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納米技術的風險

納米技術的風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納米技術的風險

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納米技術 可能性 可行性 可接受性

中圖分類號 B82—0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1539(2012)04—0130—05

納米技術被譽為引領21世紀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早在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費曼就曾經提出過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塑造世界的愿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STM(隧道掃描顯微鏡)的發明,人類操縱原子的夢想已經逐漸成為現實。2000年美國率先啟動了國家納米科技計劃(NNI),世界各國也都隨之將納米技術的發展作為21世紀贏得科技制高點的關鍵技術?!凹{米熱”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今天,費曼所預言的可能性一部分已經成為現實。納米技術正在逐步走向產業化,走進我們的生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市場正式標稱的納米產品已超過1317種。與此同時,為了避免重復過去“先發展后治理”模式所帶來的弊端,防止“創造的發動機”(engines of creation)演變成“毀滅的發動機”(engines of destruction),NNI在最初的計劃中即將納米技術的倫理與社會研究納入了規劃,2001年NNI分配給納米技術社會影響的研究經費在1600—2800萬美元之間;2003年3月和10月,在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大學和德國的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分別召開了由哲學家和倫理學家與自然科學家、工程師共同參與的國際跨學科學術研討會——“發現納米尺度”,納米技術的倫理問題成為這兩次會議的主要議題。自此,納米倫理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逐漸興起。

縱觀納米倫理研究(從2003年這一概念的提出到今天)近十年的歷史,可以發現,迄今為止的納米倫理學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即有關現實問題的描述性、實證性研究和有關未來問題的推測性、概念性研究。一方面,由于納米技術在現階段的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納米功能材料,尤其是納米粉體和液體材料的使用方面,而納米粉體在生產、存儲、運輸和使用等環節都有可能對身體和環境構成威脅,因此,在這方面的倫理討論主要集中于有關納米粒子的毒性研究、危害和風險的識別、工作場地的選擇和風險控制、工人對風險的知情問題以及工人健康的醫學保障等。另一方面,納米技術的目標是在分子和原子層面重塑世界。這就涉及未來世界的圖景和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與基本概念問題。因而這方面的倫理討論多從對未來世界的大膽推測和想象開始,設想了一系列可能的未來場景,并就其可能的后果進行倫理辯論。如果可能在大腦和機器之間建立直接的交互,當機器被用來閱讀人的思想或者特定的精神狀態時,就侵犯了人的隱私;如果分子制造在接下來的20—50年里可以實現,我們需要為全球富裕時代和新經濟組織做好準備等。

顯然,這些討論——無論是關于現實的還是未來的問題的討論,都是從后果出發、從可能性出發的。不同的是,有的是從現實的后果出發,有的是從潛在的后果出發。這些討論對于喚醒人們對納米技術風險的意識,從納米技術發展的早期即開展風險管理和治理的同步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然而,和所有的結果主義論證一樣,它存在著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方面,它難免陷于功利主義的風險與利益權衡,而在一個價值多元的世界里,人們很難就此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對于納米技術這樣的不確定性技術而言,從結果出發的倫理評價由于其結果的推測性而難免走向烏托邦或敵托邦的幻想。

Nordmann認為,這種“If and then”的納米倫理研究模式將關注的焦點瞄準未來,讓想象的未來壓倒真實的現在,通過If暗示一個可能的技術發展開始,并要求及時關注其結果then。在這個句子前半部分看起來不太可能的未來,在第二部分成為不可避免的東西。一個假定的現實取代了這個假想的未來,一個想象的未來淹沒了當下。而我們都知道,對于作為“enabling technology”的納米技術而言,由于其應用層面的開放性,決定了盡管人們可以證明它的現實的必要性,但卻不能證明它的充分必要性,更不可能證明其發展的必然性。此外,這種從可能性到可能性的倫理反思推測雖然預設了未來的科學和技術,卻沒有考慮未來社會規范和倫理也可能發生變化。

毫無疑問,對可能性的暢想是科學研究的起點。在關于納米技術的可能性世界的描述中,雖然含有或多或少的推測性成分,或者說“未來主義色彩”,但恰恰是這些想象引導著人們的創新,引導著人們去尋找從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的條件。同樣,關于納米技術的倫理學也需要對未來可能性后果的想象,以喚醒人們的倫理意識,在納米技術發展的早期即采取適當的措施,避免重蹈過去“先發展,后治理”的覆轍。但如果簡單地用今天的知識、倫理規范和評價尺度去衡量潛在的、未來的技術、未來的技術活動,這樣的倫理評價顯然缺乏合理性基礎,也同樣面臨著“道德風險”。

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第2篇

1引言

納米科技是指在納米尺度(1到100納米之間)上研究物質(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縱)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主要是量子特性),以及利用這些特性的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和技術。納米科技成果擁有科技成果的特征和納米科技的特點。

2科技成果簡介

2.1成果定義和特征

科技成果是指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為內容,通過試驗研究、調查考察取得的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學術意義的結果,包括研究課題結束已取得的最后結果,研究課題雖未全部結束但已取得的可以獨立應用或具有一定學術意義的階段性成果??萍汲晒哂行路f性與先進性、實用性與重復性,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等特征。

2.2科技成果轉化描述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的相關活動。從宏觀上來看,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由科技供給系統、科技轉化系統、科技需求系統和科技環境系統構成的大系統。在微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一般包括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工業性實驗、工廠化生產等諸多環節。

2.3科技成果轉化三個發展階段

科技成果產生階段:該階段主要從確定研究開發項目開始,到初步成果(產品)形成才基本完成??萍汲晒D移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成果(產品)進入中試試驗和工業化試驗等??萍汲晒麘秒A段;該階段主要包括成果(產品)進入規?;a,并進入市場等。

2.4科技成果轉化基本要求

科技成果轉化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具備多方面條件,滿足多方面要求,如科技成果自身的成熟程度、轉化環境,以及相應的政策、社會服務與支持等都是重要的轉化條件,是順利轉化的基本要求。以下分別作說明。

2.4.1技術成熟度

技術成熟度,即科技成果適應社會生產發展需要的實際水平,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根本的條件。技術成熟度特征:完全成熟的科技成果,應當是可以立即生產的;不夠成熟的成果則還需再投入進行二次開發,才可能投入生產,所需要投入量越大,表示成果就越不成熟。技術不成熟原因:技術認識不同,科技投入不足,使科研條件和科研深度都較為缺乏;中試環節薄弱,中試的欠缺使得成果的先進性、適應性、配套性、可靠性達不到要求,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的需要。例如:長期以來,由于經費短缺,我國中試基地建立的數目較少。以上海為例,2005年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再到產業化,投資比例為1:1.03:10.55,而較為合理的比例是1:10:100。中試的欠缺使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瓶頸”。結論:科技成果要實現成果轉化,首先要求科技成果技術成熟。因而需加大投資力度,加強中試試驗研究力度,形成成熟的、可靠的科技成果,促進成果的推廣。

