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甲狀腺手術的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甲狀腺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隨著社會發展,其中不少在體檢中被發現。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其血液豐富,周圍又有重要神經,術后易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規范的術前準備、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及細心的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重要環節。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共用微創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280例,談談體會。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280例,女性230例,男性50例,年齡23-60歲,平均為41歲。其中甲狀腺腺瘤240例,原發性甲亢40例,均采用腔鏡輔助下行甲狀腺近/次全切除術,平均住院日為6天。
2 術前護理
2.1 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充分利用術前查房、護理操作等機會,讓患者了解病情,介紹手術治療的意義、目的及效果,并介紹病房內成功的病例。從而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樹立治療信心,從而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2.2 甲狀腺手術是為減少患者術后不適,一般需采取頭后仰頸過伸位,本組患者均于手術前3d進行頸過伸練習:首先患者將枕頭墊于肩下,頸后墊軟枕抬高10°-20°,使頭后仰,盡量暴露頸部[1]。初始時有不適感,鼓勵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至每次1-2h。
2.3 測定基礎代謝率 術前連續測基礎代謝率3-7天,使其保持在正常值±10%[2]。測定時應注意:必須是清晨病人未起床時測定血壓及脈搏。
2.4 做好必要的化驗檢查準備 患者常需行B超、CT、血T3、血T4、TSH、穿刺細胞、喉鏡等檢查,并做好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
2.5 呼吸道準備 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的方法,對吸煙者要求戒煙。
2.6 訓練排便 對估計術后不便下床排便者,培養其在床上使用便器的習慣,可減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出現。
2.7 整體病情的了解 護理中面對的不僅是甲狀腺疾病,而是患有此病的病友,因此,護士還應注意全身情況,如心、肝、腎等主要臟器的功能。了解病人是否有脫水、貧血或營養不良情況,必要時予支持治療以增強體質。
3 術后護理
3.1 術后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待其血壓平穩或全麻清醒后取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同時注意受壓處的皮膚護理,防止褥瘡產生。
3.2 鎮痛 若手術創傷大,疼痛會加重患者對預后的擔憂,同時不敢咳嗽排痰,故需遵醫囑及時鎮痛,以利于緩解焦慮,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癥。
3.3 觀察病情 了解病人術中情況、麻醉程度、失血量、尿量等;帶回的引流管是否通暢,及時執行術后醫囑。護士應重視術后患者的主訴,如呼吸困難、心悸等,應及時通知醫生并配合搶救。
3.4 保持引流管通暢 對放置橡皮條或引流管者,應告知患者甲狀腺血管豐富,手術創面易出血,引流目的是為便于觀察切口內出血情況并及時引流切口內淤血,預防術后氣管受壓,常留置24-48h。護士應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防止引流管受壓打折,每2h擠壓引流管一次,發現不暢隨時擠壓,確保通暢。如引流量在短時間內超過50毫升,色澤加深應考慮有繼發出血的可能,須立即通知醫生。
3.5 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窒息 床邊術后常規備氣管切開包和手套,對于血腫壓迫所致呼吸困難和窒息者,可方便行床邊急救。搶救時迅速剪開縫合線,除去血腫,結扎止血,同時予以吸氧;若患者呼吸仍無改善,則需行氣管切開。若為喉頭水腫所致呼吸困難或窒息,應遵醫囑給予激素類藥,如地塞米松,若無好轉,行環甲膜穿刺或氣管切開。
3.6 觀察有無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損傷 注意觀察術后患者說話、發音情況。如出現聲音嘶啞為單側喉返神經損傷,囑患者多休息、少說話,一般2個月內可完全恢復。如發生窒息為雙側喉返神經損傷,須做氣管切開。若出現聲調低、發音粗糙,考慮為喉上神經外支損傷;若出現飲水嗆咳,考慮為內支損傷,且多為暫時性癥狀,經針刺、理療、服維生素B1,治療2-3周可完全恢復。
