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麻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03~2006年,我科收治42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針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健康需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康復起到良好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腮腺腫瘤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7~90歲,病程1~30年。瘤體原發于腮腺淺葉32例,深葉10例。良性腫瘤35例,惡性腫瘤7例。典型臨床特征為耳前、耳后、耳垂下腫塊。根據腫瘤性質,采取不同手術方法,其中單純腫瘤切除17例,腫瘤加腺體淺葉切除14例,腫瘤加腮腺全切除3例,腫瘤加頸廓清掃1例。手術后發生皮下積液2例,涎腺瘺2例,耳顳神經綜合征3例。惡性腫瘤術后轉往腫瘤科繼續治療,良性腫瘤均治愈出院。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對腮腺腫瘤患者尤為重要,特別是準備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由于腫瘤的部位及性質不明,患者擔心術后臉上留有疤痕,發生面癱,影響美觀,有明顯的焦慮不安。護士應向患者講解本病的臨床表現、治療、護理要點、手術方式、麻醉方式及疾病的預后,醫生的技術力量,提供以往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對預后的擔憂,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2.2 術前1日,耳周3橫指寬約5 cm剃除毛發,不留發樁,頭及面頸部用肥皂水清洗干凈。向患者講解耳周備皮是為了避免術中、術后污染傷口,使患者能接受并配合皮膚準備。頭發長者術晨耳周頭發扎小辮。協助患者做常規檢查,即:血常規、心電圖、胸透、碘過敏試驗、碘造影、B超等。了解患者有無全身性疾病及腫瘤大小及腮腺內有無其它占位病變。
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安定10 mg,以減輕精神緊張,阿托品0.5 mg抑制腺體分泌。全麻者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
3 術后護理
3.1 :根據麻醉、手術種類及病情不同,選擇舒適的。全麻病人未清醒者,應采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口角置彎盤,使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易于流出,防止分泌物吸入氣管或污染傷口,引起病人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局麻術后給予半臥位,以利于減輕局部腫脹。
3.2 切口護理:正確而合理的加壓包扎切口,有利于止血及防止積液、涎瘺的發生。囑患者勿自行松解繃帶。包扎期間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血供及循環是否正常,松緊是否適宜。包扎過松易引起局部血腫及皮下積液,如積液量多,可將其吸盡后重新加壓包扎,包扎時間適當延長。包扎過緊可引起顏面、眼瞼水腫,給予適當的松解固定,能自行消退。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如滲液或滲血較多,敷料浸濕后及時更換敷料。注意保持切口負壓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量,24小時內少于20 ml即可拔管。若有活動性出血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術后6~7天拆線,拆線后加壓包扎1周。以促使殘存腺體萎縮及預防涎瘺形成。密切觀察體溫及脈搏變化,4次/天,術后連續3天。遵醫囑應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3.3 飲食護理:由于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不能常規進食,術后應予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少刺激的高營養流質飲食。必要時給予鼻飼,注意保持鼻飼管的清潔通暢,加強營養攝入。術后囑患者進軟食,禁忌咀嚼的食物、帶刺的食物,防止切口裂開或刺破傷口,飯后以朵貝氏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避免酸性食物。
4 常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處理
面神經功能障礙:輕者面部表情肌力弱,重者面神經麻痹、癱瘓。只要面神經未被切斷,一般手術后3~6月內恢復。此期間用針灸、理療、推拿、熱敷,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肌肉注射神經營養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B12,并配合表情肌功能訓練。如果出現面癱眼瞼閉合不全時,應給予四環素膏涂眼,保護角膜,防止角膜炎。
