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第1篇

近幾年文創園區受到市場瘋狂追逐,地方政府以及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文創園區也遍地開花。然而,目前產業園區的標志性項目數量太少,雖然各地都建立了不少文化園區,在商業模式上卻始終難有突破。不僅要有特色更要有創意,這已經成為國內文創市場亟待改善的現狀。

中國文創市場不缺乏文化產品,但卻缺乏文化精品,中國的文創產品或服務中單次性消費大多數停留在體驗層面,回頭客不多,文創產業要真正發揮出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尚待整個社會原創意識的覺醒和創新思維的爆發。對此,專家指出,首先要利用好“文化+科技”思維,應在現代數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打通上下游環節,構建影視、游戲、動漫、網劇及其衍生品的文化產業鏈,提升產業層次。同時,不但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最大限度減少“文化折扣”現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著眼于“文化+金融”,建議探索設立對外文化產業基金,加強金融合作,把融資、項目落地結合起來,“扶強扶優”而不是“扶貧扶弱”,給文創產業“走出去”最實質的扶持。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陳立恒表示,兩岸之間的文化產業合作已由攜手交流走向產業落地,目前兩岸文創人員完全可以“1+1>2”觀念來合作,共同挖掘絲路商機,面向全球市場。(來源:工人日報)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產業合作;合作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43

1濰臺文化創意合作的基礎

11濰坊、臺灣兩地文產業發展情況

通過近十年的發展,2015年濰坊文化及創意產業產值達21654億元,全市文化企業發展到4000多家,資本總額400多億元;投資過千萬元文化產業項目208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60個,過10億元項目29個。山東省第一支文化產業基金落戶濰坊,該基金總規模高達5億元,首期規模102億元人民幣。濰坊市已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風箏會、文展會、中國畫節等十余個節會帶動了文化市場全面繁榮。一批擁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園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民俗、繪畫、影視、廣告、創意、動漫等為主的文化產業體系,并逐步成為海內外投資熱點,文化產業集群規模效應已經顯現。

十多年來,我國臺灣地區文創產業發展很快,其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新臺幣增長到2014年的7945億新臺幣,占GDP的比重達到484%。2014年我國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為62264個。

12濰坊、臺灣兩地文創產業發展的特點

濰坊、臺灣兩地文創產業發展的特點具有共性也具有各自特性。首先,政府是兩地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文化創意產業是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極點,具有設計唯一性,產業競爭力較強。從產業轉型角度,濰坊市歷屆政府在發展第一、二產業同時都充分認識到文創產業的發展既能滿足人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具有無限擴展的產業發展潛力,投入相當力量集中發展文創及相關產業,助推濰坊文創產業的步步發展。2014年濰坊市推動文創產業頂層設計創新,提出《加快產業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編制《濰坊市文化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濰坊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即將在2017年竣工。

同濰坊文創產業發展相似,臺灣的文創產業發展同樣肇源于政府的行政推動。20世紀90年代臺灣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優勢逐漸衰弱,臺灣地方政府管理機構“文建會”開始注意推動發展文創產業。2002年5月31日,臺灣省“行政院”開始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列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年)”的子計劃。臺灣文創產業通過行政力量為文化創意產業營造發展環境,產生巨大收益,15年來臺灣文創產業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2014年受臺灣地區經濟不景氣、溫和復蘇影響,文創產業營業額較2013年僅增長180%,達7945億元(新臺幣)。

其次,文創產業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濰坊市文創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和產業基礎。濰坊是山東省的文化資源富集區域,古屬齊魯之邦,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兼具魚、鹽、農、工、商之利。

濰坊地域文化可以分解為民俗文化、平原文化、山區文化和海洋文化。濰坊在地理區位上海陸兼具,是典型的大陸海岸多重文化匯聚地。其主體地區是廣闊的平原,濰坊文化中平原地區的民俗文化有著豐富的載體。濰坊西南山區亙疊,山區農耕文化和平原農耕文化沖擊融合。濰坊的北部海岸線長 154 公里,海域面積4462平方公里,包括壽光、寒亭、昌邑三個市區的北部和濱海經濟開發區,海洋文化培育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截至2016年5月,有剪紙、古琴藝術兩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茂腔等1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名錄,昌邑柳疃絲綢、安丘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公冶長傳說等55個項目入選省級名錄,另有市級名錄164項。

