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氣控制設計

電氣控制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氣控制設計

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數控機床;電氣控制 ; 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 TG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數控機床的特點

1.1對加工對象的適應性強,適應模具等產品單件生產的特點,為模具的制造提供了合適的加工方法。加工精度高,具有穩定的加工質量??蛇M行多坐標的聯動,能加工形狀復雜的零件。

1.2加工零件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可節省生產準備時間。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5倍。機床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勞動強度。

1.3有利于生產管理的現代化 數控機床使用數字信息與標準代碼處理、傳遞信息,使用了計算機控制方法,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及管理一體化奠定了基礎。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可靠性高。

2、數控車床工作原理

使用數控機床時,首先要將被加工零件圖紙的幾何信息和工藝信息用規定的代碼和格式編寫成加工程序; 然后將加工程序輸入到數控裝置,按照程序的要求,經過數控系統信息處理、 分配,使各坐標移動若干個最小位移量,實現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完成零件的加工

3、數控車床的基本組成

3.1 數控車床組成 數控車床一般由輸入輸出設備、CNC 裝置(或稱CNC 單元)、伺服單元、驅動裝置(或稱執行機構)、可編程控制器PLC 及電氣控制裝置、輔助裝置、機床本體及測量反饋裝置組成。

3.11機床本體

數控機床的機床本體與傳統機床相似,由主軸傳動裝置、進給傳動裝置、床身、工作臺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系統、冷卻裝置等組成。但數控機床在整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刀具系統的結構以及操作機構等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數控機床的要求和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特點。

3.12CNC 單元

CNC 單元是數控機床的核心,CNC 單元由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個部分組成。CNC 單元接受數字化信息,經過數控裝置的控制軟件和邏輯電路進行譯碼、插補、邏輯處理后,將各種指令信息輸出給伺服系統,伺服系統驅動執行部件作進給運動。

3.13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裝置將各種加工信息傳遞于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在數控機床產生初期,輸入裝置為穿孔紙帶,現已淘汰,后發展成盒式磁帶,再發展成鍵盤、磁盤等便攜式硬件,極大方便了信息輸入工作,現通用DNC 網絡通訊串行通信的方式輸入。 輸出指輸出內部工作參數,一般在機床剛工作狀態需輸出這些參數作記錄保存,待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將輸出與原始資料作比較、對照,可幫助判斷機床工作是否維持正常。

3.14驅動裝置

驅動裝置把經放大的指令信號變為機械運動,通過簡單的機械連接部件驅動機床,使工作臺精確定位或按規定的軌跡作嚴格的相對運動, 最后加工出圖紙所要求的零件。和伺服單元相對應,驅動裝置有步進電機、直流伺服電機和交流伺服電機等。

3.15可編程控制器

可編程控制器 是一種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通用型自動控制裝置,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由于最初研制這種裝置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產設備的邏輯及開關控制, 故把稱它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當PLC 用于控制機床順序動作時,也可稱之為編程機床控制器。PLC 己成為數控機床不可缺少的控制裝置。

3.16測量反饋裝置

測量裝置也稱反饋元件,包括光柵、旋轉編碼器、激光測距儀、磁柵等。通常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或絲杠上,它把機床工作臺的實際位移轉變成電信號反饋給CNC 裝置,供CNC 裝置與指令值比較產生誤差信號,以控制機床向消除該誤差的方向移動。

4、三面銑組合機床的電氣控制要求

三面銑組合機床有液壓泵、左銑削頭、右銑1削頭、右銑2削頭和立銑削頭五臺電機,均采用三相交流籠型異步電動機 ,設計要求如下:

4.1五臺電機均為單向旋轉。

4.2機床要求有單循環自動工作、單動力頭自動循環工作、點動三種工作方式,油泵電機在自動加工一個循環后不停機。

4.3單動力頭自動循環工作包括:左銑頭單循環工作、右1銑頭單循環工作、右2銑頭單循環工作、立銑頭單循環工作。還要考慮各銑頭單循環工作的加工區間。

4.4點動工作包括:四臺主軸電機均能點動對刀、滑臺快速(快進、快退)點動調整、松緊油缸的調整 (手動松開與手動夾緊 )。具備這四點運作就會順利進行.

