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趵突泉的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濟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屬趵突泉了。它晝夜不停地翻滾著,又為泉城帶來了勃勃生機。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公園。小編分享趵突泉旅游感想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感想一
大家知道國慶節(jié)放假我去哪玩了嗎?泰山?北京還是新疆?都不對,我去了素有“泉城”之稱的山東省會山東濟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精彩的山東濟南之旅吧!
十月一日早上雖然下起了蒙蒙細雨,但沒有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當我們看見高樓臨立、縱橫交錯的立交橋時,我們就到過了山東濟南。老天爺也好像特別照顧我們,雨停了,天空顯得特別的藍。哇,山東濟南實在太繁華了,車水馬龍的十字街頭,設計精良的宏偉建筑,跟河口比起來,真是氣勢雄偉呀!
我們放下行李,忘了路程的勞累,步行到就近的趵突泉。在途中,路過泉城廣場,廣場上紅旗飄揚、鮮花盛開、人來人往,還有一個大噴泉,噴泉隨著音樂起伏,猶如一群美女在扭動著細腰。我不禁想走近一些觀看噴泉,沒想到,泉水又像個調皮的孩子,突然改變了方向,朝岸邊的人撲來,雖然我快速的向后退,但還是被淋了一身水。
之后,我們就走到趵突泉了。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泉城山東濟南的象征與標志,位列72名泉之首。我們去時,泉水噴得正歡,大大小小的泉眼都突突的往外冒水,有的象一串串的小珍珠,有的象媽媽做飯時煮沸的開水,泉眼噴出的水組成小溪、水塘,都是清徹見底,景色太美了!
在瀏覽完趵突泉之后,我們還去參觀了山東濟南野生動物園、山東濟南紅葉谷、千佛山這些地方。給我印象最深的還屬野生動物園,動物園里放養(yǎng)著駝鳥、羚羊等動物,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奔跑、嬉戲,真的感覺我們就是和諧的一家人!我們還拿著生肉去喂老虎和獅子,心情是又害怕又興奮。
你們說,我的山東濟南之旅夠精彩吧?是不是也想去玩玩了!
感想二
在濟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屬趵突泉了。它晝夜不停地翻滾著,又為泉城帶來了勃勃生機。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公園。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濟南的標志,它素有“游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說。趵突泉與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等二十多處名泉組成了趵突泉群,它是濟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歷史,贏得了古今中處無數游客的`稱贊。在趵突泉公園內像李清照紀念堂、易安舊居、萬竹園、娥英祠等眾多名泉碑刻,都是濟南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
今日的趵突泉由于人為地開采地下水已不比往日那么輝煌,但由于各級政府的關注,相關領導的重視,嚴厲打擊開采地下水的不法行為,泉城人民也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使?jié)细魈幍娜謴突盍恕?/p>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只要一聽到這句詩,人們便會想起那美麗的大明湖。美麗的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舊城區(qū)北部。在濟南著名的八景中,大明湖就有三景,那便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了。大明湖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游入湖內,當泉水滿了的時候,泉水便會從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門流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巖構成的,因而大明湖的湖水“恒而不漲,久旱不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園的面積有86公頃,其中它的湖面就占有46公頃。湖上有著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許多大小島嶼六處,公園的自然景觀優(yōu)美宜人。湖面上的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上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大明湖公園的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等十三余處名勝古跡掩映在這美麗的綠樹繁花之中,向前來的游客們展現出了它們悠久的歷史文化。
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最能體現出濟南的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千佛山公園,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鄰。在千佛山上,東西都橫列著許多千姿百態(tài)的佛像,奇?zhèn)ド钚恪U驹谶h處望去,千佛山猶如一架巨大的錦屏。在千佛山的山腰處建有“興國禪寺”、“歷山院”。除此之外,在它們的周圍還到處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以及“云徑禪關”等許多寺廟。在近幾年來,千佛山又建成了桃花園、萬佛洞、彌勒勝苑、佛山書苑等等。至此,千佛山這將要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游覽勝地。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濟南有著巨大的變化,它向游客們傾訴了今日的泉城人民群眾熱愛泉城,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它向我們歌頌了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濟南,我為你自豪!
