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博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范文第1篇

關鍵詞:博客;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001-03

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不僅僅是教育技術手段現代化的標志,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老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式。這使得人們能更好地認識新事物、形成新觀念、體驗和接觸現代技術和工具,由此師生們的教學模式、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等都會發生改變。

一、博客簡介

“博客”一詞,源于英文Blog/Blogger,是指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或稱“網絡日志”。本文中的“博客”,指具有博客行為的一類人或博客們所撰寫的Blog;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撰寫這些博客的人就叫做Blogger。[1]博客實際上是一種迅捷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一種利用一定技術手段(rss、archive、comments、trackback等)實現的信息、傳播信息的在線出版平臺。人們對于博客的理解各異: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著名IT專欄作家丹·吉爾摩);博客就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戴夫·溫納);博客是互聯網上獨立的思想泡泡(詹姆斯);博客是媒體的開放源代碼運動(方興東);博客是“個人出版2.0”。[2]網絡專欄作家孫堅華認為:“比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其內容主要為個人化表達;二是以日記方式而且頻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鏈接,拓展文章內容、知識范圍以及與其他博客的聯系。”

二、博客的特點

博客的誕生意味著人們開始實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流方式。一個真正的blogger,具有對知識的激情、對關注領域的執著、對思想與資源共享的開放心態。博客有八個優勢:一是個性化,二是共享性,三是深度交流,四是簡單易用,五是免費午餐,六是更新頻繁,七是超級鏈接,[3]八是開放互動。Blog的個性化特點是指其內容的個性表達。博客是博主(具有博客行為的人,文中均簡稱博主)個性表達的載體,通過博客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博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博客DIY功能越來越強,博主可以隨時換上心儀的背景圖片,換字體顏色,增添動感的特效代碼,做成自己想象的模樣。Blog以互聯網這個開放的信息平臺作為載體,必然面向大眾進行傳播,這決定了它的共享性。它以統一格式提供RSS提要,使其共享更加方便、高效。Blog與其他網絡交流工具一樣,具有交流功能,但它體現一種深度交流。Blog為這些懷著共同目標或對某個問題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們提供了一個聚集在一起研究和探討問題的場所。通過Blog人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進行持久、深入、廣泛的交流討論,使網上的交流更加深入,討論更加有效。操作簡單是博客發展的推動力,這是其深受網民青睞的最大特點。只要你會上網、會識字就可以寫博客。操作簡單不僅體現在申請注冊上,而且進入管理平臺后,選擇模板、博客設置、日志管理、添加日志、發表日志、預覽首頁,簡單走六步,就會寫博客了。“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使博客真正實現了“零進入壁壘”,這為博主們提供了簡單易用性的同時也讓博主們盡享免費“午餐”。很多網站提供托管博客,無須自己注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人們只要提交免費注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無需承擔任何費用。持續更新是博客保持生命力的造血機制,博客更新速度驚人,信息傳遞迅捷,博客更新就似生物的新陳代謝,若沒有了更新,博客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超鏈接是Blog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運用超鏈接,可以拓展文章內容,實現與其他Blog的聯系。另外,博客的trackback功能通知被你所引用的日志,你引用了它。這樣Blog之間就通過Trackback互相連接了起來,搭建了一座“思想的橋梁”。開放互動是博客交流的推廣鏈。網絡賦予了博客的開放特性,博客對大眾開放,實現大眾傳播,游客的“闖入”和評論就產生交流。游客撰寫評論和簽名留言,博主對他們進行回復,并通過鏈接地址進行回訪,達到互動效應,這就達成了游客和博主間的互動,這種開放互動有利于交流推廣和對外傳播。[4]

三、博客的功能

一般而言,blog具有以下功能:一是信息平臺,人們可以通過博客工作、生活乃至交易信息;二是知識管理系統,博主通過博客的文章分類、blogroll、友情鏈接、tag等功能可以建立并管理自己的知識庫;三是事務處理系統,通過博客的日歷和記錄功能,博主可以方便地安排個人日程,對自己的事業進行目標管理;四是社會化網絡平臺,博主因為博客的傳播和交流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又可以通過博客支持好友甚至組建項目團隊等,通過博客群組建立自己的社會化網絡。博客迅速發展的八個優勢及四個功能正為教育所需,而且完全可以整合到教育領域中,因而博客迅即被運用于教育領域。博客進入教育領域為教師和學生所用,就開發出了以下教育功能。

1.自主學習功能。經營博客本身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積累知識、體驗創造的過程。從接觸博客之始,就注定了要開始學習。管理博客,為了增加內容、美化界面、體驗功能,都要不斷學習博客的相關知識,如怎么添加圖片,如何設置背景音樂,怎么交換鏈接,怎樣修改代碼,這些都迫使博主自主學習。大量瀏覽、學習別人的博客,并通過博客與其他博主交流學習,博主積累了各方面的知識。

2.共享成長功能。人們用博客記錄自己每天突然閃現的靈感,記錄每天的生活、工作、學習、情感,記錄自己對事件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對問題的探索,生活點滴和瞬間思考都可能撞出思想和創意的火花。成長中的教師和學生把這些點滴記錄下來,在記錄思想和創意火花的同時也在記錄著自己的成長歷程。博主們的成長歷程隨著博客的傳播被瀏覽,不斷被別人共享著,這實際上是在共享生命成長歷程(黎加厚)。