4.5電源、油泵工作、工件夾緊與放松和加工等信號指示必須明確。

4.6照明電路必須清晰

5、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5.1進給伺服驅動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伺服系統是CNC裝置和機床的聯系環節。CNC裝置發出的控制信息,通過伺服驅動系統,轉換成坐標軸的運動,完成程序所規定的操作。伺服驅動系統是數控機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機械為運動的驅動設備,電動機為控制對象,以控制器為核心,以電力電子功率變換裝置為執行機構,在自動控制理論的指導下組成的電氣傳動自動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系統的性能對數控機床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伺服驅動系統的要求也比較高。

5.2主軸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主軸是零件加工的成型運動之一,它的精度對零件的加工精度有較大的影響。 主軸的功率消耗約占機床總功率70~80,其性能直接影響到機床的加工效率、加工材料范圍、加工質量等。數控系統需要控制主軸的轉速、位置,通常系統的標準配置為數字主軸,具有控制精度高,動態響應好的特點。模擬主軸與傳統的齒輪變速箱相比其優點是傳動鏈較短、回轉精度及機械效率高、工作平穩噪音低、速度連續可調、制造成本低等。缺點是低速擋位扭距受到一定的限制,感覺動力不足。

6、結束語

對數控車床的工作原理以及內部結構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數控車床的電氣系統設計,它具有高速、精密、可靠、經濟等特點。車床的電氣系統設計是整個車床的核心部分,主要分為PLC輸入輸出設計、伺服驅動進給設計和主軸驅動設計等個方面。

參考文獻:

[1]魏杰. 數控機床結構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2]李清新 伺服系統與機床電氣控制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3]鄧星鐘 機電傳動控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氣控制線路;設計方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 TM7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電氣控制線路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控制系統性能的好壞,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必須要掌握電氣控制線路的設計方法和設計原則,以便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及時調整設計方案,使設計出的控制線路達到最佳,本文主要對經驗設計法進行分析。

一、電氣控制線路的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經驗設計法是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利用各種典型的線路環節,直接設計控制線路。這種設汁方法比較簡單,但要求設計人員必須熟悉大量的典型控制線路,擁有多種控制線路的設計資料,同時具有豐富的設計經驗。采用經驗設計法設計控制線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應最大限度地了解生產機械和工藝對電氣控制線路的要求

設計之前,電氣設計人員要調查清楚生產工藝要求、每一道程序的工作情況和運動變化規律、所需要的保護措施,并對同類或接近產品進行調查、分析、綜合,作為具體設計電氣控制線路的依據。

在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前提下,控制線路力求簡單、經濟。

2.1 盡量選取標準的或經過實踐檢驗的線路和環節。

2.2 應減少不必要的觸頭以簡化線路,這樣也可以提高可靠性。

在簡化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同類性質的合力,同時應注意觸頭的額

定電流是否允許。

2.3 盡量減少連接導線的數量和長度。將電器元件觸頭的位置

合理安排,可減少導線根數和縮短導線的長度,以簡化接線,如圖1

中,啟動按鈕和停止按鈕放置在操作臺上,而接觸器放置在電氣柜

內。從按鈕到接觸器要經過較遠的距離,所以必須把啟動按鈕和停

止按鈕直接連接,這樣可減少連接線。

2.4 盡量減少電器元件的數量和采用標準件,并盡可能選用相

同型號。

2.5 控制線路在工作時,除必要的電器必須通電外,其余的盡量

不通電以節約能源。

3、保證控制線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

為了保證控制線路工作的可靠性,應盡量選用機械和電器壽命

長、結構堅實、動作可靠、抗干擾性能好的電器,同時在具體設計過

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設計電路時,應正確連接電器的線圈。在設計控制電路時,電器線圈的一端應統一接在電源的同一端。使所有電器的觸頭在電源的另一端,這樣當電器的觸頭發生短路故障時,不致引起電源短

