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第1篇

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中雙方主體實質上的不平等。貿易雙方如果存在著操控與控的關系,就沒有了平等談判的機會,造成的貿易結果就是一方單方面擁有并非雙方在平等的情況下協商分配財產。國有企業通過剝離上市的模式令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從根本上具有了非公允關聯交易的先天條件。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我國的上市公司多半是第一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股地位,董事和控股股東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太弱,獨立董事未發揮應有作用。獨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同時履行監督董事會的工作,工作內容有重復。再有違規成本低,監管部門對違規關聯交易的查處又明顯缺乏力度。

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分析

關聯方交易的揭示與披露(不考慮內部控制)出現重大的錯誤和舞弊的風險被認為是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的審計的固有風險,審計人員并不能努力工作來減少固有風險,只能通過審計程序分析和判定固有風險水平。現行法規對關聯交易的定價及披露缺乏詳細的操作性規定,以致部分上市公司在具體操作中不知道該怎么辦,而還有些上市公司則根據這些逃脫披露監管,加大關聯交易審計的固有風險。上市公司監管指標不合理,我國的證券監管制度有一些特殊的制度促使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關聯交易調節報表利潤,它們使得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強烈的調節利潤動機,尤其是經營業績不理想時增加了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審計固有風險。

3.審計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檢查風險分析

3.1現有審計準則的不完善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還有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本都確定了關聯交易的相關會計準則,同時,審計準則的制定機構制定出與會計準則相配套的審計準則來配合會計準則的實踐應用來指導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實踐活動。而我國關聯方交易的會計準則并不完善,同時,審計準則當中又有過多的原則性條款,卻缺少與會計準則配套的審計操作規程,這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時缺少具體的準則指導,注冊會計師就很難對公司所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發表恰當的意見,關聯交易的審計檢查風險就不容易控制了。

3.2公眾及投資者對關聯交易審計容易產生認識偏差

將關聯交易等同于存在問題的交易。每當提到關聯交易,好多人都會認為是不公平的交易,以為公司一定會存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假的行為。希望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能夠針對關聯交易的價格做出公允性的保證。如果有哪個公司的關聯交易相對比較多,而這時注冊會計師卻沒有發表什么意見,那么公眾和許多的投資者可能就要認為注冊會計師沒有勤勉盡責。將稅務機關針對公司的關聯交易而進行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誤解為公司關聯交易價格的不公平。實際上,稅法中關于關聯交易的規定并不是認為比市場價格低的關聯交易就一定是非公允的交易。

4.針對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審計風險的應對策略

4.1降低關聯方交易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建議

建立關聯股東回避表決制度,與關聯交易有利害關系的股東不能用他所持有的股份履行表決權。建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注意不要和監事會的工作內容重復,避免公司在控股股東的影響之下做出不合適的關聯交易的決議。還可以考慮學習香港聯交所,增加董事會批準制度,把關聯交易依據交易的總金額除以上市公司有形資產凈值的比值作為依據將關聯交易分給不同的人員或者部門來監督。完善公司法、證券法、稅法等相關法律中對關聯方交易規定的細節,加大對違反規范的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的法律制裁。

4.2降低關聯方交易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建議

建立股東大會批準制度,要緊的關聯交易合同一定要經過股東大會的有效許可才可以發揮作用。這樣做的目的,第一是讓其他的股東也可以參與到某些關聯交易的決策中來,不讓董事會受到控股股東的操縱做出一些對公司或者少數股東的利益不相符的關聯交易決策,有效約束關聯交易的定價及其披露;第二就是憑借完善的信息披露的制度把有關的關聯交易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建立嚴密的監督審核體系,我國有證監會和兩個證券交易所,這樣的機構應該成為監督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主力軍。這些機構需要重點審查關聯交易的成交價格是否合理;公布和披露的相關消息是否及時和完整;重大的關聯事項是不是已經通過了股東大會的批準等,而且不應該只要求上市公司能夠滿足簡單的條文,而應該讓上市公司更加主動地對有關信息進行適當披露。在透明監管的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改變通過單一指標或者個別指標來監管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現狀,建立更加立體全面的監管體系。

