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第1篇

關鍵詞:物流工程;人才教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一、 物流工程專業的發展和特點

物流人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流管理人才,一類是物流工程人才。我國的物流管理人員相對物流工程人員多,而且培養模式較為完善,發展時間也比較長。

“物流工程” 學科的特點是涉及的學科多、技術含量很高。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然而從我國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院校的分布地區來看,開設了物流工程專業的大學少,而且招生規模小。物流工程人才短缺已是嚴峻的現實問題。

二、 物流工程專業分析

物流工程強調“工程”有別于“管理”,是一個復合性要求很高的新興交叉學科,需要從系統的觀點對物流規劃、物流管理、支持物流系統運行的物流自動化和物流信息系統有很好的結合,因此,國外大學多通過與原有的工業工程、系統分析、計算機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專業結合來發展物流工程專業。

在我國,自2002年開始,許多院校開始開設物流工程專業,到2005年為止共有33所大學開設了物流工程專業。這些院校開設的物流工程專業大多是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機械、工業工程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因此專業定位以原有的學院特色為基礎,大部分院校專業定位以機電、運輸、規劃和管理為基礎,只有少數學校以信息技術和仿真為特色定位。

現代物流業所使用的技術和裝備,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傳統的交通運輸、機械、工業工程技術和裝備;二是信息技術、GPS、GIS、RFID、BARCODE、計算機網絡等。而現有物流工程專業定位在信息技術和系統仿真方面的院校非常少。然而從社會需求來看,落后的企業物流信息化水平對中國企業發展已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嚴重制約了企業和物流行業的發展,并且,從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來看,能夠利用現代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物流相關工作的人員十分匱乏,他們已經成為物流工程專業中炙手可熱的人才。

三、 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物流工程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涉及到多學科知識和技術、大型化、高速化、連續化、電子化、設備投資和使用昂貴,是一門學科交叉面積大、所需知識范圍廣、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的學科,物流工程專業課程很難在各個所需的知識領域都有深入學習。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培養教育,其目標是使他們在專業知識方面學習有所側重。因此,目前的物流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和特色呈多樣化形式,專業方向從總體上可總結為2個大方向:一是培養能實現和提高物流運作的現代化人才;二是培養能夠利用先進物流工具和技術的物流系統規劃與應用人才。其中,前者還可分為物流自動化工程和物流信息化工程兩類,后者則可分為物流系統規劃及應用和物流管理兩類。

大部的分物流工程專業是院校原有專業在物流方面的延伸,這有助于培養復合型的特色人才。在物流信息化工程方向的物流工程類人才培養中,結合物流理論與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來設計和開發物流信息系統;在物流自動化工程方向的人才培養上,結合物流技術與自動化技術解決物流系統和3G/RFID等的集成問題;在物流系統規劃方向的物流工程類人才培養中,結合現代化計算機和仿真技術等進行物流網絡規劃設計;在物流功能作業方向的物流工程類人才中,結合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理論,又利用信息系統和設備進行物流作業設計和管理。

四、 結束語

物流工程人才培養的總方向是培養學生掌握現代物流專業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現代物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對物流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及集成應用。

對于“物流工程”的人才,還應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能夠進行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對機械設備、計算機網絡、廣電設備具有維護、修理、保養的能力,能夠進行物流裝備的嵌入式應用開發,具有分析和解決物流運作問題的能力和對物流系統進行規劃、策劃、設計及優化的能力;能夠進行企業物流網絡分析與規劃,能夠熟練進行國際物流業務應用的復合型高級物流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東軟信息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明會, 唐四元.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中國市場物流與采購研究,2007.(11) :123-124

[2]陳舜.高校物流人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6,(5):8-23:8-23.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第2篇

本專業可從事機械、電子、電器、輕工、塑料等行業的模具設計、制造和維修,模具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管理工作。畢業生社會需求量大,待遇較高。模具加工方向:模具加工生產組織、模具數控編程加工、模具三維設計、產品開發三維設計。其他技術類方向:電子信息、輕工生產管理、物流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以及產品開發、汽車工業、機械制造工藝師、CNC工程師等。

2、物流管理專業

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余萬。據了解,目前最為搶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現代經濟貿易、運輸與物流理論和技能,且具有扎實英語能力的國際貿易運輸及物流經營型人才,他們的年薪最高可達100萬元。

