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超聲;刮宮術;成功率;手術時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a)-0052-02

藥物流產、引產、計劃生育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目前我國臨床上常用的計劃生育手術主要包括人工流產、放置節育環等,人工流產術主要是采取負壓吸刮方式,藥物流產常會發生不全流產的現象,需再行刮宮術。大月份妊娠需行引產,由于較多女性往往在引產前有人工流產病史,子宮內膜炎癥等流產后會出現胎盤殘留,需刮宮。以上刮宮都較困難?;袅鳟a的患者在口服傳統操作為非直視下,單純依靠醫師的經驗與手感進行,因此很容易導致子宮穿孔、刮宮不全以及漏吸、內膜損傷等不良后果。近年來超聲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曾有學者指出,在超聲引導下行刮宮術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并縮短手術時間,提高了一次刮宮成功率[1]。本次研究主要對超聲在刮宮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對本院收治的行刮宮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患者展開了分組手術,并對比分析了手術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來源于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刮宮術育齡女性,抽取其中的86例作為研究對象,再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在21~42歲,平均(27.8±13.5)歲,停經42~98 d,平均(68.6±21.4) d,引產后胎盤殘留24例,稽留流產19例。觀察組中患者年齡在22~43歲,平均(28.7±12.6)歲,停經43~97 d,平均(69.7±20.4) d,引產后胎盤殘留23例,稽留流產20例。以上統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如患者的年齡、停經時間以及清宮原因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以1∶1的比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刮宮術,觀察組患者則是在超聲指導下行刮宮術,而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

1.2.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非超聲引導刮宮術。觀察組:超聲引導下行刮宮術。在術前對患者的膀胱進行適度充盈,并囑咐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對其外陰進行常規消毒,并鋪無菌巾。在超聲引導下術者將探針緩慢送至宮頸管直到宮腔[2]。在子宮位置發生極度前屈或者是后屈時,將探針彎曲,保證其插入時能夠與子宮方向保持一致。如果為雙子宮則引導探針需到達妊娠一側子宮。并且在探針觸及到妊娠囊或到達所需刮宮的位置后,則視為超聲引導成功。而后在超聲監視的條件下,將吸刮匙、引器吸頭、卵圓鉗等刮宮器具送至宮頸管直至宮腔,依據患者妊娠囊或殘留物部位,展開重點吸刮,切忌用力過猛,避免發生穿孔現象。清宮時,探頭應始終保持在下腹部,并能夠對清宮過程進行清晰的顯示,避免漏吸現象的發生。術后對清宮術是否徹底進行評估。

1.3 數據處理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患者手術時間等觀察指標采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婦產科中清宮術為一種應用率較高的診療方法,在處理不完全流產、終止計劃外妊娠、處理病理性妊娠包括胚胎停育以及葡萄胎等過程中均會采取清宮術[3]。對于傳統的人工流產或清宮術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僅依靠醫師的經驗與手感,在非直視的條件下進行操作,盲目性較大,在吸刮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子宮穿孔、臟器損傷、出血、漏吸、空吸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影響手術效果,同時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4]。并因手術時存在廣泛盲吸現象,會對子宮內膜造成廣泛的損傷,并且會產生反復刺激,最終導致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尤其是對子宮位置不清或者是存在子宮畸形者,很容易出現一次或者是數次刮宮清除不凈現象,需再次行刮宮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5]。近年來超聲技術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超聲引導下行清宮術能夠對子宮形態以及大小、殘留組織多少以及位置、孕囊位置等信息進行全面了解,超聲醫師與醫師均能夠對子宮以及整個器械操作過程進行直觀動態觀察,并及時對吸刮物干凈與否以及術后子宮收縮展開仔細檢查,從而最大限度地使清除胚胎組織得到了保證,并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縮短了手術的時間,并降低出血的風險,有效的避免了漏吸、空吸、子宮穿孔等并發癥[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超聲指導下行清宮術,結果發現,該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一次手術成功率較對照組發生顯著升高,且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對以上結論予以了充分證實。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行清宮術過程中,利用腹部超聲引導,可以對子宮位置、形態、孕囊大小、宮腔深度、著床部位、殘留物大小以及位置等相關信息予以確定[7-8],為術者操作提供可靠的參考,因此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出血量,對諸多不良損傷予以了避免,大大降低了感染機會,增加了一次手術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超聲引導下行清宮術為一種簡便、安全的手術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對其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慧芳,畢崇萍,陳悅,等. 超聲引導在藥流不全清宮術中的應用價值[J]. 上海醫學影像,2008,13(3):414-415.

