
王松坡
問:我患萎縮性胃炎已多年,會不會癌變?
張存均:萎縮性胃炎雖然被認為是癌前期疾病,但與胃癌并無必然聯系,它總體上講是一種退行性改變,不會直接癌變。如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出現不完全結腸化生甚至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者,才有發展為胃癌的可能。只有中重度異型增生,才是最直接的癌前病變。從萎縮性胃炎經過不完全結腸化生,及輕、中、重度異型增生到癌,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患了單純萎縮性胃炎沒有必要過于擔心,如果無明顯癥狀,一般2~3年隨訪復查一次胃鏡即可。
問:我每次胃鏡診斷都是“慢性胃炎,炎癥活動”,這“炎癥活動”是病情嚴重的意思嗎?
張存均:“炎癥活動”是一個病理學概念。慢性胃炎時,胃粘膜固有層以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等浸潤為主,炎癥進入慢性期,病情相對穩定。如果出現中性粒細胞浸潤,則表示慢性炎癥有活動性。此時,應當積極尋找引起炎癥活動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否有不良飲食或生活習慣?是否有不利的理化因子刺激等?然后,才能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使炎癥活動消失,癥狀改善。
問:我三個月前因為胃癌而進行了胃大部切除,目前不能多吃飯,還經常反酸,應當注意什么?
張存均:進食后中上腹飽脹不適和反酸,是胃大部切除后經常出現的兩個主要癥狀,這是胃切除術后胃腸局部結構改變所致。術后,腸內容物易于反流入胃而出現反酸、嘈雜,由于胃對食物的受納和初步消化作用受到影響,所以多食則飽脹不適。建議你少食多餐,暫時宜進食易于消化的少渣軟食,逐漸過度到正常飲食。如癥狀持續不能改善甚至加重,要進行隨訪檢查。
問:我患萎縮性胃炎多年,人們都說萎縮性胃炎病人酸少,可我為什么總泛酸?
王松坡:中國人的萎縮性胃炎多發生在胃竇部,而分泌胃酸的壁細胞存在于胃體部腺體,所以胃竇部的萎縮不直接影響胃酸分泌。萎縮性胃炎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低酸,但具體到某一個患者來講,胃酸可以正常,可以低酸,甚至可以高酸,所以萎縮性胃炎患者也可以出現泛酸等癥狀。
問:我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經治這兩年胃鏡復查未見膽汁反流,可我胃脹、打嗝為什么比原來還重呢?
王松坡:你可能同時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組以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的上腹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如:食后腹脹、噯氣、厭食、惡心等,并除外器質性病變者。中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引起肝脾不調、胃失和降所致。患者應避免油膩及刺激性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情。中醫藥辨證施治,對本病有較好療效。同時,可以配合服用嗎丁啉或普瑞博思(西利)等胃腸動力藥物。
問:我經常感覺口苦,是不是得了胃病?
王松坡:口苦的原因很多,比如有肝膽疾病、胃食管反流等,經常打呼嚕、張口睡覺、口腔及咽喉有慢性炎癥的人,也易出現口苦。另外,一些人由于工作、學習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失眠,也可能出現“精神性口苦”現象。中醫認為,口苦主要是由于過食辛辣、情志不暢等引起肝膽濕熱和胃熱所致。患者飲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暢,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如果經上述調攝后口苦癥狀持續不能改善,應及時就醫尋找病因,中醫藥辨證施治對于改善口苦癥狀有比較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