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漢語拼音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生活經驗
漢語拼音是學生是學生識字和閱讀的工具,也是小學低段學生首要的學習內容。作為教師,我們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其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情況來設計,利用各種方法和渠道,把“學”與“玩”有機結合起來,以便使學生及早、全面的掌握漢語拼音,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充分利用文本進行拼音教學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漢語拼音教學,要特別重視貫徹直觀性和系統性原則。課本中的圖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它以生動的形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兒童通過事物記憶聲母、韻母或音節。如在教學i、u、ü時,筆者首先出示圖畫:一座成“w”字形的房屋旁邊有一棵樹,樹杈畫成 “y”形,樹的枝丫上有一只烏鴉做了一個窩成“u”形,大樹的旁邊有一位漂亮的媽媽在晾衣服,衣服的鈕扣及拉鏈成“i”形,還有一個小男孩在看魚,魚兒正在吐泡泡,身子及泡泡構成“ü”形。在教學時,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練習,筆者充分借助插圖的情景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地認讀、書寫。教學時,將拼音的學習放在看圖說話中進行,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培養觀察能力,發展語言和思維,更有助于學習漢語拼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從拼音角度來講,低年級學生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他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 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學生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筆者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愿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講故事,讓學生樂于學拼音
故事以其生動的文字、精彩的情節吸引小學生。將故事與拼音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用故事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可降低教學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韻母i、u、ü時,我讓學生看圖說說看到什么。編故事引入:一只小螞蟻想要過河,但河水流得很急,該怎么辦呢?這時烏龜伯伯來幫忙,看著小螞蟻過了河,魚兒樂得笑呵呵。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又滲透了人文素養的教育;既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又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樂、記得牢。
四、學兒歌,讓學生輕松學拼音
聲母教學中,我為學生編的記憶聲母的兒歌有:聽廣播,b b b,上山坡,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木棒敲鼓d d d,小傘把t t t,一個門洞n n n,男孩趕豬l l l;女孩寫字z z z,刺尾打滾c c c,春蠶吐絲s s s;媽媽織衣zh zh zh,小朋友吃蘋果,咬一口ch ch ch;一頭獅子sh sh sh;種子發芽r r r……
在教學中還可以設計一些拍手兒歌,讓學生在一定的動律中完成拼讀的訓練。如聲母和 ang、eng、ing、ong 拼讀音節的練習,就可以借鑒音樂課上的節拍教學,“東方有風,西方有云。風兒一刮,天兒轉晴。”讓學生按四二拍的節奏, 一邊拍手,一邊練習拼讀(此項游戲可以一個學生邊拍手邊拼讀, 也可以兩個學生對拍)。學生很快認識了復韻母 ang、eng、ing、 ong;在教學“ai ei ui”時,我就設計和改編了“打電話”的兒歌:“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誰?”“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過游戲,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游戲,學生愉快學拼音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84-01
認識漢字、朗讀漢字的基礎在于漢語拼音的有效學習,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漢語拼音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積累的重要內容,而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以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提升逐漸展現出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只是以機械化的傳授模式指導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記憶,因此,經過多年的教學,很多學生仍然無法規范的使用漢語拼音,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持。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以及漢語拼音教學現存的問題,一線語文教師及時進行教學措施的探討,以推進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性顯現的尤為重要。