3.教學反思功能。反思是師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反思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追尋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整改和優化的方向。很多教師把這些教學反思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于博客,既方便了以后自己的教學心得的記錄和整理,也便于同行交流,當同事或同行閱讀到這些反思時能獲得一些教學啟發。當學生在博客上閱讀到教師的教學反思會通過評論的方式對教學進行反饋。此外,學生也可以用博客記錄自己對自身學習的反思。學生通過閱讀教師博客,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并通過反思修正對課堂內容的某些錯誤理解。學生通過評論在博客上與教師交流后還會反思并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

四、博客在教育中的應用

博客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溝通工具,必然影響人們的思維習慣及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式。Blog使Blogger將工作、愛好和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博客運用于教育,引起了學習方式、教學模式、思維方式乃至教育理念的變化。博客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專業發展平臺、教學輔助平臺以及與學生互動的交流平臺。教師通過Blog進行教學管理,教學信息,進行學業評價、課外輔導,引導學生探討問題,與學生互動交流。博客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個信息傳播平臺、信息獲取平臺、管理輔助平臺和互動交流平臺。博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平臺、娛樂平臺和創作體驗平臺。學生通過撰寫博客,開展自主學習,管理知識,并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和成長。國內外很多師生已經利用Blog進行教育和學習實踐:作為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知識管理手段、成長記錄、終身學習助手等。

1.便于自主學習。Blog非常個性化的特征賦予學生學習以極大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按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學習目標、方式、內容、時空和進度,從而保證了學習的主體性。學習的自主化使得思考個性化,思考個性化的結果就是個人創意。每個人都可能利用Blog自由思考、自由表達,心得體會。自主學習的評價過程中,評價時學生一般會考慮其他同學的觀點,這樣就能夠在評價中進行借鑒,進而提高學習水平;而教師則通過一些問題解決導向的研究與講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種互動可以強化具有不同個性、能力及自信的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利于知識管理。Blog是一個便捷的知識管理系統。利用Blog可以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存儲和查找等,發揮Blog的超級鏈接功能,鏈接與學習相關網站,構建虛擬知識庫。通過Blog也可以對知識進行學習、共享和創新等方面的動態管理。通過Blog,教師可以把研究成果、典型的教學案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進行記錄,儲存教學資源。學生把學習心得和筆記錄入博客,便于移動學習和復習;學生還對海量學習資源進行篩選、整理,收集于Blog中建成自己的主題知識庫。教師記錄教學技能、教學智慧和學生記錄學習心得的過程,也是把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利用博客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學習體驗的過程實際上是把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以便與他人分享。

3.教學信息。Blog是一種基于網頁的可以迅捷更新的動態媒介,能即時教學信息。Blog都具有信息功能,教師可以創建信息頁面,自動生成首頁新聞鏈接,將教研論文、教學動態等教學信息分類到Blog上。如將課程通知于博客,提前告知學生;將學習資源、講稿到博客,供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下載復習。此外,信息的形式還可以是超級鏈接和內容分發與推送。通過訂閱RSS,把內容直接分發到學生的Blog;通過內部用戶的好友功能,Blog之間可以相互短信息;學生讓同學把信息發表到自己的Blog,自己的信息也將到對方的Blog,實現教學信息的共享。

4.搭建互動平臺。Blog可以為師生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如通過基于主題的Blog,師生提出探討的主題或問題,然后熟知者充當引導者、志愿者,引導大家把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資料收集起來供人分享與討論,并將對該主題的討論引向深入。Blog為網絡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便利的交流互動平臺。Blog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Blog群組。Blog群組是指由擁有同一學習主題的學生在Blog上創建的以網絡社交、學習互動、研究和探討問題為目的的網絡組織形式。另外,師生也可以通過Blog進行交流,在對方的Blog上發表評論,這樣師生間、學生間建立了一個多向互動平臺。

5.促進教學相長。一方面,博客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博客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新的平臺:教育理論和教學反思記錄積累平臺、知識管理平臺、教學經驗與教學資源的交流共享平臺、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平臺。[5]

對教師來說,博客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便利平臺。首先,教育博客為教師個性發展提供了平臺。博客追求個性化,老師把博客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獲得個性化的教學智慧和靈感。其次,博客為教師個人教學資源的積淀提供了空間。教師通過Blog記錄日常教育隨筆、教學心得、教學反思,并把教案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課堂實錄、研究成果、教學課件等上傳到博客,在博客里積淀屬于教師個人的豐富資源,使隱性知識顯性化。第三,博客為教師搭建了教育反思平臺。教師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寫博客是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一種極好的方式。博客提供了個人反思的載體,它記錄下了個人思想活動、教育活動、學習活動的變化。第四,博客能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教師作為普通人也經常會遭遇情感衰竭和個人成就感低落等消極情緒,這些情緒得不到釋放易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利于教師的成長。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的消極情緒往往得不到現實表達和釋放。而博客作為虛擬空間卻可以為教師提供這樣一個傾訴和表達的平臺,讓教師有了表達的機會,能自由訴說和自在表達,從而為教師建造了一個自由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博客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成長。學生建立個人或團體博客,記錄自己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博客與老師、同學或網友交流討論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等,反思自身的學習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無形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反思意識,培養了反思習慣,通過反思提升了思維能力、創造力等學習能力。博客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他們通過博客搭建自己的學習資源體系和知識體系,為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潛能,讓自身不斷成長。[6]

參考文獻:

[1]ithao123.什么是博客(Blog)[EB/OL].(2007-08-05).

.

[2]方興東.博客的世界[J].經濟觀察報,2003,(增刊).