3.7 觀察有無甲狀旁腺損傷 若手術時未注意保留腺體背面的甲狀旁腺,則會引起低鈣血癥,此時患者有手足抽搐、面部麻木感,必要時口服鈣劑,癥狀較重者,加服維生素D3。抽搐發作時,可遵醫囑靜脈注射10%的葡萄糖酸鈣10-20ml。
3.8 飲食 全麻完全清醒后6h起,可進少量溫涼流質飲食,禁忌過熱流食,以免誘發手術部位血管擴張,加重創面滲血;若患者在進食,尤其是飲水時,發生誤吸或嗆咳者,應鼓勵患者多進食固體類食物;對手足抽搐者適當限制攝入肉類、乳品及蛋類等含磷較高的食品,以免影響鈣質吸收。
4 小 結
甲狀腺血管豐富,神經變異頻繁,術后并發癥多。針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期臨床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細心觀察、快速反應,才能確保患者安全。在我們的精心觀察和耐心護理下,本文中甲狀腺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嚴重并發癥發生,順利康復后出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甲狀腺疾病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02―0100―01
甲狀腺疾病主要常見的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簡稱甲低或甲減、甲狀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功能亢進并發癥等。是普通外科常見的頸部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2%,甲狀腺疾病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甲狀腺的解剖部位特殊,在甲狀腺手術治療過程中,操作不當,將造成嚴重并發癥。
1 對象與方法
1.1一般治療。本組32例中,選自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32例甲狀腺疾病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齡20~76歲,平均32.9歲。臨床表現均以頸前區包塊伴或不伴疼痛入院。人院后經B超、cT、血T3、T4、TSH、穿刺細胞學等方法及手術后病理明確診斷,其中甲狀腺瘤1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例,亞急性甲狀腺炎4例,橋本氏病5例,甲亢3例,甲狀腺癌6例。
1.2方法。32例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行次全切5例,單純腺葉切除或次全切18例,單純性囊腫摘除術6例,腺癌腺葉切除頸部淋巴清掃術3例。
2 結果
經手術治療后。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本組32例患者術后發現單側喉返神經損傷7例(永久性損傷3例,暫時性損傷4例).沒有發現喉上神經損傷.術后創面出血引起急性呼吸困難行緊急手術清理血腫2例,術后低鈣l例,沒有發生甲狀腺危象。
3 護理
3.1術前護理。①甲亢患者手術前2wk服用碘劑和監測基礎代謝(BMR):因碘劑可刺激口腔和黏膜,常有惡心、嘔吐等反應,指導患者采用飯后將藥物滴在餅干或面包上服藥的方法,以減少碘液對黏膜的刺激及牙齒的損害。即碘劑從3滴開始,每日3次,逐日增加一滴,直至16滴維持至手術日。向患者解釋每早在清晨、空腹、安靜、未起床時測BMR),有助于了解甲狀腺的功能狀態,避免在甲亢尚未得到滿意控制的情況下施行手術,有助于預防其術后甲狀腺危象的發生。②完善各項化驗檢查,尤其是T3、T4、TSH、心腎功能、凝血酶原時間等檢查。③病人術前3d進行訓練,協助患者仰臥,后墊軟枕抬高100~200盡量暴露頸部。④手術前一天晚上應給予適當的鎮靜和安眠,以幫助患者人睡,保證充足的睡眠。
3.2術后護理。
3.2.1觀察生命體征和準備搶救物品。監測血壓、脈搏、體溫和呼吸。對術中出血多或手術時間長者每30min測量1次,直至病情平穩,一般情況2h測量1次。患者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止誤吸,清醒后取半臥位。根據術后可能出現出血、窒息、甲狀腺危象等危重情況,準備好急救所需器械,如氣管切開包,吸氧裝置和各種搶救藥品。
3.2.2引流管護理。①妥善固定,防止脫落;②隨時觀察,保持通暢;③定期觀察流量及性狀。術后24h內引流多為新鮮血20~50ml,48h后引流量逐漸減少,72h后無液體流出,可考慮拔管。
3.2.3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①甲狀腺危象的護理: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手術后12―36h,因尚未明了,多數與術前準備不充足及手術應激有關。護理中可發現患者高熱、脈快而弱。心率增快,常達120~140次/rain,煩躁不安,多汗,并伴有惡心、嘔吐,水樣瀉、譫妄甚至昏迷等,應1―2h測血壓1次,若患者收縮壓增高或術前無高血壓史,而收縮壓>20kPa,脈壓增大,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即刻吸氧,予頭部大血管及四肢處放置冰袋、冰水灌腸、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盡量使患者體溫維持在37℃左右,建立靜脈通道,按醫囑給予復方碘化鉀液3~5ml,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②神經損傷的護理:患者出現聲音嘶啞為單側喉返神經損傷,囑患者注意預防感冒,多休息、少說話,一般2個月內可完全恢復}發生窒息為雙側喉返神經損傷,須行氣管切開;患者聲調低,發音粗糙為喉上神經外支損傷;患者出現飲水嗆咳為內支損傷,常為暫時性癥狀,經針刺、理療、服維生素B,治療2―3w可完全恢復。③甲狀旁腺損傷的護理:系由甲狀旁腺被切除或供血不足所致,開始表現為四肢和上唇發緊麻木,手足刺痛,繼而出現四肢及軀干抽搐。立即靜脈注射氯化鈣20lTll,可緩解癥狀,然后給予鈣劑,維生素D及雙氯速變固醇。
