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古詩詞;詩意;朗讀語感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新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級背誦古詩詞是每學年30篇以上,中年級 30篇左右,而高年級則為20篇以上。由此可見,新課程標準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婦孺皆知、膾炙人口,都是古詩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誦讀這些古詩詞呢?

一、初讀詩文,了解作者

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誦讀古詩方法很多,分自讀、對讀、群讀,又可分為默讀、聲讀等。多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詞的內在節奏。節奏是古詩詞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詩歌的一種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化為心中之本。

整體朗誦詩歌的過程中,由于現代文和古文之間的不同,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準每個字,每個詞的讀音,例:《回鄉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爆F在“衰’’讀“shuai",但古讀音應該是“cui”,古讀音更能押韻,更能體現古詩的韻律美;例如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古時應該讀xia,而現在用漢語拼音讀xie,就不和諧,不押韻了。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筆者就先讓同學們自己讀,多讀幾次,體會到古詩的押韻美,學生自然選擇讀古音了。

二、精讀課文,了解詩意

讀通古詩后,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古詩詞都會有注釋,將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筆者多半希望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讓學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師在旁適當點撥即可。還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古漢語詞典,去自己翻找。每首古詩都著力表現一種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詩的大意后,還必須深入挖掘,細細品味,發揮想象力,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使詩中描寫的景象在頭腦中浮現出來,這樣,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會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對感情體會得更深入,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空間思維力,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教學時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想象,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梢宰寣W生配樂朗讀,可以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去想象、豐富相關情節等等。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

三、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它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別"主題來說,有李白的《贈汪倫》,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這些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鄉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張志和的《漁歌子》等為我們描繪出風景優美的田園風光,表達出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同樣是寫景詩,不同的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不僅寫出了敬亭山秀麗的風光,其中“盡’’、“孤獨"、“只有”等詞又體會出詩人無比孤寂的心情。從背景資料當中,我們知道李白才華橫溢,青年時雄心壯志,無奈朝廷黑暗,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讀時要讀出壓抑孤獨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養: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睕]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于創造就必須善于想象。想象力對于一個人的重要可見一斑。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江上漁者》學習古詩后,請同學們想象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著生命危險,打撈鮮美的鱸魚,使人不由對捕魚人產生同情與憐憫。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第2篇

【教材依據】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

【內容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整首詞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作者將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醉、無賴、臥剝、相媚好"等。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古詩詞學習的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感受詞中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意,感悟詞境,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

【教學難點】

理解"醉",入情入境,誦讀詩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今天要學古詩詞,我們先來以詩會友。老師來自漢字、漢朝、漢文化的發祥地——漢中。這是我的家鄉漢中洋縣,這里不僅有最美油菜花海,還有萬畝梨園。春暖花開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悠悠漢江從我家鄉流過,每當看到夕陽晚霞看水天相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是漢中的桔園,這個季節漫山遍野金桔飄香。這正是——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草長鶯飛二月天,當你看到田野上,一群孩子在歡快地放著風箏,你會想到什么樣的詩句?

一、引——以詩會友,導入新課。

1、對比發現:出示高鼎《村居》和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高鼎的村居我們大家都要很熟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村居,不過,它是一首詞《清平樂.村居》。觀察一下,詩和詞,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①、多了一個詞牌名。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它的題目。詞牌,即曲調。

②、詞分為上下兩闋。

③、句子有長有短,字數不一。所以,我們也把詞叫做長短句。

一對比,詞的三個特點就顯而易見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南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描寫田園風光的經典詞作《清平樂。村居》

2、讀題解題。樂在這里讀作 yuè。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二、讀——讀通讀順,體會詞韻。

1.自讀課文。就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詞,結合注釋讀準字音,要求是讀得通順。

2.檢查初讀:指名讀課文。師: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3、隨機正音。

①、適時指導“剝”的讀音:“剝”是個多音字,在這讀“bao”。

②、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關注注釋)

師:詞中的“翁媼”是什么意思?

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爺爺;“媼”指的是老婦人,也就是老奶奶。

你怎么知道?借助注釋是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讀準字音,還能幫我們了解意思。請你來讀讀這句。(板貼:看注釋)

4、反復誦讀。

詩詞誦讀有它特有的韻味和節奏,下面老師來和大家一起讀,細細體會一下:

第一種:師生對讀,我讀你接。

第二種:同學讀,老師重疊。

過渡小結:詞為歌吟,好的詞就是一首好的歌,一唱三嘆余味悠長。(板貼:多誦讀)誦讀是學習古詩詞最基本的方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看到了哪些畫面呢?