2.4.2轉化環境

轉化環境主要包括轉化的市場需求、政策和意識。第一,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意識。要從科研源頭起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形成產業化為根本目標,針對現有和潛在市場,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要避免科學研究與市場脫節,造成成熟的技術也無法進行推廣,致使大量的科技成果無法產業化。例如:美國儀器制造業對高科技成果的一項調查顯示:11項首次發明的新儀器,思路100%來自用戶;66項重大改進,85%來源自用戶;85項小改小革,67%來自用戶。結論: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究,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科研人員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第二,科技發展政策。科學技術與政策的關系日益密切。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國家的支持,國家的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導成為影響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著眼于促進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機制的形成和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建立來制定配套政策,加強政府以科技需求為導向的行為,強化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政策的制定要從科技成果轉化大系統和全過程出發,在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的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整體化的政策等方面,形成體系上的一體化,避免“頭疼醫頭”、“捉襟見肘”,形成不合力。例如:美國是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最多的國家,一方面,美國較高的物質生活待遇吸引了高級人才;另一方面是美國適宜的科技政策和社會文化氛圍,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比爾•蓋茨出現在美國決不是偶然的。結論:要有激勵的政策,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第三,科研成果轉化意識。成果轉化意識是一切成果轉化活動賴以發起的內驅力,是貫穿于成果轉化過程的內在動力;低科技成果轉化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轉化意識的缺乏,如科技成果的價值意識、商品意識、社會科技開發意識不強。科技成果擁有者必須有強烈的轉化意識,才能從主觀上發揮其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例如:不少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把科研成果的獲得作為科研工作的最終目標,不能主動把科研成果作為商品推向社會;同時企業對購買科技成果表現冷淡,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的擱置,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結論:科研人員具有強烈的成果轉化意識,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2.4.3宣傳策略

科技成果的推廣必須注重市場宣傳和推廣,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宣傳適度。主要宣傳策略如下: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科技宣傳網絡;2.明確目標責任,強化考核督查力度;3.整合科技資源,拓寬科技宣傳渠道;4.加強媒體合作,搞好科技宣傳;5.開展科技培訓,促進成果推廣;6.開展科技活動,豐富宣傳形式;7.加強技術交流,建立信息平臺;8.注重方式方法,宣傳適度確保質量。

2.5科技成果應用現狀分析

農業、工業、醫藥、軍事、材料、電子、生物、航天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大量的成果怎么處理呢?這些都需要進行成果轉化,這些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只有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才能有真正的作用,同時科技成果也有市場需求。突出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方面大量科研成果生成,一方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2.5.1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我國每年有2萬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千多項專利,但是其中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轉化率則為45%以上。我國科學技術向生產轉化的比例為10%~15%,也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80%。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在社會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與歐美發達國家的25~30%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結論: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2.5.2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科技成果本身存在先天不足,成熟度低;科技成果系統配套不夠;科技成果對企業缺乏吸納和轉化的動力與活力;科技成果轉化缺乏資金支持,相應的風險投資基金匱乏;科技成果中介機構不健全,社會服務職能不完善;體制上產學研系統各自獨立,科技與生產脫節;市場體制不成熟,法律保障不足。

3納米科技成果及產業

3.1納米科技成果及產業的特點

納米技術屬于高科技領域,因此與高科技成果有著共同的特征:高風險,高投入;高額的利潤前景;巨大的市場需求。納米科技為多學科交叉領域,其應用及產業化又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征:多學科交叉特性;潛在的高額利潤;潛在的市場需求。

3.2納米科技成果市場分析

納米技術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共同成為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也是當今世界大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據權威的研究報告顯示,2000年納米技術對全世界GDP的貢獻為4000億美元,預測2010年納米技術對美國GDP的貢獻將達到10000億美元,日本納米技術的國內市場規劃也將達到273000億日元。納米科技的健康發展,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以及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帶來巨大的影響。結論:納米技術及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搶占的巨大市場。

3.3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在納米科技產業化方面,除了納米粉體材料在少數幾個國家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外,納米生物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材料、納米醫療材料等產品仍處于開發研制階段,要形成一定市場規模還需一段時間。目前成果以基礎研究為主,納米技術應用成果處于初期階段,產業化效果不理想,成果轉化率低。如果將納米產品的成熟程度按中試、批量生產和規?;a劃分,其分布明顯呈劇烈遞減態勢。研究開發和規?;a的距離較大,大約只有5%的實驗室成果最終能轉化為規?;a。

3.4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原因

3.4.1投入的科研經費不足

成果轉化未知因素多,造成研究工作周期長、所需經費多;對科研的投入未考慮中試等應用技術研究,影響科技成果的轉化。

3.4.2缺乏風險意識和市場服務意識

納米技術產業與其它高新技術一樣都存在投資風險、政策性風險,市場風險和自由競爭風險等。同時,納米技術還存在著潛在風險。另外,科研工作者市場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

3.4.3科研缺乏布局和規劃

缺乏制定戰略發展規劃以及科研與產業的合理布局,造成低水平重復和資源浪費;重視基礎性研究,輕視應用性研究,造成科研成果缺乏市場,成果難以被企業吸納和轉化。

3.4.4納米科技成果成熟度低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常常只注重論文,納米科技成果論文水平很高,但產業化并不理想;注重實驗室開發,沒有潛心于后續的應用開發和技術支持,造成成果成熟度不夠,先天不足,難以轉化;大部分企業屬于生產型,缺乏持續創新和應用開發能力,只能接受非常成熟的技術。

3.4.5缺乏信息溝通缺乏信息溝通,導致產學研系統各自獨立,科技與生產脫節。從事納米科技研究的人員,分屬不同的行業和部門,條塊分割,由于缺乏相互交流,更缺乏與一線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由于信息不暢,造成成果難以滿足需求,以及成果和需求重復現象嚴重;企業間應用成果壁壘森嚴,難以推廣,導致不少低水平重復,重點不突出,阻礙了整體優勢的發揮。

3.4.6納米專業人才匱乏

納米科技由多學科交叉,因此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納米科技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納米科技領域及其相關領域的人才。而中國傳統分門別類教育體制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適應擁有多學科知識復合型納米研發人才的需要。因此,為推動我國納米材料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一批復合型納米科研人員及納米經營管理人才。

3.4.7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中國納米技術近幾年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知識產權意識在科學界尤其是開發應用領域仍然淡薄。專利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總量上申請的專利還是很少。在我國,申請的專利大部分是納米粉體材料制備方面的專利,而國外的專利很多是納米應用專利。

3.4.8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缺乏

目前納米科技應用研究很熱,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納米商品”,然而,很多的“納米商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納米產品”。市場上缺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約束,一些人熱衷于炒作納米概念,造成初級產品過剩,浪費了社會整體資源;一些生產微米材料的企業,在其產品性能用途完全沒變的情況下,貼上納米標簽,搖身一變成了納米材料企業,誤導納米概念;一些企業在投入少量資金注冊了納米材料公司或納米材料應用公司后,就開始在經營業績上做文章,蓄意編造是專門從事納米科研、生產和應用的實力企業的假象,最終達到圈資、騙政策的目的。

