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園林綠化設計 住宅小區 房地產開發商 綠色住宅 生態住宅 居住環境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住區綠化設計的概念
住區綠地設計是指結合住區范圍內的功能布局、建筑環境和用地條件,在住區綠地中進行以綠化為主的環境設計過程。
住區綠地是直接為居民服務的綠地,其中的公共綠地是居民進行日常戶外活動的良好場所;居住區綠地形成住宅建筑間必須的通風采光和景觀視覺空間,它以綠化為主,形成住區賞心悅目、富有特色的景觀環境。住區綠地包括住區用地范圍內的公共綠地、宅間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住區道路綠地等。
2 住區綠化設計的原則
2.1功能與形式統一:設計必須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來進行。夏日烈日炎炎,冬天寒風凜冽,在綠化設計上應注意植物的遮陽、擋風效果,在小區道路上以及停留休憩地點,宜使用遮陰喬木。
2.2因地制宜,設計需經濟實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適地適樹,例如可適當選擇優良的鄉土樹種,因為鄉土最能適應當地自然生長條件,容易成活,生長良好,成本低。
2.3美化環境:園林綠地設計是一種多維立體空間藝術的設計,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空間環境設計,其中綠化的季相變化是其他環境元素無法比擬的。綠化要有統一的形式,在統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個部分的變化。要充分利用對比與調和、韻律節奏、主從搭配等設計手法進行規劃設計。
3 強調人性化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強調人性化
人們進入綠地是為了休閑、運動和交流,因此,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散步,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能在泥土和石縫中尋找小動物;老人們買菜回來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戶入口,都要進行綠化,使人們盡量多接觸綠色,多看到園林景觀,可以隨時隨地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堅持高質量優美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關注生活區質量已成為當今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如今,人們對住宅小區綠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兩塊草地,三四個花壇,而是要求高標準、高質量。一般情況下,綠化面積不少于建筑面積的30%。好一點的要達到50%以上,并要與周圍環境高度協調和統一。在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小品、園路和鋪裝等前提下,特別要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聯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住宅園林景觀環境必須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園林景觀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歐式風格的大門和護欄以及雕塑等。
4 科學布局,保證園林景觀的質量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人們對生活的園林景觀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不再局限追求一兩塊草地,三四個花壇,而是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公園式景觀。科學布局是保證園林景觀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合理布局,確保園林景觀的質量。筆者認為,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面積應該不少于建筑面積的3分之。如果要求高一點話,應該達到50%以上。而且,在植物布局方面,我們要強調園林景觀與小區生活、文化的緊密聯接,對于景物的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處處都是“流暗花明”的感覺。同時,住宅園林景觀要形成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格局,以純自然的手法,將山體直接引入宅間,水與山體是連通的,山泉順流而下積聚成潭,動時流水如琴韻,靜則碧波可映月,要合理配置一些文化體育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良好的生態娛樂環境。此外,在園林景觀布局中,我們還可以充分考慮到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加入一些地方特殊或者民族風情的元素,使園林景觀布局更加合理和科學。
5 發揮樹木、花草合理搭配等生態效益
目前的住宅建設中,過分強調標志性建筑,占用過多的空間建造園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綠化面積更加可憐。事實上,喬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復層種植結構,是強調以綠為主的具體體現,是增加綠量的基本保證。
6 園林綠化設計的不斷創新
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相同的設計來,必須不斷創新。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不同于公園的設計,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__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雖然創新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但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這就要求園林設計者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頭腦靈活,能不斷將時代氣息和作品巧妙地融為一體,奉獻給社會和人類。
另外,住宅小區園林綠化不是一個獨立體,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好壞,根本制約了住宅小區園林綠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居住區環境設計是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的前提,住宅小區園林綠化是環境設計的深加工,是錦上添花。所以居住區環境設計,也必須堅持以下原則:(1)堅持社會化原則。賦予環境景觀親切宜人的藝術感召力,通過美化生活環境,體現社區文化,促進人際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設,并提倡公共參與設計,建設和管理。(2)堅持經濟性原則。為順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及地方經濟狀況,注重節能、節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提倡樸實簡約,反對浮華鋪張,并盡可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達到優良的性價比。(3)堅持生態型原則。應盡量保持現存的良好生態環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態環境。提倡將先進的生態技術運用到環境景觀的塑造中去,才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
7 結語
總之,營造人性化居住區景觀,要符合自然法則,遵循生態學原則,挖掘和賦予特定居住區特定景觀的獨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中國園林景觀》姚永正著.
