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創造學思想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首先,我們要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我們固有的思維那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志者事竟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得過且過、不負責任的表現”……試想,失敗后如不及時總結教訓,下次還會失敗,成功后如能正確認識自我,記住成功的經驗,今后還將走向成功;“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有志者事未必成”;“做一天和尚”就應該“撞一天鐘”,這是一種責任意識,“做和尚不撞鐘”才不應該。
寫作中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往往你會眼前一亮,展現在面前的將會是一片嶄新的天地。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也會讓人耳目一新。
其次,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問題。如寫“愛”的文章,《甜甜的泥土》一文寫的是生母對孩子的摯愛,其實這樣的“愛”是人類共有的,動物亦然。而《七顆磚石》一文所表現的“愛”則是層層深入的:先是寫小姑娘為媽媽去找水,她累倒了,醒來時罐子里裝滿了水,這其實就是“愛”的力量;后來回家路上被一條小狗絆倒了,小狗非常口渴,小姑娘往手掌到了一點水給小狗,這時水罐由木頭的變成了銀的,這也是“愛”的力量;再后來,母親堅持不喝,把水罐遞給小姑娘,一瞬間“愛”的力量又讓水罐變成了金的;當小姑娘剛要喝的時候,門外走來一個過路人討水喝,小姑娘把水罐遞給過路人,這時,“愛”的力量使得水罐里跳出七顆很大的鉆石……這不斷的“進一步”讓主題由“至親之愛”到“大愛”到“博愛”不斷升華。丹麥著名作家約翰尼斯?延森在《安恩與奶?!芬晃闹袑Α皭邸钡乃伎紕t更“進了一步”,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寫安恩不僅愛動物,而且尊重動物的“情感需求”,這是何等的仁愛之心??!進一步思考問題,往往會寫出上乘之作。
再次,我們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幾年之前的“小悅悅”事件,大家都只是對肇事者以及那18個冷漠的沒有施救的路人進行譴責,而對小悅悅及其家人則是百般同情,其實,讓一個只有兩三歲大的孩子,在那么復雜的場所,走失那么長時間,作為小悅悅的監護人――父母,他們是沒有盡到監護責任的,道德良心上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甚至是應該負法律責任的。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讓人對問題有更全面的認識。另外,常有見義勇為、勇救溺水者的英雄事跡見諸報端,最后又往往是被救者生還,救人者溺亡。大家又往往是對見義勇為者大加頌揚,并努力學習之。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這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是不是應該多宣揚宣揚如何科學施救,如何既能救了別人,又能保護了自己?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我們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否應該設立一個專業救護組織呢?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讓我們文章中的觀點更深刻,更犀利。
【關鍵詞】創新思維課堂
培養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善于創造尤為重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的學習
《語文教學大綱》中強調,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痹诮虒W中,教師要注重發現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個學生都養成想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迸發思維的火花。記得前幾年教《包身工》這課時,除了講這篇課文選材和組材的特點,還得講這篇課文的思想意義;但是每每講到后者,尤其講到“蘆柴棒”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遠的馬桶上很響的小便”“她們會半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之類的內容時,平靜的教室里出現了交頭接耳、小聲嘀咕、臉紅低頭的現象,甚至有學生慢條斯理地說:“這群少女不害羞!”引來同學們的嘩然。那笑聲令我戰栗,至今記憶猶新。這次再教,我就換了一種方法,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誰不是父母的心頭肉,誰不希望有幸福美好的少年?想想看,假如我們就是‘蘆柴棒’這樣的包身工,難道我們不喜歡穿得漂漂亮亮,而喜歡‘蓬頭、赤腳’?難道我們不喜歡‘幾室一廳’,而喜歡在充滿‘汗臭、糞臭和濕氣’的馬桶邊‘橫七豎八’地躺著?難道我們不喜歡‘牛奶+雞蛋’,而喜歡搶‘豆腐渣+鍋巴’?……這樣,終于激起了學生對帝國主義和買辦洋奴們的仇恨,喚起了學生對包身工悲慘境遇的同情。這樣教學既引導學生探究了文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又讓學生聯想到了自身幸福的生活,發掘了文章的內涵,自然也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邊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茖W家因為有了想象,才會有那么多的發明創造??梢?,培養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善于創造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地指導學生進行想象創造的訓練,從而點燃學生的創新之火,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比如我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文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我在具體分析林黛玉形象之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如你是林黛玉,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態走進賈府,你的一舉一動會怎樣?”