5 出院指導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護理;手術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不斷發展,微創外科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腹腔鏡手術作為一門新近發展的微創方法,因為有著無需開腹、出血少、術后痛苦輕、住院時間短以及不留疤痕的優點,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婦科領域當中。我院從2011年8月到2012年5月,共計完成婦科腹腔鏡手術98例,因為護理及時,方法得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以下是筆者在日常工作當中總結出來的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要點:
1 臨床資料
從2011年8月到2012年7月,共計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98例,年齡20~35歲,其中,子宮肌瘤挖除23例,子宮次全切15例,卵巢良性腫瘤39例,輸卵管切除21例,麻醉方法為全麻方式。本組病例中無并發癥出現,住院3~5天治愈后全部出院。
2 護理要點
2.1 婦科腹腔鏡手術在術前的準備
2.1.1 心理護理
盡管婦科腹腔鏡手術現在已經在各大醫院進行普及,但畢竟是一門新技術,患者不了解,乃至產生害怕心理也是正常的,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應該首先對患者進行術前的宣傳和教育,將婦科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及可能會發生的并發癥提前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從而使他們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進而更好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2.1.2 皮膚護理
手術前應該對皮膚進行清潔,即在手術前一天洗澡,重點清潔臍部、外陰以及腹部等部位,因為通常情況下,婦科腹腔鏡手術都會在患者臍區位置切出一道口子,以便將腹腔鏡插入。對臍部的清潔可以采用先石蠟油,后酒精擦凈的方式進行。
2.1.3 腸道護理
手術前一天應該嚴格遵照醫生的要求,食用較為清淡的、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以粥類最佳。手術前晚口服番瀉葉導瀉,術晨予灌腸一次。并且,術前8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禁飲,以免在術后引發腸脹氣。
2.1.4 尿管放置
通常情況下,婦科腹腔手術在手術前30分鐘應該放置尿管,并持續開放接引流袋,從而方便醫生觀察患者在麻醉狀況下的尿量。
2.2 婦科腹腔鏡手術在術中的配合
第一,護理人員在將患者送到手術間之后,應該仔細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身體反應等進行觀察,對于情緒不穩定的患者,應盡力使其消除緊張和恐懼的心理,并做好三查七對工作。同時,還應將靜脈通道建立起來,按照主治醫師的要求將全麻藥品準備齊全,協助麻醉師進行全身麻醉術。
第二,麻醉實施完畢后,護理人員應該采取改良截石位,將患者所在的床頭搖低,雙下肢綁在腿架上,并在患者的臀下、背部或者腿架上的小腿處粘貼負極板,在胳窩位置墊上海綿墊。
第三,配合婦科醫生對患者的陰道進行沖洗,并對切口處的皮膚進行消毒工作。
第四,檢查儀器和設備的準備情況,確認冷光源、CO2氣腹機、攝像系統、沖吸引裝置以及子宮粉碎機等設備可以正常工作,并對以上設備的消毒情況進行明確,以保證手術器械的安全性。
第五,以上準備工作完成后,將手術刀與氣腹針按照順序遞到施術者手中,并協助施術者在患者的臍部上方邊緣做一道10mm的切口,切口應該達到皮下層。
第六,切口完成后,應該及時刺入氣腹針,在確認其已經到達患者腹腔之后,配合施術者建立人工氣腹。為了降低氣腹針因刺入位置不當而引發并發癥,可以在開始時向腹腔內以1~2L/min的速度注入二氧化碳氣體,當腹腔內壓達到預定壓力后,即拔出氣腹針。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的對腹腔進行保護,在有利于手術的同時,也可避免手術器械對臟器造成損傷。
第七,用直徑1CM的套管針沿著切口垂直旋轉插入腹腔后,將針芯拔出,并將二氧化碳氣管和套管的側通道進行連接。另外,還需要通過內鏡,結合手術的實際需要,在患者的左右下腹部各穿入直徑0.5cm或1cm的套管針。
2.3 婦科腹腔鏡手術在術后的護理
2.3.1 密切注意患者狀態
手術完成后應該對患者的狀態進行密切關注,一旦可以拔管時,應立即為患者進行拔管操作,從而盡可能的減少插管給患者咽喉帶來的刺激,降低患者術后的咽喉不適感。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及時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清理,并將患者送回病房。
2.3.2 術后給氧
手術完成后,應該讓患者持續6小時低流量吸氧,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術后嘔吐、惡心的頻率,還可以加速人工氣腹后殘留下來的二氧化碳排出速度,從而避免高碳酸血癥的發生。
2.3.3 切口護理
因為施術者的縫合技術有所偏差,且術后二氧化碳的排放程度也不盡一樣,同時,術后嘔吐所導致的腹壓升高等原因均非常容易導致大網膜從臍部膨出,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定時對手術切口的滲血情況進行觀察,盡可能多的更換敷料。另外,當患者發生嘔吐現象時,應該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可以給予患者止吐劑,同時雙手按壓患者腹部。
