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長江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節能降耗;生產成本;本鋼發電廠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108-02
一、建立生產調度指揮平臺做到預知預控
1.要求車間管理人員、各專業就本專業負責的指標和產量任務,將每個月的具體產汽量、外供汽量、日發電量。由車間分解為小時量下到機、爐、電各工段,要求班長在日常巡視中、了解每班瞬時值是否達到計劃要求,及時調整。調度系統實時掌握機爐電生產瞬時值,詢問產量、指標情況。如果產量、指標達不計劃指標,要求機爐電各班組要有保車間全月生產任務、經濟指標、成本的完成。
2.要求調度系統人員必須掌握每月每日的生產目標任務、經濟指標。根據技術參數和生產實際對機、爐、電運行方式及時調整進行平衡。開展好大輪班競賽活動。調度系統本著鍋爐生產強調單爐經濟負荷、汽機強調用現有的鍋爐產汽量綜合考慮機組的發電量、抽汽量以及蒸汽母管壓力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指導生產的原則,努力實現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理念。
3.影響車間成本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汽耗原煤、汽耗電、發電耗汽、發電耗電。2009年在車間成本中占大致比例為83%、4.8%、12%、0.2%。調度系統要強調鍋爐單爐負荷為最佳,煤粉爐200T/h。,燃氣爐220T/h。經濟負荷,汽機強調高加的投入,合理安排機組的熱負荷及電負荷的比例。
二、建立車間經濟核算平臺做到干算結合
1.由機、爐、電三大工段12個班組形成基礎數據的原始錄入,在各班之間形成橫向、縱向對比,最終形成各成本指標計劃曲線圖、實際曲線圖、平均曲線圖為一體的成本曲線進行對比,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在線進行成本分析。同時在線展現出各經濟指標名詞解釋,相關計算公式、影響指標的因素有哪些、結合規程和現場實際逐漸完善采取相應措施。積極采納合理化建議,建立獎勵機制。
2.由工段長、各專業、主任承擔監督、指導、成本分析、技術公關等職責。解決:(1)因計量設備不完善,給出合理的參考值。(2)對外計量不準確的表計要第一時間跟蹤解決。(3)監督基礎數據錄入的準確無誤。(4)隨時了解車間成本情況結合班組的成本分析,從生產管理上、勞動紀律管理上、技術公關上解決問題。
3.由車間成本中心負責統計、歸納、、總結經濟指標旬報、月報工作制。對各項指標有大的突變時,要在第一時間上報。最終達到每班每人都知道本班本月在整個工段四個班的生產運行狀況,成本指標完成的好壞,同時也便于開展各班組之間的競賽。網絡平臺這項工作預計12月末完成,明年將試運行。努力實現全員經濟成本核算。
三、影響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一)影響鍋爐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1.鍋爐蒸汽溫度、蒸汽壓力。運行人員應嚴格按規定范圍內及時調節蒸汽溫度在530℃~545℃,蒸汽壓力在9.2~9.8mpa之間變化,如果蒸汽溫度低,蒸汽壓力低,則循環熱效率相對下降將減少蒸汽在汽輪機中做功能力降低,因而使汽耗增大,耗煤也增大,所以崗位人員要發揚鍋爐老傳統六勤一風制度,充分發揮掌握本爐運行特性來降低成本,并且發揮調汽壓爐的作用。
2.鍋爐產汽量。建議車間應把高壓加熱器投入率再上一個新臺階85%,如果長期投入高加,不但能保證鍋爐的產汽量,滿足汽輪機的需要,而且能延長鍋爐省煤氣使用壽命及減少管理各設備運行成本,尤其制粉耗電及減少鍋爐設備維修率,所以應把給水溫度投入在215℃最佳為好,對電廠的經濟運行降低了成本。
3.排煙溫度。要降低排煙溫度,主要查找爐子漏風問題,鍋爐各部漏風特別爐底部風使火焰中心位子上移(包括各爐門不關散熱損失)排煙溫度升高,而且漏風將增加排煙容積,使排煙熱損失增大,浪費能源成本。今后停爐前要查找風點,報檢修及時處理,并要求質量。運行人員要加強鍋爐燃燒調整合理配比一、二、三次風量,努力降低排煙溫度。在爐膛內空氣量允許情況下,適當減少二次風量,降低爐膛火焰,減少排煙溫度,根據煤質要及時調整煤粉細度在規定范圍內進行燃燒,以縮短燃燒時間,降低排煙溫度,并做到勤打焦,勤調整爐膛負壓,以爐頂不冒灰為準,來降低排煙溫度,達到147℃。
4.飛灰。降低飛灰首先要保證煤粉經濟細度的變化,所以運行人員要經常做到常檢查,檢測大粉細度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分離器擋板,建議試驗組應經常取煤粉樣化驗,給運行人員參考數據進行及時調整。從燃燒調整運行人員要保持爐內合適的過剩空氣量,各一、二次風應開關好使,保證煤粉與空氣充分良好混合燃燒,延長煤粉在爐內停留燃燒時間,保持爐內足夠燃燒溫度,降低排煙、化學、機械損失,使飛灰在合理值內。建議車間一、二次風門現有不少開關不動別勁,不便調整,需及時修復,最好修復時改進電動門式,便于調整及時。
