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逆向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社會保障 基尼系數 養老保障 醫療保障
一、山東省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的測算
用基尼系數測定社會保障情況,應以社會保障福利累計百分比為縱軸,以福利人數累計百分比為橫軸,畫出享有的社會保障福利與對應的福利人數的社會保障洛倫茨曲線。如圖1。
測定城鄉社會保障差異問題,有下列兩個假設條件:其一,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于城鎮社會保障水平;其二,把福利人數分為兩組,即農村福利人數和城鎮福利人數,各組所對應的人口數和福利,都是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測定時,只考慮組間的不平等,不考慮組內的不平等。基于以上假設,對圖1社會保障洛倫茨曲線的走向可以用圖2說明。
在圖2中,圖中的虛線與橫軸的交點是農村福利人數與城鎮福利人數的分界點,用符號D表示,虛線與洛倫茨曲線的交點為E。D的左端為農村福利人數,D的右端為城鎮福利人數;E的左端為農村福利人數所對應的洛倫茨曲線,E的右端為城鎮福利人數所對應的洛倫茨曲線。
若OA、OB的長度均為1,正方形OACB的面積為1,則山東省社會保障基尼系數為:曲面OEC的面積與三角形OBC的面積之比,即等于兩倍的曲面OEC的面積。
因此,山東省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公式可寫為:
G=2×{∫P0[K-(W/P)×K]dk+∫1P[K-(1-W)/(1-P)×K+(P-W)/(1-P)]dk}
公式中:G為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P為農村福利人數占總福利人數的比重,W為農村居民所享受福利占總福利的比重,城鎮福利居民占總人數的比重為1-P,城鎮福利額占福利總額的比重為1-W,K是人數累計百分比。
二、山東省城鄉養老保障基尼系數的計算
在計算城鄉養老保障基尼系數時,需要確定農村福利人數及相應福利,以及城市福利人數及相應的福利。在計算福利人數和相應待遇過程中,需要2011年的下列資料:
由《山東統計年鑒2012》可得到:山東省非農業人口為39450000人,農業人口為56460000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費為25173110000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為88680000000元。由《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12》可得到:全國總人口1347350000人;全國抽樣比為0.085%;全國城鎮55歲至59歲女性抽樣人數為:9939+7308=17247(人),鄉村55歲至59歲女性抽樣人數為18206人;全國鄉村60歲至64歲男性抽樣人數為14720人,鄉村60歲至64歲女性抽樣人數為13910人;山東省城鎮60歲及以上抽樣人數為:3824+2302=6126(人),山東省鄉村60歲及以上的抽樣人數為7194人。由《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2》可得到:山東省糧食播種面積為101065000畝,平均每畝糧食收益為658.37元,農村居民純收入為8342.1元/人。由《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12》可得到:山東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為5700000000元。
(一)福利人數的計算
1、城鎮福利人數的計算。依據公式:抽樣人數÷實際人數=抽樣比,可以計算城鎮福利人數。城鎮福利人數=55歲至59歲女性人數+60歲及以上的人數=[(17247÷0.085%)÷1347350000×39450000]+(6126÷0.085%)=595695+7207059=7802754(人)。
2、農村福利人數的計算。同理,可以計算農村福利人數。鄉村福利人數=55歲至59歲女性人數+60歲及以上的人數=[(18206÷0.085%)÷1347350000×56460000]+(7194÷0.085%)= 897714+8463529= 9361243(人)。
(二)福利的計算
1、城鎮居民養老保障的福利計算。城鎮居民養老保障的福利包含: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費用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福利以及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福利。其中,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福利,由于該保險實施時間短,缺乏其基金支出數據,本研究假定2011年山東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福利為零。
城鎮居民養老保障的福利總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費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
=25173110000+88680000000+0=113853110000(元)。
2、農村居民養老保障福利計算。農村居民養老保障福利包含:土地保障的價值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福利支出數以及農村養老保障的自我補充。其中,土地保障的價值依據全國平均每畝糧食收益來計算;農村養老保障的自我補充是依據目前農村勞作的現實,女性55歲、男性60歲后,照常出去打工或者在家務農,依據農村居民純收入扣除土地保障價值計算。