2.3.4 尿管護理
手術后應該保證患者的尿管通暢,一般來說,手術后第二天即可拔除,對于全子宮患者,則需留置1~2后才能視情況拔除。另外,在痊愈期內,必須保證患者的會干燥清潔,建議每天用0.5%安多福進行會陰擦洗2 次。
2.3.5 護理
術后患者大多仍處于麻醉狀態,因此,在患者未清醒時,應該去枕平臥6小時左右,并將頭偏向一側,以免患者嘔吐后發生誤吸,導致窒息現象。在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應該將患者置于半臥位置。另外,患者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及時鼓勵其下床活動,以便盡早恢復腸道功能,降低脹氣發生的頻率,同時也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避免形成血栓。但在活動時應該注意尿管和引流袋從體內脫出。
2.3.6 飲食護理
因為婦科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因此,通常情況下,患者在術后6小時就可以食用半流質事物或者普通食物,從而加快腸胃功能的恢復速度。但是,必須禁止食用糖、奶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以免導致胃腸道粘膜供血失去平衡,建議視情況給患者服用胃黏膜保護劑。
3 結論
綜上所述,婦科腹腔鏡手術成功與否,與手術前的精心準備、手術中的良好配合以及手術后的正確護理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應該重視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工作,在工作中端正態度,建立高度的責任感。不僅如此,護理人員還應該不斷更新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技術水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妙鈿,許映娜,林瑞瑤. 182例卵巢腫瘤腹腔鏡下剝除術的手術室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4) .
[2]李秀俠. 腹腔鏡婦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26).
[3]劉小艷,蔡秋娥,羅玉華. 婦科腹腔鏡手術氣腹及并發癥問題的循證護理[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1) .
關鍵詞:麻醉復蘇室全麻手術護理
麻醉復蘇室是對手術麻醉后患者進行嚴密監測、治療,直到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場所[1]。此空間比較適合一些患有重大疾病,接受全麻手術患者的康復護理,通過在此空間內進行優質護理,患者的康復速度較快,并且痛苦較少,總體上的康復率較高,符合當下醫學的發展。本研究主要將我院的4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7月期間,我院復蘇擇期手術全麻患者4000例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研究的有效性和權威性,4000例患者涵蓋了很多的手術科目,充分代表了麻醉復蘇室護理結果。經過統計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在56歲,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3個月,為新生兒;年齡最大的患者為87歲,屬于高危人群。在4000例患者當中,男性患者占有2200例,女性患者占有1800例。
1.2 方法
1.2.1 生命體征的監測
患者在進入麻醉復蘇室后,需接受相應的護理,首先要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全麻對手術患者的身體康復存在影響,具體的影響程度和影響時間,依據手術強度的高低和個人體質的差異來決定。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不適癥狀,減少患者痛苦,及時治療。護理人員需每4min對患者的心電圖、血壓、呼吸、體溫等項目進行常規監測,直到患者出麻醉復蘇室。
1.2.2 監護
全麻術后患者麻醉復蘇室護理,要從多方面進行。監護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患者沒有完全清醒或者是昏迷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特別注意患者的神志恢復時間,以及神志恢復程度[2]。另一方面,整個監護過程,還需要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患者出現窒息的情況。全麻術后患者,即便是神志出現清醒,由于身體不能動,無法向護士告知身體情況,護理必須通過有效監護,保證患者能夠常規吸入氧氣,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
1.2.3 護理
在麻醉復蘇室當中,患者處于臥床狀態,為避免患者出現身體上的問題,需要對患者進行護理。首先,患者在沒有完全蘇醒的情況下,比較適合采取頭低位去枕平臥,頭部可以偏向一側;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變換,必須通過醫護人員進行協助。否則很有可能發生不良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接受的手術特殊,康復時間長,對身體影響大,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醫學上的標準進行護理,避免影響手術成果,同時還要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
