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環境的變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圖書館
進入21世紀,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與信息傳輸網絡化正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態。近年來,國內各高校先后建設了圖書館局域網、校園網,同時逐步完善館藏書目數據庫建設和購置各種數字化文獻。圖書館局域網終端不僅遍及館內各閱覽室、查詢站,還通過校園網與學校的教室、學生宿舍、辦公室、教職工家庭連接,學校的師生及其他員工通過網絡查詢圖書館的網上文獻信息,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高校圖書館已與CERNET或China net等信息網連接,溝通了進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通道。用戶在網上既可獲得網上校內外、國內外的文獻信息,又可在網上跨地區、跨國界與其他用戶交流。
一、文獻信息傳輸網絡化、類型多樣化
網絡好比公路運輸的高速公路,網上運行的文獻信息就如公路上運輸的貨物。由于數字化文獻可高密度儲存,能快捷地通過局域網和Internet傳播,同一文獻信息可供不同地域的眾多讀者同時利用。為使信息高速公路上車滿貨足,近年來國內外都很重視數字化文獻的研制開發,電子出版業已成為近年來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數字化文獻的種類已在早期二次文獻數據庫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全文期刊數據庫、電子報、電子圖書館和融文字、聲音、動畫、圖像為一體的多媒體電子文獻。此外,由于紙質印刷型文獻適合在較廣泛的環境以較廣泛的方式閱讀,無需任何特殊設備,符合人們傳統的閱讀習慣。數字化文獻的快速增長,并未導致印刷型文獻的減少。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館藏除傳統的印刷型文獻不斷增加,電子文獻更是快速增加。
二、管理服務網絡化,讀者利用便捷化
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網絡化,不僅使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層次空前提高,同時實現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便捷化、在實現了檢索服務自動化的基礎上,許多高校圖書館利用網絡開展延伸,使學生和教師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例如,2005年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局域網通過校園網,采用VPN技術,實現了三個校區圖書館的鏈接,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實現網絡化、新老校區一體化。文獻信息資源結構和文獻信息傳輸條件的改變,使讀者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總的趨勢是快捷、高效,更方便讀者,更有利于文獻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服務范圍由圖書館擴大到校園網,及CERNET、Internet,服務手段以圖書館網絡為依托,網絡服務突破時空限制,并逐漸實現傳統服務與網絡服務融合,讀者利用圖書館更加便捷。
三、館際協作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廣泛化
大學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與文獻信息數字化,為館際協作、虛擬館藏建設與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館藏,由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兩部分構成。實體館藏包括圖書館購買及其他途徑(如國內外團體、個人捐贈和單位間交換等)獲得的書刊資料和數字化文獻;虛擬館藏是指通過網絡利用國內外圖書館、文獻信息單位的文獻信息資源和Internet上的各種文獻信息。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為代表的的館際協作、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系統已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并與國內外主要文獻信息資源系統廣泛聯網,形成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此外,各專業院校也建立了全國性文獻協作網絡,由此極大地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保障能力。
此外,互聯網上擁有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網上的信息資源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圖書館的都多。網絡文獻信息資源包羅萬象,其中既有經過專門加工組織的數據庫,也有電子期刊、電子書報等;還有政治、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隨機、零碎文獻信息。圖書館組織人員對網上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源進行篩選整理和儲存,并為讀者導航,使其成為方便讀者有效利用的信息資源。
四、結論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相比,已發生顯著的變化。熟悉相關知識技能是有效利用的前提,也是當代大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功,部分學生認為圖書館利用課可有可無是一種誤解。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也要通過繼續教育補充提高有關知識技能,以適應學校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工作和學習。
