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老師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這個傳統始于十五世紀,當時奧地利大公麥西米倫以鉆戒向柏根地的瑪麗許下海誓山盟。他的親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訂婚時,您必須送一枚嵌有鉆石的戒指。”麥西米倫納言。這個儀式從此流傳至今,已有數世紀之久。
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紀時,準新郎提出來象征者愛的信物,以穩定心上人的心。當時許多紳士送手套給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對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時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應他的求婚。
為什么鉆石被視為愛情的最高象征?
——熱能和壓力蘊育出顆顆結晶的鉆石。鉆石是人類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質。在古代,人們并沒有切割鉆石的工具和技術。鉆石因此自然成為永恒不渝的愛情的象征。而孕育鉆石的熱能就代表著熾熱的愛。
為什么新娘要戴面紗?
——最初,新娘的面紗象征著青春和純潔。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著白色面紗,以表示清純和歡慶;或戴藍色的面紗,以示如圣女瑪麗亞的純潔。據說,當年瑪莎·華盛頓的孫女妮莉·華樂斯在結婚時別出心裁地披著白色的圍巾,掀起一陣風尚。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紗的習俗的由來。當年瑪莎的未婚夫見她站在真絲窗簾后,驚為天人,贊嘆不已。這給了她在婚禮時戴白紗的靈感。
為什么新娘穿白色禮服?
——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征著歡慶。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間,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紀初,白色代表純潔的意義就遠超過其他。
為什么新娘帶著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運。根據民俗的說法,農夫認為在婚禮當天,新娘的眼淚會帶來好運,使天降甘霖,滋潤作物。后來,新娘在婚禮當天流淚,預示著她會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為她的婚姻傷心落淚。
為什么在結婚典禮時,新娘總是站在新郎的左邊?
——古時候,盎格魯撒克遜的新郎常常必須挺身而出,以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別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劍,擊退敵人。
為什么要特別訂制結婚蛋糕?
——自羅馬時代開始,蛋糕就是節慶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個時代,婚禮結束時,人們會在新娘頭上折斷一條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麥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則代表著幸運,賓客無不爭著撿拾。依照中古時代的傳統習俗,新娘和新郎要隔著蛋糕接吻。后來,想像力豐富的烘焙師傅在蛋糕上飾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麗可口的結婚蛋糕。
為什么有蜜月之旅?
——“蜜月”(Honeymoom)一詞的由來起源自古歐洲的習俗。新婚夫婦在婚后的三十天內,或直到月缺時,每天都要喝由蜂蜜發酵制成的飲料,以增進性生活的和諧。古時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婦在恢復日常生活前,單獨相處的甜蜜時光。
英語骨干老師培訓心得1
我有幸參加了××區小學英語教師骨干教師培訓班。在本次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認為這次的培訓為我這個新手教師提供了一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平臺,對我來說是一個接受新思想沖擊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能力的好機會。
本次培訓有來自本區不同學校的各位英語老師,××是我們的指導老師。課程內容豐富多彩,他從聽說讀寫各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的活動。我們××名教師也扮演學生的角色,將理論放到實踐中去,再在實踐中反思。每天的我們就像一個吸水的海綿,盡情地吸入,以提升自身能力。以下,我分享我的培訓體會和收獲。
一、認清自己,開拓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培訓的過程中,我覺得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40位教師,各有各的風采,能唱善辯,能畫能演,讓我有一種緊迫感,我覺在得我應該多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我,做一個合格的有個性的英語教師。××讓我們反思自己,并分析自己是屬于實踐性,反思型,學習型還是計劃型的教師,并跟我們總結其實這幾種教師的類型應該是一名綜合教師的滾動性的轉變,從計劃型到實踐型到學習型再到計劃型不斷地滾動轉型,做一名合格的新時期的教師。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40名教師分為八組,每5人為一個小組,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五個人必須合作去完成教師下發的任務。我發現合作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它能讓學生們在組織形式下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合作學習“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性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合理的分工,使得傳統課堂上許多原來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則由學生小組來承擔,師生關系由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演變成“指導--參與”的伙伴關系與共學關系,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從而真正實現教學上的民主。
三、把培訓學習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
曾經有教師說過,教師就要勤于學習,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我想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加工,探尋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把培訓中學習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活動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來,并在實踐中不停反思,從而得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游戲和方法。
