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飲食習慣與健康

飲食習慣與健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飲食習慣與健康

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三學生;飲食習慣健康狀況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209-01

四川省犍為縣羅城中學是樂山市重點高中,四川省重要的農村高中。犍為縣羅城中學創建于1943年,1944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正式開始初中招生,1972年開始高中招生。1997年12月經樂山市教委批準為市級重點中學。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此次調查對象是樂山市羅城中學高三學生,全年級隨機選取45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自行設計的《高中學生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問卷為調查工具。450名學生獨立完成問卷,并有效回收433份,回收率達96.2%,符合統計學標準。統計用SPSS 17?0軟件整理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

2 調查內容與數據分析

2.1學生基本情況

在有效回收的433份問卷中,男生有218人,女生有215人;其中409人的年齡都在16至18歲之間,有3人的年齡在為15歲,21人的年齡大于18歲。其中291人為住校生,而他們的月生活費,15.46%的人在600元以下,67.70%的人在600到800元之間,13.4%的人在800到1000元之間,3.44%的人在1000元以上。其余142人為非住校生。

2.2學生作息情況

住校生早上6點45起床,宿舍大門于7點15左右關閉,住校生自行安排早自習。8點至12點全校上課,12點至13點午餐,13點至14點為午休時間,14點30至17點15上課,17點15至18點40為晚飯及運動時間,18點40至21點20為晚自習,21點20后非住校生離校,住校生于21點30至22點10自習一節課。住校生于22點10至22點45回宿舍洗漱,22點45準時熄燈。

2.3學生飲食情況

無論是住校生還是非住校生,他們1日三餐時間較為固定,均以米飯、瘦肉、蔬菜為主食,而對于他們平時的飲食習慣,見表1。

由此可見,當地部分高中生有不良的早餐習慣;大多數人不能將水果和牛奶的營養跟上。經過調查詢問發現,并不是學生不想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而是他們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沒辦法每天跟上所謂的健康營養飲食。

2.4學生健康情況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30.49%為正常視力,20.32%為200度以下的假性近視,36.72%為200至500度近視,12.47%為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只有3.7%的學生能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其余學生每天真正只能睡6到7小時的時間。大部分學生都反映學習時間太緊,學習壓力過大,平時休息時間都不得不用在學習上,大部分學生都缺乏該有的體育鍛煉。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高三學生缺乏足夠的健康飲食時間

高三學生沒有足夠的健康飲食時間。學生每天都埋頭在學習--短暫休息--學習的循環中,除吃飯時間外,休息都是短暫的,沒辦法每天都好好享受各種營養,抓緊每一個閑暇的時間學習才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

3.2高三是學生精力和體質的一個考驗

大部分高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視,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仍然必須堅持每天超負荷用眼。睡眠時間少、學習任務重,幾乎每個學生是疲勞地過著每一天,拖著疲勞的身體去鍛煉,不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高三不僅是學生智力與努力的體現,也是學生精力和體力的考驗。

4 可行性建議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經歷著身心各方面的急劇變化,青春期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基礎,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1】。因此,學校、父母以及學生本人需在高三這個特殊的時期進行積極的調整。

4.1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可聯合安排學生健康飲食和鍛煉的時間:加強學生日常飲食行為教育。可以通過學校的健康教育課,或通過其他形式的宣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 從家長角度考慮,調整好合理的膳食結構,提高膳食營養質量【2】。相關部門及學校還可制定計劃,為每個高三學生補貼一部分資金用于學生健康飲食。學生在校期間某個固定時間,相關部門及學校可統一為學生發放營養品,并利用這個時間多做宣傳,教師多向學生灌輸飲食習慣對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及參加體育活動的好處。學校還應多安排室外活動課,開設多項體育活動供學生選擇,積極調動學生參與【3】,適當情況下可強制學生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

4.2選用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休息:因為學習時間緊,學習壓力大,學生很難好好休息,而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確實也少,倘若自己的學習、休息方式不正確,那就會事倍功半,所以,每個學生可向一些經歷過高考的學長學姐請教一些適合高三學生的生活節奏,也可在網上查詢一些適合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朱紅艷. 張家港市中學生飲食行為與日常鍛煉狀況調查[J]. 中國學校衛生,2008,01:44-45.

