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讀書電子小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深入和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面向學生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包的設計與開發已成為現實。在網絡學習環境下,“電子書包”的出現創造了學生無阻礙的高互動環境,這樣的互動環境,提升了師生間互動的質和量,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對個性化學習空間的探索興趣。
1.利用“電子書包”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環節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學,課堂上以教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備課和批改作業都是手動操作,費時費力。但是一旦將電子書包引入學校課堂,將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一個巨大的沖擊。我們都明確,“電子書包”不是單純的把教材裝進移動終端,而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加網絡環境的應用,“電子書包”在不久的將來就像學生手中的筆,將是一種必須的學習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現代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將不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可以手持一個電子終端進行授課,學生也不用背著厚厚的書包來上學了,直接打開電子書包就可以和老師進行交流,這一切新生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教學人員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要轉變自身固有的教學思維,還需要自己去學習使用電子設備,因此,要真正做到讓電子書包應用到教學,首先,要破除的就是人們(包括教師、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相關政府部門人員等)思想上的束縛。讓他們接受并感受到教學帶來的好處,只有轉變了他們的觀念和對教學的傳統思維模式,利用“電子書包”來優化課堂教學,才算是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電子書包”改變傳統的閱讀和書寫習慣
將“電子書包”推廣到教學當中,這直接的沖擊著人們傳統的閱讀習慣和書寫習慣,雖然手機閱讀和電子書閱讀已經慢慢流行,電腦鍵盤打字也早就盛行,但是這些都可以說是針對一些特殊的群體,而對于正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和用筆書寫仍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使用“電子書包”教學,對于教師,不用經常拿著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不用一大堆的批改作業本,對于學生,做作業只需要在PAD端上輕輕一點或者鍵盤打字就可以完成,其實都是大有好處的。
例如:在講解重要知識點、創設情境及講解需要記憶鞏固的內容時,利用電子白板或多媒體的廣播演示功能,就比學生用“電子書包”進行摸索更為有效。問題探究式教學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混合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問題探究式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有助于學生關注學習過程的體驗和解決問題綜合能力的培養。
3.利用“電子書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規范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電子書包”的運用,可以規范學生的聽讀、書寫、發音。規范教師的語文教學行為,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比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利用“電子書包”動畫展示生字,如損、剔、瓏、瑤、燼、瑰等,對每個生字都是按照筆畫順序出現,同時有標準的發音和組詞,還有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多音字辨析等信息。通過對生字的讀音、筆順筆畫,有效規范了學生的聽讀、書寫習慣。然后,教師再利用“電子書包”為學生展示圓明園的建造至毀滅的整個過程視頻。學生通過對視頻中規范的富有情感的語言文字解說,目睹外國侵略的歷史史料,深刻體會到了文章的教育內涵,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電子書包資源的科學使用,規范了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邊學邊思的行為,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有效達成了三維教學目標。
4.利用“電子書包”包豐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感悟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我們語文教師能夠選用的教學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比如,在進行"東北大森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電子書包”及其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東北大森林的圖片、視頻和網站資源,讓學生直觀體驗東北大森林的四季美景。通過“電子書包”的使用,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靈感,調動了學生積極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5.利用“電子書包”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使語文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
一、在紅領巾讀書活動中獲得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假期是放松、休息的時間,更是獲取多方面知識的好機會。閱讀課外書籍是同學們在假期最喜歡做的事。表現突出的有:四年級讀書380本,三年級班讀書267本,五年級讀書230本,六年級讀書204本。其中同學能每天讀書,而且堅持寫假期日記,三年級同學不僅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和報刊,還認真了寫讀書筆記,提高寫作能力。假期里同學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了能力。全校同學在假期共讀書1816本。