三、品——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1、交流匯報。預設:鄉景圖、相媚圖、鋤豆圖、織籠圖、臥剝圖等

2、抓住畫面,細品詞意。

預設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看: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溪?

生1: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還有一條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

生2:這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清得可以看到溪底的沙石和游動小魚。

生3:小溪里還開滿著美麗荷花,清香四溢,美麗極了。

(清澈小溪邊,伴隨著小魚的游動請你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聽:置身其中,你還能聽到什么?

生1:我能聽到潺潺的溪水聲,像小溪在彈琴。

生2:我聽到小鳥的鳴叫聲。

生3:我仿佛聽到稻田的陣陣蛙鳴。

(伴隨著溪水、鳥鳴和蛙聲,請你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③、聞。在這清新的大自然中用力吸氣,你聞到了什么?

生1:我聞到了荷花的芳香。

生2:我聞到了草香和泥土的氣息。

(伴著這樣清香,帶著你的美好感受。請你讀一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④、播放音樂,小結再讀:

一讀:荷花飄香,溪水潺潺,蛙聲蟲鳴,我們就是就是溪邊的一棵小草——

二讀: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送到句中讀出來。——

三讀:閉上眼睛,想象中茅屋、青草、小溪的美麗,再來讀——

師:(板書:景美)僅僅九個字,卻把這樣一幅田園美景留在心中。我們看到了,我們聽到了,我們聞到了。這就是詩詞的魅力,這是想象的力量。

預設二: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①、指導看圖:

師:我們繼續來打開畫卷,由遠及近,把目光投向這屋檐下。兩個人物來,他們是?

生:這一翁一媼正在舉杯同飲??此麄冞吅冗吜呐d致盎然,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板書:酒濃)

②、指導寫字:出示“醉”字。在古代的篆書中,“醉”字是這樣寫的。漢字演變到今天,依然酉字和卒字組成。教師范寫,學生聯系,規范書寫。

酉字稍窄在左邊,

一個短橫藏中間,

人字一捺變一點,

穿插錯讓才美觀。

師:文中翁媼,為何而醉?(學生發言)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屋外,投向可愛的孩子們。齊讀下闋——

預設三:大兒鋤豆溪東

①、指名朗讀。

②、三個兒子都在做什么?你最喜歡哪個兒子?作者最喜歡哪個兒子?

③、抓住“臥”字,感受小兒無賴之態。

引發想象:這個調皮的孩子會怎樣“臥”?什動作,什么神態等。

生1、只見那個孩子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瞧著二郎腿一幅悠閑的摸樣。

生2、你看那調皮的小兒子正趴在草地上,兩只腿左右晃蕩,突然他開心的在草地上打了個滾,該是想到什么趣事了吧?

生3、這個三兒子真是調皮極了,你看躺在草地上,把剝好的蓮子輕輕扔上天空,腦袋一伸編穩穩的接在嘴巴里,慢慢咀嚼起來。

④、小結: 一個“臥”字,加上豐富的想象,就讓這樣一個無賴小兒的形象躍然紙上。好的詞就是一幅好的畫,讓我們身臨其境。(板書:人和)

四、誦——交流體驗,升華情感。

師:這窗外美景,這杯中美酒,這盡享天倫之樂的老夫妻怎能不醉呢?再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1、創設情境,想象說話。

第一組:

翁:你看,窗外的景色真美呀。

媼:是呀,你看那綠油油的小草,青草的芳香真讓人陶醉啊!

翁:我們住在這里,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可這田園風光確是城市不能比擬的啊。

媼:對,這就是傳說中世外桃源!這清新的空氣,可是城里人夢寐以求的呢。

翁:說得好!來,為我們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再喝一杯吧!(干杯)

第二組:

翁:老伴呀,你看我們的大兒子多能干呀,把豆苗里草鋤得干干凈凈。

媼:這都是你手把手教得好呀!