農村居民養老保障福利總額=土地保障價值+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福利+農村養老保障的自我補充=(平均每畝糧食收益×人均耕地面積×福利人數)+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延長勞作時間福利人數的農村居民純收入總額-延長勞作時間福利人數的土地保障價值)
=[658.37×(101065000÷56460000)×9361243]+5700000000+[2309214①×(8342.1-1178.5②)]
= 11032059181+5700000000+16542285410=33274344591(元)。
(三)城鄉養老保障基尼系數的計算
根據上述項目的計算可以求出下列數據:
城鄉養老保障的福利總人口:
= 7802754 + 9361243 = 17163997(人)
城鄉養老保障福利總額:
= 113853110000 + 33274344591=147127454591(元);
農村福利人數占總福利人數的比例:
=9361243÷17163997≈0.5454
農村養老保障福利占福利總額的比例:
=33274344591÷147127454591≈0.2262
G1= 2×{∫P0[K-(W/P)×K]dk+∫1P[K-(1-W)/(1-P)×K+(P-W)/(1-P)]dk}≈0.3192
三、城鄉醫療保障基尼系數的計算
在計算城鄉醫療保障基尼系數時,需要確定農村福利人數及相應的福利,以及城市福利人數及相應的福利。城鄉醫療保障基尼系數的計算,在前述資料的基礎上,還需要2011年的下列資料:
由《山東統計年鑒2012》可得到: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為29478000人,基金支出為27940000000元。由《關于2011年度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情況的通報》可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66291300人,其基金支出總額為14388000000元。由《2012年山東省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可得到: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517942100人次,假如2011年和2012年農業居民到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就診的比例不變,農民在縣市級以上診療的比例為44.84%;醫療機構入院人數為12037200人,假如2011年和2012年農村居民到衛生院入院占入院總人次的比例不變,農民在縣市級以上入院的比例為77.45%;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6天。
(一)福利人數的計算
1、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人數的計算:2011年山東非農業戶口人數為39450000人,即城鎮福利人數為39450000人。
2、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人數的計算:2011年山東農業戶口人數為56460000人,即農村福利人數為56460000人。
(二)福利的計算
在計算醫療福利時,由于醫療資源分布狀態,既需要計算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和農村福利,又需計算間接醫療保障福利,即城鎮居民較農村居民多享有的福利,可以通過農村居民進城看病所需要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費的支出來計算。
1、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的計算。城鎮直接醫療保障的福利包含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福利和公費醫療的福利兩部分。截止2011年底,除濟南、煙臺外的15個市均已取消公務員公費醫療,實現了全員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本研究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平均支出水平,對待濟南、煙臺和省直機關的醫療保障福利,以測算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平均每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支出×城鎮福利人數=(27940000000÷29478000)×39450000=37391893500(元)。
2、直接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的計算。直接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平均每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支出×農村福利人數=(14388000000÷66291300)×56460000=12254078400元。
3、間接醫療保障的城鄉福利的計算。間接醫療保障的城鄉福利=交通費+住宿費+誤工費=(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住院病人交通費用)+住宿費+誤工費=(34864095168③+220565394④)+1466646175.8⑤+1631321208.4⑥≈38182627946(元)。