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感到新奇?!庇械恼f:“我感到興奮。”有的說:“我會有新奇緊張的心態。”有的說:“我會小心翼翼?!贝鸢覆灰欢恪D敲茨囊环N答案正確呢?我再次提示道:“想想看,‘我’是以什么樣的身份走進賈府的?在什么背景之下走進賈府的?”最后,同學們有了較為一致的答案:“我”因為母親去世以后,在家“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姐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投奔賈府,而且以前也聽母親說過外祖母家與別的人家大不同,再加上是第一次到一個陌生處,所以“我”會有寄人籬下的感受,“我”走進賈府時會小心謹慎,不能隨便。應該說,這樣的答案是科學的,確實符合課文實際;而這樣的答案是建立在同學們變換角色之后的。如果沒有進入角色,同學們很難會有這樣的感受,很難進入林黛玉的內心世界,也就很難把握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這樣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三、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
創新思維最大的特點是異性,即思考問題要多元化,不要“人云亦云,缺少創見”。美國實業家羅吉爾?馮?奧赫曾在《創造學思想錄》中說,“尋找新思想、新觀念最好的方法,是得到大量的想法,絕不要在剛剛找到第一種正確方案時就止步,要繼續尋找其他的答案。沒有什么比你只有一種答案更危險了”。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展。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在形成多元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如講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時,許多學生提出了種種看法,有的認為是環境迫害而死,有的認為是流言淹沒而死,有的認為是個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學生提出的這些說法,教師都應鼓勵,應該肯定學生對問題的創見性。有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如讓學生“反彈琵琶”:《項鏈》一文批判了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請對這種說法予以批判;勤奮一定出人才嗎?請闡述自己的觀點,等等。就這樣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多角度探究問題的答案,既訓練了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又點燃了學生創新的思想火花。
四、鼓勵學生自主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于質疑的思想品質。陶行知先生有這樣的詩句:“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有力地說明了“問”的重要性。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很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在新課標中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探求新知的欲望,這樣才能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在教《廉頗藺相如列傳》一課時,我以課堂辯論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針對學生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歸納出以下三個題目:①藺相如會不會同和氏壁一起撞柱子,為什么?②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出勝負?③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是三個富有兩可性的命題,無論正方還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據。這就大在刺激了學生深讀課文的興趣,為自己的論點尋找有利的依據,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學生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這些問題的提出真的讓教師很吃驚。蘇霍姆林斯基就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币虼?,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還給學生發問的空間,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同時也訓練學生的創造力。
五、巧用媒體開拓學生創新的視野
利用多媒體可以突破書本靜的直觀,給學生一種動態的連貫認識,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敏感的心靈,從而把握特定的思維瞬間獲取創造的火花。解放學生的嘴和眼,使其看到傳統課堂看不到的,說其心中最想訴說的。創設一種引人入勝的情境,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舒展活潑自由的心智,激起學生的驚奇疑問,激發靈感,從而活躍其思維獲取創造的火花!例如在《望海潮》一課教學時,我特意下載了一些實景,通過網頁的瀏覽,一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學生眼前:綠柳含煙,畫橋流水,三秋時節桂花飄香,映日荷花綿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垂釣的老翁,采蓮的少女……令人如在畫中游??傊X江潮的壯觀,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區的繁華富庶,都一一呈現學生眼前。據此又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說話訓練:如果你此該正漫步湖邊,或是蕩舟湖上,心中作何感想?請發揮想象說說。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思維,一舉兩得!
六、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課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