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云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一、研究背景

為了將政府在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職責強化,國務院了一個名為《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的新機制,這個機制于2005年12月24日,之所以發出這個新機制,其目的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打下好的文化基礎,同時為農村義務教育的有序進行和建設水平提供保障,而經國務院研究決定,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以下的內容就是國務院進行的這次改革:第一,對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用予以免除,對于家庭評級為貧困的學生義務提供教科書,除此之外還要補助這些學生;其次說到第二點,應該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內的中小學的公用經費的保障標準;最后的一點,一個學校對的校舍對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要建立起長效的機制來規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的維修;第四,對于學校里的教師來說,工資的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對其進行鞏固和完善。除了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以外,這次國務院進行的改革還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這次改革涉及到的范圍將中西部地區作為一個重點同時還兼顧了東部部分困難地區。

二、研究意義

義務教育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更不是國家強制的,但是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很早以前就已經列入法律范疇了,自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出臺,我國義務教育的法制化便開始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越發顯得重要,2003年,在國務院2003年列入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中,《義務教育法》的修訂內容為“需要抓緊研究、條件成熟時適時提請審議”,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中,對于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緊接著就是新的《義務教育法》于2006年7月1日出臺,對于義務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這部新出法律中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義務教育,深刻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方針,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奠基石,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面對義務教育經費制度的不完善,雖然從06年開始,各級政府都在積極的貫徹落實新的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制度,并且這個制度的基礎是系統、科學、合理的政策運營機制,但是由于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缺乏穩定,義務教育經費短缺,再加上不合理的經費投入結構,地區間的義務教育由于城鄉差距就越來越大,出現了失衡的情況,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各種阻礙是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造成的,因此義務教育經費困境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并極力解決的焦點。而出現上述現象的實質上是由義務教育經費的制度困境造成的,雖然我國早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是在資源配置不合理時,國家宏觀調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并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就能夠切實的保障從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制度困境中脫離出來。把公共政策分析的視角作為本文切入點,探索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整體運行的道路,并且依托公共物品理論及委托理論等,深入的分析并且研究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理論價值深遠。

三、主要研究內容

論文主要分為七個部分進行寫作:

第一部分是緒論,該部分概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并闡述了其意義,通過研究把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綜述,概述研究方法以及將技術路線作為基礎路線,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快的將本論文的寫作主題引出。

第二部分是相關理論概述,首先從大方面是要建立起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機制,在建立機制時要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義務教育的定義、概念、義務教育經費的概念、來源以及特點;其次是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管理上一定要建立起相應的保護機制,以下六個方面就是這個機制所要包括的主要內容:對于農村所實行的義務教育、在施行農村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經費、投入到農村義務教育中的相關體制以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概念和內容、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發展沿革以及云南省農村在進行義務教育時所具有的特點;然后就是對于公共物品的理論進行概述,

(下轉第44頁)

(上接第10頁)

在進行概述時主要是包括公共物品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共物品屬性兩方面內容;教育公平理論(教育公平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平理論兩方面內容)以及委托理論(包括委托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委托理論兩方面)五個方面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并且為了進一步的研究一定要將相關理論呈現出來。

第三部分是實施現狀,云南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對云南農村義務教育中的各項實施狀況,包括從資金補助情況、“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狀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云南省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狀況現狀以及云南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比較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四部分是云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該部分對論文整體框架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總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及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經費投入機制問題;二是政府責任機制問題;三是監管機制問題。

第五部分是國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經驗借鑒,該部分分別對美國、英國、南非以及韓國四個國家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財政制度進行分析探討。最后從經費投入機制、政府責任機制以及監管機制三個方面總結出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有用的經驗教訓。

第六部分是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該部分針對第四部分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對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第七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

四、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相關理論概述

在農村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義務教育,同時義務教育也是農村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普遍學者的觀點總結來看,以下兩種都是對于農村教育概念的解釋:一,以地域性來劃分,整個教育模式是以農村地域作為劃分依據的;二,以教育功能性來劃分,農村教育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的,所以說農村教育是提高農民生活技能方式的教育。城鄉二元化的階段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所以說地域性在農村教育中的表現尤為明顯,在我國推進城鄉一體化以及縮小城鄉差距的進程中,人民越來越希望政府重視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農民對教育的意識和觀念進一步加強,從而出現功能性逐漸增強,而地域性逐步減弱的狀態。把以上所提到的內容作為基準,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的概念劃分,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憲法及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對象為以農村戶口適齡兒童,包括農村地區及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而進行的具有特定年限的學校教育,而這種學校教育的特點就是普及性和強制性及其免費性。