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第2篇

求度,幫助大家合理膳食,改善身體質量,預防疾病,達到提高健康體質和生活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食物;營養成分;營養素;飲食健康;合理膳食

中圖分類號 R1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81-0224-02

1 食物的營養成分

營養素是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一類對人體生長有益的物質。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的營養素有四十多種,大體可分為六大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為三大產能營養素,需求量最大;維生素和礦物質屬于微量營養素,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水則是生命之源,需求量大,與三大產能營養素并稱為常量營養素。近年,有學者也將膳食纖維列為第七大營養素。

這里主要討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膳食纖維。

1.1 碳水化合物

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可以供給能量,參與機體細胞和組織的構成,調節血糖。碳水化合物是機體能量最主要、最經濟的來源。我國人民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了60%~70%以上的能量,是人體能量的支柱、生命的燃料。

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類、薯類、根莖類蔬菜、豆類、水果等。

1.2 蛋白質

蛋白質主要有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多數還含有硫和磷。蛋白質的基本成分是22種氨基酸。這22種氨基酸中有8種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從外界獲取,稱為必需氨基酸。其余14種氨基酸則可以在人體中通過相互轉換滿足需求。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如肉蛋奶。豆類及豆制品也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其中大豆含量最高。蛋白質不同于糖,不能在身體里儲存,因而每日一定量蛋白質的攝取就十分重要。人體所有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的參與。如果人體丟失了20%以上的蛋白質,生命活動就會停止。

1.3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化學成分屬糖類,卻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也不能提供能量的復合碳水化合物。但這并無是說纖維素沒有價值,恰恰相反,它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意義,20世紀營養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的意義。攝取適量的膳食纖維可以預防大腸疾病、癌癥、膽結石和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纖維素具有親水性,在腸道內起吸收水分的作用,從而能夠防止能量過剩,預防肥胖癥。

膳食纖維來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谷類、豆類、海藻、食用菌等。推薦攝入量為20~35克/天。一般來說,粗細雜糧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適當食用藻菌類,即可滿足膳食纖維的需要量

2 常見食物的營養素

中國人的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大致可分為八類:谷類、豆類及堅果類、蔬菜及水果類、乳類、肉類、蛋類、水產類、食用菌。以下主要介紹谷類,蔬果類及肉蛋奶類。

2.1 谷類

包括小麥、大米、玉米、高粱、小米等。在中國人的膳食中,60%~70%的熱量、50%左右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都由谷類物質提供,其中小麥和大米最常見。

谷類最主要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含70%以上,其中淀粉含量最高,利于人體吸收,利用率在90%以上,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其次是蛋白質,含量為8%~15%,但必需氨基酸含量少,應與豆類和動物蛋白混食;谷物類中礦物質的含量約在1.5%~3.0%,大部分為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磷和鈣,谷物的脂類含量很少,約為2%,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

2.2 蔬菜及水果類

蔬菜和水果的蛋白質含量很少,脂類更少,但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蔬菜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是礦物質和某些維生素。葉菜類,特別是綠葉蔬菜,如小白菜、油菜、雪里紅,薺菜等,所含的礦物質最為豐富。綠色蔬菜的含鐵量較多,但吸收率低,不及動物性食物補鐵效果好。

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維生素是VC、VB2、胡蘿卜素和葉酸。各種新鮮蔬菜都含有VC,苦瓜的VC含量較高。凡深綠色和橙黃色蔬菜都含有較豐富的胡蘿卜素,如胡蘿卜、紅薯、南瓜等。

水果的營養價值和蔬菜近似,含有大量水分、豐富的VC,較多的礦物質(如鈉、鉀、鎂),一定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芳香物質,同時還有一些有機酸和促進消化的酶,有利于健康。