3、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第3篇

關鍵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培養方案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ideological use of systems analysis, logistics personnel from the train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 effective way, the two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systematic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mes

現代物流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我國物流事業發展的瓶頸。為解決現代物流人才問題,近年來,許多高校相繼開設了物流專業或在相關專業上設置了物流方向。但由于物流科學的理論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物流實踐相對滯后。如何科學、有效地構建物流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目前已成為每一個物流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課題。

1高校物流學科發展現狀

由于物流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又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所以發展物流產業,不僅需要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執行型與操作型人才。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目錄外本科專業由北京物資學院于2001年進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國高校本科教育中設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個專業,不過對于這兩個專業的區分和具體的教學安排,各個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拔锪鞴こ獭睂I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設置,該專業側重于用工程的方法來研究物流的問題,與生產運作、現代制造技術、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結合較為緊密;而“物流管理”專業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學設置,主要側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來分析和規劃物流系統。據教育部物流教學指導委員會2007年12月9日舉辦的關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個專業教學計劃的指導意見”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全國設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有相當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學院中發展或者設置物流類專業,而是在傳統的交通學院、機械學院等與物流學科相關的學院中設置物流專業。這些高校的物流學科往往是建立在傳統的優勢學科基礎之上,因此與其有著密切的聯系,并深刻影響著該校物流學科的發展軌跡和特色,就連教材和課程的設置都有明顯的傾向性。如,在電子信息學院設置的物流專業,其方向偏向于企業物流信息化的設計、電子商務等;在機械學院設置物流專業的,其方向則偏重于企業生產作業規劃,甚至一些帶有某些傳統學科色彩的管理學院所設置的物流專業,也是偏向于企業供應鏈管理和設計等物流學科中的某些方面。這種現狀必須引起重視,畢竟從現代物流的角度而言,這些高校的專業設置還是不足以體現出物流學科的內在要求與特點。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專業定位不明確

由于受我國物流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現狀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雖然有不少院校設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關的專業及專業方向,但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生沒有對該專業的定位有清楚的認識,人才的培養受到了較大的局限。

2.2師資力量薄弱,影響整體教學水平

目前國內的學歷教育現狀是,雖然一些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與傳統“母專業”的依托關系,物流師資力量大多是從經濟學、機械工程學、營銷學、交通運輸學等專業教師轉移過來的,數量不足,補充渠道不暢,特別是教師的實踐能力較缺乏。

2.3教育層次結構不合理

從目前我國設置物流或相關類專業的學校數目與我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可看出,至2007年為止,我國共計200多所院校設置了物流專業,其中有50多所院校設置的物流工程專業,150多所院校設置的物流管理專業。而據中國交通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物流專業人才缺口為600余萬人,到2010年對高級物流管理人員或物流戰略、物流設計管理人員的需求將達30萬人以上,差距懸殊。而物流業發展的現實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綜合素質強的高級管理型人才。

2.4課程設置不成體系

在物流專業主干學科劃分、專業課程設置和核心課程設置上各高校有較大分歧,由于本身的學科歷史沿革,導致“物流管理”的課程設置幾乎是在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物流管理概論、采購與供應管理、運輸管理等幾門專業課,從而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教學體系。

3“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構建

本文從培養物流人才社會需求有效途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兩個維度研究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提出了系統化的培養體系。

3.1依據物流崗位群、物流人才社會需求,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界定某一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審視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群和應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根據物流專業人才的職業層次、物流專業人才的就業崗位群等方面來確定,以保證其更具專業針對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目前,物流從業人員主要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是中職層次,節點性、操作性初級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職層次,綜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層次,學科性、物流策劃、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層次,研究人才、學術性高級管理人才。具體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研究型,一種是應用型。大多數人認為研究生教育層次所培養的人才是理論研究型的人才,而應用型人才又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二是高職高專層次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它側重于具體的崗位技能應用與操作能力的培養。從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近幾年就業來看,大多數停留在作業操作崗位,如物料保管員、車輛調度員、貨車(叉車)司機等,對高職高專而言,就業崗位及其應用技能的要求可能是明確的,但對本科層次而言,除倉儲、采購等崗位外,畢業后就能立即從事主管崗位工作的很少,所以物流管理本??茖I可以分領域設方向,如工業企業方向、電子商務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等。因此,根據社會需求設計明確的物流管理崗位以及構建其應用技能,是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3.2“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根據市場和物流業發展的需求進行合理設置,各高校應該是在物流專業目錄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在物流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必須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專門人才。