路,同時安裝接線也方便。

3.2 控制線路在工作中出現意外接通的電路叫寄生電路。寄生

電路會破壞線路的正常工作,造成誤動作。

3.3 在線路中盡量避免許多電器依次動作才能接通另一個電器

的控制電路。

3.4 在線路中采用小容量繼電器的觸頭來控制大容量接觸器的

線圈時,要計算繼電器觸頭斷開和接通容量是否足夠。如果不夠,必

須增加小容量控觸器或中間繼電器,否則工作不可靠。

3.5 設計的線路應能適應所在電網的情況。根據電網容量的大

小、電壓、頻率的波動范圍以及允許的沖擊電流數值等決定電動機

的啟動方式是直接啟動還是減壓啟動。

3.6 在控制線路中充分考慮各種聯鎖關系以及各種必要的保護

環節,以避免因誤操作而發生事故。

4 應具有必要的保護環節

4.1 短路保護。在電器控制線路中,通常采用熔斷器或斷路器作

短路保護。當電動機容量較小時,其控制線路不需另外設置熔斷器

作短路保護,因主電路的熔斷器同時可作控制線路的短路保護,若

電動機容量較大,則控制電路要單獨設置熔斷器作短路保護。斷路

器既可作短路保護,又可作過載保護,線路出故障時,斷路器跳閘,

經排除故障后只要重新合上斷路器即能重新工作。

4.2 過載保護。三相鼠籠型電動機的負載突然增加、斷相動作或

電網電壓降低都會引起過載,鼠籠型電動機長期過載運行,會引起

過熱而使絕緣損壞。通常采用熱繼電器作鼠籠型電動機的長期過載

保護。

4.3 零電壓保護。零電壓保護通??坎⒙撛趩影粹o兩端的接

觸器的自鎖觸頭來實現。當采用主令控制器SA 控制電動機時,則通

過零電壓繼電器來實現。

二、電氣控制中線路設計的方法

經驗設計法和邏輯設計法是電氣控制中線路設計常用的兩種方法。兩種方法各有特點,具體如下。

1. 經驗設計法。經驗設計法在復雜線路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復雜線路設計需繪制大量線路圖,而且設計的線路需要經過多次的協調修改后,才能保證整體線路的可靠運行;因此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

2. 邏輯設計法。邏輯設計法是指以生產工藝的需求為前提,根據電動機的運行特點,將電器元件的運行狀態看作邏輯變量,通過邏輯運算設計出最簡單的邏輯表達式;結合邏輯表達式畫出相應的控制線路,從而使各種動態的電器元件通過邏輯控制,得以有效運行。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1)明確控制對象每個動作的啟動信號和停止信號。在進行整體邏輯變量系統設計前,要分析控制對象的工藝要求和工作狀態,把握在一個完整的工作循環過程中被控對象的工作過程和運行動作,進而明確控制對象每個動作的啟動信號和停止信號。

(2)確定電氣控制電路的邏輯函授。電氣控制中被控對象只有兩種對立而穩定的工作狀態,即線圈的得電和失電,觸點的閉合和斷開。在明確控制對象每個動作的啟動信號和停止信號的基礎上,可將啟動信號和終止信號看為邏輯變量。其變化規律符合邏輯規律,因此,可通過邏輯運算設計出最簡單的邏輯表達式。

(3)根據邏輯表達式畫出工作循環圖和控制線路。根據對控制對象的工作狀態要求設計各動作間的聯系互動環節、互鎖環節及順序動作環節,把握每個控制的邏輯關系。再根據工藝要求將所有邏輯關系組成整體的邏輯方程,即邏輯表達式。最后,通過邏輯表達式畫出工作循環圖和控制線路,并分析控制對象各個動作的先后順序是否合理、互鎖,每一動作的啟動信號和停止信號的使用是否安全、可靠,保證線路設計的有效性。

三、結語

作為電氣控制的重要環節,電氣控制線路對電氣設備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做好電氣控制的關鍵就是做好電氣控制線路的設計工作,因此,應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進行控制線路設計。

參考文獻

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礦用機械 電氣控制 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128-01

在現代化礦井建設中,凡要求較高的場合,都離不開自動控制。礦用機械的啟動、加速、調速、制動和停車都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來實現,對不同的礦用機械需要不同的自動控制方式,雖然控制方法不同,但都是根據生產機械工作時物理量的變化確定的。因此,針對不同的物理量就有不同的控制原則。

1 電氣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電控系統設計涉及到的范圍較廣,系統從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到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與產品的質量和成本密切相關。電氣控制系統設計過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以下幾點。

(1)最大限度地滿足機械設備對電氣控制提出的要求。生產機械的電控裝置是為生產機械按預定規律完成一定動作和保證部件協調運轉服務的,電氣設計必須滿足生產機械對電氣控制提出的技術要求。