1.2.4 出入量的監測及各個引流管的護理
患者在康復期間,身體會接受一些輸液治療,有時是營養液,有時是降低病痛的藥劑。此時需要對患者的出入量進行監測,同時根據引流管的重要性進行護理。例如,護士必須經常查看各個引流管,確保引流通暢,記錄各種引流管的流量、顏色、氣味、性狀等等,避免患者的手術結果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身體出現異常,必須及時通知醫生,對患者實施救治,防止死亡。
2 結果
具體結果如表1--表3。從得到的數據來看,在4000例患者當中,雖然部分患者患有并發癥,但總體上的概率非常低,并且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身體有所康復,逐漸的根除了并發癥。經過統計分析,共有3700例患者得到了有效康復,并且血壓平穩、意識清楚,完全符合醫學上的康復標準。這充分說明,全麻術后患者在麻醉復蘇室接受護理后,身體康復的概率較高,今后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表1:PACU并發癥550例(13.8%)
并發癥 例數 百分比
循環系統并發癥 280 7.0%
高血壓 200 5.0%
心動過緩 35 0.9%
心動過速 20 0.5%
心律失常 15 0.4%
表2:呼吸系統并發癥180例(4.6%)
并發癥 例數 百分比
中低氧血癥 125 3.1%
舌后墜 30 0.8%
喉痙攣 15 0.4%
支氣管痙攣 10 0.3%
表3:其他并發癥40例(1.1%)
并發癥 例數 百分比
術后躁動 20 0.5%
惡心嘔吐 10 0.3%
低溫寒戰 10 0.3%
3 討論
麻醉恢復期護理是圍手術期護理中的重要環節,對患者今后的康復和生活具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患者可以憑借自身的免疫機制、自我修復機制實現較好的康復,加上優質護理和針對性治療,大部分患者在全麻恢復時,不會有太多的痛苦。但是,全麻手術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較大的痛苦,這其中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在麻醉復蘇室接受護理時,部分患者神志清醒,但身體無法動彈,只能被動的接受護理,這對患者來說是最痛苦的。此時要加強護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現不適時無人照看,要保證護理的有效性。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全麻手術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患者機體的各系統、器官功能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一旦全面復蘇,患者心理上會承受極大的壓力,這種潛在的風險與麻醉誘導期相比并不小[3]。醫護人員將全麻術后患者轉移到麻醉復蘇室進行護理,一方面是此空間內的醫療設備比較健全,能夠準確反映出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另一方面是因為麻醉復蘇室的專業性較高,可以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康復環境,即便是發生異常,也能夠及時搶救,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從臨床經驗上來看,患者在全麻術后患有并發癥的概率雖然低,可一旦患有并發癥,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例如舌后墜、喉痙攣。此種并發癥的危害程度非常高,甚至可以直接奪取患者的生命。當患者有明顯跡象或者是已經患有此并發癥時,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的呼吸、血壓等情況進行嚴密監護,防止患者死亡。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就需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必要時,可進行插管或將患者氣管切開。除此之外,全麻術后患者還容易患有血壓高的并發癥,倘若患者血壓過高,就必須請求醫生,觀察是通過藥物治療還是常規治療,護理人員不能貿然行動。麻醉復蘇室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通過專業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更快康復,減少病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今后需要對麻醉復蘇室的護理工作進行整理分析,根據患者的情況和家屬要求,制定不同類型的護理方案。首先,要保證患者能夠正常康復,盡量不要延長康復時間;其次要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產生并發癥,必須采用有效治療手段,避免對患者的日后生活造成影響;第三,全麻術后患者麻醉復蘇室護理工作,仍然要緊張進行,不能出現絲毫紕漏。相信在今后的護理當中,麻醉復蘇室的護理工作會有一個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慕瑤,朱瓊芳,陳旭素.手術后麻醉恢復室護理風險分析及管理對策[J].實用醫學雜志,2011(23).01-05.
