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汽車工程

汽車工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汽車工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汽車工程

汽車工程范文第1篇

按懸浮方式分,磁懸浮機構可分為排斥式和吸引式兩種類型。排斥懸浮的優點是對應于負荷上下位置比較穩定,但為防止其側向移動而需垂直導向;吸引懸浮的優點是左右位置比較穩定,但上下位置不能調整,左右位置需導向。按動力來源分,磁懸浮機構可分為電磁懸浮和永磁懸浮兩種類型。電磁懸浮系統是通過控制電磁鐵的電流來達到控制間隙、懸浮物體的目的。目前,磁懸浮產品的研制尚主要限于超導技術、電磁技術范疇,其在振動控制中亦主要用于主動隔振。隨著超導技術的飛速發展,磁懸浮列車已步入實用化階段,磁懸浮軸承在工業中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因電磁懸浮系統需要較強的動力供給,控制系統較復雜,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且價格昂貴,從而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應用。永磁懸浮系統是利用永磁體的磁感現象以及永磁體之間的斥力和引力來達到懸浮的目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永磁材料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目前,永磁材料已進入第三代,并在磁性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Nd-Fe-B系永磁材料被稱為現代磁王,其潛在磁能積的理論值高達525.4KJ/m3,能推起相當于自身重量640倍的重物,而一般鐵氧體也能推起相當于自重120倍的重物。由于永磁懸浮系統具有技術實施及維修保養水平要求不高、成本較低等優點,其在工程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

目前,成熟的磁懸浮系統在汽車工程中的應用較少,但磁懸浮技術在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給我們帶來了啟示:既然采用磁場作為彈性介質的磁懸浮列車比采用鋼板彈簧和螺旋彈簧的舊式列車有更好的減振性能,那么將磁懸浮技術應用于汽車也應當有類似的結果。因而,一些有識之士已開始探討將磁懸浮技術應用于汽車工程中。本文綜述和分析、探討了磁懸浮技術在汽車工程中的應用,并展望了應用前景。

2磁懸浮技術在汽車主動懸架中的應用

通過改變電磁鐵線圈中電流,不但可以改變電磁力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電磁力的方向。因此,可基于電磁鐵設計汽車主動懸架系統[1,2>。汽車磁懸浮主動懸架系統的工作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1>,主動懸架系統的機械部分由工作缸筒、永磁體和鑄鋼體等組成。控制系統由電子元件、超聲波傳感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線圈組成。由超聲波傳感器檢測位移激振信號,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后經過控制器處理,來調整線圈電壓的大小,使作用在鑄鋼體上的力發生變化,達到調整系統剛度和阻尼系數的目的。為了克服主動懸架系統中電磁力控制穩定性差和電磁懸浮剛度小等缺點,可采用彈簧和電磁力共同構成懸掛系統的剛度,仿真結果表明,由于電磁懸浮主動懸架系統的控制器參數可調,使得該系統具有很好的動力可調特性,其剛度和阻尼在線可調。但電磁懸浮技術在汽車主動懸架中的應用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系統參數優化,控制策略和算法,電磁懸浮系統的工程實現等。

3磁懸浮技術在汽車減振器中的應用

如采用由兩塊同極相對的高強度永久磁鐵產生的磁場作為汽車減振器的彈性介質,兩磁鐵同極間的斥力隨著兩磁級間距離的減小而變大,因此具有良好的非線性剛度特性,而且可根據負載自動調整剛度及車身高度,可以很好地滿足汽車行駛平順性的要求。