課程體系構建主要考慮三個方面:首先強調課程體系符合培養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目標;其次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集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相互協調的高素質人才;再者,構建的課程體系不僅滿足當前就業的需要,還要著眼持久的發展潛力。

課程體系構架思想如圖3所示。

每個專業按照技術領域和專業崗位(群)任職要求,遵循上述開發路線進行分析,分解成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然后根據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與對應課程響應,最終形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根據知識、技能的漸進教學規律和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劃分成三個模塊:專業基礎模塊、職業技術模塊、職業拓展模塊,模塊之間的理論教學構成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構成實踐教學體系,模塊內部貫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互為支撐和依托。課程體系構架嚴密、環環相扣、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 何明珂. 物流系統論[M]. 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冷鏈;課程;崗位;

基金項目: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物流管理專業未來五年人才需求情況分析”(編號:JYYB201504)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在外需疲軟、內需回落、深層次結構變動等力量綜合作用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步入7萬億俱樂部的經濟大省江蘇,面臨“爬坡過坎”關口的考驗,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外向經濟需要提升檔次,農業需要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不僅要關注農業生產,還要關注農業流通,尤其是影響農業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動農產品物流發展,冷鏈專業人才是生力軍和主力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作為全國農業高職院校的排頭兵,應結合產業特色和學院優勢學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為江蘇、全國培養更多的冷鏈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背景

1.1農業生產平穩

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每年約有4億噸進入流通領域。2014年,全國肉類總產量8707萬噸,比上年增長2.0%,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增長4.5%;江蘇蔬菜產量5416.971萬噸,瓜果555.4563萬噸,肉類3794576噸,禽蛋1969679噸,牛奶產量607200噸,生豬出欄3073.6萬噸,家禽75739.6噸,水產品518.8萬噸,農業生產平穩。

1.2冷鏈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順豐優選等一線電商紛紛高調進軍生鮮市場,生鮮電商崛起賦予了冷鏈產業新的商機;冷鏈市場達112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范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上海、廣東、江蘇等;全國冷庫總量達3320萬噸,比2013年增長36.9%。2015年,全國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冷庫庫容年均增長20%,新增冷藏車4萬輛,年均增速32%。

1.3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

我國開展冷鏈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開設冷鏈物流專業院校不足15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以快遞、國際貨代、倉儲管理、貨物運輸等方向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制冷技術等不同層次專業,可以培養冷鏈相關人才。全社會冷鏈物流從業者基本上是從工業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術類專業改行,國外優秀人才回國較少,全社會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企業人才需求,更不要說疫苗等醫藥冷鏈物流企業。

1.4涉農院校專業特色明顯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乃至南方14個省市唯一以培養農牧科技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學院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設有動物科技、食品科技、水產科技、動物藥學、農業物聯網、農商管理等10個二級涉農院系,設置46個涉農專業?,F有2個國家級、14個省級、12個市級及8個院級研究平臺或研究所,學院農業特色優勢明顯。

2.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

2.1 冷鏈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鏈物流是指一些特殊產品需要從原料生產、采購、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中保持全程適度低溫,主要產品包括果蔬農產品、肉類、水產品、禽蛋、奶產品、特殊食品及部分醫藥產品。根據相關產品特點及業務內容,冷鏈物流不僅要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自然、經濟、制冷、冷凍冷藏、生物、保鮮、檢驗檢疫、包裝、通訊、定位、網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識別、物聯網、冷鏈物流追溯、冷藏運輸、冷鏈物流標準等專業知識與技術。結合作業流程及工作任務,冷鏈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凍貨物采購、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冷藏冷凍貨物運輸、冷藏冷凍貨物銷售、冷藏冷凍貨物配送、冷藏冷凍貨物信息處理等崗位,每個崗位下面包含若干個子崗位,例如,采購崗位需要有自然與經濟調研、訂單與合同處理、包裝、檢驗檢疫等專業崗位人員,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崗位需要理貨、庫管、檢驗、生物、保鮮、制冷等人員等。