4納米科技推廣應用思路

針對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及成果推廣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促進納米科技的推廣應用,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4.1根據市場需求,選好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納米科技產業化處于初級階段,納米科技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納米科技產業化效果不理想等現狀,在有限的資金和設施條件下,納米科技的發展一定要從科研源頭上加以調控,科研項目選題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形成產業化為根本目標,強調創新意識和市場服務意識,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并推進傳統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納米科技成果更快地得到推廣和應用。

4.1.1科研項目選題時應遵循的原則

創新性原則:強調科技源頭創新意識;產業化原則: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能獨立形成新產品、新技術;競爭力原則:注重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技術及材料,注重與傳統產業結合;市場化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意識,注重市場推廣。

4.1.1.1強調科技源頭創新意識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十一五發展規劃指出:“科學技術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納米科技屬于高新技術領域,因而,必須強調創新意識,研究和開發具有源頭創新性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實現企業資本、社會資本和知識資本的有效組合及轉化增值。強調創新意識,發展納米科技,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發展成熟的技術,努力提升其競爭力,吸引企業及其它投資公司的參與和投資。加強納米科技源頭創新,要以納米電子學、納米尺度的加工及組裝技術、納米生物和醫學、納米材料學等科學前沿的理論和方法學為重點,爭取取得重大進展,獲得具有自己特色的發現和發明創造,促進納米科技的產業化。

4.1.1.2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能獨立形

成新產品、新技術選題時要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研究方向要與產業相結合,要策劃出一個行業的主體并且形成一個產業鏈條。開發市場前景廣闊、能夠獨立成新產品的先進技術,吸引以納米技術為關鍵生產技術的企業投資,推動納米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圍繞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將納米技術與信息、環境、能源、生物醫藥及先進制造、海洋、空間等高新技術相結合,提高納米技術在這些產業中的含量,建立以納米技術為主旋律的一批納米產業及產業鏈并形成產品、商品,為提高我國的綠色GDP做貢獻。舉例1:信息產業中的納米技術以納米陣列體系為基礎的量子磁盤,1998年正式問世,存儲量高達465Gb/in2,相當于現在磁盤10萬個的存儲量。1999年,美國惠普公司在實驗室成功制造了100×100nm芯片。正像克林頓所說,利用現代的納米技術制備的超高密度存儲元器件,可以將美國國會所有的信息存儲在只有方糖大小的體積內。2000年,IBM公司通過納米技術把這種磁盤的存儲量提高到1000Gb/in2,相當于100萬個現在磁盤的存儲量。利用納米技術可以將動態隨機存儲器和電腦CPU縮小到70nm,晶體管的尺寸為100~200nm。結論:納米技術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應用,將成為21世紀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發動機,其作用可使微電子學在20世紀后半葉對世界的影響相形見絀。舉例2:生物醫藥產業中的納米技術采用納米超順磁載體制作的示蹤劑使核磁共振檢出的癌細胞尺寸大大降低,便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利用納米技術輸送生物大分子藥物,可克服其吸收差、穩定性低的缺點,實現其天然、高效等特點,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根據藥物分子的性質設計納米顆粒表面及內部結構,從而達到人為地設計藥物的靶向目標及其釋放和作用方式,明顯提高藥效;利用納米技術制備支架、骨骼等植入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發揮治療效果。結論:納米材料技術將在生物醫學、藥學、人類健康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預計到2015年,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全球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

4.1.1.3注重發展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新技術和新材料

傳統行業的發展需要納米科技來提升其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發展納米產業應切入傳統產業,努力提升對傳統產業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競爭力,同時調整傳統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增值。納米科技的發展需重視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納米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具有投入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因此,將納米科技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有力促進納米科技的推廣應用。加強與傳統產業合作,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和技術,通過納米技術顯著提高傳統產品的競爭力。加強與傳統產業合作,從一開始,就要積極吸納企業的參與投入,發展能顯著提高傳統產業和產品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舉例1:紡織行業中的納米技術納米催化劑在化纖原料滌綸聚酯合成中的應用,將使生產效率提高5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周期和成本,這項技術在化纖行業的推廣可帶來數十億元的收益;利用納米技術對各類化纖進行改性,使之具有功能性,如吸水吸濕纖維、變色纖維、芳香纖維、磁性纖維、防輻射纖維、遠紅外纖維,還可采用復合紡絲法來生產功能化織物;納米功能氧化物填充到纖維中可制得各種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為纖維的發展帶來一場健康革命,其市場規模也超過二十億元。結論:納米技術的應用將對紡織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舉例2:建材行業中的納米技術納米技術在建材領域的應用:利用納米材料的自潔功能可開發的抗菌防霉涂料、PPR供水管;利用納米材料具有的導電功能可開發的導電涂料;利用納米材料屏蔽紫外線的功能大大提高PVC塑鋼門窗的抗老化變形性能;利用納米材料可大大提高塑料管材的強度等。另外,納米抗菌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納米抗菌PPR管是在管材內層塑料中添加納米級抗菌材料,經共擠出而制成具有抗菌、衛生自潔功能的管材。僅以PVC塑鋼門窗為例,近幾年我國每年城鄉工業和民用建筑的建造量平均約12億平方米,需要門窗3億平方米,年需塑鋼門窗約3000萬平方米,年需硬PVC異型材約30萬噸。結論:納米材料在建材中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應。

4.1.1.4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意識,注重市場推廣

以市場成熟代替技術成熟是發展納米技術的最佳方式。改變傳統的“技術導向”為“市場導向”,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市場需求為拉動機制,著重推動具有應用前景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注重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推動納米科技的產業化。著重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方向與領域,注重納米技術與各個行業的交叉融合,使納米技術和產品能服務于各個行業。注重納米技術的市場推廣,加強納米科技與各個行業領域間的交叉融合,加強科研成果和企業及投資商之間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創建科研成果轉化的渠道,為納米科技發展提供有力服務和支持。

4.2注重技術集成,實現自主創新

“創新”是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對于納米科技的發展,需加強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原始性創新,提升產品和技術的競爭能力。同時在重視原始性創新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集成創新,通過對集成要素的優勢整合,提升集成整體的競爭能力,實現更大的市場價值。

4.2.1技術集成創新有利于形成市場競爭力

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單項技術繼發展,這是技術開發初級階段的必然過程。但從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內在要求來看,單項技術的研究開發,因為缺乏與其它相關技術的銜接,在當前很難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新興產業,這就造成我國每年所取得的數萬項科技成果最終束之高閣,削弱了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

4.2.2技術集成創新將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僅僅是一個創新過程,更是一個組織過程,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的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在價值上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加強技術集成創新,是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的新思考,也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

4.2.3納米技術的集成主要內容

4.2.3.1納米科技成果的集成

將分散的技術集中,形成一個可達目標功能的技術體系,即組合應用性技術成果,也稱為技術捆綁或技術整合。納米科技成果的集成應注意以下幾點:注重主題的策劃,選好技術與成果,實現目標顯示度。(1)注重主題的策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關注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強化產品的競爭意識;以納米技術或產品為關鍵要素,解決需求中的重大問題,具有行業導向性與共性;拓展解決方案的豐富性,注重外部資源的易取性;強化研發時間的迅捷性,凸顯研發質量的配比性。(2)選好技術與成果始終堅持把市場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選擇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和成果,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納米材料或技術為關鍵技術要素,具有前景的技術與成果,注重其成熟度和可靠性。同時加大中試研究力度、中試研究領域和資金投入,注重集成要素中技術和成果的協調與融合,優勢互補,使集成整體具有新的價值。(3)實現目標顯示度注重目標功能的實現,不僅要實現各項集成要素的功能目標,還應實現集成系統的整體功能目標。集成要素和集成系統的功能定量指標應具有競爭性,以實現其產品的顯示度,有利于產品的推廣。