[3]劉萱.Blog在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3).

[4]徐果萍.博客論:什么叫博客[DB/OL].(2006-06-01).

http:///tag/%e5%8d%9a%e5%ae%a2%e8%ae%ba/page/4/.

[5]朱新華.教師博客——構建教師專業成長新平臺[J].北京教育,2007,(5).

教育博客范文第2篇

關鍵詞:教育博客; 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10-113-002

博客不同于個人資料庫,也不同于BBS,博客是一個進行知識管理、行動研究、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的平臺,它既發揮了資料庫知識存儲與分類的功能,又發揮了BBS交流的功能。它是一個個性化的空間,從內容到形式都便于管理、查閱、交流。它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大日記本,在這個日記本中,不僅留下記錄者自己成長的足跡,還留下他人幫助、引導的痕跡。所以它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和工具。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界探討的熱點問題。在近些年研究與探索中,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例如在職進修、教研組研討、觀摩考察、參與式培訓等,雖然有一定的促進,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對教師的個人經驗不夠尊重,普通教師在研討中缺乏話語權,教師缺乏自主發展的意識與動機等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探索一些新的適合于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顯得尤為必要。博客能給人帶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感受,在網絡世界里,恰如“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在這無際無垠的天地里完全可以“采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完成修煉自己職業與生命的素養。

一、“博客”技術與教師專業成長

“博客”即Blog,是weblog的簡稱,一般稱之為“網絡日志”。作為一種數字化、全球化、現代化的網絡工具,“博客”以其特有的即時性、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特點,以及其所具備的讓使用者自由展現其思想、個性及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共享等功能,形成了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文化現象。它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新的人際交流方式;二是以個人為中心的信息過濾和知識管理;三是形成團隊的知識傳播與分享。

二、教育博客——幼兒教師成長助推器

1.博客是知識共享與交流的平臺,有助于教師快速成長

博客重要的功能在于“分享”和“交流”。它可將教師的個人資料進行分布和出版。通過參與回復、討論,可以體驗他的思想與他人建立廣泛的社會聯系。分享他人經驗、思想和體驗,這些體驗、經驗的獲得將使自己某一方面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實現跨越式的提升和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困惑、問題也隨之增加,急需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而博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就可相互交流。教師可遨游于信息的海洋里,尋求來自普通教師的“網絡日志”,擷取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聆聽“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更可以進行個人間的交流,園際間的、組內間的交流。在交流中思維進行碰撞,知識得到挖掘和啟發。

2.博客可以為教師提供討論問題的平臺,提高其對專業問題思考的深度

雖然在幼兒園中有一些教研、科研活動,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并不是每位教師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有的教師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加上思考的時間受到限制,一般淺談輒止。而在博客上的交流,使教師的發言可以無所顧忌,可以保持冷靜而理性的頭腦去思考。例如某教師提到,“因為有了專題的討論以后,有時問題可以討論的比較深一點,而不是很泛的,大家提出了一個觀點以后,能夠圍繞這個觀點談,想的問題就比較能夠深入下去,不像平常的那個談話,講到哪里就哪里。這樣看來,網上的教研、科研活動可以給教師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并且在網絡上留下大家討論的痕跡,為往后的工作所借鑒。

3.博客可以讓閱讀和記錄成為教師的習慣

教師的精神生活離不開閱讀、思考與寫作,離不開與學生的一起成長的喜悅。雖然在博客出現之前,這些工作教師同樣可以做,但是,只有博客出現之后,尋找良師益友之方便快捷,閱讀交流之方便是無與倫比的。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人的潛能。一個人每天讀幾篇好文章,每天思考一個問題,每天寫一點心得,日積月累,成效是非常顯著的。博客是一個網絡日志,它首要的功能就是閱讀和記錄,教師可以運用博客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信息隨時地采擷下來,將有困惑,有價值的信息錄入到自己的博客中,日后可以更好地加以整理和利用。

我園教師目前基本上每班一臺電腦,教師在上課之余,隨時隨地填寫自己的網絡日志。他們把自己的日志按照個人的喜好和理解進行分類,按所分類內容進行更新,對于某個事物你必須有自己的態度,對于你提供的信息和內容,必須做到真實、廣博、生動、高品位。教師像寫日記一樣記載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體驗、感受按照個人的喜好進行分類填寫。這些內容的填寫每天都堅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透過每日的資料書寫與整理,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還改善了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養成了寫的習慣、思的習慣。博客還將這些文字自動地按時間排序,這種大日記的形式便于日后檢索、整理,變固定的文字為鮮活的、便于移動和修改的電子檔案。只干不寫等于沒干,又干又寫那才算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教師也正是基于每天的閱讀和記錄形成了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4.教育博客是幼兒教師自我反思的平臺

反思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自我提升的環節。老師把自己的反思記錄在博客中,讓老師不斷地回顧和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專業品質。老師把反思及時地錄入博客中,一來便于自己再度回放,自我改進和提升,二來也是便于他人參與評價。因此這種開放性的反思是非常有益于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細節成就經驗,成長源于靈感。在教育教學中,我努力捕捉師生間擦出的教育智慧的“火花”,積極反思付諸文字形成思想,我想日積月累即可滴水穿石,這樣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在工作中我們既要有“埋頭拉車的精神”,還要有“抬頭看看路的智慧”!教育專家、華師大教授葉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自我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平時,我們將反思寫在記錄本或筆記本上,久了就會丟失,而通過教育智客(博客),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反思永久記錄下來,并通過寫反思及閱讀自己與他人的反思,不斷更新自我的教學觀,改善自我的教學行為,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克服被動性、盲目性。