5.汽耗電。降低汽耗電,主要制粉系統設備經濟運行,認真做好監視制粉系統各表計參數變化及時調整,避免煤大煤小,加強對制粉系統堵漏風保證球磨機通風量,干燥出力,球磨機裝球量及鋼球尺寸大小,定期清出不合格碎球,在鍋爐低負荷時,盡量在送吸風量夠的情況下停一套風機運行,防治大馬拉小車現象,并對積灰的風機及時清灰。
6.汽耗原煤。運行人員對落地的煤及煤粉及時收回利用,對各大小爐門應及時關閉嚴。其他如果飛灰,排煙溫度,汽耗電等各項成本指標都下降,汽耗原煤也就降低下來了,其他要求對鍋爐的管道閥門、聯箱、水冷壁,要及時恢復保溫,因為散熱損失太大。對檢修完的設備必須保證質量,運行操作好用才行,不能像22#爐液壓門桿漏油那樣,始終處理不好,一個班漏油需加一桶油來開關液壓門進行除焦,延長除灰時間,使爐內漏入大量冷風,增加各項成本指標。
(二)影響機組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1.機組真空指標。認真組織崗位人員進行復水器膠球沖洗及二次濾網排污、倒沖等操作。合理進行各機組負荷分配工作,做到均衡生產。加強對密封溝循環水處的加藥工作,做到端差指標超及時聯系廠家加藥。
2.高加投入率。加強對高壓加熱器的運行檢查,做到有計劃、有統籌的檢修,避免頻繁停止高壓加熱器運行。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加熱器的投入和停止工作,投入時做到充分暖管及升壓,避免劇烈加熱造成加熱器鋼管漏泄。合理安排最佳的給水運行方式,保證向各運行爐最大限度的提供熱給水。運行中加強對高壓加熱器水位監測,避免加熱器出現無水位運行,而造成疏水管沖刷、漏泄問題。高壓加熱器系統檢修,檢修工作結束后在兩小時內保證加熱器的投入。
3.機組外供汽指標。生產抽汽保供工作,全員重視,聽從調度、指揮,做到勤調整。根據機組負荷情況,最大限度的向熱用戶提供生產抽汽量,從而達到供電、耗氣指標完成。加強對機組工業抽汽流量表的準確度的檢測工作,發現流量表不準及時聯系熱工進行處理。當機組工業抽汽不能滿足外網熱用戶要求時,視鍋爐的蒸發量情況是否投入9.0/1.3工業減溫、減壓器(注:此操作由正、副班長操作)。
4.電耗電指標。嚴格控制主機循環水泵運行臺數,根據機組真空高于-0.094MPa,停止運行兩臺循環水泵中的一臺。主機復水流量低于70t/h時,只運行一臺復水泵。3臺給水泵運行時,電流都低于160A,停止一臺給水泵運行。兩臺中繼泵運行,電流都在150A以下時,停止一臺中繼泵運行。廠房天井照明在每天下三班之前關閉。
5.工業水、生活水指標。嚴格監視工業水用水量,發現流量表異常增大及時聯系校表,保證流量表的準確性。嚴格監視水塔密封溝水位,做到調整及時杜絕水塔高水位,跑水事件發生。認真檢查復水器二次濾網排污系統運行情況,防止排污電動門誤開,引發的跑水事故。及時了解熱化車間從循環水系統的取水量,避免化學用水量的增加而引發高壓車間的總體工業水量的增加值。冬季生產時密切監視余熱處向熱網系統的補水量,水量變化大時及時報告。認真控制CC50機組射水池的水位,避免射水池大量溢流現象發生。認真監視A列墻外兩臺回收水泵的運行情況,保證及時回收A列墻水溝內工業水。及時避免廠房內各生活水池處工業水及生活水長流水現象,養成用水后及時關水門的習慣。
6.脫氧合格率指標。高脫壓力做到勤調整,保證高脫溫度157℃,運行高脫的排氧門,開度合理及時排出廢氣。根據鍋爐總體的蒸發量決定高脫的運行臺數。各運行高脫的負荷量分配均衡,避免出現單一高脫過負荷現象,造成除氧效果劣化。盡最大努力保證低脫水溫達到102℃。
7.電耗電指標受附屬設備用電的影響,汽機4臺循環泵可根據真空及季節變化,調整投入臺數;其他附屬設備投入的臺數比較穩定。所以電耗電指標直接受循環泵投入臺數的影響。
(三)影響電氣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應降低損失電量,提高計量的精度,對計量回路應勤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降低廠用電,規范各崗位的用電,禁止不必要的用電,外單位用電及長明燈。對各崗位的電氣設備的性能進行分析,對達不到性能的設備應及時進行維修及改造來提高用電質量。各崗位及點檢應加強對電氣設備的定期維護工作,把設備缺陷解決于萌芽之中,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約檢修成本。
一、 詩意的內涵與豐富的想象力
電影《長江圖》由男主角高淳(秦昊飾)尊重傳統風俗,父親去世后在長江里打撈黑魚的鏡頭開始,黑魚象征著父親的靈魂,他將黑魚帶上船和一老一小兩個船工從此開始了他的神秘旅程,朔江而上沿著長江展開了一場充滿魔幻色彩的時空穿越旅程。開篇就為影片鋪墊了神秘的基調,父親的靈魂在黑魚的生命中得到延續,高淳的記憶和對生命的追溯也隨之展開……
