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河道 綜合整治 理念 布置

1、工程概況

紹興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范圍以鑒湖為主線,東起偏門大橋,西至壺觴大橋,全長5.35公里,面積268.62公頃,水域面積69.5公頃。整治工程分為河道、景觀、建筑、橋梁工程四個部分,河道工程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整治工程完工后,區域內的重要文化遺產――馬臻墓、太守廟、快閣、三山遺址等將完善保護,沿岸將建起鑒湖文化園、陸游故里、鐘堰遺韻、快閣覽勝、鑒湖詩廊等景觀,鑒湖游將成為紹興市推進全城旅游的一個重要節點。

2、工程總體理念

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充分體現“安全、生態、景觀、文化”一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指導思想,使河道整治工程既能夠實現人們期望的城鎮防洪的功能價值,又能兼顧建設一個健全的河流生態系統,實現水的可持續利用,同時還能滿足人們對景觀及文化方面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3、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設計理念

在河流生態學的理論基礎上,在滿足河道防洪標準的前提下,將河道設計成生態型河道,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3.1保證和滿足河道防洪、排澇等主體功能要求

水利工程,首要保護的是其主體功能要求,鑒湖河道目前淤塞嚴重,雜草叢生,過流斷面不足,己嚴重制約和影響了該河道的行洪排澇工程,因此,應著重考慮鑒湖的防洪排澇要求,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3.2保護和恢復河流形態的多樣性

由于周邊大量經濟開發和商業建設,原河道的自然特征正逐漸消失,自然景觀被人工化。如護岸多采用不透水灌漿材料,植被破壞,濕地消失。所以本次河道治理的重點任務是保持和恢復河流形態的多樣性。

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是保護河流形態多樣性的重點之一。應保持河流斷面形狀的多樣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斷面形態,盡可能避免采用幾何規則斷面,避免河道斷面的均一化。河流的橫斷面形狀多樣性,表現為非規則斷面,也常有深潭與淺灘交錯的布局出現。由于水文條件隨年周期循環變化,河灣濕地也呈周期變化。在洪水季節水生植物種群占優勢。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讓位給濕生植物種群,是一種脈沖式的生物群落變化模式。由于水溫、陽光輻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變化,在深潭中存在著生物群落的分層現象,形成生物的多樣化。

3.3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

河床的沖淤特性取決于水流流速、流態、水流的含沙率、顆粒級配以及河床的地質條件等。由懸移質和推移質的長期運動形成了河流動態的河床。河床筱蓋有沖積層,河床材料都是透水的,即由卵石、礫石、沙土構成的。具有透水性能的河床材料,適于水生和濕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不同粒徑卵石的自然組合,又為魚類產卵提供了場所。同時,透水的河床又是連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使河流系統形成整體。因此,河道防護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植物生長的透水材料,特別注意采用當地天然材料。注意整理、發掘和發展我國各地的傳統治河工法和材料。開發和推廣新型襯砌材料,可供植物生長并具有一定防滲性能,從而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提供魚類產卵條件以及鳥類和水禽棲息地和避難所,保持河道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

3.4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和自我凈化功能

利用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和自我凈化功能,開發與推廣生態系統治污技術,開發人工濕地、生物廊道、生態浮島等經濟實用技術。通過恢復和平衡生態系統來凈化水體,形成優良的水質,達到河道生態治理的目的,并由此而形成整體河道的良性循環。

3.5營造人與自然親近的環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學價值

鑒湖的景觀建設要充分考慮游客及當地居民的要求,建設一些與周邊環境整體自然景觀相和諧的河流公園,使河道兩岸周邊的空間成為最引人入勝的休閑娛樂空間。為了便于居民欣賞水域景觀,在景觀建設中還需要有親水性,即創造人與水接近的條件,如鑒湖文化園、鑒湖詩廊等。近年來,人類從親近水到遠離水,現在的任務是把人們再吸引到水邊來。

