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地球化學;工程學;放射性; 廢物處置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worsening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any new subjects are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waste. In this paper, the earth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for various environmental waste disposal, provides the basis.

Key words: the earth chemistry; Engineering.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中圖分類號:TL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各種廢物排放和堆積越來越多,尤其是放射性廢物,對人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意識以及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其對廢物的處理力度也不斷增強。目前,采用地球化學工程學中的方法來處理放射性廢物是一項新的嘗試,也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嘗試。

一、地球化學工程的屏障

地球化學工程的屏障主要有三項,分別是廢物容器、頂蓋以及回填的材料。廢物容器指的是有利于將一些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的廢物阻滯在工程屏障內,而不是其向外遷移的第一道有力防線。一般包括混凝土或者金屬等不同的廢物容器,這些容器能保護一些具有放射性廢物的固化狀態,從而使其不會過早地被破壞和侵蝕,不對人們生活環境造成影響。頂蓋是工程屏障設置的基本要求,它在廢物處理中能夠起到防止地表水以及雨水等對廢物帶來不良影響,還能通過其中的抵抗侵擾的屏障來有效防止人類的干擾,這種屏障是通過設置卵石或混凝土等具有較高強度的難以穿越的層位來實現的。回填材料是在放射性廢物處理的過程中,將一些巖石或者礦石等放在廢物容器和土壤之間,或者放在各個廢物容器之間來吸附一些有放射性的核素,減緩這些核素往外界泄露的速度。

二、地球化學工程學中放射性廢物處理的模式及其應用

第一,中低放廢物的廢物處置模式。這種處置模式是對一些壽命比較短的中低放廢物進行處置的模式,通常是選擇在靠近地表的地方進行處置。所謂靠近地表,一般是指在擁有厚度為幾米的的防護層的地表的上下,或者是在一些地表之下幾十米深的巖洞當中,采用帶有或者不帶有上述工程屏障的對廢物進行處置的模式。當將廢物放在靠近地表的地方處理時,通常的做法是先將這些廢物在包氣帶中埋藏起來,然后遵循就近原則,在旁邊選擇合適的回填材料,一般是選擇黏土。這樣子所形成的工程屏障具有簡單、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并且所選擇的黏土材料能夠有效地防止放射性核素從土壤中往地下水遷移,防止其進入生態環境中造成不良影響。

擬建于我國西南某處的極低放廢物填埋場具有地質條件復雜、人口眾多、降雨量大, 巖石風化淋溶作用強烈等特點, 且該地區水系發達, 又屬于長江上游, 對環境安全的要求較高。因此, 需要對場址采取適當的地球化學工程屏障, 確保水環境不受污染。

Sr 是長壽命裂片核素, 在長期的科研生產中積累了大量的含鍶核廢物, 特別是在核設施退役過程中, 產生了大量含鍶極低放廢物。極低放廢物按國際慣例一般采取簡便、經濟、安全的就近填埋處置方案。為了確保填埋場址的安全性, 往往將工程屏障與地球化學屏障相結合。其中地球化學工程屏障, 主要是針對場址地層巖性對核素吸附固定能力差的不利因素, 通過采用礦物或化學添加劑改良巖土對核素的吸著能力, 從而在場址地下水的運動途徑上形成新的屏障, 確保環境安全。該技術在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等領域有較多應用,但將其引用到核環境治理中, 還是近年來的事。選擇合適的添加劑是地球化學工程屏障設計的關鍵。添加劑的選擇主要依據場址地段土壤的表面電荷性質和核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行為。吸附比是評估放射性核素在水-巖中遷移和滯留的重要參數, 它受控于巖土和水溶液的物理化學性狀, 以及影響水、巖性狀的各種外來因素等。采用測定吸附比的方法來選擇添加劑直觀可行。

第二,高放廢物的廢物處置模式。這種處置一般是在較深的地質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將放射性廢物在地表以下深約五百米到一千米的地方,埋藏起來,使之和環境之間形成永久性的隔離。這種處置通常是設置較多重的工程屏障,這樣子能有效防止放射性核素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