4.3降低關聯方交易檢查風險的建議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上市公司;信貸風險;特點分析

一、上市公司貸款規模大

到2008年底已經擁有資產總計高達408 618.02億元的1600家上市公司,無疑是商業銀行眼中貸款的“巨頭”。在“傍大款、壘大戶”的慣性思維引導下,商業銀行貸款向這些大客戶高度集中,正是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使商業銀行在與上市公司的合作中“趨之若鶩”,從2000年~2007年,上市公司的新增貸款額度逐年增加,分別為13 346.61、12439.41、18 979.20、27 702.30、19 201.60、16 492.60、30 594.90和36 405.6億元,數額可謂是巨大。上市公司多是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多者有上百家,少的也有幾十家,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有若干家公司由于戴著上市公司的光環,向銀行貸款比較容易,非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擔保或集團內公司擔保,一般也能得到銀行貸款。一個集團公司多家企業的貸款加起來就十分巨大,往往債權人是多家銀行,而且涉及一家銀行的多個分支機構,各家銀行都不好控制風險。

二、質差公司頻現

1.業績差。據統計,2000~2008年,虧損公司占上市公司比率為8.71%、13.13%、13.51%、11.58%、12.56%、18.2%和12.12%,一直高具不下,2007年首次降到10%以下,2008年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又攀升致15.67%。

2.誠信差。(1)信息造假、騙貸。中國上市公司造假的問題一直非常普遍。過去,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是為了揮霍公款、行賄、貪污、避稅、逃稅,或者是想通過粉飾業績,樹立企業形象,或者為了避免被ST等。現在,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造假有了新的驅動力,那就是股價的波動已經與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造假者的利益和造假的關系更加直接,會使得造假行為愈演愈烈。這些劣質公司的虛構經營業績,獲取上市資格、保持或重新獲得配股資格、改善公司形象獲得商業銀行貸款。這些劣質公司很多都是業績差與誠信差并存的,一旦出現問題,銀行貸款風險加大。(2)貸款挪用,引發風險。上市公司挪用銀行貸款用作其他用途,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由于挪用項目的風險不確定性,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向銀行申請短期貸款,卻投資長期項目。借上市公司的名義貸款,卻把貸款挪用在其他用途。(3)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隨意占有公司資源。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等問題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部分公司大股東素質不高,所以大股東隨意左右上市公司的現象便不足為奇,表現最為突出的便是隨意支配公司資金和銀行貸款。

三、高負債經營

據BBA禾銀績效評價體系統計,2002年的~2007年滬市上市公司綜合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70%、51.17%、52.57%、79.14%、83.95%、84.93%。負債率明顯呈上升趨勢。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十分有限,其負債主要來自銀行貸款。有些負債高的公司,如果經營正常,不斷地創造利潤,有足夠現金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是不會出現清償危機。高負債的上市公司往往出現在績差類公司。2007年在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公司中,ST公司和S*ST公司占絕大多數。如(000506) S*ST東泰 負債率竟高達41672.52%、(000030) S*ST盛潤負債率5956.33%等。這類公司最后退市甚至破產,銀行將蒙受巨大的損失。