[2] 馬國香,司啟萍. 彩色多普勒和多普勒能量圖檢查產后胎盤殘留的臨床價值[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1(26):325-327.

[3] 黃少英,李保堅. 藥物流產后持續陰道流血清宮時機的選擇與結果比較[J]. 醫學信息,2008,25(7):436-437.

[4] 李艷華,周婭麗,李美珍. 剖宮產術后6月內意外妊娠的臨床處理(附17例報告)[J]. 淮海醫藥,2010,24(4):473-475.

[5] 田愛紅. 經陰道超聲引導下無痛人工流產術的臨床效果研究[J]. 吉林醫學,2011,32(13):665-666.

[6] 白新華,熊華花,楊雪冰,等. 超聲引導下人工流產及清宮術的應用體會及推廣價值[J]. 中國實用醫藥,2009,24(22):372-374.

[7] 朱桃花,王芬,康莉. 全程超聲可視儀在1831例宮腔操作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2,6(30):116-118.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在急腹癥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分析255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55例急診患者中的130例超聲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對照,符合者122例,占93%,不符合者8例,占6%。結論 超聲在臨床急診中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超聲 急腹癥

急腹癥是臨床常見病,因其起病急,病因復雜,病情嚴重,需要盡快做出明確診斷及正確治療。超聲作為急腹癥首選的檢查方法,對指導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彩色多普勒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對急腹癥診斷的準確性也有了顯著提高,并大大降低了臨床剖腹探查的機率?,F將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4月255例急診患者中的130例經手術及病理確診的超聲診斷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255例均為我院急診患者,男性87例,女性168例,年齡50天~83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等急腹癥癥狀;使用儀器為惠普Agilent彩色多普勒診斷儀,邁瑞9900診斷儀,探頭頻率2.5~7.5MHz。因是急診患者,檢查時未做特殊準備,隨到隨查,盆腔臟器檢查者膀胱內注入生理鹽水。

2 結果

130例超聲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對照,符合者122例,占93%,不符合者8例,占6%。(見表1)

3 討論

急腹癥是指腹內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統出現的急性炎癥、梗阻、絞雜、或出血等病理變化。導致急腹癥的病因很多,本組病例中以泌尿系及膽系結石多見,結石所致的梗阻是導致腹痛的重要原因,繼發的炎癥同時加重了腹痛,在超聲檢查時除了其典型的聲像圖表現外,并要注意有無合并癥。當胃腸氣體干擾時,要適當的變換,并視情況適當加壓探頭,或適當飲水,以擴大聲窗,輔助檢查,盡量減少漏診誤診。

