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語文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從系統的角度講,任何一門課堂教學,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整體當中,教師的教學往往會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協調好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教師應當認真分析當前自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革和創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影響因素
1、教師的因素
教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更應該是塑造學生個性的引導者。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不斷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然而,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主導作用。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能否卓有成效地開展,最為關鍵的因素在教師。因此,發揮語文教師的積極主導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與關鍵。
2.學生因素
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實際上,無論在何種教學活動中,學生都處在極為重要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同時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有利因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激情。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使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并盡量使他們樂于參與、善于思考和敢于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發展的主體地位。
3.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科學合理地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是進一步確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從整體上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都有著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科學有效地完成一些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就必須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內容,找出突破口,認真把握教學活動的重點,深入挖掘教材以外較深層次的東西,并切實做到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科學設計,重點把握,著力優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率。
4.教學方法
認真組織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要求我們根據學生認知的規律,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此外,教師還必須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把握教學重點。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實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盡量做到全面理解與掌握。但是,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啟發性等特征,一般都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梢?,我們必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地進行創新思維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1.積極指導學生復習
指導學生復習是小學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通過不斷的復習,才能使學生積極做好學習有關知識的準備。此外,復習作為教師傳授知識過程中極為關鍵與重要的環節,不僅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點上下聯接,融為一體。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認真地指а生進行復習。還要認真創設一些問題情景,著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的欲望,進而追求新知,始終使課堂教學處于一種積極的現狀。
2.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思維現狀,結合教材內容,不斷創設新的情景與問題,著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和開拓創新,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探索與創新中。此外,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科學合理地引導,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
3.認真搞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師必須在弄清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分析研究其內在聯系,并認真搞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達到教學效果最佳的目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對學生聽讀的訓練培養。這樣,不僅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聽、讀、寫的能力。在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時,要具備針對性、多元性、發展性與創新性。要善于把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類施教,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小學語文是學生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立足于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不斷創新及小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斷優化。當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客觀地評價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因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成為眾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臨的難題。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影響因素入手,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情景創設
一、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情境創設是指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運用語言、圖片、音樂、影像、實物等教學輔助工作,為學生營造形象、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對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情境創設能夠為學生創建出模擬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在情境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與文本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尤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與文本內容相貼近的情境,能夠快速將學生帶入文本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讓學生領悟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能力,進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二)有利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境創設能夠轉變傳統語文教學中過于死板、枯燥的教學模式,不論是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情境,還是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情境,均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置身于情境領會文本的涵義。同時,情境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段特點,讓學生在寬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熱愛語文這門學科。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品質。而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轉變傳統說教的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取情感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有助于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此外,利用教學情境還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教學方法實施
(一)運用教學語言描述情境
教學語言是引領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師要善于運用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指引學生理解文章意境。若教師只是單純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而缺乏必要的教學語言作為引導,那么學生只會關心影像展示的表象內容,而難以從中獲取情感體驗。所以,教師必須要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運用形象化、生動化的語言為學生創設情境。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運用栩栩如生的語言描繪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形象,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小橋流水的場景,進而喚起情感體驗。
(二)引入優美配樂渲染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音樂是渲染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僅能夠緊密結合文學與音樂藝術,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協調起來,使學生深深沉浸在教學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運用音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極為適用于帶有意境的散文或詩歌的教學內容。如在教學《楓橋夜泊》一課時,教師可選取婉轉、纏綿、舒緩的配樂創設情境,讓學生朗讀詩歌,使學生快速融入詩歌的意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選擇歌曲時,教師要注意詩歌與音樂之間的搭配性,應當選取中國古曲作為配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感染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能豐富學生的朗讀情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意境。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情境
目前,多媒體教學工具在很多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對多媒體技術加以利用,為學生創設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枯燥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對《富饒的西沙群島》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前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熟悉,并在講解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西沙群島美麗的景色,將珊瑚、魚類、海島風光等畫面烙印到學生的腦海當中,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麗如畫的景致。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組織角色表演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現欲極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給予學生充分的表現空間,讓學生融入角色中體會文本的意境。角色扮演適應于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教學,既能夠讓學生通過情景再現促使刻板的課文內容生動化,又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深入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選出幾名活躍的學生扮演文中的趙王、藺相如、廉頗等人物,讓他們進行對話,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不同人物的性格品質,即趙王的知人善任,藺相如的機智寬容以及廉頗的勇于改過。
(五)挖掘生活素材營造情境
受年齡、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淺,但他們卻對社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為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應當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挖掘生活中與語文知識有關的素材,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由此除了能強化他們的生活體驗之外,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對《翠鳥》進行教學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翠鳥在水中捕魚時動作的迅捷,進而貼近并感知課文??偠灾?,情境創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營造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范方強.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創設[J].中國科技投資,2016(29).