感想三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繪聲繪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絕之處。于是,在熱鬧非凡的寒假,我就來到了聞名于世山東山東濟南大明湖。
哇!大明湖景色真是優(yōu)美秀麗。湖上畫舫穿行,岸邊人山人海,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聽導游說,大明湖里有“四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這些困擾著古人們的四大謎已經有三個被我們解開了謎底。所謂的“蛇不現”是因為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而“恒雨不漲”,則是因為大明湖的出水口眾多,當水漲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至于“久旱不涸”,則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為質地細密的火成巖,致使源源不斷流注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但是對于所謂的大明湖里“蛙不鳴”之謎,時至今日仍無人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我們來到了小滄浪,是滄浪亭的縮小版園林。它匯聚著蘇州園林的精巧和山東園林的創(chuàng)新。無論是荷池還是小滄浪亭,都匯聚著這樣的風格。最主要的是,小滄浪國門兩旁,鐫有清朝劉鳳誥描繪山東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望著浩浩蕩蕩的湖面,隱隱約約看到了一座小島,于是我便好奇地隨著導游來到了小島上最有名的亭閣——歷下亭。。它四面臨水,柳樹環(huán)繞,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畫棟,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構建筑。歷下亭年代久遠,幾多變遷。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于歷下亭,并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詩中“海右此亭古,山東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
大明湖的一山一水處處是秀麗奇美,讓人無不贊嘆這秀美的景色。如此之湖,怎可不是天下第一湖!
感想四
星期三晚上,我老爸說明天因為工作要去趟山東濟南,是要去找一位劉大爺,并且說可以帶我去玩玩。我一聽正合我意,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星期四早上,草草的.吃完了早飯后,便踏上了去山東濟南的旅途。路上還以為能睡上一覺,結果還沒犯困呢,就先到了。
我們通過與劉大爺的電話得知他在山東濟南的“兩岸咖啡廳”,在那里吃飯加談事,最后到了三點多才談完。老爸辦完事情以后,我們先去找旅館,因為只準備住一晚上,所以我們打算住個稍好一點的——錦江之星,一晚上七百多,但卻是兩個人的錢。
旅館安排好后,我們就打算去逛逛了,但我們在路過大明湖時停住了腳步,直接進去了,之間大明湖好為壯觀,岸邊落有針葉無數,水面清澈而不見底,波光粼粼;再往里走,忽見一雄偉樓臺,走近,見匾上三大字——超然樓。因為進去需門票,所以我只露頭看了一眼,卻只一眼,許久不忘,因有一壁畫,高約三層樓(整棟建筑高約五層樓),精美細膩,金光閃閃,故許久不忘。再走便有游船,買票后我們上了船,這才見識了大明湖的巨大;上岸來,大雨傾盆,我們只得奔回車上。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們又來了趵突泉。進去沒兩步,先遇一泉,我們踏著過去后,涌泉水洗了洗臉,頓時精神百倍,往前走,大小泉無數,有井型,也有池型,不管怎樣,其中泉水皆可飲用。此地建筑與泉水交相輝映,所以有些古建筑也可進入。在出了一棟建筑后,見前方人山人海,將以巨大的方形東西圍住,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我便好奇,擠過去一看,是一個大方水池,中間有三股泉水涌出,再向斜對面一望,見有一石塊,上寫三個大字——趵突泉,我立刻呆了,水深一米五,清澈見底,清澈的讓人認為是一米不到的水深,而且泉水能從一米五的水下涌出,說明這泉水涌出的力量大的驚人啊!在水面上看見的水的躍起確實在太壯觀了,而且巧的是三股泉水并成一排,一起涌,實在神奇呀!