翁:這些年,你也辛苦了。你看們身的衣裳,都是你紡線織布,親手縫制的。

媼:沒什么,為了這個家,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翁:雖然日子不富裕,可是我們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我已經很滿足了。

2、情感升華:

師:這就叫——相媚好。聽著他們聊天的話語,看著他們聊天的樣子,看著這對幸福恩愛的白發夫妻,我要送給他們八個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這就是貧寒當中蘊含著最美的真情!(板書:情真)

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是一種怎樣的村居生活?

世外桃源,一家團圓,安居樂業,無憂無慮,安靜閑適…… (畫房子)

師:這美景、這酒,這人,這情怎能不令人陶醉呢?好詞就如同一壺好酒,讓我們“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再來讀!

3、熟讀成誦。

一個“醉”字,醉了畫中的老夫妻,醉了詞人辛棄疾,也醉了無數的吟誦者。千百年來,人們都想我們為何而醉?

也許,我們陶醉于那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也許,我們陶醉與老夫妻白首相伴的幸福生活,背——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也許,我怕們陶醉于一家團圓,父慈子孝的天倫之樂。背——大兒鋤豆溪東,中二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五、拓---了解背景,閱讀延伸。

1、介紹詩人。

師:然而南宋時期世界并不太平,金人入侵中原戰火連天。辛棄疾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 21歲參加抗金義軍, 20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課件出示)

在這段馳騁沙場的艱苦的歲月里,多少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面對國破家忘,他也曾經憂郁萬分——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面對強敵,他也曾經立下這樣的誓言——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師:可是,這樣一位滿懷愛國之志的詞中將軍,中年卻屢遭讒劾,被貶江西上饒一帶,一住就20年。這時的他,身上沒有戰甲,腰間沒有利劍,手中沒有兵權,但心中卻念念不忘的是他滿目創痍的國家。無奈的他只能這樣寫道: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2、對比“醉”字。

①、出示

一醉:“醉里吳音相媚好。”

二醉:“醉里挑燈看劍?!?/p>

此時,他又為何而醉?

②、感受:

這一醉,醉在世外桃園的美景;那一醉卻是內心愁苦,借酒消愁。

這一醉,醉在吳音相媚好的柔情;那一醉只能重溫當年的豪邁,嘆息現實的悲涼的壯志難酬。

這一醉,醉在安居樂業的安適生活;那一醉卻是夜深人靜,思潮洶涌時不滅的信念。

師:這樣一個愛國詞人,他盼望的就是,天下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都能有這樣一座房子,他盼望的就是——(看板書)。北伐夢碎,這一切只能在夢中了,留下這曲安居樂業之夢,天下清平之樂。

(清平樂唱詞)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第3篇

關鍵詞:感悟品悟;想象;詩眼;詩境詩意;詩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265-02

劉鐵冷在《作詩百法》中說:“詩之有眼,猶人之有目也?!比酥?,乃心靈之窗口;詩之眼,則是洞察詩詞旨趣的窗口。我國古代名家在填寫詩詞時非常重視字詞的推敲,講究“一字傳神,一語驚人”。凡是在關鍵詞句位置都非常重視遣詞造句,力求煉字精確,在整首詩詞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詩眼”。

“詩眼”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整首詩的詩眼,它表達的是整首詩的中心、意境、含義。如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主要寫友情,但它突出的卻是一個“深”字,它不僅指桃花潭水之深,更是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情感之深,兩者巧妙地聯系起來;二是句中的“詩眼”,它是詩中最精練傳神的詞語,作用是增強詩歌的形象性,并賦予詩句新的含義。如:唐朝白居易寫的《江南好》一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詩中“紅”和“綠”都是詩眼,讓我們感受到江南風景的融融春意、勃勃生機,及詩人無限的舒適與快慰。但凡“詩眼”用字都非常巧妙,在教學中,教師須從“詩眼”出發,引導學生品味好詞佳句的含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意境,感悟其中的詩情畫意。古詩教學將變得更加扎實而靈動。下面就如何突破詩眼,靈動古詩教學,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解讀詩眼,濃厚詩意

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古詩含義,感悟詩中所蘊含的意境。教學中必須著重挖掘“詩眼”含義,尤其要品析詩句中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層含義和形象生動的表達效果。

《清平樂?村居》是五年級課文,是辛棄疾不多見的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嫗、孩童共同構成了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的圖景。短短四十六字,表達了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里“最喜小兒亡賴”這句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的方式來理解“亡賴”同“無賴”,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的意思。請看這個環節的教學實錄。

生:作者說:最喜小兒亡賴。我覺得小兒很聰明,他在剝蓮蓬,為什么說“亡賴”呢?