2.3 肉類

肉類能提供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一般來說,瘦肉多含蛋白質,肥肉大部分是脂肪,心、肝、腎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及膽固醇。

肉類的蛋白質含人類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屬于優質蛋白;肉類的脂類含量約在10%~30%之間,主要是甘油三酯和少量膽固醇,脂類以飽和脂肪酸為主,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患者應限制吃肥肉;肉類的礦物質多集中在內臟器官,是鐵和磷的良好來源;肉類也可以提供多種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為主,其中肝臟中含有豐富的VA、VD,禽肉中含有豐富的VE。

2.4 蛋類

所有蛋類的營養價值基本一樣,其中70%為水分,13%~15%為蛋白質,11%~15%為脂類。蛋類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富含必需氨基酸,而且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蛋類的脂類主要在蛋黃里,約占蛋黃總量的30%,卵磷脂和膽固醇的含量相對較高,蛋白內幾乎沒有脂肪;蛋類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含量也較高,但在人體的吸收不如肉類。蛋類中還含有較多的VA、VD、VB1、VB2,但不含VC;《本草綱目》上提到蛋清還有收斂的作用,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第3篇

【關鍵詞】精神科;護士長;護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user-friendly management of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head nurse that all management should be in the basis of arousing person’s enthusiasm and mediating among the different people.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head nurse insists the principles that deal with each kind of functional relationship:renewing service idea,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he nurses and the patients; knowing a thought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roughly,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authority,subordinate and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being strict with themselves and lenient with others,getting along well with the work partners.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occupation of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nurse,it has been decided that their work has the high stressful risk. The continuous stressful risk has obviously influenced the mental and body health and even the work officiency,therefore we can strengthen the mental and body health of nursing staffs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work.If we understand the stress source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s and grasp the method of dealing with the stress.

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市場的開放,精神科護理工作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由于長期從事精神科護士長工作,筆者就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工作關系原則,即人性化管理與護士的健康因素,如何正確處理淺析如下。

1 影響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健康因素

1.1 精神科護士特殊的工作環境與特定的服務對象 精神病醫院地理位置大都較偏僻,現行的封閉、半封閉管理模式又使他們與外界處于半隔絕狀態,加之服務對象的危險性,極易導致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失衡。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動均不能脫離護士的服務視線,方能保證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護士的工作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造成護士身心疲憊。多數人在面對職業壓力時會出現對工作厭惡疲倦感,表現為工作效率低,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情緒低落、個人無工作成就感等。作為護士長,長期的臨床工作實踐證實僅憑扎實地理論基礎和熟練地操作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那么精神科護理工作必須做到準確細致,確保萬無一失,護士長對護理工作要進行嚴密的監管和控制,即強化規定行為。

1.2 客觀形勢使護士產生壓力 醫院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中求生存和發展,管理者就必須抓好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務。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療護理糾紛的增多,迫使護士在進行任何操作時,都必須恪盡職守,精心細致。研究表明,工作難度越大,應激強度越高,越易引發心理問題[2]。尤其是剛參加工作及專業素質偏低的護士,由于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極易產生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1]。

1.3 社會的價值與評價 由于受傳統文化形成的社會偏見的影響,社會在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的同時,對精神科護士社會價值的定位較低,對精神科護士的社會貢獻不能正確看待,認為其工作沒有意義。盡管精神科護理專業在不斷發展,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仍未被社會及部分醫院管理者完全認可,仍然認為精神科護士的工作就是“執行好醫囑,看管好患者不出事”,從屬于醫療工作,認為醫生是醫院的主體,醫院出臺的各項制度,醫生具有絕對優勢,精神科護士的辛勞得不到應有的承認與尊重,使護理人員不能從工作中體驗到自我價值的體現及滿足感和成就感等,主觀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勞狀態。