4.2.3.2注重技術集成創新

(1)從納米科技發展到產業鏈上的集成協作在產業鏈的銜接上,由于納米技術的跨學科性,急需將努力的方向由“單打獨斗”轉向“集成協作”。實驗和技術上存在局限性,而研究的廣泛和復雜,造成設施難以完備;技術的成熟度不夠;研究成本高和周期長,造成產業化難度大。因此,僅依靠某一個工業部門或者研究機構,將無法加快推動納米科技的應用和產業化的步伐。結論:要實現和促進納米技術的產業化發展,需要采用合理的產業化與投融資模式,推動納米技術產業鏈的全方位發展。這就是所謂的為了構筑我國納米產業發展的大戰略,也是目前國內眾多研究機構、企業正在的探索大聯合的適當途徑。(2)納米科技發展產業鏈上的集成協作方式第一,建立國家級研究開發平臺,充分發揮國家級研究開發平臺的作用,推動各研究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軟硬件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第二,建立產業孵化基地。“科研-孵化-企業”一條龍式的產業化模式,有利于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因此,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納米科技孵化基地。第三,加強產學研的合作。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進程,把研究、開發和應用過程的各個階段建成一個系統,使之緊密銜接、相互交替,保證從科研到生產整個過程的連續性,從而使科研單位前期的研究、開發優勢與企業工業化生產優勢融為一體,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3)各領域科學研究人員間的協作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從事納米科技的研究人員,分屬不同的行業、部門,彼此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研究人員之間也缺乏必要的交流,致使研究力量大大分散,而且各地研究所重復研究、重復建設嚴重。納米科技屬于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領域,要動員和組織信息、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材料等學科的專家參與納米科技的研究開發,抓好多學科在納米科技方面的集成。結論:納米科技的多學科交叉特性必然要求加強各領域科學人員之間的協作。

4.2.3.3納米科技推廣注重技術集成創新的應用案例分析

應用1:“以應用納米技術打造新世紀康居商住樓”思路(1)為了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一五”規劃中的要求,促進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的發展,提出集成整合最先進的納米技術研究成果,積極推動健康、環保的生態建筑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為打造康居示范工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致力于搭建三大公共技術平臺,即居住環境健康性和安全性公共技術平臺;建筑物與居家用品節能和環保性公共技術平臺;資源綜合利用公共技術平臺。(2)應用納米技術打造新世紀康居商住樓,可以體現在環保、健康、節能等方面的優勢上。具體應用可以包括外墻涂料、內墻涂料、變色玻璃、地毯地板門、廚房、家用電器、衛生潔具、床上用品、窗簾、玩具及衣物等。(3)面向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的需要、面向《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一五”規劃中的要求,新世紀康居樓的打造將對該行業及人們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引導該行業的發展。以納米材料或技術為關鍵技術要素,具有競爭優勢;選擇具有很好市場前景的納米改性內外墻涂料、納米改性紡織品、納米改性陶瓷、應用納米技術的太陽能電池等技術和產品,打造一個健康、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具有競爭優勢。另外,選擇的納米改性內外墻涂料、納米改性紡織品、納米改性陶瓷等成果技術成熟度較好。應用2:“建立應用于汽車產業的納米技術產品產業鏈”思路(1)納米技術在汽車產業中的應用,可以包括納米材料改性內飾件、納米結構超強鋼板、納米結構鋁材料、高耐腐納米水性汽車涂料、納米隔熱涂料、納米材料改性高性能輪胎、高強度膠黏劑、納米汽車油、納米汽車燃油添加劑、納米傳感器、汽車動力應用納米新型太陽能電池、納米汽車尾氣催化凈化材料等。(2)面向十一五規劃的“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面向中國巨大的汽車產業市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在近幾年速度迅猛,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選擇具有很好市場前景的納米改性內飾件、納米改性涂料、納米改性高性能金屬材料、高強度膠黏劑、納米汽車尾氣催化凈化材料、納米汽車燃油添加劑及汽車動力應用納米新型太陽能電池等技術和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納米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將降低汽車各部件磨損、降低汽車消耗、減少汽車使用成本,還能消除汽車尾氣污染,改善排放。可以預見,納米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應用將對該行業及人們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引導該行業的發展。應用3:納米科技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掛鉤納米科技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的掛鉤可以吸引國家或地方政府等的財政撥款,同時可以吸引公司和企業的投資和參與。納米科技在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重大工程中等各領域中的滲透,將加快納米科技的產業化;納米科技在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重大工程中的應用,將提升這些行業的技術含量,增加其競爭優勢,推動其發展;同時對其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組織上海城建集團、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納米技術和其它技術集成解決道路隧道內的廢氣治理問題,這是納米科技在城市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應用,該項目已列入國家支撐計劃。結論:通過集成技術、產學研合作等方式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掛鉤,容易吸引投資,促進納米技術與其它技術和產業的融合,從而促進納米技術的發展。

4.3樹立誠信市場理念

4.3.1納米科技要健康跨越發展必須樹立誠信意識

誠信的本質首先是經濟規律,其次才表現為倫理性質。誠信不足,敗事有余。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沒有誠信,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和社會道德就會陷入混亂之中。目前納米科技應用研究很熱,市場上出現了魚目混珠的現象,虛假的“納米商品”,納米概念的炒作,嚴重擾亂了納米市場的秩序,誤導人們對納米的認識,損害了納米科技的形象,嚴重阻礙了納米科技的產業化發展。結論:納米科技要健康跨越發展必須樹立誠信意識,誠信的市場經濟理念。

4.3.2如何樹立誠信意識

加強誠信意識培養;健全市場競爭機制,讓誠信成為人們自覺遵奉的客觀經濟規律;強化監督,建立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的誠信監督體系;加快建立信用體系,規范信息傳遞和披露機制,發展資信評估行業;強化法制建設,為誠信規范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

4.4制定適合納米政策納米科技的應用推廣,需要制定適

合納米科技發展的政策,保障納米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4.4.1制定發展規劃,實施專項行動

第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制定納米科技的發展戰略,制定我國納米科技發展的近期、中長期規劃,對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進行整體規劃,制定國家納米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劃,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第二,根據市場要求,依托現有產業的優勢和基礎,確定重點發展的產業及產品,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按照市場需求,集中優勢力量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潛力大、技術可行的項目和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突出特色。

4.4.2建立創新體系,強化專利保護意識

組建全新機制的實體性創新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結合的納米科技創新體系。強調納米科技的原始創新,注重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的有機結合,在原始創新基礎上,同時注重集成創新,強化專利保護意識,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建立和健全納米技術成果產權保護制度,優先資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成果的產業化。