臺灣地區文化資源同樣豐富,原住民文化、各地傳統文化匯集。臺灣文創產業圍繞當地文化特色,依據民俗風情做文章,將無形的文化資源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生產等各個環節,將許多傳統產業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例如高雄市的“駁二藝術特區”,原本是高雄港二號接駁碼頭的廢棄倉庫群,過去儲放魚粉與砂糖,如今這里匯聚了設計與創意能量。類似的文化體驗區還有臺北縣陶瓷博物館、花蓮縣柴魚博物館、苗栗木雕博物館、客家文化園區、宜蘭傳藝中心、三義舊山線火車、“九份”茶坊與陶藝等。這些創意文化體驗區,無不打著歷史牌,通過在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地方深耕文化,臺灣文創產業給人的回憶里填滿了難以忘懷的溫暖。

最后,文創產業重視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臺灣文化主管部門先后從臺灣煙酒公賣局租賃了臺北、臺中、嘉義、臺南以及花蓮等5處的舊廠房使用權,進行基礎設施的修繕以及產業活動的導入,建成了五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濰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的現狀

21濰臺文創合作過程

濰臺經貿良好的合作是兩地文創合作的基礎,濰臺經貿合作發展歷史悠久,從1994年第一屆魯臺經貿洽談會開始,濰坊就開始大規模加強與臺灣的合作。2016年9月第22次魯臺會更是吸引了臺灣52家工商團體1257名臺商來濰參會,文創產業是兩地合作的重要平臺,濰臺雙方互設“濰坊民間創意文化館”和“臺灣文化藝術館”。繼魯臺教育交流中心后,魯臺科技合作中心、魯臺農業技術交流中心落戶濰坊。會議期間,僅濰坊市就現場簽約22個重點臺資項目,總投資額675億美元。會后,為提升濰坊文化在島內影響力,濰坊市在臺舉辦了“濰坊?臺中城市交流會”和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濰臺兩地目前在休閑觀光農業文創產業方面合作發展較為成熟。2012年開始每年4月在濰坊定期舉辦海峽兩岸休閑觀光農業交流會,到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六屆。2013年濰坊市利用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舉辦契機,同時舉辦了臺灣農產品精品展示展銷會,當年共設102個臺商展位,展出面積3000平方米。2015年 9月7日,臺灣中華購國際電子商務營銷有限公司總部落戶壽光,濰坊利用現有的魯臺會、菜博會、花博會等平臺促進了濰臺農業文創合作的發展。

22濰臺文創產業合作互補性和機遇

濰臺文化創意合作機制的建立基礎牢固,兩地文創產業合作優勢互補性強勁,對于合作雙方都是重要的發展機遇。

首先,濰臺合作是臺灣文創產業“走出去”的重要步伐,有利于臺灣文創企業和產業整體經濟實力的發展。2002―2007 年臺灣文創產業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曾經高達 734%,2014年以來臺灣文創產業發展遭遇瓶頸,2015年文創產值7833億元(新臺幣),較2014年走低產值,與2013年產值持平。臺灣文創產業發展低迷的主要表現為受2014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但從結構上看,臺灣文創產業嚴重依靠內需市場,外銷發展不足,2014年,文創產業內銷占總營業額的9033%(含數字內容產業)。在總量做大的情況下,濰坊乃至山東文創市場是臺灣文創產業方面資金、技術、人才的重要流入市場。

其次,濰坊是大陸文化資源大市,傳統文化底蘊豐富,雙方有堅實的文創產業合作基礎。濰坊壽光觀光農業在山東乃至整個中國都走在前列。濰坊是中國民俗文化富集區域,安丘石家莊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打響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濰坊是山東千里民俗線上的璀璨明珠,諸城市的恐龍地質文化得天獨厚,龍文化源遠流長。青州市山川秀美,古九州文化底蘊深厚。濰坊文創產業有能力吸納臺灣的文創人才、創意技術、產業投資等合作,雙方合作有利于兩地的文創產業發展,實現雙贏。

最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豐富,濰坊市必須加以引入和利用,促進本地區文創產業的騰飛。臺灣在創意科技、創意人才、產品創造、園區集聚、市場營銷、金融投資、政府管理等多方面都可為濰坊文創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3濰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內容