一種磁懸浮汽車減振器的結構如圖4所示[3>。此磁懸浮減振器的彈性力主要由上、下主磁鐵29、18的N極間的排斥力產生。行程開關觸點11通過連桿2與活塞柱1相連接,塑料套筒19、26和橡膠隔塊32、33起限定聚磁磁鐵16、31、34位置的作用,密封圈4起防塵、密封的作用。當活塞柱1相對壓蓋5向上運動時,彈簧7起緩沖的作用,當活塞柱1相對基筒6向下運動時,橡膠墊片17、20、30起緩沖的作用。固定片27與橡膠墊片17間的空腔內充有油液,導管15分別與套筒8及一儲液罐(上部空腔內充有氣體)相連。當該減振器被壓縮時,套筒8內的油液通過導管15進入一儲液罐,由于此時儲液罐內的阻尼片可隨油液上升,所以油液阻力很小。當該減振器被壓縮后復原時,活塞柱1向上運動,儲液罐內的氣體壓力較大,把油液下壓,經阻尼片上的阻尼孔壓回套筒8內,油液經阻尼片上的阻尼孔時發熱,振動能量轉化為熱能。另外,通過控制電路液力左右移動活塞柱24,可運用聚磁原理調整減振器的剛度特性,并可改變減振器的長度,從而調整車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此磁懸浮減振器原理正確,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但其減振性能仍需做深入細致的仿真分析和實際試驗驗證。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上、下主磁鐵間充有油液的方式緩沖振動一方面會增加減振器的加工技術要求(如密封技術),另一方面會使減振器發熱,而溫度對磁性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響,如采用加裝散熱片散熱,將使結構更趨復雜。如采用將此減振器與一阻尼器并聯的工作方式,可能會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為克服排斥型磁懸浮系統剛度大、難于控制的缺陷,可采用線性彈簧和非線性磁浮裝置組合的方法設計汽車座椅[5>,使該座椅具有小變形時較“軟”的線性特性,大變形時較“硬”的非線性特性。試驗結果表明,該種座椅隔振性能良好,基本相當于半主動隔振系統,抗沖擊性能良好,可克服常規座椅在大載荷下“撞底(bottoming)”的現象,同時該種座椅還具有行程小的優點。

5磁懸浮技術在救護車擔架隔振中的應用

一種救護車磁懸浮擔架的結構如圖6所示[6>,該磁懸浮擔架由支架、安裝在支架下方及地板上方磁極相對的上磁體和下磁體、支架與地板之間的四邊形連桿機構組成。在上述兩塊磁體的作用下,擔架支架通過四邊形連桿機構懸浮在地板上,從而可有效吸收擔架支架的振動。

6.1磁屏蔽問題

磁場是否損壞人體健康、能否有效屏蔽是磁懸浮技術在汽車工程中應用最值得注意的主要問題之一。在現有磁懸浮技術在汽車工程中應用方面的文獻中,對磁屏蔽問題都沒有述及,但該問題已在磁懸浮列車中得到有效解決。根據日本的報告,磁懸浮系統形成的電磁回路所產生的磁場,僅相當于地磁,對人體絲毫不會產生危害。而德國的測量結果更明確:坐在他們的磁懸浮列車上所感受到的磁場影響,小于坐在4米遠的地方看一臺21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因此,根據磁懸浮列車的研究成果,磁屏蔽問題能夠在汽車工程中應用的磁懸浮機構中得到有效解決。

6.2磁懸浮系統阻尼問題

在現有的磁懸浮機構中,有些系統采用磁懸浮與阻尼器并聯使用的方式[2,3,5>,有些系統僅采用了磁懸浮方式,未加阻尼[1,6,7>。有的研究者認為,磁懸浮自身可產生阻尼,且阻尼因子d=0.23[7>,有的研究者認為,磁懸浮自身產生阻尼是因相位變化而引起的[5>。磁懸浮系統的阻尼是自身產生還是因導向機構的摩檫力造成,其產生阻尼的機理如何,尚需進一步研究。

6.3正負剛度不對稱問題

磁懸浮系統正負剛度不對稱,即向下壓縮時的剛度大于向上運動時的剛度,從而造成了磁懸浮系統時域振動曲線的非對稱性,這一問題在磁懸浮系統設計中值得注意。

汽車工程范文第2篇

1.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及任務。

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基礎理論學習及應用能力、工程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應遵循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原則,以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為基礎,加強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注重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交叉融合,并強調專業實際技能訓練,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實施開放式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2.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針對汽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新特點,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應在繼承傳統內容的基礎上創新,通過對原有實驗課程的整合,實現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整體優化。按照基礎性、綜合設計性、創新研究性實驗的“三層次”要求精選實驗內容。例如,經論證后刪除了原有的內容陳舊的驗證性實驗項目,其內容在汽車實習中完成,合并內容重復或類似的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重,提高設計性試驗項目的比重,增加并充實與工程結合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和內容,使基礎性實驗所占比例≤15.%;重新編寫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書,將部分教師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中,實施以科研促教學,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創新型實驗。同時進一步推廣和完善了汽車構造類實驗的教改成果,以現行的汽車工程實驗體系為基礎,根據交通、機械大類的汽車構造實驗教學的需要,構建適合大交通學科的汽車工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獨立設置汽車構造實驗、汽車發動機性能實驗、汽車電器與電子實驗等實驗課,進行單獨考核。