1.4 輪流工作制的心身反應 患者連續的治療,護士實行輪流工作制,不分晝夜,不管花費多長時間,消耗多大體力,都要格守職責,導致生活規律的改變,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動的變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加重心理壓力。特別是午班和夜班的護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險行為常在工作人員較少,或夜間實施,護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療和護理,又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杜絕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使護士在工作期間心理高度緊張,心身疲勞,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有研究報道[2],巨大的工作壓力易使護士群體中心境抑郁、心理緊張、焦慮失眠發生率增高,出現習慣性便秘、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甚至產生疾病等。它就是要求護士長對護士分工明確,排班合理,對日常和突發性的工作程序制定周密的規章制度,并嚴格照章實施,正確使用各種懲罰制度,促使護士努力工作,實現績效目標。

2 管理對策

2.1 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各級衛生管理者要為護士不斷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護士的工資、夜班待遇,以解除護士的后顧之憂。還要盡可能地解決護理人員的數量結構不合理等情況,緩解護士的身心超負荷運轉的狀態,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對優秀護士公開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定期選派一定人員培訓、進修。醫院的各項決策中要注重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護士的主人翁意識。

2.2 適時的心理疏導 護士長要充分認識護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緊張因素的影響,積極引導護士正確對待各種壓力,充分發揮護士的聰明才智,關心護士冷暖,讓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中奮進,還要通過各種溝通途徑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情況下護士的心態,給予及時疏導,使護士的心理壓力有機會釋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 引導護士正確對待壓力源 ①要加強政治思想和業務知識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正視自身價值,精神科護理工作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穩定,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和睦幸福,患者在護士的精心護理下,擺脫精神疾病的折磨,從而恢復身心健康,回歸社會,這就是精神科護理工作的意義所在。護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逐步達到毫不利己的醫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訓練,提高業務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②要注重培養護士對挫折及困難的承受和應對能力,不斷學習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修養,運用積極的應對策略,減少消極心理防御;③引導護士保持平和心境,運用各種方式正確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④合理安排工作、學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⑤鼓勵護士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文體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導、松弛精神緊張狀態,維護其身心健康[4]。

2.4 盡力滿足護士生理及心理需求 實行固定班次,護士長根據科室具體情況隨時增加班次人員力量。合理安排護士休假、進修、學習、工作等,以確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時根據護士的能力、性格特點及特長,用人之長。并經求護士意見,采納合理化建設,滿足護士的合理需求[3]。

2.5 運用價值激勵法 激勵的過程就是滿足需求的過程,護士長要在工作中運用價值激勵法幫助護士相信自我,挑戰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對現實,正視現實,遇到特殊情況的患者和家屬,關鍵時刻護士長要敢于承擔責任,維護護士的尊嚴。護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屬、對自己工作的贊揚與鼓勵外,她們更注重的是來自領導的信任和鼓勵。因此,護士長要學會稱贊護士,對表現突出的骨干護士運用人性化的激勵理論,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對有潛力的護士要創造條件,使他們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優質服務、高效率工作、有創見性建議的護士給予獎勵、表揚,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即:努力干,得到表揚;再努力干,又贏得新的贊美。使護士勞動價值得到更多認可,滿足他們成長與自我發展的需要,從而激發護士人性化服務的自覺性。對于護士的缺點和錯誤,護士長要態度誠懇,耐心教育批評,促之改進,總之,護士長要注意工作作風,做到對下屬態度公正,賞罰分明,才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護士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

2.6 運用感情激勵法 護士長要了解自己的下屬,知道她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與她們建立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表現在工作上關心、政治上教育幫助、生活上體諒照顧、學習上鼓勵支持。做護士的知心朋友,幫助解決生活中困難,創造和維持一種有利于調動積極性與溫暖友愛的環境,引起護士情感上的共鳴。本院自2001年實施人本化管理以來,收到明顯效果,在此僅供同道們借鑒。為達到醫院護理質量的管理要求, 護士長必須規范標準的護士日常工作行為,甚至制定更詳細的科室內部的規章制度,以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

總之,上述各點應該是每一位精神科護士長處理工作關系的原則,是出色完成護理管理的根本保障。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從細節入手,與護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諧、友愛的關系,在護士中營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諧有序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護士長事事從“假如我是護士”的角度考慮,最大限度地理解護士心情,并為其解決問題,積極與護士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受到護士們的擁戴。所以精神科護士長更有責任努力挖掘,大膽應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精神科護理工作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效應,更好地實現提高人類的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這一精神陌生工作者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 靳永萍,張紅,闞春梅,等.護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4,10(2):111.