4.4.3重視人才培養,加強技術交流

制定人才優惠政策,鼓勵人才流動競爭,努力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建立培養和吸引納米科技人才的政策,培養高質量的納米技術人才和領軍人物,引進國外具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加強國內外科研單位及企業之間關于納米技術的信息交流,建設開放式的國家納米技術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擴大國際影響。

4.4.4加快基地建設,吸引多元投資

鼓勵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生產企業共建納米技術創新基地、開放式研究開發中心等,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對共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納米技術創新體系,加速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步伐。重視以政府政策資金為導向,建立多元投資融資體系,吸引風險投資及民間投資,使其大規模地介入納米技術產業并與科技界融合。同時,鼓勵納米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加速納米成果的轉化和產業推進。4.4.5完善行業標準,規范技術市場重視標準意識,根據納米技術產品的性質、用途,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我國納米技術行業的產品標準,建立權威性的國家納米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使納米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章可循。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納米市場,避免納米技術及應用研究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

4.4.6加強科普宣傳,倡導科學道德

重視納米技術的普及工作,加強對納米科技的科普教育,使大眾對納米科技有正確的科學認識,避免過分炒作和誤導。重視納米科技相關學科的建設工作,保障我國納米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5納米科技成果介紹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推動納米技術成果的轉化。

5.1應用在環境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

成果1:用于汽車尾氣催化凈化處理的介孔基催化材料成果簡介:孔道內擔載貴金屬Pt/Rh/Pd的氧化鋯基(氧化鋯/氧化鈰)復合納米介孔催化劑。該催化劑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涂覆工藝,成功負載于金屬載體表面,經檢測,排放性能及催化劑老化性能達到并優于歐IV標準(GB18352.3)。技術特點與優勢:特殊的介孔結構,高比表面積;貴金屬用量低,熱穩定性好;優良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抗老化性好。產業化前景: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900萬輛,并逐年遞增。同時,我國將面臨新車必須全部加裝凈化器的局面,該項目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其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十分巨大。成果2:光催化凈化室內空氣應用技術光催化室內凈化技術現狀:不能有效地去除室內空氣中;危害性很大的細微顆粒物;催化劑活性組分易流失;微孔容易被顆粒物堵塞,致使催化劑失活。技術創新:將高流速高效率靜電除塵與光催化凈化室內空氣兩相單元技術有機的結合。技術內容:包括性能好低成本的金屬泡沫網狀載體的制備技術、光催化凈化活性組份在金屬泡沫載體上負載技術、凈化室內空氣污染物一體化新技術、金屬泡沫網狀物負載光催化材料、室內光催化凈化器。產業化前景:目前我國城鎮裝修過的房屋中80%存在甲醛超標問題。凈化室內裝修污染的市場規模達100億元,并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據預測2008年將達到200億元的市場規模。5.2應用在能源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成果3:鎳氫(MH/Ni)動力電池與鎳鋅動力電池技術內容:鎳氫動力電池技術;鋅鎳動力電池技術;在電極中添加納米添加劑;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提高電池的安全性。應用范圍:電動工具、割草機械、玩具模型、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技術成果:《動力鎳氫電池用納米材料測試技術》項目被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項目認定辦公室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這意味著該中心又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將走向市場。產業化前景:隨著WTO的加入,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國內市場對鎳氫動力電池的年需求量在數千萬節以上,也將在上千億的一次電池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5.3應用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成果

4:超臨界粉碎技術成果簡介:超臨界粉碎技術,采用超臨界流體,通過改變壓力快速改變溶液的飽和度,使溶質瞬時成核、獲粒度均勻、超微細納米級、無污染高純度產品。通過此藥物微細化技術,實現中藥的微納米化,促進藥物的溶解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成果內容:水飛薊素微納米顆粒,超臨界流體增強溶液分散技術(SEDS),粒徑尺寸介于50~300nm,納米化后的藥物在水中溶解速率得到顯著改善。谷甾醇納米顆粒,氣溶膠溶液萃取系統(ASES)技術,粒徑介于50~300nm,ASES處理后樣品結晶度降低;化學結構沒有明顯改變。產業化前景:超臨界微納米加工產品:如納米水飛薊素、植物甾醇可應用于相關藥物或油類產品,按1%的附加值計算,相關藥物或油品的產值達100億,該產品產值可達1億元。成果5:用于腹腔淋巴靶向治療的納米給藥系統成果簡介:以安全無毒的聚脂類生物降解聚合物為納米粒的骨架材料,用改良的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備載藥納米粒(NP)。腹腔化療方式治療卵巢癌,克服了紫杉醇游離藥物滲透性差、易過敏等缺點,并能實現產業化。技術特點和優勢:解決了材料的安全性,采用經FDA批準載體材料;制備工藝可實現產業化,粒徑及其分布可控制、重現性好,包裹率高,生產工藝條件不苛刻。產業化前景:全球卵巢癌每年新增病人19.2萬,死亡人數為11.4萬,其死亡率占婦科惡性腫瘤之首。建成應用示范點,年創產值可達1000萬元。成果6:基于納米生物探針的微流控陣列蛋白質芯片成果簡介:該芯片是一種納米生物技術與微生物芯片技術的集成產物。通過納米生物自組裝技術將靶蛋白配體組裝在納米粒子界面上,構成納米生物探針,可以特異性地與各種生物樣品(血清、細胞培養液等)中的靶蛋白結合,并最終被捕獲在微流控陣列的特定檢測區域,通過納米粒子所發出的光學信號實現對多種靶蛋白的高特異高靈敏的同步多元分析。技術特點和優勢:高靈敏、高分辨和低噪音;可以實現多種生物分子的同步檢測;具有在分析模式和使用便捷性上的多種優勢。產業化前景:主要應用領域有蛋白質的結構功能研究、醫學診斷和醫療、新藥開發、生物工業、低樣品消耗和快速的芯片反應器系統,以及特定用途的專家系統。

5.4應用在電子信息領域的納米材

料和技術成果7:CMP后清洗劑成果簡介:采用表面活性劑的分子設計技術,利用表面活性劑的協同效應,研制了一系列高性能CMP后清洗劑。技術特點和優勢:由表面活性劑、高性能功能性清洗助劑組成的水基清洗劑。適合拋光后高精度表面的超精密清洗。清洗效率高、對工件腐蝕小、殘留少等。技術現狀:用于硬盤清洗的清洗劑已得到世界最大硬盤基片生產商“深科技”的認可,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硅片清洗劑已在國內企業得到初步應用。產業化前景:可廣泛用于計算機硬盤、硅片、玻璃基片等表面的超精密清洗。系一次性使用,因而電子行業的清洗劑具有巨大的市場。CMP后清洗劑利潤豐厚,以每年銷售1千噸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上。成果8:高性能納米粒子拋光液成果簡介:化學機械拋光技術(CMP)是迄今幾乎唯一可以達到全局平面化的超精加工技術,納米粒子拋光液是CMP技術的關鍵要素。通過解決納米粒子改性分散技術、納米粒子拋光液的配伍與精制技術、原子級拋光工藝技術等關鍵技術,成功制備出一系列含有納米磨粒的納米粒子拋光液。納米粒子拋光液由納米粒子研磨劑、功能性助劑、溶劑組成。技術特點和優勢:在計算機硬盤基片的拋光中可以達到表面粗糙度(Ra)小于0.5;數字光盤母盤玻璃基片拋光中表面粗糙度達到4.68;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化前景:納米拋光液市場廣闊,用于高精加工的納米拋光液為消耗品,系一次性使用,不可循環使用以免影響拋光質量,因而拋光液市場容量較大。