在處置庫關閉后的長時間尺度( 要求的安全期至少是1 萬年)和空間跨度下,放射性核素在進入生物圈之前會存在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在這期間,復雜的耦合作用會破壞工程屏障和地質屏障,因此在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中對多場耦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對高放廢物處置的過程中,由于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作為地質屏障的圍巖介質的溫度會隨之升高,這就引起介質的膨脹或收縮并產生熱應力,引發介質中裂隙張閉變形和巖石滲透率的變化,影響機械性質。高放廢物是多種放射性核素的混合物,在遷移過程中會伴隨著多種復雜的地球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礦物。這會改變巖石的滲透性,同時影響巖體的強度和完整性。由于水巖作用不僅使地下水的化學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導致巖石的礦物成分發生變化,生成新礦物,與此同時本身的質量也發生變化。

三、某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地球化學工程屏障物料研究

放射性廢物處置場的選址原則是自然條件優越與社會經濟許可的統一。對于極低放廢物而言,按國際慣例,要求就近處置。為確保環境質量安全,需針對場址自然條件上的缺陷性,采取地球化學工程屏障新技術,改良自然條件,實施安全處置。所處置的放射性廢料中的核素以鈾(U)和鍶(Sr)為主。實驗資料和機理分析表明,U與Sr的遷移一固定性能相反,因此,必須在核素滲流途徑上的不同地段,分別建造U、Sr雙重屏障,即首先在處置體地層建造鈾的吸附屏障,然后在處置體地層的外緣再建造sr的沉淀—吸附屏障。通過四組共52個試樣(8種添加劑)歷時70天的K1實驗,以及巖土表面電荷測定等膠體化學研究,得知:場址東南山脊臺地上的橙黃色砂質亞黏土,對U的吸附能力很強,且物源豐富,是茶園溝場址庫的優質填料和底層吸附屏障。庫體外緣滲流帶Sr的沉淀一吸附屏障,必須采用碳酸鈉作為添加劑。作為屏障填料的橙黃色亞黏土,是山脊臺地基巖風化殘積土,處于高嶺土風化殼發育階段。土中富含水鋁英石,表面活性高,且正電荷(AEC)含量較高。該物料的pH值在6.0左右,正電荷主要由土中氧化鐵等膠體引起。U的分配系數K1=1 228.4,滿足屏障的一般要求。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山脊橙黃色亞黏土在加入NaCO3(5%)的情況下,pH在9.6以上,Sr的分配系數K1>1 400,滿足屏障的一般要求。同時,預作屏障填料的橙黃色亞黏土物源豐富,因此,可作為首選屏障物料。

結束語:

放射性廢物的地質處置難度高,科技含量高,將地球化學工程應用在放射性廢物的處理中,具有一定的意義。其中,廠址的選擇以及工程屏障的建立是處理的關鍵,本文對高低放廢物處理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并以實例說明了地球化學工程學在放射性廢物處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燁,王關玉.地球化學工程與環境保護[J]。地質地球化學.2002,30(3)181-87.

[2]王海,李曉紅,靳曉光.放射性廢物處置中的地質學問題及研究現狀口].重慶大學學報.2003,26(4):130—134.

[3]吳傳璧.地球化學工程學——21世紀的環保產業[J].物探與化探.2002,26(6):41I-414.

[4]IAEA.Site Investigations for Repositories for Solid Ra—dioactive Waste in Shallow Ground[R].ViennalIAEA,1982.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216.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第2篇

以燕山大學為例,電子文獻資源的語種包括中文和外文兩種;所屬學科包含經濟/管理、法律/政治、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生物科學/生物工程、體育、光學/儀器、化學/化工、環境科學、交通運輸、電氣/控制/自動化、藝術/傳媒、語言/文學、哲學/宗教、數學/物理、信息科學/計算機/電子技術、土木工程/建筑、動力/能源/礦業、圖書館/情報/檔案,共19個學科;應用學院包括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建筑工程與力學學院、車輛與能源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文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體育學院,共16個學院;資源類型包括期刊、學位論文、報紙、視頻、年鑒、參考工具、電子圖書、工具書、專利、會議論文、標準、音頻、案例、科技成果、法律法規、事實型數據,共16種;揭示深度包括全文、文摘、題錄、目錄、事實5種;文獻來源分為購買數據庫、免費數據庫、NSTL提供、國家圖書館提供、自建數據庫、試用數據庫6類。另一方面,電子文獻資源的采購方式和采購年限也并不統一。中文電子文獻資源多采用自主談判的方式進行,外文電子資源分為DRAA組團和自主談判兩種采購方式。采購年份根據學校經費情況以及DRAA聯盟采購方案要求分為1年合同、2年合同以及多年合同。電子文獻資源類型的多樣化、采購方式及采購年限的差異化加大了高校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管理工作的難度,對電子文獻資源采購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管理成為圖書館建設的重中之重。高校圖書館迫切需要一套基于網絡化應用的、可內部共享的、便于使用與維護的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管理系統,以實現對電子文獻資源生命周期全過程的高效管理。

