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驗室環境管理要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實驗室及其從事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環境管理。
本辦法所稱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或者動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辦法所稱的實驗活動,是指實驗室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品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
第三條國家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并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將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
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
第四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并頒布實驗室污染控制標準、環境管理技術規范和環境監督檢查制度。
第五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設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要由環境保護、病原微生物以及實驗室管理方面的專家組成。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審議有關實驗室污染控制標準和環境管理技術規范,提出審議建議;審查有關實驗室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提出審查建議。
第六條新建、改建、擴建實驗室,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實驗室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對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和預測,并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條新建、改建、擴建三級、四級實驗室或者生產、進口移動式三級、四級實驗室,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按照規定程序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審批。
承擔三級、四級實驗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應當具備甲級評價資質和相應的評價范圍。
第八條實驗室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規定、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以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文件的要求,安裝或者配備污染防治設施、設備。
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必須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實驗室方可投入運行或者使用。
第九條建成并通過國家認可的三級、四級實驗室,應當在取得生物安全實驗室證書后15日內填報三級、四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表(見附表),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條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三級、四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表之日起10日內,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三級、四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表之日起10日內,報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三級、四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表之日起10日內,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第十一條實驗室的設立單位對實驗活動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承擔污染防治責任。
實驗室應當依照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實驗室污染控制標準、環境管理技術規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實驗室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規章制度,并設置專(兼)職人員,對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廢氣及危險廢物處置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本辦法規定的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和落實。
第十二條實驗室排放廢水、廢氣的,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排污申報登記制度。
實驗室產生危險廢物的,必須按照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有關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第十三條實驗室對其產生的廢水,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
第十四條實驗室進行實驗活動時,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證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轉;排放廢氣不得違反國家有關標準或者規定。
第十五條實驗室必須按照下列規定,妥善收集、貯存和處置其實驗活動產生的危險廢物,防止環境污染:
(一)建立危險廢物登記制度,對其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危險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二)及時收集其實驗活動中產生的危險廢物,并按照類別分別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要求的專用包裝物、容器內,并按國家規定要求設置明顯的危險廢物警示標識和說明。
(三)配備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技術規范要求的危險廢物暫時貯存柜(箱)或者其他設施、設備。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危險廢物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經無害化處理后的危險廢物交由依法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集中處置。