3.2.4心理護理。患者大多數手術當中或手術后確診,對自身疾病缺乏認識,獲知為癌癥后缺乏思想準備,存在恐癌心理。情緒消沉,甚至不配合治療,影響術后康復。因此,心理護理也是甲狀腺癌患者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講授有關甲狀腺癌的醫學知識,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術后能積極配合治療。責任護士針對不同個體,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效交流、溝通。通過交談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心理反應及對疾病的態度,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疏導,解除緊張情緒,降低焦慮和抑郁。
甲狀腺血液供應豐富,毗鄰解剖結構復雜且有重要神經分布,外科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重要方法,傳統甲狀腺切除術需在頸部做一切口,會遺留長約6~8 cm的手術瘢痕[1],嚴重影響患者的外形美觀,給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壓力。腔鏡甲狀腺手術是一種微創術式,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及術后頸部無瘢痕遺留等優點,受到了甲狀腺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的青睞。但腔鏡甲狀腺手術仍有可能發生相關并發癥,需要護理工作者圍繞該術式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手術預后、促進患者術后早期康復[2]。本文就腔鏡甲狀腺手術術后護理的相關研究進展做一綜述如下。
1 一般護理
1.1 護理
在術畢患者返回病房但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按常規全麻術后護理措施取去枕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誤吸發生窒息。待患者清醒、血壓平穩后,改為半坐臥位,以利于術后引流及呼吸,還能起到減少切口滲血、緩解切口疼痛的目的[3]。囑咐患者盡量少說話、避免頻繁的頸部活動,必要時可用紙筆寫字或手勢代替說話,預防頸部出血。有研究顯示采用改良的術后有助于術后切口引流、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且有利于減少術后綜合征的發生,即先去枕平臥觀察30 min,如生命體征平穩則頭部墊枕,床頭抬高20°,術后2、4、6 h分別抬高床頭40°、60°、90°,同時床尾抬高10°~15°,避免身體下滑[4]。
1.2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術后早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患者呼吸及傷口情況,有助于早期發現術后出血、呼吸困難等并發癥。常規給予心電監護,觀察和記錄患者尿量變化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定期測量患者體溫,如術后12~36 h出現40 ℃~42 ℃的高熱,同時患者有脈搏加快、脈壓差>4 kPa時,則考慮甲狀腺危象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師并及時對癥處理,盡快控制病情[5]。
1.3 創口引流管及傷口敷料的護理
腔鏡甲狀腺手術后需常規在頸部或胸壁創口留置一負壓引流管,以引流術區滲液。返回病房后連接一次性負壓器或使用注射器進行負壓吸引,防止因積液或積血壓迫氣管造成呼吸困難或窒息而導致嚴重后果[6]。在針對引流管的護理時應妥善固定好管道,需要密切注意維持引流管暢通及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和量,每日標記引流液面,如引流量24 h>150 ml、傷口敷料滲血較多,以及患者出現頸部腫脹、煩躁不安、呼吸頻率加快、口唇青紫、出汗等情況時,往往提示有術后活動性出血,需及時報告醫師進行處理[7]。有研究認為采用單項硅膠負壓引流球與墻壁持續負壓引流相連接的改良引流技術,能更加準確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量、性質和顏色變化,且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更有助于術后引流護理[8]。
1.4 飲食護理
