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深秋之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符合標準的慢性腎小球腎炎5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18~42歲,平均33.2歲;病程8個月至6年,平均2.8年。治療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0~45歲,平均35.6歲;病程6個月至8年,平均3.2年。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肝功能、腎功能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選標準 入選標準:①無原發性高血壓病史且血壓≥90/60 mm hg。②符合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③24 h尿蛋白定量<3.5 g/24 h,尿蛋白≥+。④血肌酐(scr)<350 μmol/l,血尿素氮(bun)<17 mmol/l。⑤無高鉀血癥。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降脂、抗感染、抗血小板等常規治療,并給予氯沙坦50 mg口服1/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葵膠囊5粒口服3/d。兩組對于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酌情加用其他降壓藥,8周為1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食欲、乏力、水腫等癥狀的改善情況。②檢測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常規、腎功能、肝功能及電解質等變化。③監控血壓。
1.5 療效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①完全緩解:水腫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定量小于0.2 g/24 h,尿液鏡檢紅細胞消失,尿沉渣分析紅細胞正常,腎功能正常。②部分緩解:水腫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小于50%,和(或)尿液鏡檢紅細胞數不超過3個/hp,尿沉渣計數基本正常,腎功能正常或者基本正常(與正常值相差小于15%)。③有效:水腫等癥狀、體征明顯好轉,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大于25%,和(或)尿液鏡檢紅細胞數不超過5個/hp,腎功能正常或有改善。④無效: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病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有顯著的肝功、腎功及血生化異常,其中各組均出現1例患者輕咳,未中斷治療。
3 討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系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類型的雙側腎小球彌漫性或局灶性炎癥改變,臨床起病隱匿,病程冗長,病情發展緩慢的一組 原發性腎小球兒疾病的總稱[1],中醫學認為濕熱、熱毒、血瘀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三大病理因素。其治療以防止或延緩腎臟功能的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癥狀及防治嚴重并發癥為主要方法,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研究應用黃葵膠囊聯合氯沙坦治療。
黃葵膠囊主要成分為黃蜀葵花,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其含有槲皮素、楊梅黃素、槲皮素3楊槐雙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及金絲桃苷等黃酮類化合物單體。其對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作用機理表現為具有抗炎抑菌、利尿、擴張血管、緩解血管痙攣、抗血小板聚集、減輕高凝狀態、降低全血黏度、清除氧自由基、對抗內皮素。氯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2],其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機制主要為:①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②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降低腎小球、出球小動脈張力,改善腎小球內血流動力學改變的作用。③抑制血管緊張素ii對腎小球系膜細胞收縮作用,并抑制tgfβ的促增殖作用。④對防止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患者血管壁增厚和心肌細胞增生肥大有幫助。⑤
其較acei類藥物減少了干咳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故其聯合應用有助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3]。本資料顯示聯合應用組作用明顯優于單獨應用氯沙坦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少。但氯沙坦能引起gfr下降,故在氮質血癥時應密切觀察腎功能,尤其是與黃葵膠囊等中藥制劑聯用時應注意有無高鉀血癥發生。應用氯沙坦的同時也應監測血壓變化,警惕低血壓。本資料所選患者無血鉀、低血壓,且血肌酐(scr)<350 μmol/l,血尿素氮(bun)<17 mmol/l。
黃葵膠囊聯合氯沙坦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有較好療效,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kambham n. postinfectiousglomerulonephritis. adv anat pathol,2012,19(5):338347.