(三)城鄉醫療保障基尼系數的計算
根據以上推算,可計算出以下數據:城鄉醫療保障的福利總人數=城鎮福利人數+農村福利人數=39450000+56460000=95910000(人);城鄉醫療保障福利總額=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直接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間接醫療保障的城鄉福利=37391893500+12254078400+38182627946 = 87828599846(元);農村醫療保障福利人數占總醫療保障福利人數的比例=農村福利人數÷城鄉醫療保障的福利總人數=56460000÷95910000≈0.5887;農村醫療保障福利占福利總額的比例=直接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城鄉醫療保障福利總額=12254078400÷87828599846≈0.1395。
G2 = 2×{∫P0[K-(W/P)×K]dk+∫1P[K-(1-W)/(1-P)×K+(P-W)/(1-P)]dk}≈0.4492
四、山東城鄉社會保障差異程度的評價與啟示
在社會保障體系中,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它顯示了城鄉社會保障主要差異所在,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的綜合水映了城鄉社會保障差別的整體情況。所以,可通過對養老保障基尼系數和醫療保障基尼系數進行加權平均求得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值。因養老保障與醫療保障同等重要,加權系數取值為0.5。因此,山東省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的值為:G0=G1×0.5+G2×0.5=0.32×0.5+0.45×0.5=0.39。根據一般標準,如果數值在0.3―0.4之間時,是比較合理的;在0.4―0.5之間時,表現出差距過大。因此,山東省城鄉社會保障基尼系數整體處于合理的邊緣。
山東省城鄉養老保障基尼系數為0.32,顯示出比較合理狀態。但從城鄉養老保障福利結構來看,城鎮居民養老保障的主要福利來源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而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障福利來源于三個方面:農村養老保障的自我補充占比49.72%,土地保障價值的占比33.15%,農村居民新型養老保險占比17.13%,而且農村居民新型養老保險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比例為4.77%。一方面說明,農村居民的養老主要靠農村養老保障的自我補充,農村居民比城鎮居民辛苦。另一方面,農村居民的養老還要靠土地,農村居民新型養老保險在農村養老保障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社會化養老保險政策所帶來的城鄉福利差別也較大。因此,筆者建議,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應不斷增加政府對農村居民新型養老保險的補貼,逐步提高社會化保險政策在農村養老保障福利中的比重。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慎重對待土地權屬調整和利益分配。三是積極推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提高農民的就業水平,以利于農民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的增加。
山東省城鄉醫療保障的基尼系數為0.45,呈現差距過大狀態,通過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福利構成可以看出:直接醫療保障的城鎮福利占比42.57%,間接醫療保障的城鄉福利占比43.48%,直接醫療保障的農村福利占比13.95%。這一方面說明,農民的直接醫療保障支出是城鎮居民直接醫療保障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社會化醫療保險政策所帶來的城鄉福利差別較大。另一方面,農民外出就醫的支出,花費在就醫過程中的交通費、住宿費以及誤工費支出比較大。因此,筆者建議,一是在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礎上,提升農民繳費能力,增加省、市、縣級財政對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合理確定其門診和住院起付標準、支付限額和支付比例等,以解決農民有病不敢就醫,重病拖垮家庭的問題。二是加大縣域內醫療機構的人員、硬件等配套建設,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開展城鄉醫院對口幫扶,構建以縣級醫院為樞紐的醫療體系,以強化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力爭農民的大多數疾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三是隨著山東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濟南、青島雙核型結構優勢的同時,加大青島市醫療費用的財政支持力度,提升其服務能力,讓青島市的醫療技術和口碑與濟南同列,讓膠東半島農民享受到與濟南同等的醫療待遇。
注:
①60歲至64歲的男性人數+55歲至59歲女性人數+60歲至64歲女性人數