一、聯系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拼音是漢語讀音的重要表示工具,但是由于拼音使用的繁瑣性,其功能往往只是限制于表示讀音的范圍內,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會逐漸顯現出其枯燥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由于這一原因而產生懈怠感,即使是短暫的學年教學,學生懈怠的學習也會影響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而在漢語拼音使用不規范以及漢字讀音不標準的情況下,有效的開展漢語拼音教學顯現的尤為重要,其中以聯系教學法,將拼音字母形象化,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提升整個漢語拼音教學效率有著極其顯著的作用。
聯系教學法是將教學知識與相關的內容進行切實的聯系,進而通過事物的支撐來充實整個教學的內容,使得課程教學知識豐富化、趣味化,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效率。在這種教學方式的指導下,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或者借助網絡資源的拓展,以美術課程的知識與漢語拼音的聯系來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例如o像嘴巴m像,e像大鵝i像人等物相化的形式,這種表示方法雖然顯現的比較幼稚,但是對于枯燥的拼音教學來說,其能夠很好的豐富整個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而以有趣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物相化的表示強化學生的記憶,最終促進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發揮小文章的載體作用,提升拼音學習的連續性
漢語拼音的作用常常被限制于漢語發音的標注上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單獨的學習拼音時,會感覺非常的空洞化,即使是拼音組合的不同變化,也只能讓學生了解拼音發音的不同。因此,在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尋找有效的內容擴充方式,將漢語拼音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進而使得整個課程教學更加的充實緊密。拼音標注的小文章就是漢語拼音學習的一個有效載體,這種文章往往出現在低年級的課外書籍或者是小學低年級的課本文章之中,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便捷的渠道來獲取漢語拼音的教學載體,進而豐富整個拼音的教學內容。
兒童古詩詞作品就是一種拼音閱讀的良好載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簡單而流行的古詩詞作為讀物鍛煉學生拼音閱讀與記憶能力。例如《靜夜思》帶拼音版本,教師可以借助現階段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從網絡上摘取詩歌標注拼音的版本進行課堂展示,并讓低年級學生按照拼音的注釋進行嘗試朗讀。在長時間的鍛煉下,學生對于拼音的反應速度以及拼音閱讀的連貫性將大大的提升,而實際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因為有了有效的載體表現出其應有的充實性。這種模式下,一方面,拼音的教學與應用以及學生對于拼音的記憶和朗讀都有了良好的鍛煉素材,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拼音閱讀的方法,提前讓學生接觸優秀的古詩詞或者文章,進而使得學生在學習拼音的時候就能為后期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拓展整個拼音教學課程的效果。
三、借助詞典,強化學生拼音的應用能力
學習工具書往往是小學稍高年級學生使用的,但是在拼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工具書來強化學生拼音的使用能力。由于新華字典等著名的工具書都是嚴格按照我國漢語拼音的規則進行標注,因此,工具書漢語拼音查字法就是對學生拼音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所以為了提升拼音教學的效果,詞典等工具書可以提前被引入到課堂中來,成為拼音教學的一種有效的工具。
詞典等工具書的使用并不是要求學生在拼音學習階段就能有效的借助詞典進行漢字的查閱與自主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引下,能夠正確的選擇拼音的拼寫形式。例如,教師在教會學生基本的查字典方法后,自己進行某個漢字的朗讀,然后讓學生在通過查詞典的方式找出拼音標注的地方,進而正確的尋找到這種讀音的正確表示方法。在詞典的幫助下,學生對于拼音的學習從簡單的書寫、拼音規律的掌握,一直提升到聽力的鍛煉,而學生對于拼音的標注方式以及發音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強化,整個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下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漢語拼音是我國漢字讀音的重要表示方法,對規范我國漢字的發音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小學低年級的漢語拼音教學是學生積累漢語拼音知識的唯一一次機會,如果教師能夠采用有效的方式,強化漢語拼音的教學效果,則整個課程教學對于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的積累有著長久的影響。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聯系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也可以借助有效的載體,發揮小文章的載體作用,提升拼音學習的連續性;最后,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借助詞典,強化學生拼音的應用能力,進而以多方面的措施不斷的推進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持續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教學;拼音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231-01
拼音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剛剛進入校園環境的小學生,并不能適應枯燥的學習環境,為了提高拼音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快樂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