2電子文獻資源采購流程的設計

電子文獻資源在圖書館的生命周期包括選擇評估、提供試用、試用情況評估、溝通談判、組織購買、使用評估幾個階段。其中,對于參加DRAA聯盟組團的外文電子文獻資源的采購可以省去溝通談判環節。在電子文獻資源的采購工作中,資源評估是前提工作,談判購買是核心工作。高校圖書館要對每一個新增電子文獻資源進行試用前評估,分析新增資源是否與已有資源重復、是否能對教學科研起到輔助作用以決定是否提供試用;要對每一個試用電子文獻資源在試用期內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組織購買;要對每一個購買數據庫在合同期內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續訂。對通過評估的電子文獻資源,圖書館可以通過參加DRAA聯盟組團和自行談判兩種方式開展采購工作。

3系統功能實現

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管理系統讀入圖書館采購電子文獻資源的基本信息、年度采購信息、聯系人信息以及集團采購方案信息,可按照年度查詢本年度電子文獻資源采購完成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務,可按照指定數據庫查詢該數據庫歷年采購情況,以明確數據庫價格漲幅情況,并對數據庫的采購價格進行預測。該系統還具有電子文獻資源合同信息掃描件上傳的功能,實現電子文獻資源采購信息的數據化。另外,系統后臺數據儲存時指定文件上傳的物理路徑并對上傳電子文獻資源信息的命名格式化。該系統操作簡便、實用性強、功能齊全,實現電子文獻資源購買和相關服務的流程化、規范化、平臺化管理,提高電子文獻資源采購、信息維護、服務、保存等業務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3.1系統安全登錄

系統嚴格審核執行電子文獻資源采購任務的工作人員的角色和權限,根據工作人員角色、權限的可定制功能實現用戶分級管理,超級管理員可實現對整個系統的讀寫操作,一般采購人員只可實現讀操作,不可進行寫操作。由于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管理系統中涉及電子文獻資源合同期限以及價格等敏感信息,為了保證系統內容的隱私性,系統對管理員的活躍時間進行限制。如果管理員超過15min未對系統進行任何操作,系統默認管理員已經離開,再次操作時會出現超時提示。

3.2按年度查詢采購情況

系統可提供指定年度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統計信息,包括采購電子文獻資源總數、續訂電子文獻資源總數和新增電子文獻資源總數,方便管理人員明確采購的方向。同時在電子文獻資源列表中將電子文獻資源采購重點信息展示,方便資源查看和對比。系統采用JS控制實現將新增電子文獻資源高亮顯示,方便管理員查看。

3.3按資源查詢采購情況

系統可以實現按照電子文獻資源名稱查詢特定電子文獻資源的歷年采購情況。在電子文獻資源詳情頁面可顯示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的年度信息、基本信息、聯系人信息,并提供電子文獻資源的掃描文獻下載專區和集團采購方案下載專區。其中,年度信息提供電子文獻資源歷年合同起止時間、合同價格信息、數據庫商以及付款商合同簽署時間、發票時間以及沖賬時間;基本信息提供電子文獻資源的內容、類型、回溯年限、涉及科目、網址等基本信息;聯系人信息提供電子文獻資源采購聯系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聯系方式;掃描文件下載專區提供歷年采購合同、回執、發票等紙質文件掃描版下載;集團采購方案下載專區提供歷年采購方案掃描版的下載。

超級管理員登錄系統后可實現對電子文獻資源采購信息的上傳提交,分為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聯系方式提交、掃描文件上傳、采購方案上傳5個子模塊。其中,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聯系方式提交是電子文獻資源基本信息,對年度采購信息以及聯系人信息進行人工錄入系統。掃描文件上傳、采購方案上傳是將電子文獻資源的采購紙質文件以及采購方案電子化并上傳到指定的物理路徑。

