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日制教育英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成人教育;英語教學;策略
一、成人教育學習者特點
1.目的明確,動機強
成人學習者往往不是以單純的學習者的身份,而是以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習活動。他們希望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明確的學習目的,決定了成人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內容是否符合成人學習者的興趣和需要。
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驅動。與青少年學習者相比,成人學習者學習動機有“主體性”和“實用性”的特點。作為工作者,成人參與學習主要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需要,因此成人學習者希望用最少的時間獲得職業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知識,希望學以致用,夠用即可。此外,成人學習者是自己學習的“管理者”,他們自主,自律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2.獨立性強
隨著人的成長,人的學習活動也逐漸由依賴、他律的特點向獨立、自律的特點發展。他們大多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自我指導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成人學習者希望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參與教學活動,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獨立地位和活動能力,把自己視為有自我導向能力的人。所以大多數成人學習者希望教師更多地發揮組織學習、指導學習、鼓勵學習的作用而不是以權威或者領導的姿態出現。但正是由于成人都希望在學習中他人能看重自己,因此他們又有一種害怕學習失敗,害怕考試的心態,內心常常流露出一種焦慮感。
二、成人教育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1.來自學習者的挑戰
(1)記憶力不如青少年學習者;
(2)學習習慣偏好明顯;
(3)常規學習受家庭和工作影響。
2.來自英語教學的挑戰
(1)教學目標被降低。許多成人教育高等院校,因為成人學習者英語基礎低、學習能力弱,在英語教學中存在走過場、圖形式的問題。
(2)師資短缺。目前,成人教育學院教師隊伍往往不穩定,一部分共享全日制英語師資,一部分來自外聘。這樣的教學隊伍很難完成艱巨的成人英語教學任務。成人教育英語教學有自身獨特特點和優勢,也存在普通全日制教學沒有的問題和困難。英語教師只有熟悉、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才能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放矢有的。成人學習者工作重、家務多、負擔大、年齡高、基礎差,成人教育教師必須比普通大學英語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由此可見,沒有一只長期穩定的英語教師隊伍,成人教育英語教學任務是無法很好完成的。
(3)教學方法缺乏應變。許多英語教師仍然使用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成人教育,沒有綜合考慮學習對象的實際情況。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應試教學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但是成人學習者目標明確,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態。因此,成人英語的教學方法問題的改變首先應該從教學觀念的轉變開始,應該強調英語的使用教學,改變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三、成人教育英語教學的策略
1.教授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者記憶負擔
單詞的記憶是英語學習最難且不可回避的一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成人學習者的機械記憶能力已不具優勢。而且在單詞記憶上的挫敗也會導致學習者英語學習熱情的喪失。其實,死記硬背不是記憶單詞的唯一途徑,英語教師可以將以下記憶方法介紹給成人學習者,減輕其記憶負擔:
(1)同類記憶法:將同類詞匯收集在一起記憶;
(2)比較記憶法:將同義詞放在一起記憶;
(3)構詞記憶法:通過構詞法來記憶單詞。
2.培養學習者興趣,發揮自主學習作用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間斷性疲勞的周期性出現是很常見的。幫助學員盡快克服學習困難,重新找到學習的狀態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老師首先應該讓學習者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如,英語廣播、英語電影、英語音樂,老師根據其興趣所在推薦相應資源,讓學習者將興趣愛好和英語學習結合起來。另外,可以鼓勵學習者和英語愛好者交朋友,讓學員之間產生相互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員的學習成為渴求而不是被動接受是,自主學習就能發揮出的最大的作用。