一、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漢語拼音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過于夸大拼音的作用,就會導致教學實踐出現一些問題。
1、過于重視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漢字與普通話,小學階段的閱讀與寫作,都與漢語拼音有很大關系。語文教材為了實現這種效果,需要將部分漢字由拼音取代,讓學生直接讀出音階,實現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可以直接通過拼音讀出不認識的字,減少閱讀文章的難度。這種方式并不會偏離拼音教學的方向,但是一些教學課程為了更加突出漢語拼音的重要性,采取了過激的措施。例如為了直接讀出音階,要求學生反復訓練拼音閱讀,并沒有與漢字結合起來,甚至一些教材中,為了鍛煉拼音讀寫,直接用拼音組成一段話,讓學生讀寫出,這種練習十分常見。但是這種方法恰恰忽略了拼音教學的基礎目標,忽略了漢字才是最終的學習目的,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漢字進行學習,充分表現出漢字的重要性。
2、加重學習負擔
漢語拼音是閱讀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級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使用拼音替代漢字。雖然一年級生并沒有較多的漢字知識儲量,可能在完成學習后,學習1000字后只能寫出600字,但是恰恰因為這種替代,學生過于重視拼音,在寫作過程大量使用拼音。漢語拼音的本質是漢字學習輔助工具,而不是漢語學習的主體。一些教學過程為了突出拼音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必須默寫音節,變相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用拼音代替漢字,的確可以增加寫作字數,但是無法表達出漢字學習的重要性。拼音取代法短時間成果十分顯著,但是對后期學習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正學習習慣,在二、三年級也會使用拼音代替漢字,影響漢字學習速度。
二、拼音教學有效方法
1、“童趣”化拼音教學
拼音是一種符號,教學過程相對抽象,如果教師依靠常規教學程序,看圖學拼音、朗讀拼音、拼讀與書寫,就會降低課堂趣味性。小學生學習興趣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覺得課堂充滿新鮮感、十分有趣,才能激發出對拼音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需要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一般一年級生最感興趣的有動畫、游戲、零食、玩具、故事書,教師完全可以使用這些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模擬出拼音王國情境,在王宮中放置韻母、聲母、整體音階,并根據每個字母的特點,為學生講解拼音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拼音知識的印象,使拼音轉變為永久記憶。
2、“故事”化拼音教學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漢語拼音小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漢語拼音的樂趣。在拼音教學課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講解,讓學生根據圖畫與拼音字母分析字形與讀音的連線。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用一些創造性課程,提高學生對拼音知識的關注度,依托教材,創造出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時為學生講故事:“森林里住著聲母y與w,單韻母i與u。一天他們一起去采野果,在摘完野果后,他們說一起做個游戲,i走到y身邊組合成yi,w走到u身邊組成wu。”之后讓同學自己找到朋友組成字母組合,學生在充滿歡樂氣氛的課堂中學習,對拼音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3、“實踐”化拼音教學
在學生進入學校的初期,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設計拼音教學內容時,必須從興趣出發。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就是漢語拼音教學,是引領學生了解漢字、語言溝通、查閱字典、學習普通話的主要工具。為了讓學生的漢語拼音水平更加優秀,為后期語文教學打下基礎,必須加強實踐性聯系。每堂語文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單純依靠故事內容進行講解無法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講述拼音故事的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直接體驗與練習拼音,使學生可以進行拼讀,提高漢語拼音拼讀的正確率。如果學生自己反復閱讀就會在短時間內感覺到厭倦,所以需要通過課堂活動或者游戲的方式,加強學生集中力。例如,組織拼讀比賽,學生在激烈的競爭游戲中學習拼讀,讓漢語拼音知識更加趣味性,學生開心的學習拼音知識。
4、“載體”化拼音教學
拼音教學的困難點有:幼兒園與小學銜接不當,一年級學生沒有拼音基礎,突然學習新的漢語拼音知識,學生會因為新知識產生畏難心理,而且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學生無法加深記憶,更無法將漢語拼音轉為永久性記憶。加強拼音教學的“載體”化,使幼兒園與小學更加完美的連接,讓拼音讀寫、字母融入故事書與動畫之中,學生從幼兒園直接了解拼音教學,進入小學后,對漢語拼音不會產生抵觸心理。
小學拼音教學方法十分豐富,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拼音教學。在選擇課程的階段,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尋找適合全體學生的拼音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拼音,為以后的漢字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 瓊.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目的淺談[J].漢語拼音教學,2011(3).