摘要: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極易造成對本廠區及周邊區域的污染,如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對環境景觀的保護和管理都會對廠區及周邊地區的一些生態循環系統因子如水體,大氣,土壤和植被等形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環境質量的下降,人們工作環境和情緒得不到調整以及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最終也必將影響工廠的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化工企業;生態園林;景觀
1.生態園林式化工企業形成必然性
1.1兼顧人與環境的生態園林景觀
生態是相對于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角度提出的,園林則是相對于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而提出的。對于化工企業來說,盡最大可能的減少污染,最終實現污染的最小化,不僅僅是工藝技術的問題,更需要一定的生態景觀措施來配合,這樣才能既形成一系列生態的循環系統,又能構成令人賞心悅目的園林美景,兼顧環境與人的相互影響與滲透。
1.2化工企業與生態園林景觀的相互作用
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兩者相互影響,互相作用。充滿人情化的環境景觀空間,良好的工廠建筑區域布局和生態園林環境設計,為人們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工作環境,這對于陶冶勞動者的情操,振奮人們的工作精神,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勞動效率,消除疲勞,促進勞動者的身心健康,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率都有著明顯的精神作用和社會經濟意義。因此生態園林景觀建設是改善化工企業生態環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生態園林式化工企業特征
2.1植物多樣性的生態園林景觀
基于生態園林景觀本身的生態學特征,生態園林景觀建設應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內涵:一是具有園林的觀賞性,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創造和美化環境,提高觀賞價值和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功能,為人們提供一個高層次的豐富的文化、體憩、游覽等生存發展的環境。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效應性,充分利用綠色植物的各種功能,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作用,調節小氣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質,衰減噪音,防風降塵,最大限度的美化環境,降低污染,維護生態平衡[2];這一點在化工廠的環境改善中顯的尤為重要。三是具有生態結構的合理性,生態園林景觀與化工企業的功能布局應該緊密相連,重點突出,功能明確,成組團,上規模的布置各種不同功能作用的植物組團,維持生態合理性的同時,還能夠具有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與周圍環境共同組成和諧的統一體。
2.2與生產工藝相結合的生態園林景觀
化工企業中的生態園林景觀與具體的生產相結合,從宏觀的角度講,要能起到調節化工廠環境和空間尺度,隔離和安全生產的作用,同時與生產工藝結合,形成自身生態循環系統的綜合性園林景觀,這樣的生態園林景觀才能真正與化工企業環境相協調,兼有調節和美化環境的作用,為化工廠減少浪費,節約資源,并謀得效益,也從根本上提升了生態園林景觀的經濟價值和企業的營造成本。比如怡達化工廠中的水體,有水體用于消防供水,有用于應急事故排放,有些用于安全隔離等等,可以根據其作用的不同,形成自身水循環系統,即可相互獨立,與各自景觀區域結合,各循環系統間又可相連形成整體的水循環系統,循環再利用,創造出有縮有放的水景空間,起到工藝節能,美化環境與陶冶人們身心的效果。
2.3企業文化和管理緊密相連的生態園林景觀
生態園林景觀不僅僅要重視生態群落穩定性,物種多樣性與生產工藝相結合,優美景觀的創造,還要為景觀注入靈魂――企業文化和精神。在化工廠生態園林景觀中,也應該創造出蘊涵豐富企業文化和精神的園林景觀,使得景觀藝術與景觀文化相互交融,不斷滲透和發揚企業管理理念和企業精神。因為擁有精神力量的環境景觀才能夠使企業擁有靈魂,使環境充滿生機,讓人們的情緒和身心得到陶冶和鼓舞,擁有人格力量的景觀才是有生命力且與企業緊密相連的。
3.怡達生態園林式化工企業模式的形成
3.1怡達園林景觀藝術,生態系統與文化
在江蘇怡達化工廠區內,有很多中國傳統園林的手法和組織原則的應用,特別是借鑒了唐宋的寫意山水園和清代集錦式的布局方式,其不僅與企業的文化精神相交融,與本國的文化氛圍相契合,甚至中西結合,符合了“中西交融、神怡豁達”的企業文化精髓,并重點突出著力于把宋代朱熹的“五理”學說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以吳文化作為經營理念指導,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怡達企業文化,與生態園林景觀的具體結合,發揚并創新了企業文化和精神。
在建廠之初,怡達就結合工廠功能布局的特點和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作出了總的規劃布局,對工廠內不同地段的綠化范圍、景觀功能及相應的生態園林建設形式作出合理的安排。他從美化環境和安全生產的角度出發,將整個廠區分為五個區域:江南作業區、安源作業區、羅馬作業區、泰山作業區和長城作業區。
幾乎所有的景觀園林都與實際用途相或是企業文化與精神相結合,又恰倒好處的展現了其作為景觀的存在價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他將生產實踐與環境景觀緊密結合,展現了一個安全文明、環境優美的現代生態園林式化工企業的精神面貌。
3.2怡達生態園林式化工企業的作用和影響