通常腔鏡甲狀腺手術在術后6 h進全流食為宜(如惡心嘔吐、腹脹等無不良反應),由于術區在口腔前庭,過熱過燙的飲食或熱水會刺激咽喉和食管,加重切口滲血和損傷口腔黏膜[9],因此應進溫冷流食,口干者可給予少量溫涼開水,同時注意患者有無吞咽不適、嗆咳等情況。術后1~2 d如患者無其他異常情況時可由全流食之間過渡為三高(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半流食、軟質食物、普通飲食,同時需避免進食辛辣、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10]。
1.5 術后不適的護理
切口疼痛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24 h內常見的不適,通常腔鏡手術切口下、疼痛感較輕,患者多能耐受,如不影響正常進食或睡眠時則無需特殊處理,疼痛感會在術后24 h后得到不同程度緩解,如疼痛明顯影響正常睡眠或進食者,可遵醫囑合理應用止痛藥。研究認為術后進行指導、放松訓練等干預有助于減輕切口疼痛,一些轉移注意力的干預措施如聊天、音樂、閱讀等也能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有助于加強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促進術后早期康復[11]。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也是術后患者常見的不適癥狀,多與麻醉、插管刺激及充入二氧化碳做氣腹時因CO2灌注壓過高引起的高碳酸血癥、腦脊液回流?p少,造成顱內壓升高或者頸部過伸位造成腦血管病理生理改變而導致腦的細胞缺氧缺血有關[12]。研究發現250 ml 25%甘露醇注射液聯合2 mg托烷司瓊能在術后6 h有效緩解患者頭痛、降低惡心嘔吐發生率,從而增加患者術后舒適感[13]。
2 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2.1 呼吸困難與窒息
其發生原因除了術中止血不徹底造成殘端出血壓迫血管外,還可能與腫瘤長期壓迫氣管造成氣管軟化、插管不當引起喉頭水腫、痰液過多堵塞等有關,這是甲狀腺術后最嚴重、最危急的并發癥,多發生于術后48 h內[14]。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創口滲血、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及喉頭、痰液等情況,雖然腔鏡手術出血量少,但其切口遠離頸部而不易于觀察,因此更需要加強護理和觀察,如切口處出現新鮮血液、頸部快速腫脹、引流液量增加或顏色變深等均為異常情況,一旦出現則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必要時需緊急行氣管插管或切開。對于痰液黏稠者,可指導其進行有效咳嗽,并采用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可有效防止黏稠痰液阻塞氣道。
2.2 神經損傷
喉返神經損傷可引起失音或聲音嘶啞,喉上神經損傷可引起進水或流食時嗆咳或誤咽。腔鏡系統能將術野放大5~10倍,使得術中更能清晰識別毗鄰解剖結構和有助于識別喉返神經,其術后神經損傷發生率與開放手術持平或更低,但由于術中超聲刀使用時產生熱傳遞效應,容易導致喉返神經熱損傷,增加神經損傷機率[15]。在護理上需在患者術畢回病房后向患者提問,了解其發音情況、注意聲音變化,對于有聲音嘶啞表現者應做好心理安慰和解釋,消除恐懼心理,囑咐患者盡量少說話、多休息,同時配合相關對癥治療能有助于癥狀消失[16]。應關心和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防止快速吞咽,喉上神經引起的嗆咳、誤咽情況通常在術后均能自行恢復。
2.3 甲狀腺危象
這是甲亢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表現為高熱(>39 ℃)、脈率>120 次/min,可同時伴有嘔吐、腹瀉、大汗淋漓、煩躁不安、譫妄或昏迷等,其發生主要與術前準備不足、手術應激反應或甲亢癥狀未能很好控制有關[17]。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術后12~36 h內,因此需術后早期加強巡護,行心電監護,并密切關注患者各項指標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囑咐患者臥床休息、進食三高食物;了解患者睡眠情況,如睡眠治療較差者可遵醫囑服用鎮靜藥物輔助睡眠;盡量避免其他因素對患者的刺激、緩解緊張情緒,并保持病房安靜舒適。一旦出現甲狀腺危象時需緊急處理,降溫護理措施包括使用物理降溫、退熱藥物、冬眠藥物等,將體溫維持在37 ℃左右,吸氧,遵醫囑口服或靜脈點滴碘劑,使用腎上腺素能阻滯劑、激素、鎮靜劑等治療[18]。
2.4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由于術中甲狀腺切除過多及甲狀旁腺受到誤傷或血供受損,均可造成甲狀腺功能永久性或暫時性降低,表現為患者術后手足麻木抽搐、怕冷、反應遲鈍、嗜睡等,通常發生于術后2~7 d[19]。對于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狀較輕者,可指導患者進行飲食控制,進食三高食物、限制牛奶、蛋黃、魚類等含磷量較高食物,忌食生冷食物,癥狀較明顯者可囑咐進食低磷高鈣食物,有手足抽搐癥狀者可遵醫囑給予葡萄糖酸鈣靜脈滴注。
2.5 切口感染
腔鏡甲狀腺手術切口小,相比于傳統開放手術其術后感染發生率較低。術前30 min及術后24 h內給予抗生素能有效預防切口感染[20],其他預防措施包括術中嚴格無菌操作、術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潔、固定好引流管并保持其引流暢通,定時觀察切口及體溫改變,如有切口紅腫可及時給予碘伏局部濕敷。