31濰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機制建設

兩岸文化合作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在2009年賈慶林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提出時機成熟時可將商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納入協商議題。機制設計理論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利奧?赫爾維茨(Leonid Hurwitz)最早提出,1973年赫爾維茨在《資源分配的機制設計理論》中全面解讀了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框架。機制設計理論提出合作機制的創設主要考察三個要素,即信息成本問題、顯示性原理、激勵相容。依據該理論,從宏觀方面看濰臺文創產業合作機制要構建:國家層面完善政治互信機制,加強信息溝通的對話機制,地區層面健全文化雙向交流機制,濰臺文創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機制和文創產業合作的激勵相容機制,建構濰臺經濟融合發展機制。

國家和地區層面的善意信息構建,有利于節約濰臺文創產業合作機制的信息成本。兩岸的政治互信機制正在建立,雙方經貿文化合作機制開始建構。2010 年海峽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實現兩岸關系的正常化、機制化和制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32濰臺文創產業融合發展機制

濰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機制建設的關鍵在于地區文化交流的健全發展,濰臺文創合作的載體豐富壯大,實現企業間的文創資源配置良性流動,最終實現兩地文創產業的融合發展。濰臺文化交流機制目前已經成型的主要有魯臺經貿洽談會的文創產業部分、濰臺兩地的文創產業交流會、魯臺教育交流中心、魯臺科技合作中心、魯臺農業技術交流中心;主要的形式是濰坊?臺中城市交流會、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臺灣生活體驗館。濰坊市要依托建立齊魯臺灣城和文創產業園區的項目,力爭把魯臺文化創意中心落戶濰坊。

在加強島內濰坊文化資源展示的基礎上,吸引文創臺資來濰坊發展,濰坊文創企業入臺發展。濰坊要開始探索兩地共建文創產業合作的示范@區,推動各縣市區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創產業合作,鼓勵臺資文創企業投資濰坊文創產業,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借助臺灣創意技術和創意人才做強文創產業。鼓勵兩地文創企業股權合作、技術開發、共創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探索新的合作途徑和模式。

2016年6月臺灣文創從業者李訓華的“五號倉庫” 入駐濰坊國際人才創業孵化中心。李訓華創辦的“五號倉庫”是一家集導演、監制、制作人才共同創立的動漫影視服務型企業,服務囊括影視中的動漫創作與制作、互動設計與規劃、新媒體技術與應用等。濰坊要吸引更多的“五號倉庫”式的公司來濰坊發展,推動兩地文創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厲無畏,王如忠創意產業――城市發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3

[2]包博聞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4(33)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第3篇

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中國音數協音促會會長汪京京等樂壇名家和專家學者,分別就《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一年后的音樂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精彩演講。

作為峰會東道主之一的成都傳媒集團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與中國音樂先鋒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強力發展音樂產業,為成都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添磚加瓦。會上,現場嘉賓共同見證了成都傳媒集團與太合娛樂集團、大魔方演藝中心、繁星戲劇村、彩虹音樂的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成都傳媒集團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傳媒集團,近年來集團投入近20個億,建設了占地250畝,有20萬平方米的國家音樂基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作為集團主要承載音樂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目前園區已入駐音樂產業110余家,引進了韓國、美國等一批國際的音樂企業,打造和培育了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等系列品牌的音樂節盛會,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園區總產值達到22億元。同時由集團投資建設的容納1.2萬人的西部最大的室內演藝場館――成都演藝中心大魔方將于明年國慶節投入使用。業內人士稱,隨著大魔方的運營,成都市民將在家門口看到越來越多的頂級音樂會、演唱會,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近我在音樂圈里的很多朋友,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有沒有去成都?’”太合音樂集團演出管理事業部總經理楊浩宇這一句話,引起了與會嘉賓的共鳴。楊浩宇向記者表示,依托成都市政府打造音樂之都的良好政策環境和創新氛圍,依托西南地區巨大的音樂文化消費市場,依托成都的音樂人才的積累,太合音樂集團將在成都建立西南大區總部,并與成都傳媒集團開展全面的戰略合作。

在2016年12月19日開幕的“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成都峰會”上,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論壇以四場專題會議的形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數字引領、業態創新”為主題,聚焦數字時代下的內容原創、版權保護、人才培養、融合發展等熱點話題,國內眾多音樂企業家、專家學者、藝術家以及音樂教育家參加了本次論壇。

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播放設備的發展,音樂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發生了很大變化,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在我國現代音樂產業原創能力不強、版權保護體系尚不完善等問題,一直制約了音樂產業發展。論壇上,各位音樂產業大咖紛紛表示,要推動音樂產業的發展,解決原創音樂人的收益問題是最為核心、最為迫切的。著名作曲家陳一新表示“成都很好的,提出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好,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第4篇