(五)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
(六)不得隨意丟棄、傾倒、堆放危險廢物,不得將危險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中。
(七)國家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有關危險廢物管理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條實驗室建立并保留的實驗檔案應當如實記錄與生物安全相關的實驗活動和設施、設備工作狀態情況,以及實驗活動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集中處置以及檢驗的情況。
第十七條實驗室應當制定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實驗室產生危險廢物的,應當按照國家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規定,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施行前已經投入使用的三級實驗室,應當按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限期制定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和監測計劃,并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實驗室發生泄露或者擴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事故報告程序規定報告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管轄范圍內的實驗室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有違法行為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應當予以記錄,由檢查人員簽字后歸檔并反饋被檢查單位。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進入被檢查單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擴散現場調查取證,采集樣品,查閱、復制有關資料,被檢查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需要進入三級或者四級實驗室調查取證、采集樣品的,應當指定或者委托專業機構實施。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實驗室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下罰款:
(一)未建立實驗室污染防治管理的規章制度,或者未設置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三)未制定環境污染應急預案的。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關鍵詞:環境監測 質量保證 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是一個完整的技術系統,由一整套活動組成,通過各種質量控制措施對環境監測各個環節實施質量控制,是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十分重要和關鍵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是獲得環境監測數據和評價的全部活動和措施。質量保證與控制是監測過程中實施質量管理的保障,主要包括:人員素質、實驗室分析方法、樣品布點采集、保存和預處理、分析測試程序、數據處理和報告審核等一系列質量保證措施和技術要求,確保為社會提供準確、公正的監測結果。
1、提高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確保監測數據的質量
監測人員必須掌握環境監測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正確熟練地掌握環境監測中操作技術和質量控制程序;熟知有關環境監測管理的法規、標準和規定;學習和了解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才能提高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才能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準確運用實驗室分析方法,提高監測數據準確度
監測項目分析方法對監測數據的準確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好的分析方法應具備合適的靈敏度、選擇性、精密度、和準確度、較寬的測量范圍,并具有操作簡單,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如方法的檢出限、精密度、準確度、影響因素和適用范圍進行試驗,并通過協作試驗確定方法達到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方可將該方法確定為統一使用的標準分析方法。
3、按監測技術規范進行樣品布點采集、運貯和預處理保證監測數據的代表性
3.1 樣品布點設置及采集
在進行監測點位設置時,為了保證監測結果的代表性,應充分考慮現實的可行性,不僅要掌握環境污染程度、質量狀況,還要掌握監測范圍內的污染狀況及區域環境污染特征。樣品采集時,一定要符合采集要求,采集過程要按監測規范進行。
3.2 樣品保存和預處理
采集樣品時要保證有代表性,避免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變化,保證樣品的真實性。采集后有條件的項目應在現場進行測定,無法在現場測定的項目應按要求在現場固定(冷藏或添加化學保存劑)。附上完整的標簽和樣品交接單,采樣人員應認真核對,記錄其狀態,并妥善保管現場記錄。在接收樣品時要仔細核對記錄,確保無誤后方可簽收。樣品要按保存期、保存環境、條件和有效期等進行保存,符合要求的才能分析。
4、精確進行分析測試,確保數據質量
分析測試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內容有:監測分析方法的選擇、儀器設備校準和期間核查、玻璃量器校準、試劑和實驗用水的純化、空白實驗(試劑空白、現場空白和全程序空白)、檢出限、校準曲線(工作曲線和標準曲線)、評行樣測定、集體加標回收率、明碼標準樣品分析、人員對比、方法對比、儀器對比、等環節,并使用控制樣品或標準樣品進行常規樣品監測的準確度、精密度,其目的是要把實驗室測試的誤差控制在容許的范圍內,以保證實驗室出具數據的可靠性,使測試的數據在給定的置信水平內,有把握達到所要求的質量。
5、數據處理及報告審核
5.1 數據處理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是衡量和反映環境管理科學水平與能力建設的重要尺度,也是描述和評價環境質量的基本依據。數據的處理對分析的準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數據的處理都應遵循國家標準GB38170-1987《數值修約規則》。
現在被廣泛使用的數值修約規則主要有“四舍五入規則”和“四舍六入五留雙”規則。即4舍6入5看右,5后有數進上去,尾數為0向左看,左數奇進偶舍棄。
5.2 報告審核
為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管理,完善環境監測報告制度,實現環境監測數據、資料管理制度化,確保環境監測信息的高效傳遞,提高為環境決策與管理服務的及時性、針對性、準確性和系統性,報告執行三級審核制度,第一級為質量管理人員審核,第二級為質量負者人審核,第三級為站技術負者人審核。
