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 教學 應用 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2-0110-01

在世界經濟與科技水平高速的發展下,計算機已不只是人們工作、生產當中的主要部分,它貫穿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并且被很好的利用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見計算機在現時代的重要性。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學生們更應掌握計算機技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各大院校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內容分析及教學方案的改革

1.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的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基礎知識、Windows、Excel、Word、網絡基礎知識、多媒體等方面。這其中很多知識都比較繁瑣,而且專業性非常強難以理解,所以很多學生都沒有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有些內容比較簡單,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學生很樂意去學習,但是他們往往不認真鉆研,導致實際操作時不熟練。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很迅速,所以對于計算機這門課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書本上知識的更新跟不上實際技術的發展,學生在自學時,就學不到實際的知識。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材也沒有相當的專業特色,和一般學科的教材有很大的類似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具備針對性。

2.教師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講課的技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之前,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詳細介紹非常重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計算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很好的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且跟得上時展的腳步。如此使他們對計算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興趣的同時,注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完整性,保證他們對知識的完全掌握,能挖掘出其中潛在的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對計算機教學來說不是非常有效的,教師應將不同基礎的學生分開教學,著重對基礎差的同學進行個別輔導。

3.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內容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更新較快,教材上的內容往往無法和當前科技接軌,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提取出具有長久性的知識點,這些知識是計算機技術中的基本部分或者重要部分,學生掌握了這些內容在很多程度上應對了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過時的或者已經有新知識對其補充過的知識,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地對這方面知識進行補充。而對于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重點提出具有實際性作用的知識和與之本專業相聯系的知識。

4.重點培養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

不同的學科都有與其對應的最佳教學方法,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來說,上機操作無疑是學習中的重點。再強大的理論知識也不如實際的上機操作,上機操作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較深刻,并且增加他們的操作經驗。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提出廣泛性的問題,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之后再對上機操作的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對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補習。

二、輔助教學系統中的兩個模塊

1.教師模塊

在教師模塊中主要包含兩個小模塊:分別是信息管理模塊和考試管理模塊。信息管理模塊一般是用來管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電子教案、網絡課件、教學大綱、課后習題、實例等的修改、添加、刪除、在線留言回復等方面。考試管理模塊主要是對學生考試的在線管理,通過此方式可以很好地對考試課程、考試計劃、試題的檔案進行管理。

2.學生模塊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資源的接受者,教師則是管理者,學生能否使用到好的教學資源,完全在于教師對資源的管理。當教師發現比較新異的教學資源,就可以將其放入輔助教學系統中,而在輔助教學系統中,會根據各類不同的資源形成不同的模塊,所以教師可以按照輔助教學系統的分類將資源上傳到相應的模塊中,以便學生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三、總 結

可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中,保持當前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是不可行的,要實時對其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進行更新和改革。此外,學生所生活的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總之,讓學生對計算機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利用計算機的科技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才是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主要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 曹晶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及輔助教學系統[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制圖 多媒體技術  教學 

 

引言 

目前國內各院校在教學手段上,除采用傳統的計算機作圖、黑板作圖、模型演示、掛圖、現場測繪指導外,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引進了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生動的CAI課件,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研究了在機械制圖課程中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些相關問題。計算機輔助教學,即通過電子板書、動態模擬、人機交互、智能輔導等手段,用豐富的素材將教學內容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組織起來,通過直觀演示、人機對話、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1 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現狀、發展趨勢 

機械制圖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繪制和讀懂零件圖和裝配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方法和手段都是為這個教學目的服務的。 

目前國內各本科及大專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即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采用“精講多練、邊講邊練”,集講解、練習、實習指導于一體,多方位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種教學方法并行,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計算機作圖、黑板作圖、模型演示、掛圖、現場測繪指導、現場讀圖與應用指導等手段,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引進了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在配備齊全的專用多媒體教室和CAD機房,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直觀、生動,增強教學效果,此外,用于機械制圖教學的網絡資源較為豐富,課件內容全面,形式豐富多彩,學生觀看以后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實物與視圖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大大地節省講課時間,提高了效率和課內外教學效果,使得“教師教學更便利,學生學習更有趣”。 

在本課程應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個體的特性差異,隨機應變,大膽創新,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將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穿插于機械制圖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2 機械制圖課程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法 

現代教學手段的發展,無論從信息種類與數量急速增長還是媒體技術的飛躍,使教學手段的發展更趨于綜合化。為了使教學更形象與直觀,更富有個性,更適合每個學生的需求,教學手段的綜合化成為現代教學手段的一種必然趨勢。 