=[(14720÷0.085%)÷1347350000×56460000]+897714+[(13910÷0.085%)÷1347350000×56460000 ]=728334+897714+683166=2309214
②土地保障價值÷福利人數=11032059181÷9361243≈1178.5
③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數據。計算時需要考慮進城農民的診療人次和交通工具費用。首先求出進城農民的診療人次。應依據前面的數據,通過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人次求得農村居民就診人次,用農村居民就診人次乘以農民在縣市級以上診療的比例求得,即進城農民的診療人次={[總診療人次÷(非農業人+農業人口)]×農業人口}×農民在縣市級以上診療的比例 ={[517942100÷(39450000+56460000)] ×56460000}× 44.84%≈124514625.6(人次)。其次再考慮交通工具費用問題。假定農民外出診療縣域內乘坐汽車,且汽車費假定為10元(山東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工程);縣域外乘坐火車,且火車票費假定為33.5元(以濟南火車站為起點,距離濟南最近的站點泰安硬座票價為12.5元,省內距離濟南最遠的站點青島硬座票價為54.5元,采用兩個票價的平均數為農民外地就醫的人均單程成本)。再假定2011年農民外出診療時,在縣域內就診的比率為60%。最后計算出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即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縣域內診療人員的交通費+縣域外診療人員的交通費=(縣域內人均往返交通費×門診人次)+(縣域外人均往返交通費×門診人次)=(10×2×124514625.6×60%)+(33.5×2×124514625.6×40%)≈34864095168(元)。
④住院病人的交通費用數據。與計算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類似,首先求出進城農民入院人數。農民入院人數=={[總入院人次÷(非農業人+農業人口)]×農業人口}×農民在縣市級以上入院的比例 ={[517942100÷(39450000+56460000)] ×56460000}× 77.45%≈5684675.1(人次)。其次再考慮交通工具費用問題。與門診病人的交通費用假設相同,另外假如一位入院診療人員需要一位陪護人員,則住院病人交通費用=(縣域內人均往返交通費×陪護人次)+(縣域外人均往返交通費×陪護人次)=(10×2×5684675.1×60%)+(33.5×2×5684675.1×40%)≈220565394(元)。
⑤住宿費數據。假如城市的最低床位價格為每天30元,住宿費=農民入院人數×床位價格×平均住院日=5684675.1×30×8.6≈1466646175.8(元)。
⑥誤工費數據。假如農民年工作天數按250計算,則誤工費=農村居民年純收入×(住院停留時間/年工作天數)×住院人數=8342.1×(8.6/250) ×5684675.1≈1631321208.4(元)。
參考文獻:
[1]王祖祥.中部六省基尼系數的估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6(4):77―87,206―207
[2]劉渝琳,陳書.我國社會保障基尼系數的討論與估算[J].統計研究,2011(6):28―34
[3]顧海兵,張實桐,張安軍.我國城鄉社會保障均勻度的衡量方法與測度評價[J].財貿經濟,2012(11):37―47
作為互聯網產業的基礎應用服務,自1997年以后,中國每一輪由風險投資推動的互聯網業熱潮都會間接推動IDC產業的繁榮。雖然中國互聯網在網絡規模、用戶規模、業務規模等方面一直在高速發展,但作為互聯網重要基礎設施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一直處于規模小、能耗高、技術水平低的狀態。
TGG、IEEE等國際標準組織已經對IDC相關的技術分別進行了研究,而中國IDC行業“標準”嚴重缺失,急需從標準角度對IDC的技術、服務、運維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據悉,本次行業標準的制定,將研究“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編址和服務質量要求,并提出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分級體系,以適用于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維和評估”。
數據中心也是云計算的超大規模服務器集群環境。根據一項統計,中國現有大約50萬個大大小小的數據中心,70%以上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無論是能效設計、計算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調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難以適應云計算時代對網絡的帶寬、存儲的容量、計算能力的要求。
不過本次通信行業標準的制定,卻也客觀地推動了中國云計算走向規范。雖然云計算標準在中國學術界早有呼聲,但考慮到類似“三網融合”領域同樣存在非技術因素,作為“行業管理”,通信和電子兩個行業依然在延續執行歷史形成的法規。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設計;CAD;逆向工程;
1.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其重要性