總之,經過短短幾天的培訓,我更新了觀念,學到了很多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更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并創新,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學風格和模式,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小學英語教師。
英語骨干老師培訓心得2
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懷揣著全新、全方位地提升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急切心情,參加了廣安市小學英語骨干教師遠程培訓學習,即將結束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升,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教學技藝的增長。我對教師心理健康、職業道德、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認識。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句實在話,我曾有過職業倦怠,很迷茫。通過這次培訓,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這次培訓可以說是一次心靈的凈化,使我消除了浮躁,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我從專家、學者身上不但學到了教學本領,而且學到了如何為人師。這次培訓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華。
一、精細化的課程安排,讓我耳目一新
我聆聽了十二個由公共通識、學科專業、小學英語專業課程組成的精彩講座,每一個講座,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和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而他們帶給我們的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著我的心田。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講座的內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一些教育教學實例讓我產生了共鳴,更激起了我的反思。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也讓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對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最常見的五步教學法:Warm-up(leading-in導入或準備),Presentation(呈現或新授), Practice(練習),Production(靈活或拓展運用),Assessment (檢測或評價)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今后怎樣設計和分析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與方向,課堂教學方法有了提高。
二、專家引領,促我轉變教學觀念
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基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環境,才能營造師生平等、其樂融融、共享民主的教學氛圍。
王曼怡老師娓娓道來的細節決定成敗,我感觸很深。特別是她講到外教上課風格值得我們借鑒我最有同感,自己學習英語時美國老師給我們上聽說課的情景歷歷在目:他們默默保護學生的自尊、培養學生的自信,上課時淡化學生的一些錯誤,當學生表述有誤時,她們從不糾錯,而是親切地說出正確的;表揚、激勵的話語總是掛嘴邊;重視課堂的趣味性,說話時表情非常夸張;但不失嚴謹,給學生示范讀音非常到位。對比我自己的教學總有一些不如人意之處,教師施教之工,貴在引路,妙在使學生開竅,今后我將適度使用夸大的生動活潑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孩子交流,甚至把自己融入所講的故事情節及活動角色,爭取在生動有趣的課堂中,與孩子一起快樂一起進步。
三、分享交流、便于拓寬學習視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參加培訓學習的這段時間里,結識了許多新同行,他們都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與他們探討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感悟,我覺得十分榮幸。培訓活動中,大家在網上研討、交流是那么踴躍、真誠、樸實,大家用情感譜寫了一曲值得回味的樂章,它匯成了一陣陣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持、激勵著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
聽專家講座及班級沙龍踴躍發言,爭取與他人有更多思維碰撞,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與其他學員一同交流和探討教學教育教學中感到疑惑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使自己能博采眾長、開闊視野。
四、課后沉思,同感身心健康才能快樂工作
做個身心健康的教師,培養出生理、心理健康的學生。專家們對心理健康的剖析,以及對教師所存在心理問題的揭示和調節方法的指導,我情不自禁開始審視自己 ,提醒我要調適職業認知、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職業升遷,愉快地工作生活。不做生活中的“怨婦”,更不做工作中的“怨師”。從靈魂深處愛學生,尊重學生,容忍理解學生成長性的錯誤,不但關注他們的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讓孩子健康愉快地學習成長。
通過本次緊張而短暫的培訓,我要重新審視自己,現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須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視野,放開思路,開拓出屬于自己的新視角、新領域、新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更要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學到的知識盡快消化、吸收,積極將本次培訓所學的經驗及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中,變成自己的教學實踐、開拓創新,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的比較成熟的教研教學風格,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爭取做一個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技巧、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的優秀教師。學海無涯,我將在學習中求進步,在培訓中求提高,在探索中求發展,我始終追尋的原則是:愛拼才會贏!