[2]王艷春.小學語文教學開展創設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4.
[3]陳二東.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5(31):223.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109-01
文學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傳承任務,并能有效的促進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情商的發展。教育的實質是教書更是育人,所以開展教育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而人格培養中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引入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大量的詩歌和散文,這是情感教學開展的主要題材。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大綱推進的過程中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個人素質。
一、小學語文和情感教育之間關系
小學語文學科教育在本質上和情感教育聯系密切,因為情感教育能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鼓勵學生學習新的字詞以外,需更好培養學生理解把握課文中思想感情。開展課堂教學時融入情感教學環節,發揮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道德,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灰驚鳥》的時候,首先給學生介紹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灰驚鳥是烈士徐秀娟在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建立的保護丹頂鶴的基地,整篇文章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用唯美的語言藐視方法描繪灰驚鳥歸林會的壯觀的場景以及起舞后的爭鳴盡情歡歌的美景,從而引入開展植樹造林的真正含義以及林場工作中的艱辛,但是林場工人不懼辛勞盡心竭力的保護林木。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動物和人類之間的情感,教師可以提出人類和動物都是自然界的生靈,所以要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以及和動物和諧相處。
二、情感教學的教學現狀
語文學科于其他學科的不同在于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是要循序漸進和不斷升華。語文是培養學生感悟的學科,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要結合學生的理解感悟知識,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所以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更貼近學生心靈,讓學生獲得更民主的學習地位。第一,教師習慣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授課程,比如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做相關的閱讀理解的習題,習慣運用反復練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識別能力。這種車輪戰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導致學生下意識的排斥語文學習,所以這類的情感教育方法就很難存活在語文教學中。第二,教師不注重和學生溝通交流,不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因而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不高,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沿用的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運用灌輸式教學方法。練習中多運用題海戰術,讓語文學習變成單調的壓力學習,學生在此基礎上失去語文閱讀的快樂,閱讀也變成學習的負擔。
三、情感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教材挖掘中,運用素材實施情感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設計中的情感教學內容較容易,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不容易形成情感認知。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的時候,更多以單一情感為主,比如愛國、親情等,這類單一的情感基礎,教師理解起來很容易。以學生角度看待也更符合小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因而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內容,更要利用教材中相應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對事物情感。比如在講解《媽媽的愛》這課的時候,作者主要想表達對母親的感情以及愛,教材核心內容是充分挖掘母愛的體驗,在第一段中描繪母親在夜深為孩子縫補衣服的情節,反應出母親的賢惠和對家人的照顧,這個描寫具有較強的畫面感,根據描寫學生能夠真切的看到母親夜深勞作的情境,但是這類情境在現實家庭生活中涉及較少,所以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母親家里操勞的情況,比如每天早起做飯、下班后回家還要打掃家務等,突出表達情感的過程中,讓孩子盡量組織語言,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有的孩子說一次下雨,媽媽放學接自己,因為風比較大媽媽把傘盡量偏離到自己的方向,回家后發現媽媽一半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濕;還有的孩子說自己生病,媽媽會深夜帶自己去醫院并且給自己熬粥喝;學生真實深刻的情感表達提升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可以在該基礎上訓練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2、情感教學作用中加強情感作用。情感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情感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設和課文情感中心相通的文章,教師和學生一起體驗這類情感。比如在學習《渡河少年》的時候,主要講述渡河少年的通過辛苦努力換來的成功,教學的時候教師結合渡河少年的精神鼓勵學生,由于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和爺爺奶奶輩對孩子有更多的溺愛,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候總是選擇退縮和尋求幫助,教師可以運用課文中的精神鼓勵學生,學生因為生活閱歷較少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是很精深,那么多媒體教學方法的融入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學活動的展開,比如現在比較著名的親自節目《爸爸去哪兒》里面有一期軒軒在蒙古摔跤的時候越挫越勇,最終在不斷練習中超越自我,獲得勝利。教師給學生展示這類直觀教學手段,提升學生情緒點,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悟頗深,孩子體會到拼搏進取精神。
3、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全面理解知識內容,經常運用到的教學模式有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運用的目標是讓孩子在討論中產生知識碰撞提升彼此對知識的理解力,另外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也是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一類教學手段,因為情境教學不是同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讓孩子感覺知識的學習只有單純的說教,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有特殊的感悟,比如開展情境話劇,小組表演,主體辯論會這類學生喜歡的活動,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情感教學的開展需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情境教學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運用逐層深入的方式將情感教學引入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不但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還要通過榜樣意識帶動和影響學生,這樣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更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教學模式
最近幾年,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的設置越來越重視,保持語文課堂教學也逐漸成為小語文教學質量的標志,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準備和教學實踐工作中的重點。
