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問題;意識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們也需要小學生這個群體對一些比較簡單的科學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對于處于啟蒙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僅可以開闊其視野,還能給學生在學習上指明新的學習方向,促使其對未知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活躍其思維的目的。

一、如何讓學生具有問題意識

1.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發去提問

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把所要表述的知識內容設置成學生容易接觸的形式,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時,由于這是大自然的一種自然現象,學生要想去感知可以在植物相對比較密集的地方,而且光合作用必須是在白天進行,植物此時需要利用陽光進行化學反應。學生要想很好地去理解,教師需要深入淺出,千萬不能過多去給學生講解化學層面的知識,只需告知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即可。教師需要適時引導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其提出對應的問題。

2.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去提問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要求學生敢于去提問,還要讓學生會問,有效地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一些事物探究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學生一旦有了問題,就會主動去探究,這樣教師還要讓學生多提問題,并和其一起去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還要讓學生多提問題,并與某一起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提問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提升。比如,在講解植物的生長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植物的標本,植物的種類需要具有代表性,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諸多疑問,比如,植物如何遺傳?我們怎么種?這些問題的出現恰恰是學生對植物的疑問,剛好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盡量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

教師創設情境后,不能急于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時教師需要先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到本子上,然后通過與各個小組成員之間交換問題,小組成員對一些價值不大的問題給予指出,然后進行匯總,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身的思考以及同學之間的幫助學習到了許多有價值的知識,而且這對于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只是聽教師說或其他同學說,顯然是不利于自身提問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需要注意的要素

1.根據學生提問的形式進行合理劃分

因為受不同學生知識水平以及認知能力的影響,學生在面對具體的事物時本身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候教師需要準確地分析學生產生這種心理的基本動機,因為學生在面對一些未知事物時其表現的反射條件與其的接受能力息息相關,比如,一些學生可能對食物營養有很好的認識,因此這類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貼近生活,像食物是如何被人體吸收的?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并不是很了解,他們提出的問題可能一般局限在為何人體需要食物這方面,所以教師需要首先對這一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類型進行區別對待,這樣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加顯著。

2.讓學生提問時注重基礎部分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啟蒙學習階段,需要對一些知識掌握盡可能扎實一些,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時最好從基礎部分進行,這樣學生對某一現象或理論就會更加全面地了解,這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側重探索式的問題就很可能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出現偏差,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學生的提問意識只是學習中的一小部分,要想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完全掌握,還是需要學生從基本部分去理解,也就是說提問只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上邁出了一小部分。

總體來看,要想很好地讓小學生在科學課上擁有基本的提問意識需要從源頭出發,根據具體的知識點設置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一系列問題,而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對應的契機,學生的提問方式可以圍繞某個現象的產生原理以及基本特征,教師則需要努力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去提問,另外,在培養學生提問的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其問題的形式進行合理劃分,這樣學生的問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知識,而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如果一般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學習反饋,勢必會導致其在后續的學習中有更大的動力,并且其學習興趣也能相應得到帶動。

參考文獻:

[1]徐廣福,張月華.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4).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第2篇

依據國家有關對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的要求,結合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崗位需要,我校三年制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適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能從事城鄉基層醫療及預防等方面工作的實用型醫學人才。”根據此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規格為:通過三年學習,畢業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要初步達到臨床助理醫師的基本要求。掌握本專業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掌握預防保健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對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與預防和危急重癥病的初步處置能力;具備衛生保健初步指導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初步獲取專業領域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倫理意識、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二、按需構建課程體系

以實現為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為目標,根據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知識結構的要求,結合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學制短的特點,對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

(一)確立課程設置體系

課程設置把社區和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社區康復、健康教育等作為臨床教學的重點,同時兼顧國家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的要求,對課程進行了必要的增設和刪減,重組分為五個模塊:即通識教育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能力拓展課程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包括思政、體育、英語、計算機、心理健康教育、軍事理論等課程,以培養學生人文社科綜合能力。職業基礎課程模塊主要包括正常人體結構和正常人體功能、異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等,要求學生掌握人類生命過程、形態結構及生理功能,掌握疾病發生、發展及基本變化規律。職業能力課程模塊主要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皮膚性病學、預防醫學、臨床綜合技能訓練等,要求學生掌握常見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能進行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和保健。能力拓展課程模塊主要包括急救醫學、全科醫學概論、五官科學、中醫學概論、常用護理技術、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要求學生較全面學習醫學有關知識,掌握急重癥的處理技術和常用的護理技術,正確處理好醫療保健活動中的各種人際關系,以適應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涉及面廣泛的特點。實踐教學模塊即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積累基本的臨床實踐經驗,培養其臨床診斷、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