英語骨干老師培訓心得3
本人有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20xx—20xx學年首屆骨干教師培訓班”的一系列學習活動。本次培訓,學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對培訓對象從聽課量、課件、教案、技能課、試卷、說課、評課、調查報告、論文、理論學習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要求與培訓。最后,邀請縣教科所參與考核認定。我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通過學習我有許多的感觸:
一、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英語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骨干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在英語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英語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英語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英語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英語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教師的這種角色的特征是:
(1)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
(3)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同學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4)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任務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而非代替學生活動,代替學生思考,教師應陪伴學生共同成長,做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啟蒙者。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1、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
英語課以語言對象,強調以任務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這個就是知識點。我通過認真學習《走出誤區,走進真正的合作學習》、再談決勝課堂》、《對構建教學模式的思考》等文章之后,明確了英語課最終的落腳點是在知識上,還要能解決將來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最終讓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達到交流的目的,以此為最終目標。我作為華十中的一位骨干教師,對于教師課堂教學常規藝術,感受最深的是:每位教師在積極、熱烈的氣氛中討論到教學節奏的調控藝術時的提綱挈領——波瀾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銜接美。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好習慣:
(1)養成根據發音規律記單詞的習慣。
初中教師教學中要教記憶單詞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知道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中的發音規律、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音節的劃分,促使學生養成按發音規律記憶單詞的習慣。
(2)上課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大膽提問的習慣。
(3)課前預習、課堂記筆記、課后整理的習慣。
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討論問題;課后整理筆記,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中學生普遍缺乏這方面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過度依賴老師。培養他們預習、記筆記、整理的能力可以促使他們學得更積極、更有效。
(4)每天自覺聽、讀、背、說英語的習慣。
要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必須強化聽讀說的習慣。每天至少半小時讀背英語,有條件的學生與家長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流,班級每星期確立一天為英語日,使學生養成自覺說英語的習慣。
通過培訓,讓我明確了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體驗的完整的生活過程。因此,教師教學行為將發生巨大的轉變,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選擇,要超越書本,發表獨立見解,教師要大膽創新,使教學成為充滿創意和激情的過程,要解放學生,為學生創設自由思想和自由選擇的空間,學會容忍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質疑,學會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還要注意向學生學習,師生共同成長。
2、觀摩、討論教師在課堂上的課,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體驗成功和培養自信;
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能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給英語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使我受益非淺。
一天,老虎大王丟了一個價值連城的王冠,他怒火沖天,急急忙忙地找到了小兔子、狡猾的狐貍、還有沉穩的大象,一個一個質問有沒有見到王冠。