總之,由于在監測全過程中認真實施了該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方案,采取了軟技術質量管理和硬技術質控措施,確保了監測結果在布點、采樣的時空代表性及實驗室分析測試的精密性和準確性,各監測點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完整性,為環境管理提供大量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保證了監測數據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2]《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
關鍵詞:環境監測;業務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庫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monitoring busines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onitoring the work flow, the monitoring standards, the subcontract work, monitoring business fees, monitoring report format, monitoring data, monitoring quality, business project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The last also says that for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usines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will help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中圖分類號: B82-05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與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受到各方關注,各級環境監測機構承擔著大量的環境監測任務。另一方面,環境監測的社會需求、公眾需求和個人消費需求日益顯現,環境監測委托業務量不斷增大。對各類環境監測業務進行規范化管理,將有助于提高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和經濟建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1環境監測業務分類
目前,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承擔的環境監測業務類型主要有9類。
(1)環境質量監測(包括環境質量的例行監測、巡視性監測、污染物通量監測、政府環保目標考核指標監測等) ;
(2)污染源監督監測;
(3)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4)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
(5)自動監控儀器比對驗證監測;
(6)污染事故糾紛仲裁監測;
(7)科研監測和專項調查監測;
(8)單位排污申報監測;
(9)其他各類市場委托監測(包括環評現狀監測、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環保產品性能檢測等) 。
環境監測業務主要有4種委托方式。
(1)政府指令性任務,環境監測機構作為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直屬事業單位承擔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等;
(2)政府投資付費,委托環境監測機構開展環境科研性監測和專項調查性監測等,實行專款專用;
(3)企業投資付費,委托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三同時”驗收監測、自動監控儀器比對驗證監測等,監測數據作為環境管理、執法的依據;
(4)委托方付費,自愿選擇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其他相關環境監測工作,受委托環境監測機構按要求向相關方提交環境監測數據。
對于第一種委托方式的環境監測業務不需要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提交的報告一般為綜合分析報告,為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第二種委托方式的監測業務可以通過行政渠道下達,也可以通過專項科研、調查方式下達,還可以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組織的招投標形式下達。可以不簽訂合同,也可以簽訂項目、科研或調查課題合同等。其他委托方式的監測業務均需簽訂合同,且提交的成果多為數據型或評價型報告。
2環境監測業務的規范化管理
2. 1監測工作流程
在環境監測機構的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 1 ]質量體系文件中明確界定各類監測業務的相關職能科室和崗位職責,制訂各類業務的工作流程和辦事程序框圖,包括內部流程和外部接口。對市場委托業務可向委托方提出服務承諾,并可采取業務流轉單的方式,對內部從業務委托受理、方案制訂、合同簽訂、現場監測、實驗室分析到報告編制、三級審核、登記發放等各個工作環節的時效進行考核。對委托業務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度將有利于服務時效的提高。
2. 2監測標準管理
環境監測標準體系包括水、氣、聲、土壤等各環境要素的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監測方法標準、標準樣品標準等,是開展環境監測與評價的技術依據。環境監測機構按照環境標準分類體系,建立國家環境監測方法和評價標準信息數據庫,并明確由專人(技術人員)負責跟蹤收集相關動態,及時更新數據庫中的標準信息和資料庫中的標準文本;同時根據單位自身的監測能力(質量手冊中的監測能力表)建立監測方法信息庫,為項目負責人承接監測業務提供支持。項目負責人首先應選擇委托方指定的監測分析方法,在委托方無明確要求時,應首選“國標”方法,當無“國標”方法時經委托方同意選擇非標準方法。需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的業務,應明確評價標準,現場采樣時要保證一定的采樣時間或采樣體積,避免所選擇的監測方法未檢出時方法檢出限高于評價標準限值,造成無法對該項目進行評價。
2. 3業務分包工作
當實驗室人力、時間、技術、環境等條件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按照實驗室認可相關條款的要求,可以對委托業務進行分包,但分包必須告知委托方,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告知可以通過合同約定、傳真回復或電話記錄等方式來實現。為滿足分包工作規范化管理需要,首先要收集轄區范圍內包括環保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社會各類環境監測、檢測機構經過計量認證的監測能力項目,并建立環境監測能力資源信息庫,包括單位名稱、環境要素(類別) 、監測能力項目、監測方法、標準依據、精確度等信息。當需要進行業務分
包時,先檢索“監測能力資源信息庫”,查詢有能力承擔項目監測的最佳分包方,并簽訂分包合同組織開展監測。或按分包方要求的方法進行采樣后,送分包方進行實驗室分析。對尚未形成監測分析能力的項目則由項目負責人及時報至單位的業務管理人員,由其定期匯總后編制“能力擴項需求分析報告”提交單位的技術負責人,經技術管理層研究確定后列入單位能力建設計劃。對于國家頒布的新標準中涉及的監測項目若單位尚未具備監測能力,也可視作環境管理部門指令性任務潛在分包項,納入單位能力建設計劃并視條件逐步形成監測