(一)雨水的沁味靜靜蔓延————
斗轉星移,時空逆轉轉眼間溯回到,十五路的車站,天正下著淅瀝的雨,“嘀噠,嘀噠”敲打著雨傘,此刻我卻能看見我那漆黑牟子中滿是青澀,唯一的“伴”是那“沙沙”的楊樹林,頗符合我的寧靜,絲絲的雨霧輕拂,朦朧了我的眼,目前眼前只是這個朦朧的世界,滿懷憧憬,我一直在等,無厭得等,直到那巴士劃過那盤楊樹林,悄悄地走了————
(二)寂寞的咖啡,有點甜
推開車窗,看見沉重的冬,認真的雪覆蓋了蒼茫的大地,這已是十八路的站點,“下車”孤獨的車站,平添了分人氣,卻發現她已在此,偷偷地瞧見,“只看她冰雪氣質,其中有好似摻雜著幾分嫵媚,一顰一蹙,慵懶而生動,像正欲翻下荷掌的露珠,“太美了”我感嘆,只是時間凝聚了,一種特殊的感覺游上心頭,那正是“癢”它不讓我撕心裂肺,但完勝于痛,它使我痛苦,而更迫切,可是這僅僅是那一刻的怦然心動,卻誰也沒伸手去抓,因為我們都怕,那一抓,鮮血淋漓,是心靈的傷疤,后悔的印記,這感覺有如咖啡,味本苦澀,品則香醇,絲絲甜甜味,灌入人心,無限的回味。
(三)燦爛的向日葵,展望朝陽
又登上了十八路,這次是開往二十路的轉站點,那是個未知的車站,但我卻知道通往哪里的方向,滿眼希冀,這才發現原本那青澀的牟子早已無存眼前似曾一個夢,繁花滿城,那里似曾有真正的愛!“呵呵”忘卻了那曾經憂郁,曾經喜愛孤僻:曾經禁癢的小王子,那時我真正在飛“無論春冬秋,無論花雪葉”仍是哪湛籃下鷹,在展望那高遠的太陽————
每當翌日,那一縷陽光升起,我們就應滿懷欣喜,因為那象征著我們。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萬公頃。區域內深溝峽谷,森林覆蓋,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程度極高,景色秀麗迷人。景區內有通往摩天嶺方向和紅石河方向兩條深溝,各約20公里,路況寬闊平坦,沿途著名景點無數。車行,騎行,步行,皆極為舒適愜意。
景區內還有多條不同方向的森林步道,幽深隱秘。名為唐家河的溪流細小而蜿蜒,有高山頂上融化的雪水,有岷山深處滲出的泉水,枝枝蔓蔓,從境內穿越而過,景區因此而得名。此河在地圖上叫做白龍江。
三國時著名的陰平古道最險要的地段就在唐家河境內穿過。當年,魏將鄧艾由此翻越摩天嶺,經陰平小道,取江油關襲蜀,并最終滅掉蜀國。留下了落衣溝、北雄關、孔明碑等多處遺跡。
清晨,汽車沿著往摩天嶺方向的水泥路緩慢前行,蓊郁的森林,突兀險峻的懸崖,清澈奔流的溪水,怪異奇特的石頭,在車窗外一閃而過。瞬間,一處緋紅掛在山頭,一處金黃藏在林間,一處又一處斑斕的色彩,點綴在茂盛蔥郁的綠葉間。
忽然,一抹鮮紅從車窗躍入眼簾,我們再也坐不住了。跳下車來,舉起手里的相機,對著那一處處絢爛猛拍。
多美啊,滿山的華服,深綠,淺綠,橙黃,黃綠相間,斑斕的色彩中,幾樹濃濃淡淡的瑪瑙紅橫空出世,如新婚的女子嬌艷明麗。多美啊,晴朗的清晨,茫茫的云霧在山頂悠悠地飄蕩,閑適自在,飄逸空靈,亦真亦幻,恍若仙境。多美啊,一處一米多高的木質欄桿,寬條,中黃,與背后熟透的銀杏葉交相輝映,還有鑲嵌在銀杏葉之間的深深淺淺的綠,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天空飄渺悠遠的云,和諧地構成了梵高筆下絕美的畫幅。絲綢般的油畫質地,向日葵般的溫暖色彩,寧靜溫潤深邃,讓我們怎么能不驚喜無比?
