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的預防

精神病的預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神病的預防

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305-01

在我們醫療實踐中,大部分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抵觸情緒強烈,否認有病,拒絕治療,其實一般的精神疾病中只有少數急性發作病人需要住院治療,只要能正確面對,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不用住院治療,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按時服藥

指導監護人對患者進行護理和照顧,并妥善保管好病人的藥物,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地堅持服藥,決不能擅自增減藥物劑量,更不能隨意停藥。告知監護人及患者所服用的藥物作用,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和相應的護理措施。定期到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或精神防治中心復查,聽取醫生的指導。

2 充足睡眠

睡眠是保護大腦、恢復精力、恢復體力、維護健康的基礎。而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幻覺和妄想的支配,精神狀況常處在興奮、躁動、緊張、焦慮、恐懼、憂郁之中,所以需要更多的睡眠來加以調節,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恢復平衡,從而加速疾病癥狀的緩解或消失。

3 正確認識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大部分只是大腦功能的暫時紊亂引起的,腦實質并無損害,只要堅持治療,是能夠治愈的。此外,這里需要家庭和單位、社會正確對待患者,對周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也使患者能夠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幫助,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4 生活規律

合理科學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工作、勞動、娛樂、休息時間。

4.1 按時起床,勞逸結合,多到戶外進行鍛煉或體育活動,保證大腦有充足的氧供應,也可轉移患者對疾病的過分關注,減輕病態體驗,緩解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促進新陳代謝和神經機能的恢復。

4.2 不要看情節緊張、恐怖、驚險的小說、電影、電視等,不要過多的思慮,減少大腦不必要的負擔。

4.3 禁煙戒酒,煙酒不僅刺激神經系統,增加大腦的興奮過程,還會降低或破壞抗精神病類藥物的藥效,因此要戒掉煙酒。

5 樹立正確人生觀

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善認知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還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既減輕家屬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同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強適應能力,更能消除患者可能帶來的社會安定方面的問題。

5.1 在養病過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古怪脾氣和孤僻、易怒、怯懦、任性等不良性格。樹立樂觀主義精神,要心胸開闊,靠自己去調整心理狀態。多聽優美悅耳的音樂和歌曲,可以幫助消除憂愁和煩惱,并可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

6 觀察和記錄病情

患者在休養過程中,如突然出現的頭疼、頭昏、多夢、失眠、心煩意亂、敏感多疑、愛發脾氣、記憶力不好,工作效率下降,無故哭笑、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或幻聽、幻視等異常現象,應及時到精神病院或精神衛生防治中心檢查,以便及時治療。同時指導家屬監護期間發現病情的變化和病情記錄。

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精神病人;自殺;防范

【中圖分類號】 R395.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055-01

精神病人的自殺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見的死亡原因,據國內有關文獻報道,因各種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殺占自殺原因的第二位【 1】。有資料顯示,精神病人自殺死亡率達 6.0%【 2】。因此,分析住院精神病人自殺的原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醫療護理安全,減少醫療糾紛。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8年 8月~2009年 8月在我院住院發生自殺行為,均符合 CCMD3診斷標準。其中男性 51例,女性 32例;精神分裂癥 53例,抑郁癥 21例,其他 9例;年齡 18~65歲,平均年齡 41.5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17例,中學 36例,小學 28例,文盲 2例,其中自殺未遂 75例,自殺死亡 8例。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的調查分析,對發生自殺行為的方式進行分析。(見表 1)

2 結果

2.1自殺行為撞墻最多 以男性病人常見,占自殺行為的 42%,該行為具有突發性,時間多發生在白天。

2.2 自殺行為中自縊也多 占自殺行為的 24%,死亡率高,該行為多為有計劃的活動,時間多發生在夜間,工作人員少,精力不足時。

2.3溺水 3例,均為病人逃出院外,跳河所致, 2例死亡。

2.4跳樓 2例, 1例沖破治療室防護網墜樓導致重傷,另 1例為外出活動跳樓導致死亡。

3 討論

在精神科,自殺是最危險的癥狀之一,如未及時發現,將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本研究發現,男性自殺行為高于女性,而且以撞墻最為常見。自縊死亡人數最多,占死亡總數的 62.5%,時間 85%發生于夜間。自殺原因以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所致最多,其次為焦慮、抑郁等情感,恢復期病人缺少家庭、社會的支持以及藥物副反應等都可導致自殺行為。如何防范精神病人自殺,提高護理質量,是我們精神科一項重要任務。