(二)調整課程結構比例

總體學時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原則是縮減職業基礎課程,按有關要求開足通識教育課程,提高職業能力課程和能力拓展課程的比例。課程結構比例調整為:通識教育課程占26.54%;職業基礎課程占20.96%;職業能力課程和能力拓展課程占52.50%。

(三)改革實踐課程體系

1.校內實驗、實訓課進行大膽改革,刪減陳舊的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減少示范性和驗證性的實驗,增加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調整后的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由原計劃的1:0.42增加到1:0.51。

2.突出臨床技能的培養,學校建立了多個臨床技能實訓室,規范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細化訓練項目,并與國家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接軌。以技能考試為指揮棒,將實踐課考試作為獨立的科目進行考核,以達到學生能系統規范、獨立操作臨床基本技能的目的。

3.臨床專業課教學在附屬醫院進行,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由醫院臨床教師帶教,一邊學習一邊見習,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著力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方法和基本技能。

4.實踐教學安排在第三學年臨床實習,除在醫院頂崗實習外,所有學生均分批輪換到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習,讓學生熟悉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環境等。

(四)新課程體系的特色

1.新課程體系突出面向基層崗位的特色職業教育,開設面向基層崗位的醫學教育課程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未來的工作崗位實習,親身感受工作崗位的任務,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科教一體化 聯合培養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18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Joint Training Model Study

LI Jingli, ZHEN Tianmin, WEN Nan, GU Jingliang,

ZHAO Fang, SONG Kuimeng, MA Xia

(Shandong 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Health Informa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250062)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science and co-culture model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integrated joint training model analysis, case studies, joint training, joint training mode detection angles elaborate prospects in order for the domestic science integrated joint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joint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0 引言

為推進教學模式更新,順應國家高等教育改革趨勢,培養技能型人才,結合單位現階段實際工作情況,實行科研教學一體化的聯合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索。

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和為國家自主創新發展做出更多貢獻的戰略任務;科研院所面臨著吸引和培養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使命。打破現有系統界限,彼此聯合,相互滲透,優化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則能實現雙方的跨越式發展。實行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學生三大參與主體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有利于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創新性人才,能夠使學生受到校內課堂與科研一線兩種教育環境的雙重培養,使畢業生適應工作的時間縮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早地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求。

1 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的概念解析

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最早源自“Cooperative Education”,也被稱為產學研合作教育、合作教學、聯合辦學等。也是洪堡教育理念的三條原則之一: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育與研究相統一。

世界上有不同機構對“合作教育”有幾種比較典型的定義。世界合作教育協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簡稱WACE)認為:合作教育有機結合了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工作當中,反之將在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增長的見識帶回到學校的教學中來,在教學與實踐結合中聯合解決困難,促進教學相長;①美國國家合作教育委員會認為:合作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其獨特之處在于結合了課堂學習與校外的工作經歷,鼓勵在校學生走出校園,通過實踐工作來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以獲得基本的實踐工作技能,并為畢業之后的求職方向做準備;②加拿大合作教育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簡稱CAFCE)認為:合作教育計劃是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在與學校合作的相關教育機構中的工作經歷相結合的計劃,通常情況下提供學生在商業、工業、政府與社會服務等領域進行工作實踐的機會,并將其與在校的專業學習課程進行定期輪換。③可以看到,幾種定義對于“Cooperative Education”的核心理解均在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教學相長,最終目標均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技能。

本文提出的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主要指校所聯合培養模式,即高校與科研院所通過教學與科研兩種渠道聯合培養學生的一種模式,該模式是在有效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雙方資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并發揮各自潛在的優勢所形成的一種聯合培養模式。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各自的職能定位、文化背景、優勢學科以及學生規模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該模式具有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學研一體等特點。④

2 國內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案例分析

2.1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模式

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7年創辦,是中國第一所開設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醫學院。⑤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1957年,醫科院與協和醫大結合。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簽署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協議,北京協和醫學院與清華大學部分專業合作辦學,兩校及其院系互不隸屬。2006年開始,北京協和醫學院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接受中國教育部和衛生計生委雙重領導。