3.5后臺數據存儲

系統通過掃描文件上傳頁面以及采購方案上傳頁面上傳的電子化文件,按照程序指定的物理路徑進行存儲。同時,系統的一大特色是對上傳電子文獻資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功能,上傳的電子文件在上傳至指定文件夾的同時,會自動將文件命名格式化。例如,電子文獻資源的采購信息在上傳后,文件名稱自動格式化命名為“年份【數據庫名稱】(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文件類別”。通過指定文件上傳的物理路徑以及對上傳電子文獻資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后臺數據存儲更加規范化,電子文獻資源采購人員可以清晰地根據文件夾名稱以及文件名稱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4結語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第3篇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制藥工程;培養目標;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7-0176-02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回歸工程”教育觀逐漸影響國內教育[1],經過多年的發展,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高級工程技術人才[2]。近年來,為了提高我國高等教育中工程實踐教育質量,建立與國際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教育部在2006年啟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13年1月,中國正式提交加入《華盛頓協議》申請,同年6月,中國科協代表我國順利加入《華盛頓協議》,被接納為預備成員。該協議中規定:所有簽約成員國均承認通過國際認證的專業,其對應本科畢業生均達到從事工程師職業的學術要求和基本質量標準,具有實質等效性。

制藥工程專業是一個化學、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工科,涵蓋了化學制藥、中藥制藥、生物制藥和藥物制劑技術與工程等內容[3,4]。隨著現代醫藥工業的高速發展和世界制藥業的轉移,醫藥生產企業要想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中生存,必須首先增強實力和創新能力,既懂得藥物制劑、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知識,又懂得現代制藥工程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醫藥企業技術革新、行業領先的關鍵[5]。

大連理工大學于2000年依托化工學院、精細化工系和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制藥工程本科專業,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制藥工程專業。在十年多年的發展中,大連理工大學制藥工程專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強化“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對制藥產業過程中高級藥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切實提高了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影響力。本專業于2012年開始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以學生為中心,用培養目標來衡量和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并于2013年6月份通過專家現場考核。在認證過程中,本專業十分關注確立一個什么樣的制藥工程培養目標,能夠將工程認證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

一、工程教育中對培養目標的要求

培養目標作為高等學校教育的具體化,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而提出的。工程認證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目標是對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內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同時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體內容及要求包括如下幾點。

1.專業應有公開的、符合學校定位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

2.培養目標應包括學生畢業時的要求,還應能反映學生畢業后5年內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

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評價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并定期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評價與修訂過程應該有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

二、培養目標制定依據

1.本專業的社會需求。首先,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實現《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新藥創制和關鍵醫療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備產業發展能力”,需要培養大批掌握藥品生產制藥技術與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工程技術、熟悉國家藥品相關政策法規的工程師技術人才。其次,本專業人才培養應與社會需求狀況相適應,著力滿足國家和地方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

2.本專業的學科支撐。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支撐學科是化學工程、化學和藥學,具有鮮明的化學、化工特色,以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基化學品重點實驗室和本學院創新藥物研究平臺為依托,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藥物研究平臺和產業化技術科研基地。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藥物化學、制藥工藝和現代制劑技術等領域,研究方向包括: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究,手性藥物合成方法學和工藝技術研究,經皮給藥技術、功能型緩釋控釋材料和分子跨膜吸收機制等研究,新型生物載體、微流控芯片設計與制造等研究。

3.本專業的性質與學校的定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學校培養目標的細化和延伸,既要體現專業特點,同時也應符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培養模式。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建設,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近年來,學校順應國家產業發展的需求,在2010年成立了制藥科學與技術學院,并將制藥工程專業發展納入學校“985工程”重點建設,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經費等方面獲得了全方位的支持。為適應社會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學校不斷對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逐步完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已經畢業的學生,部分正逐漸成為制藥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由此可見,本專業的性質和定位完全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思路,是學校學科和本科專業布局及今后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培養目標的定位