4、工程總體布置

4.1工程現狀

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東起偏門大橋西至壺觴大橋現狀是:河道兩側大部分岸線為天然土坡,而該河道除了承擔該地區的防汛除澇任務外,還屬于規劃中的VI級航道,其本身等級較高,勢必來往船只甚多,交通頻繁,船行波對河道岸線的沖刷較為嚴重,加上多年來的風雨侵蝕,河道邊坡坍塌比較嚴重,目前該段的河口寬度普遍達20~30m左右,兩側堤防現狀高程約4.00m左右,河道坡腳左右兩側由于邊坡坍塌而大量淤積,普遍高程在0~1.0m左右,勢必影響該規劃航道的通航能力。

4.2總體布置方案

鑒湖沿線河道淤積嚴重,兩岸邊坡坍塌,原有部分老墻,河道兩側現有大量房產公司,應綜合考慮布置防洪、景觀、綠化工程。

河道走向與平面布置上,考慮水利規劃要求,根據現狀河道走向及地形,以及盡量減小土方開挖回填的原則進行布置,河道規劃口寬30m左右,但考慮到目前該河道兩側為大量房產用地,地區功能定位對河道的景觀功能定位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該河道的景觀文化功能將進一步提升,河道的底寬和口寬在滿足防汛排澇和航運功能的前提下,需進一步放大,以滿足視覺的最低要求,因此河口間距在土地使用和動拆遷允許的條件下放寬至30~60m左右,既滿足了規劃的河口寬度最低要求,又能結合景觀文化建設,滿足景觀河道的視覺效果,局部橋臺或者動拆遷有困難的地方,保持規劃最低寬度要求。斷面布置過程中,有針對性的結合工程現狀布置生態斷面。

工程范圍內結合現狀地形布置綠化,寬度在6~l00m不等,綠化帶內除集中主題景點外,并以人行步道兼作防汛通道串聯,寬度不低于3m;河道岸線在支河口處采用10~20m光滑園弧過渡,支河護岸范圍至綠化景觀帶邊沿結束。工程范圍內大量房地產開發前置,部分景觀綠化已經形成,在河道護岸設計和景觀文化設計上揉合考慮已形成的綠化方案,力求沿線景觀、景點、綠化風格上協調一致。河口線平面上自然曲折,立面上高低錯落,綠化或景觀布置與現狀地形的結合,增強了河道兩岸景觀的自然氣息,力爭在最大限度內貫徹目前要求的“環境水利”的方針,改善周邊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和諧統一,創造一個真正的清新自然的人性化環境,并在最大程度上恢復生態環境平衡。

利用工程建設挖掘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的文化內涵,沿線借助景觀景點表現這些文化內涵,充分表現大禹治水以來政府和廣大人民在治水歷程上的豐功偉德。

5、結語

鑒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建設的目的是提高該地區的防汛、排水能力,改善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投資環境,提高航運效益,使整治后的鑒湖成為集防汛、排澇、航運、休閑、生態及文化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景觀河道。

其河道設計體現“安全、生態、文化、景觀”的原則。平面布置上,在規劃藍線的基礎上和不影響防洪、排澇功能的前提下,根據兩岸實際地形和現狀發展情況,并結合航道和景觀要求,適當調整岸線走向,局部河口寬度放寬,力求平面布置的自然合理和人性化,不僅提高游人視覺效果,更能還水生動植物及微生物一個生存發展的空間,形成良性循環生態系統,以達到生態治水的效果。

參考文獻: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黃河引水;水沙分析;取水方案

延安市是一個資源性缺水地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463m3,為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35%,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21%,屬于陜西省嚴重的缺水地區。為解決當地水資源短缺問題,制定了從黃河和清澗河聯合引水的戰略水源方案,以解決延安市及周邊區縣的長期供水水源問題。然而黃河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合理確定取水方案是成為該工程的關鍵。

1工程取水方案

經過前期的初步選線選址,可行性分析論證,初步選定在延川縣延水關鎮王家渠附近取水,經沉淀簡單處理后,經加壓輸送至各個受水區水廠進行二次處理后配送至用戶。為提高供水保證率,在取水口附近設調蓄水庫。因此,工程取水方案由取水泵站、泥沙預處理站、調蓄水庫以及提水設施等部分組成。