通過對江蘇幾個工業園區與化工企業的調研,以及對怡達化工企業的景觀評估與考察,對于一個成功的可持續發展中的化工企業,歸結出以下幾個生態園林景觀的特征與作用:一,景觀與生產工藝流程相結合,滿足了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1]如工廠交通運輸是是實現工藝流程的重要環節,道路、管線排布等交通空間的排布首先要簡潔和緊湊,如人貨分流等,使道路建筑等布局多變,然后在滿足工藝流程的前提下,考慮環境藝術空間的處理等問題。怡達化工廠區通過對不同區域的合理排布,使得景觀與生產有效的結合,充分發揮了區域互補優勢。二,生態園林景觀應有利于生產安全,有利于工業衛生。[1]怡達化工企業在生產方面不可避免的要注意干擾因素諸如有害氣體、污水、廢渣、噪聲及振動干擾、火災及爆炸等,那么,從安全生產和工人勞動保護的方面考慮,合理的運用道路空間及建筑布置,并強調綠化等因素及措施加以防護處理,有效的組織生產空間和美化環境,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既強化硬件又提升人們的思想意識水平。三,有利于生產的同時,提升生活品質。重視結合生產工藝和當地的自然條件,本著有利于生產、方便生產管理和職工生活的原則,充分圍繞行政管理建筑群和生活福利建筑群體,處理好生產區和廠前區、居住區的關系,對廠內外環境空間與綠化、美化等問題進行很好的協調。如怡達對于綠量與主景觀區域的布置,生活區域的亭臺橋榭,打水面布置使人流連忘返,生活區域溫馨而賞心悅目,而工作區域,生態景觀以功能性為主,成片成帶的布置不會使人們分心。四,中西結合,用企業精神貫穿始終,形成獨特的生態工業景觀。從宏觀的工廠景觀到景點小品,從宏偉的工業建筑群體到富于生活氣息的生活福利設施,怡達向我們展示了一系列工業園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美化的特有風貌,集中體現了“中西交融、神怡豁達”的企業文化精髓,其運用吳文化的精髓,如借鑒三國文化,開創了怡達事業,運用吳文化的特色,創建了優美的園林景觀文化,并且在生產實踐和開拓創新的過程中不斷發揚著吳文化。(煙臺南山學院;山東;煙臺;265713)
參考文獻:
關鍵字:居住區景觀 園林設計 人性化
Abstract: The user-friendly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community concern. Therefor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o achieve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the landscape and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green landscape and the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mphasis on the us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ctivities, security, cultural, developmental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Landscap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have an advantage. The application of its distinctive green environment diversity and function compatible with green space,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virtuous living green landscape ecosystem. This thesis is the design to reflect the landscape humanity overtaken discussed.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humane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意義
1.1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人在空間中活動,街巷、道路、生活廣場等所有空間細部都蘊含著尺度的特性,當人們對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涉及的空間及環境是否方便、舒適時,影響其評價的重要因素就是其空間尺度。因此,在對居住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中,在尺度設計上一定要適合居住人群的身份以及文化背景。比如運用尺度相對較小的鋪裝材料以及降低高度的庭院燈具等。對于居住區環境設計的尺度,首先要滿足居住環境功能上的需求,堅決杜絕只講排場,只追求華麗卻不實用的方案,因此居住區園林景觀環境需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這兩大特性,在綠地系統的統一布局中形成開放式的格局,布置有利于人群居住的空間,有利于人際關系發展的空間結構,使居住區居民能夠自由,輕松的融入“家園”群體中。讓每一個居民隨時隨地都享受較為新鮮的空氣、陽光、營造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成為居民生活理想中的樂園。
1.2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意義
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小區的景觀最貼近居民生活,在規劃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植物配置與景區的安全性,設計時還應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原則相對于以人為本的思路。在設計中應始終注重社會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區景觀主要是滿足人們游憩、活動、交流的功能,固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以人為本,富有人情味。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二、居住區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原則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發揮居住區周圍環境有利的因素,公共自然山水環境,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這些空間往往相互融會貫通,構成了居住區外部環境的物質基礎,其主要目標是營造生態化、景觀化、宜人化、舒適化的物質環境以及和睦,開敞半開敞空間,立體化空間處理,有親活力的社會文化環境。