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我國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產品,處于技術鏈和價值鏈的低端;為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制造業運行,轉變制造業增長方式,著重發展處于技術鏈高端的微型系統制造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和省耗綠色制造技術等現代制造技術,促使制造業向技術鏈高端延伸。

[關鍵詞]制造業;增長方式;發展戰略;思路

一、轉變制造業增長方式的緊迫性

目前,我國制造業已有較好基礎,并已成為世界制造大國,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約為美國的1/4、日本的1/2,與德國接近。產量居世界第—的有80多種產品。然而,我國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產品,大量產品處于技術鏈和價值鏈的低端。在代表制造業發展方向和技術水平的裝備制造業,我國的落后狀況尤其明顯,大多數裝備生產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水平偏低,許多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僅及美國、日本和德國的1/10,甚至低于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一差距,尤其明顯地表現在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上。在此條件—卜,我國制造業不能繼續在技術鏈低端延伸,不能依靠高消耗獲得更多低附加值產品,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制造業運行,轉變制造業增長方式。

二、轉變制造業增長方式必須發展現代制造技術

產品技術鏈,沒有一個固化的定式,但總是由低端向高端發展。近年,它正伴隨著現代制造技術的進步不斷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業技術鏈高端幾乎被現代技術壟斷,處于技術鏈高端的產品幾乎都是由現代技術制造出來的。所以,要轉變我國制造業增長方式,必須抓緊發展現代制造技術,通過現代技術促使制造業及其產品向技術鏈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術鏈低端產品的比重,相應提高技術鏈高端產品的比重。

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之際,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高分子化學工程技術、新型材料技術、原子能利用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海洋開發工程技術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以計算機廣泛應用為基礎的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與高新技術及傳統制造方法結合起來,便產生了現代制造技術。

現代制造技術,保留和繼承了傳統制造技術的產品創新要求,如增加現有產品的功能,擴大現行產品的效用:增多現有產品的品種、款式和規格:縮小原產品的體積,減輕原產品的重量:簡化產品結構,使產品零部件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現有產品的功效,使之節能省耗等。但是,現代制造技術,在制造范疇的內涵與外延、制造工藝、制造系統和制造模式等方面,與傳統制造技術均有重人差別。

在現代制造技術視野中,制造不是單純把原料加工為成品的生產過程,它包括產品從構思設計到最終退出市場的整個生命周期,涉及產品的構思、構思方案篩選、確定產品概念、效益分析、設計制造和鑒定樣品、市場試銷、正式投產,以及產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務等環節。

在現代制造技術視野中,制造不是單純使用機械加工方法的生產過程,它除了機械加工方法外,還運用光電子加工方法、電子束加工方法、離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電化學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機、電一體化的工藝流程和加工系統。

三、發展現代制造技術的重點方向

現代制造技術正在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精密化、微型化、清潔化、藝術化、個性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為了轉變制造業增長方式,促使制造業向技術鏈高端延伸,我國宜著重發展以下現代制造技術。

(一)以納米技術為基礎的微型系統制造技術

“納米”是英文nan。meter的譯名,是一種度量單位,是十億分之一米,約相當于45個原子串起來那么長。納米技術,表現為在納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間)內研究物質的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以及把它應用于實際的技術。其基本含義是在納米尺寸范圍認識和改造自然,通過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創造新的物質。納米技術以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等現代科學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等現代技術為操作手段,是現代科學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納米技術主要包括:納米材料學(nanomaterials)、納米動力學(nanodynamics)、納內米電子學(nanoclectronics)、納米生物學(nanobi010gy)和納米藥物學(nan。pharmics)。就制造技術角度來說,它主要含有納米設計技術、納米加工技術、納米裝配技術、納米測量技術、納米材料技術、納米機械技術等。以納米技術為基礎,在納米尺度上把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有機融合起來,便產生了微型系統制造技術。

自從硅微型壓力傳感器,作為第一個微型系統制造產品問世以來,相繼研制成功微型齒輪、微型齒輪泵、微型氣動渦輪及聯接件、硅微型靜電電機、微型加速度計等一系列這方面的產品。美國航空航天局運用微型系統制造技術,推出的一款微型衛星,其體積只相當于一枚25美分的硬幣。

微型系統制造技術,對制造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已在航天航空、國防安全、醫療、生物等領域嶄露頭角,并在不斷擴大應用范圍。

(二)以電子束和離子束等加工為特色的超精密加工技術

超精密加工技術,一般表現為被加工對象的尺寸和形位精度達到零點幾微米,表面粗糙度優于百分之幾微米的加工技術。

這項技術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拋光、超精密微細加工等內容,主要用于超精密光學零件、超精密異形零件、超精密偶件和微機電產品等加工。

電廣束、離子束、激光束等加工技術,通常出現在超精密微細加上領域,用來制造為集成電路配套的微小型傳感器、執行器等新興微機電產品,以及硅光刻技術和其他微細加工技術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超精密加工技術,在超精密加工機床等設備、超精密加工刀具與加工工藝、超精密加工測量和控制,以及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恒溫、隔熱、潔凈之類環境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超精密加工技術投資大、風險高,但增值額和回報率也高得驚人。近來,發達國家把它作為提升國力的尖端技術競相發展,前景非常好。

(三)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前提的省耗綠色制造技術

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第4篇

一腔報國激情,盡撒中國大地。他以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實現了生產力與科技研發的“無縫鏈接”。在納米耐火材料這個平臺上,他堅守科技創新的信念。他從小小的納米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在科技創新的漫漫長路上,用嚴謹和勤奮詮釋著一名科技企業家的責任和信念。他的信念如磐石般堅定,身軀如青松般挺拔,在納米技術的浩瀚海洋中,他是一名勇猛的弄潮者。

他將知識投于實踐創造財富,又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奉獻社會。在諸多實力候選人中,他成功當選為第9屆中國時代新聞人物十大杰出成就獎”和“時代楷模•共和國經濟建設十大功勛企業家”在過去的執著里他書寫下成功,在未來的執著中,必將書寫下中國納米耐火材料行業新的輝煌!

創新是社會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助推劑。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承載著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是和諧社會系統運行的核心動力。其中高科材料的納米創新是創新中最為艱難、最為復雜卻也是最有意義的,不僅是理論視角的改變,還有學科的糅合,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然而,在這條道路上經歷的苦難和磨礪卻也是難以想象。我們又不得不提的是,納米高科耐火材料的創新所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新的指導實踐的方式,無疑要重新整合生產力,繼而帶來社會的變革。那么就讓我們走近納米耐材發明專利的獲得者,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山西省耐火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中國節能協會玻璃窯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耐火材料行業專家――高樹森。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在中原拉起高科耐火材料的大旗;在出奇制勝的時期,他毅然決定成立自己的品牌,劍走偏鋒,成就了耐火材料領域的一顆明星。標新立異,奇峰突起,風云歲月,年華沉積,連續多年績效穩健增長的行業奇跡,高樹森用科學技術造福社會!