這次旅行,讓我對泉城的歷史悠久與宏偉壯觀有了新的認識啊。
感想五
這周五,我們全家一起去了山東濟南,在山東濟南游玩了一天半。雖然在這之前我去過好幾次山東濟南,但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我早就忘記當時的情景了,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在正月出去游玩。
周五早上,我們一切就緒后就打車去了淄川長途汽車站。找了一會兒,我們終于找到了那輛從淄川開往山東濟南的公交車。然后我們在售票處買了四張車票上了車。這時車上除了我們外還沒有人。兩個多小時后,我們抵達了山東濟南長途汽車站總站。
在長途汽車站,我們遇到了一個出租車司機。他得知我們要去山東濟南動物園后,說30元錢他帶我們去,而且還給我們免去一張動物園的門票。聽他這樣說,確實很誘人。但是肯定不會有這么好的事,有點不靠譜。最后我們還是選擇了坐公交車,坐公交車比打的還要便宜。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到了山東濟南動物園附近。我們步行到了動物園的門口,買好票后進了動物園。剛進動物園,我們就看到一只巨大的銅牛,估計這只牛有兩三噸重。之所以有這只牛,是因為山東濟南動物園原名是金牛公園。這個動物園很大,我們逛到了下午一點多才差不多逛完。這段時間我們看到的動物數不勝數。有長頸鹿、河馬、斑馬、猴子、獅子、老虎、豹子、海洋生物等,其中有許多國家保護動物。可惜的是這次我們沒有看到大熊貓,聽說山東濟南動物園的大熊貓已經都死了。
從動物園出來并吃完午飯后,我們訂好了賓館,把用不到的東西放在了賓館里。然后又坐公交車去了大明湖,此時正是明湖廟會,附近都掛滿了燈籠。大明湖中十分熱鬧,賣各種東西的都有。我們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吃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看了很多好玩的玩意兒。在大明湖中我們還坐船到了一個島上,不過這個島上沒什么好玩的。我們在這兒吃到了打糕、麻糖、天津麻花等。這里好玩東西有毛筆書法紙,是可以反復使用的,還有魔法電影書等。
第二天上午,我們還去了千佛山,千佛山此時也在舉行廟會。我們在千佛山拜了很多佛。中午我們在金得利吃了飯后,就又做公共汽車回去了。
在經四路這條“金街”上,大觀園東片區(qū)無疑是核心區(qū)。這片由經四路、經六路,緯二路、林祥南街合圍的區(qū)域,規(guī)劃占地近90萬平方米。其中,大觀園東片區(qū)金融核心區(qū)的開發(fā)建設,將新增金融商務設施10余萬平方米,與現有的銀座晶都國際大廈、齊魯銀行大廈、恒昌大廈等樓宇一起,在千米范圍內形成高層建筑和高端產業(yè)聚集的“財富大道”。
而嚴格意義上講,過了順河街,就是“共青團路”了。“共青團路”是一個現代化的名稱。它此前有一個時間更為悠久,并且散發(fā)著市井和文化氣息的名字:估衣市街。
據說,“估衣”是指把當鋪中形成死當的舊衣服或加工粗糙的衣服賤賣給窮人。著名教授嚴薇青著書提到,當年那些估衣店賣的雖是舊衣服,卻都疊得整整齊齊。到上世紀20年代只剩下一兩家估衣店,早已不成為“市”,但百姓習慣上仍稱其為估衣市街。
估衣市街是連接濟南老城與商埠的交通要道。1927年,估衣市街擴展為17米寬的柏油馬路,是濟南市的第一條柏油馬路,當時在山東只有青島的中山路能與之媲美。上世紀30年代開始,估衣市街就成為濟南市主要的商業(yè)街巷,道路上商鋪林立、車水馬龍。
濟南開埠后,商戶店鋪西遷,大大小小的店面如雨后春筍般在這里出現,匯集了眾多頗有名氣的店鋪,如經文布店、北厚記醬園、匯泉飯莊、盛錫福帽店、永盛東帽店、廣順和百貨店、仲三元雜貨鋪、老茂生糖果店、植靈茶莊,泉祥茶莊、玉美齋點心鋪、萬和堂藥店等等。到了20世紀30年代,估衣市街成為濟南市商業(yè)街巷的代表。
共青團路上有趵突泉公園、五龍?zhí)豆珗@等濟南最著名的景點。趵突泉位于以泉為特色的趵突泉公園內,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長達3500多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趵突泉”。“趵突”之意是跳躍奔突,說明其三股進發(fā),噴涌不息的特點。