小兔子蹦蹦跳跳地進了老虎大王的辦公室,問道:“大大大……王,有有有什么事呀?”老虎大王生氣地說:“你見到我的王冠了嗎?”小兔子害怕地說:“大大大……王……我可沒有看見。”老虎說:“那你走吧!”小兔子飛一般的跑了出去。狐貍在路上的草叢里見到了一個王冠,心想:“肯定是老虎跑的時候讓樹枝刮掉了,卻沒發現,這么漂亮的王冠,我才不給你!”輪到狐貍了,他大搖大擺的走進來問:“大王,您叫我有什么事嗎?”“你把我的王冠交出來,有人說你撿到了”,老虎大吼,狐貍打了一個激靈,眼睛滴溜溜一轉“難道他發現了?不可能!他在詐我!”“我才沒看見!不過聽說大象撿著了。”狐貍答道。老虎把大象叫進來,火冒三丈地對大象說:“是你偷走我的王冠了吧?”大象揚起鼻子,拱拱嘴,露出雪白的大象牙說:“我才沒有呢!”大象走了,狐貍對老虎說:“如果我幫你找到王冠,你送給我一棟別墅吧?”老虎心很急,說:“行吧!”狐貍過了兩天交給了老虎,如愿以償的得到了一棟別墅。
美華小學三年級:郭子聰
1、《法老王朝》,作者是布賴恩·費根,本書撼人的圖片捕捉到帝王谷的富麗堂皇,也呈現出風格一致、于法鮮明且極具表現力的浮雕,刻畫著法老、祭司和舞女,還可以看到數千年未變的三桅帆船靜靜航行住尼羅河上,其文字除了生動描述埃及傳奇人物、重要事件和輝煌成就以外,還從各個角度深入探索了這個高度組織化且具有文字的古代社會;
2、《埃及紀行》,其作者是威廉·戈爾丁,作者與夫人旅游埃及,審視現代埃及的日常民生,而這種現實是發生在隨處都是古跡遺址的一個古老國度中,因而作者將這次埃及之旅記述成一書,表露出很多私密化的個人情懷,引人入勝,與讀者坦率地分享他對這片土地的迷戀與旅程中的迷惘和追詢;
3、《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七世》作者是埃米爾·路德維希,。本書介紹了一個女子擁有比天還高的抱負,遺憾的是這女子沒能找到一個可靠的臂膀來助她完成歷史的重任,因而這是一個處于權力巔峰又具有悲劇色彩的女人。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試用期;勞動關系;正式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狀態
一、引言
就廣義而言,勞動關系是指人們在參加社會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也稱為“社會勞動關系”。勞動法范疇里的勞動關系則是狹義上的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確立勞動關系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實施各自利益的必然選擇。通過建立勞動關系,勞動者得以向用人單位提供有償勞動而獲得勞動報酬,用人單位通過有償使用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力而獲得利潤,從此意義上講,勞動關系也可以說是一種經濟關系。
在勞動法范疇,勞動關系的確立是通過訂立勞動合同來實現的。我國《勞動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10條第1款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可見,通過訂立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應是正式勞動關系。
但現在的問題是,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況且,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那么,對于約定了試用期的勞動合同來說,試用期成為了勞動合同期限內的一個特殊期間。在這個特殊期間內的勞動關系是否完全同于一般勞動合同期限內的勞動關系呢?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試用期間的勞動關系的狀態問題。
關于試用期間之勞動關系狀態問題,學者們看法不一。爭議的焦點在于試用期間的勞動關系是否是正式勞動關系。由于正式勞動關系與非正式勞動關系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因此,正確理解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的狀態,有其重要意義。
二、非正式狀態說之評判
部分學者對試用期內勞動關系狀態持非正式狀態說。從他們對試用期有關的問題的論述中即看出。“試用期,是指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關系還處于非正式狀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是否合格進行考核,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是否適合自己要求進行了解的期限”。“《勞動合同法》基于對勞動者傾斜保護的理念,對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解除權進行了嚴格限制。即便試用期這一勞動關系尚處于非正常狀態的相互考察期也不例外。”“試用期是在勞動合同訂立后當事人雙方建立正式勞動關系之前約定的一個特殊時期。”“用人單位不能因為試用期內勞動者的特殊身份和與勞動者暫時建立的非正式勞動關系,使勞動者在行使權利方面受到某些不合法的限制,與其他勞動者實行差別待遇。”這些表述中,無論將試用期內勞動關系稱之為“非正式”,還是稱之為“非正常”,均得出這樣的結論,即試用期內的勞動關系無論如何也不能等同于正式的勞動關系。
那么,非正式狀態說理出何處呢?筆者通過整理和分析,認為其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試用期內勞動者的工資待遇可以與其他職工不同
因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0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可以推斷出,試用期內的勞動者的工資待遇可以低于其他勞動者。《勞動合同法》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勞動者剛接觸一個新的崗位,可能由于不熟練等因素,給用人單位創造的效益可能還比不上其他勞動者,在此期間適當降低試用期勞動者的工資待遇,也有其合理之處。
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資待遇的區別,顯然不能作為判定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為非正式勞動關系之依據。因為試用期間勞動者工資待遇條款應屬于試用期協議之約定條款,即試用期勞動者的工資待遇是可以由當事人雙方基于意思自治原則進行協商約定的。這種約定不管是高于其他勞動者,還是低于其他勞動者,或者與其他勞動者相同,都并不違法。《勞動合同法》第20條規定只是對約定的最低限做出限制,這樣做主要是出于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特殊保護,其符合《勞動合同法》之立法宗旨。