[2] 何貴蓉,李小妹,顧煒,等.護理工作壓力源及壓力程度的研究狀況.護理學雜志,2001,16(11):700.

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第4篇

關鍵詞:食品包裝材料 不良飲食習慣 克服 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三條提出,幼兒園應該為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快速期,其新陳代謝旺盛,但生理機能如消化吸收、抗病能力卻較差,這種生長與生理間的特殊性,影響著幼兒對食物營養需要的特殊性,而幼兒飲食習慣,又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消化吸收和抗病能力,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和一生的幸福生活。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在幼兒期就顯得特別重要。然而,通過現實情況的問卷與觀察,我們發現,幼兒身上存在著挑食厭食,大量食用零食,不吃主食,不愛吃蔬菜,進餐時間長等不良的飲食行為習慣,究其原因和家長的教養態度,飲食習慣等有很大的關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的內容和要求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概念的闡述

飲食是一種生理活動,是營養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的飲食是為滿足幼兒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需要所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動,它是營養幼兒身體,維持幼兒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行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在的活動。習慣是在很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幼兒飲食行為習慣是指幼兒在這一生活活動過程中,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在的活動,是一種已經成為定勢的性格。

三、 具體研究與成果

(一)、樹立品牌意識,幫助幼兒挑選質量過硬的知名品牌食品。

眾所周知,大品牌,知名品牌的食品,質量更有保證,于是,我從品牌意識入手,首先開展了以“我來認識好吃的”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這一系列教育活動中,幼兒認識了常見食品的名稱,能夠說出“好麗友”“可比克”“奧利奧”等諸多品牌的名稱,并且滲透到了生活中,比如,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到了超市,會叫出“好吃點”等一些品牌的名字,而且有選擇的挑選這些知名品牌的食品。還有一次,我在吃一個派的時候,穆慶杰小朋友看到后對張昊宸小朋友說:“昨天你沒來,我們認識了張老師吃的派,叫熊貓派派”。通過我們的觀察和家長的反映,能夠明顯感受到我們班幼兒品牌意識的增強。其次,我們在認識品牌名稱的活動中,比較注意培養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充分觀察食品包裝材料,幼兒能夠發現顏色,圖案等與食品味道的關系,在無形中,幼兒的觀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我們在觀察食品包裝材料的時候,幼兒探索發現了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標志,我們利用這一線索,生成了活動《有用的標志》,把圖標人物化,借助它兒童般生動的語言向幼兒詳細介紹了這一標志,使幼兒意識到帶有這種標志的食品才可以放心食用。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了解零食分類常識,培養幼兒合理攝取零食的習慣。

常見到一些孩子整頓飯不想吃,總愛吃零食,有的家長過分嬌慣孩子,一切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要吃什么,就買什么,走著也吃,站著也吃,久而久之,養成了吃零食的習慣。 還有一些家庭飲食沒有規律,吃飯時間或早或晚,不能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有時做飯晚了又怕孩子餓著,就給孩子吃餅干、糕點之類零食,了解到這些后,我班又開展了以“零食知多少”為主題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習了將幼兒常吃的零食分為膨化食品,糖果,飲料,餅干糕點四大類。并且對每一類食品都進行單獨的認識,這一系列活動結束后,幼兒不僅可以將我們常食用的零食進行歸類,同時可以說出無節制食用零食的危害,比如,有的幼兒回家后告訴媽媽,不要再買棒棒糖了,常吃棒棒糖小朋友的牙齒就會生病。還有的幼兒不再纏著爸爸媽媽無休止的要薯片蝦條了。