2.1 使用電腦動畫教學 

電腦動畫能將機械制圖課程中學生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用簡單的畫面動態地表示出來,使學生很快理解掌握,還可以模擬生產過程,代替部分實踐教學,它在該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次革命。教師不必攜帶繁重的模型、掛圖等,只要點擊鼠標、操作鍵盤,就可以用電腦代替教師進行教學演示,還可以即興建模舉例,拓展學生的思維,將課本知識學活,并能靈活應用,與實踐結合起來。

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將課件中插入大量的電腦動畫,它是以動態網頁的形式鏈接到校園網上,我們可以隨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添加、刪減及修改,以便適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學生還可以上網自學本課程。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網上答疑、布置習題和提交作業,以彌補教學課時緊張的問題。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第3篇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發展狀況;英語教學

1、引言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簡稱CALL)是應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利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提供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影像、數據和其它信息,是一種更自然的人機界面。可以由教師結合課型在學生面前真實而生動地展示所學語言及文化背景和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也就勢在必行了。然而,是否只要有計算機、互聯網的輔助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呢?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筆者認為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應用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好“度”。如果我們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效果會適得其反。

2、CALL概述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干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英語學習與教學領域,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計算機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其中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的發展更令人注目,并且已成為外語教學上的新模式。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 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 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 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 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 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

3、CALL的理論基礎與發展階段

3.1 基于行為主義的CALL階段

由于早期的計算機體積龐大而且造價昂貴,對于CALL 嘗試只能停留在一些名牌大學的教學試驗階段。這一階段的 CALL 主要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1957 年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的著作《言語行為》的出版,標志著行為主義在語言教學理論中的統治地位。該理論認為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刺激――反應――鞏固的過程,熟練某種語言者可以該語言學習者傳遞語言系統的知識,學習者通過反復模仿、操練形成自發的語言習慣,掌握語言結構。計算機被看成是為不知疲倦的教師,教學軟件多為“句型――操練”工具及語言測試程序。在學習過程中計算機能迅速提供肯定或否定的反饋意見,促使學習者反復操練、鞏固所學內容,直到達到滿意的機器評估結果。例如當時非常有名的 Plato 教學系統,就是行為主義的典型應用。

3.2 基于認知主義的CALL階段

20 世紀 70 年代末,小型計算機出現,CALL 的應用規模和范圍便得到擴展,但基本模式沒有發生質的變化。隨著80 年代個人電腦的風行和軟件、硬件環境的不斷優化,計算機語言教學迅速發展。大量的音、視頻資源被運用于語言教學上,專門為語言教學設計的軟件業開始出現。認知理論成為這一時期 CALL 的主要理論依據。認知主義全面否定了行為主義理論,認為語言系統的形成是人運用認知能力在腦海中積極建構而成的;學習者面對大量的語言輸入材料,運用內在的認知能力,對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等認知活動,逐漸形成一套語言知識系統,并運用這些語言知識實現個人的交際目的。因而語言教學重在培養學習者對語言機制的內在建構,而非灌輸具體的語言習慣。基于該理論的各種多媒體語言學習光盤開始盛行。這些 CALL 軟件巧妙地融合了聲音、文字、圖形和動畫,并使用超鏈接技術,能將學習者帶進一個仿真的微觀語言環境。相對于早些的 CALL 教學模式,此時的專門為語言教學而設計的軟件極大地吸引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同時,教師直接干預學習的時間進一步減少,開始真正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策略的制定者和教學結果的評估者。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增強。

3.3 基于建構主義和網絡技術的CALL階段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一部分人認為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理論對語言教學的認識過于片面和極端,因為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外部環境的刺激和內在認知能力的發展應該相輔相成且同等重要,并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建構主義應運而生。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即學習者的新知識是個原有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外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構的,而不是被灌輸的。學習者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這一階段迅猛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也為基于建構主義的CALL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網絡獨特而便捷的方式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

4、CALL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CALL始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4年8月在杭州召開的首屆全國CALL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報告會,表明了我國CALL的研究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教育部“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中的一個主要政策措施就是大力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全面提高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應用水平。正在進行的大學英語改革應時所需,推行計算機、網絡、教學軟件、課堂綜合應用為主的個性化和主動化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在技術上強調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于操控性。經一年來的改革試點,結果證明,CALL給改革提供了契機,帶來了生機,但由于CALL的發展在中國還處于起始階段,不但自身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客觀上也有諸多的制約因素,仍需外語工作者加以充分的認識。

5、結語

總的來說,CALL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在參與語言交互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目標語能力。教學中,我們要創造一個自然有意義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與教師以及其他學習者之間產生積極的、有創造性的交互活動,促使學習者內部語言機制的發展。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共同發現、共享知識信息以及共同商討、設計解決方法,這不僅能夠促成大量的言語輸出,而且也能對深化理解問題、提高交互語言的質量大有裨益。另外,在通過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分工協作中,學生相互尊重、相互溝通,有效地培養了對于21世紀新型人材所必需的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顧佩婭.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桂詩春.關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外語電化教學,1994(4).