3.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
傳統填鴨式的英語教學已經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成人學習者自主意識增強,所以我們需要改變教學方法。(1)構建學習者主導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教學活動,調動學習者積極性。成人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求更多的來自于生活和工作。如,酒店管理專業的學員,教師可以組織酒店情景模擬,在預定、入住、投訴等環節讓學生用英語來完成熟悉的酒店服務工作。(2)根據學習者興趣,調整課程內容:許多成教學習者認為課本內容脫離實際,對老師照本宣科總是不以為然。教師應該根據學習者興趣,整合學習內容。
4.建設專職師資團隊
關鍵詞:TRIZ理論;單片機實訓;設計;電子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0-0075-01
TRIZ英文全名為“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中文含義為:發明式的問題解決理論,正體中文翻譯為“萃思”或“萃智”,取其“萃取思考”之義。它是前蘇聯工程師和研究學者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ulovichAltshuller)通過對眾多世界高水平發明專利的幾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辯證唯物主義和系統論思想,提出的有關發明問題的基本理論。TRIZ是系統化的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現代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無論是一個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著客觀的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其次,各種技術難題、沖突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再就是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盡量少的資源實現盡量多的功能。TRIZ理論的基礎是工程知識和科學知識。在實際工程方案的解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TRIZ追求優化合理和新奇創意,通過TRIZ理論可以得到意識的引導和概念的啟示。在教學中,可將該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突出創意+實踐的特點。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過程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六個子過程,單片機實訓在培養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各子過程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TRIZ適用已有技術系統改進的創新問題,包括兩種工具,一種是分析工具,一種是解決工具。分析工具核心是功能,解決工具的核心是資源。TRIZ從功能的角度描述技術系統,站在功能的角度去看待全局,同時明確技術系統的邊界和目標,分析可以利用的資源。效應是TRIZ中基于知識的工具,效應是對系統輸入/輸出間轉換過程的描述,該過程由科學原理和系統屬性支配,并伴有現象發生。基于專利分析,效應將科學原理和系統屬性和現象與其工程應用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確定了在科學原理和系統屬性支配下輸入/輸出流之間的因果關系,從本質上解釋了功能實現科學依據,有利于高級別創新解的產生。下面以《多功能全角LED點陣顯示屏》教學工程實例的設計為例,詳細闡述如何運用TRIZ理論的“效應模型”和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法來設計、優化滿足具體要求的電子系統。
第一階段--選題。在概念階段,設計人員根據客戶需求確定產品的總功能,并將總功能分解為分功能及功能元,建立待設計產品的功能結構;確定每個功能元的原理解,并將所有功能元的原理解合成得到待設計產的原理解。
第二階段--查新、檢索,確定研究的可行性,制定技術路線與研究、試驗思路。根據應用效應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首先,進行問題分析并確定研究的可行性。其次,進行功能分析及需求功能定義。該系統在基本LED點陣顯示屏基礎上,配以紅外人體感應模塊、無線搖控模塊和無線數據傳輸模塊,可實現工作模式的選擇與切換,工作模式設定后可實現以下功能:信息的全角度顯示;感應有人則顯示信息,感應無人則不顯示信息;搖控分屏顯示與全屏顯示;顯示信息的無線數據傳輸控制等。最后,利用關聯和控制效應改進功能,反復進行方案論證,最終獲得問題原理解。