2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分析

2.1取水方式合理性

首先設計選定的工程取水口位置選擇黃河中游晉陜峽谷段五個“S”型大轉彎的延水灣斷面該段河道經長期的蛇曲河勢演變后水流上提下挫,河道主槽靠近右岸,并在右岸形成彎道凹岸,且河流下切超過了老河谷谷底而達到并出露基巖,站址水文地質條件良好;從選址上盡可能避免了泥沙淤積和脫流問題。其次,取水泵站采用合建式岸邊取水泵站,進水口設計采用斗槽式雙向進水廊道,既解決了大體積漂浮物和流凌對取水口的淤堵問題,又能形成良好水利條件,確保斗槽沖沙拉沙問題。

2.2泥沙預處理工藝

黃河為多泥沙河流,原水具有汛期高溫高濁和冬季低溫低濁的雙重特征。工程抽水沙限為60kg/m3,即當每方水的泥沙含量低于60kg時,取水泵站正常工作,將水抽送至泥沙處理站進行處理,否則抽水泵站停止運行。針對泥沙含量低于量低于60kg的黃河水來說,目前可供選擇的處理構筑物主要有輻流式預沉池、平流式預沉池、水旋澄清池等。結合工程任務規模、取水口現狀地形地質條件、受水區用水水質要求等因素,經綜合分析比較,本次設計處理的高濁度水沉淀(澄清)處理流程的選擇和一般水源不同,不但要考慮原水含沙量的特點,還要考慮其他復雜因素。綜上所述,考慮到該水源洪峰含沙量達到60kg/m3,(供水保證率大于95%),設計處理后的水質濁度不高于30NTU,鑒于黃河流域高濁度水處理工程成功經驗,設計擬采用的高效水力旋流澄清池(HPS),更適宜于本工程的水量和處理要求。

2.3調蓄水庫合理性

為了提高供水保證率,擬在黃河~高家灣水廠輸水干線上設置1座調蓄水庫———南河水庫工程,作為延安黃河引水工程的反調節水庫,其目的是為解決供水區因水源泥沙超限和供水設施事故檢修缺水時段的用水問題,確保工程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該水庫規模論證采用了長系列削峰填谷的方法進行黃河和南河水庫聯合調節計算,按照黃河枯水期供水時泥沙超限、斷流期長(清澗河)等原因,1952年~2010年共59年,基本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量小于1000萬m3的年份有53a,現就缺水量大于1000萬m3的有5a各年缺水情況見表1.將1966年、1997年、1969年列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1966年、1997年、1969年的缺水原因及缺水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1966、1997年缺水原因主要5月—6月、10月份來水不足造成,1969年缺水主要是受水源含沙量超標引起。根據工程設計供水規模,新建南河調蓄水庫總庫容2718萬m3,死庫容1350萬m3,興利庫容1100萬m。3,滯洪庫容268萬m3。本工程屬于Ⅲ等中型工程,相應主要建筑物大壩、泄洪洞、輸水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水庫樞紐工程的防洪標準按50a一遇設計,1000a一遇校核。水庫死水位為837.30m;正常蓄水位為847.60m,樞紐由均質土壩、放水建筑物等組成。可解決泥沙超限時工程受水區的供水問題。