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是一家簡易的小型耐火材料廠,設備及實驗條件相當簡陋,在高董事長的帶領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企業取得了初步的發展。1992年經山西省高新技術委員會認定、國家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批準,成立了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太原高科)。

公司建立了耐火材料生產廠和專門的耐火材料技術研究中心,并被山西省科技廳確立為山西省耐火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山西省耐火材料行業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承擔山西省高端重點行業用耐火材料的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先后研究開發出多種耐火材料高新技術產品,及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大大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同時為技術研究和自主創新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形成了生產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公司與國內多所研究院、高校形成產學研聯盟,具備研究、開發、生產高技術特種耐火材料能力,形成了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和自我實現產業化的良性循環。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在實現了公司的管理升級和穩步、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確立了以“以科研為依托,市場為導向”的科技興企的發展戰略。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2005年公司在陽曲縣投資8000余萬元,建設了總占地面為150多畝的現代化工廠和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該項目被列為山西省“1311”重點工程、高科技產業化項目及山西重點引進關鍵科技開發項目。

新工廠于2006年竣工投入生產,特種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年產能5.5萬噸。該企業技術中心分別于2007年被山西省科技廳批準成為耐火材料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被山西省認定為企業技術中心擔負著耐火材料行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工作,并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多項重大創新成果。

目前,太原高科已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被山西省科委確定為“山西省科技先導型企業”、太原市科技局授予“太原市科技創新示范單位”、太原高新區授予“十佳技術創新項目企業”及“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山西省認定為企業技術中心。最近,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授予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耐火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納米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 的稱號。

實踐證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的道路是太原高科發展的根本。通過多年的努力,太原高科走出了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自主生產科研成果的路子,由“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而且實際效果十分突出。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有效整合產學研的力量,確實增強國家競爭力,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對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百卉爭妍豐華碩果

納米科技和納米材料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剛剛誕生并正在崛起的高新技術,是21世紀最富有活力的高新技術,對各個領域將產生深遠影響的高新技術,其研究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世界各國都對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給予了極大關注,具有特異功能的各種納米材料越來越多,由納米材料制備的功能性產品也不斷地開發出來,開始形成一個新型的納米功能產品的產業領域,從而使得許多傳統產業正在發生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自2008年9月至今,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發明人高樹森共申報了六項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項目,前五項發明專利均已公布,并經有關部門嚴格篩選后評定,被列為年度國家重點發明專利項目,還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出版社編入發明人年鑒中,前兩項發明專利獲第九屆香港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又獲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第三屆中國自主創新杰出貢獻獎。2010年這些納米發明專利在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又獲“中國自主創新杰出貢獻獎”,并且高董事長在“中國高新企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做了《關于發展納米科技和納米耐火材料自主創新及其產業化》的重要報告。六項納米發明專利項目分別是: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一

納米復合氧化物陶瓷結合鋁-尖晶石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1397212A)

該發明專利成果開創了納米耐火材料新領域,解決以往耐火材料在技術性能方面存在的問題,完全證實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所具有的功能特性在納米耐火澆注料中能夠充分顯示出來,全面提升和改善耐火澆注料的組織結構,特別是顯微結構以及各項性能指標,又具有特殊的抗渣侵蝕性和抗渣滲透性、高溫結構穩定性以及耐高溫性能等。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二

納米Al2O3薄膜包裹的碳-鋁尖晶石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1417884A)

本發明的碳-鋁尖晶石耐火澆注料的最突出特點是組織結構致密,顯微結構明顯改善,納米結構基質得以形成。另一方面,在抗鋼水、熔渣侵蝕性、抗渣滲透性、抗熱震性、高溫體積穩定性、高溫蠕變性等方面也顯示出優異的性能,這些特性為它在煉鋼二次精煉爐中成功地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三

納米Al2O3、MgO復合陶瓷結合尖晶石-鎂質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1544505A)

本發明新型納米耐火澆注料主要優點有以下方面:一是應用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在耐火材料領域中得到成功的應用,制成了無團聚、分散性好的納米尖晶石-鎂質耐火澆注料;二是材質選擇、加工工藝先進合理;三是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經濟適應性強;四是無粉塵,無排放有害氣體,特別是無納米粉體的污染,是真正的綠色產品;五是實施套修補使殘襯得到充分利用,適合于循環經濟發展要求。鑒于以上優點本發明的納米耐火澆注料,對煉鋼工業二次精煉用耐火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四

納米Al2O3、MgO薄膜包裹的碳-尖晶石鎂質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1555153A)

本發明在整體二次精煉鋼包實際使用中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它在80t鋼包渣線部位使用,采用RH進行精煉處理,渣線使用壽命達90爐次以上;在195tLF精煉爐上部包壁中使用也取得了優異的使用效果;采用本發明的碳-尖晶石鎂質耐火澆注料制成大型預制構件,在195t精煉鋼包最苛刻的沖擊區部位也顯示出較高的耐用性,這就為二次精煉整體鋼包應用與發展提供了方向,也為二次精煉鋼包整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五

納米Al2O3、SiC薄膜包裹碳的Al2O3-MA-SiC-C質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 101767999A)

本發明澆注料的創新點在材質的選擇,是在傳統用Al2O3 -SiC-C質出鐵溝澆注料中引用了鎂鋁尖晶石的成分,這種尖晶石相不是采用預合成尖晶石,而是以加入Al2O3和MgO為原始成分,通過原位合成反應生成納米二次合成尖晶石,使這種新型納米澆注料的結構、性能和耐用性等方面發生根本改變,使其納米結構基質得以形成,抗渣鐵侵蝕性和抗滲透性同時得到改善,耐用性顯著提高。另外,由于在生成二次尖晶石時,伴隨著微膨脹,所以在約束下發生致密化,可使澆注料的抗渣鐵侵蝕性和抗滲透性進一步同時顯著提高,這就為這種澆注料在高爐出鐵溝中成功的制造和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之六

納米SiO2、CaO復合陶瓷結合硅質耐火澆注料及其制備方法(申請號:201010165554.9)

本發明采用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開創了一種具有特殊優異的耐高溫性能、耐火度和荷重軟化點、抗高溫蠕變性、抗炸裂性、侵蝕性以及高耐用性的納米SiO2、CaO復合陶瓷結合硅質耐火澆注料,以滿足和適應現代煉鐵高爐附屬的高風溫熱風爐、玻璃熔窯上部結構、煉焦爐等使用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硅質耐火澆注料是酸性耐火材料的典型代表,增加耐火澆注料主要品種特別是酸性或堿性耐火澆注料擴大澆注料使用范圍,增加總體不定形耐火材料產量。