2.6 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
腔鏡甲狀腺手術中需要充入CO2,以建立氣腹、維持手術空間,如CO2灌注時壓力過大、速度過快,則可能導致皮下氣腫甚至縱膈氣腫的發生,對呼吸、循環造成不同程度影響。通常皮下氣腫可自行吸收,對于癥狀較明顯者可將改為半臥位并給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時行小切口去除。術中CO2使用時間過長、壓力過大,可能造成氣體吸收入血而引起高碳酸血癥,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變化、血氧飽和度的改變、維持氣道暢通,術后給予低流量吸氧有助于防止高碳酸血癥的發生[21]。
3 心理護理
雖然腔鏡甲狀腺手術是一種微創術式,但仍然會對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加上患者對此技術相關知識、手術療效及術后恢復等情況了解不多,因此緊張、憂郁情緒和期待受到保護的心理是存在的。術后需要觀察和了解患者心理反應,對其產生的身體創傷和心理痛苦表示充分理解,同?r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與護理,從語言、行為等方面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建立患者對術后恢復的信心,爭取其積極配合以促進早期身體康復[22]。
4 術后健康指導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焦慮情緒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行甲狀腺手術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由于頸部甲狀腺周圍解剖結構復雜及甲狀腺手術應激對患者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易導致患者情緒焦慮;所以實施積極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從而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顯得尤為重要[1~3]。自2012年5月以來,在我院實施的甲狀腺手術96例中,隨機實施了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和積極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比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甲狀腺手術患者96例,經溝通患者均接受本研究護理模式改革;根據護理干預方法不同,參與調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男 42 例,女 54例,年齡31~79歲,平均46.6歲;甲狀腺腺瘤43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16例,甲狀腺癌5例;所有病例根據血生化、細胞學穿刺、B 超、CT、術后病理等檢查確診。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6例、觀察組50例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6例患者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評估、術后護理評估及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5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設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3,4],以期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體護理干預實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做自我介紹,并與患者做床前護理談話,介紹心理狀態對手術及術后恢復的影響等與有關的知識;在術前1 d,主管護士帶領手術室護士及麻醉師行與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溝通,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及大致持續時間、麻醉方式,如術中可能遇到的不適及如何溝通。
1.2.2 術中護理干預 術中常規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及麻醉師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患者情緒變化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協助醫生保障手術順利完成。術中要仔細結扎傷口及大血管,認真檢查術野內的活動性出血點,如有出血,應妥善止血。患者手術過程中,甲狀旁腺血液供應不足,易導患者致低鈣血癥的發生而出現面部麻木、手足抽搐等癥狀。因此,在進行甲狀腺手術時手術過程應謹慎操作,避免或少使用電凝及吸引器,避免盲目鉗夾止血,以防止甲狀旁腺的損傷[5]。