1中國口腔醫學科技期刊存在形式及內容

現有24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見表1),其中14種為綜合期刊,8種為專科期刊,2種為文摘類期刊,幾乎涵蓋了口腔醫學的所有領域,其中13種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數字化情況調查結果

2.1版權頁調查對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版權頁的調查顯示,有21本標注了電子信箱,占84%;只有9種期刊建立版權網站;標有2個網址的有1種。分布情況見圖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的網站建設相對處于被動、落后的狀態,與國外期刊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2CNKI收錄全文情況除7種期刊(占總數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數期,《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種期刊(占總數61.90%)收錄自期刊創刊以來所有全文。

2.3國外數據庫收錄本研究以PubMed為代表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結果顯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錄中國口腔醫學科技期刊只有3種(占收錄期刊總數的12%),包括《中華口腔醫學雜志》、《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雜志》。其中《中華口腔醫學雜志》共收錄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論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論著的摘要暫缺;《華西口腔醫學雜志》收錄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醫學雜志》共收錄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論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鏈接,2008年全部則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網站建設情況

2.4.1主辦單位網站鏈接網頁《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上海口腔醫學》、《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5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擁有主辦單位網站的鏈接網頁。《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依托于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網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文獻檢索、文獻閱讀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載,相關鏈接較全面,構架完善,并設有中英文兩個版本。《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的鏈接網頁則僅提供版權頁等一般信息,不具備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及文獻下載等功能,支持網上投稿。

2.4.2版權網站期刊建立版權網站可借助因特網方便、快速的特點,在提供期刊文獻服務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新、更快、更廣泛的醫學信息服務[3]。《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和《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是國內目前擁有版權網站的口腔醫學科技期刊,作為以印刷版本期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網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提供快速檢索和高級檢索,文獻設有HTML和PDF兩種鏈接,但全文未上傳,也未見留言信息。

3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數字化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我國的科技期刊數字化絕大部分停留在"拷貝階段",在形式上是單純印刷版的重復,甚至是印刷版的簡單掃描,出版時間明顯滯后,且網頁設計過于簡單;在觀念上認為網絡只是給讀者一個新窗口,沒有對編輯流程進行調整;形式上還是一種單向傳播,未通過整合內容形成跨媒體的一體化服務,不能滿足編輯部及讀者多方面需求[4]。這其中的原因有觀念上的,也有技術和資金的問題,考慮可能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①主要負責人對網絡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業務又懂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人才;③網絡技術缺乏;④編輯人員素質、知識結構不適應等。

數字文創產業現狀范文第5篇

王榮文(簡稱王):遠流應該是全世界――不單單是臺灣,第一家以內容為核心去整合制造一臺閱讀器的出版公司。過去遠流賣金庸作品集是賣一整套作品,現在的金庸機其實是另外一套金庸小說――以這個內容為主體,你另外得到一臺輕巧、可以觸控,像kindle這樣的機器,等于是買內容送機器。因為金庸機的整個規劃是遠流在做,我們一開始就考慮到作家和出版社該有的利益。

但是,在電子書產業里其實是內容、硬件、軟件、通路、通訊五合一的串連。現在來講,大家都是在模仿amazon kindle,apple 的app store,或者未來的google,在華文世界,我們必須找到自己最重要的內容和新的運作方法,所以我們用“內容+終端”的模式其實是在做嘗試。金庸機除了可以讀金庸小說以外,最重要的是它連接電子書的銷售服務系統,使得購買它的讀者可以得到持續的數位閱讀服務。

書香:現在數位出版的一個很大問題是,有閱讀器而沒有高質量的內容。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光有閱讀器,電子書的用戶是不會增加的,或者說用戶會因為好奇用一段時間,很快還是會恢復到紙本閱讀,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王:內容廠商要跟硬件或者軟件做結合的時候,是會吃盡苦頭的。雖然遠流自己有koobe,可是當我要把金庸小說的內容整合進閱讀器,所要做的功夫非常多。比如在小說里讀到大理國,《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它的解釋就附在機器里面;比如讀到一個成語,也有成語和字典的解釋。在做這臺機器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想象未來的閱讀行為或是閱讀方法,讓讀者除了享受金庸小說迷人的武俠世界之外,還可以透過讀小說得到很多背景知識,這些知識他不需要再另外去查字典查數據,這是紙本書做不到的。可是作為一名數位出版編輯,要把這種對未來電子書的想象,轉化為功能加入到閱讀器中,就要跟軟件工程師或者硬件生產者磨合。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未來出版社的編輯不在這里花功夫,讀者就永遠不可能有好的電子書可以看。