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體現“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即人性化景觀設計,并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保護人居環境的生態美,保持生物系統多樣性,注重環境生態及景觀塑造。強調人性化設計的空間功能,又要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設計結合自然的觀點,才能體現“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真正內涵。給人產生一種歸屬的感覺。
中國的住區景觀受市場導向,裝飾之后看似美不勝收,即使景觀設計師也眼花繚亂,然而,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確一些基本的問題。那么,首先在設計之始一定要參詢自然。自然是所有被設計物的創造者,少了自然這個基本條件,設計師無從設計。其次,在混沌的意識中萬物歸于一,每一個造物的過程,都是在探詢人性的根本。住區景觀中實現人性化重要的是看其是否營造出了適宜的場所感,是否解決了功能問題,使用上是否兼顧了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的共同需求,是否讓人們在使用中真正方便,以及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是否合理,是否與周圍環境融合。黃帝宅經中提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要融于自然才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亦是如此。“天人”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天地之間,人是主體,任何場所的設計都是在為人服務。尤其居住區環境,是人的歸屬地。天人合一,合一乃大。
2.2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注重“生態設計”
在居住區戶外景觀設計中,就是通過環境設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風、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氣體等條件,實現居住區地域的多樣性,使人的感覺和感受是處在綠色的生態環境中。因此,對于人居景觀生態環境而言,共生與再生原則就要求我們特別注意和自然環境的結合與協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2.3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體現“風水理念”
“風水”是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有利于景觀設計的人性化、自然化,以便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活、生存環境。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effect, should be flexible in operation, not mechanically cop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oci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green space, residential areas so that really is a good place residents, the rest of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the principle and main points of landscape desig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1 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分析
1.1 園林景觀特性
園林作為一種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觀, 藝術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 對人類生理、心理的影響是有積極意義的。園林景觀生態學在景觀層面上來說, 強調的是對人的作用,中國的古典園林側重于意境的渲染, 而西方的園林側偏重于美學視覺效果。
1.2園林景觀的生態特性
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于植物體內, 這一過程是生物圈與太陽能發生聯系的唯一環節, 也是生物圈賴于生存的基礎。在城市生態系統中, 既有自然的組成要素, 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組成要素, 而園林系統則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萬分, 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園林設計目的, 是為了創造人類理想的家園。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 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 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近些年, 人類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中越來越多地考慮園林的這一生態特性。生態園林, 是根據植物的共生、循環、競爭等生態學原理, 因地制宜地將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 相互配置在一個群落中, 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復層混交的立體植物群落.