【摘要】目的 總結小兒鼾癥手術后并發癥觀察要點及護理措施。 方法 回顧性分析36例小兒鼾癥行腺樣體刮除及扁桃體切除術的臨床資料。 結果 本組病人術后發生術區出血1例,對癥治療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個月進行電話隨訪,癥狀消失30例,減輕6例。 結論 加強小兒鼾癥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干預,有效減輕患兒的術后不適,提高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 小兒鼾癥; 并發癥 ; 護理
小兒鼾癥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為1%-3%[1],主要發病原因是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手術切除肥大的扁桃體及腺樣體是目前治療小兒鼾癥的主要方法。我科對36例小兒鼾癥在鼻內鏡下行腺樣體刮除、扁桃體切除手術,術后針對并發癥的觀察及進行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2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我科收治鼾癥患兒36例, 男23例,女13例;年齡3.5歲- 14歲; 平均住院 5d-7d;扁桃體肥大11例, 腺樣體肥大10例;腺樣體肥大合并扁桃體肥大15例。
1.2 手術方式 手術均在全麻下行鼻內鏡下腺樣體刮除、扁桃體切除術。
1.3 療效標準 痊愈:術后能安靜入睡、晝夜鼾聲消失,無張口呼吸,睡眠無呼吸暫停。好轉:能入睡,鼾聲消失或明顯減輕,基本無張口呼吸。無效:打鼾與術前無明顯變化,仍張口呼吸,呼吸暫停[2]。
1.4 結果 本組病人術后發生出血1例,經對癥處理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個月隨訪, 癥狀消失30例, 好轉6例。
2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措施
2.1 窒息 患兒發生窒息主要是由于全身麻醉后嘔吐物誤吸或手術創面出血誤吸所引起[3]。
2.1.1 手術前指導患兒需禁食8h,禁飲4h,年幼患兒加強對家屬配合指導,協助做好患兒術前的禁食準備,同時告知禁食的重要性, 以取得他們的配合。
2.1.2 手術后加強觀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患兒手術結束回病房后,及時與麻師及手術醫師溝通患兒手術中的情況。全麻未清醒者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低流量吸氧,腺樣體刮除術患兒給予經口給氧。 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呼吸、血氧飽和度情況,床旁備吸痰包,一旦發現患兒有嘔吐現象, 即將患兒置于側臥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注意動作輕柔,吸痰管不能放入過深,以免損傷手術創面,造成出血。
2.2 出血 出血是小兒鼾癥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
2.2.1 原發性的出血一般發生在術后24h內;特別是術后6h內,術后6-8h內加強巡視,觀察口、鼻腔有無滲血, 囑意識清醒患兒輕輕吐出口腔內分泌物,不要咽下,便于觀察術區有無出血,并避免血液刺激胃部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觀察患兒吐出口內分泌物的顏色、性質及量,如唾液中有少量血性成分屬于正常現象,一般會逐漸減少。術后6-8h用冰墊在頸部進行局部冷敷,預防術區出血,并可減輕疼痛。患兒如出現頻繁吞咽動作,或吐出物為血塊或鮮血,及時報告醫生,查找出血原因,給予對癥處理。本組1例扁桃體切除患兒術后因術中止血不徹底出現術區出血,量約50ml, 報告醫生后給予術區出血點壓迫止血、頸部放置冰墊冷敷后出血停止。
2.2.2 繼發性出血與局部感染、飲食不當等因素有關,多發生在術后7d。此階段為術區白膜脫落期, 如飲食不當很容易引起出血。術后6h 鼓勵患兒進食少量冰流質,如冰牛奶、冰淇淋等,指導患兒進食宜緩慢,可小口、少量、慢慢吞咽;也可先將冰牛奶含在口內5分鐘再咽下,可保護術區創面,并可減輕進食疼痛。手術當日禁止刷牙漱口。術后第二天鼓勵患兒進食溫涼半流質,不可進食煎炸、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也不可進食黏性的食物如年糕、糯米等,一個月內不可進食酸性食物及水果, 以免損傷創面,引起出血。