電子出版五合一已經慢慢成型了,本來是先P后E,現在是“EP同步”,出版社的編輯要開始思考:我的產品怎么在ipad上面營銷?我的內容在kindle或者遠流金庸機的電子紙上,怎么表現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怎么透過數位的環境,把數位閱讀的行為和讀者的需求放進對知識的創造、加值和流通中。這個部分絕對不會是科技廠商有興趣做的。我們在講數位出版元年,其實也就是在說所有的紙本出版公司從此成為了數位出版公司。

讀者感受到你的創意和數位內容的價值,他們就會接受,市場就能慢慢地發展起來。

書香:遠流做金庸機最困難的部分是不是在內容的編輯上?

王:最困難的應該是內容與軟件、硬件的整合,以及對金庸小說電子書功能的想象。舉例來說,要使它變成有聲書,就要買個朗讀軟件。我們征得工研院專家的協助,為了在機器上發音呈現朗讀者的個性,我們特地邀請了宮崎駿卡通專屬配音員劉小蕓進錄音室三天,工研院的專家將配音和技術結合,產生金庸機特殊的朗讀功能。

金庸機可以做的東西其實還很多,我們有很多的想象,可是在目前這臺機器上有很多硬件的技術限制,因為我們選用的是不反光而能長久閱讀的e-ink電子紙面板,而不是像ipad選用已發展成熟的LCD面板。我希望有一天金庸小說里面談到的地點都有古今地圖的對照,我們在數據庫上已經在做這個事情了。當科技可以support編輯的想象時,金庸機的內容就可以不斷地update。所以內容的價值永遠在不斷地開發,技術在不斷地開發,這是我所想象的未來電子書世界。

Koobe:系統化內容服務平臺

書香:你曾經在訪問中提到,期望“koobe可以成為臺灣甚至華文出版界共同開放的平臺”,這是一個怎樣的平臺?

王:Koobe最開始的核心是在做DRM(編注:數字版權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就像北大方正會有自己的DRM,微軟會有自己的DRM。內容廠商最關心的是內容能不能受到保護, koobe在internet與各種載具上開發一個數位版權管理平臺,讓出版社和作家放心地把他們的內容送上internet、閱讀器、手機。

慢慢地,當電子書的產業變成所有的大廠也都進來做,koobe做成一個共同平臺的意義就開始轉變,它并不是要變成一個統一的平臺,而是當任何圖書館使用哪一種DRM,它都可以跟它們做串接,使得透過koobe服務的內容在別的平臺也能用,或者是別人的東西在koobe上也可以用。這是平臺的意義,是koobe的發展方向――能夠做流通上的服務。“有版權保護的流通服務”,這是koobe的基本機能。當然有了這個機能,koobe還可以幫出版社或者作家了解自己的作品跟讀者的關系,這是koobe未來可以幫助數字閱讀實時研究很重要的一環。

當初遠流把koobe spilt off出去以后得到了兩個母公司的協助,一個是鴻海集團的子公司,一個當然是遠流。遠流金庸機第一個設計原型就是koobe規劃制作的,所以koobe協助出版社做軟硬件設計的整合,這是它的價值。后來遠流又跟View Sonic達成了品牌的合作。有一個更大的力量――技術監造和國際營銷的團隊進來,對我們來說就更如虎添翼了。雖然koobe協助了“五合一”平臺的整合,但它的核心定位還是在技術平臺服務商。

遠流,數位出版的實踐者

書香:遠流16年前開始投入數位出版研究,是數位出版的先行者。16年前研發數位出版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王:一開始我們成立電子書工作室,那個時候做的是CAI――教學輔助軟件,我們把當時在意大利波隆那得到很多大獎的《老鼠娶新娘》用了兩年的時間,花了1000萬臺幣,做成一張光碟。14年后,當koobe研發成功的時候,同樣的童書我們重做一次,這次我們只花了二、三十萬臺幣,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省很多錢。從CAI光碟走到internet的金庸茶館,然后是遠流博識網網絡書店,接著智慧藏的百科全書網和在線知識庫,再到koobe研發現在的金庸機,遠流的數位出版一共走過五個階段。