能否有效利用文獻信息,與我們的工作、學習效果密切相關。調查表明,一些教學效果好、有科研課題、科研成果或發表文章較多的老師,他們基本都是經常利用圖書館。成績優秀、積極參加科技活動、在校期間發表文章、英語通過六級考試和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他們借閱圖書管書刊資料層次都比較多,其中一些同學還參與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圖書館是高校辦學的基本條件之一,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和相關設施是學校教學科研的公共資源。面對校園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加快的新形勢,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利,在學習或工作中廣、快、精、準地獲取所需文獻信息,有利于及時解決學習、工作中的問題和進行再創造。
參考文獻:
[1]盧章平,徐靜.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取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1).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的療效。方法 對63例(63眼)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行鞏膜隧道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平均年齡68歲,術前矯正視力光感~0.1,平均近視度數-12.4 D,平均植入人工晶體度數+2.77 D。結果 除1眼術后視力未提高外,其余眼術后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術后視力≥0.1者占74.6%,≥0.3者占27%,未見視網膜裂孔和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結論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中切忌追求速度和操作粗暴。
[關鍵詞] 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Effectiveness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 to treat high myopianion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to treat high myopia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Method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 through sclera tunnel incison was performed on 63 high myopia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as 68 years(48~86) old.The preoperativ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LP~0.1.The mean diopter was -12.4 D.The mean diopter of LOL was +2.77 D.Results Except that visual has not been improved after one surgery,visual improve in various degree.The visual acuity of 0.1 over better was obtained in 74.6%.0.3 or better obtained in 27%.No retinal hove or detachment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visual of high myopia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 can be improved in various degree by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PCLOL,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Must taboo pursuing the speed and operating rudly in the surgery.
[Key words] high myopia;cataract;chorioretinopathy
目前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正占據白內障摘除手術的主導地位。然而,對于高度近視眼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來說,其白內障手術的療效目前尚有顧慮。本文對2002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行白內障摘除手術且合并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63例的手術效果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行白內障摘除術且合并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63例(63眼),男15例(15眼),女48例(48眼),年齡48~86歲,平均68歲,均于術后眼底檢查明確有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術前矯正視力:光感~眼前和一尺指數者48眼(85.7%),0.01~0.08者8眼(14.3%);
1.2 儀器和設備 采用Alcon公司Universal Ⅱ型超聲乳化儀,Alcon公司OcuscanA/B型超聲檢測儀。Topcon公司OMS-85手術顯微鏡。
1.3 手術方法 術前30 min開始用美多麗滴眼液散瞳,術前10 min術眼滴1次愛爾凱因眼藥水(0.5%鹽酸丙美卡因)進行表面麻醉,于上方角鞏膜緣后2 mm作鞏膜隧道切口,前房內注入黏彈劑,連續環形撕囊,直徑5.5 mm,充分水分離,囊袋內原位劈核超聲乳化,超聲能量60%,所用時間30~110 s,植入PMMA 5.5 mm直徑人工晶體,吸除殘留的黏彈劑,鞏膜切口不縫合。
轉貼于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 手術均順利完成,且成功植入人工晶體,手術時間均小于15 min。
2.2 術后最佳矯正視力 眼前和一尺指數者1眼(1.6%),0.01~0.08者15眼(23.8%),0.1~0.2者30眼(47.6%),0.3~0.6者17眼(27.0%),除1眼術后視力無提高外,其余術眼視力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提高。