他偶遇了神秘而又風情萬種的安陸(辛芷蕾飾),她是一個苦修者,又是一個對愛情執著的追尋者。隨著劇情展開,安陸出現在高淳在長江停靠的每個碼頭上,他們的生命產生了交集,高淳也對安陸著迷不已。隨著路途的延伸,安陸卻愈加神秘,她出現在寺廟中、碼頭上、山中、廢棄的小山村……她的每次現身都讓高淳愈加想揭開她的面紗。但是在三峽過后,安陸卻不再出現,高淳的漁船也發生了諸多變故:小船工武勝的意外身亡、船上貨物的丟失以及老船工的不告而別。高淳沒有放棄對安陸的尋找,他最終在長江的源頭追尋到了關于安陸的秘密和長江的秘密。
由詩歌做引子和線索,整部影片詩意濃郁,內涵豐富。長江的意象本來在中國人的歷史中就象征著“生命的源頭”“母親河”等詩意的形象,在長江上幾千載發生了無數的故事,她以詩意而深厚的內蘊承載著故事的發生,是現實世界表象的指征。男主人公溯江而上,沿途經過的碼頭也與詩集中的詩歌一一對應,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上海、南京、武漢、宜昌、秭歸、巫山、重慶、和悅洲、小孤山、觀音閣……這些名字與詩歌、與男女主人公的相逢偶像相互重疊,成為密不可分的詩意的整體。
影片中的詩歌在劇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將男女主人公的命運巧妙串聯。每一首詩歌都是晦澀的,但每一首詩歌卻都有明確的象征――象征著男女主人公的相識、相知、相愛,象征著命運的不可捉摸,象征著時間逆行的軌跡。影片里共有十首詩歌,大部分為導演楊超所做,雖然定位文藝基調,但影片中的詩歌但卻并不深奧難懂,而是由江邊、碼頭、船上等生活中常見的意象組成:詩句“新船上水七千公里,發動機不停咳嗽,我壓低聲音穿過溫暖的縣城,怕人聽出心中怨恨”以船只發動機的聲音來比喻心中的緣分與悵然,與女主人公的尋覓之旅以及對自我生活的壓抑失意感讓他心生懊悔;“兩岸城市都已背信棄義,我不會上岸,加入他們的萬家燈火兩岸城市都已背信棄義,我不會上岸,加入他們的萬家燈火”又充滿了對現代工業城市的抵觸和對純凈心靈世界的呼吁,男主人公在追尋的過程中也在尋找丟失的自我;“總有一天,我們相會的橋,穿越的渡口,都會變新”這首詩歌充滿著希望,代表著期待與女主人公脫胎換骨后的相遇。
以詩歌來做引子,電影干凈而且整潔,每首詩歌都巧妙地將彼時的情感和意境與影片的發展融合為一體,它們也許并不完美,但是完美的是詩歌的意蘊與電影的契合。這種詩意的內蘊映射了男女主人公對詩意人生苦苦追尋的要旨――男主人公放棄“北漂”溯江而上,女主人公苦修探尋生命和愛情的真諦,在長江中他們完成時空的交錯卻又并行,卻并無任何不妥,這也許正是詩意內蘊的魅力。
電影豐富的想象力也是駕馭在長江這一時空隨意轉換的長河之上的。主創團隊帶領觀眾天馬行空,在時空轉換中高淳才得以一次次與安陸在不同的空間相遇,而安陸在這種追溯中越來越年輕,仿佛重歷生命長河。觀眾也在天地間任意馳騁的想象中得以重新窺見以前的自我,拷問以前的遺憾,與男女主人公引發共鳴。
二、 全新的邏輯與雋永的影像
電影《長江圖》被很多觀眾評為“得刷三遍看懂的電影”,除了其詩韻深厚的內涵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電影自身的邏輯跳躍屬性,它打破了常規國產電影的敘事邏輯,因此令觀眾獲得耳目一新的觀感享受。
線性結構是電影中最常見的敘事邏輯機構,它要求時間、地點和事件三要素的和諧統一,缺一不可,而且這三要素還要符合觀眾日常的生活習慣。但是《長江圖》卻不同于電影常采用的線性結構,在《長江圖》中時空可以交錯,男女主角在時空的逆流中相遇、相愛、尋覓,他們從相遇開始,在導演令人驚艷的想象力下,終點也是起點,這種敘事方式令觀眾大呼驚艷。雖然突破了常規,采用全新的電影邏輯,但《長江圖》卻并不顯得雜亂無章,而是巧妙地將詩集作為穿插貫穿整部電影的引子,每一次劇情的轉換都有“詩集”這一引子巧妙地串聯而成:從最初的相遇,每一個碼頭上都留下了男主角的詩句,而這些詩句內容又與故事發生內容巧妙契合,而隨著劇情的推進,電影更加豁然開朗。原來這部“詩集”并不是男主角撿來的,而是他與女主角共同完成的,代表著一個青春的記憶,因此沿著詩集的線索進行追憶和尋覓也顯得順理成章。從這點講,《長江圖》是一部顛覆傳統敘事習慣但又嚴格追求敘事邏輯的完整性的“魔幻電影”。《長江圖》的敘事邏輯嚴密而又分散、巧妙但不凌亂。
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長江圖》中每一幀都堪稱完美的電影畫面,絕非商業片可比擬。《長江圖》攝影指導由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大師李屏賓擔任,《長江圖》深厚的文化內蘊在畫面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從男女主角翩翩而來詩意的相遇到長江奔流而去的雄渾;從禪意十足的詩歌畫面到宛若教堂般的長江三峽水庫;從男主角孤舟行進的寂寥感到女主角擎著火把夜色中蜿蜒而上的神秘感……《長江圖》的畫面每一幀都可以做屏保,精致而又意境深遠。
《長江圖》的畫面質感十足,得益于主創團隊在4K數字時代依然堅持膠片拍攝的初心。導演楊超,在膠片花費數額巨大而且極為不便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要拍完中國最后一部膠片電影,因為他覺得只有膠片才能最大程度上表現長江的歷史蒼茫之感和畫面的質感。有人稱《長江圖》是楊超耗資千萬、歷時數十年獻給長江的“一首情詩”,導演楊超對這種說法并不排斥。他說這種情感來源于他在童年伊始接觸到長江后就萌生的對長江的崇敬之意,這是一個男人對宏大事物產生的第一次膜拜。