北京協和醫學院模式走的是一條由教學向教學與科研一體化轉變的道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在擁有豐富的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經驗的基礎上,與科研實力強勁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院校合一,聯合辦學,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為醫科院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醫科院則為協和醫大提供雄厚的師資和技術力量,為協和醫院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者相互依托,優勢互補,教研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堪稱產學研相結合的典范。

2.2 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獨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學校。國科大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依托于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優勢、強大的師資力量和高層次學生來源,國科大形成了由北京的4個教學園區、京外的5個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國的117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組成的“大學校”。⑥

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走的是一條由科研向科研與教學一體化轉變的道路,其優勢集中體現在:一是國科大擁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和一流的科研實踐條件。學生入學后先集中學習基礎課程,再進入研究所跟隨導師一起開展科研實踐,并完成學位論文。分布在各個研究所的260余個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院重點實驗室以及眾多國家級前沿科研項目,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實踐平臺。二是國科大擁有雄厚的任課教師隊伍和豐富的教學課程。每學年,有院士69人次、教學科研骨干2249人次以及海外知名學者142人次親臨教學一線,開設研究生課程1568門。強大的科研實踐條件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壯大貢獻了力量。

2.3 山東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模式

山東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前身是原山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1983-1995)和原山東醫科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政策研究所(1996-2001)。1983年,為開辟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領域,山東醫科大學成立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后于1996年組建了社會醫學與衛生政策研究所,后在此基礎上先后成立山東醫科大學成立成本測算中心和衛生部衛生經濟與政策研究重點實驗室。新山東大學成立后,為充分體現該學科交叉學科的特色,成立了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通過山東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可以明顯看到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鮮明的時代特色印記與學科發展歷程,教研室成立之初是為開辟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領域,教研室成立后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為我國社會醫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伴隨著師資力量的壯大和研究領域的拓寬,管理和政策成果日益突出,在此基礎上又組建了社會醫學與衛生政策研究所,后到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的最終成立。根據實際發展需要,不斷增加和變換職能。

3 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前景探測

近年來,校企聯合辦學,校所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基地等遍地開花,科教一體化模式被廣泛應用和開展。除高等教育外,一體化教學也被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當中,促使學生在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社會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科教一體化聯合辦學模式對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來講,良好的合作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本文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山東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為例,對其聯合辦學模式進行了解析,并針對其發展前景給出建議。

(1)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合作雙方要結合自己的優勢資源進行資源整合,根據需求對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依據因地制宜和多樣化原則,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分析科研需求,利用高校與合作單位的各種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兩者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開展聯合培養。

(2)在政府的宏觀指導下,以高校或科研機構作為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的中心主體,并有多主體進行網絡式合作共同開展研究和培養;以項目依托的聯合培養為主要形式,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教一體化聯合培養模式。

(3強對各階段各過程的管理,從經費、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更多的科研人員參與對學生的培養,更多的教學人員參與科研合作,加強導師管理工作及學生管理工作,健全管理機制。

*通訊作者:甄天民

基金項目: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山東省科教文一體化聯合辦學模式研究(編號:W201431);基于SoLoMo理念的移動圖書館服務規模化拓展(編號:W201432);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研究(編號:W201434);和諧醫患關系視角下的醫院文化建設研究(編號:W201433);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臨床醫學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研究

注釋

① 陳金梅.廣西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學結合的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② 李曉.我國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研究[D].青島大學,2009.

③ 肖國芳,吳松,彭術連.產學研結合 研究生培養新模式――“交大―寶鋼”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征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23-25.