[3]賈國棟.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章國英.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第4篇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模式,工業設計

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專業必修課。學好這類課程對學生設計思想的表達、設計方案的管理以及設計要素的分析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國內高校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新時期高校若要培養優秀的工業設計人才,創新教學模式十分有必要。

一目前教學的不足之處

1.教學內容的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存在問題。工業設計是一種橫跨一維到三維,甚至四維、五維的一個能力綜合體。但由于學分與課時的限制,很多院校為實現課程群大方向上的“合理”配置,任意切除課程群中的某些必要課程。例如一部分工業設計院校對工業設計專業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僅開設Photoshop、Coreldraw兩大平面軟件課程,忽略了一維、三維、四維、五維造型能力的培養。大部分院校工業設計專業雖然增設了三維軟件的課程,但是由于課時有限,其三維軟件教學中的必要環節被忽略,效果并不樂觀。第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從目前國內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材以及課程內容來看,都是將各個部分進行獨立分割,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整合。第三,教學內容與前修、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不夠。國內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是階段性集中排課,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各類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但學生在后續階段如果不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就很容易忘記所學到的知識。

2.教學方式的不足

第一,教學方式存在錯位。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角,學生被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難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教學方式單一。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集中上課的方式,教師通過教師端控制學生端電腦并上機演示教學內容,學生觀看后照搬整個操作流程。由于不同學生的專業素養、學習能力以及興趣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一部分學生沒有跟上教師授課的進度,而一部分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過于容易,上課就是浪費時間。

3.教學條件的不足

第一,教學環境不專業。國內大部分院校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都安排在公共機房,系統維護困難,計算機的配置也達不到專業的要求。第二,教學設備沒能與時俱進。目前國內高校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的教學設備主要包括計算機、投影儀等,缺少打印設備,尤其是3D打印機,數位板也沒有。

二創新教學模式

1.整合教學內容

一方面,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與其他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關聯起來,讓學生理解計算機輔助設計也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好地進行產品設計。比如,不管是手繪表現,還是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都是設計師表達設計構思的手段,可以將兩者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學生利用手繪板將設計想法快速還原,并通過計算機輔助軟件進行修改、或添加場景等。在一些空間關系比較復雜的產品設計中,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三維軟件搭建產品初模,然后導出,再以手繪的形式表達產品的細節。這樣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表達設計方案。另一方面,改變當前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計劃相對獨立的情況,加強課程之間的內部聯系,建立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課程群。建立課程群的方向是要突破以往傳統的組課方式,對相關的課程內容進行組合,可以橫縱或者上下,并且需要特別注重相互間的銜接,捋順之間的關系,促進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結構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成效。比如,對于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中的三維教學而言,并不是要學會Rhino等三維軟件的全部內容,而是要有針對性地根據產品造型規律,學習一到兩種簡單的建模方法、一種渲染器、幾種燈光、若干種材質即可。再者,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與后續產品設計類課程關聯起來。在工業設計專業各個階段開設有產品設計類課程,一般包括產品改良設計,產品開發設計,產品概念設計等,各類設計課程都安排有實訓,學生根據課程要求在實訓中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表現設計對象。因此,可以將某一階段的實訓內容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結合起來,將產品設計的相關知識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融合為一個整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接受設計實訓的過程,又可以讓其弱化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繪圖”的屬性,強化其開發“工具”的重要。

2.創新教學方式

(1)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式,逐步由“教師教學為中心”向“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的方式轉變。教師在課前提出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確定知識點,再根據知識點選定相關的教學案例,以具體的案例項目為導向,搜集整合材料。接下來,教師需要熟悉案例的制作流程,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制作課件,學生根據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了解學習任務,積極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每位學生的天賦和基礎都不一樣,有些同學理解能力弱,就可以多花時間反復學習同一知識點,對很難理解的內容可以做好記錄并盡量通過利用網絡資源、課本、圖書來解決疑難問題,如果還不能解決,可以帶到課堂上與老師一起討論,尋求解決方案。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2)建立面向差異化的新型教學方式。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們可以有多種選擇,包括通過網絡資源、課本、圖書等逐步參與到學習中來。比如,學生可以在非課堂時間以看視頻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課堂上的時間可以用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從而形成了一種“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的新型教學方式。這樣教師也不用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速度的快慢進行統籌安排和考慮。

3.優化教學條件

一方面,建設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該實驗室配備適合專業要求的計算機、投影設備,安裝主流的工業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教學軟件,并提供實時更新的網絡在線學習資源、相關軟件的學習參考資料、圖書等,主要用于承擔一、二年級以班級為單位的“課程制”教學。另一方面,建設工業設計專業設計實訓工作室,工作室可以包括生活用品設計、交互設計、交通工具設計、家具設計、珠寶飾品設計工作室等等。每個工作室都配備有適應設計方向的硬件設備,比如數位板、3D打印機等,安裝有相關的設計軟件,還有用于收藏作品,數碼相機等重要物品的個人文件柜。工作室主要用于承擔三、四年級以導師組為單位的“課題制”教學。

三結語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在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弊端顯現的教學模式無法緊跟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的課程教學一定要改革創新。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整合,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進,在教學條件上進行優化的創新教學模式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風玲,田鴻喜.淺談設計思維對草圖表現的影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7):98-99.