3.協調實踐教學環節改進教學模式。

重視基礎訓練,從基礎到綜合、從設計到研究探索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建立開放型的實驗平臺,為學生自主創新試驗和教師科研創造了有利條件。做到了教學、科研、學科三位一體,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兩者分工聯系,在教學內容上融合,在功能上互為補充,在時間安排上互相協調,合理銜接,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單一的專業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從傳授知識向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創新能力的轉變,從教師為中心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轉變。

4.構建開放式教學平臺提高利用效率。

實踐教學平臺是學生開展實驗的物質條件,針對學生能力要求與培養層次目標,需配備多種實驗平臺。在加大實踐教學平臺及實驗教學設備建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共享平臺,提高教學實驗設備利用效率。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內容

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定位及建設思路,將汽車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細分為如下頁圖1所示的包括三個教學層次、四大教學模塊及三種教學模式。

1.教學定位的層次化。

根據能力培養的不同,將汽車工程實踐教學分為三層次,即基礎理論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研究創新實驗。基礎理論實驗通過專業基礎實驗、認知實驗等教學環節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夯實專業基礎;綜合設計性實驗用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創新提高性實驗主要面向優秀學生,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研究創新意識。

2.教學內容模塊化。

根據我校汽車工程實踐教學的目的定位,將現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建立如下四個教學模塊或平臺。

①汽車基礎實驗模塊,包括汽車構造實驗、發動機性能實驗、整車性能實驗、汽車電子電器實驗,此外還包括工科理論基礎實驗、機械類專業基礎實驗等。通過本模塊的實驗教學,讓學生掌握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電子等基礎知識應用能力。

②綜合設計實驗模塊,包括汽車數字化設計實驗、汽車CAE實驗、汽車性能仿真實驗、汽車電控系統設計實驗等,其主要作用是讓學生能夠根據綜合利用理論所學,通過包括汽車結構設計、汽車電子系統設計、汽車性能仿真分析等實驗,培養自己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實踐技能實訓模塊,包括汽車駕駛實習、發動機拆裝實習、整車拆裝實習、汽車維修實訓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

④研究創新實驗平臺,根據我校實際特點,建立了包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汽車碰撞安全實驗室、汽車安全仿真實驗室、汽車零部件性能實驗室等。這些是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獲取科學研究方法的基地,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3.教學模式開放化。

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實現網上預約,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自主性、創新性的實踐教學模式。實驗內容和項目的開放,不但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率,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同時也為學生擁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理論基礎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結語

汽車工程范文第3篇

關鍵詞:汽車工程;CFD技術;應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35

1 汽車外流場分析

1.1 車身整體外部流齜治

近年來, 隨著賽車行業的不斷興起,對于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賽車具有穩定性差、操作不靈活等缺陷。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越來越多的設計師絞盡腦汁。其中,CFD技術可以對車身表面的壓力場、速度場、氣動力以及啟動力矩進行準確計算,最終得出風阻系數的設計參數。目前,CF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以設計師SatyanChandra為例,此設計師應用CFD技術對車身外形的流場進行計算,降低了賽車在戶外的空氣阻力,提高了賽車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設計師高富東利用RNGK-ε湍流模型、流體體積法(VOF)和壓力隱式算子分割(PISO)算法,對兩棲車車體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解決了傳統兩棲車在行進過程中誤差不斷加大的缺陷。王新宇等設計師則對流罩狀態、駕駛室與貨箱間距和側防護板的風阻進行分析,研究降低其阻力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導流罩對降低帶貨箱的阻力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1.2 汽車局部流場分析