著名作家老舍在濟南居住過四年半,其故居南新街58號也在趵突泉旁邊。出南門沿南新街直行,百多米便是。他的大女兒舒濟就出生在這里。老舍經常去觀泉,對濟南的泉、柳,荷花、老城墻飽含深情,在這里寫下《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等重要作品。他將濟南譽為第二故鄉(xiāng),曾深情地說:“無論我到何處去,那里總有人惦記著我。”
共青團路東口,便是秦瓊故里五龍?zhí)丁N妪埖膩須v起于元代,當時常鬧水災,人們修建了一座“五方龍王廟”,以祈禱風調雨順,故而有“五龍?zhí)丁敝f。多年來,民間有“秦瓊故宅在五龍?zhí)兜住敝f,稱唐開國大將秦瓊祖籍濟南,唐太宗李世民封秦瓊為唐左武衛(wèi)大將軍,并敕命其在濟南修建府第。秦瓊過世后,后人居此。因無法施展抱負,后人約知己借酒澆愁,吐些怨言,被奸人密報朝廷。皇上大怒,下旨查抄秦瓊府。就在朝廷人馬即將到達濟南時,突然雷雨交加,秦府轟然塌陷,塌陷處形成滲坑,秦府神秘消失,被一池潭取代,形成現今五龍?zhí)丁A韨鳎兴院玫那嗄暝胨祝灰姷揭蛔廊A府第,門上書“秦瓊府”三字。1987年修造五龍?zhí)豆珗@,在潭邊挖出一年代不詳石碑,碑上刻有“唐左武衛(wèi)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石碑的出土,似乎增加了民間傳說的真實性。
五龍?zhí)豆珗@前的蜜脂泉關帝廟,如今成了一個“新景點”。關公塑像翻修一新,廟內還匯集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關公文化資料,包括各種關帝廟、關帝像等,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據一些老濟南介紹,舊時濟南曾有30多座關帝廟,而位于五龍?zhí)豆珗@的這座關帝廟因蜜脂泉和丁寶楨智殺安德海的傳說而著名。
共青團路的小吃也讓人羨煞不已。比如草包包子。草包包子鋪始創(chuàng)于20世紀30年代,因創(chuàng)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精致皮薄味美。再比如燒烤條街。喝扎啤、吃燒烤已經成為濟南的一道亮麗風景,來濟南出差、旅游的外地人往往要來感受一番。
如今,共青團路正在進行拓寬改造,除了建設雙向6車道的馬路外,還計劃通過對兩側沿街商鋪的拆遷改造,結合節(jié)點綠化和園林小品的建設,對該路段兩側環(huán)境進行整體提升,打造與將來濟南第一高樓相吻合城市環(huán)境,也讓該區(qū)域成為濟南市中心城區(qū)的新標志性區(qū)域。
再往東,就是泉城路了。泉城路在歷史上包括從濼源橋至青龍橋之間,首尾相連的西門月城街、西門大街、院西大街、院東大街、府西大街、府東大街6條東西街道,還包括位于兩側的5條南北街巷。這里所謂的“院”指的是“撫院”,也就是清朝的巡撫衙門。
古色古香的老城里,一條青石板路上,可謂人流如織、店鋪林立、商賈云集。這就是百年前的泉城路。泉城路不但是濟南的商業(yè)中心,自古至今都是濟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濟南人的心目中,有著無法替代的情結。
金街泉城路,不僅僅是這一條街,更鏈接濟南老城東西南北,條條輔街一直貫通到老城北部的大明湖。這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商業(yè)街,紅樓青瓦、雕梁畫棟的芙蓉街,就是最著名的一條。這里曾是濟南府最繁華之地,商賈聚居,如今以小吃聞名。
泉城路是濟南的另一條“金街”,恒隆廣場、秦府廣場的建造將為泉城路商圈再添魅力。恒隆廣場由香港恒隆地產有限公司投資建造,預計今年建成,集百貨店,超市、專賣店,電影院、書店、商務辦公、餐飲等為一體,是濟南為數不多的“摩爾”式購物中心。秦府廣場位于省府前街和泉城路交叉口的東北角,定位為“時尚休閑購物中心”,是“濟南特色標志區(qū)”及“泉城路商業(yè)金街”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進一步豐富泉城路文化內涵,升級泉城路商業(yè)街配套功能。