1.2.3 術后護理干預 患者手術完回病房后,責任護士應及時與麻醉師交班,并認真觀察患者各項目生命體征。適當與患者溝通以降低術后疼痛導致的緊張。術后出血是甲狀腺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為了最大限度預防術后出血,責任護士應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術后教育基礎上,再次囑咐患者術后 24h 內要盡量避免頸部活動,如咳嗽等。術后要保持患者的血壓平穩,提倡患者保持半坐臥位。甲狀腺危象是甲亢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煩躁不安、譫妄、昏迷。為了減少甲狀腺危象的發生,責任護士應在術前囑咐患者的保持穩定情緒、良好的睡眠、按時按量服碘,為手術做好前期準備;術后應觀察記錄患者的體溫、脈搏、情緒變化,每隔1h巡視患者1次,一旦患者出現甲狀腺危象癥狀,立即給予相應處理。患者手術過程中及術后,甲狀旁腺血液供應不足,易導患者致低鈣血癥的發生而出現面部麻木、手足抽搐等癥狀,因此,在進行術中及術后一旦發現患者術后有手足抽搐等癥狀時,及時靜脈推注 10%的葡萄糖酸鈣搶救,后囑咐患者限制食用肉類、乳品和蛋類等食品,并口服鈣劑3~4w。
1.2.4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做頸部活動訓練,預防切口黏連及瘢痕收縮導致功能異常。按時服藥,并加強營養,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1.3焦慮情緒評分[6,7] 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描述患者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從而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狀態焦慮量表(S-AI)和特質焦慮量表(T-AI)評定的40個項目的得分累加。每一項按1~4的4級評定,前20項標準為:1分為完全沒有,2分為有些,3分為中等程度,4分為重度;后20項標準為:1分為幾乎從來沒有,2分為有時有,3分為經常有,4分為幾乎總是。得分范圍為20~8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焦慮程度越重。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在對照組中,患者圍手術期行常規護理措施,住院期間患者焦慮情緒評分未見明顯改變(P>0.05);觀察組患者中。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情緒評分由39.6±11.6降低至31.1±12.3,與護理干預前比較患者的焦慮情緒評分明顯降低(P
2.2 在對照組中,結果顯示術后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2例術后呼吸困難、1例甲狀腺危象、1例術后出血、1例手足抽搐,發生率為 10.87%。在觀察組中,術后2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1例術后呼吸困難和1例術后出血,發生率為 4.00%;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既參與調節人體營養物質的代謝、產熱及促進生長發育,又具有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的能力。甲狀腺手術前后的情緒應激及手術刺激均易引發甲狀腺激素的釋放異常,進而導致患者神經系統興奮而引發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患者焦慮情緒評分進一步加重其機體負而導致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因此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尤其重要[8,9]。圍手術期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認真細致觀察記錄、精心的護理操作及及時的發現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可以顯著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取得滿意的療效[10]。本研究中,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強化圍手術期間的護理操作,及時預防和處理患者的生命體征異常;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情緒評分明顯降低,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樣明顯降低。因此,我院實施的積極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通過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而降低潛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了患者術后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楊麗,盧榜裕.腔鏡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153-154.