④ 宋力沁.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教育中心模式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1.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第4篇

醫學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離不開醫學支撐條件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醫學科學研究的服務保障能力,也就是服務保障于醫學科學研究的能力,即:醫學的四大支撐條件。在國際上也稱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必要條件,并稱為AEIR[1],A是animal(動物), E是equipment(設備),I是information(情報),R是reagent(試劑),在這四大支撐條件中僅談實驗動物方面的發展。通過這一小小的側面以此折射醫學科學支撐條件能力提升促進醫學科研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1 歷史回顧與現有醫學實驗動物服務保障能力

1.1 歷史回顧 1977年,單位工作剛起步,對醫學科學研究還不那么重視,主要是日常的簡單防疫工作,更談不上去重視和醫學研究配套基礎學科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工作。筆者記得那時候無專業技術人員飼養動物,飼養人員就是試驗人員或臨時工。實驗動物無級別,品系名稱不清楚,無歷史背景資料,無動物質量及環境合格證書。飼養條件簡陋,開始用瓦罐到簡易塑料盒飼養小鼠,有的實驗人員甚至在廁所里做動物實驗,更無標準化飼養方法、飼料和籠具。由于條件等等因素做動物實驗的課題、人員少。實驗結果可靠性及重復性差,相關論文成果不能在國際上交流。筆者還記得,在一次江蘇省學術會議上,江蘇農科院負責兔病研究的某教授講:她曾在北京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正在交流她的兔病研究論文時,被美國學者當場提問:你們實驗的動物有相關動物(兔)背景資料與動物實驗級別證明嗎?如果沒有請您下臺!就這樣被迫中途停止論文的交流。這說明國內實驗動物工作與國外的差距非常大,這件事對醫學科學工作、醫學實驗工作者觸動也是非常大的。

1978年后,隨著國家大環境的變化,我們單位開始重視科學研究,本單位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工作,開始有了初步的發展,有塑料的籠具和簡易小平房飼養動物。見圖1。

圖1 最初無級別四處漏水簡易兔房(歷史資料)

1992年以后,實驗動物工作發展很快。在國家、全軍、軍區、單位有關部門領導重視下,和單位其他專業一樣,被列入了綜合性的基礎性學科,單位領導專門安排了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動物的飼養與動物試驗工作。籌集50萬元,以舊房改建動物實驗用房210平方米(一級196平方米,二級14平方米)。1999年,單位又撥款近200萬元,新建多單元動物實驗樓(二級動物實驗)590平方米,從消毒、防野鼠設備到熱源微機等都是高標準,高起點。整個實驗設施利用率達100%。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實驗動物與動物試驗的要求越來越高,根據總后衛生部、全軍動管辦領導有關指示,在2003年、2007年中,中心領導再次分別撥款12萬、8萬元,將動物實驗的實驗室升級完善為三級,也就是已能和國際接軌的SPF級。見圖2。圖2 SDE級實驗室(資料)

這些年來,實驗動物學科建設、工作發展速度非常快,為單位的科研、生物試劑等開發生產、藥品檢驗配套協調發展奠定有力基礎,為單位抓住機遇求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2 現有醫學實驗動物的服務保障能力 (1)動物實驗和實驗動物室的負責人是實驗動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心高級實驗師、江蘇省本專業理事、中國實驗動物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另兩名飼養人員也分別取得全軍、省上崗證。(2)多年來一直取得全軍、省實驗動物生產和實驗使用許可證書。標準化的實驗室設施和服務保障已能和國際接軌。這里做實驗的相關論文能在國際學會上交流,實驗結果、成果能夠得到承認。(3)能飼養全中心所有研究所、站、藥品儀器檢驗所的一級實驗觀察鼠、兔、豚鼠動物1萬只;二至三級大小鼠1000只;SPF級大鼠、小鼠(包括無菌飼養的免疫缺陷動物裸鼠等各種品系鼠)500只。

轉貼于 2 簡單比較

根據上述情況,把醫學實驗動物的發展與醫學科學研究獲得的成果兩者關系作一個簡單比較:見表1。表1 78年前后實驗動物與醫學科研成果方面的比較

3 小結

通過這簡單歷史回顧與比較,說明了30年來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工作方面發展較快,該項工作與所取得的醫學科研成果、藥檢、開發等關系非常密切。筆者認為,各大醫院、科研院所做好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工作至關重要。每個單位必須根據本單位用動物量、品系等實際,新建或改建符合GB14925-2001新國標實驗動物室或動物實驗室,大小鼠飼養室、實驗室必須達SPF級。醫學實驗動物工作者,必須要有奉獻、服務意識,極強的工作責任。不斷用新的理念、新方法在本職崗位上探索研究,啟用局部凈化的IVC(獨立通氣籠盒)[2],做到既要達國標又要節省能源。在工作的每個環節乃至全過程中,始終維持好動物和實驗室的級別;同時必須控制好環境污染[3],保證人和動物的絕對安全。動物飼養醫學實驗動物學科是基礎,是影響醫學學科及整個生命科學研究重要的支撐條件。同樣單位的科研支撐條件另外三個方面與其他各所室的醫學科學研究、藥檢、開發等方面發展關系也是非常密切。只有醫學科研的“四大支撐”條件整體能力的提升,才能促進醫學科研可持續性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泓.醫學實驗動物學.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5.