(三)、運用各種媒介,幫助幼兒深刻理解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

在活動中我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故事,兒歌等多種教育模式,結合動畫,錄像等多種教育媒體資源,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現自身的不良飲食習慣。故事《長不高的姐姐》,生動有趣,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這些愛吃零食,不愛洗手,挑食厭食等不良習慣,孩子們在一日活動中,常常會互相監督,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來警示自己。同時我們還把搜集一些正確的,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錄像,給幼兒播放,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了這些教育媒介的參與,幼兒告別了枯燥的說教性教育,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對照自己,不斷提高。

(四)、調動家庭教育要素,家園合作,維護教育的一致性。

由于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的建立與不良行為習慣的改變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不僅需要教師的長期培養和訓練,還需要具有一定健康知識的家長的密切合作。首先,通過家園聯系欄的,一方面向家長宣傳一些營養方面和飲食行為習慣方面的知識。如:《家長如何解決孩子“吃飯”問題》《不良進餐氣氛的表現》《幼兒飲食健康指導》等;另一方面,調動家長收集有關飲食健康知識,充實“知識共享”欄目等等,讓家長了解膳食中各種營養素對幼兒生長發育的作用和影響,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意義,了解不良飲食行為習慣對幼兒一生的影響,使他們主動與教師配合,督促、訓練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取得家園聯手,共同教育的目的。其次,通過家長會,開展對家長的培訓,端正家長的態度,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飲食習慣觀念,懂得良好飲食習慣包括,飲食要有規律,不挑食,不偏食,不隨便吃零食,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使得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得到家長的支持,達到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飲食習慣與健康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青少年運動員 營養知識 飲食行為

影響青少年運動員營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是否擁有一個可靠的營養學知識基礎。合理的膳食營養是青少年維持健康和促進生長發育的基礎,對從事運動訓練的個體則更為重要。許多研究資料表明,運動員膳食存在不合理因素對運動員的健康和運動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他們承受運動壓力的時間恰恰與他們迅速生長的時間段相重合。因此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問題是一個特殊的問題。不少青少年運動員還模仿他們心目中的偶像,不僅效仿他們的訓練計劃、技術動作,還效仿他們的飲食習慣,這將導致不良影響。運動員膳食結構不僅要求科學的營養配餐,還要求運動員有一定的營養知識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為了解青少年運動員對營養知識的認識和飲食習慣的現狀,為開展營養知識宣傳教育提供依據,本研究以浦東新區青少年運動員為對象,進行營養知識、飲食習慣及營養認知的調查研究。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上海浦東新區第1、2少體校運動員,共302人(男性134人,女性168人);年齡在11-1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4.12歲;運動項目有田徑、武術、射擊、擊劍、劃船、游泳等。

1.2研究方法

本實驗對上海浦東新區400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收回350份,有效問卷共302份。問卷的名稱是“運動營養知識、飲食習慣的調查問卷”。問卷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運動員基本情況,二是營養知識,三是飲食習慣。

1.3數據分析

用SPSS11.0進行分析處理,頻數分析。

2.結果和分析

2.1營養知識來源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學生的回答來看,39.1%的學生主要通過電視和報紙獲得營養知識;27.8%的學生主要是從父母那里獲得;21.9%的學生主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回答從教練那里獲得的人數僅占11.3%。沒上過營養課的少體校運動員有275人,占91.1%。

2.2營養認知的調查分析

對浦東新區少體校運動員營養認知情況調查結果如表1:

可見有很多學生認為營養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卻不知道營養對運動訓練是否重要。

2.3學生飲食習慣調查分析

對浦東少體校運動員飲食習慣調查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青少年運動員早餐基本能夠保證,吃零食、偏食、挑食現象較為嚴重。

2.4對學生營養知識調查分析

對浦東青少年營養知識的調查見表3:

從表3我們可知,他們對營養素方面知識的了解情況很差,其中學生對VA、VC、以及鈣的缺乏癥的回答正確率很高,可能與學生營養知識的來源有關,而對于運動期應該補充的能源物質這樣的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很低。