隨著人民物質需求的不斷增加,人們的安全意識與審美意識都在不斷地提高。所以,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汽車設計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必須保證外形以及細節的美觀。傳統汽車的整車外流場普遍具有噪聲大、形式復雜的缺陷,而導致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車輪、門把手的局部流場過大。因此,近年來設計師的主要改革方向都是針對于局部套件而進行的,人們也越來越希望局部套件對整車性能的影響力度最小化。相關研究人員利用Fluent軟件分別研究了三種情況:第一,側窗全連接后視鏡基座模型;第二,側窗半連接后視鏡及做模型;第三 ,門外板連接后視鏡基座模型;分析了三種情況對車身附近流場的影響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門外板連接基座的造型加大了側窗氣流的流通性,同時轉動的車輪又加大了車身下部的氣流。當車輪轉動時,會降低車身附近以及汽車側面與地面的阻力數值。傅立敏通過研究影響汽車外流暢的因素時發現,車輪輻板的面積與孔數跟整車以及車輪的氣動阻力有著一定的聯系。

2 發動機內部流動分析

2.1 進排氣過程分析

由于發動機進排系統內的氣體流動具有復雜、變化性強以及分布不均的特點,所以,一般的方式無法準確地判斷發動機的內部情況。但是利用CFD技術可以準確地模擬出發動機流道內的氣體流動、速度以及湍動能的分布情況。根據研究,不難發現,由于空氣濾清器在發動機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其質量的優劣程度也是影響發動機性能(例如:使用壽命、經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綜上所述,相關研究人員利用CFD技術研究了空氣濾清器的內部流場,具體分析了各種因素對空氣濾清器的影響規律以及各因素之間的潛在聯系。進氣道也是影響發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合理性是混合氣體形成、更換的重要環節,其中螺旋進氣道的設計是整個氣道設計的重難點。

研究人員對高升功率柴油機高壓差螺旋進氣道進行了CFD穩態分析,利用分析結果對一維非定常模型進行氣門流通系數修正,根據修正的仿真模型進行改進設計的進氣道具有良好的進氣性能。研究人員利用CFD技術對排氣系統中緊耦合催化轉化器、二級催化轉化器、主消聲器和副消聲器等部件進行數值計算,分析其流動特性,找出各部件排氣背壓的產生原因并改進結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2 缸內分析

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油費價格的不斷上漲。促使出現了一些循環利用性較強,較為環保的新技術。例如:高壓電控噴射、汽油直接噴射等。但是,新技術的產生也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增強對發動機內部的工作流程以及細節內部的了解程度。但是,利用CFD技術能夠將發動機的工作流程以及內部細節簡單化,讓每一個工作人員能夠更加顯而易見地明白與了解缸內物體的運動過程、燃油粒子的空間分布、燃燒過程的進展狀況。

相關人員進行了以下三種研究:第一,對發動機內部常用的物理模型、計算方法以及網絡生成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其各自的特點;第二,利用CFD技術對噴霧破碎模型的孔式噴嘴流動模型和基于表面波不穩定性理論的WAVE模型、KH-RT模型、HuhGosman模型和LISA模型進行深入分析;第三,對針閥偏心時各噴孔內部空穴的特性進行分析,其結果顯示:影響噴孔出口流動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入口處的低壓回流區域。內燃機的燃燒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內燃機的燃燒模型、CFD技術、湍流特性以及化學特性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2.3 艙熱管理分析

發動機艙的內部結構具有熱環境復雜的特點,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注重這一特征,根據這一特征展開設計。若發動機艙的內部結構不合理就會出現冷卻空氣不流通、艙內溫度過高的現象。相關研究人員根據Fluent軟件模擬了發動機艙內氣體流動的情況,結果顯示:導致發動機艙過熱的根本原因在于:冷卻氣體的回流。根據這一現象,相關研究人員建議利用增加阻風板的方式,降低艙內的溫度,保證冷卻空氣的正常流動。研究人員還計算了艙內的空氣流動數值以及傳熱數值,對不同大小風扇在艙內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排氣窗位置的不同,對艙內冷卻效果的不同影響。

3 結語

汽車的設計與制造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我國的汽車工業應當從基礎制造能力出發通過不斷積累提升自身的基礎制造能力,同時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對汽車進行前衛的設計,為汽車的生產提供理論基礎,降低汽車后期的生產成本提升汽車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董貴楊,譚華,楊自雙,周春華,譚業發.CFD技術在汽車工程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4(03).