二、在新春孝敬活動中,學會感恩
我校號召全體少先隊員、兒童團員利用假期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開展“當一天家”活動,體驗家長的辛苦,在實踐中體驗父母的辛苦,學會感恩。有的學生利用壓歲錢給父母、長輩多個驚喜,有的和父母共同制作年夜飯,有的請父母講撫育子女的一、二個難忘的故事。這些點點滴滴的事都代表著一顆顆感恩的心。
三、創新的金鑰匙在“誠信伴我行中”開啟
正基于此,我們對上海市普陀區內部分中小學生在課外閱讀形式、閱讀時間、閱讀原因等方面狀況進行了調查,并以此來探討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整合各方力量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率。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2011年上半年,我們對區內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目的有二:第一,通過調查,了解普陀區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第二,根據調查結果,在區域層面上開展閱讀指導工作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調研的范圍為普陀區內20所中小學,其中小學10所、初中7所、高中3所。調查形式為問卷調查,基本題型為選擇題。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1983份,有效問卷1945份。問卷內容涉及四個方面:學生課外的閱讀方式、閱讀時間、閱讀的原因以及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
(一)學生喜愛的閱讀方式
我們對學生最常用的閱讀方式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紙質閱讀依然是學生比較喜愛、比較常用的閱讀方式。不過高中生的紙質閱讀率明顯低于初中生和小學生。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基本不閱讀的學生數量呈逐步上升趨勢。
(二)學生閱讀的時間
我們對學生每周平均的閱讀時間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學生年齡的遞增,紙質閱讀時間呈遞減的趨勢,而上網閱讀的方式更被高中生所接受。
(三)學生閱讀新書的原因
我們對學生閱讀新書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3):
本題是單項選擇題,對學生閱讀新書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調查。隨著年齡的增長,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閱讀的學生呈上升趨勢,并占主導地位。而受教師推薦、同學介紹、家長指定等外界因素影響選擇閱讀的學生呈遞減趨勢。
(四)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
我們對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最主要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4):
此題為單項選擇題。表4顯示,影響學生閱讀的因素仍以課業負擔重居首,其次為沒有自己喜愛的圖書、教師家長不支持閱讀等客觀因素。
二、情況分析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悲觀,不喜愛閱讀的學生僅占10%左右。
在閱讀方式方面,傳統的紙質閱讀依然是學生比較喜愛的閱讀方式。在計算機普及的時代,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看紙質圖書才是閱讀,上網瀏覽文學作品、看電子書刊也應該算作閱讀,它是紙質閱讀的延伸。通過調查發現,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選擇上網閱讀的學生逐步增加。當然,這也與小學生家長害怕上網影響孩子視力、擔心小孩受到網絡負面影響而不允許孩子上網有關。
在閱讀時間方面,小學生基本上能做到每天閱讀課外書籍或報紙雜志50分鐘左右,而初中、高中學生每天書面閱讀平均少于40分鐘。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遞增,網絡瀏覽時間呈明顯增長之勢,高中生上網瀏覽時間與書面閱讀時間相差不多。如果不是課業負擔較重的因素,此數字可能還會上升。
在學生閱讀新書的原因方面,小學生受教師、家長、同學的影響較大,自主閱讀需求并不強烈。這也就告訴我們,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是最為必要與關鍵的,因為此時學生的可塑性最大。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遞增,外界的影響趨弱,受自主閱讀需求或媒體推介的影響更趨明顯。因此,此時通過媒體的推薦,效果可能更加好。
在影響學生閱讀因素方面,仍以學生課業負擔重為主因。但是,在初中、小學學業負擔相對較輕的年段,教師、家長不支持學生課外閱讀與缺乏學生自己喜愛的圖書所占比重較高,因此,向學生推薦好書、師長鼓勵學生閱讀顯得十分必要。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此次調查,我們發現,90%左右的學生還是喜愛閱讀的,只是在閱讀的方式上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在呼吁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同時,區域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努力創造條件,并充分發揮各方的資源優勢,促進學生閱讀。
(一)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助推學生閱讀
作為學生在校課外閱讀主陣地的中小學圖書館,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創造條件,促進學生閱讀。
我們希望學校圖書館在配置圖書前,要充分進行調查研究,特別是聽取師生的意見。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組織師生代表一同前往書店選購圖書。或者通過校園網購書意見征詢單,滿足學生自主選書的愿望,以此提高藏書的質量,吸引學生前來圖書館閱讀。
同時,學校圖書館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歡迎學生前來閱讀圖書。圖書館要盡一切力量提高服務質量,以優美雅靜的環境、優質充足的藏書吸引學生,以熱情周到的態度服務讀者,同時,適當調整開放時間,特別是延長放學后的服務時間。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小學圖書館“學生上課我上班,學生放學我下班”的矛盾,也解決了某些小學取消晚托班后學生無處去的難題。