2.3 并發癥 術中發生后囊膜破裂3例,破口小,無玻璃體脫出,均囊袋內植入人工晶體。術后有21眼發生角膜水腫,經局部藥物處理,3~5天內全部消失,所有病例術后未發生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以及其他并發癥。
3 討論
高度近視是伴隨眼球進行性病理改變的高度近視性屈光不正,亦稱進行性或病理性近視。眼球的病理改變包括眼軸延長、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以及晶體混濁等各種變性性改變,其中眼底改變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及其相應部位的脈絡膜的變性萎縮改變,其中黃斑部的改變除表現黃斑萎縮外還可出現出血、Bruch膜破裂所致的分枝或網狀白線及Fuchs斑等,周邊視網膜脈絡膜常見囊樣變性[1]。以上病理改變均易導致視網膜脫離等嚴重的眼底改變。視網膜和脈絡膜病變雖然只是高度近視眼的病理改變中的一部分,但卻可以使患者的視力難以滿意矯正,甚至有時可致嚴重的視力障礙。白內障的發生、發展對于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的視力影響更是雪上加霜,給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國內有報道指出,高度近視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力康復與患者眼底變性程度呈正相關[2],即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術后多不能達到良好的視力。因此,目前對此類白內障患者的手術與否尚存顧慮。
本文研究針對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分析白內障摘除手術的效果,結果顯示手術均順利完成,除1眼術后視力無提高外,其余術眼術后視力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術后視力≥0.1者47眼(74.6%),其中≥0.3者17眼(27.0%),而白內障患者術前視力在光感~一尺指數者占85.7%。手術效果表明,術后視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無疑對患者的工作尤其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為高度近視伴嚴重的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不應成為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醫患雙方的顧慮,該手術對提高這類患者的視力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應予以肯定,并且可以通過術后低視力康復,配戴助視器進一步提高部分視力。
本文所有病例在隨訪過程中均未發生視網膜脫離。一般認為白內障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與術中晶狀體后囊膜破裂伴玻璃體脫出密切相關[3]。目前,由于超聲乳化技術的發展,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已降到最低水平,但其危險性依然存在,尤其是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患者的晶體核大且硬,后囊膜較薄,晶體懸韌帶的韌性和彈性較差,術中后囊膜易破裂,使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危險性增高。本文病例核硬度Ⅲ~Ⅳ者占74.6%,術中發生后囊膜破裂3例。這也提示我們術者不僅要有嫻熟的超聲乳化技術,而且術中要切忌追求速度和操作粗暴,應力求保持晶體后囊膜的完整性,避免玻璃體脫出,為防止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起到積極作用。不過,國內有報道認為,后囊膜不完整、玻璃體屏障破壞并非是由白內障術后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唯一原因,變性、液化、黏滯性降低的玻璃體流速快、流動范圍大,且在視網膜表面的流動方向與眼球的運動方向相反,導致液體撞擊視網膜裂孔邊緣,從而形成渦流作用,這是晶體后囊膜完整病例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原因[4]。因此,對于后囊膜完整的高度近視伴嚴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白內障患者術后定期進行詳細的眼底檢查尤其重要。
本研究中術眼術后視力≤0.3者有54眼,占85.7%,視力
[參考文獻]
1 楊鈞.現代眼科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476-477.
2 韓芳,袁天國,王雪梅,等.高度近視并發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力康復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實用眼科雜志,2001,19(8):622-623.
[關鍵詞]圖書館;網絡環境;信息資源建設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由于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信息傳輸已經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局限,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由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在圖書館自動化環境下,信息的存儲和檢索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離開了計算機和網絡一切都將成為空談。利用數字化信息需要軟硬件設備,其中不同的文件格式還對不同的硬件有特殊的要求。信息資源的特點在網絡時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要求作為信息中介的圖書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為實現對社會更有效的服務和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而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強有力的信息保障系統。