3取水工程不同運行工況合理性分析

從工程經濟性角度分析,在工程運行安全的條件下,根據黃河取水口大斷面水大沙大、水小沙少的來水來沙特征,分析研究不同工況(供水+充庫)下設計取水規模和泥沙處理站處理能力的合理性,以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和設計的有效使用率。根據吳堡、龍門水文站實測泥沙資料統計:采用區間面積加權法計算,得延水關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7.18億t,多年平均含沙量為25.3kg/m3。針對本工程的泥沙處理設施而言,工程設計的輻流式沉砂池的設計處理能力為:源水含沙量為60kg/m3時,沉砂池的處理能力可滿足日最高供水量32.91萬m3/d的要求;而源水含沙量不高于15kg/m3時,輻流池的日產水量可達到35萬m3/d,因此為保證充庫時不影響正常供水,充庫時段的含沙量應控制在15kg/m3以下。依據圖1所示,枯水期(10月~4月)的含沙量基本處在15kg/m3以下,枯水期滿足充庫時段的含沙量要求。為了進一步確保工程充庫時段科學合理性,需進一步核算來沙量超標年份工程充庫時段的源水含沙量。通過分析1952-2010年延水關斷面的泥沙資料,發現1971年,1956年、1973年,1954年、1959年、1961年、1963年為1952年-2010年59年間源水含沙量超過15kg/m3的天數超過100d,分別為:129d、120d、118d、114d、106d、106d、105d、為了保證工程的供水保證率(95%),分別研究前4年的來沙量及來沙時段,具體見圖2通過對圖2分析,超過15kg/m3含沙量的最大4年1971年,1956年、1973年,1954年10月~4月含沙量基本小于15kg/m3,因此在10月~4月可進行充庫。

4結語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硫酸工程 用水 合理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237-01

1 基本概況

1.1 流域自然概況

吉林隆源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100 kt/a硫酸建設工程項目廠址位于德惠市米沙子鎮工業園集中區,屬松花江流域飲馬河水系。流域內霧開河為飲馬河左岸一較大支流,河水主要是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匯流水及上游五一水庫放水,河流流量變化特別大。干霧海河發源于長春市三道鎮小高家窩堡屯北,是霧開河的一個支流,由地表徑流匯成,屬于季節性小河,流域面積477 km2。

1.2 社會經濟情況

米沙子鎮是德惠市最大的鄉鎮,位于東經125 °28′,北緯44 °08′,全鎮幅員面積305 km2。2010年米沙子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9.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954元。

1.3 水文氣象特征

飲馬河流域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流域面積8056 km2。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31.1 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516.4 m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06.3 h;最大凍土深度為182 cm。

1.4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區域內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和水力性質,區域內地下水的類型主要有兩種,即河谷平原潛水和高平原潛水。其中河谷平原潛水:分布在飲馬河河漫灘階地,水位埋藏較淺,一般為1~4 m,含水層主要為砂礫石層。地下水賦存于砂礫石層的孔隙中。砂礫石含水層厚度5~10 m,礫石成分為中酸性火山巖,礫石徑在0.5~3 cm,砂礫石層厚度變化,有由高平原前緣向后緣逐漸變薄的特點,直至尖滅。

2 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分析

2.1 地表水資源狀況

飲馬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305億m3,石頭口門水庫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179億m3。霧開河口至飲馬河河口,為飲馬河德惠市農業用水區,保護目標為Ⅳ類;現狀為Ⅴ類水。

2.2 地下水資源狀況

飲馬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為5.38億m3,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為3.53億m3。德惠市米沙子鎮多年平均地下水水資源量為2440萬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830萬m3。

2.3 水資源總量

飲馬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13.305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為1.38億m3。

2.4 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2010年飲馬河流域總用水量為9.09億m3(其中城鎮生活及工業用水3.80億m3,建筑業用水0.02億m3,農業生產用水4.46億m3,農村人畜用水0.80億m3,生態環境用水0.01億m3。流域總供水量為9.09億m3(流域內供水6.88億m3,向長春市城鎮供水2.2億m3),其中蓄水工程4.56億m3,引提水工程1.43億m3,地下水工程3.10億m3。飲馬河流域(不包括伊通河)水資源總量為13.305億m3,現狀年總供水量為9.09億m3,水資源開發率為68.3%,表明該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很高。

2.5 用水水平分析

根據區域內用水量狀況及社會經濟指標,進行用水水平分析[1]。

2.5.1 生活用水水平分析

①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指標分析。區域內現狀城鎮生活用水量為2961萬m3/a,人均生活用水量為98.5 L/d.,根據居住條件,吉林省人均用水定額劃分為50-135等4類,由此可見區域內城鎮生活用水處于中上等水平。②農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標分析。區域內現狀農村生活用水量為4284萬m3/a,人均生活用水量為75.3 L/d,根據居住條件,吉林省人均用水定額劃分為為35-115 L/d等4類,由此可見區域內農村生活用水處于中上等水平。