能力,不斷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環保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提高檢測水平是關系檢測站生死存亡的大事,這就要求監測人員開拓思路,改變以往質控的狹隘思想,從以往質控的狹隘思想,從監測的源頭到報告的發出每一步都要進行質量控制,對每一個相關的監測人員都要進行控制,對每一臺儀器都要進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使監測質量越來越高,使監測站的工作得到更大的發展,使環境監測更好地為環境保護工作打好基礎。
1 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監測基礎工作薄弱
這個問題一直是制約監測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強、技術儲備不足、監測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匱乏。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科技含量較低,數量少,使用頻率高和故障率高,幾乎沒有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儀器設備。
(2)監測能力建設不足,地區間發展也很不平衡
由于歷史原因和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還有所欠缺,區域間能力建設差異比較明顯。多數三級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裝備條件較差,開展工作十分困難,監測運行經費得不到有效保證;部分二級站的建設遠遠達不到標準化建設的要求。
(3)監測質量保證的考核管理辦法不夠健全,部分質量管理制度未能很好落實,個別同志對單位自我發展的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市場競爭的理念。環境監測人員經費、儀器設備更新和維護費、環境監測技術研究經費、辦公費等正常的公益性事業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4)綜合分析水平仍需提高 當前我們提供的監測報告質量參差不齊,現狀多、變化原因少;缺乏綜合性、系統性、規律性分析。由于歷史及多種原因,目前在職人員中真正符合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學歷高條件的實驗檢驗人才、綜合分析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復合型人才較缺乏,致使環境監測工作效率不高、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不能完全滿足環境管理需要。
(5)環境監測質量不能完全滿足環境管理 大部分環境監測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樣、實驗室儀器分析的方法,從采樣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樣品運輸等環節較多。各個環節不同程度存在著與《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質量管理規定》不相一致的問題,使環境監測質量不能完全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
2 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對策
2.1 加強質量管理人員管理
質量監督員要具有與其所承擔的工作相適應的技術知識、專業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監測站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確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明確質量職責,組織制訂質量管理的中期、遠期發展規劃,通過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實現既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正確貫徹執行國家標準方法和技術規范,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配備先進監測手段。 同時重視和控制質量成本,減少質量損失,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效益。
2.2 完善質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質量保證的根本。 首先,應明確管理機制、管理職責、主要工作內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質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變目前制度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狀況。 應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監測和質量巡檢、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化建設。 其次,應盡快完善各個監測業務領域的質量管理制度,并加強各類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 改變目前各個監測領域質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況, 特別要彌補自動監測系統等新領域的空白。 第三,盡快建設規范化的環境監測質量評價模式,特別是要強化全程序監測質管理理念, 將質量管理評價模式從實驗室內的量控制擴大到包括設計、采樣、分析、審核、質控所有相關環節、甚至擴大到整個監測站。
2.3 應用 TQC 技術,提高監測工作管理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TQC)是一門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技術,其含義為:“企業全體職工及有關部門同心協力,把專業技術 、經營管理 、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建立起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活動全過程的質量保證體系, 從而用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用戶滿意的產品。 ”其基本核心是強調提高人的工作質量,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達到全面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其特點是從過去的事后檢驗和把關為主轉到預防和改進為主。 由于環境監測工作從制訂監測計劃、布點、采樣、分析、數據處理到結果報出等與企業生產有著相似的過程,其產品為監測數據或報告。 因此,運用 TQC 的管理方法進行監測質量保證工作也應是可行的、有效的。