午后,行至紅石河方向的一段時,眼前突然一片耀眼。對面的山林仿佛在燃燒,所有的人都驚呼起來,跌跌撞撞地奔向接近山林的河灘。
視野之中,美妙絕倫的畫面;天空,灰藍,蒼茫,有云朵悠悠;山林,仿若一幅艷麗的水彩畫,將“層林盡染”詮釋到極致;近處的一片,綠色退到幕后,紅色與黃色妖嬈勝出,如一位媚惑的,閃著鬼魅迷離的眼,霸道地占據著我們所有的視線,又如深秋一段唯美的絕唱,窮盡所有的激情與愛戀,演繹出最后的鏗鏘;河灘,靜靜地依偎在山林身邊,大小不一的石頭雪白,袒露著心事。溪水,如鏡,裝滿了山林與石頭的倩影,以及他們前世今生的夢幻。
迷失理由
迷失是一種心境,不迫切思慮歸期的坦然,不急于計算得失的淡定。學會欣賞,大概是學會迷失的第一步,落日晚霞、霜葉秋林需要欣賞,曉風殘月、敲窗冷雨也需要欣賞,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怡然自得,萬事萬物,都可以試著懷有感恩的心,去欣賞去贊美。
波斯菊、向日葵、薰衣草,這些生長在石林的花草,帶著浸透檸檬味的秋雨滴落衣襟,親吻臉頰,隨風而來的蒲公英輕輕寄居在發梢間,那是迷失自然的瞬間,是迷失石林的瞬間。那一刻,大自然渾然天成的靜謐,超越了感官,牽動縷縷柔情,像巧克力一樣,把最柔滑的浪漫,甜進心里。
石林,石頭之林。詩意的名字,書寫了詩意的石頭。記不得哪位博友曾經感嘆:“每一塊石頭,仿佛是一首凝固的詩;每一句詩,仿佛是一塊挺立千年的石頭”。置身乃古石林,石與詩,竟是這么親密自然地融合一身,或清秀,或雄渾,或安然,或突兀,巋然屹立于天地之間,渾然天成地譜成了撒尼敘事長詩《阿詩瑪》的韻律與節拍。
順著蜿蜒的青石路,我們在乃古石林這一片凜然威武、陽剛豪壯的“巨人”中間穿梭。近得可以觸摸到它的皮膚,所見之處,巖石大多呈灰褐色,表面有許多形狀各異的凹陷和裂痕,看上去像一塊塊被烤得發黑發焦的炭,似乎一用勁就可以沿著裂縫將其掰開,可是當真把手放上去時,卻感到它堅硬、冰冷、粗最動人心魄的盛放熾烈花海
糙,傳達著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巨石之畔,是深秋時節里綻放的波斯菊,婀娜地盛開在漫山遍野中,就像甜甜的微笑,明媚了荒蕪的山岡。
波斯菊在云南不算少見,每逢國慶將至,驅車在野外時,人們常常會被路旁那一叢叢交雜在一起或粉、或白、或紫的小花吸引了目光。陽光燦爛之時,它們纖細的枝莖隨風搖擺,花瓣上下翻飛起舞。這是一種極具野趣的花,無需專門播種,它總能在這個時節忽然從地
下冒出來,綻放出最純美雅致的模樣。
昆明附近最好的波斯菊賞花地當屬乃古石林,這里有迄今為止石林種植面積最大、花期持續最長、景色最為壯觀的波斯海。從石林收費站出口,一直到乃古石林景區的道路沿線,這些頑強的小花迎風怒放,進入乃古石林景區,波斯菊“軍團”在9月底10月初即可形成波瀾壯闊的花海,花期長達半個月至1個月。這里的波斯菊以粉紅、白色為主,色澤五彩繽紛,在一座座偉岸的黑色巨石之間,朵朵粉色、白色的花朵隨風搖曳,展現綽約身姿,背靠“黑色森林”徜徉于花海之中,安靜清幽的意境總能讓人迷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波斯菊極容易培植,只要陽光充足就可以生長。其種子隨風一吹便向周圍播灑開去,不用幾個月便能開出多樣的花色,并形成連片的花海,絢麗有若櫻花的波斯菊因此也得名“秋櫻”。以前歐洲的少女們,經常在情書中附上一朵波斯菊,代表情竇初開的少女心思,差澀中帶著期望,喜悅中藏著不安,因此波斯菊的花語是:少女的純情。波斯菊喜歡溫暖和陽光充足,花朵對鳥類和蝴蝶都很有吸引力,因此在這連綿不絕的花海之中,總能見到鳥兒、蝴蝶圍繞著它們上下翻飛的美麗景致。