2.5.2 生產用水水平分析

①農業用水指標分析。區域內水田實際灌溉面積為4.54萬hm2,用水量為34500萬m3,用水指標為7600m3/hm2;水澆地用水指標為1016 m3/hm2;菜地用水指標為4500 m3/hm2;大牲畜用水指標為52.3 L/d.頭,小牲畜用水指標為25.0 L/d.頭。②工業用水指標分析。區域內一般工業用水量為9800萬m3,用水指標為81.7m3/萬元;建筑額業用水量為243萬m3,用水指標為1.4 m3/m2;第三產業用水量為3033萬m3,用水指標為32.1 m3/萬元;通過與吉林省用水定額可比較項對比分析,一般工業低于吉林省全口徑用水指標,建筑業也低于省內用水指標。說明用水水平較高。

3 取水合理性分析

3.1 取水符合流域及區域水資源規劃

該項目用水取自中部城市引松工程供水規劃批配給德惠支線米沙子工業園區的730萬m3/a的生產原水中的一少部分,除去本項目用水后有690萬m3/a的結余,因此將本項目列入供水對象,符合流域水資源規劃。

3.2 取水符合水功能區劃

中部城市引水工程是將松花江水先引至石頭口門水庫,然后再從石頭口門水庫通過德惠支線供給德惠市城區。根據《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區劃》,本項目取水位置的水功能區符合飲用水水源地的要求。

4 建議

(1)為保證該項目的正常取水,建議水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履行承諾,確保在項目投產前,德惠支線供水能夠順利進行,確保項目正常運行、并按要求提供再生水。這時項目必須減少或停止取用德惠支線原水。

(2)項目建成運行后,應加強管理、強化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保證各工序污水處理設備、設施正常運行,設置事故污水貯存池和消防水貯存池[2],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與緊急救援措施一定要保證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型水庫;加固工程;水文水利計算;注意事項

我國小型水庫具有數量眾多的特點,據相關資料統計約有82000余座,小型水庫在農業灌溉、預防洪水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國小型水庫大部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修建,由于技術局限、施工工藝落后、設計不合理等原因,導致數量眾多的病險水庫,難以發揮其效益,并且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被社會廣泛關注,對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型水庫工程。為此,以下對小型水庫加固工程中水文水利計算的內容及注意事項進行探討分析。

一、小型水庫加固工程中水文水利計算的內容

小型水庫由于缺乏實測流量資料,一般根據暴雨資料計算出水庫壩址斷面不同頻率的入庫洪水流量及總量,并根據相關地形資料確定庫容曲線,計算水位~流量關系及不同頻率對應的水位情況,從而得出準確無誤的水庫特征信息,便于合理確定設計加固方案。

1、設計暴雨。由于各地的氣候環境各不相同,水文信息、特征值等存在差異,缺乏實測資料的地區一般以各地區《暴雨徑流查算圖表使用手冊》、《水文圖集》為準,從中查測出各特定時段的暴雨量及變差系數。

2、產流數值計算和匯流數值計算。產流計算的方法是根據本地區的流域蓄水量、產流地區和土壤含水量的成分,結合暴雨強度公式,得出下滲率和凈雨過程內容。

3、調洪演算。調洪演算包括三方面要素,第一是入庫洪水過程線;第二是水位~庫容曲線,小型水庫一般由壩址洪水過程線代替;第三是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根據水庫泄流建筑物形式,可按堰流公式推算;根據入庫洪水過程線和水位~庫容~流量曲線,計算水庫遭遇洪水相應的洪水位及泄流過程線。