李屏賓在攝影上的深厚造詣,在《長江圖》這部電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將導演楊超想要表現的恢弘壯闊的長江用影像詮釋到了極致,同時又表現出長江波瀾壯闊的詩意之美。長江作為千百年來為中國歷代文人所青睞所歌頌的傳統意象,在中國人的詞典里詮釋著“母親”“源頭”等內涵。如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對長江情有獨鐘――從“君不見長江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到“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長江的意象在中國人的文化和歷史中是一個具有巨大意義的標志符號,它是詩意的、是悠久的、是浪漫的、是魔幻的。《長江圖》影像可謂是從畫面上詩意地表現出中國一代又一代人對長江的情感。
三、《長江圖》對文藝片出路的成功探尋
在商業電影大規模的轟炸和包圍下,文藝電影近些年來可謂百廢待興。文藝電影已經成為極為小眾的選擇,是文藝青年精英群體的代名詞,仿佛與普通大眾劃清了界限。這對文藝電影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那么文藝電影應該如何突圍,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呢?《長江圖》對出路的探尋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相比于商業電影追求視覺的沖擊和觀感的直接性,文藝電影則對觀眾來說沒有那么強烈的觀影愉悅感,而是大多晦澀難懂、隱喻過多而導致觀眾云里霧里。因此,在生活壓力過大的當代,觀眾傾向于去影院選擇一部放松身心的商業電影,而不是需要很多耐心去觀看領悟的文藝片。《長江圖》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沒有過多煽情的畫面,而是以恢弘壯大的視覺效果在觀影之初就抓進觀眾的心,讓觀眾被影像吸引的同時,《長江圖》采用倒敘穿插的敘事手法也令觀眾耳目一新。男女主角的愛情線索卻是由一本詩集的詩歌串聯起來,也增加了電影的連續性,讓觀眾隨著男女主角的命運而內心起伏。
在審美意蘊的表現上,《長江圖》也是非常成功的,電影主旨定位在表現長江作為女性形象符號對男人的包容,這一定位也非常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女人和男人之前互相包容、互相承載的關系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正是很多當代人追求的理想愛情。長江作為中國人的“母親河”,她是寬厚的、仁慈的、博大的,這與安陸的感情也不謀而合,從男主角追憶到最后,安陸說:“我愛很多人。”這是一種博愛的表現,而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愛。這樣傳統意象符號的選擇,激發的是愛國群體對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125―01
自古以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地理知識與語文知識關系非常密切。學語文也在學地理。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寫在前面”告訴學生語文與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語文教學中可以學到許多地理知識。
一、古詩詞中的地形描述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描述各種地形的名家詩句數不勝數。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寫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寫出了廬山的雄奇秀麗。“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則生動描繪了陰山腳下河套平原的坦蕩遼闊和牛羊肥壯、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則寫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嶇的地貌。“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面能說話,相會要一天”道出橫斷山區的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各種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殼運動的內力作用,也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二、古詩詞中的氣候
