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搞笑名言名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2、使你疲勞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且是你鞋里面的一粒砂子。
3、脫機的人永遠不知道聯機的人等了她多久……我為兄弟兩肋插刀,為女人插兄弟兩刀。
4、名花雖有主,我來松松土!
5、有時在飯堂排隊打飯時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來越少而是后面等的人越來越多。
6、學問之美,在于使人一頭霧水;詩歌之美,在于煽動男女出軌;女人之美,在于蠢得無怨無悔;男人之美,在于說謊說得白日見鬼。
7、你要不理我我就成包子了…而且還是天津最有名的…嘿嘿…
8、還沒來得及沾花惹草,就被人拔光了。
9、有錢人終成眷屬,有情人終成家屬。
10、你看得見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卻看不到我掉在鍵盤上的淚。
11、好馬不吃回頭草,所以好馬總挨餓。
12、聽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來,我竟然七手八腳的裸奔了20年。
13、我以為小鳥飛不過滄海,是以為小鳥沒有非過滄海的勇氣,十年以后我才發現,不是小鳥飛不過去,而是滄海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等待……
14、女人一哭,男人必輸。
15、女人唯一應該練的刀法就是切菜的刀法,對女人來說,這種刀法比任何刀法都管用。
16、大學里談戀愛后悔四年,大學里不談戀愛后悔一輩子!
17、我想早戀,但是已經晚了……
18、你是我心中的太陽,可惜下雨了……你是我夢中的月亮,可惜被云遮住了……你是我心中最美麗的花朵,可惜開過了……你是天上的嫦娥降臨人間,()可惜臉先著地了……
19、我喜歡“三心二意”的人:對我有愛心,對我有信心,對我有責任心;說話有創意,令我“滿意”!
20、與人爭執時,退一步海闊天空;追女友時,退一步人去樓空。
21、女為悅己者容男為悅己者窮!
22、媽媽說人最好不要錯過兩樣東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車和一個深愛你的人
[關鍵詞] 周星馳電影;“無厘頭”;方言文化詞語
中國改革開放后,生活殷實,后現代文化盛行,“無厘頭”搞笑方式風行,這種現實文化促使周星馳電影的流行,也使表達該文化的港粵地域的方言詞語“無厘頭”擴大流行范圍,“無厘頭”這一詞語靠周星馳電影的傳播流行,成為準確記錄這種搞笑文化的流行詞,顯示出方言文化是有吸收價值應受尊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星馳電影反映出后現代文化氛圍,對記錄特定文化的詞語“無厘頭”流行起到助推作用,使它從粵方言進入普通話詞匯中,而廣為流行。目前對“無厘頭”詞語與語言文化、影視作品的互動關系很少探討,筆者特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闡明周星馳電影和社會文化環境與“無厘頭”流行的互動機制,啟發對外漢語教育者對漢語詞匯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無厘頭”文化的流行
與周星馳電影的反映助推 20世紀90年代香港興起了一種俗文化或稱為次文化,以周星馳創制主演的電影娛樂文化為此種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表現是,在壓力加大、緊張忙碌的生活中,人們尋求無端的搞笑刺激與諷刺,來豐富緊張的工作生活。其語言或行為靠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深刻反映現實社會的本質。這種文化曾經影響主導了整個香港社會十余年,還將長久地滲入人們的精神生活,凝聚成為一種精神基因。這種“無厘頭”文化主要通過周星馳電影作品傳播到漢語北方方言區,首先得到年輕人的喜愛與癡迷,其語言藝術行為也適應各種語言文學藝術,所以其使用領域被迅速拓展,使用人群迅速擴大,而廣泛流行于漢文化中。
此種“無厘頭”文化形象地再現了及時行樂、無深度表現、離析正統、打破常規等社會心態。[1]被文化界歸為后現代文化范疇。“無厘頭”搞笑喜劇的方式是隨心所欲地組織和違反常態地串聯一些毫無關聯的現象或事物,出奇制勝地反映出現實社會,來達到搞笑或諷刺的目的。其表面上的串聯想象好像厘定不清組合串聯的緣由,莫名其妙,沒有來頭。由于這種流行文化誕生地在港粵地區,粵方言對這種不能從深層探明厘清其源頭的搞笑文化有一個特有稱呼,即“無厘頭”。用它指稱此種文化還暗含著其產生源頭。周星馳影視喜劇對此種文化的藝術再現反映與傳播助推,促使“無厘頭”文化廣泛傳遍中國各地,并使“無厘頭”文化放大傳播,從而演繹得豐富多彩。例如,成語“度日如年”被人“無厘頭”式戲說為“特指當公務員的日子,非常好過,每天像過年一樣”。2012年春晚的小品《荊軻刺秦》穿越節目更顯示出“無厘頭”文化式的惡搞,它們還在反映并助推著“無厘頭”文化的流行。