書香:這五個階段也是數位出版發展的寫照。

王:是的。當初我們做CAI教育光碟的時候,那時替我們代工的公司后來變成臺灣很重要的英語出版商――Live ABC,因為那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光碟。他們把光碟技術和我們合作去做商業英語,后來我們就走入商業英語,做成光碟和數據庫。2000年我們成立智慧藏學習公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合作,又自己編著《臺灣大百科全書》,《遠流字典通》,從工具書下手,我們完成了《遠流字典通》的應用軟件(目前在iphone和Andrid手機都有販賣)。目前我們在數位內容上最全面的數據就是字典和百科全書,這個部分未來在電子書上可以做很多加值的工作。所以我們在做金庸機的時候,有很多字典的資源和百科全書的資源就派上用場了。

書香:作為先驅者,您如何看待臺灣數位出版目前的現狀?

王:我想我是實踐者,不是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應該說,今年華文世界正式的有五合一的電子書產業發展結構完成,作為“臺北書展基金會”的董事長,在明年的書展上,我希望有一個空間,能讓大陸的電子書出版人跟臺灣做五合一串連的人在現場進行交流;我還希望明年的“國際書展”可以統計出現場電子書和紙本書的交易數字;我也希望大陸有興趣的廠商和出版社可以跟我們一起來做這個事情。

臺灣的出版市場其實是很小的,所以大家都有一個想象――特別是在兩岸關系緩和各種合作可以進行的時候――有很多在臺灣所實驗的商業模式和所累積的經驗,透過大陸可以準許的狀況和大陸的出版界有更多的合作,一起開發中華文化資源,一起拓展市場。

我相信兩岸業者在電子書上的合作是很具體也很必然的事情。你可以了解臺北市長郝龍斌把金庸機作為禮物送給上海市長韓正的時候,遠流金庸機一方面代表的是科技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文創的精品,當兩岸都在討論文創產業的時候,它是十分合適也具有代表性的禮物。

著作權還在,行業不死

書香:您對大陸的數位出版狀況是否了解?盛大網絡最近也涉足硬件出版,而且它也是以內容提供商的角色涉足,它是網絡時代的內容提供商,跟遠流這樣的傳統出版社作為內容提供商生產,有何不同?

王:傳統的出版社未來還會不會有位置,這是很重要的分界線。過去在紙本出版的時代,編輯的角色很重要,因為他在替所有的讀者把關,當然網絡世界用群眾的智慧也在做各種不同的過濾。所以,同樣的,在盛大文學會成功的作家也是少數,盛大文學在用一個機制完成這個篩選的過程。當這個機制所選出來的人變成大明星以后,用什么方法再來經營這個人,盛大所做的就跟我們一樣了。盛大或者是各種不同的出版社,都要去想自己擁有的內容資源,上海世紀可以生產辭海機,中國大百科可以生產百科全書機。這些不同的嘗試,表示出版社會用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習慣去想象未來的數位出版世界。

現在傳統出版社和盛大這樣的網絡內容提供商都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對我們來講,過去的競爭對象都是出版社,現在的競爭對象則是大我們十倍、百倍的公司,在這樣的競爭環境底下,當我們都變成遠流數位出版公司的時候,我們要怎么樣謹守自己的核心價值,使得我們的創造透過科技的通路和硬件去得到我們應有的報酬,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我之前說過,當koobe獨立以后,遠流返璞歸真回到一個內容供應者的角色。當初我們去開發金庸機,某種程度是害怕在未來的數位出版世界中沒有自己的位置,現在我們還在這個過程中。可是到最后,如果行業里的人――通路廠商、硬件廠商、通訊廠商能夠各安其位,有自己的價值,那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很重要的位置。

書香:您覺得那些資金雄厚的企業加入電子書產業的戰局,對產業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行業的規則?

