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體育精神的價值

體育精神的價值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體育精神的價值

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體育課程;精神;價值審視

中圖分類號:G807。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2)01—0103—04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not only to promote health, but also strongen body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body。 Facing the current students’ mental stat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which present course from sports to the health is “savage” body of course logic, lost the spirit of sports education effect。 Lacking physic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afety greatly bound course content and the abundance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Spirit i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dimensions at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important dimensions beyond course。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pirit;value thoughts;transcendence

體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育人。近些年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所呈現的有關體育課程生活化、個性化、俱樂部化等做法,在本質上降低了體育課程對學生精神教育的功效。健康問題不僅是體育課程的自然學科研究范疇,更是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范疇,學者毛振明對學生體質狀況的“軟、笨、硬”描述不僅意味著體育課程對身體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意味著體育課程對精神教育的倫理與社會訴求。

1體育課程精神價值的缺失

1。1課程邏輯中精神的缺失

近年來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快樂化、個性化、生活化一時成為體育課程領域的熱詞,尊重學生的興趣、研究學生的體育動機成為體育課程標準中運動參與目標領域推出的重要依據,符合社會倫理對人權、人性和人文性的訴求。但是現行體育課程所呈現出“太極式”的養護身體、維護身體的課程圖式,卻遺忘了只有適當的“痛”才能快樂的前提性認識,把健康作為課程“第一理念”,或把“快樂”作為體育課程理念都無疑忽視了體育課程的精神教育功效,是對“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誤讀。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固然重要,但作為教育體系一員,體育也要為教育整體功能服務。“體育運動不僅充分表達了人的肉體的直觀感覺,體現了人對宇宙力的向往,而且把肉體的感性充分融于靈感、生命意志、欲望和情感之中,強調強健的肉體是堅強精神的載體,體育是精神的化身和載體,在運動中毫不隱諱,甚至是野蠻地表達肉體所寄寓的速度和力量”[1]。對“健康第一”的誤讀勢必將誤導體育課程研究問題視域,影響體育課程在學校體育工作的思想根源、話語權和資源配置。

1。2身體力量所蘊含的精神缺失

力量含在具有生命活力、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樂觀自信的性格的健康概念之中。“人類的根本性特征是銘刻于身體之上的”[2],其中凝結肌肉和骨骼的最突出特征就是身體的力量性,而力量性往往集中表現在跳、投、攀登、爬躍等身體活動之中。然而現實的體育課程實施卻把“健康”概念等同于增強心肺功能,把體育課程價值做以狹義化的生物學理解。體育課演變成為有氧課、跑步課、健身課,學生的運動能力也無疑只剩下了走和跑,具有“野蠻”特征的“跳、投、攀登、爬躍”運動項目消失殆盡,課程邏輯缺少必要的精神超越,造成體育課程缺乏必要的精神內涵。從學科邏輯角度,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本質區別在于發展學生體能,即發展學生走、跑、跳、投、攀登、爬躍、支撐、平衡、懸垂等基本人體運動能力。當代體育課程設計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心肺功能,而且更要關注以體現身體力量性的“跳、投、攀登、爬躍”等運動能力的提高,亟待解決學生體質“軟”和“弱”現象。因此體育課程應該把力量型項目作為當前首選內容加以對待,來鑄造學生的精神世界。

1。3課程實施缺乏精神教育成分

《中國青年報》刊登的孫云曉的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光明日報刊登的李振忠的文章《大學生“三哭”折射心理缺鈣》[3]成為新一代青少年精神狀態和社會品質的真實寫照,也表達了當代中國教育對精神教育的一種社會愿望。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正義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也在不斷滑坡,學生的正義之心、勇敢之心和拼搏之心日漸衰弱,學生不同程度地缺乏堅定意志和信念。體育是賦予極強精神價值的文化體系,然而當前體育課程設計不僅忽視了對學生的攀登、爬越、跳躍、投擲、平衡和支撐等力量性、技巧性、靈敏性的體能類身體練習,而且廣大教師對運動規格、運動負荷、運動規范也缺少必要的嚴格要求,教師的語言“柔”了、要求“柔”了,學生身體與精神又怎能不“弱”?