而大觀園以西,也將立足老商埠區(qū)的歷史遺存、建筑風情、商業(yè)文化,規(guī)劃打造“老商埠、新天地”。老商埠區(qū)將立足開埠歷史、建筑風情、商業(yè)文化和老建筑、老字號等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傳統(tǒng)風貌與現代氣息相統(tǒng)一、產業(yè)發(fā)展與形象提升相結合,大力發(fā)展商貿、旅游、休閑、創(chuàng)意等現代產業(yè),打造代表濟南開放城市新形象的中央文化地標。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是濟南不會改變的商業(yè)大動脈
郭連海
振華商廈董事長、總經理
“經四路是貫穿濟南最中心的大動脈。從南到北,從經一路到經十路,經四路在中間;從東到西,緯一路是濟南的分界線。因此,自古以來,經四路就是濟南最主要的商業(yè)帶,雖然經四路的延長線有解放路、泉城路,共青團路等其他的名稱。在古代,濟南的城市規(guī)模沒有那么大,商業(yè)中心只能是泉城路。什么叫城市?城市的一半就是市,就是商業(yè)。經四路具備了發(fā)展商業(yè)的一切客觀條件――交
通、人口、金融、商店、賣場、市場等等。濟南的商業(yè)中心從來沒有偏離過經四路,今后也將是這樣。”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是一條文化底蘊深厚的路
王玉琴
歐亞大觀園董事長、總經理
“應該說先有大觀園,后有經四路。大觀園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當年,外地人來濟南,不到大觀園就等于沒來濟南。歷史上,大觀園就是集文化,娛樂、餐飲,旅游等一體的綜合體,只是后來由于交通和機制的原因衰落了。事實證明,文化是大觀園不可缺乏的部分。今后的大觀園要深挖文化底蘊,總體上來說要撤出百貨朝著旅游、文化的方向發(fā)展。經四路是金融中心、商務中心,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我們代表著經四路的文化,經四路的其他地方都沒有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是濟南最有人氣的一條路
王老板
經四路人防商城某床上用品店老板
“12年前的1999年,經四路人防商城開業(yè),我是第一批業(yè)主。當時,很少有人愿意到這里來,來了的人們有很多反悔了又退出去。但很快,人們發(fā)現,這里是做生意的一片風水寶地。濟南人的購物有個特點,就是愿意去批發(fā)市場而不愿意去大商場。這里顯然是他們理想的選擇地。并且,這里的東西又不乏時尚。所以,這里的人氣越來越高,我感覺已經超過泉城路了。濟南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和這里的人氣相比。”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是濟南的一條老商業(yè)街
李強
漱玉平民大藥房總經理助理、市場總監(jiān)
“大家都知道,這里是交通要塞,有人流,也有密集的小區(qū)。有人,就有需要,所以這里是藥店行業(yè)的必爭之地。經四緯二的方圓幾百米內,集中了十幾家藥店。這是濟南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對這里當然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僅在經四路商圈就設了6家店。總體上來說,這些店的生意是不錯的。經四路、順河街是老商業(yè)區(qū),原來的商業(yè)地標就是大觀園和人民商場,但現在感覺他們都挺老了。當然現在有萬達的開業(yè),但如果沒有萬達呢?并且萬達的人氣帶動作用還需要時間來證明。總之,不好具體地評價這里,這里就是濟南的一條老商業(yè)街吧。”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是一條囊括泉城特色的路
侯永新
山東省東方圖書公司總經理
“我認為經四路是條囊括泉城特色的路。你看吧,經四路向東,是泉城路、共青團路。它們也可以看做經四路的一部分。一路延伸過來的有趵突泉,五龍?zhí)叮P帝廟,蜜脂泉等旅游,文化景點,可以說是泉城特色旅游一條街:這條線上有省文物店、新華書店等文化單位,是泉城文化一條街,還有萬達廣場等時尚的購物、生活區(qū)域,生活所需要的在這條街上又都有了。綜合來說,這是一條能代表泉城特色的街。”
經四路是一條什么路?