[2]劉潔.舒適護理模式在甲狀腺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1,23(12):2447-2448.
[3]付廷平,鄧哲.護理干預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學,2012,36(10):788-789.
[4]王梅.護理干預在預防甲狀腺術后頭頸部不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2):23.
[5]孫亞萍.腔鏡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4):3683-3684.
[6]于艷茹,孫斌,張朝霞.甲狀腺相關性眼病對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1,6(2):61-62.
[7]趙濱,高榮花,耿少英,等.護士長應對方式與焦慮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13-15.
[8]倪青,姜山.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對甲狀腺疾病發病的影響[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8):4-6.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華亭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該院)診治的女性甲狀腺手術患者50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9.6±10.8)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27例,甲狀腺腺瘤23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觀察組25例: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51.4±9.9)歲,甲狀腺腫14例,甲狀腺腺瘤11例。對照組25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7.4±10.9)歲,甲狀腺腫13例,甲狀腺腺瘤12例。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為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年齡大于18;采用頸叢麻醉方法,麻醉術前評級為Ⅰ-Ⅱ級。排除標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阿片等藥物;有精神或意識障礙者;心肝腎嚴重受損者;有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者;近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或服用影響免疫功能藥物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聯合舒適護理:給患者安排舒適的病房,幫助患者進行練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使患者得到充足的睡眠。術前與患者進行交流,并查看患者的病例,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況,用溫和的態度和輕柔的語言,向患者接受甲狀腺手術的安全性、麻醉特點、手術過程及圍術期注意事項,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適當的心理輔助護理,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同時給予患者鼓勵,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保持手術室環境舒適、溫和,有之前的責任護理跟進手術室,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對患者進行鼓勵,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協助患者擺好,進行麻醉。手術中,動作輕柔,同患者進行交流,隨時關心患者的感受,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并及時處理,多于與患者進行交談,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術后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干預,讓患者在術后得到最好的照顧,減輕疼痛,并就手術結果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患者擁用良好的心態,進行術后恢復。
1.3觀察指標
根據自評抑郁量表(SDS)和自評焦慮量表(SA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評價,觀察兩組患者的SDS和SAS。患者記錄其對護理的滿意情況,包括啊: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者SDS和SAS評分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頸叢麻醉效果完善,甲狀腺手術順利,手術后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觀察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兩者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0%,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72.0%,兩組比較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3討論
應激是機體突然受到強烈有害刺激(如手術、創傷、失血、感染等)時,通過下丘腦刺激血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濃度迅速升高,使糖皮質激素大量分泌。應激反應是由于應激因子(stressor)對機體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一種非特異性的緊張狀態。應激反應會造成患者明顯的社會功能缺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或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創造性的、個性化的、有效的,以患者為中心,以舒適為目的的護理干預措施。舒適護理可以降低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不愉快,使患者心情放松愉快,有助于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舒適護理措施運用在甲狀腺手術的整個圍術期,采用能使患者舒適的護理手段,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達到最大的舒適度,能夠有效的降低手術患者血壓、心率等指標,減低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從而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患者在受疾病折磨的同時還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面對陌生的治療環境,病人往往會難以適應,從而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處于最佳心理狀態進行治療和康復。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從而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