國家依據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一系列用于督促、分配、監督等各項制度,在根據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下,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有規定年限的教育,并保證不收取任何培養費用的情況就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機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對于相關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應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可以對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黃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05(2)

[2]陳少強、向燕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J].農村綜合改革.2006(5)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第2篇

為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順利實施,推動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05]43號)要求,現就開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督導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經費投入督導。推動政府分擔責任落實到位

1.對省級政府統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省級政府統籌落實省以下各級人民政府應承擔的經費;檢查省(區、市)內各級政府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改革資金的具體分擔辦法,檢查省以下各級政府按照省級政府確定的分擔比例足額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的情況。

2.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安排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各級政府義務教育經費依法增長和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情況;檢查以縣為主管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情況。檢查地方各級政府建立資金支付管理制度的情況,以及按規定及時足額支付經費的情況。

3.對地方各級政府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兩免一補”政策落實情況,特別是對貧困生界定、免費教科書的發放情況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經費落實情況:學校公用經費安排情況;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情況:及時足額發放教職工工資情況和政策規定的津貼補貼落實情況。

二、加強經費使用督導,促進學校資金管理規范有效

4.對學校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學校按規定科學合理編報預算的情況;按照預算及有關規定辦理各項支出的情況:公用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財務收支公開情況。

5.對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房屋建筑物、儀器設備、文體器材、圖書資料等的管理使用情況。

6.對學校教師培訓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學校按照師資培訓計劃和要求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素質和水平的情況。

三、加強改革效益督導,努力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

7.對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強薄弱環節,縮小地區間、城鄉間、學校間義務教育差距情況。

8.對義務教育實施質量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特別是初中階段入學率、鞏固率、完成率情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和質量特別是規范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清理超編教職工與及時補充缺編教師情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工作情況。

9.對學校收費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檢查學校執行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的通知》(教財[2006]6號)文件情況,全面清理學校收費項目,全部取消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限制和規范代收費,堅決杜絕亂收費情況。

四、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督導工作順利實施

10.開展教育督導工作是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教育督導工作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教育、財政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教育督導機構具體組織實施。各級教育、財政部門要選派得力人員參與督導工作;保證督導經費和辦公條件;指導下級教育、財政部門做好自查工作;根據督導意見,做好整改工作。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第3篇

同志們:

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著力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今天市政府專門召開這個會議,幾位領導作了重要講話,精神很重要,各區縣(市)財政部門一定要認真領會,很抓落實。下面我就財政部門如何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作個發言:

一、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是公共財政義不容辭的責任

農村義務教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主要工作,具有著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必然要求;是使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舉措。農村義務教育作為公共產品,將其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是我們財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公共財政的重要奮斗目標。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公共財政體制的不斷完善,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為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已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主渠道。20*年,全市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達到12.22億元,比農村稅費改革前的*年增加8.*億元,年均遞增19.66%;占當年教育總投入的比重達到71.42%,比*年提高22.67個百分點。二是采取超常措施,解決了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制定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采取縣級統一發放,優先教師等措施,基本保證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國家規定的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積極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及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改善了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通過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免雜費、免教科書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較好地保證了貧困家庭學生能夠接受義務教育。三是規范收費和資金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與有關部門一道,在全市推行了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收費辦法,明確雜費收入必須全部用于公用經費開支;建立了各項義務教育經費管理辦法,提高了經費管理和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目前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全市來看主要是:財政投入總量不足,教師津補貼發放部分區、縣(市)財政沒有納入預算安排,沒有完全到位,學校公用經費安排不足,保障范圍偏窄;資源配置不合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辦學水平差距過大;部分學生還在危房中上課。

今天,政府專門召開這個工作會議,充分表明了對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問題的堅定決心。財政部門一定要按照會議的要求和部署,深刻認識改革的重大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扎扎實實地把這項改革落實到位。