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第2篇

關鍵詞:現時經濟環境 公允價值審計 職業判斷

一、引言

但凡涉及到管理人員判斷和評估機構估計的會計項目就容易縱,比如公允價值會計和資產減值。由于主觀判斷和估值技術的引入,使得操縱的空間變大,因此財務報告存在重大錯報風險。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更是引起了人們對公允價值會計的廣泛關注,顯示了公允價值會計的棘手與復雜。據2011年12月28日華爾街日報報道,SEC 2010年對802家公司共發出874封信函,批評有關資產公允價值評價、估計及所使用的方法問題。2010年,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四大”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審計缺陷的比例是2009年的兩倍。其中,由公允價值會計和減值所引起的審計缺陷的比例(53%)較2009年提高了兩倍。公允價值已經成為監管機構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謹慎和職業判斷顯得尤為重要。2011年5月,IASB了獨立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IFRS 13,在豐富了公允價值計量指南的同時,也給當前特殊經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沒有可觀察的市場價格供參考時,公司如何評價資產、如何衡量公允價值、如何審計公允價值等問題非常棘手,因此,非常必要探討一下現時經濟環境下基于風險理念的公允價值審計。

二、現時經濟環境下存在的公允價值審計缺陷

(一)審計缺陷的定義

根據PCAOB頒布的《審計準則第7號――業務質量符合準則》,審計缺陷是指當存在以下情況之一的:(1)注冊會計師審計時沒有取得相關準則法規所要求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2)注冊會計師對業務出具了不恰當的審計結論;(3)審計報告在特定環境下不適合;(4)會計師事務所沒有保持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獨立性。

(二)存在的公允價值審計缺陷

根據PCAOB對“四大”2008-2010年的年度調查總結得到,在現時經濟環境下存在的公允價值審計缺陷如下:

1.關于公允價值估值的審計缺陷。不能理解估價機構和評估專家所使用的估價模型中的方法、模型和假設;用被審計單位所請用的同家評估機構去證實公允價值計量的合理性,導致無法發現并糾正可能存在的錯報風險;沒有調查不同來源所導致的價格上的重大差異,沒有調查內部審計是否影響到了估價的差異,沒有調查被審計單位是否有可能對評估機構所估計的價值進行了調整,而缺少這些調查增加了價值評估結果的不合理的錯報風險;在沒有評價兩個資產組是否類似的情況下,用一個資產組的收益或者折現率來評估另一個資產組的價值,使得結果不公允。

2.檢測方面的審計缺陷。僅依賴臨時的檢測,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日進行測試,使得無法證實資產價值是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對已識別的重大風險作進一步充分的實質性程序;過度依賴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而未進行實質性測試;未能有效評估企業合并中是否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已進行了識別和記錄;未能有效測試由外部評估專家所提供的數據的準確性和適當性。

3.披露。未能識別和控制被審計單位關于公允價值計量層級披露的相關控制;未能有效驗證所披露的公允價值計量二、三層級分類的合理性以及未能判斷計量的輸入值是否可觀測。

4.風險評估。無法對公允價值計量輸入值進行有效的控制測試;制定過高的風險可接受水平而使得無法發現一些重大錯報;沒有調查被審計單位是否制定了應對估價差異相關的控制。

5.預期的金融信息假設。未能有效評價關于銷售增長率、資本成本、永久增長率和折現率假設以及利潤增長的合理性;沒有考慮行業增長率;錯誤地使用未經修正的預期金融信息;未能評估風險溢價發行方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未能評估資產組合中單個資產價值權重的變化。

三、現時經濟環境下公允價值審計面臨的挑戰

PCAOB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公允價值審計所引起的審計缺陷愈演愈烈。當前,隨著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IFRS 13的出臺,基于風險概念的公允價值審計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一)復雜、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增加了審計風險

自金融危機爆發后,近幾年全球經濟恢復緩慢,世界經濟形勢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危機之前的經濟情況相比波動明顯。2011年9月,國際貨幣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由6月的4.5%改到了9月份的4%。艱難的經濟形勢會影響到企業的運作和財務報告,進而影響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的審計。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增加了審計風險中的固有風險和檢查風險。

一方面,復雜、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使得管理層財務報告的列報和披露可能未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或者披露不夠充分,使得財務報告本身的風險增加,增加了財務報告審計的難度。

另一方面,審計計劃是個連續、重復的過程,審計活動的性質和范圍會根據審計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變化著的經濟環境可能會使注冊會計師再評估審計計劃、重要性水平、風險評估(包括已識別的舞弊風險和其他重要性風險)以及計劃的審計應對是否適當。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年報審計時較早地制定審計計劃及實施風險評估程序,那么這種再評估就顯得更為重要。而這種不間斷的工作加大了公允價值審計的后續成本,增大了注冊會計師迫于外界的壓力和審計費用的限制而審計不足的檢查風險。