腹部閉合性損傷:首先要確定有無臟器破裂,并重點掃查腹、盆腔有無游離暗區。一般情況下,游離液體常聚集在最低位置,如肝、脾腎隱窩,髂窩及損傷臟器周圍。本組病例中實質性臟器損傷中以脾破裂多見,多數在損傷內部可見不規則稍強回聲或低回聲區,超聲檢查時要觀察包膜連續性是否完整,包膜下有無積液,并判斷破裂部位,為臨床即時救治減少盲目性,必要時可通過超聲引導下穿刺明確診斷。筆者體會在脾破裂伴腹腔積血時,破裂位置以脾實質中下份邊緣多見;本組病例中的一例心臟破裂患者,男性,53歲,因高處墜落半小時后入院,超聲可見心包腔內環狀暗區,隔面深度約3.4cm,心尖4.5cm,于心尖左室壁可見1.0cm裂口,該患者于3小時后因心包填塞死亡(見圖1)。在空腔臟器損傷中如胃腸穿孔診斷方面超聲有其獨特的優點,超聲檢查對腹膜腔游離氣體的診斷方面可達到與x線透視相同的效果。而對檢查出腹腔內積液則比x線準確得多[1]。雖然因氣體干擾,不易顯示損傷部位,但可通過間接表現做出診斷,如隔下游離氣體、腹腔混合積液、腸蠕動減弱等。

圖1

流產型及破裂型宮外孕是導致婦科急腹癥的主要原因,其聲像圖因其病程、病史不同表現不同,除了掌握其典型的聲像圖特征外,還應仔細詢問病史,對于不典型的聲像圖,要密切結合臨床,進行鑒別診斷,如宮外孕多有停經史伴陣發性腹痛及不規則陰道流血;而黃體破裂多發生在月經前,常有及外力作用史,HCG(-),無陰道流血;盆腔炎性包塊患者,臨床有類似妊娠癥狀外,患者一般都有發熱甚至高熱病史,應用抗生素治療后,包塊一般可縮小,必要時可行后穹窿穿刺協助診斷。近年來隨著陰道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宮外孕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超聲雖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它涉及臨床各個領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扎實的超聲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術,還應掌握相應的臨床知識,特別是在急腹癥的診斷中,要根據病史先整體快速掃查并迅速判斷出病灶的大致位置,然后針對細節細致掃查分析,以免遺漏,并可縮短檢查時間,這不但給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和治療方法,還縮短救治時間。由此可見超聲在急腹癥中的診斷有著十分重要意義,且檢查無損傷,操作簡便,可反復動態檢查。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第3篇

關鍵詞:超聲診斷   隱睪癥

        1  資料與方法

        1.1本文96例101個隱睪,單側隱睪91例;雙側隱睪5例。年齡最大55歲,最小20天。

        1.2儀器采用GE公司Lo9型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5~12MHz,凸陣探頭,頻率3.5MHz。

        1.3探查方法  檢查前囑患者飲水,待膀胱適度充盈后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或站立位掃查。先探查陰囊,確定陰囊內有無回聲。如未發現,則于空虛的陰囊處上部至腹股溝區、恥骨聯合上區、膀胱周圍,從內下至外上或外上向內下做一系列縱橫切探查,若未能在此區域探查到回聲,則向上延伸,用3.5MHz腹部探頭掃查患側腹腔,當探測到時記錄部位、大小、形態。

        2  結果

        96例101個隱睪,超聲檢出94個,檢出率為93%,漏檢7個,漏檢率為6.9%。在腹股溝部探及者84例,占88%,恥骨上區探及者5例,占5.2%,膀胱左上方3個,占3.1%,2個位于腹膜后,占2.1%。隱睪最大41×19×18mm,最小11×8mm。

        3  討論

        隱睪為先天性陰囊內沒有,它包括下降不全,異位和缺如。由于胚胎期前移過程障礙,可終止于從腎下級到腹股溝管的任何位置。隱睪因其發育環境較差,往往比健側小,并常伴有發育不全,甚至萎縮。隱睪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境界清晰,內部為均質中低回聲;發育差的隱睪形態呈扁圓形或片狀,內部回聲甚低。隱睪的惡變率比正常人群高出45~48倍,它與的扭轉及發育不良有關。[1]

        檢查隱睪時,應先注意從腹股溝區探查,重點掃查腹股溝管及其內、外環口附近。若腹股溝區未探及隱睪時,可在陰囊上方或恥骨上區、膀胱周圍、腹膜后掃查。由于腹膜后間隙大,位置深,且有腸道氣體干擾,此處隱睪常不易探及。[2]