本專業制定培養目標按認證標準中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構成。

1.知識要求:掌握化學、藥學和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藥品制造技術與工程設計的專業知識,掌握藥物生產工藝流程和質量控制、生產裝置與設備的設計方法;熟悉國家關于制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新藥申報管理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制藥工程學科前沿、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2.能力要求:能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提出并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藥品制造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對藥品新資源、新產品、新工藝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與人溝通能力;具有應用英語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檢索中外文文獻、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3.素質要求: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體魄、良好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勇于面對各種挑戰的潛質,具備樹立較強的藥品質量、安全及環境意識。

四、培養目標的衡量與評估

本專業以學生必須具備的畢業要求為目標,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本科生培養計劃,精心設計各個教學和實踐環節,以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保證教學工作順利實施,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過程控制,保證課程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使培養目標得以達成。這樣每一項畢業要求被分解到每一門課程及其教學實踐環節當中,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都圍繞畢業要求而展開,同時要求學生參加必要的課外活動,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通過答辯并成績合格,以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為標志衡量培養目標的達成。良好的教學過程控制,得以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其畢業生應具備以下三種競爭優勢。

1.基礎知識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制藥工程專業是大連理工大學重點發展的新專業,本專業具備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的良好環境,具有優勢的學科支持、強勢的科研實力后盾、產學研結合的良好氛圍、優質的辦學條件和敬業愛崗、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特別是許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經歷和經驗,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和企業委托課題,具有從事工程教育的優良條件。秉承“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突出創新”的辦學理念,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2.綜合素質高、發展后勁足?;谟萌藛挝坏姆答佇畔?,本專業畢業生基礎和專業知識扎實,工作嚴謹認真,態度端正,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勝任與專業相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本專業的畢業生肯于吃苦、樂于奉獻,一般情況下,畢業生在企業工作五年之后都可成為技術或管理骨干,自身發展潛力巨大。

3.具備深造潛質,深受名校認可。本專業學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出國繼續深造的比例從2010至2012年平均在40%以上。國內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如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對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評價較高,認為本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工作踏實、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境外高校也同樣認同本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近幾年已經有多名本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到國外著名大學攻讀學位。

五、結語

工程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適應社會對畢業生的能力需求。制藥工程作為新時期醫藥工業產業迅猛發展的產物,畢業生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對未來將要從事的醫藥工作領域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問題進行合理的理解和行動,它的核心是使知識、行動和學習形成有機的統一體。專業培養目標,也應該是使畢業生具有應用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批判性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領導力和創造力。在工程教育和滿足社會需求背景下,契合本專業學科支撐,符合學校對本專業的定位的培養目標的確立,對于優秀的高級醫藥人才培養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全體藥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朱玉萍,張喜艷,沈宏強,曹智.試論工程教育與實踐課程[J].職業技術,2014,(8):58-59.

[2]宗士增.解析工程教育的目標與方法[J].中國高??萍迹?012,(2):53-54.

[3]顏雪明,肖新明,譚倪.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1):45-48.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第4篇

培養目標作為高等學校教育的具體化,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而提出的。工程認證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目標是對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內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同時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體內容及要求包括如下幾點。

1.專業應有公開的、符合學校定位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

2.培養目標應包括學生畢業時的要求,還應能反映學生畢業后5年內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

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評價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并定期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評價與修訂過程應該有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

二、培養目標制定依據

1.本專業的社會需求。

首先,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實現《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新藥創制和關鍵醫療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備產業發展能力”,需要培養大批掌握藥品生產制藥技術與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工程技術、熟悉國家藥品相關政策法規的工程師技術人才。其次,本專業人才培養應與社會需求狀況相適應,著力滿足國家和地方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

2.本專業的學科支撐。

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支撐學科是化學工程、化學和藥學,具有鮮明的化學、化工特色,以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基化學品重點實驗室和本學院創新藥物研究平臺為依托,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創新藥物研究平臺和產業化技術科研基地。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藥物化學、制藥工藝和現代制劑技術等領域,研究方向包括: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究,手性藥物合成方法學和工藝技術研究,經皮給藥技術、功能型緩釋控釋材料和分子跨膜吸收機制等研究,新型生物載體、微流控芯片設計與制造等研究。