(二)復雜的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職業判斷的難度

IFRS 13統一了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級別。第一級別,判斷是否存在同類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第一級輸入數據),如果存在,則使用第一級輸入數據,作為第一級公允價值計量;如果不存在第一級輸入數據,那么則考慮第二、第三級別;第二級別考慮是否存在除同類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報價之外的可觀測輸入數據,如果市場上不存在可觀測的輸入數據,那么則考慮第三級別,采用模型等估值方法進行公允價值計量。估值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除了第一級別規定用市場法外,其他級別估值方法不受限。IFRS 13雖然統一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對公允價值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但其復雜和實施難度加大了審計風險。

1.對三個級別分類的判斷。第一級和第二級的主要區別在于第一級輸入數據只是同類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而活躍市場上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只能屬于第二級公允價值計量。注冊會計師需要關注市場上存在的究竟是該資產的“同類”還是“類似”。此外,第二級輸入數據還包括收益曲線的利率、信用風險、以及市場佐證輸入數據(通過對可觀測市場數據運用相關分析或其他方法得到的輸入數據)等。而第三級的不可觀測輸入數據與第二級的市場佐證輸入數據有時具有模糊、難以界定的情況,注冊會計師要關注市場數據是否可觀測,而數據的可觀測性又依賴市場的性質。

2.對數據是否可觀測的判斷。數據是否可觀測尤為重要,管理者因自我偏見或自身利益,可能有意無意地忽視可觀察的市場假設和數據,而使用內部建立的評估模型,使評估得到的結果更為“滿意”。數據的可觀測性依賴于市場的性質。首先,IFRS 13要求市場的選擇是該項資產或負債的最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因此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搜集審計證據以證實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選擇符合準則要求,當然,注冊會計師不必驗證每個市場的信息,但是,應考慮所有可獲取的市場信息并考慮地理位置因素,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其次,市場情緒影響到可觀測數據的提供。比如金融市場上的交易活動明顯減少,市場變得不活躍,這會引起可觀測數據的減少。對被審計單位來說,當可觀測數據不可得到時,就會用不可觀測的數據作為第三級別的輸入值,進行價值估計,又或者對估值技術的應用從一個估值模型轉到另一個估值模型,這些結果都使得價值更容易受管理機構和評估者的主觀判斷影響,增加了錯報的可能;對注冊會計師來說,難度在于需要判斷是否存在不活躍的市場使得相關數據變得不可觀測,而且市場由活躍到不活躍的狀態變化的臨界點是不明顯的,所以,評價一個市場是否活躍要求職業判斷。

3.對估值模型的判斷。一個完善的估值模型的建立和維護要求極高,給企業和各評估機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比如金融工具的估價模型,很多都采用凈現金流量現值估價模型。模型包括理論、假設和數據三個部分,理論部分描述了計量中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假設使得模型中不確定變量的計量成為可能,數據可能是與金融工具有關的假設或實際的信息,又或者是評估金融工具價值的輸入值。三個部分是組成模型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在對此進行審計時要對這方面的合理性尋找證據并做出判斷,但是這些審計證據可能很難取得。

(三)資產負債本身的性質難以理解

資產或負債本身可能隱含著風險。比如在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審計中,如果注冊會計師不理解被審計單位金融工具的性質和持有目的,就不能很好地識別以下情況:(1)一項交易的重要方面是缺失還是未被準確記錄;(2)公允價值計量是否合理;(3)資產或負債的內在風險是否很好地被管理層理解和控制;(4)金融工具是否被合理分類。為了完全理解被審計單位持有的金融工具,注冊會計師不僅要理解其性質和持有目的,而且要了解金融工具涉及的交易中的各項條款以及這些交易的影響,另外,還要了解這些金融工具如何融入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策略。這些都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建議與小結

長久以來,財務報告的公允價值部分存在著較高的風險,公允價值審計一直是審計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日趨上升的公允價值審計缺陷,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2012年年12月6日專門《審計警示第9號――現時經濟環境下風險的估計與報告》(Staff Audit Practice Alert 9),幫助注冊會計師辨識當前經濟環境下可能影響財務報告重大錯報的項目,包括公允價值衡量與估計。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也于2012年年12月《審計警示第1 000號――金融工具審計中的特殊考慮》(International Audit Practice Note 1 000),對注冊會計師審核財務報告內部評價及其他問題提供實務指導,幫助注冊會計師了解金融工具的風險以及不同的評價技術與相關控制。