汽車工程范文第4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于2003年10月14日~16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暨2003中國汽車工程學術年會”。參加慶祝活動的有對汽車工業做出重要貢獻的老一代專家、工作在科研生產一線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型企業集團、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三資企業、民營企業的代表,還有長年默默無聞、辛勤勞動的學會工作者,也有團體會員、個人會員、海外會員的代表共300多人。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相關產業部門的領導、國內外各兄弟“學會”也派代表出席了會議。李嵐清同志專門發來了賀信,周光召同志特別題寫了賀詞。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1963年8月31日成立于長春,在期間,學會工作曾一度中斷,在改革開放的80年代開始恢復正常工作,先后有、胡亮、張興業同志擔任一至五屆學會理事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不斷發展,形成了由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科技展覽、書刊出版、工程師繼續教育、科普宣傳等組成的核心業務,創辦了一批在行業中有很高知度名的精品活動或項目,并且作為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的理事單位、國際太平洋地區汽車工程師會議的發起國之一,與世界各國汽車工程學會和知名汽車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友誼,在國內外汽車界的影響日益擴大。

進入21世紀,汽車學會將過去主要面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轉為面向政府、行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而使汽車學會在行業中的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所認知。建立了汽車專家庫,共聘請了汽車行業20多個領域里的179名學科帶頭人作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特聘專家,參與國家汽車工業科技發展戰略方面有關課題的研究,以及汽車行業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和世界汽車技術發展跟蹤等一系列涉及我國汽車工業科技發展方向等有關方面的研究,為推動我國汽車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學會的工作和在行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凡是涉及到汽車行業發展的重大政策的制定,都有學會的有關專家參與,受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委托參與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的調研和論證工作有所增加。學會代表汽車科技界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非常重視,許多重要的觀點得到采納,使汽車工業的科技發展能夠遵循一條適合中國汽車工業實際情況的技術路線。

要把汽車工業從汽車生產大國建成汽車工業的生產強國,科技發展是先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作為汽車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組織在這一進程中是大有作為的。現代化的汽車工業是以電子化和信息化為根本途徑,現代科技會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汽車生產的各個環節中。

汽車學會正在嘗試開辟新的領域,充分利用學會的資源為行業的發展做更多的工作。今年汽車學會與國外合作,成立了世隆華汽車商務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開辦了學會的第一個網上刊物“汽車每日咨詢”,用最快的時間為行業提供國際汽車動態。最近又與搜狐網合作,共同開辦了“搜狐數字車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示中國汽車的發展水平,使廣大的網絡用戶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汽車產品的最新信息,同時為企業搭建一個長期的產品展示平臺。

汽車工程范文第5篇

關鍵詞:應用性本科教育;汽車工程;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080-02

實踐教學是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人才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承擔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的重任,是理論教學無法替代的。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對汽車類人才需求日益提高。在這種背景下,高等學校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對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正向著復合型人才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趨勢發展。根據調研,目前受企業歡迎的汽車工程畢業生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對汽車專業感興趣,專業基礎扎實。二是實踐動手能力強。三是善于思考和解決新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培養的汽車工程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汽車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思維能力。然而,目前汽車工程畢業生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動手能力較弱、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較差。原因之一就是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存在較多需完善甚至需革新的地方。本文擬以長沙理工大學為例,針對汽車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實踐性教學做系統設計進行研究,以期提高汽車工程的實踐教學水平,滿足社會及企業對復合型實踐性汽車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思路

1.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及任務。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基礎理論學習及應用能力、工程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應遵循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原則,以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為基礎,加強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注重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交叉融合,并強調專業實際技能訓練,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實施開放式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2.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針對汽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新特點,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應在繼承傳統內容的基礎上創新,通過對原有實驗課程的整合,實現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整體優化。按照基礎性、綜合設計性、創新研究性實驗的“三層次”要求精選實驗內容。例如,經論證后刪除了原有的內容陳舊的驗證性實驗項目,其內容在汽車實習中完成,合并內容重復或類似的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重,提高設計性試驗項目的比重,增加并充實與工程結合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和內容,使基礎性實驗所占比例≤15.%;重新編寫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書,將部分教師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中,實施以科研促教學,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創新型實驗。同時進一步推廣和完善了汽車構造類實驗的教改成果,以現行的汽車工程實驗體系為基礎,根據交通、機械大類的汽車構造實驗教學的需要,構建適合大交通學科的汽車工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獨立設置汽車構造實驗、汽車發動機性能實驗、汽車電器與電子實驗等實驗課,進行單獨考核。