四、關聯交易頻繁關系復雜

對銀行來說,關聯交易增加了有關信貸資產的風險,不容忽視。在我國上市公司群體中,關聯交易的存在已是一種普遍現象,經筆者統計,深滬兩市2002年至2007年A 股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發生次數總額為77 913次,其中 2002年全年為9 560次,2003年全年為12 090 次,2004年全年次數為12 242次,2005年為15 191次,2006年為13 430次,2007年繼續增加至15 400次。這些關聯交易中所反映的關聯方關系非常復雜,不妨將關聯方之間存在的龐大關系也看作一個大的網絡化組織,并將關聯方按與上市公司親密程度分為由里至外幾個層次:第一層:直系關系,主要是指存在直接或間接控制和被控制關系的關聯方之間,如上市公司某分支機構、母子公司、祖孫公司、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關鍵管理人員直接控制之公司等。第二層:間接親屬關系,包括兄弟公司、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小股東等等以及有重大影響的公司。第三層:包括參股企業、叔侄公司、合營公司與聯營公司之母子公司等等,以及其他有親屬關系的公司等。這三層圍繞著上市公司這個中心,由里至外依次為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企業多、關系復雜,控制人有意隱藏關系的眾多企業,銀行往往不以為是集團內部公司,而分別給這些企業發放貸款。象這樣的上市公司,貸款規模通常都很大,動則上億,一旦發生信用危機,商業銀行的損失巨大。

參考文獻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第3篇

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是從價值方面反映企業在理財活動以及處理財務關系中所遇到的風險,具體表現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等。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舉債籌資風險。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具有客觀必然性、可認識性、不確定性、兩面性等特點。在本文的研究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是指廣義的財務風險。

一、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現狀分析 根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的《2009年中報虧損公司排行榜》,在已披露中報的1637家上市公司中,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共有483家上市公司虧損,虧損面高達30%,并且這種趨勢并沒有減緩,上市公司因陷入財務危機而宣告破產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我國一些非常有名的企業在市場上突然消失,使人十分震驚。本文選取我國上市公司中在財務風險中具有代表性的ST公司作為研究對象(ST股是指境內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的股票)。截至2010年12月底,深滬股市的歷年被特別處理的ST公司逐年增加,其財務風險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二)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 具體如下:

(1)償債能力差。本文選用了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其中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屬于分析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而資產負債率是用來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本文選取我國上市公司中的ST股在2007~2009年期間的表現來作分析,獲得以下數據。見表1和表2。

從以上對比數據不難看出,在償債能力方面ST公司和非ST公司差距很大。不論從短期的償債能力還是從長期的償債能力來看,ST公司存在很明顯的財務風險。

(2)企業盈利能力差。通過對2008~2009年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ROE(平均)進行統計發現,2009年上半年ROE(平均)大于0的上市公司占79.78%,為1223家,比2008年上半年減少142家。此外,2009年上半年1533家上市公司ROE(平均)均值為0.39%,僅僅是去年同期的8.4%。可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是很好。其中ST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為不樂觀,凈資產收益率偏低。此外,從主營業務收入也能夠看出該公司的盈利能力,ST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明顯低于其所在行業其他非ST公司的收入,其創造利潤的能力也就低。

(3)企業營運能力差。反映企業運營能力的財務比率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等,但在本次的分析中,不選取這些指標來進行具體分析。因為這些因素在不同行業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受行業不同的影響,其資產的構成和質量狀況也就不用,此外,還容易受到季節性、偶然性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用這些指標在不同行業之間比較是不可行的,沒有說服性,應當在同一行業內進行比較。但是縱觀2008年至2009年各行業的ST公司與非ST公司,不難看出:ST上市公司的運營能力明顯落后于非ST上市公司。主要表現有:在同一行業內,ST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明顯低于同行業標準。運營能力的降低直接導致了公司現金的流轉出現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財務危機,因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4)企業發展能力不足,沒有持續動力。在被ST的上市公司之中,不難發現:這些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嚴重缺失,集中表現在銷售增長率、利潤持續增長能力、股東權益增長率的降低等等。在這些上市公司中,企業沒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因而也不會被外界所看好,這樣會直接導致該公司股價的降低、籌資能力變差等等,嚴重時會阻礙現金的流轉,導致財務風險加大。

(5)資本、資產結構均不合理。相比較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國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我國上市公司更多的依靠自有資本。過多的依賴自有資本,雖然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加高額的利潤,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但是完全忽視了債務融資所帶來的財務杠桿的作用。此外,我國部分上市公司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人為操作利潤,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令公司潛在的財務風險加大。