4 防范措施

4.1樹立愛崗敬業的思想,充分調動起工作積極性 熱愛本職工作教育,樹立為為精神病患者服務的觀念。

4.2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杜絕安全隱患 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安全教育,使護理人員從思想上具有安全意識,主動去執行安全管理制度。

4.3 加強專科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 有計劃有步驟的地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學習,特別是剛入精神科工作的護士,使其掌握各種疾病的特點、發展規律、護理要點及自殺發生的規律,識別自殺的前驅表現,并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4加強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入院、外出返院、探視時危險物品的收檢,嚴禁刀、剪、繩索、打火機、藥品等危險品帶入病區。

4.5 做好心理護理 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自殺前有一些先兆表現,如情緒低落、行為孤僻、少言少動、進食少、失眠等表現。在工作中要仔細觀察,多與患者交談,及時掌握患者的精神癥狀、心理活動及情緒變化,才能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

4.6 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加藥過快或藥量過大,使病人一時難以接受這種負擔過重的藥物反應,而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護士缺乏經驗,對病情不夠了解,未及時觀察到病人的藥物副反應,導致病人發生自殺行為的發生。

4.7 動員和利用社會支持系統 長期反復多次住院病人,缺少家庭的關心,受到社會的歧視,我們要動員家人及朋友來探視,特別是節假日,給予病人鼓勵,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生活的希望,以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第3篇

關鍵詞:精神病住院患者、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設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6-223-01

醫療護理風險是一種職業風險,就是從事醫療護理服務的職業,具有一定的發生頻率并由該職業者承擔的危險[1]。我院是一所精神病專科醫院,護理的對象是患有各種精神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受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的影響,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沖動傷人、毀物、外逃、自殺等不安全事件發生,為了有效的預防和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我院自2011年7月起,自行設計并使用了精神病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有效的防范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表格的設計:見表樣

注:1.評估項目內容用文字描述,按嚴重程度標明低、中、高度,并注明癥狀及相關因素,沒有寫無。每周評估一次。2.護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做好心理護理。②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嚴格交接班。③加強護患溝通,滿足患者合理需求。④加強巡視,使其24小時在工作人員的視線范圍內活動。⑤指導患者發泄憤怒的方式,無法自控時,給予保護性約束。⑥服藥時做到發藥到手、看服到肚、不服不走。⑦做好飲食護理,對吞咽困難、拒食、暴食的患者,專人守護進食。⑧對意識不清、體質虛弱、年老等患者,做好防跌倒護理。⑨對保護性約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患者做好防壓瘡護理。(如無包涵,請文字說明)

2表格的應用:

2.1組織學習,提高認識:先由護理部組織護士長討論學習,認可后,科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的設計、應用及填寫方法。通過學習,全體護理人員統一了思想,認識到使用精神病住院患者護理風險及防范記錄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使用對象:所有住院治療、護理級別為一、二、三級的精神病患者。

2.3眉欄部分填寫:常規填寫病區、姓名、性別、年齡、診斷、入院時間、住院號,填寫完整,不空項。

2.4表格部分填寫:①風險欄: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進行評估,按評估情況在相應的評估項目內容欄中標明低、中、高度,沒有填寫無,同時將風險評估程度標識在護理級別牌上,以便指導各班護士對病人進行重點護理。②護理措施欄:在表格下方列舉了發生風險采取的護理措施,用數字記錄執行了的護理措施,如數字序號未列舉的護理措施用簡單語言描述。③書寫頻率:一、二級護理患者由責任護士每周評估一次,三級護理患者由責任護士兩周評估一次。④評價欄:由責任護士在對患者進行一次評估時,同時對上次的評估情況進行效果評價。

2.5表格管理。風險評估單護士評估完畢后夾入病歷中,方便查閱。病人出院后將此表取出由科內保管。

3效果

3.1精神病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讓護士對新入院的患者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重點交接班,尤其是中班、夜班,值班人少的情況下,有利于對其進行重點護理。