納米耐火材料系列發明專利的公布,是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在耐火材料領域中成功應用的重要標志,也是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在傳統產業中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對鋼鐵等高溫工業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應用,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發展納米科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具有戰略性的納米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使納米戰略性新興產業盡早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更加注重創新,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謀求經濟增長與發展主動權,形成長期競爭優勢,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該系列納米耐火材料研究項目充分利用山西省資源優勢生產特種高效耐火材料,為山西省耐火材料資源的利用和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太原高科納米耐火材料的研究及其發明專利成果,大大推動了我國納米技術、納米材料的進步與發展,為耐火材料的發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也為開發更長壽、更節能、無污染功能化的新型綠色耐火材料帶來了發展空間。為了進一步深入發展納米技術在耐火材料領域中的應用研究,使納米技術在耐火材料領域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太原高科將研究開發更多更實用的納米耐火材料發明專利成果,以滿足鋼鐵等高溫工業發展需求,也為鋼鐵等高溫工業技術的實施與發展提供了最佳服務。

獨樹一幟開創納米

耐火材料產業新領域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事關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事關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事關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問題,也是經濟領域的又一場深刻變革,更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重大轉折。

納米科技和納米材料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它對國家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傳統經濟改造、自主創新等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立納米耐火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對當前和今后耐火材料工業和鋼鐵等高溫工業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也是十分緊迫和刻不容緩的。此外,國際間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競爭更多體現在工業生產的納米產品上,太原高科對納米科技和納米耐火材料的研究開發和自主創新作了長期的艱苦努力,并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成果,并且對納米科技和納米耐火材料繼續開展深入研究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將會取得更多、更大進展,為我國納米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我們開發的新型納米耐火澆注料及其整體澆注技術,大幅度提高澆注的整體爐襯的使用壽命,節省資源,且節能環保,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經濟適應性強,無粉塵,無排放有害氣體,特別是無納米粉體的污染,是真正的綠色耐火材料,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系列項目的大力推廣也將為我國豐富的耐火礦產資源在現代耐火材料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將資源變為產品,推動市場效益,可帶動資源產業的更快發展。

“納米中國耐材”

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隨著納米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使其具有特異功能的各種納米材料的制備成為現實與可能,作為納米技術基礎的納米材料率先得到發展與應用,由納米材料制備的功能性產品,也不斷地開發出來,開始形成一個新型的納米功能性產品的產業領域。我們在納米耐火材料的研發和創新中,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先后發明了六項納米耐火材料專利項目,并且連續兩屆在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獲“中國自主創新杰出貢獻獎”,引起媒體廣泛觀注,新浪財經、中國研磨網等媒體給予了報導。

實行“納米中國耐材”戰略計劃,催生新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要在高新技術產業化大潮中占據有利先機,需要從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產業集群耦合3個維度,探索原創技術產業催生機制、技術創新擴散機制和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機制,實現知識產業集群、原創產業集群和以新技術武裝的傳統產業集群之間耦合與升級,將國家納米技術建設成為國家原創產業的試驗基地,高端制造業、技術、產業創新的典范。

納米技術的風險范文第5篇

關鍵詞:現代計算機;計算機技術;發展方向;趨勢

1計算機技術的概述

1.1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1946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代計算機,其中應用了18800個真空管,體積占有幾個房間,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為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第一代計算機主要由真空管組成,由于真空管體自身的特性,體積大、內存小,所以,第一代計算機不僅體積龐大,而且耗電量巨大。1954年,世界上第二代計算機誕生了,由美國科學家催迪克研制出來的晶體管計算機。信息產業作為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了能適應現代社會建設的需要,第四代計算機應運而生。第四代計算機的出現直接促進了計算機的大量生產,計算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1.2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我們已進入到了計算機信息技術時代,我們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信息資源,這也使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少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開始過度依賴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而同時又出現了強大的黑客攻擊,信息技術猶如新型的作戰技術,在當前的形式下,計算機技術的安全問題成為了各國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對計算機技術的安全風險管理[1]。

2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如今,計算機信息技術已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大焦點,連續創造活動的出現、穩定的選擇機制使得我國計算機技術有了迅速的發展。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有效滿足了大家的日常及工作需求,不僅提升了個人的工作效率,還保障了整個社會的工作效率,這樣才能確保其為我國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我國的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之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2.1生物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也被稱之為仿生計算機,主要是通過生物工程生產的蛋白質分子作為生物芯片來代替半導體的硅片。由于生物的遺傳形狀主要是由DNA決定的,DNA是具有基因編碼的雙鏈大分子,且蛋白質的結構等信息都儲存在DNA的雙鏈分子中,所以,生物計算機具有很強的信息儲存能力[2]。另外,由于通過控制脫氧核糖核酸的狀態可以有效控制DNA的信息,而且生物計算機具有很強的信息處理能力,這為生物計算機帶來了很多優勢,不僅表現在功率高體積小,而且存儲和芯片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2量子計算機

在21世紀的信息社會中,先進的信息科技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信息產業作為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了能適應現代社會建設的需要,量子計算機應運而生。量子計算機在進行處理和存儲數據時,會根據量子算法,采用一量子比特的形式進行儲存數據,所以,量子計算機在數據處理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很多專家學者也在不斷的研究量子計算機,所以,量子計算機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2.3光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主要是通過利用光信號進行信息處理和存儲的新型計算機,其在進行數據存儲時主要利用的是光子和光運算,而且當對數據處理錯誤時不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光子計算機還具有很多優勢,比如,不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超大規模的信息存儲容量及低能量消耗、低發熱量等。光子計算機的這些優勢使光子可以任意傳輸,不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不需要導線也不會相互影響,而且是在很低的能量下就能正常工作。

2.4納米計算機

納米計算機是用納米技術研發的新型高性能計算機,體積約是人頭發直徑的千分之一,性能比傳統的計算機強大很多,而且有著極強的導電性[3]。由于納米技術開始研制成計算機內存芯片,而且其性能也亞遠遠超過傳統計算機的性能,所以,未來的納米技術將會走出實驗室,納米計算機也會取代芯片計算機。因此,納米計算機能提供更加全面、客觀、公正、高質量的信息與技術。

3結語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比較符合人類的需求,不僅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而且成為了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到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直接推動作用,推動了我國經濟和現代文明的進步,所以,還需不斷加強人們對計算機技術的認識。從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及發展現狀上來看,我國計算機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朝著智能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就是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由于筆者對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只有初步的統整,所以研究還有部分不太嚴謹的地方,這也是筆者以后繼續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作者:王宇 單位:山西省司法學校

參考文獻:

[1]王敏.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及進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312-3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彭泽县| 乐平市| 济宁市| 永登县| 古浪县| 平陆县| 朔州市| 通许县| 普安县| 衢州市| 黎平县| 资溪县| 巧家县| 阳曲县| 进贤县| 罗山县| 沈丘县| 青川县| 泽库县| 阿巴嘎旗| 鄢陵县| 南江县| 深水埗区| 平阳县| 卫辉市| 红安县| 高安市| 德庆县| 潮州市| 蒙城县| 临桂县| 平湖市| 高清| 花莲市| 交城县| 兴化市| 清丰县| 太仆寺旗| 加查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