2.3 感染 是手術局部創面的感染。術后 6-12 h 手術創面即有白膜形成, 由于扁桃體、腺樣體的解剖位置特殊, 局部容易有細菌聚集,術后創面直接暴露, 如不注意口腔清潔,很容易引起術區感染。術后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變化,每日觀察術區白膜生長情況;指導患兒每日進食前后用復方硼砂含漱液漱口, 保持口腔清潔;術后第二日鼓勵患兒多進食、多說話, 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4 疼痛 術后患兒常常會出現吞咽疼痛,特別是進食時疼痛更為明顯,影響進食為手術后第1天早餐因疼痛不愿進食[4]。咽痛一般在術后24h 內較為明顯,患兒疼痛耐受力較差,術后指導家長鼓勵患兒進食,護士可在旁指導患兒緩慢、小口進食,以減輕吞咽疼痛。注意評估患兒的疼痛程度,必要時給予止痛藥,可利用玩具、看電視電腦等方法分散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
2.5 鼻腔粘連 腺樣體手術因使用鼻內鏡經鼻腔進行操作, 可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局部腫脹, 因患兒鼻腔狹小, 鼻腔腫脹后容易發生粘連。術后注意觀察患兒鼻腔通氣情況,按醫囑使用1% 麻黃堿滴鼻液滴鼻, 可減輕鼻腔黏膜的腫脹,也可使用激素類噴鼻劑噴鼻,患兒術后鼻腔通氣情況明顯得到改善, 本組患兒未發生鼻腔粘連。
3 小結
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是小兒鼾癥的主要病因,手術切除肥大的扁桃體及腺樣體是目前治療小兒鼾癥的主要方法。手術治療常見的并發癥有窒息、出血、感染、疼痛和鼻腔粘連,護士加強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早發現、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可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MarcusCL.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in children[J]. AmJ Respir Crit CareMed,2001,164:16-30
[2] 賀定華,馮永,黃友棣,陶禮華,趙斯君,羅欣友.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小兒鼾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05,11(4):534.
【關鍵詞】 腹腔鏡技術 圍手術期護理
腔鏡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以腹腔鏡技術在腹部外科的發展最為突出,其技術日趨成熟。本文就腹腔鏡技術圍手術期護理發展綜述如下:
1 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做好宣教,介紹醫院環境、住院醫師和責任護士,術前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腹腔鏡手術的適應癥、手術方法及優缺點;手術室護士開展術前訪視制度,給患者講解有關手術中的配合,消除患者對手術室的陌生感。給患者講解有關手術中的配合,消除患者對手術室的陌生感。
1.2臍部護理:腹腔鏡手術主要從腹部皮膚較薄弱部分—臍孔處進針,此處皮膚較嫩,不易清洗,易滋生細菌。研究表明依照潤膚油-肥皂水-過氧化氫液-碘伏清潔消毒的操作程序,可保證臍孔術野皮膚無損傷和無菌性,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1.3腸道準備:術前應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食物,術晨禁食、水,嚴重的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涉及腸道的手術,術前2d給予流食,術前晚及術晨用2%軟皂水或中藥清潔灌腸。
1.4完善相關檢查:全面檢查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功能、肺、腎、肝功能, 血液系統, 營養代謝系統功能, 以便了解患者有無手術禁忌證。
2 術中護理
2.1巡回護士配合要點:認真查對患者,建立有效靜脈通道,配合麻醉師實施全身麻醉氣管插管,正確擺放手術,遵循手術擺放總體原則,充分暴露術野,便于醫生操作;注意觀察患者及手術進展,做好手術護理記錄;根據情況采集動脈血,行血氣分析。
2.2洗手護士配合要點:提前20min洗手上臺,做好儀器連接、器械擺放鋪巾等工作;鏡下操作配合:常規建立氣腹,林衛紅[1]等研究使用加溫氣腹機可減少術后寒戰發生。Wong等[2]研究發現,術中保溫可明顯減少出血。術中配合醫生檢查,觀察腹腔有無出血等,術畢后清點紗布器械后縫合切口。
3 術后護理
3.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術后麻醉未清醒病人,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病人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改為半臥位,常規心電監護,低流量吸氧。