5.教育博客成為幼兒教師心靈傾訴的家園

由于教師在教育教學、職稱評定、人際關系、社會生活、經濟狀態等方面產生的壓力太大,容易出現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個人成就感低落的心理狀態,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牢騷和憂慮。教師需要傾訴,消極情緒需要釋放。參與博客讓教師有了表達的機會。博客讓教師走進人群,逃離封閉的孤島,從而訴說著,思索著;美麗著,快樂著……博客讓教師能自由訴說和自在表達,從而為教師建造了自我、自由的精神家園,讓教師有展示個性的機會。教師博客的同質性讓大家更容易達成同一個聲音,更容易同病相憐,還容易達成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教師們更容易在抱怨學生難教中獲得共識,更容易在齊聲討伐學校管理的“管制”時發泄怨氣,更容易在無情批判學生家長不可理喻中獲得快樂。雖然這樣的抱怨、訴苦和聲討等并不解決實質性問題,但卻能夠讓教師痛快淋漓的抒懷、釋放,能夠讓教師在心理上減壓,從而讓教師輕松地從職業倦怠中走出來。

三、教育博客存在的問題

博客的出現給教育信息化注入新鮮血液,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形象,博客將成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一個極有前途的生長點。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教育改革中,沒有哪一種技術可以解決所有的教學問題,沒有哪一種教學模式可以適應所有的教學內容。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立足點是教育而不是技術,特別是處于發展初期的博客技術,必定有不可避免的不足。因此我們在給予教育博客熱情支持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如何合理利用教育博客。

1.管理與維護的困難使教育博客出現應付現象。對于個人而言,博客的維護與管理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經歷,對于一些一線的教師,平時的教學工作已經安排得滿滿的,而教育技術的快速更新對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于是迫于大工作量,許多教師寫博客便開始應付,就連一些一開始熱情很高的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寫的內容越來越少,真正把博客的寫作作為改變自己生活,變成自己的樂趣的教師為數不多。

2.日志內容的質量有待提高。教師博客的日志大多數無拘無束、輕松隨意。有些博客只是簡單的資料累積或者超級鏈接,更有甚者為了自己博客的點擊率嘩眾取寵。有些教師興趣持久性差,不能堅持。博客的重要作用就是記錄教師教育教學的反思與感悟,這些感悟與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與“密度”自然就會產生質變,從而使自己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行為發生創新。

總之,博客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自主平臺,它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工具和手段。如何更好地實現博客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還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論研究者及教師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充分挖掘它的功能,讓學習精彩,工作精彩,人生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溫永明.試論教師專業成長及其意義[J]河西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教育博客范文第3篇

一、教育博客――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

在教育博客中,教師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文字。自己認為設計得不錯的教案,或是深有感觸的教學案例和反思,也可以是總結自己教學經驗的專題論文,都可以分門別類地上傳到博客中。不僅如此,在博客中教師也能將自己的教學觀點、方法和思想和博友們進行交流,總之只要能夠形成文字的東西,在博客里都能進行。教師可以隨時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和得意之作保存到這里,供他人瀏覽、評價。教師可以盡情展示專業特長,抒發教育理想,暢談為師之道,總結教學得失。

比如,林臣炬老師的散講課堂,分成了語文課堂、德育課堂、綜合課堂三個方面,記錄下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葉興福老師在博客中設立了“趣味數學”欄目,專門記錄一些數學中的一些趣味題目;倪明光老師將博客題為“青逸美術書法工作室”,將各類作品展示在此,交流技巧和教學方法。從我市的一個個教育博客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教育工作者,及其豐富多彩的專業成長的歷程。

教育博客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博客,教師獲得了表達和展示的機會,可以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的真情切意。同時,通過瀏覽專題網頁、書寫教學日志等內容,教育博客也成就了教師閱讀寫作和發表作品的心理需求。

二、教育博客――教師學習交流的天地

教育博客的功能除了記錄個人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其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功能,而這些功能又恰好符合教師教學反思的需要。在這里每一位“游客”(即瀏覽網頁的人)都可以就該博客中感興趣的教學設計,或者教學觀點,通過發表評論闡明自己真實的看法。讓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能圍繞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能夠分享對方的觀點,并能夠相互幫助,對新的話題和想法進行探討。

這學期,我在參加我校的賽課前,將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的教學設計上傳到了博客中,以征求大家的意見,沒想到沒多久就吸引了不少游客發表了評論,指出我在教案的設計時,未符合學生的學齡特征及個性差異,難度上整體偏大。針對大家的這些觀點,我又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修改,并且請了我校的老教師對我的第一次試教進行了點評。然后,我再將修改后的教案和教學反思發表在博客中,繼續征求大家的意見,很多游客又再次進行了點評。經過這樣幾次的修改,我的這節教學課與第一次相比有了不小的改進,這對于我來講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鍛煉,也讓我真正意義上體會到了教育博客的好處。我想對于網上的許多參與者來說,他們提出的教學建議或許也能對自己的教學產生作用,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在這次的教學交流中,我們完全由原來學科組內幾人的面對面發言,變成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交流。評論者面對的也是“零障礙”交流,可以真實客觀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而且,這種評價和建議的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除此以外,博客的功能還在于能夠增進教師的交流表達能力。在博客中,大家通過評論的形式去交流,這時閱讀、思考、語言組織需要同時進行。首先,游者必須認真閱讀對方的文章,充分了解其表達的觀點;其次,游者需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教育思想,認真斟酌,做到心中有數;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見解進行整理后發表出來。為了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就更需要論點的設計和論據的引用。在這一次次交流評論中,寫作所需要的這些技能,教師在博客中就可以得到鍛煉,這對于教師專業成長來說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育博客――積淀教育反思的載體