3.2精神病住院患者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的使用降低了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醫療安全是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護士評估后,對存在風險的患者標識在護理級別牌上,便于護士重點對其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制止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3.3責任護士每周進行風險評估一次,對患者存在的不安全狀態有一個全面動態地觀察,正確采取護理措施,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3.4有效指導護士工作的重點,節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力,減小護理工作強度。

3.5精神病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的設計,是按2010年衛生部啟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護理文件書寫,簡化護理文書,鼓勵醫院結合實際,采用表格化護理的情況下設計與應用的,書寫簡單,減少了護士的書寫量,將更多的時間還給患者。

綜上所述,精神病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單的設計科學,經臨床應用,切實可行,能直觀反映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指出護理工作的重點,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蔡學聯.護理實務風險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176-181.

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診斷治療要點及預防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11例腹腔鏡術后DVT患者和18例有DVT傾向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方法。結果 發生DVT的患者高齡、肥胖、下肢靜脈炎、手術時間長,特別是惡性腫瘤患者是腹腔鏡術后并發DVT的高危人群,手術前后應采取預防措施。結論 抗凝治療對防治腹腔鏡術后DVT有效。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腹腔惡性腫瘤;高齡;血栓性靜脈炎;肝素

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國外報道外科手術后DVT發生率為30%~50%[1],靜脈造影證實開腹膽囊切除術(OC)的病人中7%~10%術后出現DVT。肺栓塞的發生率0.4%~0.7%[2],由于約70% DVT病人無任何臨床征象[2],故術后血栓性并發癥的發病率實際上很難估計。腹腔鏡手術中由于氣腹對腹腔內靜脈的壓迫作用,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有時還要采用頭高足低位,從理論上講術后靜脈栓塞性并發癥的發病率應高于常規手術。由于采取了各種預防措施,因而很難判斷其發病率。但腹腔鏡手術中靜脈淤滯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比常規開腹手術多了一個易發生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再由于患者高齡、肥胖、下肢靜脈炎、手術時間長、合并心肺疾患,特別是惡性腫瘤術后DVT發病率明顯增高,由于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致使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升高[3]。故對腹腔鏡術后DVT的預防和治療應給予高度重視。本研究總結了我院腹腔鏡術后DVT的治療及預防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1999~2004年間腹腔鏡術后并發DVT的患者11例(治療組)及2003~2005年間腹腔鏡術后有DVT傾向的患者18例(預防治療組)。治療組發病年齡55~75歲(平均63.5歲);體重55~90kg(平均63.6kg),惡性腫瘤8例(72.7%),其中結直腸癌4例、膽囊癌3例、闌尾腫瘤1例,良性腫瘤3例;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腫脹、增粗、皮膚蒼白皮溫低等;發生部位以下肢靜脈多見(81.1%)。預防性治療組年齡53~77歲(平均63.8歲);體重43.5~80kg(平均62.7kg);惡性腫瘤17例(94.4%),其中結直腸癌9例、膽囊癌8例,良性腫瘤1例(5.6%);臨床上無下肢疼痛、腫脹等異常表現。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 (1)對臨床有癥狀的可疑DVT患者,主要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同位素Tc掃描或靜脈血管造影等確診。(2)將高齡、肥胖、下肢靜脈炎、合并心肺疾病特別是惡性腫瘤者,歸為有DVT傾向者。

1.2.2 診斷標準 (1)靜脈血管造影:于阻塞部位可見血栓造成的充盈缺損,遠端靜脈擴張,血流緩慢;近端靜脈狹窄,但因阻塞而不顯影,周圍可見增生的側支循環血管陰影。(2)同位素Tc掃描:同位素靜脈血管造影一樣顯示阻塞部位局部充盈缺損和側支循環影像,有時只見側支循環而未見明顯充盈缺損。(3)B超及彩超:B超二維成像顯示靜脈管腔內實性低回聲;彩超顯示靜脈管腔內無彩色血流信號及頻譜信號,靜脈加壓后管腔無塌陷。