醫學科研課題研究范文第5篇

【關鍵詞】PLC教學;計時器;使用技巧;觸摸屏顯示。

【Abstract】In the mitsubishi PLC teach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ubject,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timers and counters to achieve timing and through the touch screen.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Key words】PLC teaching; The timer. Using skills; Touch screen display.

在三菱PLC和觸摸屏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問到,如何用PLC進行計時?三菱PLC本身沒有計時器,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定時器和計數器編程來實現計時,通過觸摸屏指向計數器數值進行顯示。并且學生學習PLC關于計數器和定時器時都感覺太抽象,尤其是斷電停止和斷電保持的區別不能很好的理解。針對如何理解計數器和定時器的使用,我設計了"利用三菱PLC和觸摸屏的田徑多賽道計時系統"這一課題。

今年煙臺港集團公司運動會期間我擔任計時裁判,兩天的計時工作下來,我感動很疲憊,多賽道計時使用傳統的秒表計時,需8-10名計時裁判,并且還要每個賽道計時員向記錄員報告成績,然后排名,效率低,計時時裁判注意力高度集中,長時間高度精力集中,容易出現疲勞、反應遲鈍,一旦出錯,難于彌補。并且計時誤差大,準確度低。在擔任計時員的過程中,我發現各個跑道計時員在看到發令槍煙屏后,各人的反應速度不一,有的還是在聽到發令槍響聲后才開始,造成起始計時不一致。測試發現,不同的人反應速度一般能相差達0.2S,這在100米短跑中就是半個身位,實際操作時就可能出現第二名比第一名用時還短的情況。并且每輪比賽結束,每名計時員要向記錄員報告成績,再由記錄員記下時間,記錄過程中也有可能出錯,效率較慢。基于以上原因,我考慮利用學校現有的PLC和觸摸屏,設計程序,利用一個開始鍵同時控制多個(6-8)跑道的PLC內部計開始計時,這就保證了開始時間的絕對一致。為了提高終點計時精度,利用緊急停止按鈕輸入PLC,并利用觸摸屏上的虛擬按鈕和急停按鈕實現雙保險,各跑道的成績在觸摸屏上顯示,一目了然,便于成績的排序。大大節約了記錄時間和減輕計時員的勞動強度。各賽道運動員的跑步時間還可以通過指示燈顯示,記錄完成后,按鍵清零。在短跑中需多人控制終點停止,中長跑時一人即可控制多跑道。

當然現代高水平比賽終點計時一般采用終點攝像計時系統,該系統價格高,對于學校普通運動會投入太大。利用現有設備和技術,很難達到終點計時的準確性。

該設備采用220V電源和24V穩壓電源,FX2N-12MR三菱PLC及GOT1000,16級單色觸摸屏,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實用性,節省了比賽計時用人和秒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計時精度和比賽的公平性及透明度。并且,學校體育課在學生期末跑步測驗時,使用本設備,體育老師一人即可完成多名學生的成績測評。通過測試,效果良好,今后集團運動會就可使用。

一:編寫PLC程序。

二.設計觸摸屏畫面:

若遇有搶跑時,按全停鍵,然后清零。

基于以上研究,我把本課題應用于PLC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收獲和體會:

1. 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問題是我們學校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去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 东城区| 桃园市| 灵川县| 望城县| 通辽市| 内乡县| 曲靖市| 嵊州市| 温宿县| 江源县| 平顶山市| 郑州市| 龙陵县| 阿拉尔市| 休宁县| 固阳县| 泗洪县| 无棣县| 双流县| 广安市| 玛多县| 深州市| 额济纳旗| 临安市| 辽阳县| 汉寿县| 绵竹市| 沅江市| 光泽县| 宜宾县| 当涂县| 慈溪市| 化隆| 湟中县| 日喀则市| 四川省| 新安县| 灯塔市| 兴仁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