3.本專業的性質與學校的定位。

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學校培養目標的細化和延伸,既要體現專業特點,同時也應符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培養模式。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建設,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近年來,學校順應國家產業發展的需求,在2010年成立了制藥科學與技術學院,并將制藥工程專業發展納入學校“985工程”重點建設,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經費等方面獲得了全方位的支持。為適應社會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學校不斷對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逐步完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已經畢業的學生,部分正逐漸成為制藥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由此可見,本專業的性質和定位完全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思路,是學校學科和本科專業布局及今后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培養目標的定位

本專業制定培養目標按認證標準中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構成。

1.知識要求:

掌握化學、藥學和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藥品制造技術與工程設計的專業知識,掌握藥物生產工藝流程和質量控制、生產裝置與設備的設計方法;熟悉國家關于制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新藥申報管理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制藥工程學科前沿、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2.能力要求:

能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提出并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藥品制造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對藥品新資源、新產品、新工藝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與人溝通能力;具有應用英語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檢索中外文文獻、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3.素質要求:

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體魄、良好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勇于面對各種挑戰的潛質,具備樹立較強的藥品質量、安全及環境意識。

四、培養目標的衡量與評估

本專業以學生必須具備的畢業要求為目標,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本科生培養計劃,精心設計各個教學和實踐環節,以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保證教學工作順利實施,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過程控制,保證課程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使培養目標得以達成。這樣每一項畢業要求被分解到每一門課程及其教學實踐環節當中,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都圍繞畢業要求而展開,同時要求學生參加必要的課外活動,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通過答辯并成績合格,以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為標志衡量培養目標的達成。良好的教學過程控制,得以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其畢業生應具備以下三種競爭優勢。

1.基礎知識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

制藥工程專業是大連理工大學重點發展的新專業,本專業具備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的良好環境,具有優勢的學科支持、強勢的科研實力后盾、產學研結合的良好氛圍、優質的辦學條件和敬業愛崗、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特別是許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經歷和經驗,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和企業委托課題,具有從事工程教育的優良條件。秉承“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突出創新”的辦學理念,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2.綜合素質高、發展后勁足。

基于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本專業畢業生基礎和專業知識扎實,工作嚴謹認真,態度端正,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勝任與專業相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本專業的畢業生肯于吃苦、樂于奉獻,一般情況下,畢業生在企業工作五年之后都可成為技術或管理骨干,自身發展潛力巨大。

3.具備深造潛質,深受名校認可。

本專業學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出國繼續深造的比例從2010至2012年平均在40%以上。國內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如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對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評價較高,認為本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工作踏實、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境外高校也同樣認同本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近幾年已經有多名本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到國外著名大學攻讀學位。

五、結語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第5篇

【關鍵詞】《石油加工》 課程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0-0026-02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in petrol-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he several ideas abou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atterns were put forward: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class hour,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creas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ing examination 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play its rightful rol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rientation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Petrol-process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培養出的各類高素質的工程師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作為高等教育核心的課程,是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同時,在一定教育理念支配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的課程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1、2]教學模式居于中介位置,溝通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應用。探索建立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是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高素質的工程師面臨的重要課題。[3]

石油和天然氣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質,國家一貫都非常重視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其中,油氣儲運工程是該工業中的中游產業,是連接油氣產、運、煉、銷諸環節的紐帶。與石油的勘探開發工程、化學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輸送介質的多元化,油氣儲運專業逐漸成為一門綜合性工程學科。而作為煉油行業主干課程的《石油加工》,在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中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對該課程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根據《石油加工》教學目標的特點,該課程教師急需認真探索創建新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石油加工》課程教學分析

1.《石油加工》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石油加工》課程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是一門知識體系龐雜的綜合性很強的工藝類課程,主要任務是把原油高效合理地加工為產品,研究對象為非理性的、動態的、開放的石油加工工業化裝置,包括原油蒸餾、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催化加氫等各種石油加工過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新工藝新標準很多,包括石油和石油產品的化學組成和性質、各種石油產品的使用性能和現行的產品質量標準、原油加工方案等。石油加工所涉及的方法、過程均有很強的實用性,是一門實驗科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非常密切,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在廣泛的基礎知識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如何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掌握石油產品的化學組成與使用性能之間的關系。

2.《石油加工》課程教學現狀

在實際教學《石油加工》中,大多數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教學手段和方法較單一,純粹依賴多媒體教學,沿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優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有絕對的主動性,缺點是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適應教學,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多,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普遍對相關知識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