2.2 冷鏈物流人才技能素質分析

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教育特點,高職冷鏈物流教育應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養,但也離不開知識和素質教育,知識與素質是學生提高與發展的基礎。冷鏈物流知識不能僅限于傳統物流知識點,還應包括制冷原理及選擇、生物保鮮、包裝材料、食品營養與質量、特殊品檢驗檢疫、堆碼等;冷鏈物流能力包括冷凍冷藏技術應用、保鮮技術應用、信息及通訊技術應用、冷鏈物流組織與協調、電商營銷、冷鏈流程優化與供應鏈管理、問題分析與改進及社會交際能力等;素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嚴謹的思維模式等。

2.3 冷鏈物流人才層次分析

培養冷鏈物流人才是提高農產品、食品及醫藥用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冷鏈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三類。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定位,選擇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著重以培養冷鏈理論研究、冷鏈技術研發等研究型人才為主,如生物保鮮技術開發員、新型保鮮材料開發員、物流技術和設備研究員等;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高專院??梢耘囵B冷鏈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類管理人才,如冷庫主管、冷鏈運輸調度員、冷鏈項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職及中職院校培養以冷鏈物流技術操作的現場作業人員為主,如冷庫保管員、收發貨員、配貨員、品控人員等。

3.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培養路徑

3.1 明確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方向

目前,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于儲配物流,儲配物流涉及倉庫管理、配送管理、貨運管理等作業內容,涵蓋企業有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學習知識點多,特色不明顯。新常態經濟下,未來五年內,學院可以結合現代農產品流通和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特點,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學院不僅有畜牧獸醫、動物藥品、水產、食品技術等特色專業,而且有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聯專業,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可為:面向農業生產與經營企業、藥品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培養掌握現代冷鏈物流技術、保鮮技術、冷庫、冷鏈配送及運輸等崗位工作的技術技能物流人才。

3.2確定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開展冷鏈人才培養較晚,冷鏈企業生產與經營處于摸索階段,冷鏈技術仍在引進與研發。學院應加強與河南眾品、雨潤、順豐優選、國藥控股等國內知名企業合作,研究企業物流冷鏈人才需求,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采取工學交替、頂崗實訓、教師頂崗、企業導師進課堂及實驗室資源共享等形式;加強與冷鏈研究機構合作,物流、食品技術、水產技術、藥劑等專業老師與科研院所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前沿講座、科研項目合作,提高學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論與實踐水平,形成“學校+企業+研究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模式。

3.3建立專業冷鏈課程體系

針對冷鏈物流人才崗位特點和素質要求,結合冷鏈運作作業過程,設置冷鏈物流課程體系。除公共基礎課外,職業技術課中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經濟數學、管理學基礎、統計學基礎、會計基礎、經濟學基礎、物流基礎、經濟法;職業技術課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冷鏈物流技術與裝備、冷藏與速凍技術應用、冷鏈倉儲與配送管理、冷鏈運輸管理、食品及藥品工程技術應用、冷鏈采購管理、冷鏈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冷鏈基礎技能訓練、冷鏈專項技能訓練、冷鏈綜合技能訓練及冷鏈企業頂崗實習等;職業技術課中輔助課程包括食品與藥品檢測、動植物檢驗檢疫、企業經營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英語、素質拓展等;職業拓展課包括ERP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國際貨運與保險、物流與電子商務等。隨著技術變化及師資與實訓實習條件完善,可以適時對課程體系和相關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

3.4 配置專業冷鏈教學資源

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室主要有基于供應鏈實訓室、倉儲與配送作業實訓室、ERP實訓室,實習場所主要有動物藥品成品庫、知名藥企成品及輔料立體倉庫、知名快運公司,適合藥品和消費品倉庫管理、貨運管理、配送管理實習實訓,冷鏈物流設施欠缺。學院需加大冷藏冷凍、保鮮、溫度濕度監控等設施配置,同時面向物流專業開放農業物聯網、藥品檢測、食品技術、動物檢驗檢疫等實驗室。加強冷鏈師資引進與培養,引進國內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冷鏈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術人才、冷鏈運作人才;不定期將物流管理、食品技術、動植物檢驗檢疫、生物技術等專業相關老師送至冷鏈研究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掛職鍛煉,定期召開課程建設專家會議,提高專業整體教學水平。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物流產業發展呈現新特征,不同專業特色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錯位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應以物流管理冷鏈人才培養為抓手,結合人才崗位特點與專業技能要求,制定“學校+企業+研究機構”人才培養模式,編制職業技術課與職業拓展課相結合的冷鏈課程體系,配置與整合冷鏈人才培養的設施設備及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新常態下的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才能轉型成功,學院人才職業競爭力才會更強。