二、深刻領會改革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機制的內涵

“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改革原則,要求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適當兼顧東部部分困難縣區。這一保障機制,責任明確,措施具體,便于各級財政預算安排和監督檢查;充分體現了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下面,我講一下我市實施的具體內容:

1、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除由中央全額承擔的免費提供教科書資金外,涉及我市的經費保障項目有兩個:①校舍維修改造資金;②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日常公用經費(全免雜費后,財政補助公用經費)。

2、我市中央、地方(含省市縣部分)分擔比例①校舍維修改造資金中央、地方分擔比例為5:5;②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日常公用經費中央、地方分擔比例為6:4。

我市地方分擔比例:按省財政廳有關文件精神確定,*縣為一類縣,由省、市、縣按8:1:1比例分擔;其他八個區、縣(市)包括*、*庭、*和*湖度假區是二類縣,由省、市、縣按6:1:3比例分擔。

3、測算辦法

①、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農村小學生×生均校舍面積4.5㎡+農村初中生×生均校舍面積6㎡)×年危改發生率3.3%×300元/㎡。在全省測算時已扣除20*年已改造危房面積,測算出我市校舍所需改造資金。

②、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經常性公用經費=農村小學生×200元/生+農村初中生×275元/生+縣鎮小學生×230元/生+縣鎮初中生×3*元/生。這個生均經費標準據了解只能管*、*年,20*年中央將出臺新的公用經費標準。

按20*年底學生數測算,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為2664萬元,其中市級配套133萬元,區、縣(市)配套369萬元;經常性公用經費為13896萬元,其中市財政承擔556萬元,區、縣(市)財政承擔1542萬元。

4、實施時間:①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從20*年起實施;②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日常公用經費從20*年春季實施;③城區包括市城區、*區、*城區和*市城區市政府研究暫不實施。

三、把深化保障機制改革,作為財政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落實

從20*年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開始實施了。財政部門作為資金籌集和管理的職能部門,在改革實施過程中,負有重要的職責。各區、縣(市)財政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力求做到四個到位:

(一)協調配合到位。這項改革涉及許多部門,財政部門尤其關鍵,沒有經費作后盾,保障機制無法建立,因此,財政部門要及時與教育等部門溝通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問題,齊抓共管,共同把工作做好。

(二)資金保障到位。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市財政已按應承擔的資金編入了預算并將會及時到位。因此,要求區縣(市)財政部門要立即研究具體的辦法,統籌落實應承擔的經費,并將其列入財政預算,確保保障機制到基層不走樣。同時要求區、縣(市)財政原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投入仍按原渠道撥付,只能增加不得減少。這里要強調的,教師的津補貼特別是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津補貼一定要納入財政預算安排,按市政府研究的意見,發現誰沒有納入預算發放,將由市財政通過一定途徑來補發,再通過市財政決算或其他方法予以扣繳。

(三)經費管理到位。在各級財政收支壓力仍然較大的情況下,拿出這么多的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確實很不容易。錢多了,更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這次改革,要求經費管理以縣為主,既加大了縣級的責任,也為今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市財政局會同教育局下發了加強經費管理等一系列文件,用來規范經費管理各項工作。各區縣(市)財政部門要認真執行,特別是一定要按要求在國庫統一開設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專戶,實行資金專項管理,確保經費使用的規范、安全和有效。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第4篇

*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發后,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通知精神,深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促進了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全面了解各地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中小學財務管理情況,確保各項改革政策落實到位,現決定對各地中小學經費保障機制及財務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查內容

(一)20*年秋季農村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免費教科書退費情況。各學校是否將已收的國家課程教科書費用如數退還學生;是否存在滯留、挪用、克扣國家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以及弄虛作假等行為。

(二)20*年春季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發放情況。是否做到免費對象“一個不漏、一個不錯”;是否存在免雜費和免費教科書資金“先收后退”的現象等。

(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雜費、課本費減免等情況。對于符合當地準入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是否按規定免收學雜費和課本費。

(四)20*年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及預算落實情況。是否按照不低于省定基準定額制定本地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是否將公用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確保學校公用經費支出不低于省定標準,確保不低于上年水平并有所增加。

(五)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的建立及經費落實情況,包括落實的資金數、20*年計劃改造的校舍總面積等。