        對腹膜后隱睪要注意探查腎下極處。探查這些部位的隱睪時,可適當加壓,以推開腸管盡量排除腸氣的干擾,有利于發現隱睪。腎下極處的隱睪可囑患者右側臥位,于左腰部及左季肋部探查,以避開腸氣干擾,有利于發現隱睪。兒童隱睪甚小,位于腹膜后者常不容易查到。特別是位于腹腔內的隱睪容易漏診,還要考慮異位的可能。[3]隱睪會影響生殖細胞繁殖,隱睪位置越高生殖細胞越少。為避免日后影響生育、惡性變以及扭轉的可能及精神因素,都應早期診斷、治療。 未探測到者,仍不能下“缺如”的診斷,仍需手術探查。[4] 

超聲診斷隱睪方法簡單、安全、經濟、重復性好,對術前定位很有價值。應作為探查的首選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李敏,楊金瑞.230例隱睪臨床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25:348-350.

[2] 歐陽健雄.隱睪11例的B超診斷.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4,9(10):60.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超聲; 胎頭位置異常; 難產

中圖分類號 R714.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0-001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monitoring in head dystocia monitoring.Method:1917 primiparas who were pushed into the delivery room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be observed and compared,950 primipara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with the positive line of ultrasonic to understand the fetal position,and were given early position changed or ultrasound guided by unarmed correct;967 primipara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delivery mode.Result:Two groups of labor time,positive natural labor rate,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Ultrasound; Abnormal fetal head position; Childbir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Sanming Cit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ffiliated NO.5 Clinical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Sanming 36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5

胎頭位置異常的手術產率極高,即便最輕微的胎頭位置異常,如持續性枕橫位及持續性枕后位,其手術產率分別高達90.4%及93.6%[1]。因胎頭位置異常常因難于早發現而被忽略,以致造成滯產、難產。

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居高不下,高剖宮產率使產科年青醫師逐漸喪失處理頭位難產的技能,同時剖宮產率也因此繼續上升。如何提高產科年青醫師陰道檢查能力,準確辨別胎頭位置異常,提高頭位難產處理能力,是降低剖宮產的關鍵[2]。從去年始筆者所在醫院開始借助超聲監測,及早發現胎頭位置異常,及早采取干預措施,從而降低頭位難產剖宮產率,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分娩室生產的初產婦1917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950例,年齡19~31歲,平均(25.6±1.7)歲;孕周37~41周,平均(38.6±0.7)周。對照組967例,年齡18~28歲,平均(24.3±1.6)歲;孕周37~41周,平均(38.9±0.9)周。兩組產婦均為單胎、頭位,骨盆測量無異常,臨床預測顯示均非巨大兒,無頭盆不稱,無妊娠合并癥,經評估可以經陰道分娩。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初次生產者;骨盆測量、B超檢測、血壓、血、尿、生化指標均正常產婦。診斷標準:診斷頭位難產的相關標準,發生難產時頭先露出即為頭位難產,包括陰道助產結束分娩和因難產而做剖宮產手術者。其中胎頭吸引術、產鉗術、徒手施轉胎頭是陰道助產的幾種方式。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 產婦宮口開3 cm入分娩室,醫生、護士按傳統分娩模式,進行產程觀察,發現異常或產程停滯再進行處理[3]。

1.3.2 觀察組 產婦宮口開3 cm入分娩室,積極行超聲檢測了解胎方位,若有異常,及早給予改變或超聲引導下徒手轉胎糾正[4]。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活躍期和第二產程時間及剖宮產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活躍期和第二產程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產婦手術產比較