2 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原則、設計理念、內容及手法
2.1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居住區景觀規劃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潑、富有創意,結合生態園林要求,以綠為主,以植物造景,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效果,創造自然、清新、舒適、優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高品位、高格調的綠化環境。
2.1.1小游園的設計原則
小游園主要服務對象是老人和兒童,主要活動方式有觀賞、休息、游玩、體育活動和課外閱讀等。根據游人不同年齡、特點,劃分活動場地和確定活動內容,場地間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緊湊,又要避免相互干擾。
(1)場地:一般設在入口附近,稍靠邊緣的獨立地段上。兒童游戲場不需要很大,但活動場地應鋪草皮或選用持水性較小的砂質土鋪地或海綿塑膠面磚鋪地。
(2)園路:園路的寬度和綠地的規模與所處的位置、功能有關。綠地面積在0.5hm2以上,主路寬3~4m,可兼做成人活動場所;綠地面積在0.5hm2以下,主路寬約2m,次路1.2m左右,通常最小寬度為1.2m,以兩人可對行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鋪砌園路。
(3)小廣場:按形式可分為規則式或不規則式。小廣場的標高一般與園路的標高相同。
(4)園林建筑與設施:由于小游園面積不大,所以園林建筑與設施應小巧玲瓏、各具特色,擺放在適當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壇、花架、園燈、宣傳欄等。
2.1.2組團綠地的設計原則
綠地組團是結合居民建筑組團的不同組合而形成的公共綠地,面積不大,靠近住宅,居民尤其老人和兒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組團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種多樣,組團綠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狀也就千變萬化。要求服務半徑小,使用率高,不同的功能區域中間以綠化或小路隔離,互不干擾,各得其所,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方便、舒適的游憩環境和社會交往場所。
2.1.3住宅庭院的設計原則
庭院處于住宅群環境中,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陰暗部分較多,所以選擇和配置耐蔭樹種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環境安靜,也是庭院綠化的一個主要任務,如以植籬分隔庭院,可降低噪聲。植籬以高2m左右、寬1m左右效果較好。
庭院的空間尺度、樹種的大小、高低要與庭院的大小、建筑層次相稱,應以綠化設計的立意為前提。居室外種植喬木與住宅墻面的距離,一般應在5~8m,避開鋪設地下管線的地方。通常以落葉樹為好,常綠樹要避免直對窗口。
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叢植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經常出入之處,以便近賞,充分提高花木的觀賞效果。
室內外和院內外的綠化相結合,要考慮將自然環境和住宅環境聯系起來,使兩者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2.1.4居住區道路綠化
道路兩旁種植行列式喬木遮蔭,根據道路的寬窄,可選擇種植中、小喬木,如香樟、廣玉蘭、女貞、銀杏等植物。
2.1.5居住區綠地的樹種選擇
選擇生長健壯、便于管理的鄉土樹種。選擇樹冠大、枝葉茂密、落葉闊葉喬木。在夏天,居住區有大面積的遮蔭,冬季又不遮陽光,還能吸附灰塵和減少噪聲,使空氣新鮮。選擇有季相變化的常綠樹和開花灌木。選擇耐蔭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陰暗部分,選擇耐蔭植物,如垂絲海棠、梅花、羅漢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絡石等。
2.2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中的綠化設計
2.2.1設計原則
居住區的綠化設計應強調人性化意識,考慮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與觀賞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戶入口,都引入綠化,使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關鍵點都能夠接觸到綠化,綠化環境不再只是一塊綠地,而是一個連續的系統。
2.2.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帶一定面積的居住內木本植物種類應達到一定數量;在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類型的植物配置上應有一定的搭配組合,盡可能做到立體群落種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在植物配置上,應體現出季相的變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種類上應有一定的新優植物的應用。