可見,在現時經濟背景下,國際各方正在努力完善公允價值審計。而對于引入我國較晚、發展較慢的公允價值審計,我們應當積極研究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理論問題,積極普及估值理論、估值模型、估值方法、預測技術等知識,為公允價值計量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比較成熟,應當允許它們完全采納IFRS的相關規定,鼓勵它們在公允價值計量上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在先發展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上再來帶動公允價值審計的發展。同時,我國要時刻關注國際公允價值審計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第3篇

【關鍵詞】路政人員;身體健康;經濟價值;思考

一、現階段基層路政人員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路政人員作為一種高風險、高壓力的特殊職業,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車、路矛盾的日益突出,所擔負的交通管理任務越來越繁重,所面臨的執法環境越來越復雜。路政人員常年戰斗在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第一線,飽受尾氣、噪聲侵襲。根據臨沂市公路局路政支隊健康狀況調查表明,路政人員隊伍中不同程度患有心、肺、胃、肝疾病的占60%以上,每年在職病故的路政人員40%年齡在45歲以下。37%的路政人員聽力因噪聲超標受損,有3050%的路政人員存在腰背、腿部及肩頸部疼痛不適。長時間在尾氣和塵土等有害物質彌漫的環境中工作導致路政人員呼吸、神經、心血管系統損傷,使得路政人員的肺癌發病率高居前列。因此,關愛路政人員生命和健康,是當前加強路政人員隊伍建設,保護和利用好路政人員資源的迫切需要,也是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隊伍管理理念的現實課題,同時也是路政人員自身應當關心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二、影響路政人員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編制嚴重不足,路政人員在強壓之下積勞成疾

路政人員是開展路政工作的第一要素,也是關系交通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資源。目前,隨著車輛的增多,路政人員的工作量日益增多。路政人員不足的問題始終是制約路政工作順利開展的瓶頸。

(二)長期惡劣的室外工作環境,致使大多數路政人員不同程度患病

工作環境惡劣。在值勤過程中,呼吸汽車尾氣,經受揚塵、噪聲污染,夏天烈日暴曬,冬天寒風刺骨,長年累月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之中。由于工作環境艱苦,路政人員易受季節和氣候中的有害因素影響。這一點外勤人員表現尤為突出。

(三)心理壓力大,以致產生各種疾病

路政人員屬于半軍事化管理,路政人員長年累月堅守在工作單位,加上工作崗位位于偏遠地區,與家人兩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家庭照顧少,容易出現感情糾紛,產生家庭矛盾。路政人員角色所特有的高危險性和高緊張度使得他們總是感到自己被一種敵對的力量所包圍,致使大部分路政人員出現心理障礙,情緒低沉,精神不振,心身疲憊,以致產生各種疾病。

(四)路政人員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和生活習慣不良

廣大路政人員在本職工作中,殫精竭慮,兢兢業業。但在個人生活方面則自身的健康意識淡薄、錯位和偏頗,有了病要么不當回事,要么諱疾忌醫等等。工作和生活中,養成了一些不利身心健康的個人習慣。大家都知道,在危害健康的諸因素中最嚴重的莫過于不良嗜好所起的作用持久而普遍。

三、解決基層路政人員身體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適當增加和合理配置人力,保證和提高路政人員身體健康

路政人員人手不足,看似人力問題,其勢已成扼制公路路政各項工作開展的鐵手。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僅靠疲勞應戰、靠路政人員加班加點來緩解矛盾只能算是權宜之計,長此以往,必將影響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此,一是要增加路政人員編制、調整路政配備,實現路政人員數量最優化。二是向素質要路政人員。提升單個路政人員工作能力、向素質要活力,是提高隊伍戰斗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辦案質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級路政部門必須結合“大練兵”活動,經常性地組織路政人員開展執勤執法培訓、加強政策法規和路政業務的學習,不斷增強路政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不斷的學習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執法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通過提高科技含量,逐漸把路政人員從傳統的“人海戰術”和手工業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中解脫出來,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引發路政人員身體疾病的不利因素。

(二)嚴格保障路政人員年休假,并將強制休假作為制度來抓

為保障路政人員的休息權,切實為路政人員減壓減負,各級交通部門應當以路政事業為重,從關愛路政人員的角度出發,抓好路政人員年休假制度的落實:一是各級領導應進一步提高認識,將落實路政人員休假制度、保障路政人員的休息權,提到維護路政人員基本權利和保障公安隊伍戰斗力的高度來看待。二是將路政人員年休假制度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加強對基層公安機關路政人員年休假情況的監督檢查。三是明確損害路政人員休息權的法律責任。單位領導毫無顧忌地加班加點、取消休假等行為損害了路政人員的休息權,有悖于人道性與倫理性,應通過立法明確針對這種行為的法律責任。