1.網絡環境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影響
1.1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觀念的變化。在傳統觀念中,圖書館的館藏主要是紙質文獻。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紙張印刷型文獻一統天下的格局已經被打破。現代圖書館則以信息的可獲得性和傳遞性作為評價館藏優劣的標準。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圖書館不僅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資源為用戶提供服務,而且利用網上資源來擴大自己的館藏,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服務。因此,網絡環境使傳統單一的收藏觀念發生變化,收藏由靜態變為動態,為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平臺。由于用戶信息需求的不斷增加,使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圖書館在信息資源采集、組織加工、信息服務、管理形式等諸多方面也將發生更深刻的變革。網絡環境為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機會,圖書館應抓住這個機會,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務賦予新的內容和方式。
1.2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結構的變化。傳統圖書館文獻的收藏對象是以紙質印刷型的圖書、期刊為主。而在網絡環境下,館藏文獻由單一的紙質印刷型文獻發展到縮微、磁介質、聲像、光盤電子文獻、實物文獻與虛擬文獻共存,館藏文獻結構與網絡間的互動關系日益增強,各種數據庫越來越成為用戶通過網絡尋求利用相關文獻的重要手段。縮微型、聲像型、機讀型、光盤型等文獻的問世和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使圖書館的館藏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館藏的范圍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館藏信息分為兩部分:一是現實館藏(包括印刷型文獻、磁帶、光盤、軟盤等);二是虛擬館藏(網絡信息資源)。而且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是一個整體中不可分割、密切相關的兩部分。數字化信息資源和印刷型文獻信息載體及傳播方式的不同,帶來了利用上的差異,決定了現實館藏存在的意義。而虛擬館藏擴展了館藏資源的范圍,增強了信息服務的能力,可以說,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擁有一個龐大而又豐富的信息資源。
1.3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評價標準的變化。傳統的館藏建設強調的是書刊采訪的質量,被評價的對象是文獻本身,即實際入藏書刊的數量、結構、重點等。而在網絡環境下,是評價圖書館在整個信息環境中為用戶提供信息的選擇能力和存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提供檢索機會,其質量高低實際上反映了滿足需求水平的高低。因此,檢索質量便成為評價館藏的重要標準。
1.4 館藏信息資源獲取方式的變化。傳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獲取方式主要是通過預定、購買、接受捐贈、交換等途徑,同時也擁有了該文獻的永久所有權和使用權。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獲得的網絡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資源的實體,不具備該信息的所有權,只是它的網絡使用權,而這大量網絡信息的使用權和存取能力比傳統的館藏文獻資源實體更為重要。另外,隨著網上書店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圖書館可以通過瀏覽網上書店提供的書目信息來預定、采購文獻。網上采購將成為圖書館文獻信息采訪人員的主要工作方式。
2.網絡環境下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因素
2.1對信息資源價值缺乏認同感。據專家估計,我國數據通信設施的利用率不到20%。主要原因是人們受傳統閱讀習慣的影響,不習慣、不會使用信息資源,對信息資源在現代信息社會的價值和作用缺乏廣泛的認同,這種落后的觀念同網絡信息時代極不相稱。信息資源屬知識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與網絡的易傳播性,顯示了網絡信息傳播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服務能力,它將會對人們的生活、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
2.2缺少統一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圖書館存在著行業和系統歸屬之間缺少合作意識的現象。各圖書館往往獨自進行館藏現象數字化和數據庫的開發建設,易造成開發的數據庫規模小、質量低、結構不合理、格式不規范、聯機使用少、共享性差等問題。同時,受“地盤保護”思想的影響,許多價值較高和頗具特色的信息資源被封存在部門內部,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從而導致了重復建設和信息資源及資金的不必要浪費。
一、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投資決策