(6)現金支付能力較低。在衡量現金質量的指標中有流動負債現金比率、負債總額現金比率和銷售現金比率等等。通過對近三年ST公司與非ST公司現金支付能力的比較,可以發現:ST公司的現金支付能力比較差,明顯低于非ST公司,主要表現在流動負債現金比率和負債總額現金比率明顯低于非ST公司。若ST公司在某個時間點必須支付一筆數目很大的現金,但在支付時卻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完成支付,那么就可能導致公司面臨較嚴重的財務危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破產。

二、上市公司應對財務風險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財務風險管理體制,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夠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整套合理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因此,借鑒美國的“多個財務指標預測方法”來加以分析。采用以下五個財務指標的加權平均之和來預測上市公司的財務失敗:

營運資本對資產總額的比率=營運資本/資產總額

留存利潤對資產總額的比率=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資產總額

股本市價對負債的比率=股本市價/負債總額

資產產出率=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計算出這五個指標值,分別給這五個指標賦予權數,見表3。

然后地,再計算這五個指標的加權平均之和發現,和越低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根據美國1970到1973年的計算資料,2.675是一個臨界值,低于這一數值的公司將會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當然,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指標權數也應當會有所不同。應當借鑒這一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適合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

(二)確定合理資本結構,加強融資管理 若企業能夠保持適當的借款籌資,其利息可以在所得稅前列支,可以減少企業的成本,還可以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此外,相較股權融資而言,借款更具有靈活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債務規模,有助于企業降低融資費用,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確定適當的債務結構并有效管理融資活動,并不會加大導致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所以,單純依靠自有資本并不是企業降低財務風險的最佳選擇,應當保持適當的債務融資,并加以有效地管理,這樣才能使企業達到最優資本結構。在這樣的資本結構下,不僅不會加劇企業的財務風險,還會使企業達到最優資本結構,降低運營成本。

(三)完善公司內部結構,增強管理者風險預警意識 公司的最高管理層應該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及控制意識,具備認識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不能一味回避或者追逐風險。此外,管理層還應當在整個公司內從上到下的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使全公司對財務風險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最后,管理者還必須合理完善公司的內部結構,包括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積極作用,建立有效地監督和激勵機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改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運行機制,減少財務危機的發生。

此外,還可通過以下途徑來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如:加強籌資活動的管理、嚴格控制現金流、建立信用評估機制、正確的分析和評價財務風險等等。

總之,就目前狀況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很大。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不僅關系到公司資金的安全,還關系到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國的上市公司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其中的ST公司,財務風險比較大。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歷史原因、市場原因,更與企業自身因素密不可分。針對現狀和成因,提出了優化資本結構、加強投資活動的管理、控制現金流、建立信用治理機制和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機制等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Z評分模型;信用風險;跨行業比較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Z評分模型的我國農業與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信用風險比較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一、研究目的

隨著現代社會信用交易的擴大,信用風險越來越成為各國政府、金融機構乃至整個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是上市公司作為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和間接融資的有效保障,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不僅影響著市場投資者的判斷,更影響著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貸款政策。因此,利用各種定性、定量手段考察企業信用風險,并以此為依據對銀行結構性貸款風險進行防范和預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背景

2002年,向德偉用Z模型把滬深兩地證券市場共80家企業作為樣本,對上市公司經營風險進行了實證研究;2004~2009年,先后有學者分區域對我國中部和新疆上市公司經營風險進行分析;2005~2015年,不少學者分行業對我國畜牧業、林業、房地產業、機械制造業等上市公司進行研究;還有一些學者按照二級市場的分類,分別對我國A股市場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高新技術類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研究。但至今為止,尚沒有對農牧飼漁和化工制造業的定量研究,也沒有跨行業的信用風險比較分析。事實上,由于農業、尤其是現代農業與工業制造業的融合程度日益加大,且都是利用現有資源生產出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兩者都具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點,因此對農業和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進行比較研究是可行的。