在每位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精彩的教育片斷,或在腦海中閃過一些想法和觀點,但是很多教師或者因為找不到適合表達的途徑,或者認為“這些只不過是一些小事”,或者認為用筆記錄太麻煩,而缺乏寫作的熱情和信心。這些因素使得教師不能很好地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故教育思想的積淀和升華就更無從講起了。

教育博客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網絡文化 博客 教育技術 學習 教學

Abstracts: Internet has undergone military phase and commercial phase. Now it is entering its culture phase .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origin, fe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blog. It analy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log culture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how foreign people apply blog to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reby it illustrates that blog is an important culture phenomenon in the age of internet which will affect our studying method and teaching pattern.

Keyword: internet culture  blo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instruction

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不僅僅是教育技術手段現代化的標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新事物、形成新觀念、體驗和接觸現代技術和工具,由此我們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等都會發生改變。

但是,當互聯網正在變成信息海洋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臨另一場新的挑戰,那就是如何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只有人們相互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獲得的知識,互聯網才會變得更有價值。作為繼電子郵件、BBS和ICQ之后的另一種網絡溝通工具,博客(blog)的出現,標志著互聯網從傳統的信息共享開始漸漸跨過"思想共享"的門坎,互聯網真正開始凸現其無窮的知識價值。如果說,黑客文化代表了一種互聯網技術野蠻的張力的話,而博客文化則代表了人們對重建互聯網秩序的向往。互聯網在經歷了軍事階段、商業階段之后,已開始迎來它的文化階段。博客文化的興起,與黑客文化與自由軟件文化一樣,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文化現象, 這些文化現象必將影響我們的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

一、博客(blog)的興起

首先,我們要介紹一下什么是博客(blog)。

Blog(同義詞有web log,weblog)的最普通的定義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Blog可以翻譯成博客日志,但大多數人將它簡化成博客。

隨著網絡出版、發表和張貼文章等網絡活動的急速增長,博客已經成為了一個指稱這種網絡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博客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張貼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博客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到有關公司的新聞或構想,或者是個人的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許多博客是個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或者是一群人根據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目標進行合作。撰寫這些博客(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習慣上,我們也將它翻譯成博客。博客這個詞的中文含義,既可以表示主體的人(blogger),也可以表示行為的的本身或對象(blog)。它既是一個名詞,也可以是一個動詞。在本文中,為區別方便,在有些易混淆的地方我們用英語字母加以注釋。

一般認為,博客起源于網上瀏覽者在網上發現了有趣的內容,互相用電子郵件等方式交流通報。這些信息經過有心人有意識的整合,就發展成了博客的雛形。紐約時報的大衛·格拉格這樣描述博客的誕生:一些程序員嘗試在網上推出超鏈接形式的日記,張貼他們自己的技術層面的思考心得與個人生活方面的休閑內容。當這種行為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后,他們為那些喜歡這種張貼方式但對技術一竅不通的人開發了博客網站的簡便維護工具,由此,博客在非技術人員中也開始流行起來。隨著博客人數的日益增多,他們的目的與初衷已相去甚遠。目前的博客們(Blogger)發表和張貼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博客的溝通方式靈活方便,它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并且逐漸被應用到教育的實踐領域中。

博客(Blogger)的出現,使人類網絡生存方式開始向個人化的精確的目錄式方式過渡。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知識管理者。他們的知識與思想不再是封閉的,就象自由軟件運動貢獻出的是程序的源代碼一樣,博客們在博客日志中貢獻出的是他們思想的源代碼。博客們將工作、生活和學習融為一體,通過博客日志,將日常的思想精華及時記錄并,萃取并聯接自己認為的最有價值、最相關、最有意思的信息與資源,使更多的知識工作者能夠零距離、零壁壘地汲取這些知識和思想。

二、博客(blog)的種類

給博客進行分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博客本身也處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從形式上看,通常它不過是個人或小組利用相當便捷的免費維護軟件運作的個人網站,網站中包含許多其它網站的鏈接。當然,富有個性的機智、幽默的簡短評注是博客(blog)不可或缺的內容。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將博客(blog)分成這樣一些類型。

1.基本的博客。

基本的博客是博客(blog)中最簡單的形式。單個的作者對于特定的話題提供相關的資源,發表簡短的評論。這些話題幾乎可以涉及人類的所有領域。美國許多名人例如美國NBC廣播公司脫口秀主持人Al Roker和電視連續劇星際旅行中扮演船長的William Shatner利用他們的名聲在他們自己的博客日志上有規律地發表隨筆與感想,與他們的崇拜者分享他們的思想。

每天不同的人們都在發表他們的博客日志──大學生、老師、家庭主婦、商業顧問、運動員以及新聞記者,很多的博客日志由特定的領域的專家管理。Jim Romenesko的MediaNews weblog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是運行時間最長的涵蓋所有媒體的博客網站(現在由Poynter.org主管)。