(二)試用期內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與其它勞動合同期限內不同
從總體上講,在試用期內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要比試用期滿后容易得多,這也是法律建立試用期制度之必須。因為勞動合同試用期就是勞動關系當事人特別約定的一個供當事人雙方互相考察的,合同解除條件亦無嚴格限制的期間。
但是,同樣,對勞動合同解除條件的不同并不能當然地得出試用期間勞動關系是非正式勞動關系之結論。因為,試用期間勞動合同的解除條件雖然很寬松,但也并非不受任何限制。《勞動合同法》對當事人在試用期間解除勞動合同是有明確規定的。對解除權行使之法定義務,當事人必須執行。同時,對于在合法前提下,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條件有約定的,當事人也要受到約定義務的限束。
故此,無論在立法上,還是在實踐中,非正式狀態說均是不能成立的。
三、正式非穩定狀態說之認定
基于對非正式狀態說的批判,筆者認為,試用期的勞動關系狀態應認定為正式非穩定勞動關系,即正式非穩定狀態說。
(一)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的正式狀態
筆者之所以認為試用期間的勞動關系是正式的勞動關系,其理由有三:
1.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正式確立的標志,有了勞動合同就表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已經正式確立。而勞動合同是試用期存在的前提和基礎,試用期屬于勞動合同期限之組成部分,顯然,試用期自始至終處于正式勞動關系之中。
2.試用期間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得弱化。勞動合同當事人之權利義務并沒有因處于試用期而被免除。雖然試用期是當事人相互考察和了解的一個特殊階段,但是法律(下轉第244頁)(上接第238頁)并未限制當事人之權利范圍或減輕當事人之義務負擔。盡管在試用期間,勞動者在工資報酬等方面可能會低于試用期滿后的職工,但是,勞動者享受的其他權利與試用期滿后職工實無二樣。特別是用人單位,不得以處在試用期間為由隨意剝奪或者弱化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并且負有相應的義務。同樣,勞動者在試用期內,也負有與試用期滿后相同的義務,如對用人單位的忠誠義務等。總之,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試用期間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等同于試用期滿后的勞動合同之權利義務關系。但這里不包括對勞動合同的解除權。
3.認定試用期勞動關系為正式勞動關系是落實勞動法公法規范之必需。勞動立法飽含了大量的國家干預性質的公法性規范內容,這些規范充分體現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之宗旨。試用期之規范也不例外,其雖然是基于當事人之合意而得以確立,但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不因為處于試用期間而能隨意約定,其約定內容必須符合法律強制性規定。那么,這些公法性的強制性規范的貫徹執行,均得以勞動關系正式建立為前提和基礎,否則,假如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為非正式,何以能夠要求當事人必須履行相應之種種義務?非但這樣,當事人(尤其是用人單位)可以借此肆意地限制對方權利逃避自身的義務。勞動立法也正是為保障強制性規范得以切實執行,才將試用期置于勞動合同期限之內,而禁止設立單獨的試用協議。
(二)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的非穩定狀態
筆者在上述談到,雖然試用期屬于勞動合同之組成部分,但畢竟試用期是一個勞動合同當事人相互了解和考察的階段,一旦出現任何一方認為對方考察不合格,便可以輕易地解除勞動合同,使得勞動關系終止。因此,在試用期間,勞動關系實際上處于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
1.試用期間當事人勞動合同解除權行使的門檻很低。用人單位只需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即可,而對于勞動者,則可隨時行使解除權,且無須說明理由。正是由于解除權的行駛如此容易,當事人動輒就會行使,使得勞動關系隨時面臨被終止的境地。
2.為避免己方利益受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會將試用期間的勞動合同解除權發揮至極致。在試用期內,由于當事人雙方相互了解不深,彼此信任度不高,因此,可以說在整個試用過程中,雙方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仔細尋找對方的缺陷,一旦發現對方有不符合己方約定之處,便毫不容忍地行使合同解除權,使己方從不利的勞動關系中解脫出來。
這里,我們要清楚,勞動關系不穩定并不等于勞動關系不正式。勞動關系不穩定側重于勞動關系在時間延續上隨時會有終止的可能,而勞動關系不正式則表明該勞動關系不構成法律意義上完全的勞動關系,嚴格地說,該勞動關系并不能產生法律上的效果。
總之,對試用期間勞動關系狀態的認識,不僅關系到立法上如何設計試用期制度,而且關系到實踐中如何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假若認定試用期間勞動關系是非正式的勞動關系,勢必導致試用期立法上的混亂,同時,也必將導致實踐中勞動者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最終,將使《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難以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全興.勞動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劉文福、黃麗娥.論用人單位在試用期的勞動合同解除權—兼評〈勞動合同法〉第21條.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5).
[3]黃蕾.試用期內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研究.求實.2009(8).
[4]郭文龍.勞動合同試用期研究.政治與法律.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