第三階段--技術矛盾的解決。(一)周期作用法:利用人體紅外感應模塊和無線搖控模塊,通過核心單片機的控制,將周期作用的信號(或命令)轉換成控制模式,控制顯示屏的顯示方式,可以有效達到節能的目的。(二)組合法:為了使在不同角度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的信息,本裝置采用了“全角布局”,即:使用三塊同樣大小的LED顯示板組成三角形顯示裝置,利用支撐或懸掛的方式安裝,通過程序控制(采用“全屏顯示模式”)可在三個屏幕上顯示公共信息,若信息量較大,可采取“滾屏顯示方式”。(三)分離法:在某些場合,為了使在不同角度的能獲得與自己相關的信息(例如比賽或服務場合),本裝置采用了“全角布局”,同時通過程序控制(采用“分屏顯示模式”)可在三個屏幕上顯示三組不同的信息。
第四階段--按計劃嚴格開展科學試驗,反復修正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案。本裝置利用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51單片機作為主控芯片,能夠很好的完成LED顯示屏的靜態顯示與動態顯示控制,產品具有的突出特點是:整合無線搖控、無線數據傳輸和紅外感應技術,使產品更智能、環保、節能和實用。《多功能全角LED點陣顯示屏》裝置結構如圖2所示。
一、整體教學思想
整體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不應單純地被看為一種教學方法。整體教學思想是現代外語教育教學研究的重 大成果,是社會發展和中學教育教學的目標對于外語教學的需要。外語教學和教研人員都應該認識到:
1.整體教學是現代外語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所確定的。
現代外語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得出為眾多外語教學流派所公認的結論有3條:
(1)部分之和不等于整體。
語言是個活的機體,不能切割成一塊一塊地去“學”。學習了某種語言一條條、一項項的知識,絕不等于 掌握了語言整體。
(2)語言知識不等于語言運用。
語音、語法、詞匯等只屬于語言的結構體系。語音、語法、詞匯等是語言運用的準備,但不等于語言運用 。
(3)語言教學的目的應該是語言運用,而不是語言知識的掌握。
外語教學應使學生能在實際的交際環境中,為實現交際而運用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等)才能夠算 使他們學會了語言。
2.整體教學是我國英語教學大綱的目的和要求所確定的。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英語教學大綱和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充分體現了整體教學的 思想。大綱對英語教學提出了為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為重心,整體綜合性發展的 教學目的和要求。其中包括英語基礎知識,英語聽說讀寫技能,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英語教學的近期和遠期 目標,對英語使用國家的文化了解,以及注意、思維、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
英語教師實施整體教學首要的條件是,學習掌握現代外語教學的理論和教學大綱所確立的教學目標,真正 樹立整體教學思想并使這種思想成為自己的一種信念(belief)。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心中時有整體教學思想 在,才能自覺不斷地剔除陳舊落后的教學思維模式和習慣,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程序,整體處理教學內 容,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新途徑。
二、整體教學方法
教學法是研究英語教學客觀規律的一門科學。其研究對象包括:教學的原理和原則,具體的方法、方式和 手段,課堂內外教學工作的組織和安排,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等。英語教學法應該是教學途徑,教學設計 和教學程序的一個綜合體。
整體性是英語整體教學方法的核心。實施整體教學時,必須始終注意堅持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材處理的 整體性和教學程序的整體性。筆者在指導高中英語新教材實施整體教學中作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1.目標和課堂教學控制的整體設想
根據大多數學校學生和英語教學的實際,筆者提出了完成普通高中英語教學基本目標的架構設想(見下圖 )。
附圖{圖}
(1)Students :實用教育的最大敵人常常是追求學識的完美無缺。許多教師的教學往往想讓每個學生都 能夠達到金字塔頂(1), 這是不切合實際的。課堂英語教學應將重心落腳在學生的大多數(2和3)。
(2)Classroom control:課堂教學要從整體控制教學的進程。一般課堂教學始終應面向大多數學生, 嚴 格有序地控制課堂教學過程(A和B)。課堂弱控制或非控制的教學時間要控制在最小程度(C)。
(3)Classroom activities :課堂教學要以多數學生的聽讀說寫活動為主(a和b)。 教師的講授和教師 與個別學生的活動要盡量少(c)。
(4)Information:課堂教學要以完成教材內容為主(Ⅰ)。 但是,必須通過課堂教學養成聽讀說寫的良 好習慣,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進而至少能用3倍于教材的聽讀信息量鞏固教材內容(Ⅱ), 以使學生能根據 各自能力的高低,接受和表述更大的信息量(Ⅲ),達到能飛則飛,能跑則跑,能走則走,能爬則爬的英語教 學多層次發展局面。