2.小組博客。

這是基本的博客的簡單變型,一些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博客日志,有時候作者不僅能編輯自己的內容,還能夠編輯別人的條目。這種形式的博客能夠使得小組成員就一些共同的話題進行討論,甚至可以共同協商完成同一個項目。

3.親屬和朋友之間的博客。

博客也同樣流行在朋友和親屬等生活圈中。這種類型博客的成員主要由親屬或朋友構成,他們是一種生活圈、一個家庭或一群項目小組的成員。這種博客通常流行在住在不同區域的朋友中,例如高中或大學的好友畢業以后各奔四方,但是他們通過博客繼續交流與通信。

4.協作式的博客。

這種類型與小組博客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共同討論使得參與者在某些方法或問題上達成一致,有些人也將他歸到小組式的博客中。通常,我們把把協作式的博客定義為允許任何人參與、發表言論、討論問題的博客日志。

5.公共社區博客。

前幾年,在網上曾經出現過一種公共出版系統。互聯網服務商不僅提供網絡出版系統給用戶,而且提供硬盤空間給他們。公共出版在幾年以前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因為沒有持久有效的商業模型而銷聲匿跡了。廉價的博客與這種公共出版系統有著同樣的目標,但是使用更方便,所花的代價更小,所以也更容易生存。

6.商業、企業、廣告型的博客。

對于這種類型博客的管理類似于通常網站的WEB廣告管理。

7.知識庫博客,或者叫K-LOG。

知識庫博客是最令人興奮,而且最起作用的一種類型。由于博客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博客的知識管理也將越來越廣泛。這種博客使得企業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來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員擁有的、保存在文件檔案或者個人電腦中的信息資料。知識庫博客提供給了新聞機構、教育單位、商業企業和個人一種重要的內部管理工具。

博客的類型很復雜,以上所列舉幾種類型的是一種簡單的劃分方法,有的博客可能無法歸到上面幾類中,也有些博客則可能同時具有幾種類型的特征。

有時候根據博客日志(blog)的存在方式,我們還可以把博客分為三類:一類是托管型的,博客們不需要自己注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所有一切由相關網站負責完成,并且不需要支付費用,blogger.com/ 就是這樣的網站,這是一種建立博客日志的最方便的方式;一類是自建獨立網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間和頁面風格,這種方式需要一定的條件;還有一類是附屬博客,將自己的博客(blog)作為某一個網站的一個欄目、一個頻道或者一個附加內容,不少媒體網站都開始有了這樣的舉措。

三、博客文化的特征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博客網站,其形式和內容仍處于探索之中。它的形式目前與一般個人網站沒有明顯不同,與BBS、個人網站、電子刊物等其它網絡傳播方式在技術本質上也沒有很大的區別。博客網站無論是技術還是形式都非常簡單。可以說,成為博客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博客所有的技術都是互聯網與生俱來的。不受技術、形式和理念的約束,是博客們(blogger)的理想。

與個人主頁相比較,博客是一種方便的、個人化的,即時性很強的網頁。一般的個人主頁門檻相對較高,正式點的個人主頁,需要注冊域名,需要申請租用服務器空間,需要許多軟件工具使用的常識。博客日志則不同,一個會申請電子郵件的網民就完全可以"零技術知識"、"零成本"地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例如,你去blogspot.com/申請,整個過程就象申請免費郵件那樣簡單,每天寫作、編輯、上傳就好象發送郵件一樣。從內容上講,博客是個人性的行為,博客的文章是從個人的角度反映個人的思想,博客日志以個人的大腦作為網絡搜索引擎和思想發源地,這是目前任何搜索引擎技術無法做到的。從時效性角度,博客日志是經常動態更新、不斷積累的,有些博客(blogger)甚至出差在外,也通過PDA以無線傳輸方式,及時將個人的行為、信息和思想記錄在博客日志上,這就使得博客的文體有別于其他個人文章。

與傳統的電子郵件、BBS和ICQ這三種互聯網溝通方式相比,博客是一種較嚴肅的溝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強,而個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約束。電子郵件和ICQ則是多用于個人間的通訊,而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博客是個人在網上展示自己、與別人溝通交流的綜合工具,它的管理也比BBS簡單得多。因此,美國許多政府部門要求政府官員用博客方式來進行溝通和知識管理,而BBS、ICQ等在這方面的應用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未來博客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成為企業、學校、政府等機構的知識管理工具,這是其他幾種方式所不能實現的。當然,博客并不取代其它任何一種方式。

與傳統門戶網站相比較,博客則進一步深化了知識管理的專業化和個人化。比如在一個有關教育技術的博客網站上,專業的博客(blogger)從專業角度關注這個領域的一舉一動,依據其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與實踐知識對該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行追蹤,通過搜索提煉信息,為受眾提供及時的資料,發表自己的評論。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通過別人的反饋和評論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這是那些大的門戶網站許多隔靴搔癢式的介紹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許多門戶網站開始將專業的、有深度的內容,交由博客(blogger)來完成。

博客個體(blogger)從事博客(blog)工作,從其動機上來講各不相同。我們可以把他們簡單分為三類:第一類人只是將博客(blog)作為個人表達思想的方式,他們是博客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受眾或讀者一般非常有限,對于他們而言,有時甚至無所謂有沒有讀者或讀者的多寡;第二類是追求影響力的博客,他們不僅把博客(blog)作為自己知識過濾、知識積累和知識傳播的方式,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們和他們的思想;第三類則是認為博客可能產生一種新的產業模式,通過博客方式尋找新的商業機會。當然,有些人屬于綜合性博客,三者兼而有之。