我國的自然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大江南北景觀各異。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就描述的是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從東南沿海吹來,由于路途遙遠,加之眾多山脈阻隔,使之不能到達我國內陸西北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則反映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由于距離海洋較遠而形成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出了山地景觀的垂直變化。有時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解釋這種氣候的垂直變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三種降水類型中對對流雨的形象寫照。“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表現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自西向東流,也可解釋海陸間的水循環規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使得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三、古詩詞中的水文知識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L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資源的形成需要有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而描寫這方面的詩句也不少。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是對廬山瀑布的描繪,又可以從中看到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向我們展示了奔騰不息的長江流經三峽時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我們在體會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長江三峽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海潮歲月生,江水應春生”“絕岸愁傾履,輕舟故溯洄”等則展現了錢塘江洶涌澎湃卷潮而來的磅礴氣勢,潮汐能量巨大,若能開發利用必將造福人類。
四、古詩詞與天體運動
關于天體運動,古詩詞中也多有體現,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說明地球自轉運動所引起的晝夜更替景象。“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則寫出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物向東,天物向西的視運動。“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詩詞言清四季變化,萬物輪回。“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首詩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氣特點表現得優美如畫。
五、古詩詞中的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豐都縣
重要檔案:舊名酆都鬼城,位于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筑。
提名理由:豐都鬼城承載了我們整個民族對靈魂不滅的華麗想象,具象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善惡果報的樸素愿景,被稱為“中國神曲之鄉”和“人類靈魂之都”。
“鬼城”豐都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據魏晉時《度人往》記載,豐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宮九府,鬼帝坐鎮在此,統億萬鬼神。因此,豐都歷來被當做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又稱“幽都”,素有“中國神曲之鄉”和“人類靈魂之都”的美稱。