1.2.3 治療方法 在無抗凝禁忌證的情況下主要采用抗凝治療。(1)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如速避凝60~100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當患肢與正常下肢周徑相差2cm后改為華法令5mg,每日1次,口服。兩種藥重疊用藥3~5天,療程3~6個月,口服華法令期間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一般為18~21s,不超過30s,如果口服抗凝藥期間需外科手術應停藥7天。(2)普通肝素抗凝治療:負荷量100u/kg,快速靜脈滴注,維持量為每小時10~20u/kg,持續靜脈泵入,每4~6h三管法監測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維持在20~30s為佳,當持續滴注達到治療水平時,APTT的監測期改為1~2次/d,療程通常為7~14天,改為華法令口服并與肝素重疊3~5天。

1.2.4 預防治療方法 于手術中采用下肢間斷加壓裝置和彈性襪等物理方法和對高危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采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的方法,于手術后第1天(術后約20h)給予速避凝100u/kg,每日1次,皮下注射,10~12天為1個療程。

1.2.5 監測指標 (1)臨床指標:治療組觀察患側下肢的周徑、皮溫、色澤、多普勒檢查血管變化及有無新血栓形成;預防治療組主要觀察下肢周徑,術后腹腔引流量,有無出血或局部血腫,切口拆線天數是否延長,并選用彩超檢測有無血栓形成。(2)實驗室指標:于治療前、治療第3、10天分別在注射速避凝后3h測定抗凝血因子Xa(抗-FXa)、APTT以及凝血酶時間(TT);并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0天分別測定血常規。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方差檢驗。

2 結果

2.1 腹腔鏡術后下肢并發DVT的高危因素 腹腔鏡術后并發下肢DVT的平均年齡為63.6歲;平均體重63kg;原發腹腔內惡性腫瘤85.3%;故高齡、肥胖、原發病為惡性腫瘤等為腹腔鏡術后并發下肢DVT的高危因素。再加上腹腔鏡手術中建立的氣腹使腹內壓超過下肢靜脈回流的壓力,頭高足低,腹腔鏡操作不熟練導致手術時間過長。

2.2 腹腔鏡術后并發下肢DVT診斷與治療 (1)采用彩超診斷8例,占72.7%。采用同位素Tc掃描診斷2例,占18.1%。采用下肢靜脈血管造影診斷1例,占9.1%。其中1例彩超沒有發現靜脈血栓改血管造影確診,本組病例彩超的準確率為87.5%。(2)治療:1例采用手術取栓子,占9.1%,10例采用抗凝治療,占90.9%,術后其他部位又有血栓形成,再次手術。10例采用抗凝治療,占90.9%,其中4例為速避凝治療,6例為普通肝素治療,10例抗凝治療期間無一例有新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發生,其中7例治療7~10天,患肢明顯消腫,超聲顯示廣泛側支循環建立,10例治療期間均無出血傾向。

2.3 腹腔鏡術后有DVT傾向患者的預防治療情況

2.3.1 臨床指標 術中使用下肢間斷加壓裝置和彈力襪等物理方法,術后預防性使用速避凝抗凝治療期間,僅1例出現傷口局部血腫,拆線時間延長,無一例引流量增多、肢圍增粗,彩超檢查均為陰性。

2.3.2 實驗室檢查指標 (1)抗-FXa、APTT、TT,于治療第3、10天,在皮下注射速避凝后3h測抗-FXa活性,分別為0.405u/ml和0.455u/ml,兩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APTT分別為43.6s和37.7s,均比治療前(33.0s)延長(P<0.05);TT分別為12.4s和13.5s,均較治療前(10.1s)延長(P<0.05)。(2)血常規變化: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在治療第10天較治療前明顯減少,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但在正常范圍。白細胞及血小板在手術前、后無變化(P>0.05)。

3 討論

3.1 腹腔鏡手術與下肢DVT的關系 多數文獻報道都采取各種預防措施,因而很難判斷其確切發病率。盡管如此,腹腔鏡手術過程中靜脈淤滯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比常規開腹手術多了一個易于發生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根據本研究中治療組病例分析下肢DVT形成的原因:(1)血流改變。本組中考慮多為高齡、偏肥胖,腹腔鏡手術建立氣腹使腹腔內壓超過下肢靜脈血流回流的壓力,使下肢靜脈擴張,血流淤滯,再加上臥床、頭高足低位、手術時間長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條件。(2)靜脈血管壁的損傷。靜脈內壓力增高使血管內皮發生微撕裂,膠原纖維暴露,再加上手術操作,尤其是腫瘤手術范圍大,腫瘤組織本身出血壞死后產生大量內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3)高凝狀態。盡管采用彈性襪和下肢加壓裝置等措施,與治療組相比,腹腔鏡術后血液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明顯縮短,表明腹腔鏡術后病人處于高凝狀態,我們體會盡管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但仍處于高凝狀態。而且腫瘤患者血液本身處于高凝狀態,還有一些病人伴隨下肢血管疾病、心肺疾病、術中出血等。患者術中、術后更易并發下肢DVT,系DVT的高危人群。