(三)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適時開展健康保健知識專題講座

把關心路政人員身體健康作為一件大事,作為從優待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掌握路政人員身體狀況,對影響路政人員健康的疾病早發現、早治療,一是要建立路政人員定期體檢制度,確保路政人員每天能接受一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并根據體檢結果,及時總結情況,建立路政人員健康檔案,動態觀察路政人員身體狀況,合理安排工作崗位,盡量把因為身體健康原因不適合在工作量大、生活無規律的部門工作的路政人員調整到工作強度較小的部門工作。

(四)立足實際,從制度層面上為路政人員釋壓

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對路政人員中存在兩地分居的家庭及成員信息進行統計,統籌制定相關政策,協調政府、編辦、人事等部門,對符合相關政策的,依據本人意愿,對路政人員的家屬實施人事交流制度和就業幫扶政策,切實解決路政人員夫妻兩地分居所產生的家庭矛盾;同時,對新路政人員的招錄,做到定人定崗,或者根據新招錄人員戶籍,依就近原則酌情分崗,讓報考人員在報考之前可以對自己報考的崗位有個綜合考慮,杜絕源頭滋生新的矛盾。

(五)舉辦體育活動和開展達標訓練,推動路政人員身體健康

加大鍛煉場地、健身設施的資金投入,為路政人員營造良好的鍛煉環境。為增進路政人員的身體健康,各基層大隊、中隊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健身性與娛樂性兼顧的競賽活動方案,舉辦體育文化節。活動是有形的,力量卻是無窮的,通過開展體育文化活動,增強團結、凝聚人心、振奮精神。

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街舞 人文價值 體育人文精神

文化的最內層包括了人的精神狀態、信仰追求、價值觀念、情感傾向、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宗教情結、民族性格等文化因子。[1]街舞以一種文化的形式流入中國并迅速得到發展,既保留了其原貌又得到中國舞者的外拓,街舞之所以受到中國乃至世界各地人們的青睞,與它自身所蘊含的獨特價值有直接關系。

1 人文精神與體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內涵都是人類對自己的具體的關注、關懷與敬重,都是在強調把人作為主體存在,強調以人為核心,強調一切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服務。[2]體育人文精神強調個體生命的具體性和尊重個體的存在及培養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以人本身為最高價值,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全面滲入到體育中,是體育終極價值的本源與核心。

2 街舞的人文價值

街舞是一種多層次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文化形態。將街舞運動視為一種文化可以理解為關于街舞運動的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街舞認識、街舞情感、街舞價值、街舞理想、街舞道德、街舞制度和街舞的物質條件等。[3]

2.1 健身價值

街舞的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及頭、頸、肩、上肢、軀干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4]可以根據鍛煉者的水平加大或減小其難度。通過長期的鍛煉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內臟器官、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機能,并有助于發展人體的柔韌性、力量、協調素質,可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進健康。

2.2 健心價值

街舞以隨意性和夸張的表現著稱,配以獨特風格的流行音樂,讓人完全沉溺其中,盡情釋放心中的情感。相較于其他舞蹈而言街舞具有多元的拓展性,在具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可根據個人的特色和喜好選擇動作和音樂的風格,無限制地表達出個人的獨特風采,展示其個性。舞者通過鍛煉宣泄焦慮等不安情緒,舒緩受壓抑的神經和機體,使心理達到平和的狀態。

2.3 藝術價值

街舞是一項比較青春有活力的體育項目,它將人體的肢體語言藝術和體育美學融為一體。[4]街舞動作大多不具有對稱性且節奏多變,以灑脫、性感、詼諧、力量及視覺沖擊的動作為主,尤為突出個人風格,使舞者能不受限制地創新及展示自我。

2.4 多元文化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街舞運動將進一步國際化。[3]街舞起源于美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及魅力快速風靡全球,世界許多的街舞組織均按各自的實際情況舉辦街舞比賽。如每年一度的霹靂斗舞大賽(B-BOY OF THE YEAR)和在英國舉辦的街舞冠軍賽(B-BOY CHAMPION),至少有幾十個國家的幾百名選手參與其中,2004年我國首次組隊參加了世界街舞大賽。街舞在世界各地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均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如我國舞者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音樂與街舞相結合,使街舞出現了新的視覺效果。