(2)妥善處理機與電的關系,采用機電結合的方法,達到系統的控制要求?,F代生產機械的機械運動是機電結合的結果,機與電兩者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只有統籌考慮兩者關系才能達到整機的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

(3)在滿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設計方案力求簡單,避免盲目地追求高性能、高指標。評價生產機械電氣設計水平,并不是電氣控制的功能越強,技術指標越高就越好,而是以設備的性能價格比和運行可靠性來衡量的。高功能、高指標往往使系統的生產成本和復雜程度劇增,系統越復雜,所用元器件越多,系統的可靠性就越低(不包括冗余設計而增加的元器件)。因此,在滿足生產機械提出的技術指標前提下,電氣控制設計應力求簡單,提高系統工作可靠性,提高裝置的性能價格比。

(4)積極慎重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任何設計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著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從減少設計風險角度考慮,應盡可能采用成熟的、經過優化和實際運行考驗的材料、元器件以及制造技術與工藝。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出現,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成功地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會使產品在品質、功能、成本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在積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同時,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進行必要的試驗,才能作出決策。

(5)正確合理地選用電器元件,盡可能減少元器件的品種和規格,降低生產成本。

(6)操作、維護要方便,外形協調、美觀。電氣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生產機械的控制要求,設計和完成電控裝置在制造、使用和維護過程中所需的圖樣和資料。這些工作主要反映在電氣原理和工藝設計中。

2 電氣控制裝置的設計步驟

電氣控制裝置設計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產品設計。

2.1 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是研究系統和電氣控制裝置的組成,并尋求最佳控制方案的初步階段,是技術設計的依據。初步設計可由機械設計人員和電氣設計人員共同提出,也可由機械設計人員提出有關機械結構資料和工藝要求,由電氣設計人員完成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階段應根據機械設計人員提出的要求,盡可能收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有關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積極而又慎重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并對某些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組件等進行必要的原理性試驗研究或提出試驗研究大綱,提出系統中必須采用的專用元器件的技術要求。初步設計主要是給上級部門或用戶的一份總體方案設計報告,這份報告是進行技術設計和產品設計的依據。只有在總體方案正確的前提下,才能保證生產設備各項技術指標的實現。如果在設計過程中只有某個細節或環節設計不當,可通過試驗和改進來達到設計要求,但總體方案出錯,將導致整個設計的失敗,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初步設計必須認真做好調研,注意借鑒已獲成功應用并經過生產考驗的類似設備和生產工藝,在幾種可能實現的方案中,根據技術、經濟指標及現有的條件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決策。

2.2 技術設計

技術設計是根據上級部門審查批準的或經用戶同意的初步設計中提供的內容和方案,最終完成電氣控制設計,完成電控設備布置設計。技術設計需完成下述內容:(1)對系統設計中某些環節做必要的試驗,寫出試驗研究報告。(2)繪出電氣控制系統的電氣原理圖。(3)編寫系統參數計算書。(4)選擇整個系統的元器件,提出專用元器件的技術指標,編制元器件明細表。(5)編寫技術設計說明書,介紹系統原理、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及有關運行維護條件和對施工安裝要求。(6)繪制電控裝置組合布置圖、出線端子圖等。

2.3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是根據上級審查批準的或經用戶同意認可的技術設計,最終完成電控設備產品生產用的工作圖樣。產品設計需完成下列內容:(1)繪制產品總裝配圖、部件裝配圖和零件圖。(2)繪制產品接線圖或接線表。(3)進行圖樣的標準化審查和工藝會簽。一般來說,電氣控制裝置的設計應按上述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中的某些內容可根據設計項目的具體情況有所調整。