這里是濟南的曼哈頓
郭慶勇
【關鍵詞】 小學語文;遣詞造句;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語文課程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幫助學生逐步積累豐富的詞語,并能學以致用,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字功底,為日后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遴選了很多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其中在遣詞造句上可謂獨樹一幟,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和準則。基于此,我讓學生基于語境誦讀,結合語境感悟,體會并掌握詞語的豐富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想象說話和拓展寫作,將學生真正帶進絢爛的語文世界中。
一、深入語境,體會內涵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通過詞句來理解文章的主旨,反過來,也通過特定的情境來感知詞句的內涵。因此理解詞句的內涵時,不能脫離語境,否則學生學到的只是冷冰冰的詞語,只是一些文字符號而已,無法用心感悟,更不能將其轉變?yōu)楦挥星楦械恼Z段。在閱讀教學中,我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并讓學生深入語境,將詞語連綴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
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們新學了“鍥而不舍、微不足道、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爐火純青、滴水穿石、半途而廢”等成語,收獲頗豐。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我對這些詞語進行了歸類,并讓他們結合語境誦讀。第一組: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堅持不懈、滴水穿石;第二組: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第三組:爐火純青。我請學生認讀第一組,并在原文中勾畫出來,再結合語境誦讀并說出自己對詞語的感悟。讀完之后,第一小組的學生說,我們認為這組詞說的都是做事情要堅持,要付出,這樣才能取得成功。理解得非常到位,我趁機讓大家用@些詞語來造句。有的說,曹雪芹先生鍥而不舍,終于完成了不朽傳奇作品《紅樓夢》;有的說,滴水穿石,只要專心,我一定會在繪畫領域有所成就;還有的說,做事情就要持之以恒,絕不能半途而廢……就這樣,學生在文本語境中巧解詞語,并仿照原句,創(chuàng)造自己的句子。我希望他們遣詞造句的技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詞離不開句子,句子離不開語境。在反復誦讀或是比較品評中,學生對詞語的內涵有了更加準確地把握,也體會到詞語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
二、想象說話,品悟情韻
之前,我們會讓學生通過工具書來查找某些詞語的含義;現在,我讓學生深入文本,展開想象,說出詞語的含義,說出句子蘊含的情感和韻味。我會讓學生轉換身份,設身處地地體會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與文本展開直接對話,進而領會某些詞語在文中的獨特作用,認清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領會作者的匠心獨運,消除隔膜和障礙。
在《輪椅上的霍金》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們認識了“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對這位精神巨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為此,我給學生出示了文本中的詞語――“癱瘓、長期禁錮、齜牙咧嘴、身患絕癥、神秘莫測、躋身、傳奇色彩、廣袤、生活強者”等,讓學生選擇使用說一說霍金的所思所想。有的說道:命運不公平,讓我身體癱瘓,長期禁錮在方寸大的輪椅上,失去自由。但我的思想還是自由的,我的手指還在動,大腦還在運轉,我不會被命運打敗!有的則說:我將目光瞄準廣袤的宇宙,那里神秘莫測卻又令人著迷,我將打開“黑洞”之門,躋身物理大師之林,做生活的強者!還有的學生這樣說道:如果可以,我想向你們一樣奔跑,去擁抱陽光;如果可以,我想將自己的足跡遍布世界。但是,我身患絕癥,行動不能自由。于是,我想用我的思想綻放傳奇色彩,成就傳奇人生。
當某些詞句與小學生的認知有距離時,想象說話的方式產生了驚喜的效果。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文本情境完美結合、靈活對接,不但理解了詞句的真諦,也找到了解讀文本的鑰匙,可謂一箭雙雕。
三、拓展寫作,活學活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詞語的積累,就不可能寫出精彩的文字。有了閱讀文本作為基礎,遣詞造句訓練開展得格外順暢,語法、句式運用得更為得心應手。以前,小學生組的詞、造的句,單一呆板且笑話百出,讓我哭笑不得。現在,學生解讀文本后有感而發(fā),寫出的句子更加生動、自然且感情充沛,更有表達力度和生命力度。
在《泉城》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們化身小導游,參加在“泉城”舉行的導游比賽,為大家介紹泉城的美麗風光和各個泉水特色。學生們根據自己課下搜集的資料,寫出了各具特色的導游詞。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歡迎大家來到泉城,今天我們一起來參觀一下趵突泉。趵突泉,是濟南城的三大名勝之一。一年四季,晝夜不停,永遠那么純潔,那么新鮮。有時候冒出了小泡泡,如大魚吐水一般;有時候冒出來一串珍珠,卻撈不上來。到了冬天,泉水上面還會泛起熱氣,白而輕柔,讓人遐思不斷。聚四海之友,迎八方來客。泉城,在這里等你!在介紹中,這個學生聲情并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成為最佳導游員。這篇導游詞,抓住了趵突泉的特點,且模仿了原文中第一段中的比喻句,生動而形象,體現了很高的語文素養(yǎng)。我給她的評語是:富有動感的語言,讓你的介紹打動每一個聽者的心,加油!