師:把“亡賴”這個詞圈出來,學語文應該有這樣的敏感。把這兩句讀出來,聯系上下文想。

師:我有個發現,很多同學是笑著讀這兩句的,為什么?

生:我覺得那個最小的孩子特別淘氣,他臥剝蓮蓬應該很開心,所以我笑著讀。

生:因為是老夫老妻最喜歡的小兒,天真活潑,所以笑著讀。

師:你們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

生:亡賴。(師生哈哈大笑)

抓住了古詩的詩眼,使古詩教學增加了探究的內容,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變得有深度,趣味性也更濃,從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有很大提高。

二、瞄準詩眼,品悟詩情

找準詩眼,能讓讀者抓住古詩的脈搏,領悟隱藏在古詩里的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情感。詩眼不僅僅可以體現作者巧妙的構思、出眾的才華,更重要的是詩眼使詩句更具有新意,具有獨特的情趣,使對景觀氛圍的描寫更加形象生動。一首好詩的誕生,優秀的詩眼更是可以提高詩意描寫的準確性,令人品味悠長。

詩作中人們用簡練的語言、不同的修辭或表現手法抒感、描寫景色。在詩作中的點睛之筆就是整個作品中的傳神之比,影響整個作品的優劣。憑借一字之工或者一詞傳神就使得整個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有充分的想象空間或情感體會。尋找詩眼,就是尋找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動、引人深思的亮點,這就要對作品進行充分提煉。這樣詩眼將可統攝全篇,并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文學能力。品析詩眼可以先感悟詩作的修辭和表現手法,并通過尋找詩作中的詩眼,快速地體悟其思想感情。例:我在教學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時,就對“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一名句中的“敲”字的由來與學生交流,從而來體味這個字寫出了當時四周環境的幽靜,敲門聲驚動了樹上的宿鳥,驚醒了要訪的好友。正是這種幽靜的處所,悠閑自在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這就是在詩眼的品悟了詩情畫意。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古詩學習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能夠自主尋找古詩詩眼的能力,通過不斷地鍛煉學生提煉詩句的能力,使得學生在不斷糾正學習中錯誤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經過了教師的培養和指導,學生便可以通過尋找到詩眼作為切入點,正確地品賞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意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若錯誤理解屬于正?,F象,教師的糾正和講解將對學生的能力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教學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讓學生能夠明白詩眼在整個詩作中的重要作用,只要能夠準確地尋找到詩眼的所在,便可以很好地解析古詩意蘊,感悟作者情懷。通過學生親身實踐提高自己的賞析能力,就可以在古詩教學中通過突破詩眼讓整個教學靈動起來,而不是像傳統的古詩學習方式單調乏味,突破詩眼的教學方式將更加具有活潑性,更重要的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詩眼,不僅是對古詩意境的切入點,更是對作者在創作詩作時的心境或情緒具有很好的解讀效果。詩眼可以說是古詩的靈魂,瞄準詩眼,便抓住古詩的精髓,雖一字或一詞之差,但是卻可以讓人反復地品位詩情,有所感悟。

三、填補詩眼,想象詩境

古詩語言,正如中國畫一樣,經常出現留白現象。有時就是留在詩眼中,看似詩人未說,但是留下了古詩中的“氣口”,給后人留下了因人而想的空間,玄妙的留白,表達了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意境。

請看竇桂梅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時,把“醉”這個關鍵字作為詩眼,問:“翁媼為什么而醉?”引領學生想象醉在“溪上青青草”的優美田園風光;醉在大兒鋤豆、二兒織籠的勤勞以及小兒臥撥蓮蓬的亡賴;醉在“相媚好”……

有魅力的詩詞教學,必須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細細品味詩詞句,感悟其中的空白意義,更深入地想象詩境,從而進入言語的心靈世界。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向來被當作講究煉字的范例。這里“綠”字確實用得好,一夜春風吹來使江南的兩岸都變綠了。其實也告訴我們作者上次離開家鄉的時候就是這個季節,也就是說他離開家很久了,“又綠”說明時間過的很快,從而突出作者思鄉之切,回家之切??!