三、模型介紹

Z評分模型由美國經濟金融學家Edward Altman在1968年提出,隨后廣泛應用于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日本和荷蘭的財務預警系統。該模型以多變量的統計方法為基礎,在經過大量的實證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從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計算出一組反映公司財務危機程度的財務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比率對財務危機警示作用的大小給予不同的權重,最后進行加權計算得到一個公司的綜合風險分,即z值,將其與臨界值對比就可知公司財務健康狀況和面臨信用風險的嚴重程度。

其中:X1=流動資本/總資產,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流動性和資產規模;X2=留存收益/總資產,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累積獲利能力;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該指標是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和所有者權益總額取得盈利的指標,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資產利用率;X4=總市值/總負債,這一指標反映了股東提供的資本與債權人提供的資本的相對比例關系,也反映了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股東資本的保障程度,它衡量的是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X5=銷售收入/總資產,該指標衡量企業利用全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增加營業收入的能力,反映了企業資產周轉率。

Z評分模型從企業的流動性、資產規模、獲利能力、債務結構、資產利用率等方面綜合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Altman通過對Z評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與公司財務惡化、進而產生信用風險的可能性成反比。即Z值越小,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行就越大;Z值越大,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小。

根據Altman的研究結論,當Z

四、樣本選取和數據分析

本文首先選取滬深兩市A股農業上市公司共61家、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共152家,分別考察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農業和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信用風險情況;其次,從61家農業類上市公司、152家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中選取總資產規模大致相當的各20家公司共計40個樣本進行跨行業比較。

考慮到我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的情況,因此在計算X4時還加入了非流通股的凈資產情況。上市公司銷售收入數據一般沒有披露,因此在計算X5時用主營業務收入代替銷售收入。具體調整如下:

X1=(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

X2=(公積金+未分配利潤)/總資產

X3=(利潤總額+財務費用)/總資產

X4=(每股市值×流通股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股數)/總負債

X5=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

以上數據來源于滬深證券交易所網站、公開披露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和東方財富終端。根據Z評分模型公式,計算結果如下:

(一)農業、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Z值分布。從表1、表2可以看出,農業上市公司共61家,其中ST類公司1家,面臨破產風險的5家,處于灰色區域的11家,財務狀況良好的45家。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共152家,其中ST類公司7家,面臨破產風險的26家,處于灰色區域的14家,財務狀況較好的有112家。(表1、表2、圖1、圖2)

(二)農業、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Z值比較。在農業類中,總資產分布在20億~4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比較密集,在化工制造類中,總資產分布在20億~30億元之間的上市公司比較密集,因而按照升序方式選取總資產在19.4億~39億元的農業上市公司和總資產在20.1億~32億元的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各20家作為樣本。(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兩行業總資產相近的各20家上市公司中,處于破產區的數量都是2家,但明顯兩家化工制造業企業的Z值較小,說明其財務狀況惡化程度較高。處于灰色區的化工制造業上市公司只有1家,而灰色區域的農業上市公司有3家,說明這些農業類上市公司雖不至于馬上面臨破產風險,但抵御風險能力差,在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時財務狀況仍然堪憂。

五、研究結論

近年來,盡管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三農”政策,對涉農貸款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農業企業缺少有效擔保抵押物,加上受自然災害因素影響較大,要獲得貸款仍然比較困難。2016年,根據銀行中期報告的數據,四大國有銀行對化工制造業的貸款占比遠高于對農業的貸款占比。事實上,通過本文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出,從財務危機引發信用風險的角度,農業處于破產區的上市公司比例遠低于化工制造業,這一點與農業ST類公司較少而化工制造業ST類公司數量較多的事實是一致的,說明總體來說,農業類上市公司財務惡化的風險遠小于化工制造業企業。但處于灰色地帶的農業企業比例是化工制造業企業的近兩倍,說明相當一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無法應對因為政策環境發生變化或者企業內部經營不善可能帶來的失信風險。與化工企業相比,這些處在灰色區域的農業企業更需要產業補貼和政策扶持。

主要參考文獻:

[1]Altman,Edward I,Robert G.Haldeman,and Paul 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葉蜀君.信用風險度量與管理信用管理.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3]陳寧.基于Z模型的財務困境預測應用――以亞太周邊市場及中國A股市場為例.金融經濟(理論版),2009.9.

