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知足常樂例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美國心理學家把人的性格分為A型與B型兩種,其中A型性格特征主要表現為個性強、有抱負、固執、好沖動、行為匆忙、好勝心強、時間觀念強等。屬于這種性格的人往往具備成功的潛質,但也容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因此,A型性格不是一種很理想的性格。B型性格的人情緒心理較穩定,社會適應性強,為人處事比較溫和,生活有節奏,做事講究方式,表現為想得開、放得下,與他人的關系協調,能面對現實,不氣餒,不奢求。總體來說,這類性格的人,健康狀況優于A型性格者,也比A型性格者更容易延年益壽。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壽,但并非人人都具有健康的性格。當你的性格不是很理想時,重要的不是改變它,而是認識到它的不足,并加強個人修養。對于A型性格的人來說,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關鍵的。只要你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A型性格的人同樣可以健康長壽。
性格是一個人情緒活動的傾向性和行為方式特征的總和。加強性格修養,是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國內有位學者按貝茲氏分類法對長壽老人性格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性格樂觀開朗型占51.14%;安靜溫和型占44.32%;孤獨憂郁或性格粗暴者僅占4.54%。
樂觀開朗的人大都感情真摯、樂觀豁達。97歲的蘇局仙說:“心里要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快快活活。”壽星阿巴斯哈薩說:“長壽之道在于我有快樂的性格。”
安靜溫和的人大都“知足常樂,能忍自安”。正如古詩所說:“遲來因性慢,無病為心寬。紅杏難禁雨,青松耐歲寒。”
作為議事說理的議論文,要論述令人信服的道理,必須講究說理的藝術。議論文說理的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深刻,二是周密。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掌握基本的論證方法。
所謂論證,就是運用典型的論據來闡述論點和證明論點的方法。論證方法運用越恰當,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就越緊密,議論也就越深刻有力。
【方法要點指津】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例證、引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歸謬論證等。這里擇要談一談例證、對比論證與歸謬論證。
運用例證時,必須注意三點:(1)事例要真實、典型,要緊扣論點,有說服力。因此,要學會選擇事例,不能隨意擇例作論據進行論證,造成論點和論據的脫節。比如論證“建設祖國,必須只爭朝夕”,有的同學引用了下面的例子:馬克思一生不知疲倦,珍惜時間,創作巨著《資本論》,發現了人類歷史的演化規律,發現了“剩余價值”的奧秘。這樣的例子就不能有效地證明論點。有些同學則這樣舉例: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因趕時間而導致失敗的例子;現在有些建設項目,只顧趕工期,偷工減料,成了豆腐渣工程。可見,“只爭朝夕”好是好,但一旦失誤就會造成驚人的損失。這些例子不知不覺間偷換了概念,證明了另一個論點“要速度,更要質量”,造成文不對題。(2)事例要進行概括。即注意對事例進行去粗存精的加工制作,要突出精華和重點,與論點有機結合。(3)事例不能堆積,要加以分析。典型事例不在多,在于能說明問題;對所舉事例應加以分析,圍繞所論證的論點,或闡述意義,或論述作用,切不可事例舉過就完事。
攝影/宗 子
孔子在《論語》一書中告誡人們,“君子有三戒:少時戒色、壯時戒斗,老時戒得……要少私寡欲,知足常樂。”
所謂“得”,就是指貪得無厭.爭名奪利。年老的人如同日落西山,氣血漸衰,健康在走下坡路。您要想長壽,就得保持內心的清靜。清靜是養生的核心、長壽的根本。清靜包括兩個方面,除了有恬靜的外界生活環境之外,人的內心寧靜恬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老人為了名和利,使自己的心理終日處于緊張的狀態,失去了應有的寧靜,就會造成心理疲勞,久而久之,必然生病。
怎樣才能使內心平靜呢?《淮南子-精神訓》中提出“省嗜欲”,就是說,內心要恬淡寡欲。如果一個人嗜欲無窮,貪得無厭,總想索取,但又不得,其心理就會處于焦灼不安之中,氣血就不能專一地灌注五臟,五臟缺血而失養,就不能達到耳聰目明,進而出現疲憊乏力、氣短,當氣血耗盡之時,其壽命也就夭折了。
舉個例子。我的一位朋友是個中醫大夫,醫術不錯,年齡已近70歲,仍在堅持出診。近來,他發現自己有腹痛、便血、大便形狀變細等癥狀,就去了醫院。經檢查,診斷是結腸癌。所幸發現甚早,經放、化療后病情穩定,他自己用中藥調理,能繼續出診。有一天,突然有位來客找他,邀請他去山東某農村出診;最初他不肯去,后來,這位來客提出,按每天一萬元的出診費邀請,他心動了。結果.他去了山東不到一個星期就病倒了。回京一檢查,轉氨酶升高,肝臟上有占位性病變,醫生給他的診斷是“結腸癌肝轉移”。一個月后,這位朋友經搶救無效去世了。我總覺得,這多不值得呀!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有一個基本的評估。一個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應為金錢所誘惑而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還有一位年近60歲的男士,想在退休前參加最后一次的職稱評定。于是他日日夜夜寫論文,整理資料,參加各種考試及答辯等一系列活動,累得夠嗆。他還以為自己一定能成功,抱了很大的希望,結果卻未被評上,十分惱火。這位男士原本就有高血壓病,在盛怒之下,當場就中風昏倒了。好在搶救及時.撿回一條命。您說,這又是何苦呢!