參考文獻:

[1]劉廣海,謝如鶴等.物流管理專業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蘭必近,韋克儉等.冷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葉萍,紅.湖北省應用型冷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路徑選擇與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閻冰.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5期:24-26.

作者簡介:

物流工程專業方向范文第5篇

(一)畢業生外語及軟件技能需求應對國際化與專業化,作者調研了畢業生需要達到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業要求畢業生的英語水平達到CET4;同時,也有將近18%的企業認為還需要專業英語的配合,尤其是多種專業性軟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專業外語基礎。專業軟件的能力需求有明顯的多樣化和專業性趨勢,一家企業往往需要畢業生掌握多種軟件。因此,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培養要加強專業軟件的教學與實踐,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軟件的升級與創新周期越來越短,培養計劃中不可能涵蓋企業要求的每種軟件。

(二)專業知識需求由調研可知企業對IE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點,第一,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產計劃、物流管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四個方向;第二,企業對一些特定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對物流管理崗位有需求的企業占據了92%。圖2則直觀體現了現代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專業知識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與延伸性的特點,其中“法律”“二外”“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機械工程”占據領先位置。因此工業工程專業應培養的是具有多種知識技能的復合式人才。

二、工業工程課程體系的優化路徑

目前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知識結構設置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四大類。對比專業培養計劃與調研后企業的人才需求發現:第一,專業課學時只占總學時的15%;第二,實踐環節比例不到10%;第三,知識面不夠寬泛。這些都使得IE畢業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于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計1.專業方向的優化。根據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國內工業工程專業發展的要求,將專業方向增至四個,分別是:A1.工業工程物流與供應鏈方向。A2.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方向。目標:致力于工業或服務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優化和管理創新工作,最終成為行業優秀的工業工程師或物流工程師。B1.工業工程(主)+某工程專業。目標: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對某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感興趣,致力于該行業的系統設計和管理創新工作,成為行業優秀的工程師或管理者。B2.工業工程+某工程專業(主)。目標:系統地學習并掌握某一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的基礎知識,并對管理領域感興趣,能夠基本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熟悉經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未來可從事某一行業的管理工作,成為該行業優秀的管理者。2.專業課程的優化。優化后的專業課程模塊劃分成六個知識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經濟類、管理類、信息技術類以及專業綜合實踐。其優勢在于可以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學的知識領域,并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自由搭配相關領域的課程,方便學生對相關領域知識的拓展學習,既體現了課程安排所學知識的連續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學生在課程的選擇上具有較強的主動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專業課程則依據主專業的不同選取六大知識領域,合理安排主專業課程與六大知識領域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3.實踐環節的優化。IE是一個面向企業和組織,集工程、管理、經濟等學科為一體的復合型專業。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既是重要環節,也是薄弱環節,并且在學校這個單一環境中進行是相當困難的。因此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注重與市場接軌,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并采取“實驗”“軟件實訓”“課程設計”“模擬競賽”“企業實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手段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競爭力。調整后的實踐環節課時安排達到40%,所占總學時的比例超過原先一倍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东乡族自治县| 扶余县| 凤城市| 红原县| 金平| 鄢陵县| 七台河市| 台东县| 鸡西市| 莲花县| 烟台市| 龙州县| 德庆县| 临沧市| 师宗县| 玉屏| 淄博市| 石门县| 呼玛县| 邵东县| 桂阳县| 宝山区| 滨海县| 海伦市| 民乐县| 黄大仙区| 土默特左旗| 通渭县| 米脂县| 富源县| 三门县| 交城县| 泾川县| 资溪县| 鸡西市| 凯里市| 巩义市| 大庆市| 钟山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