上市公司風險分析范文第5篇

針對經濟危機下我國制造業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現象,選取我國A股制造業共1399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Z值模型對其財務狀況進行研究,并探討了引發其財務風險的原因和降低財務風險的對策。制造業企業主要可從提升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兩方面入手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關鍵詞:

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Z值模型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1011302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年來伴隨全球經濟發展低迷的影響,有關我國制造業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報道不絕于耳,對我國制造業企業進行系統全面的財務風險分析,找出引致財務危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成為本階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文采用Z值模型(Z-score model)的方法,對我國A股制造業各子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比較,初步探究了引致我國制造業企業財務風險高的原因及其對策。

1 文獻回顧

1.1 Z值模型簡介

Z值模型于1968年由美國紐約大學Altman教授提出,其以1946-1965年間提出破產的33家企業以及33家非破產企業為樣本,根據誤判率最小原則,建立了著名的5變量財務預警模型,即Z值模型。受益于其良好的預測能力,Z值模型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廣泛關注,并日益成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工具之一。1979年,Altman應用Z值模型對巴西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進行了實證研究,并發現Z值模型同樣適用于發展中國家。

1.2 Z值模型在國內的應用情況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還不長,因此對企業進行財務風險預警研究在我國起步也較晚。近年來隨著我國上市公司數量的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研究,Z值模型也因此得到大量應用。向德偉通過選取滬深兩地證券市場80家企業A股作為樣本,并應用Z值模型對其財務風險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在國內應用Z值模型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徐秀渠應用Z值模型對滬深市場2007-2009年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32家企業進行分析后,認為采用Z值模型預測企業財務風險是有效的。

通過文獻回顧發現:Z值模型在國內的應用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探究其在國內的有效性,這一塊已得到較多研究的支撐;二是應用Z值模型對某一細分行業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風險分析,如王大偉,林艷芳、徐曉,李娜、田月昕、王宏等分別應用Z模型對我機械、

醫藥、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了研究預測。但尚未看到采用Z值模型對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進行系統分析的研究,本文將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補充。

2 Z值模型參數及其樣本選擇

2.1 模型指標與設定

Z值模型判別函數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Z值越小,企業財務風險越大。Altman研究發現:Z值小于1.81時,企業存在極高的破產風險,財務危機嚴重;Z值在1.81至2.99之間時,企業財務狀況不明晰,存在較高的財務風險和破產的可能性;Z值大于2.99時,企業財務狀況良好,沒有破產風險。

Z值模型中的五個參數分別代表了企業的五項能力,各參數的值越大,則企業在該方面的能力越強。具體而言:X1為營運資金/資產總額,代表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X2為留存收益/資產總額,反映了企業支付剩余的能力;X3為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衡量了不考慮稅收和財務杠桿因素時,運用企業全部資產獲得利潤的能力;X4為權益市場值/總負債賬面值,表明了投資者對企業前景的判斷;X4為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即為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了公司資產獲得銷售收入的能力。

鑒于我國會計準則同國際會計準則存在一定差異且我國股市非流通股無市場價格,本文對Z值模型各項指標的設定做如下調整:X1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資產總額;X2為(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資產總額;X3為(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資產總額;X4為(每股市價×流通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數)/總負債賬面值;X4為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額。