波斯菊在藏語里叫格桑花,是幸福的意思,藏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在高原的陽光下,波斯菊伴著乃古石林,找到了它們完美的“歸宿”,石縫間的土壤越稀薄,它的身姿越挺拔;太陽越耀眼,它開得越燦爛,波斯菊隨著季節變幻,顏色也會轉變,夏天一般是白色,到了秋天就成了紅色,讓高原的色彩一點都不單調。眼前的乃古石林,滿眼的花朵像是有著璀璨光環的天使,一生只為了這一次的盛放,那種燦爛近乎于奢侈,仿佛是一群熱戀中的少女,那么地不顧一切。
蒼莽石峰 卻解人間真意
在相差不到500米的高差上,乃古石林像是一部精致的全息地圖,描繪出了高原喀斯特生態系統最豐富的立體全景圖: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錯落有致,洋洋灑灑,置身于這雄渾奇秀的石林景中,雄健也好,娟秀也罷,萬端的感慨無法言狀“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曾經有人講過這樣的話:真正的朋友并不見得是兩個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而是能夠寂然相對,不說一句話卻不覺得尷尬,石林便是一位如此“寧靜”的朋友。粗看石林,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令人心生敬畏;細品石林,每一座山峰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們靜默千年,歷萬劫而“修煉”為有韻有姿,為人喜愛之形體,正所謂“天地有大美”,莊子講:“我心常靜,則萬物之心通矣。”在這個意義上講,石林是一位最適合傾聽的好友,它永遠不搶風頭,卻能給你營造一份沉靜的氛圍,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個人在孤獨中品味人生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的體驗。大概只有在石林,才是“享受孤獨”最恰當的地點,只有這無聲的震撼,能真正說明“不爭,也能擁有整個世界”。
乃古石林可人的特質還有“恒久”,它們的歷史與地球同步,在歲月中見證生命的來來往往,見證滄海變幻成桑田。經過億萬年的打磨和鍛造,也讓人類對石頭的靈性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于是便有了石頭中跳出的美猴王,也有了女媧補天剩下的頑石幻化成銜玉而生的賈寶玉……置身石林,人類關于造物的種種想象似乎都被上天用最寫實的手法一一道出,這一片恢弘的自然景觀峭壁萬仞,石峰嶙峋,形態各異:或像千軍萬馬,或似石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像人間萬物;一幅幅千姿百態、神韻流動、氣勢雄偉的畫面,就算是世間最精妙的畫師,也難以一一臨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每對愛侶的心愿,也是石林對于忠貞的詮釋。每個對愛情充
滿向往的人,心里都有一個美麗又浪漫的夢:攜手愛人到乃古石林,尋蹤阿黑哥和阿詩瑪為愛情堅貞執著的美麗傳說,拍攝一組絕美的婚紗照,讓海枯石爛來見證自己的堅貞愛情。花海烘托浪漫,石林見證愛情,在清晨里,在夕陽下,或是兩兩相依,或是四目相對,每一種