3.2 下肢DVT診斷方法的選擇 以往DVT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有時診斷相當困難,既往有經驗的醫生也難確診。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有:患側下肢水腫、疼痛及不明原因的低熱等,特別是高齡、肥胖、下肢血管炎,腹腔腫瘤患者術后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時,應高度懷疑DVT的發生。輔助診斷方法有:(1)靜脈血管造影是DVT的金標準,但有創傷病人不愿意接受,臨床應用較少。(2)核素靜脈顯像,如同位素Tc掃描,病人痛苦少,但圖像分辨率不如X線靜脈造影。(3)注射12I-標記纖維蛋白原后做γ攝像,是檢測腓腸肌、窩、大腿遠端DVT的敏感方法,但也有缺點,如需口服碘化鉀24~36h,并需暫停抗凝治療,如腿部有傷口或血腫,標記的纖維蛋白原會出現,造成假象,且該法不能檢出大腿上部的血栓。(4)多普勒超聲: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血管多普勒超聲已成為臨床診斷DVT的主要方法。雖然這種非創性的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性不如X線靜脈造影,但綜合應用時可檢出90%~95%。采用多普勒超聲時,檢查者可以對肢體的各段血管進行聽診,這樣可提高準確率。彩超血流顯像目前已成為篩選靜脈閉塞性疾病的首選方法。

3.3 下肢DVT的治療和預防 DVT診斷一旦明確,患者應立即住院,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急性期每天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待腫脹消退后使用合適彈力襪。并開始治療,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取栓、下肢靜脈濾器置入、全身給藥溶栓、介入溶栓、腔內支架成形術、抗凝等,溶栓治療越早越好,血栓形成5天內治療效果好。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抗凝治療,目的是防止血栓進一步發展以及肺動脈栓塞。本治療組病例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抗凝治療可于溶栓前、中、后均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靜滴,持續5~10天,以后口服華法令5mg每日1次。檢測凝血4次,PT、FIB(纖維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TT,治療過程中加強抗生素及輔助活血化淤藥物治療。停藥指征:PT>對照值2倍,FIB明顯下降或APTT、TT明顯延長,患肢消腫、溶栓治療3天無效。

腹腔鏡手術,再加上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易患下肢血栓,因此應采用預防措施。

(1)物理預防方法:腹部手術中應用下肢加壓裝置預防術后下肢DVT和肺栓塞已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這種裝置周期性壓迫,促使下肢靜脈的回流,防止靜脈擴張,同時還能激活纖維溶解酶系統[2],對實施腹腔的大手術的病人有益[1],而加繃帶不能起到這種作用,它僅適用于無需建立氣腹和改變的手術。氣腹解除后,下肢靜脈血流速和血管截面積迅速恢復到基礎值,使靜脈淤滯迅速改善因而在腹腔鏡手術中多次充氣放氣有可能從某種程度上預防DVT[2]。(2)藥物預防方法:常規在手術后使用肝素可以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皮下注射肝素常用量是5000u/12h,并可考慮加用麥角胺等從藥理方面預防DVT,肝素可防血塊形成,麥角胺可引起靜脈收縮,減小靜脈直徑,從而減少對血管壁結締組織的刺激及血管內皮的損害。

綜上所述,由于氣腹及等影響,再加上一些高危因素存在,腹腔鏡手術后病人下肢靜脈血流處于淤滯狀態,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栓塞并發危險性增大,采用綜合措施,術前2h開始至出院使用長腿彈性襪,術中和術后初期在雙腿彈性襪上使用連續氣壓裝置,對于易患DVT的高危病人皮下注射小劑量肝素等抗凝藥物,由此可望減少腹腔鏡術后下肢DVT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7-438。