2.5 思想品德價值

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人的價值是當今社會的主流,街舞不僅具有體育運動的一般價值,還具有較高的思想品德價值。街舞包括個人和集體比賽,其動作技術十分細膩,需通過千百次的練習和互相配合來完成,培養了舞者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嚴謹務實及勇于拼搏等精神。此外,舞者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街舞文化的結合,體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勇于創新的熱情。

3 街舞的人文價值在大學生體育人文精神構建中的作用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社會適應能力、道德倫理等形成的關鍵時期。[5]當今的社會充滿競爭、挑戰和誘惑,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及人生觀等陷入偏離的危機,人文精神的構建顯得尤為重要。街舞比賽中始終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在參與、交流、學習,用以規范運動行為,這無形對所有比賽的參與者產生了教化的作用。[3]

3.1 教育導向作用

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對社會乃至國家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其身心、思想品德及社會適應等素質尤為重要。街舞中的拼搏精神、團隊意識及勇于創新等人文價值,為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服務,有助于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2 娛樂調節作用

不論在什么時代,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內涵都是人類對自己的具體的關注、關懷與敬重,都是在強調把人作為主體存在,強調以人為核心,強調一切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服務。[1]街舞具有獨特的動作類型、音樂風格、注重人格魅力的隨意發揮,充分突出人性化,將人的主體擺在首位,體現出以人為核心的主旨涵義。鍛煉者在街舞中發現自我、展示自我并突破自我,不僅使其身心得到松弛,為生活增添情趣,更提升了大學生的生活熱情、運動樂趣、社交能力及審美情操。

3.3 充實情愫作用

高校體育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情感體驗,順應了現代人對情感的多方面要求。[5]情感來源于家庭、集體和社會,是支撐人們迎接挑戰并戰勝挑戰的重要因素。若將街舞的舞種以難度進行排列,則首推霹靂舞(BREAKIN),其比賽形式是斗舞(BATTLE),即一對一或團體對團體的PK。BREAKIN在大學生中是最受歡迎的舞種,原因是BREAKIN對高難度的挑戰性給予了大學生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競爭與退讓等情感體驗,讓他們從汗水、淚水與喜悅等情感中獲得成長和完善,塑造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并平和面對人生各種挑戰的體育人文精神。

3.4 激勵凝聚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人文文化中所講的“重人”,并非尊重個人價值和個人的自由發展,而是將個體融入群體中,通過人與自然、社會、人際和人自身心靈諸關系合乎中庸平和的協調,以教化天下,強調人對宗族和國家的義務。[6]街舞運動和比賽通過獨特的編排、刻苦的訓練、積極與隊友配合及激烈的角逐來得以實現,因此,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協作精神、競爭精神及社會責任感。

4 小結

街舞的人文價值包括:健身價值、健心價值、藝術價值、多元文化價值及思想品德價值;有助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勇于拼搏、社會適應及愛國主義等優秀品質,可促進人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因此,街舞的人文價值在大學生體育人文精神構建中有效地發揮了教育引導、娛樂調節、充實情愫及激勵凝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勝鋼.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872-873.

[2]童昭崗,孫麒麟,周寧.人文體育[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335-356.

[3]張磊.街舞運動的文化特征與功能[J].體育科學研究,2007,12:47-49.

[4]吳延年等.街舞運動的價值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1:105-107.

體育精神的價值范文第5篇

關鍵詞:駕駛許可;神經系疾病;健康體質;評定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11―1513―03

近年來,我國私家車擁有量大幅攀升。隨之,越來越多的神經系疾病既往史者對駕駛的需求也在上升。對中風、腦外傷、老年癡呆、癲癇等患者發放駕駛許可證是一個非常重要和嚴肅的事情。通常發證要進行安全和風險評估。安全和風險評估是為了評估一個人是否具有一直控制機動車輛的能力,這就要求進行健康體質評定來確定司機是否達到了安全駕駛的身體條件。

對于明顯的或極端的不健康者,評定不是什么難題。而對于康復效果良好的人,則需要認真檢查。目前,國外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國內還未見相關報道。我國缺乏決定某人是否可以安全駕駛的健康體質評定的基本知識,也沒有這方面的正規培訓。因此,本文集中討論影響駕駛員體質的神經系統條件和評價方法,為鑒定神經系疾病既往史者的駕駛許可提供理論依據。