請柬1:養生先養心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不惱不怒,春風得意――不忘乎所以,不如意時――知足常樂,倒霉時――自得其樂,健康自然常相伴。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曾說,人要對生活境遇識舉,識舉了就快活。他回憶自己在北閘口勞動改造,生產隊長說,馬三立,拉車不行,割麥不行,挖溝不行。到場上去,幫婦女干點什么,轟轟雞什么的……慢慢的,馬三立高興地發現自己還有其他用處。生產隊開大會,人到不齊。隊長在喇叭里喊,今兒晚開大會,會前馬三立要說一段單口相聲。立馬,人就齊了。
馬老一生豁達,常有笑聲,很少生病。他老是知足、滿足、愉快、不急。該吃就吃,不暴飲暴食,常打太極拳,這樣不累又活動身子骨。有人去他那里取經,馬老做了一個總結――“三合一”,精神、心理、身體“三合一”。健康雖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馬老以精神統領健康的養生術,是頗為可取的。
請柬2: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有句名言: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食物是天然,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養生靠自己,要天天干、天天練。這里舉個例子,70歲的全國政協常委高占祥,前幾年前額的頭發都掉光了,可這些年頭發又長了出來。很多朋友不解地問他:“您是不是有什么養生術啊?”高占祥幽默地說:“我沒有什么養生術,卻有自己的小動作。” 他說這些年來每天堅持多梳頭的小動作。坡59歲被貶時,面枯發白,坡對付它們的方法就是晚上散步、梳頭。高占祥是東坡的效仿者,早、中、晚各梳一次,一次至少梳100下。于是,禿頂的地方卻奇異地長出了“新苗”。
好的養生術,應該首先是一種行為哲學,而不是簡單的說明文字。養生一日容易,養生一年兩年十年就難了。養生關鍵在于有韌性,堅持成習慣。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很重要,也很受益。
請柬3:放下即是得到
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天地之間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萬事萬物,隨時而變,隨地而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運轉輪回,好運也不可能與你長相守,倘若你能夠放下心中妄念,從容理性、胸懷寬廣、心平氣和,該退則退、該讓則讓,以變應變,你完全可以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一旦時機成熟,你即可反敗為勝。
有些時候糊涂處世,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驕狂的態勢,則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紛爭,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我們的付出不一定就是痛苦的,但收獲的卻一定是快樂。人不能一味地抱著索取的目的,如果每個人都希望從別人哪里得到什么,但從不想到去付出,那就一定不會快樂。給予才是幸福。多數情況下,付出的同時我們亦得到了快樂,更重要的是請不要將別人的回報計算在自己的行動中,這樣才能更快樂,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到的一切。
善于看輕自己的人,懂得自己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分子,不會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善于看輕自己的人,懂得只有努力奮斗,開拓進取,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善于看輕自己的人,為人謙虛、厚道,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和敬重,也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你肯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事物,你也會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如果你懷著這個崇高的信念,你將有一筆財富。這個信念就是幫助別人。這個信念將給人的一生帶來巨大的幸福。
愛,是一種循環。愛,給予別人,不見到立即有直接的回報;但最終也會循環到自己的身上。而且,回報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如果每個人在愛護自己的同時,也考慮愛護別人,那么最終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愛好。
煩惱本來就是虛幻不實的,我們越是在乎它,就越是會被它所煩。如果不能看破它迷惑人的假象,起碼也要學會放下、遺忘、宣泄等等,才能活到自如自在。我們心中那片凈土,由我們自主去實現。
人的一生很短暫,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顧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這時候,有所不為就成了一種大智慧。只要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精彩”,你并不會損失什么,而在放棄的背后也正意味著得到更多。