2.4 完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四級環境監測站,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環境監測軟硬件建設都得到了較大的加強, 對監測各種環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監測能力,對強化環境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多頭管理、系統的結構布局規劃的缺失以及監測網絡建設的滯后等因素的影響,這些監測站還缺乏有效的組織和整合,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環境監測網絡和具備相應的網絡運行功能,其潛在的作用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還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環境管理的實際需要。 因此,要強化環境監測工作,完善我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必須按照“統一歸口管理和指導,系統分類規劃和設計,法規制度配套完善,職責任務上下厘清,合理配置社會監測資源,運行穩定高效”的總體思路進行。
2.5 加大實驗室投入,提高監測數據的可信水平
由于環境監測分析大多數都是微量分析, 所以監測數據的質量與實驗室環境有很大關系。 當然,除了改善實驗室環境,還應該加強實驗室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也就是說,實驗室不僅衛生條件要好,而且還要做到布置合理,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要滿足環境監測技術要求。
3 結語
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的因素主要受樣品的采集、保存、管理與運輸過程,分析測試使用的儀器,選用的分析方法及測試環境以及監測技術人員素質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要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必須加強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確保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提高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避免人為的偶然誤差和過失誤差。確保環境監測更好地為政府決策和環境管理服務,為蓬勃發展的環境保護事業鑄就更加夯實有利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法規和科學知識學習手冊[S].中國環境科學版社出版,1992.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問題;對策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necessary for human survival, is the first premise of human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basic work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trong support, so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discus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re is a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監測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其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環境執法的公正性以及環境決策的科學性。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保證監測數據滿足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準確性要求的重要方法,是科學管理實驗室的有效措施。只有取得符合質量要求的監測結果,才能正確地指導人們認識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的行動,才能使環境監測行之有效。
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涵義及內容
1.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涵義
質量管理就是為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全部的管理職能活動。環境監測工作質量是指與監測結果有關的各項工作對監測結果質量的保證程度。衡量監測工作質量的指標一般有:質控數據的合格率、監測結果的產出率、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以及監測事故的出現率、應急監測能力等等。影響監測工作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人員分工明確,在監督工作中每個人都有章可依,管理人員嚴格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等,這些都是保證監測工作質量的顯性的必要因素。同時,影響監測工作質量的還有一些隱性因素,如監測集體的凝聚力,職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愛崗敬業精神等。這就要求監測工作的領導者應提高管理水平,不僅要搞好顯性影響因素的管理工作,更要注重搞好隱性因素的管理工作,使所有參與環境監測的人員能共同努力,積極提高監測工作質量。
1.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內容
環境監測工作包括布點、采樣、檢測、數據處理和綜合評價等幾個環節,全面質量管理要求管理工作貫穿從布點到報告報出的整個過程。質量管理要求監測工作要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標準方法的要求,依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科學的組織與技術上的規范化管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確定環境監測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職責;二是實施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職責。具體實施過程又包括質量策劃、質量保證、質量控制、質量監督和質量改進等工作內容。
2.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存在問題
各級環境監測站在監測儀器設備、實驗室工作環境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得到了迅速改善,監測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比較硬件基礎設施進步程度,在質量管理等軟實力建設方面卻相對滯后,存在一些問題。
2.1環境監測質控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地方監測站比較注重實驗室內的質量控制,而室外的質量控制往往被忽視。一般環境監測站都采取人員考核持證上崗,化驗分析儀器設備進行檢定校準,分析化驗時采用平行雙樣、加標回收試驗、繪制質控圖等辦法來解決室內的質量控制,但卻忽視了監測信息的代表性,監測目標的設定,技術路線制定、布點、采樣,樣品保存與運輸,樣品交接等各環節的室外質量保證。實際上如果是不具有代表性的監測信息,室內分析的數據再準確也沒有價值。