維果斯基說過:“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鼓勵學生模仿特定的句式,使用特定的詞語寫出自己對文本的感悟,補白文本的留白之處,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遣詞造句,從閱讀開始,引導學生品析、鑒賞、模仿那些典型的富有特色的句子,在語境中理解詞語豐富的內涵和言外之意,學習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并學以致用,促使學生從模仿走向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俗語說“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這美麗芬芳的“芝蘭之室”從何而來,需要教師點點滴滴裝扮出來.用心營造創(chuàng)設出來每一位教師都喜歡把教室布置得美美的.因為好的環(huán)境才會有好的心境.對于學生來說.身處在一個漂亮的教室里那種感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為了給孩子們一個美妙的世界,每次布置教室時.我總是和同學們一起查找各種資料.找尋靈感為同學們跑前跑購置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忙忙碌碌.很快教室面貌煥然一新我們的得意之作就是教室后墻那一對展翅欲飛的翅膀。寓意學生能展翅高飛每天都有進步.這塊地方也是同學們展示美的空間,貼的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定期更換主題。每次換下來的作品就收進成長記錄袋。到了期末.每個孩子都收獲頗豐.特別有紀念意義中間的紅心里是全班的合影及班級獎狀,希望全班能團結一心.把美傳遞給每一個人,也希望孩子們展開翅膀.帶著越飛越高.實現美好的夢想.教室后還有美麗的圖書展架.這小小的展架培養(yǎng)出了一批癡迷讀書的小書蟲.大家在浩瀚的書海里發(fā)現美,追尋美。另外,學校的音樂教室,美術教室也營造出良好的、濃郁的藝術教育氛圍。為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體驗美.學校充分利用每一種形式.每一個空間.營造出優(yōu)雅的校園氛圍.走進我們的校園,不但可以看見茵茵綠草.成蔭大樹,漂亮的宣傳櫥窗.還可見走廊上懸掛著催人奮進的國學名言,。這樣濃厚的“美”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感染、熏陶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在人際關系處理上,我努力用心營造、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老師熱愛、尊重的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愿望.從而自我約束。班級生活中我一改以往同學間的橫向比較為學生自我的縱向比較.鼓勵他們每天都力求有新的進步和提高.幫助他們確立有進步就是成功的價值觀念。針對學生水平上的差異.我提出的要求有難有易.分不同的層次,讓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嘗到成功的快樂.而水平較高的同學的表現則會對其他同學有所啟發(f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美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營造的美感受到人際關系之美.從而構筑起美麗的校園生態(tài)環(huán)境。
2學生在教師不拘一格的精心設計中品味美
2.1多學科有效融合
教育家先生說:“各學科無不于智育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以語文教學為例.語文美育是教師指導學生發(fā)現美、感知美、理解美的實踐活動過程語文課本的內容極為豐富,它集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于一爐.使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多姿多彩的風貌十分和諧地融匯在語言文字之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鑒賞、表達美的文章、美的社會、美的自然、美的人生。另外,還有音樂的節(jié)奏美,美術的造型美,體育的健康美、動作美等等有時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把各學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往往能使學生品味到多種形式的美。如閱讀補充課文《趵突泉》時,學生讀文后畫出各種水泡向上冒的樣子,讀文后打出泉眼冒水泡的節(jié)奏這樣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了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1:3頭語言.學生沉醉于趵突泉那唯美的詩情畫意中。
2.2多形式精彩呈現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一年級時.我在班內開展了“紅花少年”的評比.同學們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使班內形成了“你追我趕爭紅花”的局面。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發(fā)現格言警句對同學們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就在班內組織了“我最喜愛的格言”主題班會.每個同學介紹自己所喜愛的格言,并把它們抄寫在鉛筆盒內。黑板報上還開辟了專欄,每天更換一條新格言,時時激勵同學們前進。升人四年級后,我逐步放手。在選用干部.組建班委時采用同學自薦、大家評議選舉的方法,給每個同學積極參與的機會。在組織“愛綠護綠,美化泉城”、“小巧手.大比武”、“爭做志愿小標兵”等主題班隊會時,由班干部、同學們制定活動方案、計劃,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我這個班主任只做場外指導從而徹底改變了“老師說了算,班委跟著干.同學們邊上看”的狀況,班級活動搞得有聲有包、生龍活虎。同學們沉浸在自己組織的活動中,,各個美洋洋。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提問方式 提問尺度 設置障礙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fā)展。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是師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就是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有意識的探究,而教師的提問會使學生的頭腦中不斷涌現出問題鏈的一種最佳影響源,這些外部動因會轉化為學生思維活動的內驅力。
一、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訓練學生嚴密的思維