一首詩、一首詞,只要點上“眼睛”,便能游龍飛動,在千古流傳中永遠保持飛翔的姿態。對詩詞過繁的意思講解就反而顯得拖泥帶水,易導致曲高和寡,狗尾續貂。讓“詩眼”和“詞眼”睜開,有助于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和蘊含的哲理。因此,通過以“詩眼”作為教學古詩詞的突破口,不失為一條化繁為簡、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正所謂“詩眼既得,便勢如破竹,境界全出”。

參考文獻:

[1]盧謙.淺吟低唱皆因情萬紫千紅總是春――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J].語文教學通訊,2010,(7).

[2]王玲湘.那些關于古詩教學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0,(7).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第4篇

如果說創新是成功的常青樹,那么知識就是滋養的長流水;如果說潛能是創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識就是潛能的主要內容。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知識1古詩詞

第1課的古詩分析總匯

1、古詩——《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情。

①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②詩意:許多鳥都高飛遠去,看不見了,一片白云悠閑的獨自飄遠。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夠。

2、古詩——《望洞庭》(唐

劉禹錫)————表達了詩人熱愛和贊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②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3、詞——《憶江南》(唐

白居易)————表達了詩人贊美和懷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詩句: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②詞意: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4、古詩名句總匯

①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②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5、古詩修辭手法

①擬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②對比: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③比喻:

潭面無風鏡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詩異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詩人寫的)

2、景物地點同(都屬于江南)

3、詩詞內容同(都寫景,都是寫景抒情的)

異:

1、體裁形式不同(前兩首是詩,后一首是詞)

2、詩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調寫景言意,后兩首熱情頌景抒情。

)

3、表現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對比非常強烈。

)

7、古詩想象

我獨自坐在敬亭山山中,這里的環境一片幽靜,突然,吱吱喳喳的幾只鳥兒在天空中飛過,越飛越遠,直至無影無蹤。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秀麗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啊,如畫的風景我久已熟悉。每當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碧綠的江水清凈明澈碧如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第23課的古詩分析總匯

1、古詩——《鄉村四月》(宋

翁卷)————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①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②詩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大人樣子勞動的情景,贊頌了農村勞動人民的勤勞,表達作者對天真、可愛的勞動人民的喜愛。

①詩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②詩意: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著種瓜。

3.詞——《漁歌子》(唐

張志和)————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②詩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

文學常識、要點

1、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稱為詩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2、望洞庭──唐劉禹錫

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

3、憶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詞,“憶江南”是詞牌名。

4、鄉村四月——宋

翁卷

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5、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贊頌了農村勞動人民的勤勞,表達作者對天真、可愛的兒童的喜愛。

6、漁歌子——唐張志和

意境優美,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情趣。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知識2日積月累

(1)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

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②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③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④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

⑤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2)關于誠信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離婁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梁惠王上》

(3)農業諺語

1、農時諺語——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2、氣象諺語:

①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③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④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4)關于戰爭的成語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敵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 突然襲擊 神出鬼沒

所向無敵

(5)關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

2、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

3、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6)關于鄉村田園生活的詩句

1、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秋天)

2、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秋天)(王維)

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天)(蘇軾)

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夏天)(趙師秀)

5、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王駕)

6、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

(7)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語:

1、褒義:

雄心壯志 堅定不移 堅忍不拔

自強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難而進

無堅不摧

2、貶義:

知難而退 碌碌無為 一暴十寒

寸進尺退 有始無終 半途而廢

(8)歇后語: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墻的石頭----后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歇后語造句: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小明是不會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的。

(2)你因為考了一百分就馬上驕傲起來了,所以這次又落后了,真是又應了那句話: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9)成語故事

手不釋卷——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鵬程萬里——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10)課外積累:

1、關于誠信的名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2、農時諺語:①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②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3、氣象諺語:

①有雨山戴帽 無雨山沒腰

②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鳴

③泥鰍跳,風雨到

4、關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5、歇后語:

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②芝麻開花——節節高

③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6、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①《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7、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知識3近義詞、反義詞總匯