博客(blog)意味著開始實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一個真正的博客(blogger),具有對知識的激情、對關注領域的執著、對思想與資源共享的開放心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博客不單單是一種網絡技術手段,也不僅是單純的制作網頁的行為,它是一種網絡的文化現象。

下面,我們將對博客作為學習資源, 學習過程來討論它對于我們教育技術的影響。

四、博客在教育技術中的應用

博客文化的精神激發了人們的求知與表現的欲望。博客(blog)作為學習的資源與學習的過程,有一些其特有的作用。

1.過濾信息。

在這個網絡信息泛濫的時代,博客可以作為通往知識的一種途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網上的信息太多、太雜、太亂,學習者無法判別哪些信息是有價值的,哪些是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博客將經過過濾過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博客將信息傳遞給他的伙伴。通過瀏覽別人的博客日志,知識獲取的效率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2.提供學習的豐富情境。

通常的教輔網站,只是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的鏈接,而博客則提供更多的評價,更廣泛的背景資料。有一些學者通過博客日志反映他們對某些問題的認識,開始對于這些問題的看法可能也是粗糙的,但是他們將這些思想表達出來,然后在博客上發表后續的看法。這就象計算機軟件一樣,思想也有1.0,2.0,3.0版。在這一過程中,專家可以將最近看了哪些書,讀了哪些人的文章,聽取了哪些意見都通過博客方式表達出來。這樣,閱讀者了解的不僅僅是專家靜態的、目前的觀點,而重要的是可以把握專家思想的流程。同樣,這一方式對于學生來講也是有效的,學生的博客日志可以反映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關于問題的想法與思路、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得教師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3.提高學生的媒體文化水平。

博客(blog)的個人化使得博客們(blogger)在信息的過程中,要采用最適當的方式對信息進行過濾與說明,使得他的博客日志能夠為更多的人接受,使得他的思想和資源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正如我們前面所述的,與傳統BBS相比,博客日志具有更強的規范性,博客們具有更強的自律性。由于博客一般是由個人或小組擁有的,通常具有共同的主題,所謂敝帚自珍,所以在博客的世界中,很少出現在BBS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

4.鼓勵參與者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博客更看重的是參與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對于教師或書本上的觀點,學生可以通過博客的方式發表他對于這些問題的理解,博客并不要求意見的統一,但要求意見的針對性和獨立性。另外,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多個不同的議題,允許學生自由地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議題。

5.提供對信息的評價。

博客的重要特征就是對信息的過濾,使得信息可以轉換成有用的知識。但是博客所過濾的知識到底有沒有價值,價值在什么地方,閱讀者有沒有補充的信息,閱讀者對于博客(blogger)的資料和思想有什么樣的觀點,都可以通過評價的方式加以表述。這種方式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判別能力的訓練。

6.鼓勵學生的參與和協作。

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勵學生的參與,不光是閱讀和評論老師或其它同學的博客日志,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建立自已的博客日志,設置自已的議題,與別人分享自已的思想。建立自己的博客日志是零知識的,它不需要什么網頁知識、ftp知識,只要會申請帳號,就可以建立一個自已的博客(blog)。

總之,博客應用于教學,對于教師而言,博客的過程就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對于學習者來講,博客(blog)的過程就主要是學習者個人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當然,在博客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學生也在不斷地整理自己獲得的知識。博客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會延伸到許多領域。一些國外的學者認為,博客將來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和評價的工具。目前,國外博客在教育實踐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在以下這些方面。

1.學生學習情況的電子檔案。

這是目前博客在教育中應用最多的場合。這種博客常用于學生對于教學的反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協作、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的匯報、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資源收集整理,學生社團的興趣愛好活動的合作空間。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和家長更容易了解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kern.org/ 就是這樣一個學校網站,該學校為許多老師和學生建立了類似的博客日志。

2.教師職業訓練。

作為教師職業培訓的數字檔案和學習記錄,通過該種博客日志,既可以使教師相互之間進行協作和交流,也可以對教師進行遠程的培訓。許多教師可以通過博客方式與其它教師分享自已的教學體會和經驗。例如,weblogg-ed.com就是這樣一個記錄和推動把博客應用到教育中的站點。這個網站由一位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者Will Richardson發起的,他收集了一批目前采用博客的學校站點和教育工作者的博客站點,并在自己的博客日志中記錄自己把博客應用到教學中而匯集的點滴經驗。

3.課堂教學的輔助管理。

博客的這種應用可以作為教師與教學相關的通知、布置學生作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以及提供學習資源鏈接的在線門戶。

4.協作學習。

這種博客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都可以訪問,它可以讓更多的學習者參與到群體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提供一個項目或話題,讓學生共同參與。homer.hcrhs.k12.nj.us/blogs/j1class/weblog.html 就是這樣一個博客日志,每隔一定時間教師提供一個話題,供大家共同參與討論。

5.校內/校外的溝通。

與傳統的BBS不同,博客的精神鼓勵父母和其它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到學校的討論中。博客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與家長。這種方式讓學校內部的成員之間,學校內部成員和外部成員之間,個人(教師,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可以進行更好的溝通、進行相互之間的協作。這種博客使得成員之間加深了解,老師和家長更了解學生的思想,縮小彼此之間的代溝。

6.知識管理。

提供作為學校在線的有關制度、政策和工作表等最新更新內容。積累的博客會變成一個內容管理系統(CMS)。

7.研究日志。

在合作學習或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記錄并且為其它合作者提供外界資源鏈接,并且供其它合作者進行評價。redwoodcity.org/library/news/liblog/ 就是一個這樣的網站。