2.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手段有待加強
環境監測實驗室部分的質量控制方法較為完善,主要采取密碼樣、加標樣、平行樣、全程序空白樣、標準樣控制、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質控圖控制等方式,但由于環境監測牽涉面廣、影響因素多,與快速發展的監測技術和不斷擴展的監測領域相比,質量管理制度的發展不夠完備和及時,管理工作仍然存在漏洞,阻礙著數據準確性提高。與環境管理的要求和監測技術的發展相比,環境監測標準、技術規范和質控技術的發展都表現出滯后和不完備,制約了質量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3環境監測數據不真實
監測站的職責是對各類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并如實提供數據,至于監測數據的高低、環境質量的好壞對監測站來說并無利害關系,所以監測站的監測數據應該是絕對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是,在當前實行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節能減排考核等形勢的推動下,各地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更加重視環保政績,常常出現為了地區考核名次等而隨意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的情況,應會不同的考核、檢查常常會出現不同的監測數據。
2.4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方法落后
環境監測工作至今已經進行了很多年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中。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不管是在工作經驗上還是在工作方法上,都還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比如說,由于投入不足,監測手段落后,專業技術人才緊缺,技術儲備不足,大部分環境監測仍停留在室外采樣、實驗室儀器分析的初層次工作方法等,從而導致在當前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報告質量參差不齊,深入的變化原因分析少,缺乏綜合性、系統性、規律性的分析歸納整理,從而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經驗的積累、工作方法的改進、工作效率的提高,進而導致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不能完全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
3.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建議
3.1思想上提高重視關注度
環境監測工作是環境保護的一項最基礎的工作,要引起人們的關注重視,在當前環境下仍需要一個過程。一方面,需要環境監測工作者自己不斷努力,拿出實際成績,向社會展示環境方面精確有效的數據,讓大家充分認識到環境監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從外部,通過各種靈活有效的形式,促使相關各界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提高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關注度,從思想上和從行動上,對環境監測工作加大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使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得到根本保證。
3.2充分發揮質管監督作用
對質量監督員進行考核和競爭上崗,成績合格者給予任命,優先給予質量監督員更多的專業培訓,充分發揮監督員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督促質量監督員關注和監督各項監測工作中的每個技術細節,派遣質量監督員對采樣前準備、采樣、保存和運輸、樣品交接、樣品前處理、分析化驗等監測全過程進行現場質控,跟蹤監督,嚴格把關,達到現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的效果,確保環境監測每一環節的質量。
3.3優化質量保證體系結構
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目標和工作計劃。環境監測目標不僅要考慮監測的各個環節的優化內容,還要考慮監測各要素投入與組合的具體方式和比例。環境監測工作計劃的制訂要緊緊圍繞環境監測總目標的要求開展,最終形成分階段、分組室、分項目的計劃體系。在目標和計劃的優化過程中廣泛征求全體監測成員的意見,既要考慮人的因素,又要考慮物的因素,同時又要考慮監測技術的因素,從而實現計劃和可能的統一,保證監測信息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3.4提高現有人員綜合素質
對現有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加強管理培訓,提高全員綜合業務素質,全面搞好質量管理。加強培訓管理,讓現有監測工作人員全面掌握監測業務知識,熟悉各種標準、規范、技術方法,掌握監測工作相關的其它學科諸如管理學、心理學、計量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積累監測工作經驗,改變落后的監測工作方法,是目前全面提高監測工作質量最具體有效的舉措。
3.5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管理機制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產品”,其過程包括采樣、分析和數據處理等多個環節,是典型的個人活動,即工作者是在指定的控制條件下進行的獨立活動。建立健全監測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建立質量管理的考核和評價體系,開展質量巡查、同步監測、實驗室比對、質控考核、質量體系運行情況檢查等多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活動,都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施質量管理工作的外部監督,既可以促進自我監督,又能夠統籌考慮整個監測系統的質量管理政策、規劃,強化分級管理和條塊管理體制,全面促進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4.結語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事業的生命線。因此,做好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各級環境監測站最首要、最根本的工作,是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性、完整性、代表性、準確性的根本要求。在當前日益變化的社會大環境下,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關注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有效,從而促進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亓學紅,朱顏蘋.現階段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之我見.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