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第一本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它十分好看,只要有時間我就拿起那本書看,你一定覺得我一開始就喜歡它,其實剛開始還討厭它呢!現在,我就講講我和它的故事吧!
那一天,我和爸爸到圖書館看書,看見了一本有精美包裝的書,封面是一只狗拿著放大鏡在看什么東西,好奇心促使我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并讓爸爸把這本書買下,我高興地抱著回家,急忙打開一看,里面白紙黑子還沒有圖畫,很是失望,于是把它扔在一邊,束之高閣了。
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來了,看見這本書拿起就看得著了迷,我很驚訝,就問她,這本書沒有圖畫,沒有像其它書那樣圖文并茂的生動,你為什看的如此津津有味呢?她興致勃勃地說:“我看書總習慣先看前幾段之后,合上書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推測出可能的結果,然后再看數的結尾,可是這本書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感到十分有趣,同時這本書像推理偵探小說,教人知識和智慧,給我很大的啟迪。所以我就愛不釋手。”
她的話語使我茅塞頓開,我依著她的方法試著來讀這本書,它就像有了無窮的魔力,一下子把我帶進了大森林里,當起了“福爾摩斯”。
我十分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是我認真閱讀的第一本書,為我后來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殿堂,使我從此喜歡上了書籍,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忽然隱隱地望見前方有一個渺茫的黑影,相向而行。近了,也看得稍微清楚些;他耷拉著腦袋,身上的衣服緊巴巴的,穿的褪了色,胳膊上挎一個小竹籃,里面裝了些鮮艷的包裝的小玩意。
我們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他一直低著頭,徐徐地走著,似乎沒有看見我。
與他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安之若素的注視著。對方那個深陷眼窩中的那種無比熟悉感,觸電般的使我停下腳步,我回過身,望著那個惆悵的身影,懷著不安,但還是輕輕喚了聲:
“喬貞?”
那個身影頓了頓,僵硬地回過頭,目光始終低垂。
“你是?”他的聲音沙啞而低沉,仿佛推開吱呀的舊門。
從未想過此生會再遇到喬貞,突如其來的相遇使我異常的興奮和激動,我用熱切的目光回應他,聲音里摻著粗氣:
“成漢,史成漢,小時候我們在一起的,你記得嗎?”
他惴惴不安地轉過身子,精神恍惚,驚愕的目光掃了過來。我等待他把我從遙遠的記憶中翻找出來,這個過程中,我都沒有發現自己竟憋紅了臉,實在有些急了。
終于,他嘶啞的聲音響了起來:
“成漢?你真的是成漢!”那聲音如鼓點般愈來愈大,最后幾乎是吼出來的。
我箭步沖到他的面前,握住那冰冷而粗糙的瘦手,將來自心底的溫度傳給他。
“我是,我是。”
他的身體抖抖瑟瑟,有點立足不穩,呆呆的望著我。
他完全說不出話來了,最后從唇齒之間擠出了幾個字:
“到我家坐坐?”
“好。”不假思索的回復。
并行與他走著,他土色的臉上仍是驚訝的表情,似乎凝固在了相見時的時間里。
“喬貞,你還記得那本書嗎?就是,那本國語書。”
“當然記得,只是,只是早就不在了。被我爹當柴燒了。”
我可以瞥見他發紅的眼眶,錐心般的地痛,怎么也沒想到他惟一的一本書是這樣丟失的。抑住內心的抽搐,淡淡地哦了一聲。
“狗,大狗,小狗,大狗挑,小狗也跳……”突然想起這篇課文,用極其柔和的聲音念著。同時也可聽到喬貞模糊的喃喃聲,心中是無法名之的顫抖,也終于看到了喬貞臉上微微扭曲的笑容。
他認真好學,工作負責。當森林里的小伙伴因為不會數數都不敢乘船渡河時,笨狼通過撿到的算術書,學會了數數,幫助大家安全過河,工作起來一絲不茍,笨狼想著: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是數錯了數,船就會沉到水里。
他也是一個心地善良又可愛的小狼。冬天,笨狼在屋外堆了個雪人,因為怕雪人冷,笨狼把大雪人背進溫暖的小屋,雪人融化成了水,笨狼還以為雪人跑了呢!心里可難過啦!