3 電氣控制的設計要點

電氣控制設計內容很多,這里僅對一些較為重要的設計作進一步探討。(1)控制系統的選擇。控制系統是電控裝置的核心,它對整個裝置工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裝置的控制系統選用應根據機械設備對電氣控制提出的技術指標,綜合考慮控制系統的功能、抗干擾能力、系統可靠性、環境適應性、軟硬件工作量、執行速度、帶載能力等。(2)電氣傳動調速方式選擇。機械設備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機械運動。一臺機械設備必須完成相互協調的若干機械動作,這些動作的協調依靠機械和電氣傳動系統來實現。合理地選用電氣傳動調速方式是決定系統的技術、經濟指標的重要條件。選用時應綜合考慮傳動調速的調速性質、調速范圍、平滑性、動態性能、效率、費用等指標。(3)設計中應考慮的環境影響。任何電氣控制裝置都需要在一定的環境中儲存、運輸和工作,環境條件必然會對設備工作可靠性、使用壽命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電控設備設計時就應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適當調整設計參數,這對減少設備故障率,延長使用壽命是相當有效的。影響設備工作的環境因素主要指氣候、機械振動和電磁場。(4)工藝設計問題。工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電氣控制設備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在正確的原理設計前提下,系統的可靠性、抗干擾性、可維修性、結構合理性等都與電氣工藝設計密切相關。電氣工藝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電氣控制設備的總體配置(總裝配圖)、總接線圖(表)、分柜裝配設計(元器件布置)、接線圖(表)、柜、面板、導線等設計和選用。

參考文獻

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組合鉆床 電氣控制線路 梯形圖 設計及調試

中圖分類號:TG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4-0201-01

在現代化工業生產中,PLC和變頻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電梯、自動化生產控制等。經過多年教學發現,現有組合鉆床電氣控制線路已顯得比較落后,現結合生產和教學需要,對原有電氣控制線路作出改進設計,以適應教學并使同學學習PLC和變頻器的綜合應用,更接近生產過程的技術操作。

組合鉆床電氣控制系統改進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輸入輸出I/O分配表

2 電氣控制系統器件的清單

PLC可編程控制器一個、變頻器一臺、計算機一臺、通信電纜一條、電機4臺、開關3個、限位開關7個、接線端口若干、導線若干。

3 電氣控制系統梯形圖(如圖1)

4 電氣控制程序分析如下

連接好電氣設備,按下X0,工件夾緊(Y0);夾緊2秒后啟動,大鉆(Y1)、小鉆(Y2)同時轉動,電機(Y3)正轉下降;大鉆(Y1)碰到下限位開關(X1)停止;小鉆(Y2)碰到下限位開關(X3)停止。2秒后電機(Y4)反轉上升,大鉆(Y1)上升碰到上限位開關(X2),小鉆上升碰到上限位開關(X4),電機(Y4)停止。旋轉臺(Y5)旋轉120度,碰到旋轉限位開關①(X5),大鉆(Y1)、小鉆(Y2)重新轉動;電機(Y3)下降,進行第二次工作,然后到下限位后再返回到上限位,旋轉臺(Y5)旋轉120度碰到限位開關②(X6)。電機(Y4)反轉上升后旋轉臺(Y5)旋轉120度碰到限位開關③(X7)后工件加工完成,(Y0)松開工件,可取出工件。按下(X10)程序循環,工件自動加工;按下(X11)進行手動加工。

5 電氣控制梯形圖調試

將指令錄入GX Developer進行仿真運行,觀察程序在梯形圖中正確運行后;再把梯形圖寫入FXGP_WIN-C軟件中,然后運行程序,檢測輸出Y值;最后把硬件設備連接并用儀表檢測線路正確后,連接電源進行調試,電氣設備在程序的控制下運行正常。按下X0,工件開始加工,若要加工循環,再按下X10;若要停止循環,按下X11恢復手動控制,經試驗工作正常,達到了改進設計要求。

6 電氣控制線路改進設計總結

經過對組合鉆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改進設計,加強了同學們對PLC控制器、變頻器的綜合使用,更加方便學習和掌握技能。在實際操作中注意如下情況。

(1)對PLC控制器與變頻器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很多程序在仿真時正確,但在真正實物連接運行時,由于定時或掃描周期的不同造成錯誤,使實物無法工作。

(2)有些程序在運行一次或幾次時沒有問題,但運行多次后,會出現一次或多次故障,造成機器的損壞。有些程序在運行時,會衍生出一些其它的效果,這些效果在模擬板上實習看不出來,在實物模擬操控過程中會導致程序出錯,硬件損壞。

通過電氣控制線路的改進設計,使在電氣維修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學生也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梁耀光,余文烋.《電工新技術教程》.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年.