如果教師提問的方式比較靈活,就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其功能在于訓練思維的嚴密性、想象的豐富性。例如:在教學《趵突泉》一文時,其中有“不知疲倦”:“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說明了什么?”通過理解其人,再來理解泉,這樣拐了一個彎,由易到難,學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戰(zhàn)士在的英明領導下,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然后提出問題:你們看了這段歷史資料后會怎么想?剛才你們聽到什么聲音?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接著繼續(xù)提問: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體會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再理解“云崖暖”,就容易多了。
也可以通過類比來提問,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比較讀:(1)處在海底的動物常常會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嚕;(2)海底的動物在竊竊私語,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地叫,有的像小鳴一樣啾啾地鳴,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地喊,還有的好像在打鼾。
通過類比,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問題,從而實現教師提問的目標。
二、在關鍵時提出問題,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要緊扣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進行提問。以緊扣教學重點為基點精選關鍵處提問,可以改變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的現象;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以講為主為以讀為主;可以克服滿堂問的缺點,但要注意,緊扣教學重點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少而精,切中問題的要害;其次,提出的問題要能促進學生去思考,對文本中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進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看過荷花沒有?荷花是什么樣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點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寫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并體會其中的情感。這樣,問題不多卻能圍繞教學的重點來設計,引導學生經歷層層推進、不斷深入文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抓住重點與難點,問在關鍵的地方,從而大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提問要把握時機。例如:在教學《軍神》時,講到課文中人物細節(jié)描寫時,就提問:“沃克醫(yī)生的神態(tài)、情緒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變化?”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軍神的敬佩。
三、把握好提問的尺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個體的認知領域可分為識記、領會、應用、創(chuàng)造等幾個層次。所以,教師提問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控制問題難易“度”。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就設計了三組問題。1.狐貍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后,對烏鴉講了些什么話?烏鴉如何回答?這是一組記憶型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課文;2.狐貍憑借什么騙到了烏鴉嘴里的肉?你覺得狐貍怎么樣?這是一組理解型問題,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當烏鴉發(fā)現被狐貍騙后,會怎么想?怎么做?這一組問題是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這三組問題緊密聯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促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把握住兩個時間的“度”,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不要馬上指定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回答問題需要一個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完成。
四、故意設置一些障礙,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提問時不妨故意設置一些障礙。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在第一輪學生眾口一詞評價晏子口才無懈可擊的基礎上,我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評價:“晏子的語言雖給人們的感覺是有理有據,但感覺還是做語言游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說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讓學生針對這位外交官的評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產生沖突,引發(fā)碰撞。教師以思辨去播種,用頭腦去碰撞頭腦。學生明明都集中到參考書相似的觀點上了,應該大功告成了吧?但老師卻竭力摒棄單一順向的封閉式思維方式,推出足以激起千層浪的“一石”——與眾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去判斷、去發(fā)現、去構想、去表達,從而打破思想的,拓展思維的空間,使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從而萌發(fā)出智慧之花。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的人格、堅定的價值立場,而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復制品,這樣就一定會成為自主、開放的思想者。這樣地巧設障礙,為學生開拓了一個自由、廣闊的思維空間,使課堂成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搖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