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地規劃行業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 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 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院校要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確定辦學目標,找準學校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4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筆者就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調查與管理專業的一些特有屬性尋求一種更適合該行業人才培養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區別于一些傳統的培養模式來看,更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針對性。同時,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一、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必要性分析
1.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特點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國土資源需求將持續上升,供需矛盾呈現日益加大的趨勢,然國土資源事業的形勢依然嚴峻,這種社會的現實態勢必然要求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朝著多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我校該專業原來開設的是地質、房地產、鉆探等幾個方向,這幾個方向先后都單獨開設專業后,于2008年確定“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的培養方向,并于2008年9月開始招生,一個新建專業,從無到有,逐步形成一定的規模。
本專業既注重學生對專業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又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熟練掌握GIS、AutoCAD、CASS等軟件的應用;掌握工程測量技術和數字測圖技術;既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之有較寬的就業前景,又注重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使之有較強的專業就業競爭力。注重理實的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已成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2.專業崗位需求分析
本專業是涉及學科較多的邊緣交叉專業,就業面非常廣。目前已有六屆共計592名畢業生,就業率100%,其中約98%的畢業生就業于國土、勘測、測繪、土地規劃與咨詢、施工等對口單位;2014級43名正在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全部在專業對口的單位實習,主要從事土地確權、農村經營權確權、土地整理等工作。數據表明: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國土、測繪、土地咨詢、工程建設等部門有較大需求,從事崗位有地籍測繪員、地籍調查員、國土資源數據入庫員、國土管理員、用地審批員、土地交易者等。
近年來,“三農”問題日益突出,土地資源是農村的最大資源,合理有效利用農村土地,實現農村土地的財產權利,是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關鍵。尤其是目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發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調查、農村居民宅基地{查、不動產統一登記等,都需要大量的從事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的外業和內業工作者。這些工作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并要求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現代學徒制”的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對操作技能的訓練,而且它是情景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課堂上由教師或者企業專家指導示范,并引入一些真實的或者仿真的項目案例,讓學生有項目帶動、學習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
3.目前國土調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由于最近幾年國土行業業務廣,人才需求多,涉及的國土規劃、整理、確權等項目多,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專業的知識理論處在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實訓室建設投資大,各類GIS軟件價格昂貴,學校專業化的實訓設備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更新。在教學理論中,理論教學量較多,實踐操作教學量相對較少,所以存在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的現象;其次,青年教師相對一線工作經驗欠缺,沒有真實或者仿真項目作為上課素材,部分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很好地勝任崗位工作。“現代學徒制”模式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現代學徒制”結合企業專家,企業能手的一些相關經驗,并引入這些專家能手來到我們課堂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二、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可行性分析
1.校企合作力度加大
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辦學思路,依托地勘行業辦學背景,引企入校;以學校積聚的資源為優勢,以協議明確校企雙方職責,通過校企相互任職凸顯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另一主體地位,實現校企雙方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機制。目前系部在國土、測繪及相關企業建立的18校外實訓基地,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綜合實訓和頂崗實訓。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實現企業與學校的“零距離”對接,我們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一改以前企業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管理,加大合作力度,學院還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和權益,制定校企合作雙方的管理和運行合作制度,建立工作預防和實時監控的監控制度,保證校企合作落實到實處,校企雙方人員互聘、共育人才、共建平臺、共同管理、共同擔當,以破解“校中廠”如何管的難題,真正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模式。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優化
(1)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重構教學內容。
構建“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培養模式以職業能力體系和國土資源文化體系作為兩條主鏈。職業能力體系從基本素質能力遞進到專項能力(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能力),進一步形成綜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能力的體系從土地的構成基本要素初步認識(如野外性、艱苦性),土地規劃行業基本認識(團隊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客觀求是的工作作風等),形成“敬業、愛業、創業、樂業”的職業文化素養。橫向上,職業能力和國土資源文化相互交融;縱向上,彼此連貫,螺旋遞進。每一階段的過程都是從理論到實踐,再從理論到實踐,彼此之間相互滲透,不斷發展。
(2)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專業課教學由企業專家與能手,還有學校老師共同完成。推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教師指導的針對性。以項目引領教學進程,以工作任務為單元組織教學,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情境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任務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3)新建并完善了教學條件,重視實踐教學。
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我們必須新建并完善教學條件,重視實踐教學。與多家單位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實訓方案,學生可以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和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在校外參與項目,讓他們在真實項目中完成課程綜合實訓和第六學期的頂崗實訓。同時我們可以共享企業的實訓條件,如K9,ARCGIS等新的GIS軟件。
(4)完善了課程評價與考核要求。
課程評價與考核采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包括:企業評價和學校考核評價兩部分。
企業評價由學生頂崗實習單位評價、市場調研、畢業生自我評價。
學校考核主體有:教師、學、學生自我;考核標準有:平時成績、課內實踐成績、理論考試成績。
3.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應積極引進企業的各類專業高級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多專業綜合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學生傳授企業的工作經驗,豐富和補充學校師資力量,促進教學效果與企業所需技能的“零距離”。而實現引進企業的各類專業高級人才的最直接做法就是校企合作。同r利用假期多安排教師下企業,參加實踐項目,進一步了解行業發展,崗位需求,及時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更新教學內容,更好地調整教學計劃,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周偉,袁春.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修訂與特點[J].中國地質教育,2004(4):78-80.
[2]趙中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修訂與特點[J].科教文匯,2013(10):37-38.
[3]袁春,錢銘杰,周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7(1):123-125.
[4]王瑞軍.物流管理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中國市場,2015(20):172-213.
[5]張陽,王虹.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與探索――基于“雙導師”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3):77-79.
[6]周雯雯.現代學徒制師資隊伍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