關鍵詞:《漢語拼音方案》;語文教學;普通話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0-0301-01
《漢語拼音方案》自公布以來,應用于語文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在小學、兒童入學,先學拼音,后學漢字的初期階段,《漢語拼音方案》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國通用的課本,一些地區自編的課本,一些實驗用的課本,沒有不編入漢語拼音教材的,足見漢語拼音在教學教材中運用之何其廣泛。本文擬就有關《漢語拼音方案》在語文教學上的應用及作用作一淺嘗性地探討。以下就是《漢語拼音方案》在語文教學上的主要應用表現:
一、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漢語拼音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初學寫作者而言,學了拼音初步以后就進行拼音寫話,是提高寫作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初學者把自己想寫的東西用拼音拼寫下來,從而養成不怕寫作的良好習慣,打下自由寫作的基礎。2.教師應提倡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話”,反對用他人的字句“作文”。從漢字“作文”入手學習寫作,不僅由于漢字不夠用而限制了寫作,往往還會養成一種習慣:只能用讀過的文章中間的字句來編織,不能用自己的言語來書寫。一提起筆,就只想到現成的文章中去發掘和搜集材料,不善于動腦,自我造句。如此,長此以往,就會養成“抄襲”作文的不良的習慣。通過以上兩種有關漢語拼音在寫作方面的輔助作用的展現,我們不難發現,漢語拼音在提高寫作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輔助作用,才能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有助規范和推廣普通話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將普通話教育跟漢語拼音教育和漢字教育結合起來,這種以“拼音、識字、普通話”三合一的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漢語拼音方案》在語文教學中的優越性。漢語拼音本來就是規范化的普通話教育,漢字注音的目的是認讀漢字,可是注音能使漢字讀音統一于普通話的標準讀音,這就為普通話的推廣提供了基礎。只要避免采用半文半白、不文不白、不合規范化的文章,“三合一”的語文教學體系可以通過分詞連寫全部注音的讀物來實現。
學校是推廣普通話重要場所,語文教學更應以普通話為主導,每一位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生識字的同時,也要重視普通話的教學,而這兩者又離不開應用《漢語拼音方案》來給漢字注音和用拼音字母拼寫漢語。因此,我們要更好地發揮《漢語拼音方案》的作用,積極倡導和推廣普通話,是當前語文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漢語拼音注音有助于學生認讀漢字
漢語拼音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注音字母所發揮的作用也就這一項,拼音字母的第一件工作也就是繼承這個作用。一個小學生上了一年學,就能應用拼音字母讀出漢語的每一個音節、聲、韻、調等;上了兩年學,就能更趨熟練,拿出字典就能自己解決漢字讀音的問題。可見,漢語拼音在學習認讀漢字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漢語拼音不僅是教學漢字的助手,還是自學漢字的導師。利用注音認讀漢字,對初學者是十分必要的,對其他階段的學習者也很必要。對兒童和文盲來說,注音是開蒙學習漢字的鑰匙,這叫“注音識字”;對學完常用漢字的小學、初高中學生來說,注音是幫助學習更多漢字的指導,這叫“生字注音”;對已經熟悉通用漢字的大學生、知識分子們來說,注音是認讀生僻字和罕用字、校正讀音和幫助記憶的手段,這叫做“難字注音”。眾所周知,漢字的字數很多,對其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沉淀的過程。在常見的漢字以外總會時時遇到不常見的漢字,即使是漢字學者也要在字典上隨時查閱一些不常見和一時遺忘的漢字。因此,直音法和法切法都有缺點,只有利用漢語拼音字母給漢字注音才是最科學有效的方法。可見,《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行在識讀漢字方面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四、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閱讀能力
漢語拼音課文的進度和教學方法參照應用文字各國的經驗,不使漢語拼音的學習受漢字牽制,漢字課文按照漢字特定的進度和教學方法,也不使漢字的學習受到漢語拼音牽制,充分利用漢字和拼音的對照讀物,使學生在不因漢字攔路而降低閱讀速度的條件下,從主要閱讀拼音逐步過渡到主要閱讀漢字,最后能夠完全閱讀漢字。對于初讀者,可以首先通過拼音閱讀大量文章,將一些不認識的漢字跳過,在看懂讀物上拼音的基礎上,對全文進行理解。在理解整體內容之后,再分批地、逐步地擊破認識漢字的難點。如此反復,漢字在適當的大量閱讀中反復遇見,不知不覺中會熟悉起來,這樣認讀漢字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提高了閱讀效率。