(六)中小學財務管理及教育經費使用情況。公辦普通高中的學費、擇校費、代辦費及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服務性收費是否規范,是否按規定開具收據,有無違規收費現象;各項收費收入是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規定,統一納入學校財務部門管理,有無私設“小金庫”等現象;高中擇校費是否按規定使用,有無擠占、挪用現象;學校經費支出是否嚴格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有無亂支濫用、鋪張浪費等現象。

二、時間安排

本次檢查分自查和抽查兩個階段。5月份由各市、縣(市、區)組織自查,并形成書面材料。6月上旬,我廳將組織人員對部分市、縣(市、區)進行抽查,具體日期及人員安排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范文第5篇

在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有縣鄉兩級財政預算內撥款、鄉統籌費中的教育費附加、農村教育集資、中小學雜費、學校勤工儉學收入及借債和捐資等。總體來看,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是不斷增加的,從1994年的485.5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919.97億元,其中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支出從1994年的286.8億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597.66億元。但是我國財政預算內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嚴重不足,1994—2000年,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額的57.7%。而且在分級辦學體制下,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級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投入的職責基本上由基層政府承擔,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縣鄉政府承擔。而縣鄉政府財力較薄弱,加劇了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緊張。上述原因又導致了農民教育負擔過重。而且我國存在著城市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不平衡,農村小學和初中的每個學生的人均經費都大大低于全國水平。1998年農村小學生均經費305.62元,比全國小學生均經費低65.17元。當年農村初中生均經費478.25元,比全國初中生均經費低132.4元。

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一)農村優質教育資源不足

雖然我國農村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但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地區間和地區內仍有很大差異。校舍面積和校舍條件是教學順利展開基礎性保障,雖然從2002—2004年,全國農村中小學新建和改造校舍1億多平方米,到2004年全國大部分省份中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城鄉已基本接近,但農村校舍面積的地區差異性還是較大,東部改造較快,西部其次,中部最慢。農村義務教有發展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師資隊伍缺編嚴重。優勢教師資源過度向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教師隊伍質量存在巨大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由于城鄉教育質量的不平衡,使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在同一個篩選和考試體系下競爭時處于劣勢地位。

(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民教育負擔沉重

雖然新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逐步實施大大減輕了農村家庭的教育負擔,但根據調查,中小學總體教育成本相對較低,高中和中專階級教育支出是小學的3.59倍初中的2.56倍,大學及以上教育支出是小學的7.87倍中學的5.61倍。可見農村家庭的教育負擔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更加沉重一方面由于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居民家庭負擔能力制約,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農村生源的學生進入中專及高等教育的機會較小。

三、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01年5月,國務院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中提出,“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并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對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2002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明確了各級政府責任,還提出了建立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

我國目前的義務教育發展水平,不進城鄉之間差距巨大,而且地區差距也相當大。保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既是農村義務教育穩定發展的目標,也是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縮小地區貧富差距的手段。更加公平的分配國家的公共教育資源,讓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學生都能獲得大體均等的義務教育資源,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

(一)繼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在今后一段時區,我們應該逐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相關政策。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保障教師工資的責任上移,教師工資在中央、省和縣三級之間分擔,并逐步提高中央和省的分擔比例。二是堅持省級統籌,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基本建設和維修改造的長效機制。三是合理核定農村中小學校公共經費標準,主要由縣級財政給予保障,上級給予必要資助,確保公共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學校。

(二)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一是繼續引導鼓勵城市教師和其他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到鄉村中小學任教。要建立和大力實施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村任教服務期制度。而是繼續加強農村校長和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逐步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

(三)探索完善面向農村特殊群體、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辦學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吉木乃县| 乌拉特前旗| 武乡县| 富平县| 曲水县| 峨眉山市| 东山县| 本溪| 太原市| 军事| 班玛县| 邵武市| 阜城县| 新兴县| 平江县| 长阳| 丹江口市| 华阴市| 廊坊市| 新宾| 泉州市| 卓资县| 历史| 芮城县| 元朗区| 寿阳县| 甘泉县| 海晏县| 凤山市| 永康市| 大连市| 临江市| 永修县| 绿春县| 穆棱市| 图木舒克市| 轮台县| 扎兰屯市| 吉安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