觀察組轉正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胎頭位置異常發生率高,處理不當對母嬰危害大。故在難產中占很重要地位。按正常的分娩機制,胎頭銜接時,矢狀縫位于骨盆入口的橫徑或斜徑上,因此,胎頭可以有6種方位銜接,傳統概念是認為枕前位或枕橫位入盆才是正常的。然而,胎頭以枕橫位銜接為大多數,為50.63%,枕后位次之,占33.03%,枕前位最少,僅占12.67%。因此,胎兒能否以枕前位娩出,胎頭的內旋轉機制十分重要[5]。凡以枕橫位或枕后位入盆,如果內旋轉發生障礙,則形成持續性枕橫位或持續性枕后位,而形成難產,剖宮產增加。早期發現胎頭位置異常,及時處理,是處理頭位難產的首要任務。但陰道檢查,多是在產程出現異常才進行,確定胎方位,而且對檢查者要求有足夠的臨床經驗,否則難以確定胎位。故對產科年青醫師是個挑戰[6]。

筆者所在醫院對于宮口開3 cm入分娩室的產婦,借助超聲確定胎方位,若發現枕橫位或枕后位者,及時調整分娩,如支撐式前傾跪位(產婦雙膝跪在地板或床上,前傾趴在床背、椅座、分娩床或其他支撐物上)或平膝位(產婦雙膝著地,身體向前屈,雙手掌或雙拳著地支撐自己)。用超聲動態監測胎方位,若改變不能糾正胎位,也可在超聲監測下行兩指法糾正胎位,此法易于操作、便于掌握、準確率高[7]。尤其對產科年青醫師更有意義,便于推廣??偨Y筆者所在醫院一年來應用超聲監測胎位,對枕橫位、枕后位積極干預,明顯降低剖宮產率,有很大的臨床意義。即便由于骨盆、產力因素增加了產鉗助娩,但筆者仍認為陰道助產益處遠遠大于剖宮產[8]。

是否能順利分娩的決定因素包括產道、產力、胎兒及孕婦精神狀態等因素,其中胎兒和產道是固定性因素,產力、精神因素以及胎位是變化因素[3]。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對胎頭俯屈不良,枕下前囟不能入盆而以枕額徑入盆,胎兒產道徑線延長,阻力加大,產程延長,由于活躍期后產程進展緩慢胎頭下降困難,由此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為避免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引起產婦衰竭、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死亡等不良后果發生,臨床應用超聲早診斷、早處理,盡早找出胎位不正的原因,及時作出正確的處理方法,甚至可在超聲監測下手法旋轉胎位,使檢查的準確率、轉胎位成功率明顯升高。為保證陰道分娩,降低剖宮產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采用傳統分娩方式與超聲監測下進行分娩,對比兩組的產程時間、轉正順產率、剖宮產率可知,觀察組產婦的分娩情況優于對照組,證明了超聲監測在頭位難產監測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對于減少剖宮產率,幫助產婦順產具有重要意義,適合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凌蘿達,顧美禮.頭位難產[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240.

[2]吳紅霞.兩指法糾正胎兒持續性枕后位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15):58-59.

[3]李文艷.持續性枕橫位及枕后位52例產時實施手法旋轉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9):1081-1082.

[4]喻姍.頭位難產108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8):2074-2075.

[5]劉文蓮.頭位難產原因與處理對策[J].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2013,11(3):30-32.

[6]陳殿紅,陳秀俊.709例頭位難產病例的診斷及處理[J].中國婦幼保健,2011,9(16):2534-2538.

[7]國海紅,陸春蓮.頭位難產早期診斷和處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1,20(15):164-165.