作為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學生普遍不重視,雖然開設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等化工基礎課程,但普遍化學基礎理論不夠。《石油加工》課程的課時為32學時,全部為理論課時,沒有根據課程特點分配相應的實驗教學課時,且理論知識的敘述性較強,相對枯燥,如果沒有實踐環節,那么學生學過理論知識后很容易遺忘,當需要派上用場時,卻不知所措。石油加工課程無法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與之相稱的重要作用。

二、《石油加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構想

1.挑選合適的教材,合理分配課時。

現在有關《石油加工》的教材大多數是針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專門適用于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教材很少,所以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挑選適合教學使用的教材。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還要適當增加前沿的新工藝、新技術以及國家頒布的新的質量標準。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掌握石油加工的基本理論體系;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意識,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據調查,目前各高校油氣儲運工程專業開設的《石油加工》課程大多數只安排理論課,很少進行實驗教學,實際上,許多高校都具備開設實驗課的相關條件,理論課和實驗課并重是切實可行的。因此,如果能夠在課程教學計劃中,保證一定比重的實驗課時,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提倡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基礎理論知識拓展應用到專業課的學習中,例如對于煉廠氣的加工利用,可以結合有機化學中C1~C4烷烴及C1~C4烯烴的主要化學反應等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煉廠氣的合理加工利用途徑。對于石油的蒸餾過程,可以通過比較與化工原理中二元精餾的異同點,掌握原油蒸餾的特點。多角度、多方位,展開討論,分析解決工程實踐問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兼用課堂討論、參觀考查、讀書報告等輔助形式,既發揮多媒體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通過形象、直觀的手段進行大容量教學,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與石油加工相關的圖片音像資料;同時可以增進學生和教師的互動。

在《石油加工》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對比式的教學方法。石油加工是理論和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在教學中需要經常比較各種加工過程的異同點,利于學生記憶。例如催化裂化和催化加氫是典型的石油加工過程,可以從主要生產目的、原料、主要產品、工藝流程、石油烴類的主要反應、催化劑的性能等方面比較兩者的異同點,加深學生對工藝過程的理解和記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增加實踐教學,改革考核制度。

石油加工過程錯綜復雜,專業實驗是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完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獲得較接近實際的真實體驗,發揮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的橋梁作用。通過專業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清楚地認識石油加工工業生產特點,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過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在進行專業實驗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我院前后購置了原油實沸點蒸餾、催化裂化、催化加氫、延遲焦化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實驗裝置,也購置了各種先進的油氣分析儀器。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儀器操作能力。對于我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特色偏重于成品油的儲運,因此,只有掌握各種石油加工過程的特點,采用儀器方法,可以清楚分析各種加工過程得到的油品的特性,才能提出合理的油氣儲運方法。

在進行專業實驗時,因為課時較少,對于類似催化裂化等大型的實驗裝置,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用教師演示、學生觀摩的方式進行,而對于催化裂化產物分析實驗,應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驗過程中要注重自助與互助結合。

傳統的考核方式中,學生的平時成績占30分,期末卷面成績為70分。平時成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為出勤;一為平時作業,抄襲作業的現象屢禁不止,幾乎不能真正區分認真學習的同學。改革單一的考核制度,進行過程考核,以便對知識進行更全面的考查。具體的方式為:在平時考核中,增加課堂討論以及學生提交的小論文的分值,一定程度上保證成績的真實性,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加實踐過程的考核,用具有實際應用背景的任務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我學院的期末成績以開卷考試為主,但應增加活分析、活應用的試題,減少分值。最好進行連續多次的考核,通過多次評估,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

三、結束語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完善的動態系統。在《石油加工》課程的教學中,任課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國瑜.關于行業特色高校建設與發展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4):22~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兰西县| 灵武市| 肇东市| 宣化县| 环江| 利川市| 红安县| 乌审旗| 资源县| 交城县| 沅陵县| 汉沽区| 大厂| 宿松县| 双鸭山市| 随州市| 龙里县| 曲阳县| 云龙县| 宝清县| 栾川县| 普格县| 泾川县| 多伦县| 曲沃县| 昆山市| 莱州市| 临泽县| 涿鹿县| 山西省| 阿城市| 宜都市| 廉江市| 武穴市| 舒城县| 常山县| 土默特右旗| 凤翔县| 岐山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