二、小型水庫加固工程中水文水利計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1、對水庫現場進行勘察。以前許多水庫除險加固設計工作,設計師總是忽略實際勘察環節,憑借自己的猜測“閉門造車”,導致設計方案與實際需求不符的現象頻繁出現,給除險加固工程帶來嚴重困擾,所以進行現場勘察是非常必要的。(1)在現場勘查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來水情況,水庫中的梯度調水、引水情況,泄控安排是否合理,引水設施涵洞的閘門控制,渠道的長、寬、高及所用材料等。(2)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文字、圖片信息,重點分析大壩的加固問題,水位上漲的時期、下泄流量等。(3)溢洪道(泄洪洞)的勘察,包括溢洪道(泄洪洞)的材質類型,閘門高度、孔數,底板高程等。

2、調查搜集資料信息。對于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方案,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調研準備工作,充分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才能更加準確的獲得第一手資料,確保工程設計的可行性、合理性,以便充分發揮水庫的防洪、灌溉等作用。由此可見搜集資料的重要性。(1)需要掌握水庫各方面資料,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登記信息、安全鑒定表格、原設計資料、“三定三查”、以往除險加固的檔案信息。(2)通過水庫的地形圖(無實測地形圖時,可根據1:10000或1:50000區域地形圖),實際勘察測量資料,自然地理情況,計算水庫的主河道河流特征資料、集水面積等內容。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型水庫處于偏遠山區,原設計時設備技術落后,依舊沿用傳統的地形圖,在實用性方面存在缺陷,難免會出現設計偏差,倘若使用最新版本的地形圖,加之配套的軟件就可以更為準確的獲得信息。(3)水庫原本的水位、面積和庫容大都會繼續使用,變更的幾率非常小,不過經過多年運行后,由于氣候、水土流失、圍墾等原因,造成水庫庫容的變化,以及工程結構的問題,會影響工程防洪標準及其抗洪能力。這些問題需進行野外實地勘測復核。

3、需要注意洪水的問題。在工程設計時,要格外注意水庫的抗洪能力,水庫泄流對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經濟的影響;水庫蓄水量大小的變化,上下游水位高度差值,以便調整標準,做好洪水防范工作。

4、特征水位的確立。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死水位和正常蓄水位一般是不會進行改動的,但是面對特殊問題也要因地制宜,所以也不能忽視特征水位校核。第一,水庫容量小無法達到蓄水要求,或者水庫位置是在極其重要的地段,面對這種現象需要實行水位調整,需上級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第二,水庫由于受到主觀因素或認識問題,導致水位下降,需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確定相應的特征水位,保障水庫正常蓄水和防洪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當需要提高水位滿足灌溉用水需求時,或者涵管與渠道對接需要調整水位時,在確定調整前要進行反復的研究論證,確定設計方案的可操作性。

5、成果合理性分析。在水文水利計算中對于得出的最終結果,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解決措施有三種方法,第一,核查水文水利計算基礎資料的正確性,與周圍已評審通過(或已完成除險加固)的水庫設計基礎資料進行比較,進合理性分析。第二,把計算結果與以往計算成果相比較,明確其差異性,核查計算過程的準確性,最終確保計算成果的準確性。第三,計算成果與實際數據的比對,值得注意的是對壩頂高程進行分析,測量其具體數值,調查是否出現過漫頂現象。由此可見水文水利計算成果需結合基礎資料、應用方法及實際情況全面系統地評價,并綜合分析考慮各種因素后,確定成果的合理性。

6、協調和水利部門等相關單位的關系。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中,不但要符合技術性要求,還要與當地的水利部門(水庫管理單位)等相關部門做好溝通交流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進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另外可以在水利部門(水庫管理單位)查找需要的水庫資料,更加詳實的補償信息,實現水庫加固工程設計的優化配置。

結束語

在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水文水利計算工作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小型水庫特征水位及防洪標準進行復核,復核原設計的大壩特征水位及設計洪水是否需要修正,水庫大壩的實際功能是否滿足國家現行有關規范的要求,要求的最大下泄量能否安全下泄。水文水利計算的特點是資料信息繁瑣、工作量大,涉及到各方面知識,因此對計算過程中各項認真負責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SL44-2006,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