二、周星馳電影與“無厘頭”含義的認知聯系
周星馳電影助推著人們對流行語“無厘頭”含義的認知理解。與“無厘頭”文化在現代時尚青年中產生同步,周星馳主演的“無厘頭系列電影”開創了“無厘頭”的表演方式,形象而又及時地反映了這種文化。其作品《大話西游》《功夫》等傳遍漢語社會,那種“大話”式語言也在青少年中間風靡流行。周星馳的影視作品往往在一種對話沒有意義的場景中,通過創造性地分析解構,獲得獨特的喜劇效果。其電影中的鮮明獨特語言行為被稱為“無厘頭”語言行為。其突出特點就是語言的意義被隨心所欲地解構得不合正統,話語表達內涵無法找出源頭和依據,語言表達顯示出對常態的扭曲。譬如,《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中,春十三娘殺紅了眼來尋至尊寶妹妹晶晶時,至尊寶(周星馳飾演)請求春十三娘剖開他的胸膛,好讓她看一下他內心的真正歸屬。春十三娘罵了一句:“無厘頭!” 此時影片的字幕以“Nonsense”英文詞對應解釋了“無厘頭”,其意為“沒有意義、胡說八道、廢話”的意思。這其中所使用的話語,形象地映射出了“無厘頭”文化的鮮明特征。[2]
作者:郝云霞
課前三分鐘,即在語文課堂上,在老師正式開課之前,先由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其目的是鍛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事實上,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并堅持不懈地實施,將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現筆者分享給大家。
首先,課前三分鐘演講會使學生對語文課充滿期待,并給每一堂語文課一個精彩的開篇。
鈴聲響起,伴隨著清脆的上課鈴聲,假如你是一名學生,你有沒有期待?比起你的語文老師,你會不會更期待第一個走上講臺的是你的同學?今天會是誰呢?是你們班的學霸嗎,他又將帶給你們怎樣的驚喜;是你的好友嗎,她對今天的演講很忐忑,你替她捏一把汗呢;還是你們班的搞笑大王,他今天又會給你們帶來什么笑點呢……所以筆者認為,我們的語文課堂,與其日復一日地由語文老師踩著鈴聲踏上講臺,然后高喝一聲:“上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倒不如我們的老師們每節課讓出三分鐘給一位學生。事實證明,他們將會給同伴們更多地期待和驚喜,會給整堂語文課一個精彩的開頭。
其次,課前三分鐘演講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們增長知識,豐富情感。
如果語文老師能充分重視課前三分鐘演講,并根據本班學情,精心策劃,有序安排,循序漸進地進行,那么課前那短短的三分鐘,將會像窗外那一縷燦爛的陽光,照亮或許沉悶的課堂;會像春天的溫柔的和風,吹開學生們智慧的大門;會像那一股股甘甜的清泉,叮叮咚咚地流進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我在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堅持實踐課前三分鐘演講,感覺獲益匪淺,現與各位同仁分享其過程與收獲。
從這一屆學生入校的第一堂課開始,每天一位同學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全班一條龍輪換,直至全班最后一名同學。這樣,全班同學都可以參加,而且是每一位同學都清楚還有幾天輪到自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實施了六輪。
第一輪主題:精彩的自我介紹。
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內容包括姓名、年齡、畢業學校、自己的性格、人品,興趣愛好等。特別要求學生要用一兩件具體的事來表述。鼓勵有個性的表達。
收效:學生們彼此深入了解,有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班級凝聚力;學生知道了寫人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體現人物的性格品質;有助于老師更好地了解本班
學情。
第二輪主題:語文課堂上的詩意開篇。
要求:每一位同學在課前有感情地背誦一首詩歌(課本之外的,可以配樂)并進行鑒賞。要求賞析分別從煉字,名句,詩意理解三個角度任選兩個角度進行。老師之前有指導,學生課前查資料,準備好內容后可先讓老師指導點撥。
收效: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并使學會如何鑒賞詩歌;開啟學生詩意人生的大門,讓課堂多了一份詩意。