以上4個三角形構成像一艘船的圖形。下面3個三角形是基礎,即課堂教學。上面的倒三角形就像船的風帆 。教師好比駕馭這條帆船的舵手(教師主導),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學生順利向英語世界航行。
2.單元教學的整體處理
根據新編高中英語教材單元編寫的特點,筆者提出充分體現大綱的目的。發揮教材作用,整體處理單元四 種課型的“三項目標,一個主旋律和幾項主要操練形式(簡稱三—幾)”教學指導意見。
(1)DLALOGUE(S)
三項目標:
①日常交際用語(結合教學大綱,根據對話內容確定)。
②對話中的重點詞匯和語言結構。
③為閱讀課作準備(作詞匯上、話題上或背景知識方面的準備)。
一個主旋律:
聽說(聽說技能的落實)。
幾項主要操練形式:
聽錄音,模仿朗讀對話,兩人模仿表演,兩人情景操練,根據情景編對話等。
(2)READING
三項目標:
①閱讀理解(理解課文大意和細節,把握課文的結構關系)。
②課文中的部分重點結構和詞匯。
③閱讀技巧(結合課文特點,采用適當的閱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教師的指導,掌握一些實用的 閱讀技巧)。
(3)LANGUAGE
三項目標:
①語法或句型(單元教學的重點語法或句型內容)。
②課文中尚未解決的重點詞匯和慣用法。
③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語法或句型的教學和操練)。
一個主旋律:
練。
幾項主要操練形式:
機械和有意義的操練,閱讀及發現規律,筆頭操練,仿照示例說話和造句等。
(4)REVISION
三項目標:
①聽力訓練(教材提供的聽力材料或自選的聽力訓練材料)。
②復習本單元的要點。
③口頭和書面表達(根據課本上的表達內容或根據課文和學生實際設計設計的內容)。
一個主旋律:
及時評價和歸納的檢測。
幾項主要操練形式:
聽,聽寫,小組活動與討論,口筆頭相結合操練,提問與答疑等。
3.教學內容的整體處理
筆者根據新編教材教學中,出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時空矛盾的實際情況,提出對于教學內容整體性處理的3條 意見。
(1)自主地整體處理教學內容
教師不是教材的奴隸,而是教材的主人。筆者建議教師在備課處理教材時,應該根據自己教學對象和教學 的實際,按照下圖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
附圖{圖}
adapt:選取教學內容或是教參提供的方法或是二者都采用。
replace :采用自己認為更為適合的內容或練習形式和教學方法替代教材上的內容或練習形式和教學方法 。
omit:對于不切學生實際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就舍去。
add :增加自己認為教材忽略的內容或根據教學實際可增加的內容。
例如高中二年級下學期第21單元第82課中,教材設計了一道學生閱讀前的討論題:What is the differen ce between old music andmodern music?該問題連音樂教師用漢語都說不清楚,學生更無法用有限的英 語詞匯和結構開展討論。這種問題,就可大膽地不予采用。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聽各類音樂的錄音并伴之What 轉貼于
kind of music is this?Do you like it?Can you name some other piece of music likethis one?等問 題導入課文教學。
(2)有區別地整體處理詞匯教學
傳統的方式常常是在學習新的對話或文章之前先集中教生詞和詞語并介紹它們的用法等。這種教學方式費 時多,收效不大。而且長期沿用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形成不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即在聽或閱讀某一新材料 之前一定得弄清所有生詞和詞語的意義。這將使學生越來越脫離今后真實交際和運用的實際。
在指導高中英語教學中,筆者提出分3 種途徑整體處理教材中出現的新詞語,以解決詞匯教學費時的問題 。
①對于影響學生理解關鍵詞語可以在聽或閱讀之前教授。但是,也應該盡量運用情景和通過英語學習英語 的方式來教。
②教材中大量詞語是可以讓學生聽或閱讀過程中學習。這樣,可以不斷增加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猜測 或推斷詞語意義的機會,提高學生詞語學習的能力。以下2例中的生詞若提前教的話, 學生學習兩段對話就會 變得索然無味。
Lesson 9.Unit 3,Senior 1B
…
Sara: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fall?
Yang:Pardon? Would you please say that again more slowly?
Sara: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fall?
Yang:Next what?I'm sorry I don't quite follow you.
Sara: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September. Do you haveany plan?Lesson 25.Unit 7.Senior 1 B
Wang: Carl. what does "quake" mean, as in the word"earthquake"?
Carl:It means "to shake".So. in an earthquake, the earth shakes...