總之,《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以來,在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生活和國際交流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輝煌的功績,得到了人們的積極肯定。漢語拼音將繼續在小學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繼續提高學生認字能力,繼續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漢語拼音方案》50多年來實施的實踐證明,漢語拼音具有進一步研究貢獻社會的潛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在教育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深入研究漢語拼音,努力將漢語拼音對社會的貢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蔣仲仁.《漢語拼音方案》在教學上的應用[J].文字改革,1983(6).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會漢語拼音,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會說普通話。”因此,要重視漢語拼音教學。在實際漢語拼音教學中,由于漢語拼音是比較抽象的表音符號,沒有具體的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漢語拼音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質量呢?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簡述采用哪種拼音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質量。
一、做好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結合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下面幾種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1、采用故事做好課堂導入:運用教學課件創設情景,讓生動的畫面首先吸引住孩子的眼球,然后從聽故事中引出教學的重點,以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為教學中的發音打好基礎。
2、采用游戲做好課堂導入: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找朋友”、“字母涂色”、“送信”等游戲,通過這些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使其能輕松愉快地投入到漢語拼音的學習中。
3、利用圖畫做好課堂導入:利用字母卡片上的圖畫,借助多媒體課件中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說話,引出學習的內容。
二、重視發音教學,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
發音教學是漢語拼音教學的重點內容,按拼音發音的要求,讓學生一方面體會阻礙部位、氣流強弱、聲帶動靜、舌面高低,另一方面在同一課和課與課之間的發音比較中掌握發音方法、技巧。這是拼音教學的基本方法。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大部分同學發音方法總是不對。正確的發音是學好漢字、說好普通話的基礎,由于地方方言的影響,有些發音已經在孩子的頭腦里先入為主了,因此教學發音時必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正音,如:“en、eng”“er”“n、l”。而機械地重復某一活動顯得太枯燥,因而我們的語音練習要注意形式的靈活多樣,這樣才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不致于學生因反復讀而感到乏味。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講發音規則,讓學生有個抽象的認識,然后課件示范讀,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展示加以糾正,再采用教師教讀、學生領讀等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發音,再加上多種形式的訓練(如:小組競賽、游戲認讀、男女對讀、開火車讀、個別抽讀)加強對字母發音的鞏固,同時了解學生中發音的不足以及學困生學習情況。
三、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牢固識記字形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知識大多靠直觀形象思維來加強記憶,雖然有時候能聽到孩子把拼音讀得朗朗上口,但一經出示或讓寫出來就顯得比較困難了。因此漢語拼音要記得牢固,除了多讀,還可以創設一些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的兒歌和順口溜幫助孩子記住,辨析漢語拼音的字形,以便掌握得更牢固。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將字母與生活中的事物(用的東西、吃的食物、見到的、聽到的、能用肢體比劃的等等)相聯系,相比較來記憶,記憶字形的同時也加強了對發音的鞏固訓練;也可以通過組詞來記憶發音,為識字教學奠定了基礎。如“b、d、p、q”這幾個容易混淆的字母,老師經常強調但仍有出錯,因此教學中我們讓孩子將自己的雙手作為記憶的工具,通過用手比劃,再加上順口溜,孩子就很容易記住并區分了。或者利用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孩子進行聯想來記憶。
四、加強練習,鞏固教學效果
拼音學習是一個不斷練習、不斷鞏固而后加以拓展運用的過程,拼讀的練習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能正確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多媒體,將學過的字母以圖畫的形式相組合,根據拼讀規則,發揮孩子的自主性進行拼讀訓練。這樣不僅能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而且能鞏固學生掌握的拼讀方法,對本節課的字母也可以進行鞏固和再記憶。在拼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口頭說詞、短語等,以加強說話訓練,為學生今后寫話打好基礎。
五、加強書寫指導,規范學生拼音字母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