2.2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A股申銀萬國上市公司一級行業分類標準,所選取的制造業包括電子、紡織服裝、化工等12個一級子行業,而剔除了餐飲旅游、金融服務等11個非制造業子行業。選取的公司為201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共計1399家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均取自各上市公司2011年年報,其中每股市價取2011年12月31日收盤價。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均選自經證監會批準公布的各上市公司年報及Wind資訊,財務數據準確性和可信度高。

3 模型結果與分析

3.1 模型結果

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采集并按照Z值模型判別函數計算后,得到制造業各個子行業上市公司的Z值得分,各子行業上市公司Z值得分散落于不同區間的公司數量及其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

3.2 討論與分析

通過對上述模型結果進行分析,可發現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在財務風險上表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狀況較好。

在所選取的1399家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共有867家企業的Z值大于2.99,即這些企業財務狀況穩健,沒有破產風險,占比達61.97%。而存在極大財務風險的企業相對較少,為251家(含40家ST企業,ST企業主要集中于這一區間),占比17.94%。整體上來看,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相對穩健,絕大部分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或僅存在一定程度財務風險。

(2)制造業各子行業財務狀況分化較大。

在制造業下屬的12個子行業中,不同行業財務風險狀況存在較大差異,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信息設備等4個子行業財務狀況最好,存在極高財務風險的公司比例均不到10%,接近8成的企業財務狀況良好。而黑色金屬行業(主要為鋼鐵企業)財務狀況最差,超過一半的企業存在極大的財務風險,財務穩健的企業占比僅為20%左右。各子行業財務狀況分化較大,可能和經濟形勢低迷對各子行業影響不同所致。

(3)多項因素導致企業財務風險提高,主要可從兩方面著手降低財務風險。

在財務狀況不同的三類公司中,其X4指標數值較為接近,即資產周轉率差異不大;而其余四個指標均存在明顯差異:財務狀況良好公司的數值明顯高于存在一定財務風險公司的指標值,存在一定財務風險公司的數值又明顯高于存在極高風險公司的指標值。即各類公司在資產流動性、再投資能力、資產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

基于上述對導致企業財務風險提高的因素分析,主要可從兩個方面來降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首先,保證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在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存在極大財務風險公司這一指標均值為負值,資產流動性非常低,在外部環境不好時,很容易陷入財務危機,企業應適當提高流動資產比重,加強流動資產管理,以降低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其次,增強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是企業增加營業收入和留存收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獲取投資者信心、提高再投資能力的關鍵所在。

4 結論

從Z值模型的分析結果來看,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狀況較為良好,但不同子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分化較大,仍有部分企業存在極大的財務風險,這些企業主要應從提升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與盈利能力兩個方面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導致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根源,進而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作為影響我國國計民生的制造業,在目前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財務風險分析非常重要,本研究成果可為制造業企業識別和降低財務風險提供參考。但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研究以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因此很多非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沒有納入研究范圍,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2]Edward I.Altman,Tara K.N.Baidya,Luis Manoel Ribeiro Dias.Assessing Potential Financial Problems for Firms in Brazil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9,10(2):924.

[3]向德偉.運用“Z記分法”評價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2,11:5357.

[4]徐秀渠.Altman’s ZScore模型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濟經緯,2010,(4):103106.

[5]王大偉.基于ZScore模型的我國機械類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分析[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8.

[6]林艷芳,徐曉.Altman Z值法的財務危機預警研究――基于我國醫藥行業滬市上市公司數據[J].商情,2010,(16):4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三门峡市| 合水县| 齐齐哈尔市| 新疆| 临湘市| 郎溪县| 班玛县| 调兵山市| 巍山| 辽阳县| 中牟县| 修文县| 肇源县| 光泽县| 华容县| 昭平县| 息烽县| 南丹县| 枣庄市| 邓州市| 仙桃市| 东方市| 金阳县| 都江堰市| 花垣县| 莆田市| 霍林郭勒市| 甘泉县| 华亭县| 无极县| 和硕县| 永昌县| 射洪县| 绥宁县| 锡林郭勒盟| 庆安县| 邢台县| 岗巴县| 河池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