[2]SL104-95,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

工程經濟合理性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建筑方案、準備、草案、創作、表現、設計

中圖分類號: U65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有人說“建筑的最高形式是藝術,藝術是感性思維的結晶,而建筑方案設計是綜合工程實際的理性分析”,那么在筆者看來建筑方案設計就是理性分析條件下的感性創作,要想做好方案設計不僅需要剎那間的靈感迸發,還需要持之以恒的理性分析思維,貫穿方案設計整個流程。

一、分析準備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為建筑方案設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利于后期方案設計的推進、完善及優化。通常在此階段,首先,甲方要提供相應的用地紅線圖、相應區域城市規劃圖、政府的相關規定、用地批文及設計任務書等資料作為設計依據。其次設計人員在拿到設計資料時,要認真研讀設計任務書,在明確了國家相關設計規范外,還要根據設計任務書掌握建筑的定位及功能,把握整體設計方向,測算建筑規模及形式,優化方案設計方向。再者要盡可能多的與業主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建筑背景情況,避免設計的盲目性。接著就是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全方位的搜集技術資料及相似成功案例,進行借鑒、分析與研究,使設計從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平臺上發展。最后就是做好項目所處場地的地貌風土、氣候環境、人文風景等各種具象或抽象特征的研究提煉,為后期的創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柱,減少設計的隨意性與主觀性,提高創作的藝術性與合理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基地分析來講:接到項目方案,一般會習慣性的進行現場考察,目的是為了能夠從現場中挖掘必要的信息與內涵,回來后根據地形圖,制作比例尺地形及周邊建筑,并在模型上標明用地紅線、建筑紅線,之所以這樣做是便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及特征,直觀的理解地形的變化,此時當整個基地一目了然時,想法構思及靈感迸發也會隨即而來,這也就保證了方案設計的方向性、可塑性與合理性。

二、創作構思草案階段

此階段是在上述準備工作做充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設計人員展開自身想象力,調動個人積累經驗、發揮創作能力的初步設計過程。設計者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的提出不同的構想和思路,組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不同的想法,多角度進行考量,通過手繪草圖、草擬方案等工作方式進行表達,并展開設計思路的多方比較與體塊制作工作。最終再由總設計師綜合各方因素,明確創作方向與整體的格局(若無特殊情況,不再進行大的改動或顛覆性的調整),為下一階段設計確定總體方向。這里筆者需要重點提出的是設計思路的比較與體塊制作工作:一般依據基地特征、項目的內容、不同設計者的不同構思等情況,我們會出現多種設計思路,基于設計思路的基礎上,可大致估算建筑的體積,并以模型的形式做出來,直接擱置在基地模型之中。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常趴在模型邊上,比較、調整,修改我們開始的設計思路,綜合分析以得到一個較好的發展思路。而此時的體塊制作考察的是建筑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內部大的空間關系及建筑形體的塑造,并在比較選好的發展思路上,細化平面布局,做好立面設計的推敲。在這一過程中,通常設計人員都習慣借助3DMAX建模來完成,同一個體塊,可以變換不同的“外衣”, 對之進行多立面方案比較,直到尋求到適合該項目特征,適合該建筑形體比例的“衣服” ,即合理的建筑方式為止。最后在所有工作都敲定后,方案基本定形的情況下,方能進入方案正式設計,及設計的表達與文本制作階段。

三、方案的正式創作階段

此階段是在前兩階段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規范與研究成果,反復調整,準確定位,將草案構思轉化成切實可行的功能布局與造型,并與消防、水電、暖通、設備等關聯專業相溝通相協調,推進理性分析,全面考慮方案的現實性與建造性,保證方案設計最優化的過程。

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內容有很多,文章著重總圖規劃、單體設計和制圖事宜,進行如下論述:

1總圖規劃設計。合理的總圖規劃是方案正式創作成功的先決條件。規劃首先要絕對服從市政規劃上的相關硬性規定,做好環保綠化設計,諸如: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運送;廢水的排放;綠地率;小區小氣候條件的利用與改造;綠化設計與消防車道、消防普救面及地下室間的互相避讓、互惠互利設計等。其次要做好建筑間距的控制、建筑形態的把握、建筑類型的合理分布、建筑出入口位置設定、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的分布、不同人群的流線關系、停車場或車庫的設計,及其場地的豎向設計等工作。再者就是與相關專業的協調設計,如消防設計,要依據消防規范,設置好消防道路、消防車輛出入口位置、消防道路寬度、消防控制中心位置及消防疏散口位置等等。最后就是要對建筑規模有一個總體把握,設計合理的天際線,綜合上述規劃內容,使之相互獨立又融會貫通,合理完善總圖規劃設計。