一、近義詞

1、觀賞—欣賞

蜿蜒—綿延

精湛—精深 安慰—安撫

耽誤—耽擱 均勻—勻稱

2、款待—接待

鼓動—鼓舞

啟示—啟迪 隱蔽—躲藏

沉寂—寂靜 兇惡--兇狠

3、執行—履行

打破—突破

偶爾—偶然 約摸—大概

流暢—通暢 安靜—寧靜

4、給予—賦予

沉穩—深沉

開闊—廣闊 裝飾—點綴

耀眼—刺眼 違背—違反

5、鮮艷—鮮麗

伺候—侍候

請教—領教 斷定—確定

安閑—清閑 饒恕—寬恕

6、肥沃—肥美

遙望—眺望

羅列—排列 游覽—游玩

明麗—明媚 緩緩—慢慢

7、饋贈—贈送

維持—堅持

器重—重視 教導—教誨

損傷—損壞 樸實—淳樸

8、羨慕—仰慕

企圖—妄想

情愿—愿意 躊躇—猶豫

似乎—好像 憂患—憂慮

9、焦急—著急

深重—沉重

媲美—比美 侵蝕—腐蝕

靈巧—靈活 避開—躲開

10、敏銳—敏捷

揭開—掀開

立刻—馬上 頓時—立刻

潔凈—干凈 隱蔽—隱藏

11、繁殖—繁衍

啟發—啟示

陰沉—陰森 宛轉—悠揚

盤問—詢問 沉寂—沉靜

12、注視—凝視

輕蔑—蔑視

黝黑—油黑 劫難—災難

趔趄—踉蹌 防備—防范

13、素質—素養

彌漫—充滿

卓越—杰出 流連—留戀

驚訝—驚奇 仿佛—好像

14、飛翔—翱翔

驚動—打擾

權利—權益 神奇—神秘

痛快—爽快 珍貴—寶貴

15、照顧—照料

酷愛—熱愛

驕傲—自豪 鼓動—扇動

騷擾—擾亂 震撼—震動

16、珍惜—愛惜

寂寞—孤寂

遼闊—廣闊 清晰—清楚

居然—竟然 溫暖—暖和

17、裝扮—打扮

照例—慣例

瞧見—看見 率領—帶領

倘若—假設 辛苦—辛勞

18、專注—專心

尊嚴—威嚴

遮掩—遮擋 贊許—稱贊

寂靜—安靜 更改—更換

19、責備—批評

尋?!匠?/p>

公開—公布 固執—頑固

聚集—聚攏 唯一—唯獨

20、贊嘆—稱贊

舒服—舒暢

疑惑—疑問 堅毅—堅決

氣餒—喪氣 伺候—侍侯

21、滿意—中意

斷定—肯定

請求—要求 可惡—厭惡

接見—會見 悲慘—凄慘

22、情景—情形

吩咐—囑咐

饒恕—寬恕 違抗—違背

應付—應對 兇惡—兇狠

24、興致勃勃—津津有味

嘟嘟嚷嚷—嘮嘮叨叨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25、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笑逐顏開—喜笑顏開