目前,歐美國家的一些學校與教師正在進行將博客應用于教育的實驗,在一些教師博客網站(例如weblogg-ed.com)中,一些教師寫下了各自的應用體會。

教師Terry Elliot有這樣的體會:博客能夠承載教師的意圖,它像紙一樣有用。通過記錄與閱讀博客日志,我們能夠從這種反思活動中獲得很多。如果把博客當作一種學習的工具,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從中大有收獲。

另一位教師Laura Shefler則有這樣的感覺:學生在博客過程中,鍛煉了批判性思維,做了一些有創意的冒險活動,并嘗試語言和設計元素的更復雜用法。由此,通過博客(blog),學生掌握了一些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專業環境中都必需的技能。博客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閱讀、批判性地思考和積極主動的寫作。

還有一些教師則這樣認為:讓學生制作網站(用所見即所得工具,FTP等)的時間耗費與學生所得到的收獲相比未必值得。編寫HTML網頁然后到網站上比申請一個博客賬號文字要復雜得多。博客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一個已有的話題中而不必太多顧慮技術的限制。

有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博客會很快地在教育的許多領域得到應用。最近出現了一些專門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設計的提供博客服務的網站。SchoolBlogs.com就是其中之一,該網站的創立者之一Peter Ford 本身就是學校的教師。在該網站的標題上,注明了網站的目標--"釋放博客在教育中的潛力!"。這句口號,也許正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愿。

雖然目前國內的博客(Blogger)人數還很少,工具也不多。但是隨著網絡在教育中應用的不斷深入,博客,一定會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新的利器。當然,博客對教育的影響,不僅僅是改進教學的資源和教學的過程,博客文化的精神本質及其對教育理念可能產生的影響,作者將另文闡述。

參考文獻

1.博客中國 itsway.com/

2.中國數字部落 digiblog.org/

3.redwoodcity.org/library/news/liblog/

4.homer.hcrhs.k12.nj.us/blogs/j1class/weblog.html

5.kern.org/

6.weblogg-ed.com/

7.blogger.com/

8.nedrichards.com/hnk/archives/cat_school.html

9.learnnc.org/index.nsf/doc/timesaver0501?OpenDocument

10.cesblog.blogspot.com/

11.msnbc.com/news/767146.asp

教育博客范文第5篇

作為鄭州教育博客教學類編輯,看到現在教育博客存在的幾個問題,這與金陵館長所提到的“障礙”有較多相仿:

第一,教育博客的參與度上來看,區縣發展不同步、各級學校參與情況不同步。小學教師較為踴躍,而初高中教師忙于日常教學工作,應試教育的壓力較大,雖然對應用信息技術比較有興趣,但苦于精力有限或是認識理念障礙參與性不高,更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的整合。

第二,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完善,老師們面前的教育教學資源雜亂,但囿于教師自己開發的水平、精力等方面的原因,符合學校校情生情的可用教育教學資源有限,只能簡單復制、粘貼、引用,缺乏老師的智慧生成,教育智慧創新性不強,老師教學素養的成長受到阻礙,這是應用中的資源障礙。

第三,學校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不重視應用,教育博客所承載的教研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和作用認識不清。

第四,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缺乏鼓勵的激勵機制,教師、學校的熱情沒有得到保護,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第五,缺乏業務部門的指導,缺少業務方面的促進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教育技術名家、各級名師的參與指導、互動交流,這是應用中的外環境問題。

作為一名參與博客創作、并熱愛網絡交流的一線教師,期望有更多的同仁能加入到鄭州四萬博友的行列,真切地體會教育博客給廣大教師的職業生涯帶來的可喜變化,真切地期待真正實現網絡成長共同體,使得教育博客成為“行動研究的電子載體”、“教學反思的工具平臺”、“思想交流的自由空間”、“科研工作的管理平臺”、“個人體驗的資源積淀”、“教學設計的電子檔案”。

解決了以上五大問題,使得網絡環境下的教師成長成為廣大教師的內需,那么,鄭州教育定會走入更為廣闊的一片天地。

結合教學類博客的一些情況,我在思考,一旦教師們利用教育博客去主動追求“發掘課程內涵”的新境界,那么教育博客就能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實現”的工具,更好地與課程實現“整合”。毋庸置疑,這就會讓博客成為教師教研成長的標識。

用這一平臺去促進老師們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實現,努力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在交流中經歷實踐――反思――完善――再實踐的過程。金館長講優秀教師是磨出來的,要讓教師經歷不斷的磨課,從備課到講課。教學設計,要經歷設計――評價――反思――再設計的過程。網絡時代的備課方式是設計――評價、研討――修改完善――實質性提升。讓老師們在網絡環境下用思想去碰撞思想產生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實現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兴山县| 改则县| 文水县| 分宜县| 平江县| 武陟县| 凤城市| 万山特区| 淅川县| 葫芦岛市| 南郑县| 南靖县| 油尖旺区| 故城县| 泸定县| 杨浦区| 吉隆县| 徐州市| 清新县| 乌拉特前旗| 丹凤县| 杨浦区| 石城县| 沅陵县| 南郑县| 庆城县| 长海县| 遂川县| 咸丰县| 贵州省| 紫云| 孙吴县| 汨罗市| 米脂县| 上饶市| 龙口市| 雅江县| 碌曲县| 富川|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