[2]易熙瓊,何風梅.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教學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設計教育,2015,(12):100-101.

[3]楊熊炎,蘇鳳秀,張瑩.高職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設計教育,2014,(9):125-126.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程范文第5篇

當今時代是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計算機作為這一時代的產物,已經運用到了每一個角落。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在大力提倡現代化教育教學的今天,電化教育已經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藝術設計學科中充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切實“減負”,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方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實現:

1 Photoshop在藝術設計教學上的妙用

我們在Photoshop的使用過程中,發現它除了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外,對藝術設計教學還具有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它進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講解、演示,使設計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老師用好Photoshop,會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

1.1 使藝術設計知識具體化

藝術設計教學中滲透了一定量的美術基礎知識,相對于剛接觸美術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以前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加以模仿,遠不能適應美術教學的要求。如果用Photoshop進行美術教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構圖時要把主要的物體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構圖知識具體化,通過演示,學生了解了繪畫的過程順序,同時也理解了“圖層”、“選區”、“三原色光”、“筆觸”、“樣式”等知識的含義,理解了點、線、面、體的概念,用復制粘貼的方法導入圖庫中的一些圖片,接著用移動和自由變換的功能來說明構圖的要求,通過不同的演示來說明什么樣的構圖是合理的。在制作的過程中,只要是能想到的,Photoshop都能很好地制作,這既豐富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1.2 使學習知識趣味化

欣賞是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教材中每一冊都有一些欣賞的內容,如傳統的藝術設計、現代的藝術設計等,對于畫種、材料、表現方法教師只能泛泛而談,有了Photoshop,教師就可以當場演示、當場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賞作品時,為了說明它們之間的不同,我在網絡上找到一些景物,根據講解需要,打開濾境,然后根據需要點擊浮雕或另外的效果,這樣學生就可以直接欣賞同一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了,效果很好。

1.3 使學習知識直觀化

藝術設計教學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用好Photoshop,就改變了以往的教師徒手演示速度慢、效果差的特點,可以使很多設計知識直觀而迅速地顯現于學生的面前。如一些結構、材料等,這些知識都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教師就可以非常直觀地利用Photoshop提供的功能把這些知識講清楚,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加深理解。

2 PowerPoint輔助教學增強藝術設計教學的情境感

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語言+靜止圖片+演示+練習”,課堂教學情感成分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總是在消極被動的情緒下,目睹枯燥無味的簡單重復,而采用了PowerPoint輔助教學,為學生釀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將聲音、圖像、文字集于一體,使視、聽一體化的現代化教育手段,以其生動、活潑的形象及悅目動聽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都參與感知活動,變被動接受信息為主動接受信息。例如:在教學《設計動物園門票》這一課時,可以出示大量的各種形態的動物以及對照圖片,讓學生在學習設計知識的同時還能了解一些自然知識,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了解到設計無處不在。形式的新穎,計算機的神秘,設計的獨特,加上激人之情,啟人之智的音樂、較好地調節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的信心十足,躍躍欲試,輕松愉快釋疑克難。

3 CAI軟件的運用,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是必要的,所以現代教學模式非常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各種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最明顯和最容易達到這個效果。在教學中,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講解知識、技能,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有了多媒體電腦,無論從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是從別出心裁而有創意的課程設計,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蓮花的制作》一課,按備課思路,利用電腦設計了一個CAI軟件,制作成動畫的過程,充分展示蓮花墨色的干、濕、濃淡的變化及畫面處理進行定鏡顯示,連貫運作,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受,調動學生的內動力,加速了知識技能的掌握。縮短了演示時間,擴充了練習的空間,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娄底市| 莱芜市| 怀远县| 巴塘县| 正定县| 额尔古纳市| 施甸县| 锡林浩特市| 德惠市| 浦江县| 神木县| 大英县| 通辽市| 桂东县| 县级市| 乌鲁木齐县| 扬州市| 民权县| 二连浩特市| 江川县| 萍乡市| 自治县| 新龙县| 基隆市| 六安市| 安福县| 花莲县| 怀安县| 民勤县| 新干县| 乐山市| 沐川县| 蚌埠市| 株洲市| 张家川| 佛山市| 临江市| 尼木县| 绍兴市|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