心動都是因為彼此的存在,一連串的姿勢隨著快門的響聲被永遠定格在見證愛情的照片上,
花海婚紗照大片就此呈現,它向整個世界宣告,我們是幸福的,乃古石林為我們作證。
石林的種種品質,也給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彝族撒尼人賦予了種種美好的祝愿,他們是
天生的“樂天派”,他們生活在石林深處,與彩云為伴,創造了獨特的語言文字、內涵豐富
的詩文傳說、斑斕絢麗的民族服飾、古樸豪放的民族歌舞……當然,他們也把自己對于愛情
獨特的想象,寄托于石林的鬼斧神工之中。大石林中有一座頎長的石峰佇立,宛若一位身材
苗條、青春活力的撒尼少女,這就是最著名的“阿詩瑪”,它靜靜注視遠方,喚起了人們對
撒尼民間敘事長詩女主角阿詩瑪的無限遐想,那個癡癡等待阿黑哥回來的美麗倩影,無言地
向熙來攘往的人們講述著她不老的傳說。乃古石林的梁祝對拜也是一處吸引情侶們的奇景,在花海中有兩尊造型奇特的孤峰,一個拱手作揖,一個矜持站立,惟妙惟肖,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正演繹著“舉案齊眉”的深情,久久地仰望它們,一種久違的感動開始在心間慢慢滋長,漸漸地,好像可以聽見了愛萌芽的聲響……
若非到過乃古石林,我無法想象冰冷堅硬的石頭會成為一種景致,正如不親身經歷,便無法想象彝族撒尼人對生活火一樣的熱情。撒尼青年遇到節慶喜事,就會選一個月夜,小伙子們帶著大三弦、月琴、笛子,約著姑娘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村旁樹林間跳舞。小伙吹著清脆的短笛、彈撥著渾厚的大三弦,姑娘們隨著音樂的旋律,輕盈的舞步左旋右轉。用他們的話來說是“人不跳樂,白來世上活;聽見三弦響,心喜腳板癢”,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訂終身,在這樣浪漫的氛圍下攜手宣誓愛情,心情是吃著棉花糖一般的甜蜜。
極致誘惑 等待愛情的花種
進入九月,高溫烘烤的夏季漸行漸遠,當備受吐槽的高溫過去,我們甩掉了一夏的疲憊,為什么不去感受一點正能量,收集一把希望呢?——沿著乃古繼續前行,去郊游,去賞花,去感受大自然動人的一面,金秋正是乃古石林的近鄰——臺創園活力四射的向日葵花盛開的時段。
向日葵,一直以來都象征著積極、陽光、向上,不論是它明艷的色彩,還是向著太陽生長的執著,都成就了它與其他嬌美花兒迥異的昂揚向上的精神。傳說受到向日葵祝福的人,將具有一顆如太陽般明朗、快樂的心,置身一大片向日葵花海,猶如能被希望和光輝照耀著,一掃陰霾。有一度,我對向日葵分外著迷,當時正是《金粉世家》熱播之際,燕西和清秋躺在一片向日葵鋪成的花床上,那份浪漫與深情令心靈悸動,于是向日葵的美麗身影便深印腦海。
在秋風蕭瑟將起之前,向日葵用其金燦燦的顏色熨帖我們的視覺,遠看是綠葉映襯下一片溫暖的金黃;近看好像有無數個太陽從地平面冉冉升起。
我們迫不及待地沿著花田間蜿蜒的木棧道,近距離觀賞棧道兩邊的葵花。花間,不時有蜜蜂歡舞。游客亦可走下田間,穿梭在“花海”里,感受“人在花中游”的浪漫。輕輕托起一個花盤,比想像中結實,沉沉的,細細打量,花盤周圍一圈金黃色的花瓣,花盤中間密布著黃褐色的花蕊。花蕊下,已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厚實的淺黃色的葵花子,摳出一粒在牙間輕輕一嗑,瓜子仁微帶香甜,這一刻,秋天的香甜,伴隨著唇齒間的愜意,緩緩融進心里。