但事實上,“鬼國神宮”并不是指整個豐都縣城,而僅僅是指位于重慶市下游172公里處長江北岸一座山上的建筑群。這座山就叫做“名山”,它位于豐都縣東北隅,海拔287.3米。名山原名為“平都山”,只因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蘇軾偕父蘇洵、弟蘇轍從成都去汴京(今開封),途經豐都時留下了“平都天下古名山”的詩句,所以才更名為了“名山”。相傳,漢代時還曾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先后在這座山上修道成仙,白日飛升,所以道家又將名山列為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在這里,為了更加生動地演繹人死后靈魂的種種遭際,人們仿照陽間司法體系,建造了一個偌大的等級森嚴的地下宮殿——“陰曹地府”。這是個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鬼國神宮”,它采用建筑、造型、雕塑、繪畫和電子、機械、音響、燈光等綜合技藝,將陰曹地府的情形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這個假想的“陰曹地府”里,人們對待鬼魂的態度與人間并無二致:訴訟、法庭、監獄等機構一應俱全,而且還進一步發揮想象,添設了人間所沒有的“天子殿”、“鬼門關”、“陰陽界”、“奈何橋”,以及“十王殿”、“東西地獄”、“無常殿”、“城隍廟”等等。它們不僅種類齊全,而且規模龐大。據統計,僅是名山上就有廟宇27座,在這些廟宇里,或喜或怒,或善或惡的道、佛、儒名家神像更是不計其數。這其中以天子殿的規模為最大,殿內有6曹、10帥、4大判官和18層地獄等鬼神群像,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陰間刑具。 就這樣,豐都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用一種富于想象力和人情味的方式,為整個人類編織了一個神話:一個關于死亡,關于陰間世界,關于鬼魂和幾世輪回等的另一個世界的神話。在這里,死亡不再是終點,相反,它更像是一場漫長的旅程。人死后的靈魂,以鬼的形式繼續存在,并最終受到公正的審判。
買家普石、賣家張偉、一手藏家白林一同參加了此次展會,談起“九天瀉星”的故事,三人都還津津樂道。
“出水后先找我”
2013年8月某天,白林接到樂山石農的電話,說有兩方好石剛從大渡河出水,白林一聽來了精神,隨即讓他發照片過來:一方為“鴻雁”圖案;另一方黑底白紋,如流云飛瀑,干凈自然,這便是現在的“九天瀉星”。
第二天一大早,白林就趕到樂山石農的店鋪內,看到實物與圖片上并無出入,隨即成交(與石農直接建立聯系,能把握第一手市場、買到物美價廉的好石,這也是當地石友最常收石的方式)。
同門師兄情
不久后,張偉(白林與張偉因愛石而出身同門)聽說白林購得兩方好石,提議師兄弟割愛其中一方,白林痛快答應。張偉當時對墨畫石并不是很感興趣,“九天瀉星”與他目前的收藏品類也相悖,白林心想,張偉肯定會選擇“鴻雁”,自己心儀的“九天瀉星”暫時“安全”,暗自高興。
不成想三個月后,張偉選了白林的心頭好――那方瀑布!白林一愣,緊接著是不同意,“時間過了這么久了,不可以不可以。”
張偉軟磨硬泡,借著“培養對長江墨畫石的興趣”、“拓展自己的賞玩眼光”之類的理由“連哄帶騙”,“九天瀉星”得手了。
白林僅以當時出水的價格轉讓給了張偉,沒賺錢。當問到他“這次成交價格翻了好多倍,您不后悔嗎”,他卻笑笑說:“怎么會,大家因喜歡長江石在一起,我們關系都很好的。看到他能賣個好價錢,我比他還高興!”
在收獲“九天瀉星”的一年多時間里,這方石一直放在張偉家中,期間也有很多人慕名而來,但張偉始終堅持私藏不出售。直到今年5月,張偉帶“九天瀉星”參加北京國粹苑石展,此石才第一次公之于眾。
一朝山水 寄身煙波
“‘九天瀉星’的成交讓很多人都‘嫉妒’您了。”聽到這樣的問題,新主人普石先生按耐不住心中喜悅卻輕描淡寫地說:“其實還是緣分。”
普石與白林、張偉認識好多年了,這次卻是第一次交易。原本張偉只是來參展的,并未想過出售,所以開價也比較高,這超出了普石的內心購買價。他在北京待了好幾天,幾乎天天都要去看“九天瀉星”,在展會最后一天,他托朋友連線張偉、白林,幾人坐在一起,很順利地便談妥了價格。
此石易手后,很多之前的意向買家都紛紛“埋怨”張偉。他說:“其實原本不打算出手的,但既然準備出手,就得像嫁女兒一樣,一定要找個好人家。”正是看中了普石先生對精品的熱愛,及對長江石的推動能力,張偉最終割愛了。
普石是近些年新興的藏家,在他看來,收藏此石的想法很純粹、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收到其他藏家手里的精品、孤品。他認為,奇石能承載人類歷史,能代表人類在各個階段生活的軌跡和思想。
普石透露,此石暫時不會易手,將作為個人藏品永久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