1.1計算機輔助設計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通過計算機使用些繪圖軟件來幫助設計師進行機械設計。原本機械設計是通過手繪來完成的,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圖紙繪制節省大量時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計算機軟件,也便于設計師進行一些其它操作,使設計更加合理,也方便設計師對設計產品進行修改,從而使得產品具有更高質量。另外在計算機上設計師還可對產品進行模擬,保證產品合理性。
1.2重要性分析
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機械生產前提。同時也是決定機械性能重要因素,性能好壞取決于設計質量。狹義上講機械設計指在技術設計過程中,廣義上講機械設計要據設計者要求和現有條件,對機械工作原理和機械結構材料強度,機械零件形狀和大小能量傳遞方式進行分析。并形成具體的描述作為機械制造的依據。這是個創造性工作,是建立在成功經驗基礎上的,只有結合兩者才能設計高質量機器。
機械設計步驟都需計算機幫助,圖形編輯和數據計算都需借助軟件提供支持。除這些具體工作可利用計算機完成,還可據圖紙在計算機上模擬模型,對產品性能和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據出現狀況進行相關修改不斷完善質量,計算機應用技術越來越廣的應用到機械設計中。
2.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在機械設計中應用
2.1三維造型、工程分析和報表中應用
采用實體造型設計時,通過計算機對試題造型進行相關處理會給設計工作帶來便利,通過軟件處理技術,可將事物造型更加合理的展現出來。采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使數據分析工作更簡單,提高工作效率。機械設計中,對一些特殊數據和報表進行相關說明時均可通過計算機輔助完成。
2.2逆向工程中CAD應用
逆向工程是種吸收先進設計的手段,技術研發很重要,但研發成本很昂貴,研發中受現有條件影響,一些技術需很長時間才能成熟。因而設計中要充分運用科技成果,融合新技術基礎上要不斷創新。
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為機械生產提供技術保障。逆向工程只有在實物條件下,了解產品基礎上逆向構造零部件模型,達到產品創新目的。在以前“逆向工程”應用中主要集中在實物方面,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對實物模型進行創新設計體現出產品性能,可通過坐標測量方法,CAD制圖軟件把實物轉化成虛擬模型。利用計算機輔助功能對產品進行加工,可運用多種技術實現逆向轉換設計。可利用數據繪制網格,并對點進行模擬,得到連續曲面再對曲面進行修復進而獲得實物模型。利用SCAN一TOOLS技術在生成曲面進行裁剪、延伸等工作,把曲面轉換成實體,利用相關軟件實現參數化設計,完成模型重建。
2.3汽車覆蓋件模具設計中CAD應用
CAD 技術是企業技術的應用先鋒。此技術使我國傳統技術發生變革。新技術興起,對我們汽車企業起推動作用。模具制造、數控加工等方面都起強大作用。如汽車模具CAD技術、汽車車身覆蓋件CAD技術、在汽車行業中制造屬于密集型和勞動密集性產業。
汽車覆蓋是汽車車身、發動機、金屬板材等內部零件。是由汽車覆蓋件組裝而成,不但功能強大,且大方、美觀、質量極好、表面光順。在新設計與開發中的汽車,車身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沖壓模具設計,車身傳統開發是以實物模型為車身提供可用信息,其中易出誤差、實物模型變形等因素,會影響車身沖壓模具設計精度與效率。若想提高精度與效率,保質保量完成就要打破傳統模具設計、制作方法。其中采用CAD技術是關鍵。
一般情況下,沖壓模具要經過拉深、修邊、整形、沖孔等幾道工序。其中最重要是補充面設計。在設計實體模具時要避免內腔、凹、凸模、加強助等潛在干擾因素,可利用CAD技術。設計實體模具前要先繪制出數控刀具路徑程序,再檢查加工過程可行性。在沖壓零件表面設計中必須要使用專用曲面設計軟件,才可保證沖壓零件表面和模具表面一致。
CAD 技術在構建模型、模具結構設計、仿真產品和間庫使用中起到非常關鍵作用。雖然CAD技術能實現參數化,便于與 CAM 相結合,但計算機運算速度慢、軟件占硬盤和內存空間大、設計標準化程度較低、專用行不強、開放性、可靠性和規范性不夠。但是只修改對應參數和局部區域修改可提高設計效率。
3.計算機輔助設計在機械設計中應用優勢和不足
3.1計算機輔助應用使得設計周期縮短
采用以往設計方式,對復雜幾何結構零件需要很長時間,而若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三維設計,就可用些簡單幾何體組建復雜幾何機構,大大降低難度,還可對零件進行重組,設計出更加優秀的產品,不僅縮短設計周期,開提高工作效率。
3.2計算機輔助的應用使得零件的設計和修改更加方便
進行零件設計時若出現一些不匹配,采用以往方式,修改會很麻煩,但在計算機輔助下,可把零件放在裝配環境中試驗,可方便的看出零件設計的每個步驟,修改起來也容易找出問題所在,為零件修改提供便利。
3.3計算機輔助在設計中的應用有利于觀察零件的裝配
在機械設計中,我們知道采用不同的裝配關系可以出現不同的效果。利用計算機輔助可以把不同的裝配關系進行演示,如果不符合相關要求的裝配關系,那么查找器就可以進行顯示,這樣就方便我們對錯誤的部分進行修改。另外,計算機輔助的使用還可以使得設計的質量得到提升,計算機輔助設計中有許多先進技術的應用,這就使得設計更加的完善,從而使得設計的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姜煒.逆向工程技術在機械零件制造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 2010(04)