③有些詞語在教學過程中不必要數,可以留待學生自己去理解或查閱。
語言交際離不開情景,在不同的情景或上下文中,同樣的詞語會有不相同的意義。筆者認為,整體教學方 法要求教師應越來越多地為學生提供讓他們通過句子,特別是篇章來學習新的詞語的機會,以激發他們注意、 思維、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的運用,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粗線條地整體把握教學層次
整體教學要求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書”(指教書本),而是要求教師借助書本,“教學生怎么看書?”和 “怎么學習?”因此,教師應把握分寸地體現“宜粗不宜細”的教學風格,以利于培養學生接受語言的能力。 對于教材內容和新出現的結構和詞語,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住“度”。通常應按下邊的3個層次。
附圖{圖}
①主要的內容、結構和詞語: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其中包括內容、運用結構和詞語。
②理解和把握的內容和結構:只要求學生聽得懂和看得懂,而不統一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的教學內容。
③領會的內容和詞語:僅只要求學生領會的內容和詞語。不要求學生記憶和掌握。
英語教學中,常常需要采用粗線條的教學方法。往往粗線條的教學風格,有利于啟動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 維、觀察、注意、主動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
三、整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是整體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英語整體教學方法一定要將整體教學思想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 ,即做好對于教學內容的整體處理,設計多維式的分層次、多因素、有序的教學過程,發揮語言知識和語言運 用能力相結合的整體教學功能等。
1.在設計整體教學過程時,教師必須遵循語言學習規律。
英語整體教學方法,要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的統一,要體現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的統一。英語教 學過程既是教師的認識過程,更應該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教師必須做到認真研究英語學習過程的規律和結構, 即: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四個階段(見下圖),做到循循善誘,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教師 引入實 踐發展檢測
學生 感知 記憶 運用 強化
(1)感知階段(注意力和觀察力):學生通過各種感官開始。 從而進入學生的大腦,獲取外語的信息是 理解掌握的基礎。
(2)理解階段(思維能力):理解所感知語言的意義是學英語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感知的深入。
(3)鞏固階段(記憶力):是學習外語的重要環節。理解語音、詞匯、語法、結構所表達的意義,結構和 用法。鞏固是記憶保存;是教學過程的重要階段。要利用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
(4)運用階段(實用能力):運用為英語學習的中心環節, 是實現目的和任務的綜合過程,是智力綜合 活動的過程。
根據上述規律,筆者在指導初、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求教師在運用新編初、高中教材所介紹的5步教學過程 時,一定要把握規律, 明確每個步驟的目的,認真研究教學步驟之間聯系的自然和流暢(natural and smoo th)。
Revision for presenting the new
Presentation for Ss' understanding
Drill for Ss' learning
Practice for Ss' application
Consolidation for reinforcement (Organizing feedback)
必須指出的是,5步教學法體現了學習的一般規律, 并非不可改變的教學過程。有時,可結合教學實際采 用引入、操練;引入、操練;有時會是操練、實踐;操練、實踐等。
2.在設計整體教學過程時,教師必須堅持自己的主導地位。
要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始終站在學生的地位 ,考慮學生學習的興趣、需要和困難,揣摩學生的思維路線和記憶、學習方式。
以課文教學為例,筆者提出了三項整體目標,即理解課文,掌握一定閱讀技巧,部分語言結構和詞匯。教 師在設計整體教學過程時,不能僅僅只考慮將課文的內容和課文中所出現的詞匯、詞語和語法講授清楚,而應 該充分體現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課文的心理特點與過程,培養交際性閱讀的能力(即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 實現交際目的的能力),實現閱讀理解過程交際化(即讓學生帶著目的讀,以提高理解效果),采用不同的閱 讀方式來實現不同的交際目的,通過閱讀進行基礎知識和詞匯的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先生教書的法子應該是學生讀書的法子。”“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 學的法子,那先生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方面也就能夠樂學了。”這種教法體現學法的教學合一思想對實施整 體教學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英語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入門,傳授解惑,掌握重難點,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 漁,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其思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
3.在設計整體教學過程時,教師必須發揮個人的創造性。
教學過程是十分寬容的。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自由確定教學過程,采用各種風格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和方法,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取得不同層次學校英語教學效果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