一、情境教學的模式
情境教學是一種再現文中情境,輔之圖片、聲音,甚至借助多媒體,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其中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首先引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學生的興趣;其次,憑借所創造的情境,在審美的樂趣中感受文章的魅力。然后,使學生融入所設置的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增加學生的審美意識。再次優化情境,在實際活動的樂趣中增長學生學習的力量,鍛煉思維。還有營造情境,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出每個學生獨有的個性。最后,通過教師拓寬情境,在認識周圍世界的樂趣中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編制語文學習的知識網絡。
二、創設情境的方法
情境創設的最終目的是對學生產生刺激效果,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是經過教師的傾心研究所創設的教學產物。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以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具有一定溝通的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來分層次地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境,教師要引起學生注意就要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
2.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我國古代人們的思想結晶,只有學生摸得見、看得到的場景才會更加生動有趣,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在課堂上組織角色扮演,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將課堂內容結合這三種創設情境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應該掌握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靈活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情境教學及其作用做了分析,并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做了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課堂教學;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逐漸走向多元化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們也更加樂于學習。在新形勢下,情境教學已經成為各地小學探索應用的新手段。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情境教學及其作用
1.情境教學的概念情境教學就是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方式,比如音樂、圖片、視頻等來構建一個特定的教學場景,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在情景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在體驗中獲得知識的理解。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將文本教學變為情境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素質都有重要意義。
2.情境教學的步驟情境教學在實施起來有這樣幾個步驟:(1)創設情境教師要根據教授的課程內容來創設相應的情境,還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創設一些簡單的情境,訓練小學生用詞造句的表達能力,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創設較為復雜的情境,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2)感受情境在課堂情境創設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情境,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讓小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課文。(3)走出情境情境比較是一種假定的“場”,小學生在情境中理解了知識,但還要走出情境來客觀地看待知識、運用知識。
3.情境教學的作用(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利用了豐富的教學手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就可以構造聲畫結合的教學情境,小學生也會對這樣的教學情境更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情境教學開發的是學生的思維,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思維的僵化。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感受。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情感都有了較好的體會,同時,在特定的情境中還能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3)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通過教師對學習內容的情景創建,學生們對于課本上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在學習長城時,如果僅僅靠課本上的描述,學生很難感受到長城的巍峨雄壯,只有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圖片和視頻時,學生們對于長城才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于一些描述性的詞語也可以學以致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
1.設置導入情境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課堂導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狀態的重要一步。通常,教師習慣用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來進行課堂導入,但是這種方法相對較為枯燥,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更加生活。因此,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境來進行。比如在學習《靜夜思》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月夜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月亮會想到什么,學生們進行了積極的發言之后,教師可以引出即將學習的一課,讓學生一起來看看唐朝大詩人李白想到了什么。通過這種導入情境的設置,小學生們更加樂于學習新知識。
2.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上常用的互動方式,除了常規的提問,教師也可以利用問題來設置教學情境。在設置問題時,教師不能僅僅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設置,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比如教師在讓學生讀課文之前,可以提問“有一個和大家年紀相仿的少年,他聰明、勇敢、天真、活潑,你們想認識他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會投入到課文中,來看看這個少年是怎樣的人物。之后,還可以提問:“閏土都給魯迅先生講了哪些事?你還能回憶起來嗎?”通過這種問題的設置,讓學生來復述課文的內容,以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3.設置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設置生活情境,尋找一些跟生活相關的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在進行口語、寫作練習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定的生活情境。如以“春節”為例進行口語練習,這是學生們都經歷過的場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春節相關的東西,給學生創建生活情境,讓學生回憶自己春節時都做了什么,然后再把春節的經歷表述出來。在利用生活情境給予了學生啟發之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來使得小學課堂更加活躍,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情境創設時,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能隨意創設情境,要符合學習內容的要求,才能實現小學語文課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麻建芬.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
[2]竇燕.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