爭先恐后—不甘后人

二、反義詞

1、前進—后退

擁擠—松散

保護--破壞 干凈—骯臟

善良—丑惡 沉重—輕便

2、躊躇—果斷

憂患—安樂

靈巧—呆板 創造—模仿

黝黑—白凈 贊揚—批評

3、平穩—波動

偶爾—經常

安靜—喧嘩 平靜—激動

糟蹋—愛惜 乏味—有趣

4、可愛—可恨

贊許—指責

清涼—悶熱 懷疑—相信

清澈—渾濁 舒暢—郁悶

5、容易—困難

感激—抱怨

承認—抵賴 擴散—聚集

微波—巨浪 聚集—分散

6、明艷—暗淡

蜿蜒—筆直

精湛—生疏 馬虎—認真

生疏—熟練 善良—兇惡

7、樸實—華麗

安全—危險

冷淡—熱情 傷害—保護

躊躇—果斷 松散—緊湊

8、頻繁—稀少

減產—增產

破壞—保護 容易—困難

靈巧—笨重 敏銳—遲鈍

9、揭開—覆蓋

立刻—遲緩

清楚—模糊 寬敞—狹窄

平衡—傾斜 提高—降低

10、和平—戰爭

卓越—普遍

沉寂—喧鬧 黝黑—白皙

流暢—阻塞 遵從—違反

11、驕傲—謙虛

完整—殘缺

堅硬—柔軟 糟?!獝巯?/p>

有限—無限 失望—希望

12、寬闊—狹窄

清晰—模糊

溫暖—寒冷 明白—疑惑

樸素—華麗 獨特—普通

13、微弱—強烈

漆黑—明亮

消失—出現 責備—表揚

公開—秘密 固執—隨和

14、特別—一般

明亮—暗淡

細致—粗糙 舒暢—難受

堅毅—動搖 容易—困難

15、成功—失敗

悲慘—幸福

錯誤—正確 堅定—動搖

兇惡—善良 違背—遵從

16、明白—糊涂

下降—上升

伸—縮 閑—忙 稀—密

17、垂頭喪氣—昂首挺胸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花繁葉茂—枯枝敗葉

18、全神貫注—心不在焉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范文第5篇

中國古典詩詞①中的家國情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鄉土親情的思戀。鄉土、親情,對于遠游者來說是多么親切而渴望的啊!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漫游中輾轉反側,見月思親,情不自禁地吟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杜甫“月是故鄉明”等名句,抒發出對家鄉親人最親切直接而又哲韻無限的思戀,引起代代共鳴。故鄉是生養自己的土地,一個對自己的故鄉都不熱愛的人,很難說他對祖國的熱愛是真誠的。此外,男女愛情與獻身國防的恰當融合之作,也是具有家國情愫的。如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時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此詩把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對正義戰爭的理解融為一體,是愛情、家國的融合之作。那些游子思鄉、邊陲塞隘、閨婦思夫等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對鄉土親情、對家國故園的思念和眷戀,都應是那個時代家國情愫的具體體現,都有一定的愛國意識。

對山水田園的鐘愛。華夏大地,田園秀美,江山壯麗,中華兒女用真情之筆描繪抒發著無限壯美錦繡之景和陶醉愉悅之情。陶淵明在《飲酒》中沉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更將這種陶醉和真愛描繪到了最佳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些淳樸自然、清新流暢的詩篇,愜意地描繪出令人向往的田園風光,意境優美清新、安逸恬靜。古人懷著無限鐘愛之情、真摯純美之意,吟唱著對祖國壯麗河山、秀美田園、皇天后土的由衷愛戀。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韓愈“江作青羅帶,山如青玉簪”(《送桂州嚴大夫》);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陸游“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水亭有懷》)等。

這類古詩詞可分為三小類:一是單純描繪景物的,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王維的《終南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是借景抒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甫的《望岳》;三是借景物描寫揭示生活哲理的,如王之煥的《登鸛雀樓》形象地揭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天下憂樂于心的情志。因朝代更替而引發故國眷戀之情的,其慘痛凄切之心、悲天憫人之狀尤為感人。《詩經》中的《黍離》記述了東周士大夫行經鎬京時見其祖先宗廟宮室已盡為禾黍的感受:“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慨傷周室之覆亡,家國之衰替,彷徨難去,悲嘆不已。以往用所謂階級分析的觀點不把這首詩歸入愛國詩,現在我們將之納入到“家國情愫”之列。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將亡國之痛抒發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國破家亡的悲哀之情,故國鄉土的難舍之緒,哀婉凄切。

對“天下”的憂樂意識表現在“兼善天下”的理念中?!凹嫔铺煜隆笔侵袊糯嗜酥臼拷üαI的最高人生理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將之概括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家國情愫的體現。

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始終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中仁人志士家國情愫的重要內涵之一。屈原是第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愛國詩人,他在《離騷》中反復抒發著自己執著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②,表現出在國家危難之際勇于獻身、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愛國之心,這是屈原憂國憂民意識的具體表現。司馬遷說:“屈平疾王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③。杜甫是繼屈原之后又一位最具有憂患意識的偉大詩人,在《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別》、《春望》等一系列憂時感憤的詩篇中,詩人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等憂國憂民的深摯喟嘆。此類作品還有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張孝祥的《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就連多愁善感的李賀也發出“男兒何不帶吳鈞,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語,范仲淹把古代士人的憂患意識概括得更為集中真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這種憂患意識帶有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同樣是中華民族美好情操的具體體現。