【關鍵詞】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可視化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的發展,計算機軟件網絡通信不再只通過檢測哪些功能、需要刪除和增減來解決計算機功能的實現問題的正向工程,而是,在此基礎上能夠解決程序理解問題的逆向工程。在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中包括代碼級逆向分析和系統級逆向分析。通常應用到的是代碼級逆向分析。一般是通過例如反匯編器、調試器、反編譯器及系統監控工具等專門的逆向分析工具對待逆向的程序網絡通信進行監控、研究及剖析。但是這樣一種分析方式由于它本身的各種缺陷例如只能對程序進行外部執行行為結果的分析,在加殼加擾時應用沒有實際的效果,調試器使用受限等等。經過不斷的發展嘗試,動態二進制平臺DynamoRIO具有高效的分析優勢。
一、動態二進制平臺DynamoRIO
在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之間插入DynamoRIO并利用代碼緩存技術將程序代碼分為一段段指令序列拷入代碼緩存。接著執行代碼緩存中的程序。其中那一段段指令序列又稱為基本塊,它以類似于如call,jump等控制轉移類指令為結束標志。DynamoRIO在基本塊的執行結尾處通過上下文切換在基本塊調度狀態與程序的代碼緩存這兩個狀態下切換過渡,接著將在本地執行緩存中的代碼。DynamoRIO相對于其它的動態二進制平臺而言,它的優勢是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和很好的穩定性,并且它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DynamoRIO分析整理出的數據可構成API函數信息庫并對網絡通信中所執行的API函數信息做出相應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可利用DynamoRIO提供的API函數集編寫出滿足各種需求的插件。
DynamoRIO最為核心的技術是DBI技術,這向技術是眾多動態二進制平臺的支撐技術。它能夠實現對程序指令流和數據流信息進行實時分析和動態修改,主要是在分析要求的基礎上,對程序動態執行過程插入分析代碼。動態二進制平臺DynamoRIO通過以上介紹的優勢可以流暢且高效的完成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
二、可視化
在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軟件動態二進制平臺DynamoRIO運行中,其接口函數可用于編寫插樁工具。目標程序將通過插樁工具進入到DynamoRIO創設的API函數信息庫中,在API數據庫中,目標程序被分為一塊塊基本執行塊,接著進行API判斷之后,DynamoRIO會對整個過程中的指令進行記錄,包括指令的執行時間、模塊名和函數名、函數執行時返回值和參數信息,然后DynamoRIO會對API記錄的信息進行分析,主要是對關聯性分析模型和關聯性分析算法進行函數關聯性分析,最后根據數據圖形顯示的規則生成GDL文件,此文件可將軟件網絡通信過程以可視化的圖形形式展現出來。最終實現軟件網絡通信過程可視化。在這一過程中對API函數信息的記錄、API關聯性分析以及軟件網絡通信過程可視化是關鍵。
(一)可視化技術中對API函數信息的記錄。記錄API函數信息首先要獲取軟件加載的庫文件模塊及其它地址空間信息,然后獲取基本塊執行后的跳轉地址。接下來分為這樣幾種狀況。1.跳轉地址存在于API數據庫中則調用API函數信息庫中的數據進行下一步,記錄此跳轉地址的API和API參數信息,程序執行結束,最后進入到下一個基本塊的執行中或者結束程序。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即調用的函數并非API函數信息庫中存在的函數,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程序執行結束或執行下一個基本塊。2.跳轉地址不存在于API庫文件空間中則直接結束程序或進入到下一個基本塊的執行中。
(二)可視化技術中API關聯性分析。在進行API關聯性分析時要注意每個套接口所代表的通信通道以及每個套接口的描述字要包含通信的IP地址類型、協議類型等信息。套接口描述字是兩個程序之間的通信手段,一般兩個程序之間的連接都是建立在套接口的基礎上的。函數關聯性分析的目的是獲得包括通信IP、端口、發送和接收的內容的通信會話的具體信息。
(三)可視化技術中軟件網絡通信過程可視化。軟件網絡通信過程可視化技術的最大優勢是能夠用直觀的表現形式將大量的數據表現出來,從而為人們快速尋找數據中的特征、相關關系、模式、趨勢、結構、異常現象等提供便利。可視化圖形形式的生成是利用可視化通信工具和已有的相關軟件對網絡通信過程進行展現。目前所應用的一款可視化圖形軟件工具是aiSee與GDL語言。GDL是一種對圖形中的邊、結點、圖形的屬性進行描述的圖形描述語言。而aiSee正是基于這種圖形描述語言的用于使編譯器中的多種內部數據結構進行形象化表述的可視化工具。在這款工具中對GDL的結點的設置是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來進行的調整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個性化。基于這種特點aiSee軟件的應用十分廣泛。
結束語:
目前我國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及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僅是在計算機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有涉及。在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及可視化技術中,有一定的收獲與突破,但是目前的發展現狀比較緩慢,在80年代中合肥工業大學對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及可視化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之后,至今,沒有出現比較系統的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了。因此,在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及可視化技術的領域上,針對目前比較好用的動態二進制平臺軟件DynamoRIO應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從其中比較重要的API函數信息的記錄、API關聯性分析、軟件網絡通信過程可視化這幾個環節入手,進行多角度的探究。推動軟件網絡通信過程逆向分析及可視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模具設計制造;逆向工程;產品模具;應用
逆向工程技術是一種能夠對先進技術進行快速消化吸收,從而縮短產品的開發設計周期的重要技術,該技術主要將原始的物理模型通過轉化變為工程概念或者設計模型,這樣能夠顯著提高我國工業產品的自動化制造程度、產品開發設計周期、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通過逆向工程,對提高模具產品的制造水平、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的逆向工程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總結。
1.逆向工程簡介
逆向工程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制造技術,集中了生產工程學、材料科學、計量學和現代設計理論等多種現代化技術。逆向工程也叫做反向工程、反求工程或者測量造型,主要被應用在產品設計圖紙或模型遺失的情況下,它以對零件產品的重新測量和相應的數據處理為基礎,不僅能夠完成模具的設計制造,同時還能夠提高對產品的認識,從而進行創新和再次研發。因此,逆向工程技術能夠支持客戶的各種用途,其模具加工和快速模型技術能夠高效地輸出,這從根本上提高了新型產品對市場需求速度的適應力。傳統的產品設計方法首先需要對產品的市場進行調研,然后根據產品的特性進行相關的理念設計、效果圖繪制,然后經過專業人士的綜合評價后,應用CAD軟件對產品的三維模型進行設計,在經過一些標準測試后就可以進行產品的制造。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生產周期長,這也相應加大了市場風險。相對而言,逆向工程技術首先通過實物模型進行測量,再根據具體的數據對產品CAD模型進行構建,然后將設計應用到產品的制作中去,從而可以有效提高產品的制造能力,這就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彌補了正向工程制造技術的不足。目前,逆向工程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玩具、車船、家電、飛機和人造皮革等多個與模具相關的領域行業。另外,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發展,逆向工程技術也在美容、人工骨骼等多個方面得到了推廣。
2.模具設計過程中的逆向工程技術應用
目前,逆向工程設計在模具設計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工藝設計時首先通過精密儀器對實物進行掃描,并將數據傳遞到計算機上以生成模型,然后經過專業人員的簡單修改后就可以生成進行數控加工的NC程序,這樣與加工中心的通訊相互配合,就能夠快速制造出簡易的模具來。其中,主要應用了數字化掃描、產品建模和數控加工三項技術。
2.1數字化掃描
掃描就是使用模擬式或非接觸式激光掃描側頭對模型表面進行連續掃描,以采集模型的表面坐標值等數據,然后將數據存入計算機。該流程是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由于逆向工程是一個推理過程,任何誤差都會在推理過程中被放大,所以,掃描采集的數據準確性關系到最終產品的質量。目前,傳感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這為提高采集數據的精確度創造了條件。數字化掃描過程一定要仔細謹慎,不能急于求成,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進行多次采集,對比選擇最優結果。
2.2產品建模
產品建模就是根據掃描的數據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快速制作出零件CAD模型,該階段完成了零件的初步模型設計。由于CAD模型在設計時含有一些復雜型面,這時只使用一張曲面對數據點進行模擬是不行的,該方法過于簡單,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常見的做法是,首先依據原形特征將測量數據點分成不同區域,每個區域擬合一個曲面,然后使用曲面過渡和求交法將不同曲面進行連接,進而形成一個整體。產品建模階段除了要求設計人員經驗豐富外,還需要一些必要的軟件,這些軟件能夠顯著減小工作量,節省工作時間。
2.3數控加工
數控機床要根據零件的加工內容量和設備來決定工序的分散集中程度,并要遵循先粗后精的工藝源,進行校形或消除殘余應力,并在精加工過程中對誤差進行修正。最后,為了消除重復定位誤差影響,需要提高孔系的同軸度,然后再加工其它坐標位置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