1.利用資源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1.1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應善于捕捉投資的商機。投資機會的把握主要是依靠企業對自身和外部市場環境的充分了解,同時商機與企業內部的發展也有直接的關系。發展是經濟的必然趨勢,而變化是發展帶來的最為重要的結果,沒有變化也就不存在發展。網絡經濟環境的形成標志者經濟環境的改變,這樣的改變加速了各種變化的效率,使得市場變化更加的復雜與快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應重視對網絡經濟環境的分析與掌控,了解多種的信息并分析其改變與企業內部環境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對外部環境的改變必須做到隨之掌控,這樣才能在網絡經濟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要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率,必須使得企業具備了解信息和準確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才能為決策提供正確的建議。1.2利用網絡的高效化來提高對投資項目的管理能力,并增加投資的數量。網絡經濟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速度大幅度增加,企業跨區域的經營活動不斷增加,而相比之下異地或者跨國的投資雖然增加企業發展的機會,但是其管理與控制有效程度則會降低。而當地的經濟條件甚至是貨幣匯率等都會影響企業投資的風險。所以借助于網絡技術來實現對當地經濟環境的了解和控制,這樣就可隨時明確了解當地的各種市場環境的改變,從容提高決策的準確性。2.網絡證券交易的充分利用。2.1利用投資組合來規避風險。網絡經濟環境下網絡化的投資模式隨之增加,豐富了網絡經濟投資的品種,也帶了副產品的發展,但是其風險也隨之提高。因此企業在融資市場上進行投資,應增加對副產品風險的掌握,防范風險類金融衍生品對投資決策的影響。雖然競爭中急劇了金融創新,但是一些創新并不會帶來較高的額收益回報率,而是在增加風險的前提下提高了回報的預期。但是企業所面對的產品卻極大地豐富起來,所以企業采納的證券投資產品也隨之增加的數量,這就給企業投資擴大了空間,只要在選擇投資產品的時候做好風險評價就可獲得較穩定的收益。投資品種豐富也使得企業可以利用投資組合來提高收益穩定,并降低投資的風險,同時也應注意控制投資的復雜程度,平衡組合與復雜程度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風險。2.2尋求良好市場環境降低決策難度。網絡經濟環境的形成使得大范圍的投資成為可能,網絡化的證券交易就可以讓企業在全世界的范圍內獲得投資機會。但是這樣的市場擴大趨勢導致了投資選擇性的復雜化。企業的投資往往會因為地區性的經濟發展趨勢而影響回報率,因此在實際的投資決策中應全面的對世界經濟進行分析,選擇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來進行投資,此時可以利用證券市場的整體情況來評價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利用證券市場的信息共享可以充分了解地區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投資對象的經營情況等,以此保證投資的決策更加的具有針對性。網絡經濟也促進了異地交易的發展,可以利用網絡實現證券交易,這樣就可以幫助企業決策實現更加快捷的操作,實現了決策高效化。充分利用網絡交易的優勢實現個性化投資。網絡證券交易與傳統的證券交易相差較大,其優勢在于成本和效率的提升。傳統的證券業務交易中介成為證券經營中獲得效益最多的贏家,其產生的諸多管理與經營費用無疑增加了投資的成本,而在網絡環境下則大幅度降低了投資的中間費用。國際化的互聯網可以讓投資活動在任何地方開展,只要通過計算機就可獲得相關信息并進行交易。因此在投資決策上也可做到更加的簡答快捷,且成本較低。因此在企業投資中應利用這樣的交易模式,針對自身的情況來選擇更加快捷而低風險的投資形式,可以更加科學而充分的掌握決策的信息,從而實現決策的快捷化。因此對于投資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環境中網絡證券業務可以促進企業的投資發展,當然也可為決策提供更加豐富的手段和項目。利用網絡證券業務可以開展自主式的投資,利用瀏覽網絡信息的方式就可從中獲得決策的依據,從網絡證券經紀商和證券類網站上就可獲得對某項目的深入資訊,從而對決策進行調整。這樣投資決策可以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更加的準確,且可以規劃為遠期和中期、近期的交易決策模式,從而提高投資回報率。
二、結語
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各種活動都離不開對網絡的依賴,投資決策更是如此,因為網絡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資訊,這樣企業在投資中就可獲得更加豐富而詳細的項目信息和投資評估,從而為投資決策做出很好的參考。而證券市場的網絡化更為企業投資拓展了空間,只要控制相對的風險,利用咨詢的全面化和投資組合的靈活性,以及網絡證券市場的個性化就可幫助企業在投資決策時更加的準確且獲得高效益。
作者:陶佳杰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關鍵詞]電子商務 市場營銷 變化 應對措施
一、前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網絡的普遍應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起來。電子商務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改變了傳統實物市場的營銷方式,創造了一個虛擬性的交易渠道。電子商務對市場營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市場營銷的外部環境、營銷理念以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企業為了適應新的電子商務環境,必須改變傳統的營銷觀念、調整營銷策略,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增強誠信意識,為企業樹立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市場營銷的變化
市場營銷是指企業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包含產品生產、流通以及售后服務在內的一系列經營活動。企業可以調整一些可控因素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電子商務的產生對市場營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市場營銷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是外部環境的變化。電子商務環境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營銷的外部環境。電子商務是以計算機網絡為運行平臺,將傳統的實物交易和真實的市場虛擬化。網絡傳遞信息具有及時和迅速的特點,電子商務是建立在網絡基礎上的,也具有網絡迅速的優勢。