除了向日葵,薰衣草也在10月迎來了最后的荼蘼,一枚小小的紫色花朵或許并不起眼,可一片紫色的花海卻足以震撼人的心靈了。一縷淡淡的清香或許會稍縱即逝,可一片馥郁的奇香卻足以讓整個世界暈厥,臺創園的薰衣草是與煙葉間隔套種的,煙草與散發芬芳的植物相互擴散熔煉,從此沾染了別致的甘甜,調香不再是一個化學的過程,而是承蘊天地靈氣的精心創作,也給予了眼睛一次熱烈地親吻。
一棵棵纖細的莖稈上盛開著井然有序的無數小花,一輪輪紫藍色的小花,露出深色的花蕊緊緊地挨在一起,構成了一壟壟盛開的紫藍色花叢,宛如一簇簇幽紫幽藍一觸即燃的火焰,而后又蔓延成了一片又一片紫藍色的海洋。微風悄悄的襲來,隨風搖曳的花朵好像大地泛起了一排又一排紫藍色的波浪,暖暖的陽光披在大地上,薰衣草身體里涌動紫色的清風,撫過我的臉頰,這就是紫色薰衣草的魅力,每一種花語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而薰衣草的花語就是等待愛情——靜靜的等待。正因為這花語,這紫色的浪漫,怒放的花蕊,讓每個到過臺創園的人,心里都種下一棵“薰衣草”,吹一吹花香滿園的風,見一見等待愛情的花種,把一次旅行化作一種情結。
TIPS:
到達 到石林非常方便,昆明火車站每天都有多趟列車開往石林,石林縣客運站和昆明亦有班車相通。包車游覽石林有也是比較合算的選擇,一天的花費約需300元。此外在石林景區內,您既可乘坐電瓶車,又可租自行車游覽,租車點就在售票廳旁邊。
夢入 石林的旅游業比較發達,縣城內高中低檔次的賓館都齊全,方便您選擇。
吃得忒油膩膩了。
許多人盡管對咸菜也存有疑慮,但仍然不懼咸菜的高鹽、腌制的副作用,以清理腸胃,清爽味蕾。看了這篇分析,你將會打消恐懼,掌握吃咸菜的分寸,畢竟,咸菜自古就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哪能說拋棄就拋棄了?
當然,若想吃對了咸菜,還是自制最好:醬瓜、蘿卜干、蒜茄子、芥菜絲兒、苤藍絲兒……
媽媽奶奶姥姥腌咸菜的老手藝值錢了,快剝削快搶救吧。?老編?
咸菜,小菜兒一碟兒也,不能登大雅之堂,卻也離不了餐桌,有誰這輩子沒吃過一根兒半根兒的咸菜絲兒呢!
回頭一想啊,很多“名著”里都有咸菜的一席之地,譬如《紅樓夢》里的主角兒個個都和咸菜有瓜葛。老太太“只揀了椒油莼齏醬”;鳳姐就只吃燕窩粥和兩碟精致小菜。不過鳳姐的燕窩粥當是淡食,吃“咸味的小菜”送粥;而寶玉匆匆吃了泡飯就了“野雞瓜齏”。可見過去的大戶人家,也都有咸菜,只不過不像窮人一樣天天吃、頓頓吃。
《雅舍談吃》,是一部美食家的啟蒙書,我經常讀給幼時的女兒哄睡覺,而今她放在床頭,學習累了,就畫餅充饑。梁實秋老先生在書中說:“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咸,同時又不太甜。”可見,梁實秋喜歡北平,也因為它的咸菜。而老先生緊跟著又提:“日本的醬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是因為舌頭的判斷,還是愛國的情結?我們不去管它,反正,老北京的咸菜,在美食家的眼中,也是一景兒。
梁老說的,我絕對贊同!老北京的咸菜有幾味還真是讓人回味不已,時常惦記,吃過的人便知道它的美。有一道著名的小吃,“豆汁兒”,不是單獨喝的,定要配上焦圈兒和咸菜絲兒才夠味兒。這道小吃深受很多老年人的喜愛,原因就是它開胃:豆汁兒是綠豆發酵過的,幫助消食兒;而焦圈帶香,最妙的是那咸菜絲兒是芥菜疙瘩做成的,芥菜本身就有芥菜芳香,開胃理氣,且利尿消腫,又富有纖維素,對老年人來說最體貼不過。腌制得恰到好處的芥菜絲兒,鮮香異常,離老遠都能聞到。你說,這豆汁能不好喝么?本來是下腳料,這樣一搭,成了美味,關鍵是這咸菜絲兒給腐朽化了神奇了!