王:一般來說,大企業對出版投資的部分跟他們投資電影是一樣的,只不過用的資本不同而已。比如說過去我們出一本書要花十萬臺幣,現在可能要花六十萬臺幣,到電子書的時候可能要花一、兩百萬臺幣,但是相對于大企業來說這些都是小錢。只有做通路和硬件,或者研發才需要大資本,所以大資本進入廣義的文化創意產業或者出版產業,我們應該都是要歡迎的,希望他們對整個產業有幫助。原來有特殊創造力的作家,或者表演者、經紀人、策展人,我想他們做的工作還是一樣的,一樣還是要結合各種資源。當你的公司有能力結合更多的資源,那你就做更大一點,反之就做小一點,應該還是可以生存的。

至于大企業的進入是否會改變行業的規則,過去我以為會,但是慢慢地就覺得不會,因為電子書產業跟紙本出版越來越像,特別是我做了金庸機之后,發現要花費很多功夫、有很多專業人才,才能做成一點點事情。做紙本出版,你為了讓書沒有錯字要校對很多次,我們為了校對金庸機也校對好多次,重新做了很多的工作。這個都是原來做硬件的人不一定會想到的,或者是大資本不耐煩做的。當內容為王的時候,讀者還是要有好的內容,在大部分的數位出版品都不需付費的時候,如果你要賣出錢,你的選題、制作方法就一定要被肯定。

書香:我們還是以音樂為例,他們也是內容為王。但是當他們的行業規則被改變的時候,唱片業者還在這個行業里面,可是它變成這個行業里面很小的一部分。出版社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王:有可能啊,你可能會被買走,會被整合。用音樂產業來講,很多唱片公司在那個過程里面遭遇到困難,他由大公司變成小公司,可是有些公司不會,因為他發現音樂并沒有死掉,只是唱片產業死掉了。他們的收入方法來自演唱會或者其他別的方式,如果唱片公司原來沒有轉型變成一個經紀公司或者是策展公司,他就可能沒落。可是有些公司又茁壯起來,回頭來賺音樂的錢。因為著作權還在,所以這里面的核心還是你有沒有能力創造最好的作品出來。

內容為王,其實是說你有沒有最好的作品和你能不能擁有經營內容的權利。所以智慧財產權的開發、擁有、經營與管理,還是文創產業里面很重要的核心,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想象自己能去做哪個價值的活動。

跨界合作,出版重要的意含

書香:您目前是帶領遠流進行一場紙本、數字、空間三合一媒體的轉型工程,即同時跨界“三種出版”―― 紙本出版、數位出版、空間出版。這其中空間出版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王:遠流做了35年,面對數位出版的侵襲我們沒有逃避而是選擇向它轉型。另外一方面,我們為什么要向文創轉型?以前我們跟作家的關系只是文字的關系,任何優秀的腦袋只有變成文字才是出版社要的。可是在做數位出版的時候,我們會需要作家的聲音,就像我們現在非常依賴蔣勛的聲音一樣,他的聲音是有特殊價值的,當然電子書也需要影像或者動畫等多媒體的加值。當遠流出版公司變成遠流數位出版公司的時候,就需要有多媒體。這些多媒體通常是怎么制作的?它可能在錄音室,可能在公開的演講場所,在特定或不特定的空間進行一場創作,不管這個創作是演講或者是設計的展覽,音樂會等,它都需要空間嘛。

我以前說過一個概念,出版產業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是智慧財產權,有四個價值端的活動:創作端、制作端、流通端、閱聽端。如果把創作者想象在一個空間進行創作,例如演講或是展覽,如果我把他的東西錄下來或者做不同的處理,我就是利用特定的空間做出版。三年前,我開始經營華山創意園區,必須對自己的角色做一個重新的自我了解,紙本出版、數位出版、空間出版,這三者其實都是一個媒體平臺。當然這是自圓其說的一種觀念,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書香: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是否是未來出版發展的一個方向?

王:其實這已經是出版很重要的意涵了。現在如果有人辦一個展覽,他們除了賣票以外也賣書,這也是一種出版,但是那個出版是帶著活動來完成的。如華山創意園區有幾個很重要的活動像“簡單生活節”、“臺灣設計師周”,很多香港人為了參加這個活動特地跑到臺灣來,這個活動會帶來很多的出版品,可能是數字的,可能是紙本的,那些出版是因為這個空間的活動所產生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峡江县| 错那县| 哈尔滨市| 淳化县| 惠来县| 老河口市| 大方县| 耒阳市| 鞍山市| 綦江县| 茌平县| 高陵县| 利辛县| 霍城县| 丰城市| 平度市| 承德市| 澜沧| 建瓯市| 乐亭县| 鹤壁市| 射洪县| 长治县| 万山特区| 银川市| 当雄县| 兰州市| 三明市| 荔浦县| 定日县| 土默特左旗| 闻喜县| 常德市| 攀枝花市| 饶阳县| 怀远县| 乐东| 随州市| 牟定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