(二)通過網絡平臺,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我們建議負責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教育局中小學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簡稱:圖工委,下同)利用區內“教育情報網”推動、指導學生閱讀,逐步轉變家長、教師觀念。
我們建議圖工委在“教育情報網”上及時介紹新版圖書的梗概,并附上教師或學生的讀后感,供學生參考。同時,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要求薦書者既要介紹清楚所薦圖書的版別、出版日期、定價,還要寫出簡明的薦書理由。區圖工委經過篩選、評比、整理、加工、編輯后,通過網絡及時予以介紹。通過圖工委、伙伴的圖書推薦,學生讀者會有一種親近感,選擇閱讀的可能性也會大為提高。
我們建議圖工委要結合形勢或教育重點工作,推薦一批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圖工委要抓住節慶、紀念日等契機,結合時代熱點,趁熱打鐵,大力鼓勵學生閱讀。同時,也讓教師、家長及時了解當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動態,從而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三)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閱讀指導
我們建議圖工委定期開展閱讀指導活動,開設趣味性的讀書講座,培養學生閱讀熱情。在深入基層學校開展閱讀指導時,圖工委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對象召開相應的讀書指導會。用貼近學生的語言,“零距離”地向學生推薦圖書,并傳授一些閱讀方法,供學生參考。同時,通過“教育情報網”將每次閱讀指導的內容、形式、安排等一告知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采用互動形式鼓勵學生提出各種閱讀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惑,歡迎學生主動地參加讀書活動。這種互動的閱讀指導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讀書活動的積極性。
其次,我們建議各中小學圖書館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做學生的“閱讀指導者”。定期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舉辦各種讀書活動,指導學生閱讀。通過校園網加強新書宣傳,讓學生了解館藏資源的更新,知曉圖書發行動態,從而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及時選擇書籍閱讀,提高閱讀率。
(四)開展豐富的讀書互動活動,促進學生閱讀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是為了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并提高閱讀效益。我們建議圖工委可以每學期根據德育工作的重點,與教育局相關部門、團隊組織協調后確定一個讀書活動主題,然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交流活動,增強閱讀的生命力。我們認為以下的活動形式比較受學生歡迎,且有一定的實效,可以經常組織開展。
1.開展學生自主薦書活動
讓學生向同伴推薦書籍,可能更具有親和力。因此,建議圖工委每學期組織開展學生薦書活動。在薦書活動中,學生用精練的語言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一本書的梗概,并寫出推薦的理由。圖工委經過篩選后,將學生的薦書文章公布在“教育情報網”上,既可供愛書的學生參考,也可作為學校圖書館選購圖書的依據之一。
2.組織讀書征文評比活動
我們建議圖工委利用假期組織開展學生網上讀書征文活動。征文形式既可以是不加重學生負擔的“讀書一得”、“百字書評”,也可以是學生有感而發的網上讀后感交流。對于有一定質量的征文小作者,區圖工委經過評選后給予表揚、獎勵。同時,為鼓勵學校領導、教師關心、支持學生參加讀書活動,區圖工委還可以每年評選區級的“讀書活動先進集體”與“優秀指導教師”。
3.“讀書小報”展示
我們建議圖工委每年進行1~2次“讀書小報”評比。小報制作可以以班級或小隊(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閱讀后通過書面語言展現集體閱讀的狀態。小報一般設置“好書推薦”、“閱讀風貌”、“一句話書評”、“閱讀明星”等欄目,以此反映出團隊閱讀的風貌。在“讀書小報”的評比過程中,圖工委可以根據小報內容及該團隊日常參與讀書活動實際情況,授予“書香班級”、“書香小隊”等稱號,從而調動一個集體的閱讀熱情。
4.閱讀先進集體與個人的評比
我們建議圖工委每年度對積極參加讀書活動且取得優異成績的中小學生進行評比表彰。在學生本人申報、學校推薦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投票評選出年度區“書香少年”。為激勵以班隊為單位的閱讀群體,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每年可以評選一次“書香班級”、“書香小隊”,調動班主任支持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在面上形成“書香校園”的氛圍。為鼓勵圖書小管理員更好地為學生讀者服務,調動他們宣傳讀書活動的積極性,每年可以評選“優秀小管理員”,并通過教育報刊或教育情報網進行事跡介紹,激勵更多的圖書小管理員熱心為小讀者服務,使他們成為宣傳、參與讀書活動的中堅力量。
Idea 1: Write a small but romantic love letter (about 5 lines in length or less). Then, get your local newspaper and circle all the words you need (in order) to include in your letter. Then leave the paper with a special note on top telling him to put together the words to form the letter.
創意1:寫一封短小而浪漫的情書(不要多于5行)。找一份當地的小報,把情書上的每個字按順序在報紙中圈出來。讓TA用圈出來的字拼出那封情書。
Idea 2: Write a line or two of a 20 -30 sentence love letter on bits of paper or index cards. Hide the cards in various places and leave a hint on where to find the next part of the letter. The really adventurous might try leaving bits of the letter around your city.