1 駕駛對健康體質的要求

駕駛是一個復雜的任務,要求具有較高的視覺能力、認知能力和運動技巧。司機必須具有足夠的力量、速度、協調能力和較高的認知能力(包括集中力、注意力、足夠的視覺判斷),而洞察力和記憶力有時顯得更加重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28號令,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身體條件為:1)申請大型客車、大型貨車、無軌電車駕駛證的,身高不低于155 cm,申請其他車型駕駛證的,身高不低于150 cm;2)兩眼視力不低于標準視力表0.7或對數視力表4.9(允許矯正);3)無赤綠色盲;4)兩耳分別距音叉50 cm能辨別聲源方向;5)四肢、軀干、頸部運動能力正常。目前我國對駕駛員進行的健康檢查項目只包括一般體格檢查、色覺、視力、四肢關節、軀干和頸部、電測聽、心電圖以及職業駕駛員還必須做的胸部x光電視透視、血常規、尿常規檢查。規定中只是提出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發作者或曾有既往病史、美尼爾氏癥、眩暈癥、癔病、震顫麻痹和影響手腳活動的腦病以及精神病、癡呆為妨礙駕駛的疾病,并未要求進行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

駕駛要求駕駛員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能夠處于較高的水平,保持決策風險和行為風險的判斷技能,如處理多重同時發生的環境信號,進行快速、精確和安全決策的能力。駕駛任務要求較強的接受感觀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作出適當的、及時判斷和反應的能力。許多影響意識(如癲癇發作,昏厥,血糖過低和瞌睡)、感知(如視力和視野)、智力(如癡呆)、神經肌肉和骨骼肌肉功能(如足夠的汽車控制的操作能力)和行為(如自我和沖動的控制)的因素可以危及駕駛安全。如何在這些條件和情況下,最好地去評估和監控駕駛能力,還沒有完全被了解。同許多國家一樣,我國建立了駕駛員血液中酒精濃度標準來確定風險的極值,而沒有建立神經機能失調的風險極值標準。

2 神經系疾病對駕駛技能的影響

2.1中風由中風引起的缺陷或大腦損傷由損傷的大小和具體部位決定。這些損傷可以影響高級感覺中樞和,或運動中樞的各種機能。因此,所有的既往病人應該接受駕駛資格的重新評定。

右腦中風病人對視覺信息的處理機能有所下降。病人通常左側視覺的視覺空間和知覺缺失,與之有關的視力下降,反應時延長。這些病人往往駕駛技能較差,很難進行訓練而通過駕駛測試。腦前部損傷可引起與運動相關的行為判斷和調整障礙,表現為洞察力下降、冷漠、缺乏責任和自信。這些特點極大地限制了駕駛的安全性。

中風也可伴隨各種視通路和,或視中樞障礙。與視覺障礙不同。偏盲或象限盲病人,通過調整頭部的位置可以彌補他們的視野缺陷。全盲則不能駕駛。中風時,暫時性缺血或腦外傷引起的眼外肌麻痹可能導致復視,是限制駕駛的因素之一。

有人研究,30%~42%的病人能恢復安全駕駛的機能。缺血性中風患者中在5年內有15%的發作率。中風患者引起癲癇的以及腦血管患者導致高級中樞失調的,應禁止駕駛。

2.2腦外傷和周圍神經病 腦外傷者由于信息處理延遲、空間感知受到損害和對多重刺激疏忽關系病人需要更多時間去完成。其延緩程度與受傷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任務復雜性有關。周圍神經病也可影響駕駛。感覺障礙的病人用油門和剎車時有困難。他們可能不知道采取多大的壓力,使用多快的速度打方向盤。有人提出,視覺眼肌運動緩慢的、視覺空間或行為失調的腦外傷病人需要進行評定。

腦外傷、中風以及其它障礙的駕駛機能訓練程序不僅包括駕駛能力的評價,也必須包括幫助病人戰勝困難。職業治療法通過神經心理學和普通路面及模擬測試來評價認知和知覺功能,是一種有價值的途徑。訓練應主要集中在發展觸覺和決策方面,用來補償信息處理緩慢的不足。幾乎一半的腦外傷病人可以恢復駕駛。傷病前駕駛過的病人比未駕駛過的病人更容易重新得到許可。

目前沒有一個強迫的規定要求腦外傷患者進行駕照的重新認定。只能提倡這類病人一旦發現出現某種可能影響駕駛時,應主動向有關部門反應。家人應從安全角度著想,鼓勵病人進行適應性調節和再訓練。

2.3癡呆 最普通的癡呆即老年癡呆有損于記憶力、語言,視覺空間技能、判斷和其它認知功能。即使在早期,癡呆也會影響駕駛。美國的調查顯示,大多數老年病人不顧診斷結果,繼續駕駛長達4年。不同人群認知缺失程度不同,因此,要系統地評價病人和個體評價相結合。