3.2人工氣腹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3.2.1術后肩部及季肋部疼痛:觀察有無季肋部、肩部及上腹部疼痛,常規吸氧4~6h,疼痛嚴重時可協助患者按摩,指導患者采取臀高頭低位,同時應用地塞米松;廉偉等[3]研究表明呼吸訓練可緩解腹腔鏡手術后膈下疼痛,吳燕娜[4]研究結果表明,增大氧流量聯合肩背部按摩是緩解和減輕疼痛的最佳方案,值得臨床應用。
3.2.2皮下氣腫: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及皮下有否氣腫、握雪感等,文獻[5]一般少量氣體可自行吸收,但若發生嚴重如縱隔氣腫、氣胸等,及時匯報醫生。
3.3喉頭水腫:觀察病人是否出現痰液阻塞呼吸道及喉頭水腫等并發癥,術后囑患者多做有利于咳嗽及呼吸的運動,可減少肺部感染的幾率。戈佳云等[6]研究表明超聲霧化吸入痰熱清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 3.4腹腔及穿刺孔的出血: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注意浸濕的范圍速度等,如有,應立即更換敷料,局部加壓包扎并仔細觀察血腫的變化;如腹腔引流管有大量鮮紅色血液引出,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應及時報告醫師。
3.5惡心、嘔吐:觀察嘔吐發生、持續的時間、嘔吐物的量和顏色,術后可常規給予胃黏膜保護劑如信法丁;彭俊英等[7]研究表明術后益口漱口液漱口或0.9%生理鹽水等可改善術后咽部不適,戈佳云等[8]研究表明超聲霧化吸入痰熱清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
3.6腹脹:腹脹時囑患者多活動,或用手在下腹部行順時針按摩,以盡早排氣;腹脹嚴重時應行肛管排氣采用肛管排氣或針炙足三里、大腸俞等穴位可促進腸蠕動恢復,陳錦紅等[9]研究證明小柴胡湯加味可防治腹腔鏡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胃腸癥狀,值得臨床使用。
4 展望
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是現代內窺鏡技術與傳統科學技術的結晶,由于較為新穎,大多數患者對其陌生[9]。護士應與醫生一起參加腹腔鏡技術培訓學習,具備完整的腹腔鏡手術理論知識,熟悉手術的麻醉方式及手術過程。加強術前宣教,術中密切配合,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預防和正確處理并發癥,對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參 考 文 獻
[1]林衛紅,張麗清,錢黃靜,等.加溫二氧化碳建立氣腹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體溫及寒戰發生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7):953-954.
[2]Wong PF,Kumar S,Bohra A,et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erioperative systemic warming in major elective abdominal surgery[J].Br J Surg,2007,94(4):421-426.
[3]廉偉,吳艷,胡芳.呼吸訓練緩解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膈下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04-906.
[4]吳燕娜,黃秀菊,黃衛慶,等.氧療聯合肩背按摩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肩背部疼痛的療效[J].微創醫學,2009,4(5):468-471.
[5]王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17):1587-1588.
[6]戈佳云,李懷玉,李天柱,等.超聲霧化吸入痰熱清預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呼吸道感染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291-292.
[7]彭俊英,付麗莉.婦科腹腔鏡手術全麻術后咽部不適的護理干預[J].新疆醫學大學學報,2009,32(9):1381-1382.
[8]戈佳云,李懷玉,李天柱,等.超聲霧化吸入痰熱清預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呼吸道感染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