笨狼是很笨,可是他也很可愛,讀他的故事,常常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好像這些可笑的事情我自己也做過一樣,那么真實。
《我的第一本“手工圖畫書”》是郭學萍老師給中年級學生上的一節習作課,而從學生課堂上呈現出來的作品,可以判斷這種課的確來得太晚,寫書教學越早越好!如果把這節課放在低年級上,一二年級的孩子寫出繪出的會更精彩更獨特。我為什么說此類課來得有些晚?因為讀這節課,讓我想起了美國小學生入學第一天所上的第一節課:老師把孩子帶到圖書館,指著一本本書向孩子介紹,并告訴學生書架一定要有小朋友寫的書。一年級孩子肯定產生自己太小,不可能寫這些書的疑問,老師卻說:“今天就可以寫書。”在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同學開始了第一本書的創作――《我的一家》。這本書當然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回家找找爸媽和自己的一些照片,將照片分別貼在一些紙上,然后在爸媽面前說說照片,而父母幫助把孩子所說的話寫在照片四周。最后畫畫封面,寫上書名,一本書就做好了。這是我國小學習作教學還沒有出現過的事,如果我們早早地有這類課,三、四年級學生繪制的書,質量肯定更高。但我們沒有這樣的理念,也就是說本屬于孩子應該能夠做的事,本屬于孩子的寫書,遠離了我們的課堂。郭老師走出了這一步,是一種喚醒。假若這類課能從一年級開始,成為一種常態,兒童就會輕松、快樂地生活在兒童創作的世界里。
二、 自傳是最具誘惑力的創作
郭老師非常聰慧,她選擇了寫“自傳”,她把這次習作《給自己畫像》定為制作“自傳”體圖畫書。自傳就是我寫我,我畫我,我說我。一個人最難寫、最易寫、最愿寫、最能寫好的都是“我”。 “我”與任何人都不一樣,我寫自己應該最有原創味兒,寫我是最具誘惑力的創作。
孩子是天生寫“我”的高手,也是天生的圖畫書創造者,但我們成人不相信孩子天生具備這種原創的能力,所以屬于孩子的原創型的讀寫繪被許多不懂、從未創作過圖畫書的成人給戕害了!創作真的屬于孩子!你看,郭老師把自己的自傳書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便恍然大悟,這從學生創作的自傳中可以看到。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效果?這是示范的力量,這是好玩的自傳必然產生的刺激,是一種靈性的召喚,所以學生在注視和傾聽之中就耐不住了,人的那種天生具有的創造力被激發出來,于是自然而然地產生一本本讓人驚艷的自傳。但常規,常規,一味的常規,的確鎖住了很多人的心。
人的一生,應該創作一本自傳書。而第一本自傳書,是什么樣子?就是郭老師呈現的那個樣子,就是一個個孩子自己畫出來的書,兒童寫作邁出了這一步,才是重要的一步。如果一個人的讀書生涯從未做過這樣的事,的確是語文教育的問題,成人把孩子完全能夠創作書的智慧藏匿起來,注定是母語教育的災難性事件。
三、 兒童創作哲學深藏于圖畫書中
郭老師帶著自己的書走進課堂,郭老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帶入自己做的書中,學生看到了什么?一輪滿月、一幅窗簾、一對星星、一串珍珠、一串音符、一條絲巾、一本書。沒有一樣東西是陌生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原創的,但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加上“我”的文字,一切都變了,一種特別的味道就產生了。這就是哲學中的組合質變,這就是兒童完全可以擁有的組合質變。課堂上,郭老師沒有講“組合質變”,學生一幅幅地畫,一個字一個字地寫,組合起來,一個個都發生了質變。這就是圖畫書給予兒童的哲學。讓孩子寫七八頁的文章,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愁死,可是,在郭老師的課上,才十來分鐘,中年級的小學生就繪出那么多頁,寫下那么多的字,完成一本書,這就是寫書比寫文章更容易的體現,這就是一種圖畫書給予人成長的創作哲學。
四、 “我的第一本圖畫書”還需要什么
蘇聯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國宋朝大文豪蘇軾也曾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書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對我們的影響很大。
小時候,我接手的第一本書就是連環畫。精美的圖片加上生動的文字,使每個人物都“活”了起來:面對困苦的生活仍報有對生活的信心的丑小鴨;面對愛情執著追求并勇敢付出的美人魚;面對后母的多次打擊卻最終贏得了幸福的白雪公主,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長大后,看的書就不局限于這些了。我開始追求更高層的書:如老舍的《駱駝祥子》,《茶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等。最近我又迷上了儒勒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特別是他寫的,《海底兩萬里》和《地心游記》更是百看不厭。
讀書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還是我們的精神支柱。閑暇時,拿起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會不知覺地過去了;傷心時,拿起一本書,馬上就會忘記所受的委屈;煩悶時,拿起一本書,就好像有一位老師在和你交談。
讀書帶給我的就好像一個繽紛的世界,那里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是一個世外桃源。讀書帶給我快樂,我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