美國有規定:臨床失智癥評分量表(CDR)得分大于1的病人禁止駕駛。得分為0.5的病人應每6個月評價1次,同時經過正規的駕駛測試。對于那些被懷疑的老年病人應該進行評價,而病人要確定病情是否有變化。有發病史或差點出事故,出過事故,駕駛中突然迷惑或判斷中出現認知錯誤,以及視覺空間技能、注意力、記憶力困難的人應該有必要進行正式的路考。中等癡呆不利于駕駛。對是否適應繼續駕駛做出正確評價時,應考慮進行下列測試:認知、精神運動、和路考。

2.4帕金森癥 同其它神經變性疾病一樣,帕金森癥是緩慢發展的肌肉和認知機能疾病。帕金森病人力量、速度和動作精確度下降。同時有視覺空間和運動感知障礙;模擬測試表明帕金森者出現注意力異常、方向錯誤、速度和力量下降,反應時延長等現象,因此很有必要進行認知和運動機能評價來決定是否適合駕駛。

由于每天有波動,如要給出一個駕駛評價比較難。表1列出帕金森病人駕駛能力的各種影響因素。

2.5癲癇 癲癇有11%的發作率,但是只有1%與事故有

關。評價駕駛和癲癇的關系很難。癲癇病人不發作至少1年以上,同時遵守駕駛規則者,很少引起或不引起事故的發生。由于最初病因和治療用藥的種類不同,很難確定再發作。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性別、發作史、精神失調、濫用酒精、環境不適或復雜性發作等。研究報道,病人在前12月內發作可能性為14%~66%。如果3個月不復發,有85%的可能性維持到1年以上。

3 神經系疾病既往史者駕駛許可的評定

3.1傳統方法應和認知能力的評估相結合 駕駛能力依賴于一個司機的經驗,指對交通信號、道路條件、時間、路線的熟悉程度。沒有測量方法能夠很好地預知駕駛技能。傳統的普通路面考試是一個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測試駕駛技能的方法。普通路面評價盡管被認作是參考標準,但是也有一定局限,經常不能發現隱藏的心理或心理活動的缺陷。另外,一般體格檢查也是不夠的,因此還必須結合認知能力測試來進行神經系疾病既往史者駕駛許可的評定。

目前較詳細的神經精神測試可以用來進行與駕駛安全有關的認知和知覺能力評價,表2列出神經心理學常用的測試方法。屏幕模擬測試可以測試一個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認知決策能力。在普通路面考試前,可用屏幕模擬測試來決定是否能夠進行普通路面的考試。四個方面:1)事故發生史,駕駛路程,社會心理方面,治療條件和當前心理機能水平;2)身體檢查;3)神經心理學測試;4)越野駕駛(模擬)。

駕駛能力的身體評價應該包括表3中的身體檢查和模擬認知功能測試。調查記錄應集中在體格缺陷上和可能影響病人安全的進出汽車的日常行為能力以及安全駕駛能力。也應包括曾出現事故、險些事故或駕駛中迷失方向等。駕駛記錄應通過家屬、熟人來獲得。

中風、帕金森、腦外傷病人的日常活動能力(做飯、管理財務等)對駕駛評估是非常重要的,與恢復駕駛之間有密切的相關。藥物使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引起睡意則容易引起事故。當然,病人駕駛時不能喝酒。一個完整的神經心理學測試應包括簡單智能測試。出現認知損傷的病人,還應評價神經心理學、普通路面考試和模擬考試。一般模擬測試的組織較容易,如運動視知覺圖卡測驗、連線測驗和Benton視覺保持測驗這些測試對評價視覺注意力、視覺感知和眼肌運動有效。有駕駛經歷的病人如果完成好神經心理學測試和身體運動訓練后,不用再取得路考,就能恢復駕駛的資格。不通過的,與專家協商和繼續訓練后,考慮進行路考。

4 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长丰县| 日喀则市| 南皮县| 旅游| 奉节县| 长治市| 新乡市| 铁岭县| 弋阳县| 封开县| 泸水县| 龙海市| 怀化市| 三亚市| 哈密市| 文登市| 光山县| 四会市| 浦江县| 逊克县| 安庆市| 宜君县| 阳新县| 云浮市| 达日县| 志丹县| 达州市| 德阳市| 张家界市| 上栗县| 垣曲县| 武清区| 湘乡市| 云和县| 姜堰市| 阿鲁科尔沁旗| 瑞丽市| 南雄市| 武陟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