3.討論

營養知識的來源是運動員掌握營養知識正確、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確的營養知識結構是調整運動員健康飲食的基礎。因此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營養知識的來源是影響其營養攝取、飲食習慣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次調查得出91.1%的運動員沒有上過營養課或相關講座,學生的營養知識主要來自媒體。浦東新區少體校的運動員其中一部分是住宿生,因此他們的營養知識來源應該更傾向于學校,但事實上他們的營養知識主要是來自媒體,來自教練的最少。而來自媒體的知識不能夠系統化、全面化,容易把青少年運動員帶入誤區。近年,美國對青少年運動員的一項研究發現,超過1/3的運動員額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超過2/3的運動員認為這些補充可提高他們的運動成績[1]。盡管在營養文獻中已經形成這種補充無助于運動能力的共識,但他們卻依然堅持這種做法[2]。因此改善教育和指導膳食對澄清這些問題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發現青少年運動員還存在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40.1%的受試者經常吃零食,64.9%的受試者有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并要每天進行大量的運動訓練,肌體對營養供給的要求較高,因此他們總是要吃零食來補充,因此零食的補充能否達到目的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其次,這些青少年運動員都住校或中飯在校吃,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們手中的零花錢變多起來;再次,家長對他們的溺愛與疏于引導和學校缺乏教育等都導致了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因此家長、教師需要共同努力,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的餐飲人員和校醫需要進行營養知識普及,從而對學生進行營養知識教育,幫助學生解釋清楚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讓學生用所掌握的知識引導自己的行為,徹底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營養知識匱乏,90.4%的學生答不出六個營養素中的任意三種,學生對電視媒體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回答的正確率較高,對運動與營養的問題回答的正確率較低。市場上的食品層出不窮,廣告也越發注意營養知識的體現,這也是導致人們進入營養誤區的原因之一。

根據健康教育“K-A-B”(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模型理論[3],人們要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得以知識和態度為基礎。調查發現,雖然這些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知識欠缺,并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但其接受營養知識的態度較好,說明對其開展營養教育是非常必要、緊迫、切實可行的。因為隨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程度的增加、參加比賽經驗的增多,他們了解的營養知識也有所增加,故在制定營養教育計劃時要根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區別對待。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媒體、課堂講授、教練員及營養師等途徑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營養宣傳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營養知識,并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最后達到行為轉變,從而改善營養狀況的目的。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4.1.1青少年運動員存在不良飲食習慣,他們肯定營養的重要性,并愿意為健康和運動成績改變飲食習慣和學習營養知識。

4.1.2青少年運動員營養知識匱乏,但對媒體宣傳較多的營養知識掌握好一些。

4.1.3青少年營養知識來源主要源自電視、報紙等媒體和父母,來自學校的較少,因而導致他們對運動訓練的營養補充問題掌握不好。

4.2建議

4.2.1應該在學校相關課程中把日常飲食中應注意的事項引入課堂,逐漸完善學生對營養的知識結構,從而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健康飲食打下基礎。

4.2.2營養知識教育,應該不僅對學生,而且也要重視教師、教練和學校餐飲人員等。

4.2.3教練員應該把一些營養知識貫穿在每天的訓練中,提醒運動員要加強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營養補充,并告訴他們正確的營養補充方法。

4.2.4條件好的學校應該增加營養教練。

參考文獻:

[1]Sobal,J&Marquart,L.M.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use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es.Adolescent 1994,29:835-8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县| 沁阳市| 连州市| 同仁县| 鄯善县| 峨边| 定南县| 建水县| 崇州市| 文水县| 墨竹工卡县| 新疆| 曲靖市| 密山市| 邹平县| 桂林市| 千阳县| 东乌| 西丰县| 双牌县| 林周县| 卓尼县| 旅游| 乌拉特中旗| 宜丰县| 潜江市| 徐州市| 辽源市| 宿迁市| 肥西县| 无为县| 友谊县| 汾阳市| 金昌市| 宜章县| 张家界市| 毕节市| 桂阳县| 蛟河市| 独山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