2、單體設計。建筑群是由多個單體組成的,那么單體設計作為方案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必須強調的。一棟建筑畢竟是多個專業共同配合完成的,所以在單體設計上首先應為其他專業的合理設計提供條件。其次要嚴格遵循相關設計規范,尤其是一些強制性的條文。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握建筑單體不同類型的比例、定位、特點及立面風格等;依據總圖明確每棟建筑的絕對標高,協調各建筑間在總圖中的關系;合理組織每棟建筑交通,控制每棟建筑的體形系數、面積、及設計進度,考慮建筑工程造價及施工難度等。最后在單體總框架設計完成后,進行局部細節的關聯設計。諸如:房門、窗戶位置的設定,是否會影響家具擺放、是否可以滿足順暢的流線并保證屋內充足的采光等;廚房、衛生間的布置是否便于使用、通風效果是否良好等;雨水管、污水管、空調冷凝水管的組織是否符合規范規定、是否便于及時排出生活污水及雨水等;地下停車庫、設備用房、人防等工程是否在滿足相關規范的前提下,還保證了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做到了優化設計,等等諸如此類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都要一一考慮,才能確保單體設計的經濟適用、科學合理與環保節能。

3制圖設計事宜。圖紙是設計者理性思維與靈感藝術的表達形式。方案設計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成圖為建筑施工提供依據,包括總平面圖、平面布置圖、區域位置圖、現狀地形圖、場地剖面圖、道路系統設計圖、消防系統設計圖、綠化水體系統設計圖及單體成圖等等。制圖時不同類型的圖紙側重的內容與出圖形式都各不相同,需要注意的事宜有很多,如總平面圖:此圖側重表達的是建筑的定位與場地的豎向設計,制圖要注明建筑定位坐標,建筑名稱及編號,建筑出入口處室內外絕對標高,場地內不同區域的絕對標高,場地內主要道路的寬度、坡度、長度、轉彎半徑及與建筑的距離等等一系列細節性的問題。再如道路系統設計圖:此圖常與總平面圖合在一起,若非要求單獨出圖,合在一起出圖時上圖要注意加上主要道路斷面圖。

四、方案表現制作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校對、審核、裝訂成圖,并上交匯報、與后續單位交底,做好后期配合工作的過程。而在實際操作中與第三階段也有所交叉,牽涉到與成圖制作人員、模型公司及文本制作單位的相互配合,設計時必須堅持以充分表現方案的構思為主,積極調動各配合單位,透徹準確的表達出方案的內涵與可性性。

總之,科學合理的建筑方案設計流程,能夠準確的把握設計方向與思路,真實的反映方案建成效果,有效的實現理性分析條件下的感性方案創作。而文章從準備工作、草案擬定、正式設計、表現制作四方面論述的流程設計,純屬個人總結實踐經驗的一些拙見,期望能夠為后來方案設計者提供經驗依據,同時對論述不到之處望多多海涵。

參考文獻

[1] 黃智;淺談建筑的方案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年14期

[2] 潘國明;陳躍;建筑方案設計方法探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0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康马县| 珠海市| 盱眙县| 长子县| 双柏县| 右玉县| 永胜县| 柳州市| 库车县| 内丘县| 金昌市| 无棣县| 曲沃县| 余姚市| 阿坝| 合作市| 普安县| 凤山县| 搜索| 富阳市| 长阳| 塘沽区| 阳城县| 永善县| 高淳县| 文水县| 佛坪县| 黎平县| 遵义市| 延边| 犍为县| 延长县| 绵阳市| 岳阳市| 广宗县| 子洲县| 离岛区| 加查县| 彭州市|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