精神病的預防范文第5篇

【中圖分類號】R256.32;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8)08-0075-01

部份精神病人由于受癥狀支配表現為暴飲暴食,在治療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斜頸吐舌、面肌痙攣、唇舌震顫、吞咽困難等錐體外系癥狀,在進食時均有可能出現噎食現象。

1 預防

1.1 加強健康教育 對健康飲食開展指導:規律、均衡、適量、小口喂食、細嚼慢咽、飯前先喝少量湯,口中含有食物時應避免大笑、講話、行走或跑步。發現面、頸部或吞咽不舒適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指導病人自救處理方法。

1.2 注重開餐工作 開餐時加強觀察病人的食量、食速及,暴飲暴食的要加以控制數量和速度,小口送食。出現吞咽困難、面肌痙攣、唇舌震顫等癥狀者,要給予稀、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緩慢進餐、協助喂食、不可催促病人,忌食饅頭、餅及堅硬的、長條、大塊食物,若須吃可將饅頭、餅泡在湯或牛奶、豆漿中充分軟化、搗碎成半流質,長條、大塊的食物切成細塊充分咀嚼。

1.3 心理護理 當病人出現錐體外系癥狀時,可能出現恐懼、焦慮、緊張、喪失信心、失眠、拒食等情緒反應,醫護人員要給予關心、支持、引導、幫助病人樹立信心、全身放松、積極應對,指導合理進食,保證營養。

1.4 及時報告醫生 對癥處理、配合搶救。

2 臨床表現

①海姆立克征象,病人將一手放到咽喉部,不能言語、表情苦惱;②病人不能說話或呼吸;③面唇青紫;④失去

知覺。

3 護理

3.1 詢問或觀察病人情況迅速確診 就地求助,立即進行搶救,同時安慰病人。

3.2 搶救方法

3.2.1 方法一 就地平臥、用開口器將病人嘴張大,用食中二指快速摳出病人口中的食物,摳的越快越多病人呼吸緩解的越快。

3.2.2 方法二 海姆立克手法:

3.2.2.1 成人 ①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②一手握拳,將握拳拇指一側放在病人的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③用另一手抓住你的拳頭,快速向上沖擊壓迫病人的腹部,不能用拳擊和擠壓,不要擠壓胸廓,沖擊力限于你的手上,不能用你的雙臂加壓;④重復之,直到異物排出。

3.2.2.2 兒童 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在其足側或取坐位,并使患兒背靠騎坐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沖擊壓迫,但要很輕柔,重復之直到異物排出。

3.2.2.3 自救 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個步驟的2、3、4三點或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桿等),對著這邊緣壓迫你的腹部,快速向上沖擊,重復之直到異物排出。

3.2.2.4 無意識病人 使病人仰臥,搶救者面對病人,騎跨在病人的髖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將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臍上的腹部,用你身體的重量,快速向上沖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復之直至異物排出。

3.3 其他措施 ①不能扣擊病人的背部,將導致病情惡化。②心臟停博立即進行徒手心肺復蘇,肌注強心劑,呼吸興奮劑。③在自主呼吸恢復后,缺氧癥狀未緩解,立即給予氧氣吸入,直至完全恢復正常為止。④補液、增加機體需要量。

3.4 心理護理 安慰、鼓勵、疏導病人,做病人堅強后盾,減少或緩解緊張、恐懼、焦慮等。

3.5 飲食護理 鼓勵或協助病人進食流質或半流質,少量多餐。

參考文獻

[1]馮瑞珍,陳淑君,字佐喜,主編.精神病科臨床護理手冊.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华安县| 长沙市| 麟游县| 万山特区| 辽阳市| 津南区| 古田县| 云阳县| 长武县| 安西县| 乌拉特中旗| 隆子县| 于田县| 陵川县| 龙江县| 海盐县| 鱼台县| 江安县| 横山县| 阿合奇县| 讷河市| 绍兴县| 侯马市| 通化县| 阿巴嘎旗| 灵璧县| 虹口区| 晋中市| 江孜县| 宜丰县| 金湖县| 阳原县| 台北县| 沾化县| 漳州市| 汪清县| 台北市| 镇安县| 黄石市|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