3.協調實踐教學環節改進教學模式。重視基礎訓練,從基礎到綜合、從設計到研究探索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建立開放型的實驗平臺,為學生自主創新試驗和教師科研創造了有利條件。做到了教學、科研、學科三位一體,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兩者分工聯系,在教學內容上融合,在功能上互為補充,在時間安排上互相協調,合理銜接,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單一的專業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從傳授知識向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創新能力的轉變,從教師為中心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轉變。

4.構建開放式教學平臺提高利用效率。實踐教學平臺是學生開展實驗的物質條件,針對學生能力要求與培養層次目標,需配備多種實驗平臺。在加大實踐教學平臺及實驗教學設備建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共享平臺,提高教學實驗設備利用效率。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內容

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定位及建設思路,將汽車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細分為如下頁圖1所示的包括三個教學層次、四大教學模塊及三種教學模式。

1.教學定位的層次化。根據能力培養的不同,將汽車工程實踐教學分為三層次,即基礎理論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研究創新實驗。基礎理論實驗通過專業基礎實驗、認知實驗等教學環節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夯實專業基礎;綜合設計性實驗用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創新提高性實驗主要面向優秀學生,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研究創新意識。

2.教學內容模塊化。根據我校汽車工程實踐教學的目的定位,將現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建立如下四個教學模塊或平臺。①汽車基礎實驗模塊,包括汽車構造實驗、發動機性能實驗、整車性能實驗、汽車電子電器實驗,此外還包括工科理論基礎實驗、機械類專業基礎實驗等。通過本模塊的實驗教學,讓學生掌握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電子等基礎知識應用能力。②綜合設計實驗模塊,包括汽車數字化設計實驗、汽車CAE實驗、汽車性能仿真實驗、汽車電控系統設計實驗等,其主要作用是讓學生能夠根據綜合利用理論所學,通過包括汽車結構設計、汽車電子系統設計、汽車性能仿真分析等實驗,培養自己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③實踐技能實訓模塊,包括汽車駕駛實習、發動機拆裝實習、整車拆裝實習、汽車維修實訓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④研究創新實驗平臺,根據我校實際特點,建立了包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汽車碰撞安全實驗室、汽車安全仿真實驗室、汽車零部件性能實驗室等。這些是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獲取科學研究方法的基地,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3.教學模式開放化。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實現網上預約,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自主性、創新性的實踐教學模式。實驗內容和項目的開放,不但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率,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同時也為學生擁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理論基礎提供了硬件保障。

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以培養學生專業基礎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本文以長沙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為例,以“三種能力”培養為主線,從明確實踐教學目標及定位、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等方面,對應用型本科汽車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開展了深入探討。該體系目前在我校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批準成立了汽車工程省級實踐教學中心,對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學習及應用能力、工程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錢國英,王剛,徐立清.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5,(9):54-56.

[2]徐立友,周志立,曹青梅,等.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6):145-146.

[3]譚金會,張易紅.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及實踐教學優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5).

[4]劉樹偉,鄭利民,李剛,等.汽車服務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3):130-132.

[5]李定清,母小曼.應用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桦川县| 琼海市| 金门县| 邹城市| 石家庄市| 仁怀市| 柳林县| 南丹县| 彭水| 上饶县| 台江县| 富平县| 台东县| 天镇县| 泰来县| 肥东县| 安庆市| 惠安县| 平和县| 文成县| 长泰县| 永和县| 扎鲁特旗| 铁岭市| 徐州市| 会同县| 湘阴县| 南平市| 南宫市| 河西区| 中西区| 博爱县| 台安县| 成安县| 崇州市| 长沙县| 商河县| 武安市| 江达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