為維護全球可持續發展,世界范圍內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城市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居住區綠地應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開放空間。居住區綠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應是在城市環境中,模擬自然而營造的合適本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結構配置合理,層次豐富,物種關系協調,景觀自然和諧的園林植物群落。少種植那些過于嬌貴的植物,通過植物自然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不會給后期的養護帶來負擔。居住區綠地應是為人服務的地方,應集中體現出城市綠地的價值,在植物種類上應達到一定的數量。通過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的城市種類,因氣候土壤的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積10hm2左右的居住區中的木本植物種類數應能達到當地常用木本植物種數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區環境綠化除了應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類的種植,還應有植物種類型和組成層次的多樣性做基礎,特別應在植物配置上運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來體現季相的變化。在住宅的各個角落,應多種植一些芳香類的植物,如白蘭、黃蘭、含笑、桂花、散尾棕、夜來香等,營造怡人的香味環境,舒緩人們的神經,調節人們的情緒。
3 現今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存在的問題和改善意見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城市相關部門的一些局限和開發商的不科學開發,導致城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建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其實這些現實中的問題只要我們遵循園林景觀設計的一些原則和思路,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3.1 園林景觀設計盲目種植,不科學規劃很多開發商盲目引進外地或者是外國的物種,結果可能導致移植植物難以存活,或是引發生物入侵從而導致生態災難。目前我國很多屬于外來物種入侵的植物都是原先作為園林景觀植物引進的。再者就是在設計規劃時,不注重與周圍生態環境的融合,不懂得合理運用空間。進行“粗放”的設計和建設,對于此,我們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種植,并且對園林景觀建立科學的管理養護制度。
3.2 園林景觀地方性、識別性不強,文化氛圍不強開發商在設計和規劃園林景觀時,缺乏文化積淀,設計雜亂無章,沒有明顯的主題,識別性不強,也未有突出地方特色,沒有地方性。只是片面地照搬照抄外地或者外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忽視了當地人的居住習慣和審美習慣。好的園林景觀規劃應該是充分利用和體現地域特色的,回歸自然,符合居民生活習慣,讓居民可以感覺到鄉土的回歸。
3.3 園林景觀設計重視外表,忽視功能自然開發商在設計建造時過分追求一些園林景觀設計上的搭配,忽略了發揮立體式,復合式的園林構建所具有的生態功能,簡單地拼接園林景觀,導致原本居住區園林景觀可以發揮的保水,防塵等功能大幅下降。應當注重居住區園林景觀中植物種植的立體式栽種,合理布局。注重審美與功能的整合統一。
關鍵詞:節約理念;園林景觀設計;居住區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們對居住區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而且更注重追求一種人性化的生態、環保、健康、優美的生存環境。園林化環境已成為人們居住區最基本的要素, 并且直接關系到小區的整體水平及質量。 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與時俱進, 盡快提高認識, 及時調整居民區景觀設計定位, 更新設計理念。
一、節約理念在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所謂的節約是指在同等成本的投入中降低成本輸出來達到目的的一種行為,而且其具備著有效性和可實施性。其中,當設計人員將節約理念融入到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時,節約的對象不僅僅要包含資金、能源等節約,同時還應該涉及到應如何在此基礎上得到聚居區居民的適應。在對居住區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的同時保留其固有的本質,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如今,隨著節約的大力提倡,合理地對城市居住區園林進行規劃,合理地對自然與城市間的關系進行改善,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對城市的環境給予改善,同時,還能夠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進而確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面貫徹與落實。
二、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特點
現代園林景觀特點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據了解,目前很多房地產項目招投標,設計單位只提供最基本的的設計方案,具體牽涉到諸如保溫、隔熱、西向房的遮陽等細節卻往往被忽略。我們應在設計的宏觀定位中,應從創造生態環境的空間規劃布局出發,分析住區朝向和風向,開辟阻止住區風道與生態走廊;應考慮建筑單體群體,園林綠化對于陽光與陰影的影響,規劃陽光區和陰影區;應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區地面作為景觀環境用地,甚至可將住宅底層架空,使之用作景觀生態場地;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應注重動物,植物的引進和生物多樣性,創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態效果的住區環境。為此,應力求每戶有通向住區之外的風廊通道;應充分利用綠化、地形、建筑、景觀小品,盡量組織通透深遠、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應以曲代直,在住區環境空間布局形態上避免橫平豎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態,還住區自然園林空間的生態面目;應結合地點特征,努力創造出其他住區所沒有的景觀生態優勢,建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完全生態化社區。