不光是芥菜疙瘩鮮美,很多咸菜且具有不俗的食療氣質,很多都是食療高手。甘露子,又稱“土人參”,是北京特有的咸菜――八寶菜之一,清脆甘甜,是可以入藥的藥材。中醫書中記載:甘露子可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還可補中益氣,故用以治神經衰弱,頭暈目眩,病后體虛,氣虛頭痛,疳積等。瞧瞧,本事兒的確不小!
鬼子姜,也叫“洋姜”或“陽姜”,有地方也叫“姜不辣”(亦有文詞菊芋,前些日子老編在一高檔超市西餐蔬菜檔得見,叫特拉維夫姜,不到半斤居然26元/盒),是一味清熱涼血藥,從其中提取的菊糖,對糖尿病人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以降低血糖,又可以在血糖偏低時,升高血糖,所以是甜蜜的保護神。這鬼子姜并不需要用醬腌成深色,只需洗凈晾干,脫去一些水分,然后用生抽泡上兩天,第三天就可以取出切片。滴上香油和香醋,撒上點蔥花,入口鮮脆咸香,就上一碗小米粥或是棒渣兒粥,那就賽了神仙了!
今年的北京菜市上,甘露子和鬼子姜都很俏,想必是咸菜又回歸了,大家也醒過味來,其實,過日子還是離不開咸菜,自己腌制最放心。
東北人愛吃的醬瓜,都是用黃瓜尾巴腌制的,這黃瓜尾巴是苦頭的,含有豐富的葫蘆素C,是難得的排毒養顏好食材。
一般說來,鮮菜在腌制后,鈉含量大大提高了,確實損失了不少維生素C之類的水溶性維生素,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質等是沒有絲毫損失的,反而因水分減少而單位重量中含量增多,最關鍵的是,食材的性味沒變,食療該好使還好使。
咸菜雖好吃,但因含有亞硝酸鹽致癌物令許多人望而卻步。其實,現在的家庭,很少有天天頓頓咸菜的,一周吃個一次,且同時還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攝入豐富的維生素 C 等抗氧化劑,抵消了咸菜很多負效應。若是自己動手腌制咸菜,只要腌制時間2天以內或20天以上,亞硝酸鹽含量并不很高。
再有,我們還可以人工除毒。腌制成咸菜后,吃前可用水清洗4-5次,或用熱水清洗的方法處理,既可以除去大部分鹽分,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絕大部分殘存的亞硝酸鹽。
總之啊,這咸菜,雖說不能一味多吃,但也不必諱疾忌菜,懂得健康吃咸菜的方法了,照樣可享咸菜的美味。
春節過后,咸菜又要作為不可缺少的貴賓登場了。誰說咸菜是小菜兒一碟,過日子沒有小菜兒,就沒滋味兒了!大餐,小菜,缺了誰也不行。
最新發現姜不辣降糖
近年研究發現:姜不辣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研究顯示,姜不辣含一種與人類胰腺里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后又能使低血糖升高。
姜不辣是塊莖,你一定認識它,深秋,當百花凋零時,路邊那些開著如同小向日葵的,不起眼的高個兒,就是它的地上部分。
甘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