第三輪主題:讓我們共同分享。
要求:每一位學生在課前講述一件你所經歷過的事,有趣的,難過的,感動的,有深刻教訓的,從中獲得道理的,
特別要求:首先事件要真實,六要素要清楚,經過要詳細,要有對自己或他人的各種描寫,最后要有總結或升華,要有感情或感悟。
收效: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事件更鮮活生動,學會了從生活中選材;學生學會了詳盡生動地敘事,學會了感悟生活。
第四輪主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求:每一位同學在課前講一講你最敬佩的人并與同學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
特別要求:不空泛介紹,必須用一兩個小故事體現這個人物的品質,精神。
收效: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榜樣和奮斗目標;學生在聽其他同學的演講中認識了更多的優秀人物,拓寬視野;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寫人敘事。
第五輪主題:我思考,我深刻。
要求:每一位學生在課前表述自己的某個觀點,并用至少一個事例一句名言來證明它的正確性。希望學生如何引出觀點要有點匠心,事例最好更新穎些。
收效:學生別出心裁,嘗試用各種方法引出自己的觀點,很有吸引力;學生收集了更多的素材,為初三學習寫議論文打下了基礎;學生的演講每天都會給其他同學傳遞正能量。
第六輪主題:新聞三分鐘。
要求:學生每天課前播報一則近期內的國內外新聞,并談感悟。
收效:學生開始關注新聞并可以從新聞事件中學著思考感悟社會人生。
第七輪主題:……還在探究中,學生只要不畢業,課前三分鐘演講就在進行中。
在一輪一輪的課前三分鐘演講中,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知識更豐富了,感情更細膩真實了。每當一輪快要結束的時候,學生就會主動提醒我:“老師,這一輪課前三分鐘就要結束了,咱們下一輪的主題是什么?”從他們的積極性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很享受這個過程。于是我就順勢調動學生,讓他們幫忙出謀劃策,我們師生共同商討確立主題,這個過程也是很美妙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只要我們語文老師用心揣摩,高度重視,課前三分鐘一定會成為每一堂語文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后課前三分鐘演講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其膽量,增進學生間友情,增強班級凝聚力。
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實施課前三分鐘過程中,學生們的進步令我欣慰,并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與
感動。
剛開始,學生對這項活動雖然很新奇,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由于我們班的學生基礎差,能力不足,沒自信,膽子小,所以效果不是很好,但我依然給予每一位演講者以真誠的評價,真心的鼓勵,有針對性地提出希望。慢慢地,收效越來越好。學生們漸漸地放開了,膽子大了一些,聲音亮了一些,演講得越發的流暢自如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很快,令人欣慰。當然,不只這些,每天聆聽孩子們的三分鐘演講,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比如,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差,上課不主動回答問題,作業時有不交,而當輪到他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時,他竟然能清晰流暢地表達,令人刮目相看。每每這樣,我的內心就會感到無限驚喜。再比如一位膽小的女生,當她戰戰戰兢兢地走上講臺,用她那特有的細若蚊鳴的聲音斷斷續續地演講時,教室里居然鴉雀無聲。沒有起哄,沒有不耐煩,看得出同學們的神經和那個女生一樣緊張。大家屏氣凝神地等待,有一位同學拿她的稿子在她遺忘之時善意地提醒著。終于,演講結束了,雖然演講不完美,班里還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那掌聲里,我聽出了肯定與鼓勵,聽出了支持與友誼,那掌聲讓我感動,那掌聲將響徹在我教育生涯的天空,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