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始終是中國古詩的重要主題之一。家國和人民,這兩個概念是血肉相連、緊密相依的,對家國的熱愛,自然會萌發對生息于斯的人民的關切;對人民的關愛,也同樣會升華到對家國民族的忠誠。杜甫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摯熱情懷,批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丑惡現象,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甚至愿以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溫暖:“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捐軀之舉。屈原的《國殤》是一首悼念為國捐軀的將士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他們為國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他們“出不入兮往不返”、“終剛強兮不可凌”、“首身離兮心不死”和“子魂魄兮為鬼雄”的雖死不屈的頑強精神。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是這種精神的升華。其他如漢樂府中的《戰城南》、南北朝樂府民歌中的《木蘭辭》、唐代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等,從不同角度表現出為國效力、視死如歸的節操。

統一之愿。有些朝代,統治者的軟弱投降、喪權辱國與廣大人民的愛國熱情、民族氣節形成了鮮明對比。宋朝統治者對敵卑躬屈膝,不惜以大好河山、千萬臣民拱手相送;相反,愛國將士們舍生忘死、激昂悲憤地頑強抗爭,愛國名將岳飛壯懷激情地發出:“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陸游念念不忘洗雪國恥,盼望國家統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叮囑兒子:“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辛棄疾在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國難中,夢寐以求的是抵御外辱、恢復中原,發出堅持抗戰、統一祖國的悲壯誓言:“馬革裹尸當自誓”(《滿江紅》)、“男兒到死心如鐵”(《賀新郎》)。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國奮力抗爭,被俘后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他高唱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舍生取義,壯烈殉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不屈之氣。孔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④是中國人重氣節的概括之語。孟子云:“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人要有“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古賢所倡頌的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歷經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洗禮,鑄就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浩然的中正氣節和高尚的民族情操。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后,身系牢獄,寧死不降,慷慨就義:“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事樊斍逡?,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正氣歌》)。

正確理解古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愫,還需要以歷史唯物史觀來分析下面兩個關系、一個問題――

愛國與忠君的關系。我國古人的愛國思想往往與忠君意識交織在一起,這是當時的特定歷史環境造成的。如屈原的愛國與忠君就是一致的,他熱愛祖國,也忠于楚王,雖遭楚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怒”(《離騷》),仍自告奮勇愿為之“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并“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杜甫的愛國也是與忠君相聯系的,“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集中表現了他對國家和君王的忠誠。古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君”往往是“社稷”、國家的代表和象征,并形成一種思維慣式:愛國自然要忠君,忠君自然也就是愛國。不可否認,像屈原、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其忠君思想是有一定歷史局限性的,他們對君主抱有過多的幻想,對統治階級雖有所批判,但只是停留在表面?!坝拗摇边^甚,這是不可取的。但他們的愛國思想與人民群眾的愿望、與歷史的進步相一致,又是可貴的。屈原的忠于楚王和熱愛楚國是一致的。

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中國古代的愛國作品,多產生于漢民族同其他少數民族尚未完全融合的特定歷史階段,胡人入侵,武皇開邊,都曾給人民群眾造成深重的災難。對這類戰爭的發動者,是不應肯定的,但在反侵略戰爭中所產生的愛國作品,情況就不同了。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個具體民族都曾有過自己的愛國作品――文字或口傳的,凡屬于反侵略的愛國作品和愛國人物,不管是哪個民族的,都應得到肯定。在今天中華民族大團結歷史時期,各族的愛國人物和愛國作品都應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共有的歷史遺產和寶貴精神財富,都屬于我們中華民族情操和愛國精神范圍。

功名問題。官本位意識的影響作用,使得古代士人多熱衷功名仕途,希望求得一官半職。當今,用唯物史觀來看待這一現象,應該予以肯定,這與中國封建社會特定的歷史環境有關,也是積極進取的一種表現:入仕功名是古代士人實現其“光宗耀祖”、“施展才華”、“兼濟天下”的唯一途徑,屬“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的范疇,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應該肯定并提倡。

注釋:

①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②游國恩:《離騷纂義》,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③韓兆琦:《史記選注集說》,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④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台州市| 彭水| 开阳县| 利津县| 交口县| 伊宁市| 阿城市| 阿拉尔市| 东安县| 宁安市| 通城县| 平乐县| 元朗区| 株洲市| 门源| 新田县| 鹤岗市| 富阳市| 庆安县| 清水河县| 通化县| 天全县| 银川市| 柯坪县| 阳江市| 孟津县| 元谋县| 常州市| 福鼎市| 清流县| 简阳市| 楚雄市| 扬中市| 巴林右旗| 南康市| 边坝县| 井陉县| 泰州市| 靖宇县|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