創意2:在碎紙或卡片上寫出一封20到30個句子的情書。將這些碎紙或卡片藏在不同的地方,在每個地方留下一個怎樣找到下一片紙的小提示。當然,你甚至可以將碎紙或卡片藏在一個城市的不同地方~
Idea 3: Tape a few hours of TV shows. Watch the shows and pick out words that have been said and create a love letter out of them. Then re-record only those words in the correct order to make a video love letter.
創意3:錄一段電視節目,挑出里面的句子或詞拼成一封情書。然后將這些挑出的句子或詞單獨翻錄成一張碟。一封有聲情書就誕生啦~
Idea 4: At set periodic times of the day send one line of an e-mail letter to your love.
創意4:用電子郵件把情書一句一句的定時發送給TA。
Idea 5: On a plastic white or light colored plate, write a love letter creatively in permanent pen. Make dinner and leave the plate in place of your normal serving ware. (Make sure to switch it back before putting food on it.)
創意5:在白色或淺色塑料盤上寫一封情書。親自下廚,把盤子放在平時的地方,讓TA能看到(別忘了盛菜之前把盤子換回去哦親~)。
Idea 6: If your partner likes to read, leave a love letter in their book for them to stumble across.
什么是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意義何在?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區別,怎樣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網絡環境下教學評價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
一、網絡教學的定義
網絡教學:廣義上,網絡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網絡技術的教學活動。狹義上,網絡教學是指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充分體現學習者主體地位,以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
二、網絡教學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是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新的教育理念(建構主義理論)要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既注重教師的教,又注重學生的學兩方面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優化整個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正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學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學習和其他人(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所以網絡環境下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具備可行性。
網絡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比擬的優勢:
(1)內容豐富、形式多樣Internet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內容包羅萬象,在表現形式上,將文字、圖形、圖象、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集中于一體,采用可視化窗互操作,擴充了信息量,營造了信息環境。
(2)檢索信息方便,瀏覽器、搜索引擎提供了強大的檢索功能,極大方便了信息的獲取。
(3)適時交流計算機網絡具備高速傳輸信道,教師可充分利用在線功能,實現師生、生生之間交流,得到及時迅速的反饋信息,大大減少了教學的盲目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雙向交互,既加大了學生參與度,又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主動地位(查找、處理信息)。
三、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
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設計與非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大同小異,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網絡教學中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包括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組織形式設計,知識材料,學生活動,學習環境設計等。
知識材料設計:在知識材料組織上,要將教學資源與教材知識重組,形成新的系統知識提供給學生或者作為學生探究的對象和學習的內容。對于某些專題,還需要教師能夠設計專題學習網站,把零散的知識集成在一起,便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的自主學習。比如,高中信息技術課Word文字處理模塊部分,《電子小報的設計與制作》作為學習字處理軟件的終極學習任務,在學習“電子小報制作流程”時,給學生增加“什么是電子小報”,“電子小報由哪些部分組成?”等知識,在學法指導欄目中,教師給學生準備大量的有關于科技類、環保類、作品類、素材類網站,以及在具體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使用《Word2000教程》的幫助等,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準備電子小報的具體制作過程,比如:設計制作報頭、編寫刊頭,制作標題等。補充頁面設置、如何添加頁眉、頁腳,分欄、打印預覽等。從教學內容上就需要增加這么多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去搜集、加工、整理素材。即懂得“從哪里”和“怎么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據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技巧。
在知識材料的表現形式上,教師除了使用超文本的方式編排與組織教學內容外,還需要使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化,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容易。
這一點可以看出,教師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會“學”的方法上,積極創建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情景,教會學生學習,對教師的專業化要求比傳統高了許多。
學習環境設計:除教學內容外,教師還需要對網絡教學環境進行系統化設計,這一點常被很多教師忽略,很多教師片面認為網絡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搬到網頁上,將教學內容作為網絡教材提供給學生使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其實不然,就側重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網絡教學更適合學生的資源共享教學法(網絡資源的利用,共享文件夾的使用;其中網絡資源包括專題學習網站,教育論壇、BBS、各類教學資源網和資源庫)、信息技術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發表教學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知識技能、思想情感、研究成果等);就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網絡教學比較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協同學習。學習環境的設計應包括:超文本方式組建的知識內容、豐富的案例和學習資源、搭建網絡教學平臺、作業提交系統(包括評價)、虛擬社區如留言板、BBS、E-mail、ICQ等。
教學評價設計:恰當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利用評價結果也可以幫助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問題,有效調整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過程評價)
網絡教學中常引起關注的問題是學生成績的評價,教師怕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理解和參與度,實際上網絡教學中的評價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