三、目前居住小區園林景觀的現狀
園林景觀發展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適應現代園林景觀研究只有四十幾年。所以,很多人對園林景觀的認識很膚淺。隨著房地產的興起,中國園林風、歐陸風吹進了居住小區,他們不考慮小區人性化空間和功能性空間,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東方園林的風格和特色,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服務的對象。
(1)不合理的利用客觀環境,忽視了居民的需求
一些住宅小區在開發時為了提升小區的檔次或達到快速綠化的目的, 在居民區庭院前后不足幾十平方米的土地上, 栽植了許多大規格的喬木, 其冠下又沒有任何的點綴;或者干脆布置成一大片空曠的草坪,而無遮蔭分割空間的喬灌木配置。這種景觀的營造既浪費資源又浪費空間。
(2對居民服務的根本缺乏意識
居住區園林景觀不僅是美化環境的需要, 更是為當地居民服務的。其中各種功能設施都要滿足他們的需要。然而事實上,有的居住區綠化中忽視了殘疾人的生活需要,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有的居民區,布置園路和用綠地做隔離帶沒有充分考慮到居民的需要,本來居民只需兩分鐘就可走完的路程要走上十幾分鐘, 導致居民為了節約時間而在中心綠地中踩踏出一條人工的園路;有的居住區沒有給老年人和孩子設計適宜的活動場地等等。
(3)缺乏對植物景觀長遠效益的考慮
為了追求居民區的園林景觀能夠快出效果, 設計師往往在構圖時只注重小區的休閑設施、鋪地、小型廣場、建筑小品等硬質景觀的營造。這些景觀構圖內容豐富, 易于表現, 且施工完畢后也容易很快達到很好的視覺景觀效果。開花植物、 彩葉樹種等植物景觀卻往往被忽視,居民區環境中喬灌草配置的植物景觀偏少, 缺乏持續不斷的、豐富多彩的園林生態景觀,,忽視了生態環境給居民帶來的長遠效益。
四、對居民區環境景觀設計節約理念的思考
(1) 對居住區的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利用
根據居住區的地理特點與環境特點進行水景設計。居住環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環境, 它的領域性要求強烈, 層次多樣。中國園林藝術講究因地制宜、景因境出、景為情造, 體現天人合一的景觀。以當前我國的北方城市來講,因為北方地區受到降水量的影響,加之氣候干燥,使得其水資源嚴重缺乏。所以,在居住區進行水景設計的時候,不僅要結合其環境氣候等特點,同時,還要讓設計初的水景具備節約用水的功能;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應該對該地區的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確保滯洪蓄水的實現同時,把這些水資源進行合理化處理,然后根據環境設計和未來應用等環節的結合,再對水景進行設計,讓其與污水處理有效共行,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其中,比如把一些雨水匯入到小廣場的噴泉中,或者草地中,這樣不僅可以清潔環境,還可以滿足綠化的需要。
(2) 結合居住區的地域特點,節能設計
在對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可以充分結合該地區的景觀人文特點,以及該地區所具有的一些材料展開設計,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該地區所具備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生態建設的需要;合理利用再生能源,使之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在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合理地利用太陽能或者是生物能等不具備污染的能源,進而將能源浪費現象降低比如,在對居住區公園進行建設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裝置將風能或是太陽能等進行轉化,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電能的輸出,還可以創造出獨特地園林景觀;另外,加強廢氣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在日常實踐工作當中,總是會有一些廢棄的材料沒有受到利用,這時,設計人員便可以根據需要對這些廢棄的可再利用的材料進行回收利用比如將一些樓房拆除所遺留的磚塊等進行回收,然后將其用來對居住區小公園路面鋪裝等;在一些邊坡綠化工作中,設計人員還可以對一些廢棄的舊輪胎進行回收,而這些輪胎則能夠在邊坡綠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我國當代的居住區園林生態建設及保護工作中,節約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客觀要求當前,隨著目前水資源的更加缺乏,以及土地資源的更加緊缺,這便對我國城市開展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其科學的發展觀提出了更加嚴格的問題。首先,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不僅要求設計工作符合當前規定的節約型,同時,還需要設計人員以保護優先和生態平衡等發展理念作為設計方針,全面地將節約理念融合到設計工作中,使得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各項環節符合節約理念的要求,從而滿足居住區人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田利穎.石家莊市節水型園林的發展對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8(5)
2 朱建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園林[J].中國園林,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