超聲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第5篇

目前醫院里主要采用CT、頸動脈超聲、冠脈造影等方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頸動脈超聲在冠心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所獲頗豐?,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5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將臨床資料不全者、心肌梗死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冠脈支架者、惡性腫瘤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在外。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62.79.5)q;心功能分級:Ⅰ級13例,Ⅱ級15例,Ⅲ級19例,Ⅳ級3例;單支病變23例,多支病變27例。同期選取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62.39.7)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收集全部患者與體檢人員冠脈造影報告單,查看粥樣斑塊是否存在,同時核對斑塊數量。頸動脈超聲診斷方法如下:采用飛利浦EIPQ彩超對患者與體檢人員作頸動脈超聲診斷;檢查時在診斷床中取仰臥位,將頭部扭向檢查區對側從而充分顯露受檢部位[1];醫生站于患者右側,在患者鎖骨內側應用10~12mHz探頭對勁動脈進行探查,確定后沿總動脈朝上逐節觀測粥樣硬化斑塊及其數量;在頸動脈近端到分叉位置40mm或頸動脈竇下10mm處動脈后壁進行定位,同時測量勁總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即頸動脈內膜前緣到中膜-外膜面前緣的垂直距離),該處如存在粥樣斑塊則測量其邊緣平整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①粥樣斑塊診斷結果:對比頸動脈超聲與冠脈造影的硬化級別、斑塊數量;②頸總動脈診斷結果:將冠脈造影視為金標準,分析頸動脈超聲的斑塊陽性率、IMT陽性率;③診斷價值:指IMT與粥樣斑塊的特異性、敏感度、診斷符合率。

1.4 評定標準

按照IMT厚度評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程度:IMT≥1.0mm視為異常,評分時1.0mm≤IMT≤1.2,局部在頸動脈管腔中突出但血液流動不受影響評為1分;IMT≥1.3mm,斑塊局部突出于頸動脈管腔且不影響血液流動評為2分;IMT≥1.3mm,頸動脈狹窄50%評為4分;完全閉塞評為5分。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采用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粥樣斑塊診斷結果比較

兩組硬化級別、斑塊數量差異不顯著(P>0.05),均以多支病變硬化級別最高,斑塊數量最多。詳情見表1。

2.2 實驗組患者頸總動脈診斷結果比較

將冠脈造影作為金標準,證實頸動脈超聲的陽性率與陰性率差異顯著(P

2.3 頸動脈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50例冠心病患者經頸動脈超聲診斷,IMT特異性、敏感度、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1.46%、86.23%、80.27%;粥樣斑塊特異性為58.63%,敏感度為89.42%,診斷符合率為83.44%。

3.討論

粥樣斑塊(動脈粥樣硬化標志物)出現時,大部分患者伴全身大、中動脈粥樣硬化,包括頸總動脈。因為頸總動脈容易檢測(此動脈為人體最淺表的動脈),所以臨床稱其為冠心病檢查“窗口”[2]。超聲是臨床診斷各類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應用其診斷早期冠心病具有安全、操作簡單、無創、重復性好等特點,很多基層醫院可通過其辨別疾病的單一解剖關系,也能夠用其進行結構檢測、層次檢測,可發揮實時成像、直觀成像的效果[3]。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費用很高,存在一定的創傷性,不被臨床患者廣泛接受。頸動脈超聲診斷在臨床中的應用,不僅彌補了冠脈造影診斷的不足,而且能夠被患者接受,診斷效果較好。

此外,血管壁中膜的明顯增厚是早期冠心病診斷標志,其與腹部主動脈、冠狀動脈、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或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斑塊是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本研究顯示,頸動脈超聲對IMT與斑塊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異性、診斷符合率。

綜上所述,給予冠心病患者應用頸動脈超聲診斷,診斷效果好,診斷費用低且操作簡便,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啟偉,彭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斑塊與冠心病關系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05(26):875-8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新昌县| 忻城县| 大宁县| 昭平县| 杂多县| 山西省| 海盐县| 长白| 五华县| 文化| 乐东| 乡宁县| 承德县| 车险| 专栏| 安顺市| 淳化县| 龙里县| 新津县| 保靖县| 清丰县| 安庆市| 仙桃市| 顺义区| 巴彦淖尔市| 冕宁县| 河北省| 汝南县| 伊金霍洛旗| 奇台县| 手游| 祥云县| 太仆寺旗| 扎囊县| 吉木萨尔县| 台东县| 故城县| 亳州市| 工布江达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