電氣控制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說課;教學設計;理論依據

1.引言

所謂“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在備課與上課的基礎上,系統地談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說課,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下面本文就《電氣控制與PLC技術》這門課程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特色等方面進行介紹。

2.課程性質

《電氣控制與PLC技術》課程是高職高專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幫助學生考取中級與高級維修電工技能證書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是將《工廠電氣控制設備》與《PLC原理與應用》整合在一起的一門課程,包含“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兩部分內容。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

3.教學目標

目前企業對員工的整體素質要求比較高,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加強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并且學生在學完整個課程之后應能達到《維修電工國家職業標準》所規定的國家中級維修電工和高級維修電工的取證要求。由此,該課程制定了以下具體的教學目標。

3.1專業核心能力目標

3.1.1 電氣設計能力:能對一般的電氣控制系統進行電氣線路設計。

3.1.2施工設計能力:能按照電氣原理圖繪制電器布置圖,安裝接線圖,使操作者可按圖進行各種施工與安裝。

3.1.3讀圖能力:能讀懂機床說明書,然后指導工人開機、調試并能按要求進行現場操作。

3.1.4維修能力:能對一般生產機械電氣安置線路進行故障分析,并對故障進行排除。

3.1.5 裝接線能力:能按原理圖或接線圖正確接線。

3.1.6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安裝和調試方法。

3.1.7 能夠熟練掌握輸入/輸出(I/O)端子的分配。

3.1.8 運用可編程序控制器進行開發和設計工業控制過程。

3.2 課程的知識目標

3.2.1 熟悉與了解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原理、型號規格、用途和選用。

3.2.2掌握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線路的基本環節。

3.2.3掌握各種典型機械的電氣控制原理及電路分析。

3.2.4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基本結構和基本工作原理。

3.2.5 熟練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編程語言、基本指令和編程方法(助記符語言、梯形圖語言)。

3.2.6 掌握用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完成工業控制項目的基本過程。

3.3思想教育目標

3.3.1 在課堂教學中實際工程當中安全用電的常識教育,注重職業道德教育。

3.3.2 在實踐訓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獨立動手的能力,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3 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4.教學內容設計

4.1設計思路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 PLC生產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企業逐漸使用PLC取代老式工廠電氣控制系統進行技術升級,這就需要員工既要有工廠電氣控制系統方面的知識和PLC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技術升級的任務。為此,教材的設計需要從工廠實際需要出發,將工廠電氣控制的內容和PLC的內容進行合并,并增加將工廠電氣控制系統轉換為PLC控制系統的實例。因此,選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結合課程標準的定位,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技能訓練為主線,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來選取,同時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

4.2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的設計思路,本課程打破了簡單以教材順序授課的方式,采用任務教學法,用5個典型系統的PLC控制為載體設計學習任務。每一項教學任務的理論課時、實踐課時數比例達到1:1.

以下為任務設計及教學學時安排:

每個任務在理論內容上覆蓋了電氣控制的工作原理和PLC技術中的知識,在實踐操作上涉及了電氣控制技術和PLC技術中程序編制及調試、線路連接等通用操作技能。每一個任務都是從任務要求、任務分析、任務實施方案與步驟、評價等方面完成的,這樣的教學內容就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3考核辦法

該課程的考核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比例為3:2。平時考核包括出勤情況、課堂表現情況、獨立完成任務情況及實踐動手情況。期末考核采用試卷定分數的模式。采用這樣的考核方式,更顯示這門課程重視學生能力的考核。

5.教學方法與手段

5.1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由設置的教學任務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工作過程相融合,將“電氣控制”與“PLC”相融合,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融合,將職業技能考核、頂崗實訓、畢業設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地進行組織、引導、啟發學生。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還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這樣學生既分工又協作,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

5.2 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室,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圖片、資料,增大課堂的信息量,尤其是教學課件中的動畫演示部分,將復雜的系統工作原理,電路控制過程等通過動畫比較形象的展示出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與答疑,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6.教學特色

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課程定位與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著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的就業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簡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南部县| 开平市| 巨鹿县| 涞源县| 定州市| 瑞安市| 海林市| 南木林县| 苏尼特右旗| 钦州市| 花莲市| 四子王旗| 民权县| 宜章县| 息烽县| 玛纳斯县| 南开区| 五常市| 德清县| 诏安县| 西林县| 阳春市| 百色市| 赤壁市| 抚顺市| 福贡县| 克拉玛依市| 沾益县| 彭州市| 松潘县| 班戈县| 云梦县| 鲁山县| 泰兴市| 东光县| 清水县| 钟山县| 曲沃县| 芮城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