網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傳統市場營銷的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傳播產品信息,使市場營銷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市場。電子商務環境下,減少了市場營銷環節。傳統的實物市場營銷,需要在中間商的參與下完成。 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使消費者直接跟企業交易,省去了中間環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銷售成本,能夠使消費者獲得利益。電子商務環境下市場營銷的交易和支付手段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實物市場是使用現金進行交易,而電子商務的虛擬化特點,使交易活動實現了無紙化交易。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節省了采集信息的時間,便于消費者進行選擇分析。網絡平臺為市場營銷提供了傳播信息和及時溝通的渠道。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展示產品的具體信息,進行廣告宣傳。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的信息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同時,可以和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看法,使交易雙方能夠方便溝通互動。
其次是營銷理念的變化。傳統的實物市場營銷的理念是推銷產品,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則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中心。電子商務縮短了產品的流通時間,降低了物流的成本,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消費者和生產的距離得以拉近,拓寬了消費者的選擇領域和空間。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心的電子化銷售和服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依據客戶的需求迅速作出反應。電子商務使傳統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方式發生了轉變。再次,改變了營銷策略。電子商務處于虛擬化的市場營銷環境,要求交易雙注重信用。傳統的實物市場是直接交易,但是電子商務是無紙交易,交易的安全性需要密碼、認證等措施來保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是以信用為企業生產和發展的根本。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網頁或網站來展示自己的產品,增強誠信意識,沒有信譽的企業會通過網絡迅速擴展,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最后是消費者及其消費行為的變化。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通過網絡可以對商品信息加以分析選擇,以滿足自身需求。當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可以向商家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到新產品的研發過程之中。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市場營銷的應對措施
1.轉變營銷觀念。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是以網絡為平臺,以信息技術的服務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營銷渠道。電子商務具有虛擬性,改變了傳統的實物交易的方式,在虛擬平臺上交易的方式,要求經營者改變傳統的營銷理念。樹立誠信意識,及時商品信息。對消費者反饋的意見及時溝通和回復。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迅速發展的前提是信息化的建設,企業應當與時俱進,通過網頁和網站展示自己的商品,自己的新產品、折扣信息以及聯系方式等,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企業動態和商品信息,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2.拓寬營銷區域。由于網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網絡為平臺的電子商務就打破了傳統市場的地域限制。企業要具有全球化市場觀念,了解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從中選擇發展空間較大的區域作為企業的重點營銷區域。同時,樹立品牌觀,建立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豐富商品的內涵,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沒有地域限制,擴大了企業的營銷區域和營銷對象。
3.調整營銷策略。現代營銷的基本手段是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銷策略。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應當提高創新意識,加快產品的創新,在對產品進行定價時要更加科學、靈活,采取無中間商的產銷一體的營銷渠道,利用網絡優勢產品的打折信息和促銷信息。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策略是以4C(以顧客為中心)為前提的4P(以產品為中心)決策,同時又融入4R(以關系營銷為導向)組合的營銷策略。
四、結語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以網絡為平臺,以消費者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的營銷觀念和交易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市場營銷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要想在新環境下得到長足的發展,企業應當改變傳統的營銷理念,調整經營策略,擴大企業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